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1314U - 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1314U
CN211901314U CN202020060157.4U CN202020060157U CN211901314U CN 211901314 U CN211901314 U CN 211901314U CN 202020060157 U CN202020060157 U CN 202020060157U CN 211901314 U CN211901314 U CN 211901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bearing seat
lubricating
oil storage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01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fu Xinhua Mining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fu Xinhua Mining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fu Xinhua Mining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fu Xinhua Mining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601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1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1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13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包括轴承座上盖,所述轴承座上盖的内侧下方设置有上减震腔,且上减震腔的内部设置有碳素弹簧,所述轴承座上盖的外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固定夹,且螺纹固定夹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上减震腔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减震腔的内壁边缘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储油腔,且储油腔的内侧下方设置有自润滑本体,轴承座上盖的外侧下方设置有轴承座下盖,且轴承座下盖的内侧上方设置有下减震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上减震腔和碳素弹簧,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减震效果,避免了因减震效果差导致该装置磨损或故障,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座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背景技术
轴承座是用来安装、固定轴承,并能够承受一定支撑力的座体,其可分为分体式剖分式轴承座、滑动轴承座、滚动轴承座、带法兰的轴承座、外球面轴承座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轴承座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且轴承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与日俱增。
现有的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减震效果差、注油效果差和密封效果差,这样在使用该装置时会因减震效果差,增加了该装置的磨损降低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因注油效果差导致该装置内部的轴承因缺有损害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解决了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包括轴承座上盖,所述轴承座上盖的内侧下方设置有上减震腔,且上减震腔的内部设置有碳素弹簧,所述轴承座上盖的外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固定夹,且螺纹固定夹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上减震腔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减震腔的内壁边缘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储油腔,且储油腔的内侧下方设置有自润滑本体,轴承座上盖的外侧下方设置有轴承座下盖,且轴承座下盖的内侧上方设置有下减震腔,所述轴承座下盖的外侧下方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内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上减震腔底端与碳素弹簧的顶端之间为焊接,且碳素弹簧在上减震腔的内部呈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纹固定夹与固定杆为螺纹连接,且固定杆的外侧为螺纹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侧与储油腔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密封圈的内径大于储油腔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内侧与连接块的外侧活动连接,且连接槽的内侧为凹槽状设置,所述连接块的外侧为凸出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储油腔的内侧与自润滑本体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储油腔的内径大于自润滑本体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与螺纹杆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以底座中轴线对称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通过设置有上减震腔和碳素弹簧,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减震效果,避免了因减震效果差导致该装置磨损或故障,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通过设置有储油腔,这样在该装置进行运作时,可通过储油腔向该装置内部的轴承进行注油,延长了该装置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通过设置有密封圈,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避免了因密封效果差使储油腔内部的油造成泄漏,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轴承座上盖,2、上减震腔,3、碳素弹簧,4、螺纹固定夹, 5、固定杆,6、密封圈,7、连接槽,8、连接块,9、储油腔,10、自润滑本体,11、轴承座下盖,12、下减震腔,13、底座,14、螺纹孔,15、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包括轴承座上盖1,轴承座上盖1的内侧下方设置有上减震腔2,且上减震腔2的内部设置有碳素弹簧3,轴承座上盖1的外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固定夹4,且螺纹固定夹4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5,上减震腔2 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6,上减震腔2的内壁边缘开设有连接槽7,且连接槽7 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块8,密封圈6的内侧设置有储油腔9,且储油腔9的内侧下方设置有自润滑本体10,轴承座上盖1的外侧下方设置有轴承座下盖11,且轴承座下盖11的内侧上方设置有下减震腔12,轴承座下盖11的外侧下方设置有底座13,且底座13的内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15。
上减震腔2底端与碳素弹簧3的顶端之间为焊接,且碳素弹簧3在上减震腔2的内部呈等间距设置,通过设置有上减震腔2和碳素弹簧3,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减震效果,避免了因减震效果差导致该装置磨损或故障,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率。
