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2646U - 一种基坑护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护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2646U
CN211922646U CN202020357020.5U CN202020357020U CN211922646U CN 211922646 U CN211922646 U CN 211922646U CN 202020357020 U CN202020357020 U CN 202020357020U CN 211922646 U CN211922646 U CN 211922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ing bar
foundation pit
hole
install
t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570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晓轩
王颖坤
王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run Bao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run Bao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run Bao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run Bao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570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2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2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26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护架,其包括若干沿基坑坑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钢桩,若干所述钢桩均垂直设置,若干所述钢桩下端均埋设于土壤中,每个所述钢桩上均贯穿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的延伸方向与基坑坑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若干所述钢桩上的方形通孔内共同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若干钢桩上共同安装有防护网。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网,以此对基坑坑体处的土壤及石块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有利于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护网代替传统技术中的沙土袋,以此降低了钢桩的承压强度,从而降低了钢桩周围的土壤发生松动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护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护架。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公开号为CN20645784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边坡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层阶梯状的坑体(1)和设置在坑体(1)内的支护架(2),所述支护架(2)包括水平设置的槽钢(21)以及与槽钢(21)垂直布置的若干钢桩(22),所述若干钢桩(22)上端分别与槽钢(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下端沿坑体(1)的边坡底部贯入土层中,在钢桩(22)与坑体(1)边坡之间形成的空间处设置有若干沙土袋(3),所述钢桩(22)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与水平面相互平行。该实用新型通过若干沙土袋对边坡侧的土壤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若干沙土袋(3)设置于钢桩(22)与坑体(1)边坡之间形成的空间处,钢桩(22)需要同时承受来自若干个沙土袋(3)的压力,因此,钢桩(22)周围的土壤容易发生松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基坑护架,该基坑护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护架,包括若干沿基坑坑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钢桩,若干所述钢桩均垂直设置,若干所述钢桩下端均埋设于土壤中,每个所述钢桩上均贯穿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的延伸方向与基坑坑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若干所述钢桩上的方形通孔内共同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若干钢桩上共同安装有防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若干钢桩上的方形通孔内共同安装连接梁,以此对若干个钢桩起到了良好的连接作用,使得若干钢桩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了该基坑护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防护网,以此对基坑坑体处的土壤及石块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有利于施工人员安全施工;采用防护网代替传统技术中的沙土袋,以此降低了钢桩的承压强度,从而降低了钢桩周围的土壤发生松动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