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1708U - 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1708U
CN211961708U CN201921983857.4U CN201921983857U CN211961708U CN 211961708 U CN211961708 U CN 211961708U CN 201921983857 U CN201921983857 U CN 201921983857U CN 211961708 U CN211961708 U CN 211961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edge
cooking
pot body
ups
fl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38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志佳
刘化勇
黄韦铭
罗飞龙
邢胜华
羊小亮
吴良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38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1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1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1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烹饪内锅包括内锅本体、从内锅本体的周壁顶沿横向向外翻折的顶沿向外翻边、从顶沿向外翻边的外端纵向向下翻折的顶沿向下翻边以及位于顶沿向外翻边的下方并从顶沿向下翻边的底端横向向内翻折的顶沿向内翻边,其中,内锅本体的最大内径至少大于内锅本体的高度的两倍,顶沿向外翻边、顶沿向下翻边和顶沿向内翻边依次弯折且与内锅本体一体成型。如此设置,通过顶沿外翻边(包括依次弯折的顶沿向外翻边、顶沿向下翻边和顶沿向内翻边)便于用户将烹饪内锅从烹饪器具中安全稳妥地取出,从而方便用户对烹饪内锅进行单独清洗和取放食材,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越来越普及。其中,烹饪器具包括内设烹饪内锅的煲体和用于封盖烹饪内锅的顶端开口的盖体。
目前,对于传统的烹饪器具,在每一次烹煮食物之后,用户都需对烹饪内锅进行彻底清洗,以便于再次使用烹饪内锅进行食物烹煮。在日常对烹饪内锅进行清洁或取放食材时,用户可能会频繁地对烹饪内锅进行提拿操作。为了便于用户对烹饪内锅进行提拿,有必要对烹饪内锅进行重新设计以使得烹饪内锅的整体结构更为合理可靠,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便于用户将烹饪内锅从煲体中安全稳妥地取出,进而方便用户对烹饪内锅进行单独清洗或取放食材,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内锅,所述烹饪内锅包括:内锅本体,所述内锅本体的最大内径至少大于所述内锅本体的高度的两倍;顶沿向外翻边,从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壁顶沿横向向外翻折;顶沿向下翻边,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外端纵向向下翻折;以及顶沿向内翻边,位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下方并从所述顶沿向下翻边的底端横向向内翻折;其中,所述顶沿向外翻边、所述顶沿向下翻边和所述顶沿向内翻边依次弯折且与所述内锅本体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横向翻边宽度S1不小于5mm;并且/或者,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横向翻边宽度S2不小于4mm。
可选地,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壁顶沿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之间可形成圆弧过渡部,所述圆弧过渡部的圆角R满足:0.5mm≤R≤S1。
可选地,所述圆角R满足:
Figure 929974DEST_PATH_GDA0002701009920000021
可选地,所述顶沿向内翻边从所述顶沿向下翻边倾斜向上延伸,且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水平锐角夹角α不大于10°;或者,所述顶沿向内翻边从所述顶沿向下翻边水平伸出。
可选地,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顶面和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底面均叠设有防烫件。
可选地,位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上的所述防烫件的内端形成有纵向向下延伸的纵向防烫部。
可选地,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内端与所述内锅本体的外周壁之间具有翻边间隙,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内端面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面;或者,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内端抵接所述内锅本体的外周壁。
可选地,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壁为回转成型体,所述内锅本体的内周壁的最大直径与所述内锅本体的最大深度之间的比值不小于2。
可选地,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底面形成为防滑粗糙面。
