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1191U -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1191U
CN216111191U CN202122616989.7U CN202122616989U CN216111191U CN 216111191 U CN216111191 U CN 216111191U CN 202122616989 U CN202122616989 U CN 202122616989U CN 216111191 U CN216111191 U CN 216111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air
valve body
valve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69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gersoll Rand Technology R & D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gersoll Rand Technology R & D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gersoll Rand Technology R & D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gersoll Rand Technology R & D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169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1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1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1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进气阀用于无油空气压缩机,无油空气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吸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进气阀包括阀体、气动组件即卸放组件。阀体包括用于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的阀体进气口。气动组件组装于阀体的外侧,并与阀体连接。气动组件驱动阀体开启或关闭,以使压缩机吸气口与阀体进气口连通或关闭。卸放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阀体的外侧。卸放组件包括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卸放进气口以及用于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的卸放排气口;在气动组件驱动阀体关闭,使压缩机吸气口与阀体进气口关闭时,卸放排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以卸放无油空气压缩机内的气体。卸放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阀体,材料选择和使用场景灵活,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产能扩大和产能升级,市场对于空气压缩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进气阀携带卸放组件实现卸放功能,是空气压缩机上主要部件之一。相关技术中,卸放组件无法拆卸,需要配合进气阀使用,由于是一体铸件结构,在材料的选择上受到诸多限制,使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进的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用于无油空气压缩机,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吸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所述进气阀包括:
阀体,包括用于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连通的阀体进气口;
气动组件,组装于所述阀体的外侧,并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气动组件驱动所述阀体开启或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阀体进气口连通或关闭;
卸放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阀体的外侧;所述卸放组件包括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卸放进气口以及用于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通的卸放排气口;在所述气动组件驱动所述阀体关闭,使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阀体进气口关闭时,所述卸放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通,以卸放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内的气体。
可选的,所述卸放组件包括卸放阀体以及设于所述卸放阀体的第一气源端与第二气源端,所述第一气源端用于连通第一气源;所述第二气源端用于连通第二气源;所述卸放组件内形成有气路控制容腔,与所述第一气源端、所述第二气源端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气源通过所述第一气源端或所述第二气源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端分别进入所述气路控制容腔内,以改变所述气路控制容腔的体积,开启或关闭所述卸放进气口。
可选的,所述卸放组件包括梭动阀,设于所述卸放阀体,所述梭动阀包括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气源端连接,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气源端连接;所述进气阀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梭动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通断,控制所述第一气源和所述第二气源的通断。
可选的,所述阀体内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方形成所述阀体进气口;所述卸放组件包括第一气源管路,所述第一气源管路连接于所述阀体与所述卸放阀体之间,以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气路控制容腔。
可选的,所述卸放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源端、所述第二气源端分别设于所述卸放阀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气路控制容腔与所述第一气源端、所述第二气源端位于所述卸放阀体的同一侧。
