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9588U - 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69588U CN211969588U CN202020515399.8U CN202020515399U CN211969588U CN 211969588 U CN211969588 U CN 211969588U CN 202020515399 U CN202020515399 U CN 202020515399U CN 211969588 U CN211969588 U CN 2119695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pipe
- side pipe
- frame assembly
- colli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属于电动四轮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前部、后部的结构单薄导致车辆的驾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的左车架总成的上边管一和下边管一之间具有左边管一、中边管一和右边管一,右车架总成的上边管二和下边管二之间具有左边管二、中边管二和右边管二,下边管一和下边管二之间设置有前座框架,后车架总成包括后座框架和横向固连在后座框架后端部的后防撞梁,前防撞车架总成包括均呈横向设置有前防撞框、后防撞框,前防撞框、后防撞框横向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布局得当,结构强度大,结构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四轮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车架是全封闭式电动四轮车车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底盘构成安装蓄电池、动力总成和座椅装置等的基本框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四轮车车体紧凑性和维护便捷性要求的提升,车架成了研发设计的重点项目,通过不断优化车架的结构使其具备简单紧凑且强度高的特性,同时保证四轮车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维修维护的便捷性。
现有的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的顶部一般是通过拼装得到的,因此顶部的车架强度就会有所欠缺,并且大部分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前部、后部通常结构单薄,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往往容易散架,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前部、后部的结构单薄导致车辆的驾驶稳定性较差,对于驾驶者来说没有安全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强度高、安全性能高的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左车架总成、右车架总成,所述左车架总成和右车架总成之间的车尾部设置有后车架总成,所述的左车架总成和右车架总成之间的车前部设置有前防撞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车架总成包括上边管一和下边管一,所述上边管一和下边管一之间具有竖向设置的左边管一、中边管一和右边管一,所述的右车架总成包括上边管二和下边管二,所述上边管二和下边管二之间具有竖向设置的左边管二、中边管二和右边管二,所述的下边管一和下边管二之间设置有前座框架,所述的后车架总成包括后座框架和横向固连在后座框架后端部的后防撞梁,所述的后防撞梁的上方横向设置有后顶梁,所述的后防撞梁、后顶梁、右边管一、右边管二相围形成后窗位,所述的前防撞车架总成包括均呈横向设置有前防撞框、后防撞框,所述的左边管一上向前固连有左前弯管,所述的右边管一上向前固连有右前弯管,所述的前防撞框、后防撞框横向间隔分布于左前弯管、右前弯管之间的前、后位置。
本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在后座框架后端部设置后防撞梁,增加电动四轮车后端的防撞机械强度,该后防撞梁、后顶梁、右边管一、右边管二相围形成矩形状的后窗位,且使后防撞梁的受力分摊至后顶梁、右边管一、右边管二,辅助增加后防撞梁的防撞机械强度;前防撞车架总成用前防撞框、后防撞框作为防撞的受力主体,且该前防撞框、后防撞框防撞的受力面积较大,避免电动四轮车碰撞时对电动四轮车车内的驾驶者造成危险,该左前弯管、右前弯管用于前轮的安装位,通过前防撞框、后防撞框还加强了左前弯管、右前弯管的机械强度,确保电动四轮车前轮处的机械强度,使电动四轮车具有更好的前轮转弯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中,所述的中边管一和右边管一的中部位置横向水平设置有腰管一,所述的中边管二和右边管二的中部位置横向水平设置有腰管二。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加左车架总成、右车架总成两者中部的受力机械强度,结构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中,所述的前座框架包括横设在下边管一和下边管二之间的底管一、底管二,所述的底管一和底管二两者的上方设置有前座矩形框架,所述的前座矩形框架的边角处以及前座矩形框架的横向的中部均固设用支撑在底管一和底管二上的竖向支撑管。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前座框架来对四轮电动车底部的受力分解,增加四轮电动车底部的机械强度,结构稳定性高。
在上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中,所述的后座框架呈矩形形状,所述的下边管一和下边管二之间的后端部横向设置有后连接梁,所述的后连接梁的左端向后固连有左后弯管,所述的后连接梁的右端向后固连有右后弯管,所述的后座框架的左端和左后弯管的中部位置固连,所述的后座框架的右端和右后弯管的中部位置固连,所述的后防撞梁的左端和左后弯管的端部固连,所述的后防撞梁的右端和右后弯管的端部固连。后座框架和后防撞梁相固连为一体,增加电动四轮车的防撞机械强度,该左后弯管、右后弯管用于后轮的安装位,通过后防撞梁、后座框架还加强了左后弯管、右后弯管的机械强度,确保电动四轮车后轮处的机械强度,使电动四轮车具有更好的后轮行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中,所述的后防撞梁上还固设有向下延伸的防撞辅助框架。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有效增加电动四轮车后端防撞受力的受力面积。
