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3615U - 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93615U CN211893615U CN202020615463.XU CN202020615463U CN211893615U CN 211893615 U CN211893615 U CN 211893615U CN 202020615463 U CN202020615463 U CN 202020615463U CN 211893615 U CN211893615 U CN 2118936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support
- steering
- shock absorber
- body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包括机体底座,机体底座的上表面连接电机;机体底座的下表面连接水上壳体,机体底座通过操舵支架连接起翘机构,操舵支架呈T形,包括作为回转轴的竖向的转动筒体,转动筒体的上端向前后分别延伸设有一支臂和二支臂,二支臂通过双孔减震器与机体底座相连,一支臂的自由端通过操舵托架连接操舵手柄;起翘机构包括左、右夹持托架和起翘转动连接在左、右夹持托架之间的旋转托架,旋转托架具有一连接基筒;操舵支架的转动筒体可转动穿设于旋转托架的连接基筒内,转动筒体的下端与连接在水上壳体外侧的减震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舷外机使用时的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舷外机在使用时传递给船体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的推进装置或操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舷外机的使用比较常见,有通过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也有通过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升,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舷外机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CN101353082A、CN205327382U、CN205239876U、CN206590091U、CN203348426U都公开了各自电动舷外机的结构特点,其中的CN205327382U涉及的舷外机还可以变挡并提供了三挡换挡的具体结构设计;其中的CN101353082A还涉及了电机水冷的具体结构设计。但目前的电动舷外机还普遍存在电机功率较小(相较柴、汽油机)的问题,因为电机的体积重量不大,电动舷外机的传动部分也统一使用一个外壳,再通过外壳可转动连接起翘装置,以便在舷外机不使用时,通过起翘装置将螺旋桨升离水面;这样的连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起翘装置连接在船舷上,舷外机的振动会通过起翘装置传递给了船体,从而降低驾乘人员的体验感和舒适性,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避免目前的电动舷外机使用时传递给船体的振动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包括机体底座,机体底座的上表面连接电机;机体底座的下表面连接水上壳体,水上壳体的下表面连接水下壳体;所述机体底座通过操舵支架连接起翘机构,所述操舵支架呈T形,包括作为回转轴的竖向的转动筒体,所述转动筒体的上端向前后分别延伸设有一支臂和二支臂,二支臂通过双孔减震器与机体底座相连,所述一支臂的自由端通过操舵托架连接操舵手柄;所述起翘机构包括左、右夹持托架和起翘转动连接在左、右夹持托架之间的旋转托架,所述旋转托架具有一连接基筒;操舵支架的转动筒体可转动穿设于旋转托架的连接基筒内,转动筒体的下端与连接在水上壳体外侧的减震机构相连。
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通过连接在机体底座上操舵支架来作为与起翘机构转动连接的专用件,起翘机构部分通过旋转托架提供回转连接部——即连接基筒,操舵支架的转动筒体可转动穿设于旋转托架的连接基筒内,通过操舵支架的一支臂连接的操舵手柄,可以方便可靠地操舵转向;同时,操舵支架的二支臂通过双孔减震器与机体底座相连;操舵支架的下端与连接在水上壳体外侧的减震机构相连,使机体部分的上下部位都对应与转动筒体的上下端有所连接并均为减震连接,可提高舷外机使用时的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舷外机在使用时传递给船体的振动。
另外,电动舷外机的外壳也分为了水上壳体和水下壳体,竖向安装,方便装拆;实施时,可通过螺钉自下而上将水上壳体固定于机体底座的下表面,通过螺钉自下而上将水下壳体固定于水上壳体的下表面。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左右对称的两减震器外壳,两减震器外壳左右相贴并经横向穿设的螺栓以栓接方式连接,两减震器外壳相贴的面上分别开设有半孔,两个半孔在两减震器外壳连接后对应形成一个通孔,所述转动筒体的下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两减震器外壳分别向后延伸设有连接部以使整体呈U形结构形式,两连接部分别延伸至水上壳体的两侧,两减震器外壳以及其两连接部与水上壳体相对的面之间设有减振层。
效果:安装连接方便,有效实现减振和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朝向水上壳体的面上设有凹腔,水上壳体朝向连接部的对应侧面位置也设有凹腔,两连接部与水上壳体的两侧面之间的减振层段分别朝向连接部和水上壳体的凹腔内延伸有加厚连接层。