所述钢桩上安装有用于拉紧防护网的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包括与方形通孔的内底壁固定的弹簧、与弹簧上端固定并与方形通孔滑移配合的抵紧块、开设于连接梁远离基坑坑体一侧的侧壁上的上矩形凹槽、安装于上矩形凹槽内并与其两侧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的上转动杆、与上转动杆的弧形表面固定并用于将防护网顶部向上提拉的上钩体、开设于钢桩侧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上的下矩形凹槽、安装于下矩形凹槽内并与其两侧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的下转动杆以及与下转动杆的弧形表面固定并用于将防护网底部向下拉动的下钩体,所述抵紧块上表面与连接梁的底面抵紧,所述下矩形凹槽位于钢桩远离基坑坑体一侧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紧块上表面与连接梁的底面抵紧,此时,连接梁上的上构体将防护网顶部向上提拉,在上构体与下钩体的配合作用下,以此使得防护网处于拉紧状态,从而对基坑坑体处的土壤及石块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此外,采用拉紧组件将防护网拉紧,减少了捆扎钢丝的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网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桩上安装有用于固定连接梁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钢桩上并与之间隙配合的螺栓以及套设于螺栓端部并与之螺纹连接的螺帽,所述螺栓亦贯穿连接梁并与之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螺栓和螺帽将连接梁与钢桩固定,以此提高了连接梁与钢桩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连接梁在使用过程中向下移动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上钩体持续保持将防护网顶部拉紧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中一个所述钢桩顶部安装有用于推动连接梁竖直向下运动的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开设于钢桩顶部并与方形通孔内顶壁连通的螺纹孔以及安装于螺纹孔内并与之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与连接梁上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网长期使用发生损坏时,工作人员只需向下拧动螺纹杆,以此使得螺纹杆下端推动连接梁沿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上钩体逐渐脱离防护网顶部,以便于工作人员拆下防护网并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钢桩下端均固定有棱锥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桩下端固定棱锥体,降低了工作人员将棱锥体打入地下的难度,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将钢桩打入地下。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钢桩靠近其下端的位置上均固定套设有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水平设置,当钢桩下端打入地下后,且支撑板底面与地表面抵接时,支撑板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降低了钢桩发生倾倒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坑坑体两侧的对应钢桩之间共同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开设于基坑坑体其中一侧的钢桩上的第一圆形凹槽、安装于第一圆形凹槽内并与之插接配合的套管、开设于基坑坑体另一侧的钢桩上的第二圆形凹槽以及安装于第二圆形凹槽内并与之间隙配合的支撑螺杆,所述套管与支撑螺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增强该基坑护架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只需将支撑螺杆从套管内旋出,使得支撑螺杆远离套管的一端以及套管远离支撑螺杆的一端分别与基坑坑体两侧的两个钢桩抵紧,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支撑效果,有利于提升该基坑护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螺杆上套设有与其固定的操作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操作块,以此便于工作人员握住操作块并转动支撑螺杆,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相应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若干钢桩上的方形通孔内共同安装连接梁,以此对若干个钢桩起到了良好的连接作用,使得若干钢桩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了该基坑护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防护网,以此对基坑坑体处的土壤及石块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有利于施工人员安全施工;采用防护网代替传统技术中的沙土袋,以此降低了钢桩的承压强度,从而降低了钢桩周围的土壤发生松动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紧块上表面与连接梁的底面抵紧,此时,连接梁上的上构体将防护网顶部向上提拉,在上构体与下钩体的配合作用下,以此使得防护网处于拉紧状态,从而对基坑坑体处的土壤及石块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此外,采用拉紧组件将防护网拉紧,减少了捆扎钢丝的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网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当防护网长期使用发生损坏时,工作人员只需向下拧动螺纹杆,以此使得螺纹杆下端推动连接梁沿竖直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上钩体逐渐脱离防护网顶部,以便于工作人员拆下防护网并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的剖视图,用于凸显支撑组件。
