CN212010799U -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0799U
CN212010799U CN202020118726.6U CN202020118726U CN212010799U CN 212010799 U CN212010799 U CN 212010799U CN 202020118726 U CN202020118726 U CN 202020118726U CN 212010799 U CN212010799 U CN 212010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adhesive
button
connecting portion
conducting layer
pisto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87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毅
汤友扩
杨培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BCS Automotive Interface Solution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s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s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s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87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0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0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0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该导电胶按键包括按压部(11)、固定部(12)、连接于所述按压部(11)和所述固定部(12)之间的外弹性部(13),所述按压部(11)、固定部(12)和外弹性部(13)之间形成内腔(13a),所述导电胶按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腔(13a)内的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所述上导电层(10)和所述下导电层(19)与所述按压部(11)相连,且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高度不同的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在压下按压部后,能够使下导电层和上导电层先后与对应的触点接触,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输出,其结构简单,使用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胶按键以及应用有该导电胶按键的多功能组合开关。
背景技术
汽车组合开关是汽车相关功能控制操作信号的输出组件,一般其安装于汽车方向盘转向管柱上,使用时可通过旋转、拨动、按压组合开关等操作来输出能够被电子模块和继电器解读的电信号。常规的组合开关为了实现各个功能,都会为每一种功能开关设计单独的功能结构,不同的功能开关相互独立,操作方向或者操作方法也会不同。通常组合开关单个手柄会整合至少两种功能开关,如若想实现更多的功能,那么势必要增加结构的复杂程度,在设计和成本的控制上都会有更多的难度。因而,简化机构的复杂程度变得尤为重要,深度优化每一个功能开关结构并且整合多个功能在同一个结构上变得势在必行。
目前,有些汽车组合开关安装有导电胶按键来触发开关功能,导电胶按键是众多电子产品按键中的一种,它包括能够导电的导电橡胶,当按下导电胶按键,那么按键的导电橡胶就能够与下面的触点达到电连通,实现信号输出;当松开导电胶按键时,按键的导电橡胶就弹起来,不和下面的触点连通,电路即被断开。
现有的导电胶按键功能较为单一,往往只能实现一种功能控制,为实现多种功能,需要设置多个导电胶按键,使得汽车组合开关的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会带来组装、维修困难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应用有该导电胶按键的多功能组合开关,该导电胶按键结构简单,能实现多种功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导电胶按键,其包括按压部、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的外弹性部,所述按压部、固定部和外弹性部之间形成内腔,所述导电胶按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腔内的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所述上导电层和所述下导电层与所述按压部相连,且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胶按键还包括自所述按压部向所述内腔内延伸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导电层连接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下导电层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部和所述上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按压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均连接有内弹性部。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部开设有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的位置对应的盲孔,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均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盲孔内的顶压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多功能组合开关,其包括外壳和连接于所述外壳内的内支架,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还包括与所述内支架可旋转连接的跷板按钮、与所述内支架滑动配接的第一活塞块、固定设置的第一PCBA 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块和所述第一PCBA板之间的第一导电胶按键,按压所述跷板按钮可驱动所述第一活塞块压迫所述第一导电胶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架和所述跷板按钮之间通过转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还包括与所述内支架滑动配接的第二活塞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塞块和所述第一PCBA板之间的第二导电胶按键,所述第一活塞块和所述第二活塞块分别位于所述转轴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塞块对应的第一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还包括与所述外壳滑动配接的侧压按钮、固定的第二PCBA板以及位于所述侧压按钮和所述第二PCBA板之间的第三导电胶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支架上的连接件,所述第二PCBA板卡接在所述连接件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高度不同的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能够通过控制按压距离,控制下导电层、上导电层与对应的触点接触,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输出,其结构简单,使用十分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组合开关设置有与内支架可旋转连接的跷板按钮,在跷板按钮两端设置有能够由跷板按钮按压的第一导电胶按键和第二导电胶按键,通过按压跷板按钮的两端即可实现不同的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结合本实用新型导电胶按键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加组合开关的功能控制;