可选的,所述卸放排气口设于所述卸放阀体的一侧面,所述卸放组件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于所述卸放排气口,且位于远离所述阀体的一侧面。
可选的,所述气动组件包括液压缸;所述进气阀还包括控制器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与所述液压缸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控制所述液压缸的通断,以控制所述阀体的开启或关闭。
可选的,所述阀体内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阀还包括放气块,传动连接于所述阀体与所述气动组件之间,所述阀体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所述放气块与所述进气通道之间的连通或关断。
可选的,所述卸放组件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铸铝或铸铁或铜。
可选的,所述阀体的材料为铸铝或铸铁或不锈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油空气压缩机,包括:
主机,包括压缩机吸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及
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阀体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连通,所述进气阀的卸放组件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主机包括第一主机以及与所述第一主机连接的第二主机,所述第一主机包括第一压缩机吸气口,所述第一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阀体的阀体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主机包括第二压缩机排气口,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卸放组件的卸放进气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机包括第一压缩机排气口,所述第二主机包括第二压缩机吸气口;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冷却器与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的下游。
可选的,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气源管路;所述卸放组件的第一气源端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压缩机排气口,以及所述卸放组件的第二气源端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或所述第二冷却器的排气口。
可选的,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气源管路;所述卸放组件的第一气源端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冷却器的排气口,以及所述卸放组件的第二气源端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冷却器的排气口或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气阀用于无油空气压缩机,该进气阀设置独立的卸放组件卸放无油空气压缩机内的气体,卸放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阀体的外侧,与阀体独立设置,在材料的选择上比较灵活,使用场景更加灵活,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进气阀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进气阀的A1-A1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进气阀的A2-A2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进气阀的A3-A3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无油空气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无油空气压缩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5所示的无油空气压缩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5所示的无油空气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的无油空气压缩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的无油空气压缩机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无油空气压缩机的其他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包括两个,相当于至少两个。“包括”或者“包含”等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气阀。进气阀用于无油空气压缩机,无油空气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吸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进气阀包括阀体、气动组件即卸放组件。阀体包括用于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的阀体进气口。气动组件组装于阀体的外侧,并与阀体连接。气动组件驱动阀体开启或关闭,以使压缩机吸气口与阀体进气口连通或关闭。卸放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阀体的外侧。卸放组件包括与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卸放进气口以及用于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的卸放排气口;在气动组件驱动阀体关闭,使压缩机吸气口与阀体进气口关闭时,卸放排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以卸放无油空气压缩机内的气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气阀用于无油空气压缩机,该进气阀设置独立的卸放组件卸放无油空气压缩机内的气体,卸放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阀体的外侧,与阀体独立设置,在材料的选择上比较灵活,使用场景更加灵活,成本较低。
