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5649U -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5649U
CN211895649U CN202020304441.1U CN202020304441U CN211895649U CN 211895649 U CN211895649 U CN 211895649U CN 202020304441 U CN202020304441 U CN 202020304441U CN 211895649 U CN211895649 U CN 211895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auxiliary wheel
lower auxiliary
guide rail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44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世云
李检
唐川东
王成华
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44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5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5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5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圆侧板、回转壁、上部主轨压轨和下部返回主轨;在回转导轨的上部、下辅轮接轨压轨与下辅轮压轨相连的一端、下辅轮导轨接轨与下辅轮导轨相连的一端、下辅轮返回接轨与下辅轮返回导轨相连的一端均成型有第一连接部,在上主轮导轨、下辅轮压轨、下辅轮导轨和下辅轮返回导轨上对应第一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并滑动连接,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相连的两导轨的两侧平齐。本实用新型使得各个导轨对接处都保持平整,当梯级在经过这些导轨对接位置时不会产生噪音,提升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张紧装置通常包括圆弧板和支撑板,圆弧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有间隙,圆弧板可以沿着支撑板所在平面反方向滑动,从而达到张紧作用。圆侧板与支撑板上设有多条导轨,这些导轨的对接结构基本都是通过在导轨底部焊接一个角形件来保证对接导轨之间的平面度。然而这个角形件只能约束两条导轨下部的平面度,却不能约束两条导轨的上部位移,这就使得导轨上部的对接位置不平,极为容易产生台阶。虽然台阶的坡度不大,但是导轨是刚性的,梯级轮子硬度很大,这就使得每当梯级轮子经过对接位置时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乘客乘坐扶梯或人行道的舒适度,同时,这也形成了安全隐患,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乘客的人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约束两条导轨上部对接处平面度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圆侧板、回转壁、上部主轨压轨和下部返回主轨,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通过连接件与上部主轨压轨固定连接,下侧通过连接件与下部返回主轨固定连接,所述圆侧板位于支撑板的一端,且其并与支撑板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回转壁安装于圆侧板上,其具有同圆心且呈圆弧状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在支撑板上侧设有上主轮导轨,在上主轮导轨下方设有下辅轮压轨,下辅轮压轨下方设有下辅轮导轨。在支撑板下侧设有下主轮返回压轨,在下主轮返回压轨上方设有下辅轮返回导轨。在圆侧板上对应设有回转导轨、下辅轮接轨压轨、下辅轮导轨接轨、下辅轮返回压轨和下辅轮返回接轨。回转导轨的上部与上主轮导轨相连。下辅轮接轨压轨的一端与下辅轮压轨相连,另一端与回转壁外侧壁的上部相连。回转壁外侧壁的下部与下辅轮返回接轨的一端相连,下辅轮返回接轨的另一端与下辅轮返回导轨相连。下辅轮导轨接轨的一端与下辅轮导轨相连,另一端与回转壁内侧壁的上部相连,回转壁内侧壁的下部与下辅轮返回压轨相连。
在所述回转导轨的上部、下辅轮接轨压轨与下辅轮压轨相连的一端、下辅轮导轨接轨与下辅轮导轨相连的一端、下辅轮返回接轨与下辅轮返回导轨相连的一端均成型有第一连接部,在上主轮导轨、下辅轮压轨、下辅轮导轨和下辅轮返回导轨上对应第一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并滑动配合相连,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相连的两导轨的两侧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中,回转导轨的上部成型有第一连接部,上主轮导轨与回转导轨相对接的一端成型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并且滑动相连,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与回转导轨的上部和上主轮导轨的两侧平齐,这样连接使回转导轨的上部与上主轮导轨的连接处表面平整,不会形成台阶。同样的,下辅轮接轨压轨与下辅轮压轨相连的这一端成型有第一连接部,下辅轮压轨与其相对应的一端成型有第二连接部,下辅轮接轨压轨与下辅轮压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滑动相连,下辅轮接轨压轨的第一连接部与下辅轮压轨的第二连接部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与下辅轮接轨压轨和下辅轮压轨的两侧平齐,这样连接使下辅轮接轨压轨与下辅轮压轨的连接处表面平整,不会形成台阶。下辅轮导轨接轨与下辅轮导轨相连的这一端成型有第一连接部,下辅轮导轨与其相对应的一端成型有第二连接部,下辅轮导轨接轨与下辅轮导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滑动相连,下辅轮导轨接轨的第一连接部与下辅轮导轨的第二连接部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与下辅轮导轨接轨与下辅轮导轨的两侧平齐,这样连接使下辅轮导轨接轨与下辅轮导轨的连接处表面平整,不会形成台阶。下辅轮返回接轨与下辅轮返回导轨相连的这一端成型有第一连接部,下辅轮返回导轨与其相对应的一端成型有第二连接部,下辅轮返回接轨与下辅轮返回导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滑动相连,下辅轮返回接轨的第一连接部与下辅轮返回导轨的第二连接部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与下辅轮返回接轨与下辅轮返回导轨的两侧平齐,这样连接使下辅轮返回接轨与下辅轮返回导轨的连接处表面平整,不会形成台阶。当梯级在经过这些连接处时,不会产生噪音,也使得梯级能够安全平稳的经过这些连接处,最终消除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凸起,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卡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凸起和卡槽的配合滑动连接。