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4397U - 一种伞型进气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伞型进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4397U
CN212004397U CN202020277339.7U CN202020277339U CN212004397U CN 212004397 U CN212004397 U CN 212004397U CN 202020277339 U CN202020277339 U CN 202020277339U CN 212004397 U CN212004397 U CN 212004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ir
air inlet
chamber
umbrel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73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建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fs Val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fs Val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fs Val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fs Val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73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4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4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4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型进气阀,阀体具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两端为敞开式,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第一腔室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排气口;阀座设置于阀体的下方,阀座的容纳空间与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阀瓣组件包括阀瓣、复位弹簧和阀杆,阀瓣设置于第一腔室的进气口,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阀瓣连接,另一端支撑于阀杆上,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阀瓣在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第一腔室进气口的开启或关闭;阀瓣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进气口的内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伞状阀瓣结构,使压力损失很小而且抗反冲,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伞型进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阀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伞型进气阀。
背景技术
进气阀在工业自动化过程领域中应用十分的广泛,进气阀主要在螺杆式空压机系统中使用较多,实现进气阀的开启和关闭动作,从而根据系统压力变化达到对管道介质流向开关或是进气容量调节等目的。由于进气阀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业,原有传统的进气阀性能正在不断提高,开发出适应市场要求的进气阀新产品刻不容缓。目前常用的进气阀常会遇到一个问题,由于传统阀瓣大多数采用了平面结构,无法保证减缓反冲力且压力损失大,可靠性不稳定、寿命短等不足,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伞型进气阀,可延长进气阀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型进气阀,包括:
阀体,其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两端为敞开式,所述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所述第一腔室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
阀座,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下方,所述阀座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阀座的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连接空压机;
阀瓣组件,其容纳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阀瓣组件包括阀瓣、复位弹簧和阀杆,其中,所述阀瓣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瓣连接,另一端支撑于所述阀杆上,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阀瓣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阀瓣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所述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内径;
控制机构,其包括电磁阀总成和集成块总成,所述电磁阀总成与所述集成块总成连通,其中,所述集成块总成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一侧,所述集成块总成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集成块总成包括泄气阀;所述电磁阀总成包括第三进气口,用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泄气阀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二出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排放到所述第一腔室内;
蝶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所述电磁阀总成控制所述蝶阀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集成块总成还包括放空阀,所述放空阀的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泄气阀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压缩空气通过所述放空阀分为两个气路分别进入所述泄气阀、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阀瓣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的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于所述蝶阀的上方,使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排放到大气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面;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面;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阀座的下面。