本申请提供一种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进气阀10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进气阀10的A1-A1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进气阀10的A2-A2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进气阀10的A3-A3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5所示的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5所示的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结合图1至图8所示,进气阀10用于无油空气压缩机20。该进气阀10可以是无油进气阀。无油进气阀的一路需要放空。另一路需要卸放掉余气,保证无油空气压缩机正常加载。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油空气压缩机20包括压缩机吸气口21与压缩机排气口22(如图8所示)。无油空气压缩机20通过压缩机吸气口21吸入气体,通过压缩机排气口22排放气体。
具体地,进气阀10包括阀体11、气动组件12及卸放组件13。阀体11包括用于与压缩机吸气口21连通的阀体进气口111。阀体11呈筒状结构。阀体11内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进气通道112,进气通道112的上方形成阀体进气口111。在阀体进气口111与压缩机吸气口21连通,无油空气压缩机20从压缩机吸气口21吸入气体。
气动组件12组装于阀体11的外侧,并与阀体11连接。气动组件12与阀体11传动连接,气动组件12用于驱动阀体11开启或关闭,以使压缩机吸气口21与阀体进气口111连通或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动组件12驱动阀体11开启,以使压缩机吸气口21与阀体进气口111连通,此时,无油空气压缩机20开始吸气。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动组件12驱动阀体11关闭,以使压缩机吸气口21与阀体进气口111关闭,此时,无油空气压缩机20吸气结束,开始卸放。
卸放组件13可拆卸地组装于阀体11的外侧,并与阀体11独立设置。卸放组件13用于卸放无油空气压缩机20内的余气,保证无油空气压缩机20正常运行。卸放组件13包括与压缩机排气口22连接的卸放进气口131以及用于与压缩机排气口22连通的卸放排气口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气动组件12驱动阀体11关闭,使压缩机吸气口21与阀体进气口111关闭时,此时,无油空气压缩机20处于卸放状态,需要卸放余气,通过卸放排气口132与压缩机排气口22连通,以卸放无油空气压缩机20内的气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气动组件12驱动阀体11开启,使压缩机吸气口21与阀体进气口111连通时,此时,无油空气压缩机20处于吸气状态,卸放排气口132与压缩机排气口22关闭,不用卸放无油空气压缩机20内的气体。
在上述方案中,进气阀10用于无油空气压缩机20。该进气阀10设置独立的卸放组件13卸放无油空气压缩机20内的气体,卸放组件13可拆卸地组装于阀体11的外侧,与阀体11独立设置,在材料的选择上比较灵活,使用场景更加灵活,成本较低。并且,通过独立设置卸放组件13,在减少气动组件12载荷的同时,也保证快速开启或关闭,从而可延长部件和机组用油部件寿命,节约能源,且稳定可靠。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阀体11内设有阀板113,设于进气通道112内。气动组件12驱动阀板113的开启或关闭,实现阀体11开启或关闭。在本实施例中,气动组件12包括液压缸。气动组件12通过使用液压缸来实现往复运动来驱动阀板113的开启或关闭,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阀10还包括控制器14和电磁阀15(如图8所示),电磁阀15与控制器14电连接,并与液压缸传动连接。控制器14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磁阀15的通断,控制液压缸的通断,以控制阀体11的开启或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缸连接液压泵,电磁阀15连接于液压泵与液压缸之间,以控制液压泵与液压缸之间的油路的通断。控制器14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磁阀15得电,以使与液压缸连接的油路连通,从而驱动阀板113的开启或关闭。
由于液压缸仅作用于阀板113的开启和关闭,因此经过计算和测试。在本实施例中,需要1~3barg(全称Bar gauge,中文名称叫“量针”,表示具有确定的公称直径,以间接法测量螺纹中径的针形测量器具),其优选值为2barg的压力即可满足系统的要求,实现阀板113的迅速开启和关闭。并且,该油压也刚好满足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轴承供油压力要求。当加载电磁阀15得电时,液压缸得到来自液压泵的油压时,液压缸动作,阀板113开启,实现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进气功能。当加载电磁阀15失电时,液压缸失去油时,由于液压缸的弹簧作用力,液压缸恢复原位置,阀板113关闭,实现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卸载功能。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低油压的液压缸,可以降低对液压缸的要求,且延长部件和机组用油部件寿命,节约能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阀10还包括放气块16,传动连接于阀体11与气动组件12之间,阀体11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放气块16与进气通道之间的连通或关断。在本实施例中,放气块16设于阀体11的外侧,传动连接于阀体11与液压缸之间。放气块16用于连通卸放组件13。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11设有与阀板113连接并驱动阀板113的驱动轴114(如图2所示),液压缸通过控制驱动轴114带动阀板113转动,以控制阀体11的开启或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阀板113对应驱动轴114的位置设置多个板孔115,驱动轴114上设有多个轴孔116(如图2所示)。在控制器14加载电磁阀15得电时,与液压泵连接的油路开启,液压缸得油,阀板113被驱动开启。此时,多个板孔115和多个轴孔116错开,形成断路,从而使得放气块16失效,以与卸放组件13断开。在控制器14控制电磁阀15失电时,与液压泵连接的油路关闭,液压缸失油,阀板113关闭,多个板孔115和多个轴孔116联通,放气块16开启,可使气体迅速由放气块16放入到阀体11的内部,由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主机吸入。
在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卸放组件13包括卸放阀体133以及设于卸放阀体133的第一气源端134与第二气源端135。第一气源端134用于连通第一气源,第二气源端135用于连通第二气源。卸放组件13内形成有气路控制容腔136,与第一气源端134、第二气源端135连通。其中,第一气源通过第一气源端134或第二气源通过第二气源端135分别进入气路控制容腔136内,以改变气路控制容腔136的体积,开启或关闭卸放进气口1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源通过第一气源端134进入气路控制容腔136内,以改变气路控制容腔136的体积,开启或关闭卸放进气口13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源通过第二气源端135分别进入气路控制容腔136内,以改变气路控制容腔136的体积,开启或关闭卸放进气口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卸放阀体133呈筒状结构。气路控制容腔136内设有伸缩组件137(如图3所示),伸缩组件137带动卸放阀体133可沿卸放阀体133的轴向方向伸缩。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组件137可以是弹簧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入气路控制容腔136内的第一气源或第二气源的气体增多时,气路控制容腔136的体积增大,使伸缩组件137张开带动卸放阀体133张开,从而使卸放进气口131关闭。在进入气路控制容腔136内的第一气源或第二气源的气体减少时,气路控制容腔136的体积减小,使伸缩组件137缩回带动卸放阀体133缩回,从而使卸放进气口131打开。