第一连接部上的凸起,与第二连接部上的卡槽形状相互对应,凸起能够伸入卡槽内并且能够沿卡槽的槽内方向滑动,这样可以阻止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固定得更加牢固,进一步提升连接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的两端,所述卡槽的两端贯穿第二连接部的两端。这样设计可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得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厚度相同,均为相连的两导轨的厚度的一半。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厚度相同,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时,连接处的厚度与相连的两个导轨的厚度一致,这样使连接处更加平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各个轨道的对接处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固定相连,并且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凸起,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卡槽,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凸起和卡槽配合固定连接,使得各个轨道对接处的两侧面都位于同一平面,即使各个轨道对接处保持平整,不会形成台阶,也进一步提升各个轨道对接处的稳定性,从而当梯级在经过这些轨道对接位置时不会产生噪音,也使梯级能够安全平稳的经过这些轨道对接处,最终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向俯视图。
图4为导轨上的凸起与接轨上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板1、圆侧板2、上部主轨压轨3、下部返回主轨4、主轮导轨5、上主轮导轨5、下辅轮压轨6、下辅轮导轨7、下主轮返回压轨8、下辅轮返回导轨9、回转导轨10、下辅轮接轨压轨11、下辅轮导轨接轨12、下辅轮返回压轨13、下辅轮返回接轨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16、凸起17、卡槽18、回转壁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1、圆侧板2、回转壁19、上部主轨压轨3和下部返回主轨4,所述支撑板1的上侧通过连接件与上部主轨压轨3固定连接,下侧通过连接件与下部返回主轨4固定连接,所述圆侧板2位于支撑板1的一端,且其与支撑板1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可调。在具体实施时,该圆侧板2通过支架与楼层板或其他支撑结构相连,以用于对导轨进行张紧,该圆侧板2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呈圆弧形。
所述回转壁19安装在圆侧板2上,其具有同圆心且呈圆弧状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在装配时,该回转壁19通过螺栓与圆侧板2固定连接,回转壁19上的外侧壁靠近圆侧板2的圆弧边缘,回转壁19上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与圆侧板1上圆弧形呈同圆心设置。在支撑板1上侧设有上主轮导轨5,在上主轮导轨5下方设有下辅轮压轨6,下辅轮压轨6下方设有下辅轮导轨7。在支撑板1下侧设有下主轮返回压轨8,在下主轮返回压轨8上方设有下辅轮返回导轨9。在圆侧板2上对应设有回转导轨10、下辅轮接轨压轨11、下辅轮导轨接轨12、下辅轮返回压轨13和下辅轮返回接轨14。
在具体实施时,回转导轨10的上部与上主轮导轨5相连,回转导轨10的上部成型有第一连接部15,在上主轮导轨5上对应回转导轨10的第一连接部15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16,回转导轨10的第一连接部15与上主轮导轨5的第二连接部16贴合并滑动连接,回转导轨10的第一连接部15与上主轮导轨5的第二连接部16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相连的回转导轨10的上部与上主轮导轨5的两侧平齐。
下辅轮接轨压轨11的一端与下辅轮压轨6相连,下辅轮接轨压轨11与下辅轮压轨6相连的这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5,在下辅轮压轨6上对应下辅轮接轨压轨11的第一连接部15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16,下辅轮接轨压轨11的第一连接部15与下辅轮压轨6的第二连接部16贴合并滑动连接,下辅轮接轨压轨11的第一连接部15与下辅轮压轨6的第二连接部16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相连的下辅轮接轨压轨11与下辅轮压轨6的两侧平齐。
下辅轮返回接轨14上远离回转壁19外侧壁下部的一端与下辅轮返回导轨9相连,下辅轮返回接轨14与下辅轮返回导轨9相连的这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5,在下辅轮返回导轨9上对应下辅轮返回接轨14的第一连接部15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16,下辅轮返回接轨14的第一连接部15与下辅轮返回导轨9的第二连接部16贴合并滑动连接,下辅轮返回接轨14的第一连接部15与下辅轮返回导轨9的第二连接部16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相连的下辅轮返回接轨14与下辅轮返回导轨9的两侧平齐。
下辅轮导轨接轨12的一端与下辅轮导轨7相连,下辅轮导轨接轨12与下辅轮导轨7相连的这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5,在下辅轮导轨7上对应下辅轮导轨接轨12的第一连接部15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16,下辅轮导轨接轨12的第一连接部15与下辅轮导轨7的第二连接部16贴合并滑动连接,下辅轮导轨接轨12的第一连接部15与下辅轮导轨7的第二连接部16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相连的下辅轮导轨接轨12与下辅轮导轨7的两侧平齐。
