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3493U -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3493U
CN211943493U CN201922263156.XU CN201922263156U CN211943493U CN 211943493 U CN211943493 U CN 211943493U CN 201922263156 U CN201922263156 U CN 201922263156U CN 211943493 U CN211943493 U CN 211943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longitudinal beam
plate
vehicle body
airf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31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华
刘文晶
王飞
刘莹
丁智
朱贞英
程磊
郭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31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3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3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3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纵梁结构,该车身纵梁结构用于连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纵梁内板以及纵梁外板,纵梁内板包括第一翼面、与第一翼面相对的第二翼面、以及连接在第一翼面和第二翼面之间的内板本体,第一翼面、第二翼面和内板本体形成为横截面为U字型的结构,纵梁外板的横截面也形成有U字型,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以开口相对的方式搭接成腔状的车身纵梁,该车身纵梁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包括板状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设于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套筒底座,第一本体部贴合固定于内板本体,第一套筒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有内螺纹,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翼面并插入至第一套筒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动力总成的部分载荷会传递到车身上,导致车身振动,因此通过悬置系统将动力总成悬置可以提升整车NVH性能。在动力总成的发动机中,发动机可以分为三缸机、四缸机、五缸机等,其中三缸机由于可以降低整车重量、成本、油耗,同时为发动机舱的布置提供更大自由度,为被动安全提供更大吸能空间,三缸发动机的需求急剧扩大。但是三缸机因其惯性力矩和燃烧力矩不平衡,导致三缸机NVH性能较差。
通过实验测定,由于车身纵梁本体的结构和模态,在三缸机动力总成频率处在中高频的500-600Hz之间时,车身纵梁本体动刚度突然降低,严重影响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刚度更高,能提升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的车身纵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纵梁结构,该车身纵梁结构用于连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纵梁内板以及纵梁外板,纵梁内板包括第一翼面、与第一翼面相对的第二翼面、以及连接在第一翼面和第二翼面之间的内板本体,第一翼面、第二翼面和内板本体形成为横截面为U字型的结构,纵梁外板的横截面也形成有U字型,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以开口相对的方式搭接成腔状的车身纵梁,该车身纵梁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包括板状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设于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套筒底座,第一本体部贴合固定于内板本体,第一套筒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有内螺纹,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翼面并插入至第一套筒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底座为相对于第一本体部凹陷的圆柱型凹槽,第一套筒以置于该凹槽内的方式而被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在第一本体部上还设有第二套筒底座,第二套筒底座上安装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内设有内螺纹,第二螺栓穿过第一翼面并插入至第二套筒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从第一翼面的末端和第二翼面的末端分别侧向延伸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本体部的靠近第二翼面的端部向外延伸有若干个凸板,若干个凸板固定连接于第二翻边。
进一步地,该车身纵梁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第二加强件包括第二本体部和第三套筒底座,第二本体部贴合固定于内板本体,第三套筒底座上安装有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内设有内螺纹,第三螺栓穿过第一翼面并插入至第三套筒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件还包括第一侧翼板以及第二侧翼板,第一侧翼板和第二侧翼板分别贴合固定于第一翼面和第二翼面。
进一步地,第二本体部和第三套筒底座相交,第一侧翼板和第二侧翼板分别从第三套筒底座的两端侧向延伸。