如此设置,卸放组件13为独立可拆卸式结构,设置独立的第一气源端134或第二气源端135控制,可实现快速开启或打开。并且,可用于单独需要卸放的场合,使用范围更广。需要说明的是,进入气路控制容腔136的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可以是外部的气源,也可以是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气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是来自于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气源,具体请参见下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卸放进气口131与第一气源端134、第二气源端135分别设于卸放阀体133的相对两侧,且气路控制容腔136与第一气源端134、第二气源端135位于卸放阀体133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不需要卸放时,控制第一气源或第二气源,使进入气路控制容腔136内的第一气源或第二气源的气体增多时,气路控制容腔136的体积增大,伸缩组件137张开带动卸放阀体133张开,使气路控制容腔136远离第一气源端134和第二气源端135一端以封堵卸放进气口131,从而使无油空气压缩机20无法卸放。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需要卸放时,控制第一气源或第二气源,使进入气路控制容腔136内的第一气源或第二气源的气体减少时,气路控制容腔136的体积减小,使伸缩组件137缩回带动卸放阀体133缩回,从而使气路控制容腔136体积变小,如此使气路控制容腔136远离第一气源端134和第二气源端135一端以打开卸放进气口131,使卸放进气口131与卸放排气口132连通,无油空气压缩机20开始卸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卸放组件13包括梭动阀138,设于卸放阀体133。梭动阀138包括第一连通口1381与第二连通口1382(如图8所示),第一连通口1381与第一气源端134连接,第二连通口1382与第二气源端135连接。梭动阀138与控制器14电连接,控制器14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第一连通口1381与第二连通口1382之间的通断,控制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的通断。利用梭动阀138的双向控制,可以使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来控制气路控制容腔136,可满足不同成本和不同工况要求,可加快卸放组件13的迅速开启和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卸放组件13包括第一气源管路139,第一气源管路139连接于阀体11与卸放阀体133之间,以连通进气通道112与气路控制容腔13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14控制电磁阀15失电时,与液压泵连接的油路关闭,液压缸失油,阀板113关闭,多个板孔115和多个轴孔116连通,放气块16开启,此时通过第一气源管路139将进气通道112内的气体,排放至气路控制容腔136。如此设置,使得无油空气压缩机20内的气体快速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卸放排气口132设于卸放阀体133的一侧面,卸放组件13还包括消音器140,消音器140设于卸放排气口132,且位于远离阀体11的一侧面。消音器140可以连接管路,形成具有噪声传播的气流管道。可以用附有吸声衬里的管道及弯头或利用截面积突然改变及其他声阻抗不连续的管道等降噪器件,使管道内噪声得到衰减或反射回去,以减小卸放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11的材料为铸铝或铸铁或不锈钢。在一些实施例中,卸放组件13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铸铝或铸铁或铜。卸放组件13与阀体11独立设置,并且可以灵活设置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1的材料为铸铝。卸放组件13的材料为不锈钢。不锈钢材料以及耐高温密封结构,同时满足了成本,可加工型和耐腐蚀的要求。且可用于271度高温无油气体。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可拆卸式的卸放组件可单独脱离进气阀10的阀体11应用于需要卸放组件13的机组,如变频机组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11和泄放组件13的材料均为铸铁,阀体11和泄放组件13可以分体铸造或整体铸造。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阀体11的材料为不锈钢。卸放组件13的材料为铸铝。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卸放组件13的材料为铜。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结合图5至图8所示,无油空气压缩机20包括主机23及进气阀10。主机23包括压缩机吸气口21与压缩机排气口22(如图8所示)。进气阀10的阀体11与压缩机吸气口21连通,进气阀10的卸放组件13与压缩机排气口2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23包括第一主机231以及与第一主机231连接的第二主机232。压缩机吸气口21包括第一压缩机吸气口211和第二压缩机吸气口212。压缩机排气口22包括第一压缩机排气口221和第二压缩机排气口222(如图8所示)。第一主机231包括第一压缩机吸气口211,第一压缩机吸气口211与阀体11的阀体进气口111连通,第二主机232包括第二压缩机排气口222,第二压缩机排气口222与卸放组件13的卸放进气口131连接。其中,第一主机231可以是一级主机。第二主机232可以是二级主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机231包括第一压缩机排气口221,第二主机232包括第二压缩机吸气口212。无油空气压缩机20还包括第一冷却器24与第二冷却器25,第一冷却器24连接于第一压缩机排气口221与第二压缩机吸气口212之间,第二冷却器25连接于第二压缩机排气口222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油空气压缩机20还包括第二气源管路26。卸放组件13的第一气源端134通过第二气源管路26连接至第一压缩机排气口221。卸放组件13的第二气源端135通过第二气源管路26连接至第二压缩机排气口222。
