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4145U - 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4145U
CN211994145U CN202020088694.XU CN202020088694U CN211994145U CN 211994145 U CN211994145 U CN 211994145U CN 202020088694 U CN202020088694 U CN 202020088694U CN 211994145 U CN211994145 U CN 211994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block
plastic
cooling liquid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86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刚
何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anwe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anw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anwe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anw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86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4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4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4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包括冷却液槽,还包括在冷却液槽内连接的分线系统、拉线机构和用于卡住塑料线的卡线部;通过分线系统将从挤塑机出来的塑料线在进入冷却液端便彻底分离,接着通过拉线机构将分离好的塑料线拉动至冷却液槽的出料端,提高了分离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在冷却液槽内还连接有卡线部,通过卡线部将塑料线卡接在冷却液槽的底部,一方面保证了塑料线之间的彻底分离,提高了分离质量,另一方面保证了每一根塑料线与冷却液的充分接触,提高了冷却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背景技术
在塑料生产过程中,塑料通过挤塑机生产出来的为线状的塑料线,而挤出来的塑料线首先需要经过冷却处理,而为了提升冷却速度通常采用液体冷却,即:将塑料线经过装有冷却液的容器中来达到冷区的效果,为了后续工位的工作,一般是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在塑料线产出后变经过一冷却液槽冷却并进入下一工序;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挤塑机出来的塑料线放入冷却液槽内,然后直接进入到下一工序中进行分离,或者是在通过冷却液槽的出料端处设置一排滚轮装结构,上述结构使得塑料线在冷却液槽内分离不彻底,影响了冷却效果,且在均通过人工一根一根拉动塑料线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料线过水槽,提高塑料线的冷却效果,提升了塑料线的分离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包括冷却液槽,还包括在冷却液槽内连接的分线系统、拉线机构和用于卡住塑料线的卡线部;所述分线系统连接在所述冷却液槽的进料端,所述拉线机构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分线系统的一侧,所述卡线部连接在所述冷却液槽底部并浸没在冷却液中,在所述冷却液槽的两侧加工有滑槽,所述拉线机构沿所述滑槽移动;
所述分线系统包括插板以及总线部,所述插板滑动连接在总线部的底部;所述总线部包括固定块和限制塑料线的卡接部,所述固定块底部沿水平方向上加工有若干第一过线槽,每两第一过线槽相互平行,在每一所述第一过线槽内连接有所述卡接部;所述插板包括滑块,滑块的下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过线槽的下方,滑块的上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过线槽内并沿第一过线槽滑动,在滑块顶面的一侧上加工有一用于固定塑料线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连接有一锁紧部,以使得塑料线通过所述锁紧部卡在所述卡接槽内。
优选地,所述拉线机构包括对接块和压紧部;所对接块上连接有一锁扣,所述锁扣将对接块和所述固定块连接起来,以使得对接块的一侧紧贴住所述固定块远离进料端的端面上,所述对接块的底部加工有若干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和所述第一过线槽的槽口一致并在同一直线上,在每一所述第二过线槽内连接有所述卡接部,以使得所述滑块通过第一过线槽滑动至第二过线槽内,所述对接块的另一侧上连接所述压紧部,以使得所述压紧部压住滑块。
优选地,所述压紧部包括压块和在压块上连接的丝杆;所述压块紧贴对接块自由露出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过线槽的上方,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压块上,丝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对接块上设置的螺纹孔并伸出对接块的顶面,以使得转动所述丝杆压块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两块分别对称设置的弹片,两块所述弹片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弹片的下端分别自由伸出,在两弹片之间留有容许塑料线通过的空间,在弹片的自由伸出端上还分别连接有滚珠,在弹片自然状态下滚珠之间相互接触并挤压。