下辅轮接轨压轨11远离下辅轮压轨6的一端与回转壁19外侧壁的上部相连,回转壁19外侧壁的下部与下辅轮返回接轨14远离下辅轮返回导轨9的一端相连。下辅轮导轨接轨12的另一端与回转壁19内侧壁的上部相连,回转壁19内侧壁的下部与下辅轮返回压轨13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部15靠近第二连接部16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凸起17,第二连接部16设有与所述凸起17相对应的卡槽18,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6通过凸起17和卡槽18的配合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凸起17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5的两端,所述卡槽18的两端贯穿第二连接部16的两端,使连接效果更好。凸起17伸入卡槽18内,并与卡槽18滑动配合相连,凸起17的顶端与卡槽18的槽底之间形成有间歇,该间隙不大于1mm,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6无缝对接。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6的厚度相同,均为相连的两导轨的厚度的一半。贴合后该贴合处的厚度分别与相连的两导轨厚度一致,使相连的两导轨各个外侧表面均能保持平整。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近似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1)、圆侧板(2)、回转壁(19)、上部主轨压轨(3)和下部返回主轨(4),所述支撑板(1)的上侧通过连接件与上部主轨压轨(3)固定连接,下侧通过连接件与下部返回主轨(4)固定连接,所述圆侧板(2)位于支撑板(1)的一端,且其并与支撑板(1)的端部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回转壁(19)安装于圆侧板(2)上,其具有同圆心且呈圆弧状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在支撑板(1)上侧设有上主轮导轨(5),在上主轮导轨(5)下方设有下辅轮压轨(6),下辅轮压轨(6)下方设有下辅轮导轨(7);在支撑板(1)下侧设有下主轮返回压轨(8),在下主轮返回压轨(8)上方设有下辅轮返回导轨(9);在圆侧板(2)上对应设有回转导轨(10)、下辅轮接轨压轨(11)、下辅轮导轨接轨(12)、下辅轮返回压轨(13)和下辅轮返回接轨(14);回转导轨(10)的上部与上主轮导轨(5)相连;下辅轮接轨压轨(11)的一端与下辅轮压轨(6)相连,另一端与回转壁(19)外侧壁的上部相连;回转壁(19)外侧壁的下部与下辅轮返回接轨(14)的一端相连,下辅轮返回接轨(14)的另一端与下辅轮返回导轨(9)相连;下辅轮导轨接轨(12)的一端与下辅轮导轨(7)相连,另一端与回转壁(19)内侧壁的上部相连,回转壁(19)内侧壁的下部与下辅轮返回压轨(13)相连;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导轨(10)的上部、下辅轮接轨压轨(11)与下辅轮压轨(6)相连的一端、下辅轮导轨接轨(12)与下辅轮导轨(7)相连的一端、下辅轮返回接轨(14)与下辅轮返回导轨(9)相连的一端均成型有第一连接部(15),在上主轮导轨(5)、下辅轮压轨(6)、下辅轮导轨(7)和下辅轮返回导轨(9)上对应第一连接部(15)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16),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6)贴合并滑动配合相连,且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6)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相连的两导轨的两侧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15)靠近第二连接部(16)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凸起(17),第二连接部(16)设有与所述凸起(17)相对应的卡槽(18),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6)通过凸起(17)和卡槽(18)的配合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7)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5)的两端,所述卡槽(18)的两端贯穿第二连接部(16)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6)的厚度相同,均为相连的两导轨的厚度的一半。
CN202020304441.1U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1895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4441.1U CN211895649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4441.1U CN211895649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5649U true CN211895649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23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4441.1U Active CN211895649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5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95649U (zh) 一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的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
CN202215142U (zh) 扶手梯
CN210797119U (zh) 一种盾构施工用弧形盾构机台车轨枕及台车轨道
CN204608601U (zh) 安装在桥梁检查车桁架内的可升降检查平台
CN214737045U (zh) 一种改善轮轨冲击的钢轨接头夹板装置
CN108946385B (zh) 一种电梯导轨用轿厢导轨支架
CN202989711U (zh) 轨道焊接配套装置
CN214835086U (zh) 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施工上人楼梯
CN211772750U (zh) 一种隐藏式长跨距活动桥接装置
CN211173024U (zh) 一种用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品字形导轨
CN204873343U (zh) 一种t型空心电梯导轨
CN210287979U (zh) 一种防跳且可调的固定型组合辙叉
CN208309394U (zh) 一种预制立柱的模板拼装平台
CN218175579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的连接结构
CN209739057U (zh) 随机滑动材料车
CN206246132U (zh) 隧道二衬台车竖向支腿
CN214301024U (zh) 一种行车大车道轨
CN117049351A (zh) 一种岸桥小车轨道安装装置及其安装工艺
CN208201651U (zh) 具有钢结构移动施工平台的中承式提篮钢箱拱桥
CN213802441U (zh) 一种家用电梯用导轨固定装置
CN210454877U (zh) 滚轮式搬运平台
CN220522125U (zh) 一种楼梯通道装置
CN214526163U (zh) 一种金探托板装置
CN111959543B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上下乘客用安全踏板装置
CN213802481U (zh) 一种施工电梯机械连锁安全过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