优选地,所述泄气阀设有可调排气大小的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中,采用了“伞状”阀瓣结构,使得进气阀从伞状阀瓣进气时压力损失小而且抗反冲,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同时,还具有卸载补气功能,可以有效消除主机产生的气蚀噪音;正常运行时根据检测得的排气压力与设置值比较,蝶阀开始工作,使进气阀阀门随着压力的升降而逐渐关小或开大,使排气量按比例变小或上升,控制空压机完成加载、卸载等工作。使产品更加的安全、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中,通过在阀杆上设置复位弹簧,具有内置止回功能,在紧急停机的工况下,也不会喷油。一般螺杆空压机均采用皮带驱动,但在皮带全部断裂的情况下,此时控制系统仍然处于加载状态,当螺杆反转时润滑油就会从阀瓣处的第二进气口喷出,复位弹簧立刻关闭阀瓣处的第二进气口,从而确保润滑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喷出。
进一步,泄气阀上设有可调排气大小的接头,具有泄放速度可调功能,可以有效地控制空压机卸载时油气桶内的油循环压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伞型进气阀装配图;
图中标记分别表示为:1为阀体、2为阀杆、3为复位弹簧、4为阀座、5为密封垫、6为阀瓣、7为蝶阀、8为集成块总成、9为电磁阀总成、10为O型密封圈、101为第一进气口、102为第二进气口、111为第一排气口、112为第二排气口、401为出气口、 901为第三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一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伞型进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阀体1、阀座4、阀瓣组件、控制机构和蝶阀7。
阀体1具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两端为敞开式,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第一腔室设有第一进气口101、第二进气口102、第一排气口111和第二排气口112;当电磁阀开启时,打开第一进气口101,关闭第一排气口111和第二排气口112;当电磁阀关闭时,关闭第一进气口101,打开第一排气口111和第二排气口112。
阀座4连接于阀体1的下方,阀座4内具有容纳空间,阀座4的容纳空间与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401,出气口401用于连接空压机。阀座4上设有带螺纹的中心孔,用于固定阀杆2。
阀瓣组件设置于第二腔室内。阀瓣组件包括阀瓣6、复位弹簧3和阀杆2,其中,阀瓣6设置于第二进气口102,复位弹簧3的一端与阀瓣6连接,另一端支撑于阀杆2 上,阀杆2可以通过外螺纹拧在阀座4中心孔内螺纹,使阀杆2与阀座4固定。蝶阀7 打开后气压大于复位弹簧3的弹簧力,使复位弹簧3发生弹性形变,复位弹簧3起复位即止回功能,使阀瓣6可在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第二进气口102的开启或关闭。同时,通过设置复位弹簧3,在紧急停机的工况下,也不会喷油。一般螺杆空压机均采用皮带驱动,但在皮带全部断裂的情况下,此时控制系统仍然处于加载状态,当螺杆反转时润滑油就会从阀瓣6处的第二进气口102喷出,复位弹簧3立刻关闭阀瓣6 处的第二进气口102,从而确保润滑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喷出。
阀瓣6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第二进气口102的内径;当蝶阀7关闭时,阀内气压小于弹簧力,阀瓣6的外圆弧边沿抵住第二进气口102,关闭第二进气口102,当蝶阀7打开时,气压大于弹簧力,气压推动阀瓣6向下运动,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离开第二进气口102,打开第二进气口102。采用了“伞状”阀瓣结构,使得进气阀从阀瓣6进气时压力损失小而且抗反冲,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同时,还具有卸载补气功能,可以有效消除主机产生的气蚀噪音。
控制机构,其包括电磁阀总成9和集成块总成8,电磁阀总成9与集成块总成8连通,其中,集成块总成8设置于阀体1的一侧,集成块总成8与阀体1的第一腔室连通,集成块总成8包括泄气阀;电磁阀总成9包括第三进气口901,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第三进气口901的第一出气端通过泄气阀由第一排气口111排放到大气中;第三进气口901 的第二出气端与第二排气口112连接,使压缩空气排放到第一腔室内。通过电磁阀总成 9的第三进气口901进气而打开电磁阀,即当空压机准备加载时,压缩机过来的压缩空气由第三进气口901进入,使电磁阀通电打开,然后通过气缸打开蝶阀7,使未压缩的空气由阀体1的第一进气口101进入,通过气体压力打开阀瓣6处的第二进气口102,从而开启进气阀。
蝶阀7设置于第一腔室的第一进气口101处,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气口101,通过电磁阀总成9控制其开关。
在其他部分优选实施例中,阀瓣6与阀体1的第二进气口102之间设有密封垫5,用于密封。该密封垫5的形状、大小与第二进气口102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使阀瓣6 与第二进气口102之间形成密封面。
在其他部分优选实施例中,阀体1与阀座4的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10。
在其他部分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口111设置于蝶阀7的上方,使压缩空气可通过第一排气口111排放到大气中。
在其他部分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101设置于第一腔室的上面;第二进气口102 设置于第一腔室的下面;第一排气口111、第二排气口112设置于第一腔室的侧面。
在其他部分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腔室的出气口401设置于阀座4的下面。
在其他部分优选实施例中,泄气阀设有可调排气大小的接头。可以控制油气分离器桶内的压力,维持正常的空压机油循环。
在其他部分优选实施例中,集成块总成8还包括放空阀,放空阀的出气口401分别连通泄气阀的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112,压缩空气通过放空阀分为两个气路分别进入泄气阀、第二进气口102,分别由第一排气口111、第二排气口112排出。
上述实施例中进气阀的工作原理:空压机进气阀启动时关闭,电机带动主机空载,需要加载时,进气阀打开。进气阀的出气口401与空压机的进气口相连,可以由空压机的油气分离桶盖上压缩空气接出一条内径大于5mm气管与进气阀的出气口401连接。
通过电磁阀的开关控制进气阀,在进气阀加载状态下,电磁阀通电时,打开蝶阀7,无压缩空气由第一进气口101进入进气阀,通过气体的压力顶开阀瓣6,开启进气阀的第二进气口102,无压缩空气由阀体1的第一腔室进入到第二腔室内,无压缩空气再由阀座 4的出气口401进入到空压机中。在进气阀空载状态下,电磁阀断电时,压缩空气由电磁阀总成9的进气口901进入,气压顶起活塞,此时关闭蝶阀7,同时进气阀也处于关闭状态,集成块总成8内的放空阀打开,气路分二路,一路通过泄气阀由第一排气口111中排放到大气中;另一路由阀体1的第二排气口112进入到阀体1的第二腔室内,气压顶起阀瓣6,进入到第二腔室内,最后由阀座4的出气口401吸进空压机里。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如没有详细说,均可以采用标准件或常用技术,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电器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型号,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是很容易实现的,在此不再做出具体叙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8)