优选地,所述卡线部包括“ㄩ”形基架;在所述基架的两侧上分别连接有弹性片,在弹性片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连接有滚球,滚球在自然状态时相互接触并挤压。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槽的出线端上还连接有转动辊子,所述转动辊子位于所述冷却液槽的上方,在转动辊子上加工有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压块覆盖住所有的所述第二过线槽,在压块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压块连接在所述对接块上。
优选地,所述丝杆的顶部还连接有一转动手柄。
优选地,所述锁紧部包括铰接在所述卡接槽内的卡紧片,所述卡紧片包括“L”状片体,片体的转角处铰接在所述卡接槽的上部,以使得转动所述片体将塑料线压在所述卡接槽内。
优选地,当所述对接块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时对接块的底部高于所述卡线部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结构上通过分线系统将从挤塑机出来的塑料线在进入冷却液端便彻底分离,接着通过拉线机构将分离好的塑料线拉动至冷却液槽的出料端,提高了分离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在冷却液槽内还连接有卡线部,通过卡线部将塑料线卡接在冷却液槽的底部,一方面保证了塑料线之间的彻底分离,提高了分离质量,另一方面保证了每一根塑料线与冷却液的充分接触,提高了冷却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线系统中部分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卡线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冷却液槽1、总线部2、固定块201、弹片202、滑块203、第一过线槽204、卡接槽205、卡紧片206、滚珠207、拉线机构3、压块301、丝杆302、限位杆303、转动手柄304、卡线部4、基架401、弹性片402、滚球 403、转动辊子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4所示,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包括冷却液槽1,还包括在冷却液槽 1内连接的分线系统、拉线机构3和用于卡住塑料线的卡线部4;所述分线系统连接在所述冷却液槽1的进料端,所述拉线机构3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分线系统的一侧,所述卡线部4连接在所述冷却液槽1底部并浸没在冷却液中,在所述冷却液槽1的两侧加工有滑槽,所述拉线机构3沿所述滑槽移动;
所述分线系统包括插板以及总线部2,所述插板滑动连接在总线部2的底部;所述总线部2包括固定块201和限制塑料线的卡接部,所述固定块201 底部沿水平方向上加工有若干第一过线槽204,每两第一过线槽204相互平行,在每一所述第一过线槽204内连接有所述卡接部;所述插板包括滑块203,滑块203的下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过线槽204的下方,滑块203的上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过线槽204内并沿第一过线槽204滑动,在滑块203顶面的一侧上加工有一用于固定塑料线的卡接槽205,所述卡接槽205内连接有一锁紧部,以使得塑料线通过所述锁紧部卡在所述卡接槽205内。通过分线系统将从挤塑机出来的塑料线在进入冷却液端便彻底分离,接着通过拉线机构3将分离好的塑料线拉动至冷却液槽1的出料端,提高了分离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其中滑块203的上部远离所述卡接槽205一端上连接有一楔形块使得滑块203 进入卡接部中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拉线机构3包括对接块和压紧部;所对接块上连接有一锁扣,所述锁扣将对接块和所述固定块201连接起来,以使得对接块的一侧紧贴住所述固定块201远离进料端的端面上,所述对接块的底部加工有若干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和所述第一过线槽204的槽口一致并在同一直线上,在每一所述第二过线槽内连接有所述卡接部,以使得所述滑块203通过第一过线槽 204滑动至第二过线槽内,所述对接块的另一侧上连接所述压紧部,以使得所述压紧部压住滑块203。上述的第一过线槽204以及第二过线槽均浸没在冷却液中,提高了冷却质量,且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液面保证了滑块203滑动空间,上述的锁扣为市面上常见的锁扣,为现有技术。
如图2所示,上述的滑动连接的结构一实施例为:固定块201以及对接块的底部连接有在同一直线上的“T”型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过线槽204和第二过线槽的两侧,所述滑块203上加工有与所述凸起部匹配的凹滑槽,以使得所述滑块203沿凸起部滑动。