在实际应用时,在无油空气压缩机20开机,加载电磁阀15得电,连接液压缸的油路开启,液压缸得油,阀体11的阀板113开启。当阀板113开启时,多个板孔115和多个轴孔116错开,形成断路,放气块16失效。无油空气压缩机20开始建立压力,此时第一主机231的排气先建立压力约2barg,控制第一气源的气体进入到卸放组件13内的气路控制容腔136,由于放气块16失效以及压力差的存在,在第一气源的作用下,卸放组件13会迅速关闭,机组正常加载。如此设置,通过增加第一气源端134,接入低压控制气源,可满足在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机组刚开启,但压力还没有完全建立时卸放组件13的关闭,有助于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机组迅速建立压力。
进一步地,第二主机232建立约7-10barg的压力,第二主机232的排气口处通气,控制第二气源通气,在梭动阀138的作用下,控制第二气源的气体占据卸放组件13内的气路控制容腔136的主导作用,并且由于面积差的存在,第二气源仍能够牢固的关闭卸放组件13,使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排气保持在卸放组件的内部。
在无油空气压缩机20卸载时,加载电磁阀15失电,连接液压缸的油路关闭,液压缸失油,阀体11的阀板113关闭。在阀板113关闭时,多个板孔115和多个轴孔116联通,放气块16开启。控制第二气源管路26中的气体迅速由放气块16放入到阀体11的内部,由无油空气压缩机20吸入。同时,卸放组件13在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主机排气压力的作用下迅速打开,使压缩机排气口22和卸放排气口132联通,以通过消音器140实现卸放的功能。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气源端134通过第二气源管路26连接至第一压缩机排气口221。第二气源端135通过第二气源管路26连接至第二压缩机排气口222。经计算和测试验证,该种方式卸放组件13的卸放动作较迅速,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无油空气压缩机20的机组。如此设置,卸放组件13设置独立的气路控制,卸放组件13利用压差设计在满足卸放,密封功能的同时,无须使用弹簧,极大的提供卸放组件13运行的可靠性。并且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控制逻辑控制卸放组件13的开启,可满足不同成本,不同工况要求,以及卸放组件13的迅速开启和关闭。
图9所示为本申请的无油空气压缩机3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卸放组件33的第二气源端通过第二气源管路36连接至第二冷却器35的排气口。如此设置,控制气路接第二冷却器35的出口为低温气体,无须设计高温密封,降低阀体31和管路成本。
图10所示为本申请的无油空气压缩机40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卸放组件43的第一气源端通过第二气源管路46连接至第一冷却器44的排气口。如此设置,控制气路接第一冷却器44的出口为低温气体,无须设计高温密封,降低阀体41和管路成本。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无油空气压缩机50的其他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卸放组件53的第二气源端通过第二气源管路56连接至第二冷却器55的排气口。如此设置,控制气路接第二冷却器55的排气口为低温气体,无须设计高温密封,降低阀体51和管路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用于无油空气压缩机,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吸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所述进气阀包括:
阀体,包括用于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连通的阀体进气口;
气动组件,组装于所述阀体的外侧,并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气动组件驱动所述阀体开启或关闭,以使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阀体进气口连通或关闭;
卸放组件,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阀体的外侧;所述卸放组件包括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的卸放进气口以及用于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通的卸放排气口;在所述气动组件驱动所述阀体关闭,使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阀体进气口关闭时,所述卸放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通,以卸放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内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放组件包括卸放阀体以及设于所述卸放阀体的第一气源端与第二气源端,所述第一气源端用于连通第一气源;所述第二气源端用于连通第二气源;所述卸放组件内形成有气路控制容腔,与所述第一气源端、所述第二气源端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气源通过所述第一气源端或所述第二气源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端分别进入所述气路控制容腔内,以改变所述气路控制容腔的体积,开启或关闭所述卸放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放组件包括梭动阀,设于所述卸放阀体,所述梭动阀包括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气源端连接,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气源端连接;所述进气阀还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梭动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通断,控制所述第一气源和所述第二气源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方形成所述阀体进气口;所述卸放组件包括第一气源管路,所述第一气源管路连接于所述阀体与所述卸放阀体之间,以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气路控制容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放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源端、所述第二气源端分别设于所述卸放阀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气路控制容腔与所述第一气源端、所述第二气源端位于所述卸放阀体的同一侧;和/或