进一步地,从第三套筒底座的侧部向外延伸有连接板,连接板以塞焊的方式贴合连接于纵梁外板。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纵梁结构包括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包括板状的第一本体部、以及设于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套筒底座,第一本体部贴合固定于内板本体,第一套筒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有内螺纹,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翼面并插入至第一套筒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通过第一加强件的设置可以提升该车身纵梁结构的动刚度,能提升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将汽车悬置系统安装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身纵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身纵梁结构在去掉纵梁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加强件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身纵梁结构用于连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91。该车身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1以及纵梁外板2。
纵梁内板1包括第一翼面11、与第一翼面11相对的第二翼面12、以及连接在第一翼面11和第二翼面12之间的内板本体13,第一翼面11、第二翼面12和内板本体13形成为横截面为U字型的结构。进一步地,从第一翼面11的末端和第二翼面12的末端分别侧向延伸有第一翻边14和第二翻边15。第一翻边14和第二翻边15大致平行于内板本体13。纵梁外板2的横截面也形成有U字型,纵梁外板2的结构和纵梁内板1的结构大致对称。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2以开口相对的方式搭接成腔状的车身纵梁,具体可以将第一翻边14和第二翻边15分别贴合于纵梁外板2的对应翻边上,从而实现纵梁内板1和纵梁外板2的搭接。
请一并结合图3,该车身纵梁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3。第一加强件3包括板状的第一本体部30、以及设于第一本体部30的第一套筒底座31。第一本体部30以焊接的方式贴合固定于内板本体13。第一套筒底座31为相对于第一本体部30凹陷的圆柱型凹槽,圆柱型的第一套筒4以置于该凹槽内的方式而被安装固定。具体可以将第一套筒4的外周面贴合于凹槽,并将第一套筒4的顶面贴合于第一翼面11,并通过焊接将第一套筒4安装固定于第一套筒底座31内。第一套筒4内设有内螺纹,第一螺栓5穿过第一翼面11并插入至第一套筒4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该车身纵梁结构的动刚度,在第一本体部30上还设有第二套筒底座32。第二套筒底座32也为相对于第一本体部30凹陷的圆柱型凹槽,圆柱型的第二套筒6以置于该凹槽内的方式而被安装固定。具体可以将第二套筒6的外周面贴合于凹槽,并将第二套筒6的顶面贴合于第一翼面11,并通过焊接将第二套筒6安装固定于第二套筒底座32内。第二套筒6内设有内螺纹,第二螺栓7穿过第一翼面11并插入至第二套筒6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该车身纵梁结构的动刚度,第一本体部30的靠近第二翼面12的端部向外延伸有若干个凸板33,若干个凸板33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翻边15。第一加强件3上还可以设有减重孔以减重,设有定位孔以对第一加强件3进行定位。
请一并结合图4,该车身纵梁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8,第二加强件8包括第二本体部80、第三套筒底座81、第一侧翼板82、第二侧翼板83和连接板84。第二本体部80以焊接的方式贴合固定于内板本体13。第二本体部80和第三套筒底座81相交,即在图4中第二本体部80为正面,第三套筒底座81为侧立面。第三套筒底座81为凹陷的圆柱型凹槽,圆柱型的第三套筒9以置于该凹槽内的方式而被安装固定。第三套筒9内设有内螺纹,第三螺栓10穿过第一翼面11并插入至第三套筒9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第一侧翼板82和第二侧翼板83分别从第三套筒底座81的两端侧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翼板82和第二侧翼板83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一侧翼板82和第二侧翼板83分别贴合固定于第一翼面11和第二翼面12,通过第一侧翼板82和第二侧翼板8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该车身纵梁结构的动刚度。从第三套筒底座81的侧部向外延伸有连接板84,连接板84以塞焊的方式贴合连接于纵梁外板2。
此外,在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91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纵梁结构时,具体可以通过螺栓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91固定于第一翼面11。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纵梁结构包括第一加强件3,第一加强件3包括板状的第一本体部30、以及设于第一本体部30的第一套筒底座31,第一本体部30贴合固定于内板本体13,第一套筒底座31上安装有第一套筒4,第一套筒4内设有内螺纹,第一螺栓5穿过第一翼面11并插入至第一套筒4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通过第一加强件3的设置可以提升该车身纵梁结构的动刚度,能提升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进一步地,在三缸机动力总成频率处在中高频的500-600Hz之间时,即使车身纵梁本体动刚度突然降低,由于第一加强件3的设置,也不会严重影响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车身纵梁结构,该车身纵梁结构用于连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纵梁内板(1)以及纵梁外板(2),所述纵梁内板(1)包括第一翼面(11)、与所述第一翼面(11)相对的第二翼面(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翼面(11)和所述第二翼面(12)之间的内板本体(13),所述第一翼面(11)、所述第二翼面(12)和所述内板本体(13)形成为横截面为U字型的结构,所述纵梁外板(2)的横截面也形成有U字型,所述纵梁内板(1)和所述纵梁外板(2)以开口相对的方式搭接成腔状的车身纵梁,其特征在于,该车身纵梁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