优选地,所述压紧部包括压块301和在压块301上连接的丝杆302;所述压块301紧贴对接块自由露出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过线槽的上方,所述丝杆 302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压块301上,丝杆30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对接块上设置的螺纹孔并伸出对接块的顶面,以使得转动所述丝杆302压块301 上下移动。通过转动丝杆302将滑块203压紧,保证了移动对接块时同时将分离的若干塑料线一起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优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两块分别对称设置的弹片202,两块所述弹片202 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弹片202的下端分别自由伸出,在两弹片202之间留有容许塑料线通过的空间,在弹片202的自由伸出端上还分别连接有滚珠207,在弹片202自然状态下滚珠207之间相互接触并挤压。弹片202的弹力使得滑块 203在滑入时滚珠207张开,滑块203滑入到过线槽内以达成将塑料线运输至过线槽内的目的,通过滑块203的滑动提高了分线效率,通过滚珠207的设置一方面将塑料线限位在过线槽内,另一方面通过滚珠207的滚动提高了后续塑料线过线的效率,且避免了给塑料线造成损伤。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卡线部4包括“ㄩ”形基架401;在所述基架401的两侧上分别连接有弹性片402,在弹性片402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连接有滚球403,滚球403在自然状态时相互接触并挤压。通过卡线部4将塑料线卡接在冷却液槽1的底部,一方面保证了塑料线之间的彻底分离,提高了分离质量,另一方面保证了每一根塑料线与冷却液的充分接触,提高了冷却质量。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槽1的出线端上还连接有转动辊子5,所述转动辊子 5位于所述冷却液槽的上方,在转动辊子5上加工有环形凹槽。将冷却出来的塑料想卡入到凹槽内,使得分离更加彻底。
优选地,所述压块301覆盖住所有的所述第二过线槽,在压块301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限位杆303,所述限位杆303穿过所述压块301连接在所述对接块上。保证了压块301的稳定性,在滑块203进入到第二过线槽时,移动滑块 203至第二过线槽的末端,使得滑块203露出一部分,保证压块301能将其压住。
优选地,所述丝杆302的顶部还连接有一转动手柄304。方便转动丝杆302,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锁紧部包括铰接在所述卡接槽205内的卡紧片206,所述卡紧片206包括“L”状片体,片体的转角处铰接在所述卡接槽205的上部,以使得转动所述片体将塑料线压在所述卡接槽205内。
优选地,当所述对接块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203时对接块的底部高于所述卡线部4的顶部。保住了滑块203被压住并滑动后不会与卡线部4干涉。
以下,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包括冷却液槽1,还包括在冷却液槽1 内连接的分线系统、拉线机构3和用于卡住塑料线的卡线部4,具体组成构件及布置位置(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通过分线系统将从挤塑机出来的塑料线在进入冷却液端便彻底分离,接着通过拉线机构3将分离好的塑料线拉动至冷却液槽1的出料端。具体处理工序:将塑料线通过卡接槽205内的卡紧片 206卡住,然后通过滑动滑块203使得卡接槽205内的塑料线穿过固定块201 底部的第一过线槽204以及对接块底部的第二过线槽,滑块203进入到第二过线槽后滑块203一端滑出到压块301下方并与压块301接触,接着转动丝杆 302,通过压块301将滑块203压紧,然后松开锁扣,使得对接块与固定块201 分离,滑动对接块使得对接块沿滑槽滑动而到达冷却液槽1的出现端,接着将塑料线在冷却液槽1内部的一段卡入到卡线部4中,使得塑料线完全没入冷却液中,接着将塑料线的头端绕过转动辊子5上的凹槽并牵引到下一工序,以上便完成塑料线的冷却以及分离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包括冷却液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冷却液槽内连接的分线系统、拉线机构和用于卡住塑料线的卡线部;所述分线系统连接在所述冷却液槽的进料端,所述拉线机构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分线系统的一侧,所述卡线部连接在所述冷却液槽底部并浸没在冷却液中,在所述冷却液槽的两侧加工有滑槽,所述拉线机构沿所述滑槽移动;
所述分线系统包括插板以及总线部,所述插板滑动连接在总线部的底部;所述总线部包括固定块和限制塑料线的卡接部,所述固定块底部沿水平方向上加工有若干第一过线槽,每两第一过线槽相互平行,在每一所述第一过线槽内连接有所述卡接部;所述插板包括滑块,滑块的下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过线槽的下方,滑块的上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过线槽内并沿第一过线槽滑动,在滑块顶面的一侧上加工有一用于固定塑料线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连接有一锁紧部,以使得塑料线通过所述锁紧部卡在所述卡接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机构包括对接块和压紧部;所对接块上连接有一锁扣,所述锁扣将对接块和所述固定块连接起来,以使得对接块的一侧紧贴住所述固定块远离进料端的端面上,所述对接块的底部加工有若干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和所述第一过线槽的槽口一致并在同一直线上,在每一所述第二过线槽内连接有所述卡接部,以使得所述滑块通过第一过线槽滑动至第二过线槽内,所述对接块的另一侧上连接所述压紧部,以使得所述压紧部压住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包括压块和在压块上连接的丝杆;所述压块紧贴对接块自由