在上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中,所述的左后弯管和后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处铰接有水平向后设置的左后叉管,右后弯管和后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处铰接有水平向后设置的右后叉管。左后叉管、右后叉管和后连接梁之间均固设减震器,该左后叉管、右后叉管均用于连接后车轮,
在上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中,所述的上边管一和上边管二之间的前端部还设置有前顶梁,所述的前顶梁和后顶梁之间的上边管一和上边管二上还横向设置有中顶支撑管,所述的前顶梁、中顶支撑管和后顶梁平行间隔分布。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加电动四轮车车顶的机械强度,结构稳定性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的优点为:结构设计合理,布局得当,结构强度大,结构稳定性高,尤其是前防撞车架总成、后车架总成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整车车架的机械强度,使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边管一;2、下边管一;3、左边管一;4、中边管一;5、右边管一;6、上边管二;7、下边管二;8、左边管二;9、中边管二;10、右边管二;11、后座框架;12、后防撞梁;13、后顶梁;14、前防撞框;15、后防撞框;16、左前弯管;17、右前弯管;18、腰管一;19、腰管二;20、底管一;21、底管二;22、前座矩形框架;23、竖向支撑管;24、后连接梁;25、左后弯管;26、右后弯管;27、防撞辅助框架;28、左后叉管;29、右后叉管;30、前顶梁;31、中顶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主要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左车架总成、右车架总成组成,左车架总成和右车架总成之间的车尾部设置有后车架总成,左车架总成和右车架总成之间的车前部设置有前防撞车架总成。具体的讲:该左车架总成主要由上边管一1和下边管一2组成,上边管一1和下边管一2之间具有竖向设置的左边管一3、中边管一4和右边管一5,中边管一4和右边管一5的中部位置横向水平设置有腰管一18;该右车架总成主要由上边管二6和下边管二7组成,上边管二6和下边管二7之间具有竖向设置的左边管二8、中边管二9和右边管二10,中边管二9和右边管二10的中部位置横向水平设置有腰管二19,下边管一2和下边管二7之间设置有前座框架;
在实际制造时,该前座框架的具体结构为:主要由横设在下边管一2和下边管二7之间的底管一20、底管二21组成,底管一20和底管二21两者的上方设置有前座矩形框架22,前座矩形框架22的边角处以及前座矩形框架22的横向的中部均固设用支撑在底管一20和底管二21上的竖向支撑管23。
在实际制造时,该后车架总成主要由后座框架11和横向固连在后座框架11后端部的后防撞梁12组成,后防撞梁12的上方横向设置有后顶梁13,后防撞梁12、后顶梁13、右边管一5、右边管二10相围形成后窗位;在实际设计时,该后座框架11呈矩形形状,下边管一2和下边管二7之间的后端部横向设置有后连接梁24,后连接梁24的左端向后固连有左后弯管25,后连接梁24的右端向后固连有右后弯管26,后座框架11的左端和左后弯管25的中部位置固连,后座框架11的右端和右后弯管26的中部位置固连,后防撞梁12的左端和左后弯管25的端部固连,后防撞梁12的右端和右后弯管26的端部固连;在实际应用时,该左后弯管25和后连接梁24之间的连接处铰接有水平向后设置的左后叉管28,右后弯管26和后连接梁24之间的连接处铰接有水平向后设置的右后叉管29;为了有效增加电动四轮车后端防撞受力的受力面积;该后防撞梁12上还固设有向下延伸的防撞辅助框架27;
在实际制造时,该前防撞车架总成主要由均呈横向设置有前防撞框14、后防撞框15组成,左边管一3上向前固连有左前弯管16,右边管一5上向前固连有右前弯管17,前防撞框14、后防撞框15横向间隔分布于左前弯管16、右前弯管17之间的前、后位置。
在实际应用时,该上边管一1和上边管二6之间的前端部还设置有前顶梁30,前顶梁30和后顶梁13之间的上边管一1和上边管二6上还横向设置有中顶支撑管31,前顶梁30、中顶支撑管31和后顶梁13平行间隔分布。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边管一1;下边管一2;左边管一3;中边管一4;右边管一5;上边管二6;下边管二7;左边管二8;中边管二9;右边管二10;后座框架11;后防撞梁12;后顶梁13;前防撞框14;后防撞框15;左前弯管16;右前弯管17;腰管一18;腰管二19;底管一20;底管二21;前座矩形框架22;竖向支撑管23;后连接梁24;左后弯管25;右后弯管26;防撞辅助框架27;左后叉管28;右后叉管29;前顶梁30;中顶支撑管3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7)
1.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左车架总成、右车架总成,所述左车架总成和右车架总成之间的车尾部设置有后车架总成,所述的左车架总成和右车架总成之间的车前部设置有前防撞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车架总成包括上边管一(1)和下边管一(2),所述上边管一(1)和下边管一(2)之间具有竖向设置的左边管一(3)、中边管一(4)和右边管一(5),所述的右车架总成包括上边管二(6)和下边管二(7),所述上边管二(6)和下边管二(7)之间具有竖向设置的左边管二(8)、中边管二(9)和右边管二(10),所述的下边管一(2)和下边管二(7)之间设置有前座框架,所述的后车架总成包括后座框架(11)和横向固连在后座框架(11)后端部的后防撞梁(12),所述的后防撞梁(12)的上方横向设置有后顶梁(13),所述的后防撞梁(12)、后顶梁(13)、右边管一(5)、右边管二(10)相围形成后窗位,所述的前防撞车架总成包括均呈横向设置有前防撞框(14)、后防撞框(15),所述的左边管一(3)上向前固连有左前弯管(16),所述的右边管一(5)上向前固连有右前弯管(17),所