附图标记:1、钢桩;11、棱锥体;12、支撑板;13、方形通孔;2、连接梁;3、防护网;4、拉紧组件;41、弹簧;42、抵紧块;43、上矩形凹槽;44、上转动杆;45、上钩体;46、下矩形凹槽;47、下转动杆;48、下钩体;5、固定组件;51、螺栓;52、螺帽;6、推动组件;61、螺纹孔;62、螺纹杆;7、支撑组件;71、第一圆形凹槽;72、套管;73、第二圆形凹槽;74、支撑螺杆;741、操作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基坑护架,包括钢桩1。钢桩1为横截面为矩形的桩体结构,其为竖直设置,钢桩1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钢桩1分别沿沿基坑坑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基坑坑体两侧。
参照图1,每个钢桩1上均设有棱锥体11和支撑板12,棱锥体11呈四棱锥形,棱锥体11的尖锐部朝下,棱锥体11的上表面与钢桩1下端固定,通过设置棱锥体11,当工作人员在将钢桩1打入地下的过程中,棱锥体11的尖锐部率先进入土内,以此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打桩操作。支撑板12为矩形板状结构,其为水平设置,支撑板12固定套设于钢桩1靠近其底部的位置上,当钢桩1下端打入地下后,支撑板12底面与土壤表面抵接,以此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降低了钢桩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的可能性。
参照图1,每个钢桩1靠近其顶部的位置上均开设有方形通孔13,方形通孔13的横截面为矩形,方形通孔13的延伸方向与基坑坑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若干个方形通孔13(位于基坑坑体同侧)内共同安装有连接梁2。连接梁2的横截面为矩形,其为水平设置,连接梁2的长度方向与方形通孔13的延伸方向一致,连接梁2两侧的内侧壁分别与方形通孔13两侧的内侧壁贴合。
参照图1,连接梁2与若干钢桩1上共同安装有防护网3,防护网3为由钢丝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若干钢桩1上安装有拉紧组件4,用于拉紧防护网3,且拉紧组件4包括弹簧41、抵紧块42、上矩形凹槽43、上转动杆44、上钩体45、下矩形凹槽46、下转动杆47以及下钩体48。弹簧41安装于方形通孔13内,其伸缩方向竖直,弹簧41的下端与方形通孔13的内底壁固定。抵紧块42为横截面呈矩形的块状结构,其安装于方形通孔13内并与之滑移连接,抵紧块42的底面与弹簧41的上端固定,且抵紧块42上表面与连接梁2的底面抵紧。上矩形凹槽43开设于连接梁2远离基坑坑体一侧的侧壁上,其横截面为矩形,上矩形凹槽4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上矩形凹槽43之间的间距相等。上转动杆44为圆杆状结构,其为水平设置,上转动杆44的两端分别与上矩形凹槽43两侧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上钩体45呈l形,其上端与上转动杆44的底部弧形表面固定,上钩体45的长度小于上矩形凹槽43的高度,以此便于上钩体45容纳于上矩形凹槽43内。下矩形凹槽46开设于钢桩1远离基坑坑体一侧的侧壁上,其位于钢桩1侧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上,下矩形凹槽46的横截面为矩形。下转动杆47为圆杆状结构,其为水平设置,下转动杆47的两端分别与下矩形凹槽46两侧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下钩体48呈l形,其下端与下转动杆47顶部的弧形表面固定,下钩体48的长度小于下矩形凹槽46的高度,以此便于下钩体48容纳于下矩形凹槽46内。通过设置拉紧组件4,在安装防护网3时,工作人员只需将下钩体48与防护网3底部钩接,同时将上钩体45与防护网3顶部钩接,在弹簧41的弹力作用下,抵紧块42上表面与连接梁2的底面抵紧,此时,上构体与下钩体48配合作用,以此将防护网3拉紧,从而对基坑坑体一侧的土壤及砂石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提升了工作人员在基坑坑体内作业的安全性。
参照图1,为避免上构体对防护网3之间的拉紧作用出现松动,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中部的钢桩1上安装有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包括螺栓51以及螺帽52。螺栓51端部依次贯穿钢桩1及连接梁2并与两者均间隙配合,螺帽52套设于螺栓51上并与之螺纹连接,通过设置固定组件5,以此将连接梁2与该钢桩1固定,从而避免了因连接梁2顶部受力而向下运动,并导致上构体与防护网3之间的拉紧作用出现松动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增强该基坑护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照图1,为便于工作人员对防护网3进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中部的钢桩1上安装有推动组件6,推动组件6包括螺纹孔61以及螺纹杆62。螺纹孔61开设于中部的钢桩1顶壁上,其轴线竖直,螺纹孔61的下端开口与方形通孔13内顶壁连通。螺纹杆62的轴线与螺纹孔61的轴线重合,其安装于螺纹孔61内并与之螺纹连接,且螺纹杆62下端与连接梁2上表面抵接。通过设置推动组件6,当防护网3发生损坏并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首先需拧松螺帽52并取下螺栓51,随后握住螺纹杆62并向下拧动,使得螺纹杆62下端推动连接梁2竖直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弹簧41逐渐收缩,上构体随连接梁2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上构体与防护网3之间的连接松动,便于工作人员拆下防护网3并进行更换。