所述卸放排气口设于所述卸放阀体的一侧面,所述卸放组件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于所述卸放排气口,且位于远离所述阀体的一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组件包括液压缸;所述进气阀还包括控制器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与所述液压缸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控制所述液压缸的通断,以控制所述阀体的开启或关闭;和/或
所述阀体内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阀还包括放气块,传动连接于所述阀体与所述气动组件之间,所述阀体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所述放气块与所述进气通道之间的连通或关断;和/或
所述卸放组件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铸铝或铸铁或铜;和/或
所述阀体的材料为铸铝或铸铁或不锈钢。
7.一种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包括压缩机吸气口与压缩机排气口;及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阀体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连通,所述进气阀的卸放组件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第一主机以及与所述第一主机连接的第二主机,所述第一主机包括第一压缩机吸气口,所述第一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阀体的阀体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主机包括第二压缩机排气口,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卸放组件的卸放进气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机包括第一压缩机排气口,所述第二主机包括第二压缩机吸气口;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冷却器与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的下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气源管路;所述卸放组件的第一气源端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压缩机排气口,以及所述卸放组件的第二气源端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或所述第二冷却器的排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油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气源管路;所述卸放组件的第一气源端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冷却器的排气口,以及所述卸放组件的第二气源端通过所述第二气源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冷却器的排气口或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
CN202122616989.7U 2021-10-28 2021-10-28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Active CN216111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6989.7U CN216111191U (zh) 2021-10-28 2021-10-28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6989.7U CN216111191U (zh) 2021-10-28 2021-10-28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1191U true CN216111191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0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6989.7U Active CN216111191U (zh) 2021-10-28 2021-10-28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1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58972A1 (en) Scroll compressor capacity modulation with solenoid mounted outside a compressor shell
CN103075344B (zh) 一种变容量双级增焓压缩机及一种空调系统
CN111928507B (zh) 冷媒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AU2007292454B2 (en) Oil-free air compressor system with inlet throttle
US11933526B2 (e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CN216111191U (zh) 进气阀及无油空气压缩机
CN105443384A (zh) 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379705B (zh) 压缩机、压缩机的运行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CN113758035A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2657900U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机组
EP2035758B1 (en) A cooling device
CN215370324U (zh) 一种磁悬浮风机气动排压放空装置
CN213578184U (zh) 压缩机、双压缩机串联热泵机组
CN211900969U (zh) 一种空载启动式制冷螺杆压缩机
CN101460705B (zh) 压缩机装置和再制造压缩机或再设计压缩机构造的方法
JP4038646B2 (ja) 回転速度可変形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11946599A (zh) 一种自带有消声功能结构的空压机卸荷装置
CN216589130U (zh) 一种干式无油螺杆压缩机气路控制系统
CN112197453A (zh) 压缩机、双压缩机串联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JP4015219B2 (ja) 空気圧縮機の負荷軽減装置
CN212004397U (zh) 一种伞型进气阀
JP3070980U (ja) 真空ポンプのオイル逆流防止装置
CN111379703B (zh) 空气压缩机组
CN212406979U (zh) 一种自带有消声功能结构的空压机卸荷装置
CZ306346B6 (cs) Kompre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