露出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过线槽的上方,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压块上,丝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对接块上设置的螺纹孔并伸出对接块的顶面,以使得转动所述丝杆压块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两块分别对称设置的弹片,两块所述弹片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弹片的下端分别自由伸出,在两弹片之间留有容许塑料线通过的空间,在弹片的自由伸出端上还分别连接有滚珠,在弹片自然状态下滚珠之间相互接触并挤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部包括“ㄩ”形基架;在所述基架的两侧上分别连接有弹性片,在弹性片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连接有滚球,滚球在自然状态时相互接触并挤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槽的出线端上还连接有转动辊子,所述转动辊子位于所述冷却液槽的上方,在转动辊子上加工有环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覆盖住所有的所述第二过线槽,在压块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压块连接在所述对接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顶部还连接有一转动手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包括铰接在所述卡接槽内的卡紧片,所述卡紧片包括“L”状片体,片体的转角处铰接在所述卡接槽的上部,以使得转动所述片体将塑料线压在所述卡接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线过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块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时对接块的底部高于所述卡线部的顶部。
CN202020088694.XU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Active CN211994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8694.XU CN211994145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8694.XU CN211994145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4145U true CN211994145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8694.XU Active CN211994145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4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5016A (zh) 榨汁机
CN211994145U (zh) 一种塑料线过水槽
CN106282428B (zh) 一种皮革挤水装置及皮革挤水方法
CN212488269U (zh) 一种太平猴魁自动化加工设备
CN114657720A (zh) 一种用于纺织布生产的清洗烘干一体设备
CN106722553B (zh) 一种榨菜分切装置
CN110757695B (zh)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的修边装置
CN211030192U (zh) 一种螺旋波纹管加工装置
CN209079185U (zh) 一种造粒机的水冷机构
CN211665367U (zh) 一种纺织品加工用染色装置
CN208884161U (zh) 一种轧水机
CN210453701U (zh) 一种料条冷却装置
CN219249147U (zh) 一种笋衣自动脱离机
CN210826886U (zh) 工业布超声波切边装置
CN206605826U (zh) 一种防物料溢出的带式压滤机斜纹包胶压辊
CN206185304U (zh) 铜编织线自动焊线剪切机
CN217495133U (zh) 一种塑料线挤出冷却装置
CN214250464U (zh) 一种单丝生产用干燥装置
CN214850149U (zh) 一种电线自动裁切剥皮机构
CN212602809U (zh) 一种用于聚乙烯加工的集中供料装置
CN205156555U (zh) 一种冷轧酸洗带钢挤干装置
CN215501499U (zh) 用于生产超柔性假发丝的喷丝板结构
CN217881004U (zh) 一种用于架空绝缘导线加工的冷却装置
CN216998876U (zh) 一种布料退浆机
CN218557436U (zh) 双工位去青疏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0000, 1st and 2nd floors, Building 12, No. 39 Xinggu Road, Hangu Town, High tech Zone,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Lanwei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00 First Floor Factory Building, Building 12, No. 39, Xinggu Road,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Lanwei New Material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