参照图1,为增强基坑坑体两侧的钢桩1之间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端部的两个钢桩1之间共同安装有支撑组件7,结合图2所示,支撑组件7包括第一圆形凹槽71、套管72、第二圆形凹槽73以及支撑螺杆74。第一圆形凹槽71开设于基坑坑体其中一侧的钢桩1侧壁上,第一圆形凹槽71位于该钢桩1远离基坑坑体的一侧,且第一圆形凹槽71的轴线水平。套管72为圆管状结构,其为水平设置,套管72的一端与第一圆形凹槽71插接配合。第二圆形凹槽73开设于基坑坑体另一侧(远离第一圆形凹槽71的一侧)的钢桩1侧壁上,第二圆形凹槽73位于该钢桩1远离基坑坑体的一侧,且第二圆形凹槽73的轴线与第一圆形凹槽71的轴线重合。支撑螺杆74的轴线与第二圆形凹槽73的轴线重合,其一端与第二圆形凹槽73间隙配合,支撑螺杆74的另一端与套管72靠近第二圆形凹槽73的一端螺纹连接,且支撑螺杆74上套设有操作块741。操作块741为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块体结构,其套设于支撑螺杆74上并与之固定,通过设置操作块741,以此便于工作人员旋拧支撑螺杆74。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将套管72的一端与第一圆形凹槽71插接,同时握住操作块741并转动,使得支撑螺杆74从套管72内旋出,直至支撑螺杆74远离套管72的一端与第二圆形凹槽73插接,以此对基坑坑体两侧的钢桩1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提升了该基坑护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若干钢桩1上的方形通孔13内共同安装连接梁2,以此对若干个钢桩1起到了良好的连接作用,使得若干钢桩1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了该基坑护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防护网3,以此对基坑坑体处的土壤及石块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有利于施工人员安全施工;采用防护网3代替传统技术中的沙土袋,以此降低了钢桩1的承压强度,从而降低了钢桩1周围的土壤发生松动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安全性。
本方案在对钢桩1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只需将钢桩1扶正,随后自上而下将钢桩1打入地下即可,通过设置棱锥体11,以此降低了工作人员将钢桩1打入地下的难度。在安装防护网3前,工作人员只需将抵紧块42自上而下挤压,即可轻易将连接梁2依次穿过多个钢桩1上的方形通孔13,使得相邻的钢桩1之间得以连接。通过设置拉紧组件4,在安装防护网3时,工作人员只需将下钩体48与防护网3底部钩接,同时将上钩体45与防护网3顶部钩接,在弹簧41的弹力作用下,抵紧块42上表面与连接梁2的底面抵紧,此时,上构体与下钩体48配合作用,以此将防护网3拉紧,从而对基坑坑体一侧的土壤及砂石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提升了工作人员在基坑坑体内作业的安全性。当防护网3发生损坏并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首先需拧松螺帽52并取下螺栓51,随后握住螺纹杆62并向下拧动,使得螺纹杆62下端推动连接梁2竖直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弹簧41逐渐收缩,上构体随连接梁2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上构体与防护网3之间的连接松动,便于工作人员拆下防护网3并进行更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坑护架,包括若干沿基坑坑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钢桩(1),若干所述钢桩(1)均垂直设置,若干所述钢桩(1)下端均埋设于土壤中,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桩(1)上均贯穿开设有方形通孔(13),所述方形通孔(13)的延伸方向与基坑坑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若干所述钢桩(1)上的方形通孔(13)内共同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梁(2),所述连接梁(2)与若干钢桩(1)上共同安装有防护网(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护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钢桩(1)上安装有用于拉紧防护网(3)的拉紧组件(4),所述拉紧组件(4)包括与方形通孔(13)的内底壁固定的弹簧(41)、与弹簧(41)上端固定并与方形通孔(13)滑移配合的抵紧块(42)、开设于连接梁(2)远离基坑坑体一侧的侧壁上的上矩形凹槽(43)、安装于上矩形凹槽(43)内并与其两侧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的上转动杆(44)、与上转动杆(44)的弧形表面固定并用于将防护网(3)顶部向上提拉的上钩体(45)、开设于钢桩(1)侧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上的下矩形凹槽(46)、安装于下矩形凹槽(46)内并与其两侧的内侧壁均转动连接的下转动杆(47)以及与下转动杆(47)的弧形表面固定并用于将防护网(3)底部向下拉动的下钩体(48),所述抵紧块(42)上表面与连接梁(2)的底面抵紧,所述下矩形凹槽(46)位于钢桩(1)远离基坑坑体一侧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护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钢桩(1)上安装有用于固定连接梁(2)的固定组件(5),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贯穿设置于钢桩(1)上并与之间隙配合的螺栓(51)以及套设于螺栓(51)端部并与之螺纹连接的螺帽(52),所述螺栓(51)亦贯穿连接梁(2)并与之