3.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组合开关还设置有侧压按钮,通过按压即可控制第三导电胶按键,进一步增加了组合开关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胶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胶按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胶按键的下导电层与触点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胶按键的上导电层与触点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胶按键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组合开关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A部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2中第一导电胶按键和第二导电胶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导电胶按键,其包括绝缘的本体1和连接在本体1上的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
本体1为具有弹性的绝缘材质,例如橡胶,如图2所示,本体1包括按压部11、固定部12、连接在按压部11和固定部12之间的外弹性部13。按压部11、外弹性部13和固定部12之间形成有内腔13a,橡胶本体1还包括自按压部11延伸至内腔13a内的上连接部14和下连接部15。
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分别设置在上连接部14和下连接部15底部,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可以是导电胶、金属片或者其他导电材质。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不在同一平面上,具体的,上导电层10位于下导电层19上方。
如图3所示,固定部12通常固定在壳体或者PCBA板等物体上,在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一触点16和第二触点17,使用导电胶按键时,用手指压下按压部11,由于外弹性部13较薄且为橡胶材质,因为容易发生形变,这就使得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将同时向触点移动,由于上导电层10相对靠近上方,因而下导电层19将率先与第二触点17接触,实现功能信号的输出;之后,如图4所示,若手指继续压迫按压部11,将驱使上导电层10与第一触点16接触,实现另一种功能信号输出。在松开手指后,外弹性部13将恢复形变,从而驱动按压部11复位。
如图2和图5所示,为使下导电层19与触点接触后,上导电层10能够更顺畅的向下移动,在按压部11上与下连接部15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盲孔18,使得下连接部15与按压部11之间形成较薄的内弹性部15a。相比于实心结构,内弹性部15a能够更为轻易的发生形变,从而减少需要的操作力,提高操作手感。
在下连接部15上还设置有延伸至盲孔18内的顶压部15b,当导电胶按键在按压物的驱动下,使上导电层10与第一触点16接触后,按压物能够同时抵住顶压部15b,从而保持下导电层19与第二触点17接触,更为可靠。
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可以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数量各为两个,再按压时,只需一个上导电层10、下导电层19与触点接触即可实现对应的功能信号的输出,提高了按键功能实现的可靠性;同时可以使结构更为对称,受力更均衡,提高了操作手感。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新型中仅设置了上下高度不同的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但是高度不同的导电层数量不限于两个,例如还可以再设置一个位于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之间的导电层。
实施例2
图6示出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开关,其包括外壳2、固定在外壳2内的内支架3、与内支架3相连的跷板按钮组件4和与内支架3相连的侧压按钮组件5。其中,跷板按钮组件4外露于外壳2的侧面,以方便操作;而侧压按钮组件5 则设置于外壳2的端部。
如图7所示,内支架3上设置有转轴30,跷板按钮组件4包括与转轴30 相连的跷板按钮40、与内支架3滑动配接的第一活塞块41和第二活塞块42、固定在内支架3上的第一PCBA板45、位于第一PCBA板45和第一活塞块41 之间的第一导电胶按键43、以及位于第一PCBA板45和第二活塞块42之间的第二导电胶按键44。
跷板按钮40可以绕着转轴30摆动,进而压迫第一活塞块41和第二活塞块42移动。在内支架3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活塞块41和第二活塞块42配接的第一导向孔31和第二导向孔32,第一活塞块41和第二活塞块42能够在对应的导向孔内滑动。第一活塞块41和第二活塞块42分别位于转轴30两侧,按压跷板按钮40的左侧,跷板按钮40将逆时针转动,从而驱使左侧的第一活塞块41向下按下第一导电胶按键43;反之,按压跷板按钮40右侧,跷板按钮40将顺时针转动,从而驱动第二活塞块42下行压迫第二导电胶按键44。
在第一活塞块41和第二活塞块42上均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顶块41a,以方便跷板按钮40按压第一活塞块41和第二活塞块42。
第一导电胶按键43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导电胶按键结构一致,其连接于第一PCBA板45上,在第一PCBA板45上设置有与第一导电胶按键43的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对应的触点。通过控制按压跷板按钮40的幅度,可以控制第一活塞块41压下第一导电胶按键43的距离,从而实现输出两种不同的控制信号,其原理在实施例1中已予以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导电胶按键44采用传统的导电胶按键,用于实现单一的功能信号输出;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胶按键43也可以采用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导电胶按键,以实现更多样化的功能控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胶按键43和第二导电胶按键44被设置成一个整体,如图8所示,第一导电胶按键43的固定部设置有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43a,第二导电胶按键44设置于延伸部43a上,这样,两个导电胶按键只需安装一次即可,更为方便。
在松开跷板按钮40后,跷板按钮40将在第一导电胶43和第二导电胶44 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以备下次按压使用。
侧压按钮组件5包括滑动配接在外壳2一端的侧压按钮50、固定在内支架3上的第二PCBA板51、以及设置于侧压按钮50和第二PCBA板51之间的第三导电胶按键52。
侧压按钮50包括设置有与外壳2的内壁2a配接的凸环50a,使得侧压按钮50能够在外壳2内移动,同时,凸环50a的外径要大于侧压按钮50的其他部位,使得其能由设置在外壳2端部的挡环2b限位。
在内支架3上连接有连接件6,连接件6设置有对称的两个钩部60,第二PCBA板51通过钩部60卡接固定在连接件6上。当然,第二PCBA板5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例如直接通过螺钉锁紧在内支架3上;由于外壳2 内部的空间较小,因而PCBA的尺寸有较大的限制,采用卡接固定的方式相较于螺钉连接,卡接固定无需在PCBA上开孔,对PCBA上的电路布置影响较小,且不会存在因振动导致螺钉松脱等问题。
连接件6上还设置有挡块7,挡块7可以限制侧压按钮50向外壳2内移动的极限位置,防止按压力过大损坏第三导电胶按键52、第二PCBA板51等元器件。