3),所述第一加强件(3)包括板状的第一本体部(3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本体部(30)的第一套筒底座(31),所述第一本体部(30)贴合固定于所述内板本体(13),所述第一套筒底座(31)上安装有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内设有内螺纹,第一螺栓(5)穿过所述第一翼面(11)并插入至所述第一套筒(4)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底座(31)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部(30)凹陷的圆柱型凹槽,所述第一套筒(4)以置于该凹槽内的方式而被安装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部(30)上还设有第二套筒底座(32),所述第二套筒底座(32)上安装有第二套筒(6),所述第二套筒(6)内设有内螺纹,第二螺栓(7)穿过所述第一翼面(11)并插入至所述第二套筒(6)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翼面(11)的末端和所述第二翼面(12)的末端分别侧向延伸有第一翻边(14)和第二翻边(15),所述第一本体部(30)的靠近所述第二翼面(12)的端部向外延伸有若干个凸板(33),若干个所述凸板(3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翻边(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身纵梁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8),所述第二加强件(8)包括第二本体部(80)和第三套筒底座(81),所述第二本体部(80)贴合固定于所述内板本体(13),所述第三套筒底座(81)上安装有第三套筒(9),所述第三套筒(9)内设有内螺纹,第三螺栓(10)穿过所述第一翼面(11)并插入至所述第三套筒(9)内而与该内螺纹配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8)还包括第一侧翼板(82)以及第二侧翼板(83),所述第一侧翼板(82)和所述第二侧翼板(83)分别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翼面(11)和所述第二翼面(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80)和所述第三套筒底座(81)相交,所述第一侧翼板(82)和所述第二侧翼板(83)分别从所述第三套筒底座(81)的两端侧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三套筒底座(81)的侧部向外延伸有连接板(84),所述连接板(84)以塞焊的方式贴合连接于所述纵梁外板(2)。
CN201922263156.X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Active CN211943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3156.XU CN211943493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3156.XU CN211943493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3493U true CN211943493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3156.XU Active CN211943493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34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097A (zh) * 2021-06-24 2021-08-13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安装点加强结构及汽车悬置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097A (zh) * 2021-06-24 2021-08-13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安装点加强结构及汽车悬置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44002B2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CN211943493U (zh) 一种车身纵梁结构
US20160243935A1 (en) Bearing bracket
CN111409438A (zh) 一种解决悬置转弯产生异响的结构
CN214493105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及车辆
CN202811032U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
CN213108968U (zh) 解决悬置转弯产生异响的结构
CN213478517U (zh) 正时罩盖
CN210706849U (zh) 动力总成悬置和应用其的车辆
CN202966433U (zh) 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
CN216507797U (zh) 一种压缩机的隔振支架
KR20220099307A (ko) 파워 일렉트릭 모듈 장착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체
CN209904476U (zh) 车辆的空调管路支架
CN218021105U (zh) 减震塔以及车辆
CN210821802U (zh) 悬置支架安装机构及汽车
CN216994551U (zh) 机舱盖内板组件和车辆
CN220517963U (zh) 悬置连接支架、电驱动桥连接结构、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18919104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20447978U (zh) 引擎盖内板、汽车引擎盖及汽车
CN102963425A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10258594U (zh) 备胎舱
CN214007336U (zh)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缸体和车辆
CN218577868U (zh) 前围结构及车辆
CN219406146U (zh) 一种悬置梁总成及动力总成安装结构
CN220390999U (zh) 一种变速箱左悬置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