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护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钢桩(1)顶部安装有用于推动连接梁(2)竖直向下运动的推动组件(6),所述推动组件(6)包括开设于钢桩(1)顶部并与方形通孔(13)内顶壁连通的螺纹孔(61)以及安装于螺纹孔(61)内并与之螺纹连接的螺纹杆(62),所述螺纹杆(62)下端与连接梁(2)上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护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桩(1)下端均固定有棱锥体(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坑护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桩(1)靠近其下端的位置上均固定套设有支撑板(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护架,其特征在于:基坑坑体两侧的对应钢桩(1)之间共同安装有支撑组件(7),所述支撑组件(7)包括开设于基坑坑体其中一侧的钢桩(1)上的第一圆形凹槽(71)、安装于第一圆形凹槽(71)内并与之插接配合的套管(72)、开设于基坑坑体另一侧的钢桩(1)上的第二圆形凹槽(73)以及安装于第二圆形凹槽(73)内并与之间隙配合的支撑螺杆(74),所述套管(72)与支撑螺杆(74)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坑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螺杆(74)上套设有与其固定的操作块(741)。
CN202020357020.5U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基坑护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22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7020.5U CN211922646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基坑护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57020.5U CN211922646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基坑护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2646U true CN211922646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5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5702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22646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基坑护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26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5294A (zh) * 2022-07-04 2022-09-13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人行地道施工用基坑装配式内支撑构件与冠梁连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5294A (zh) * 2022-07-04 2022-09-13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人行地道施工用基坑装配式内支撑构件与冠梁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5165B (zh) 煤巷纵向梁复合式支护方法
CN211922646U (zh) 一种基坑护架
CN110158497A (zh) 一种高悬臂落石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605686U (zh) 临近既有线深挖路堑爆破施工安全防护组件
CN106150526A (zh) 一种巷道支护装置
CN111549804B (zh) 一种路堑边坡加强型被动防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3603682B (zh) 一种适用于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的顶板支撑方法
CN218880868U (zh)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CN209293826U (zh) 一种巷道支护装置
CN113875468B (zh) 农作物种植用双层遮阳网拱棚的施工方法
KR102457616B1 (ko) 흙막이 가시설 구조물의 안전 보강 구조
CN201334668Y (zh) 毛竹排桩
CN211006686U (zh) 一种深基坑支撑结构
CN211498887U (zh) 一种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
CN106677796A (zh) 一种y型巷道交叉点的支护方法
CN210002422U (zh) 一种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
CN210483763U (zh) 矿井巷道顶板支护装置
KR102114186B1 (ko) 낙석방지용 휀스
CN204919626U (zh) 一种组合框架式隔离保护体系
CN109268032B (zh) 大型岩溶漏斗的隧道跨越结构与施工方法
CN207080024U (zh) 一种快装式组合围挡
CN106522980A (zh) 倾斜中厚煤层层状顶板的沿空护巷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CN206439062U (zh) 一种巷道交叉点三角煤体的支护结构
CN217632521U (zh) 一种地下工程紧贴围岩后安装的上仰式孔口锚固装置
CN218324892U (zh) 一种煤矿掘进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