第三导电胶按键52与实施例1中的导电胶按键结构一致,在第二PCBA 板51上设置有与第三导电胶按键52的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对应的触点,在按压侧压按钮50后,侧压按钮50能够带动下导电层19、下导电层10 与对应的触点接触,通过控制按钮50的位移,即可实现不同的按键功能。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上下高度不同的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能够通过控制按压距离,控制下导电层、上导电层与对应的触点接触,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输出,其结构简单,使用十分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组合开关设置有与内支架可旋转连接的跷板按钮,在跷板按钮两端设置有能够由跷板按钮按压的第一导电胶按键和第二导电胶按键,通过按压跷板按钮的两端即可实现不同的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结合本实用新型导电胶按键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加组合开关的功能控制;
3.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组合开关还设置有侧压按钮,通过按压即可控制第三导电胶按键,进一步增加了组合开关的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电胶按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按压部(11)、固定部(12)、连接于所述按压部(11)和所述固定部(12)之间的外弹性部(13),所述按压部(11)、固定部(12)和外弹性部(13)之间形成内腔(13a),所述导电胶按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腔(13a)内的上导电层(10)和下导电层(19),所述上导电层(10)和所述下导电层(19)与所述按压部(11)相连,且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导电胶按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自所述按压部(11)向所述内腔(13a)内延伸的上连接部(14)和下连接部(15),所述上导电层(10)连接于所述上连接部(14),所述下导电层(19)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15)。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导电胶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11)和所述上连接部(14)之间以及所述按压部(11)和所述下连接部(15)之间均连接有内弹性部(15a)。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导电胶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11)开设有与所述上连接部(14)和所述下连接部(15)的位置对应的盲孔(18),所述上连接部(14)和所述下连接部(15)均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盲孔(18)内的顶压部(15b)。
5.一种多功能组合开关,其包括外壳(2)和连接于所述外壳(2)内的内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还包括与所述内支架(3)可旋转连接的跷板按钮(40)、与所述内支架(3)滑动配接的第一活塞块(41)、固定设置的第一PCBA板(45)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活塞块(41)和所述第一PCBA板(45)之间的第一导电胶按键(43),按压所述跷板按钮(40)可驱动所述第一活塞块(41)压迫所述第一导电胶按键(43),所述第一导电胶按键(43)为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胶按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3)和所述跷板按钮(40)之间通过转轴(30)相连。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所述内支架(3)滑动配接的第二活塞块(4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塞块(42)和所述第一PCBA板(45)之间的第二导电胶按键(44),所述第一活塞块(41)和所述第二活塞块(42)分别位于所述转轴(30)两侧。
8.按照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3)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塞块(41)对应的第一导向孔(31)。
9.按照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所述外壳(2)滑动配接的侧压按钮(50)、固定的第二PCBA板(51)以及位于所述侧压按钮(50)和所述第二PCBA板(51)之间的第三导电胶按键(52),所述第三导电胶按键(52)为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胶按键。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多功能组合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支架(3)上的连接件(6),所述第二PCBA板(51)卡接在所述连接件(6)上。
CN202020118726.6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Active CN212010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8726.6U CN21201079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8726.6U CN21201079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0799U true CN212010799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8726.6U Active CN21201079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0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9388B (zh) 开关装置
CN101098138B (zh) 电气/电子设备的电容式开关
EP3168852B1 (en) Switch assembly and hand-held device
JP2009199729A (ja) リモコン送信機
US7060920B2 (en) Multi-stage click switch
JP3941357B2 (ja) 押釦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複合スイッチ
CN212010799U (zh)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CN110958013A (zh) 一种方向盘触摸开关结构
CN111128585A (zh) 一种导电胶按键和多功能组合开关
CN216749667U (zh) 汽车门窗玻璃升降开关
CN203415465U (zh) 方向盘开关
CN210629452U (zh) 一种方向盘触摸开关结构
CN211265282U (zh) 触摸式方向盘开关
CN212874304U (zh) 一种防误触电容触摸按压式开关
CN103943398A (zh) 一种长行程微动开关
CN111243892A (zh) 电子设备
CN218826777U (zh) 一种可顺序触发双路信号的防误触按键结构
CN220067395U (zh) 汽车方向盘开关触控结构
CN215869067U (zh) 双轴驱动微动组合式拨动开关
CN210640138U (zh) 一种epb开关拨钮结构
CN212783197U (zh) 车辆方向盘四向按键结构
CN220491771U (zh) 一种偏心按键装置
CN212625316U (zh) 一种汽车方向盘开关结构
CN219936918U (zh) 一种集成式方向盘显示屏开关
CN215869070U (zh) 一种静音按键轴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