述的前防撞框(14)、后防撞框(15)横向间隔分布于左前弯管(16)、右前弯管(17)之间的前、后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边管一(4)和右边管一(5)的中部位置横向水平设置有腰管一(18),所述的中边管二(9)和右边管二(10)的中部位置横向水平设置有腰管二(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座框架包括横设在下边管一(2)和下边管二(7)之间的底管一(20)、底管二(21),所述的底管一(20)和底管二(21)两者的上方设置有前座矩形框架(22),所述的前座矩形框架(22)的边角处以及前座矩形框架(22)的横向的中部均固设用支撑在底管一(20)和底管二(21)上的竖向支撑管(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座框架(11)呈矩形形状,所述的下边管一(2)和下边管二(7)之间的后端部横向设置有后连接梁(24),所述的后连接梁(24)的左端向后固连有左后弯管(25),所述的后连接梁(24)的右端向后固连有右后弯管(26),所述的后座框架(11)的左端和左后弯管(25)的中部位置固连,所述的后座框架(11)的右端和右后弯管(26)的中部位置固连,所述的后防撞梁(12)的左端和左后弯管(25)的端部固连,所述的后防撞梁(12)的右端和右后弯管(26)的端部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防撞梁(12)上还固设有向下延伸的防撞辅助框架(27)。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后弯管(25)和后连接梁(24)之间的连接处铰接有水平向后设置的左后叉管(28),右后弯管(26)和后连接梁(24)之间的连接处铰接有水平向后设置的右后叉管(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边管一(1)和上边管二(6)之间的前端部还设置有前顶梁(30),所述的前顶梁(30)和后顶梁(13)之间的上边管一(1)和上边管二(6)上还横向设置有中顶支撑管(31),所述的前顶梁(30)、中顶支撑管(31)和后顶梁(13)平行间隔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15399.8U CN211969588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15399.8U CN211969588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69588U true CN211969588U (zh) | 2020-11-20 |
Family
ID=7338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15399.8U Active CN211969588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69588U (zh) |
-
2020
- 2020-04-09 CN CN202020515399.8U patent/CN2119695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943268U (zh) | 纯电动微型货车下车架 | |
CN211969588U (zh) | 一种加强防撞型电动四轮车车架 | |
CN107719472A (zh) | 一种两段式客车底架及使用该客车底架的客车 | |
CN216185525U (zh) | 一种新能源车身地板 | |
CN214451307U (zh) |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 |
CN211809848U (zh) | 一种增程式汽车后副车架 | |
CN208646964U (zh) | 一种双人电动车铝底盘结构 | |
CN210391309U (zh) | 一种下部车身结构 | |
CN209305654U (zh) | 电动汽车的半承载式车身的车架结构 | |
CN21001180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前副车架及前悬架装置 | |
CN210391322U (zh) | 下车身焊接总成 | |
CN220662740U (zh) |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4173020U (zh) |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 |
CN207773240U (zh) | 两段式客车底架及使用该客车底架的客车 | |
CN206510973U (zh) | 一种汽车车体 | |
CN201559716U (zh) | 车辆地板骨架加强结构 | |
CN218519526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 | |
CN221893172U (zh) | 一种农夫车车架和农夫车 | |
CN214493122U (zh) | 一种重型汽车驾驶室 | |
CN213920745U (zh) | 一种纯电动的座位架 | |
CN203294256U (zh) | 一种电动四轮车的车架 | |
CN216185715U (zh) | 电动三轮客车的车架总成结构 | |
CN203142808U (zh) | 一种汽车非承载式双骨架后地板结构 | |
CN219687446U (zh) | 一种纵横梁前段内板总成 | |
CN216002163U (zh)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5 Address after: 441500 Mulin village, wuqishan village, Nanz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south of development avenue and west of new planning area) Patentee after: Xiangyang leitinghuang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20 No. 8 Jinchuan Road, Beicheng Development Zone, Hu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KULE PASSENGER CAR INDUSTR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