1.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其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两端为敞开式,所述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所述第一腔室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
阀座,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下方,所述阀座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阀座的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连接空压机;
阀瓣组件,其容纳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阀瓣组件包括阀瓣、复位弹簧和阀杆,其中,所述阀瓣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瓣连接,另一端支撑于所述阀杆上,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阀瓣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阀瓣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所述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内径;
控制机构,其包括电磁阀总成和集成块总成,所述电磁阀总成与所述集成块总成连通,其中,所述集成块总成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一侧,所述集成块总成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集成块总成包括泄气阀;所述电磁阀总成包括第三进气口,用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泄气阀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二出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排放到所述第一腔室内;
蝶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所述电磁阀总成控制所述蝶阀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块总成还包括放空阀,所述放空阀的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泄气阀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压缩空气通过所述放空阀分为两个气路分别进入所述泄气阀、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的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于所述蝶阀的上方,使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排放到大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面;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面;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阀座的下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阀设有可调排气大小的接头。
CN202020277339.7U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伞型进气阀 Active CN212004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7339.7U CN212004397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伞型进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7339.7U CN212004397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伞型进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4397U true CN212004397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3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7339.7U Active CN212004397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伞型进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4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1753B2 (ja) 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01680446B (zh) 活塞空气压缩机
CN104564628B (zh) 基于弹片启闭的空气压缩机停机及起动卸载装置
CN212004397U (zh) 一种伞型进气阀
EP0371396A2 (en) Air compressor unloading system
EP1534956B1 (en) A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gas flow in a compressor
CN214036124U (zh) 喷油螺杆压缩机控制系统
CN201779018U (zh) 无油螺杆压缩机用油压控制进气阀
CN212028554U (zh) 一种加载调节阀
CN101460705B (zh) 压缩机装置和再制造压缩机或再设计压缩机构造的方法
CN212003600U (zh) 一种下置式吸气阀
CN211900969U (zh) 一种空载启动式制冷螺杆压缩机
CN201277166Y (zh) 气路多功能集成控制器
CN209483610U (zh) 一种防乳化系统
CN216306212U (zh) 一种喷油螺杆特殊介质压缩机用放空阀结构
CN104612946B (zh) 基于滚珠启闭的空气压缩机停机及起动卸载装置
CN214533530U (zh) 无油压缩机系统及气流磨系统
CN111946599A (zh) 一种自带有消声功能结构的空压机卸荷装置
CN2748723Y (zh) 气体灭火系统选择阀
CN201277178Y (zh) 矿用空气压缩机气路集成控制器
CN216111191U (zh)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CN209743155U (zh) 一种用于丙酮气体压缩回收的压缩机系统
CN206723014U (zh) 一种带释气孔的空压机止回阀
CN102650277B (zh) 多级压缩机和泄压阀
CN202732285U (zh) 一种空压机用组合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