螺纹固定夹4与固定杆5为螺纹连接,且固定杆5的外侧为螺纹状设置,这样便于对轴承座上盖1和轴承座下盖11进行安装固定,使安装固定效果更加稳固,同时也便于拆卸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密封圈6的内侧与储油腔9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密封圈6的内径大于储油腔9的外径,通过设置有密封圈6,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避免了因密封效果差使储油腔9内部的油造成泄漏,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连接槽7的内侧与连接块8的外侧活动连接,且连接槽7的内侧为凹槽状设置,连接块8的外侧为凸出状设置,这样便于对储油腔9的安装和拆卸,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安装和拆卸的时间,提高了维护人们的工作效率。
储油腔9的内侧与自润滑本体10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储油腔9的内径大于自润滑本体10的外径,通过设置有储油腔9,这样在该装置进行运作时,可通过储油腔9向该装置内部的轴承进行注油,延长了该装置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螺纹孔14与螺纹杆15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15以底座13中轴线对称设置,这样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安装和拆卸,使该装置更加稳固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安装人们的劳动强度,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的工作原理如下:我们通过现将轴承座下盖11安装在底座13外侧上方进行固,然后我们通过螺纹孔14和螺纹杆15将底座11与相邻装置进行安装固定,再将自润滑本体10与储油腔9 进行安装,通过设置有储油腔9,这样在该装置进行运作时,可通过储油腔9 向该装置内部的轴承进行注油,延长了该装置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再通过连接槽7和连接块8将储油腔9与上减震腔2进行卡合连接,再将密封圈6安装储油腔9的外侧进行固定,通过设置有上减震腔2和碳素弹簧3,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减震效果,避免了因减震效果差导致该装置磨损或故障,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率,其次我们再将轴承座上盖1与轴承座下盖11进行闭合,最后我们通过螺纹固定夹4和固定杆5 将轴承座上盖1与轴承座下盖11进行固定,就这样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安装过程就完成了。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通过设置有上减震腔2 和碳素弹簧3,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减震效果,避免了因减震效果差导致该装置磨损或故障,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通过设置有储油腔9,这样在该装置进行运作时,可通过储油腔9向该装置内部的轴承进行注油,延长了该装置内部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通过设置有密封圈6,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避免了因密封效果差使储油腔9内部的油造成泄漏,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包括轴承座上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盖(1)的内侧下方设置有上减震腔(2),且上减震腔(2)的内部设置有碳素弹簧(3),所述轴承座上盖(1)的外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固定夹(4),且螺纹固定夹(4)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5),所述上减震腔(2)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上减震腔(2)的内壁边缘开设有连接槽(7),且连接槽(7)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块(8),所述密封圈(6)的内侧设置有储油腔(9),且储油腔(9)的内侧下方设置有自润滑本体(10),轴承座上盖(1)的外侧下方设置有轴承座下盖(11),且轴承座下盖(11)的内侧上方设置有下减震腔(12),所述轴承座下盖(11)的外侧下方设置有底座(13),且底座(13)的内侧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14),所述螺纹孔(14)的内侧设置有螺纹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腔(2)底端与碳素弹簧(3)的顶端之间为焊接,且碳素弹簧(3)在上减震腔(2)的内部呈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固定夹(4)与固定杆(5)为螺纹连接,且固定杆(5)的外侧为螺纹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6)的内侧与储油腔(9)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密封圈(6)的内径大于储油腔(9)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7)的内侧与连接块(8)的外侧活动连接,且连接槽(7)的内侧为凹槽状设置,所述连接块(8)的外侧为凸出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9)的内侧与自润滑本体(10)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储油腔(9)的内径大于自润滑本体(10)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4)与螺纹杆(15)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15)以底座(13)中轴线对称设置。
CN202020060157.4U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01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0157.4U CN211901314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0157.4U CN211901314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1314U true CN211901314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7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015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01314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1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01314U (zh) 一种自润滑减震轴承座
CN212377185U (zh) 一种油封座
CN204436517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与缸体支撑架的连接结构
CN106849474B (zh) 一种渔船发电机减震结构
CN210344143U (zh) 一种防漏油摩托车前减震器
CN212360600U (zh) 一种橡胶弹簧结构的隔振装置
CN210335811U (zh) 一种油封拆卸装置
CN211028878U (zh) 一种用于电机油封装配的压装装置
CN211785030U (zh) 一种用于大气腐蚀监测仪的腐蚀传感器辅助更换装置
CN209483858U (zh) 一种摩托车用便于拆装的液压减震器
CN111963612A (zh) 一种油封座
CN212960692U (zh) 一种工业自动化仪表减震装置
CN212564840U (zh) 一种环保节水水管用防漏水机构
CN214248113U (zh) 一种采用螺母体封口的单筒式减震器
CN214888312U (zh) 一种可拆分式汽车连杆
CN212986357U (zh) 一种水冷型机油冷却器的法兰结构
CN214465771U (zh) 一种可拆式汽车减震器和汽车
CN213451345U (zh) 一种防锈自润滑的汽车配件轴承座
CN217111435U (zh) 一种囊式空气弹簧测试工装
CN216045201U (zh) 一种用于截止阀的抗震支架
CN214274806U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结构的合金法兰
CN210291177U (zh) 一种用于单缸柴油机机体的减震安装底座
CN214839226U (zh) 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汽车油管总成
CN210602442U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加工用冷却装置
CN210564766U (zh) 一种高效节能柴油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