可选地,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顶面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底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小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壁壁厚的2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所述的烹饪内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烹饪内锅包括内锅本体、顶沿向外翻边、顶沿向下翻边以及顶沿向内翻边,其中,内锅本体的最大内径至少大于内锅本体的高度的两倍,由于内锅本体宽口浅底的设置,内锅本体11 盛放有较多食材或汤液的情况下,用户在提拿过程中较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而前后倾覆的危险,故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内锅的顶沿向外翻边从内锅本体的周壁顶沿横向向外翻折,顶沿向下翻边从顶沿向外翻边的外端纵向向下翻折,顶沿向内翻边位于顶沿向外翻边的下方并从顶沿向下翻边的底端横向向内翻折,且顶沿向外翻边、顶沿向下翻边和顶沿向内翻边依次弯折且与内锅本体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当用户需将烹饪内锅从烹饪器具中取出时,用户可将手指的提拿作用力施加于顶沿外翻边(包括依次弯折的顶沿向外翻边、顶沿向下翻边和顶沿向内翻边)上,促使用户较为方便和安全稳妥地提起烹饪内锅,从而便于用户对烹饪内锅进行单独清洗或取放食材,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内锅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内锅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B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烹饪内锅
11 内锅本体 12 顶沿外翻边
121 顶沿向外翻边 122 顶沿向下翻边
123 顶沿向内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烹饪内锅1,参照图1至图6,烹饪内锅1 包括内锅本体11、从内锅本体11的周壁顶沿横向向外翻折的顶沿向外翻边 121、从顶沿向外翻边121的外端纵向向下翻折的顶沿向下翻边122以及位于顶沿向外翻边121的下方并从顶沿向下翻边122的底端横向向内翻折的顶沿向内翻边123,其中,顶沿向外翻边121、顶沿向下翻边122和顶沿向内翻边123依次弯折且与内锅本体11一体成型。亦即,烹饪内锅1包括一体成型的内锅本体11和顶沿外翻边12,且顶沿外翻边12包括依次弯折的顶沿向外翻边121、顶沿向下翻边122和顶沿向内翻边123。其中,“顶”和“底如附图所示的方向,“向上”为从底指向顶的方向,“向下”为从顶指向底的方向,“内”为相对靠近内锅本体11的中心的位置,“外”为相对远离内锅本体11的中心的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内锅1。其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能够对食材进行烹煮的烹饪器具。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和位于煲体上方的盖体,烹饪内锅1 可拆装地设置于烹饪腔内(即烹饪内锅1可装入烹饪腔内,也可从烹饪腔内取出),煲体的顶面环绕烹饪腔设置,而当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时,烹饪内锅1 的顶端开口能够被盖体所封盖。
现今,煲体中通常还包括用于对内锅本体11的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装置,且内锅本体11具有较小的直径和较深的深度,这样,当烹饪器具处于吸水阶段时,由于内锅本体11中的食材没有沸腾气泡带来的翻滚对流,致使内锅本体11中的食材受热不均匀,即使得相对靠近内锅本体11的锅壁的食材温度较高而相对远离内锅本体11的锅壁的食材温度较低,甚至还可能出现接触内锅本体11的底部的食材烧糊的情况。
为使容置于内锅本体11中的食材均匀受热,促使烹煮而成的食物具有较佳的食用口感,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5,内锅本体11的周壁为回转成型体,内锅本体11的内腔的最大内径D至少大于内锅本体11的高度H2的两倍,对于同容量的情况下内锅本体11,本实用新型的内腔的最大内径变大而内腔的深度变浅,由此可避免食材在内锅本体11的底部聚集并可增大内锅本体11的受热面积,防止接触内锅本体11的底部的食材出现烧糊的情况,提高食材的加热均匀性和烹饪效果。但是,对于此种宽口浅底的内锅本体11,特别在内锅本体11盛放有较多食材或汤液的情况下,用户在提拿过程中较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而前后倾覆的危险,故需要对内锅本体11的提拿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使得内锅本体11的结构更加安全合理,更便于用户进行安全提拿操作。其中,内锅本体11为回转体,内锅本体11的高度为内锅本体11 的周向底沿所在的平面与内锅本体11的周向顶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内锅本体11的周壁顶沿形成有顶沿外翻边12,如此,当用户需对烹饪内锅1进行清洗或其它操作而需将烹饪内锅1从烹饪腔内取出时,用户可将手指的提拿作用力施加于顶沿外翻边12上,促使用户较为方便地将烹饪内锅1提起进而将烹饪内锅1从烹饪腔内取出,这样,便于用户对烹饪内锅1进行单独清洗,从而可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烹饪内锅1包括一体成型的内锅本体11和顶沿外翻边12,且顶沿外翻边12 包括依次弯折的顶沿向外翻边121、顶沿向下翻边122和顶沿向内翻边123,这样,相较于将内锅本体11和顶沿外翻边12分别生产,并通过焊接或粘连等方式以将顶沿外翻边12固定于内锅本体11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顶沿外翻边12与内锅本体11不需分开生产,亦不需再通过一个焊接或粘连的工序将两者相连,从而使得顶沿外翻边12的生产工序较少且生产成本也较低,能够有效增加烹饪内锅1乃至烹饪器具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内锅本体 11和顶沿外翻边12一体成型还可进一步增加顶沿外翻边12的牢固性以及内锅本体11的锅沿强度。
具体地,烹饪器具可设置为煲体的顶面与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底面具有纵向间隙,烹饪器具还可设置为煲体的顶面形成有从烹饪腔的内周壁沿横向向外延伸的下沉凹槽等,这样,当用户需将烹饪内锅1从烹饪腔中取出时,该纵向间隙或下沉凹槽能够使用户将手指从外向内伸入顶沿外翻边12的下方,从而便于用户通过手指从下往上抵推顶沿外翻边12。
可选的,为了避免发生尖锐边角刮手的情况以及便于顶沿外翻边12的加工,内锅本体11的周壁顶沿与顶沿向外翻边121之间可形成圆弧过渡部,圆弧过渡部的圆角R满足:0.5mm≤R≤S1。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顶沿外翻边12的提拿手感以及使得烹饪内锅1的结构更加合理美观,圆角R可进一步满足:
Figure 847114DEST_PATH_GDA0002701009920000061
当然,顶沿外翻边12还可如图4所示的近似直角过渡,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一般地,用户在提拿烹饪内锅1时,食指向上抵推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底面,而大拇指则压在顶沿向外翻边121的顶面。为使用户的大拇指能够稳固地按压住顶沿向外翻边121的顶面,参照图4和图6,优选地,顶沿向外翻边121的横向翻边宽度S1应不小于5mm。当然,从烹饪内锅1的生产成本和外观美观性考虑,顶沿向外翻边121的横向翻边宽度S1也不宜设置得过大(例如超过8mm)。此外,设置顶沿向外翻边121的横向翻边宽度S1 应不小于5mm可提高烹饪内锅1的锅沿强度,由此可防止锅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
另外,参照图4和图6,顶沿向内翻边123的横向翻边宽度S2应设置为不小于4mm。具体地,用户通常采用食指指腹的侧边部(即食指指腹中靠近大拇指或中指的部分)向上抵推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底面,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顶沿向内翻边123的横向翻边宽度S2设置为不小于4mm,能够使食指指腹的侧边部与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底面充分接触,促使用户能够比较稳地将烹饪内锅1从烹饪腔中提拿出来。
具体地,如图4所示,横向翻边宽度S1定义为沿内锅本体11的径向方向,内锅本体11的外周壁与顶沿向外翻边121的翻折连接处到顶沿向外翻边121的最外端所在的竖直线的水平间距。相应地,顶沿向内翻边123的横向翻边宽度S2亦为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内端和外端之间的水平间距。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和“外”是相对于内锅本体11的锅壁而言的,即位于内锅本体11的锅壁中的内部空间则为“内”,而位于烹饪内锅1的锅壁外的外部空间则为“外”。
优选地,顶沿向内翻边123从顶沿向下翻边122倾斜向上延伸,且顶沿向内翻边123的水平锐角夹角α不大于10°,参照图5和图6;或者,顶沿向内翻边123从顶沿向下翻边122水平伸出,参照图3和图4。如此设置,便于用户通过食指向上抵推顶沿向内翻边123,这样,不仅在用户将烹饪内锅1中烹饪腔内取出的过程中,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提拿手感,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还能增加顶沿外翻边12的整体结构强度。其中,顶沿向内翻边123的水平锐角夹角α指的是顶沿向内翻边123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夹角,而顶沿向内翻边123从顶沿向下翻边122水平伸出则为顶沿向内翻边123 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待烹饪内锅1未冷却完全,用户就需将烹饪内锅1 从烹饪腔中取出,这样,当用户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与顶沿向外翻边121和顶沿向内翻边123相接触时,用户较易被烹饪内锅1中残存的余温所烫伤。有鉴于此,顶沿向外翻边121的顶面和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底面均优选地叠设有防烫件,这样,通过增设的防烫件能够将用户的手指与烹饪内锅1的顶沿外翻边12隔离开,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位于顶沿向内翻边123上的防烫件的内端形成有纵向向下延伸的纵向防烫部,如此,在用户的食指接触顶沿向内翻边123的过程中,通过纵向防烫部能够将食指与烹饪内锅1的外周壁隔离开,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食指与内锅本体11的外周壁接触而发生烫伤用户的情景,从而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为防止油污或灰尘颗粒等污垢藏在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内端与内锅本体 11的外周壁之间的翻边间隙中,优选地,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内端抵接内锅本体11的外周壁。
但将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内端抵接内锅本体11的外周壁的生产过程中,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内端较易刮花内锅本体11的外周壁,从而影响用户的感官体验。因此,为避免内锅本体11的外周壁被刮花,参照图5和图6,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内端与内锅本体11的外周壁之间具有翻边间隙。为防止在提拿烹饪内锅1的过程中出现用户的食指被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内端面与底面之间的尖锐部刮伤,进一步地,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内端面与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面。
为避免用户在提拿烹饪内锅1时出现滑手的情形,优选地,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底面形成为防滑粗糙面。具体地,防滑粗糙面可以有多种适当的形成方式,例如采用砂纸磨砂成型、采用固体颗粒喷撞成型或采用模具挤压成型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另外,参照图3和图4,顶沿向外翻边121的顶面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与顶沿向内翻边123的底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应不小于内锅本体11的周壁壁厚的2倍,这样,不仅可提高顶沿外翻边12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可给予用户烹饪内锅1较为厚实的视觉感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烹饪内锅1和烹饪器具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内锅包括:
内锅本体,所述内锅本体的最大内径至少大于所述内锅本体的高度的两倍;
顶沿向外翻边,从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壁顶沿横向向外翻折;
顶沿向下翻边,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外端纵向向下翻折;以及
顶沿向内翻边,位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下方并从所述顶沿向下翻边的底端横向向内翻折;
其中,所述顶沿向外翻边、所述顶沿向下翻边和所述顶沿向内翻边依次弯折且与所述内锅本体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横向翻边宽度S1不小于5mm;
并且/或者,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横向翻边宽度S2不小于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壁顶沿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之间形成圆弧过渡部,所述圆弧过渡部的圆角R满足:0.5mm≤R≤S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R满足: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7010099100000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从所述顶沿向下翻边倾斜向上延伸,且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水平锐角夹角α不大于10°;
或者,所述顶沿向内翻边从所述顶沿向下翻边水平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顶面和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底面均叠设有防烫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上的所述防烫件的内端形成有纵向向下延伸的纵向防烫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内端与所述内锅本体的外周壁之间具有翻边间隙,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内端面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圆弧过渡面;
或者,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内端抵接所述内锅本体的外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底面形成为防滑粗糙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沿向外翻边的顶面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顶沿向内翻边的底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不小于所述内锅本体的周壁壁厚的2倍。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内锅。
CN201921983857.4U 2019-11-15 2019-11-15 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961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3857.4U CN211961708U (zh) 2019-11-15 2019-11-15 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3857.4U CN211961708U (zh) 2019-11-15 2019-11-15 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1708U true CN211961708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3857.4U Active CN211961708U (zh) 2019-11-15 2019-11-15 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1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1552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0433346U (zh) 一种双重加热的食物加工机
CN211961708U (zh) 烹饪内锅和烹饪器具
TWI584765B (zh) 可翻掀式蒸盤
CN206080323U (zh) 提手限位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4636073U (zh) 具有diy功能的电饼铛
KR200406364Y1 (ko) 다용도 사각 음식조리기구
CN211212717U (zh) 烤盘
CN212465747U (zh) 滤糖蒸笼和烹饪器具
CN209995940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JPH0880250A (ja) 組合せ調理鍋
CN215191051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盘结构
KR101867087B1 (ko) 조리용기용 덮개
CN206453666U (zh) 压力锅的热锅合盖结构
CN216364762U (zh) 锅具和厨具
CN214906030U (zh) 一种把手可折叠的倒水锅
CN213909873U (zh) 一种烧烤炉桌上装置
CN211299581U (zh) 多功能锅及餐桌
CN208822324U (zh) 具有锅沿密封结构的炒菜锅
CN210204485U (zh) 一种环保型烧烤盘
CN221265894U (zh) 一种多功能煮面碗
CN214230873U (zh) 烹煮器具
CN210643772U (zh) 一种油炸锅及与之配合的蒸盘
CN211242974U (zh) 一种具有华夫饼制作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1324298U (zh) 一种便于排气的鱼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