效果:机构连接性更好,提升整体性;穿设的螺栓栓接连接两减震器外壳后,可使减震机构有效连接转动筒体的下端和水上壳体,进一步通过两连接部与水上壳体的两侧面之间的减振层段分别朝向连接部和水上壳体的凹腔内延伸加厚连接层,就可以通过该段减振层相互扣柱减震器外壳和水上壳体,提高机构连接性,更好地保障稳定性和减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底座的上表面凹入设有连接腔室,机体底座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连接腔室的连接开孔,所述二支臂由对称连接在转动筒体的两侧并向后延伸的两支腿组成,两支腿向后延伸穿过所述连接开孔并与固定在连接腔室内的所述双孔减震器对应相连。所述双孔减震器自上而下置于连接腔室的底壁上用于限制其水平位移的型腔内,双孔减震器通过竖向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腔室内,所述两支腿分别具有贯穿的内孔,通过长螺栓穿过双孔减震器的金属接管和对应支腿的内孔并以栓接方式连接。
效果:便于机体底座的结构设计,连接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操舵托架为矩形框体,呈继续向前延伸的形式连接在一支臂的自由端,矩形框体的一长边通过螺钉与一支臂的自由端相连,矩形框体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辅助操舵把手,所述操舵手柄连接在矩形框体的一短边的外侧面上并向前延伸。
效果:操舵力臂长,便于操舵转向;配备一个辅助操舵把手,提升操作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装配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3基础上隐去部分零件(顶罩,水上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图4基础上继续隐去部分零件(左、右夹持托架,水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操舵支架和旋转托架的零件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的减震机构的装配分解示意图;
其中,机体底座1,连接腔室11,连接开孔12,竖向驱动轴13,引擎罩2,顶罩21,底罩22,水上壳体3,减震机构31,减震器外壳32,半孔321,连接部322,凹腔33,减振层34,水下壳体4,输出轴41,螺旋桨42,双孔减震器5,竖向螺栓51,金属接管52,长螺栓53,操舵支架6,转动筒体61,一支臂62,二支臂63,支腿631,操舵托架64,辅助操舵把手641,操舵手柄65,起翘机构7,左夹持托架71,右夹持托架72,旋转托架73,连接基筒7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8,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包括机体底座1,机体底座1上连接有引擎罩2,引擎罩2内设有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机连接于机体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引擎罩2包括上下扣合连接的顶罩21和底罩22,所述底罩22连接在机体底座1上,所述顶罩21扣合连接在底罩22上;机体底座1的下表面连接水上壳体3,水上壳体3的下表面连接水下壳体4,水下壳体4内设有输出轴41,输出轴41的自由端伸出水下壳体4并同步转动连接有螺旋桨42;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竖向驱动轴13,所述竖向驱动轴13向下延伸穿过机体底座1和水上壳体3并在水下壳体4内通过变挡执行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41。
请参见图7,所述机体底座1通过操舵支架6连接起翘机构7,所述操舵支架6呈T形,包括作为回转轴的竖向的转动筒体61,所述转动筒体61的上端向前后分别延伸设有一支臂62和二支臂63,并通过二支臂63与机体底座1固连,所述一支臂62的自由端通过操舵托架64连接操舵手柄65;所述起翘机构7包括左夹持托架71、右夹持托架72和起翘转动连接在左、右夹持托架之间的旋转托架73,所述旋转托架73具有一连接基筒732;操舵支架6的转动筒体61可转动穿设于旋转托架73的连接基筒732的内孔里内,这样,左、右夹持托架夹持固定于船舷,常规的,旋转托架73与左、右夹持托架通过插销固定,通过操舵手柄65着力就能以转动筒体61为回转中心带动机体底座1转动从而达到变向目的,转动筒体61的下端穿出连接基筒732并与连接在水上壳体3外侧的减震机构31相连;连接基筒732的下端与减震机构31可转动连接,也可以是自然延伸至减震机构31的上表面,可以限制转动筒体61在连接基筒732内的轴向移动。
所述底罩22的底壁内侧连接有变挡控制机构,变挡控制机构的挡位切换杆竖直向下延伸穿过底罩22和转动筒体61的内孔后穿入水下壳体4内以驱动所述变挡执行机构的挡位切换,即挡位切换杆的下端在水下壳体4内驱动连接所述变挡执行机构。
请参见图5、图6,所述机体底座1的上表面凹入设有连接腔室11,机体底座1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连接腔室11的连接开孔12,所述二支臂63由对称连接在转动筒体61的两侧并向后延伸的两支腿631组成,两支腿631向后延伸穿过所述连接开孔12并与固定在所述连接腔室11内的双孔减震器5对应相连。
所述双孔减震器5自上而下置于连接腔室11的底壁上用于限制其水平位移的型腔内,型腔与双孔减震器5的外形对应,双孔减震器5通过穿过其固定通孔的竖向螺栓51固定连接在连接腔室11内,所述两支腿631分别具有贯穿的内孔(与其长度方向同向),通过长螺栓53穿过双孔减震器5的金属接管52和对应支腿631的内孔并连接螺母以栓接方式连接。
所述操舵托架64为矩形框体,呈继续向前延伸的形式连接在一支臂62的自由端,矩形框体的一长边通过螺钉与一支臂62的自由端相连,矩形框体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辅助操舵把手641,所述操舵手柄65连接在矩形框体的一短边的外侧面上并向前延伸。
请参见图8,所述减震机构31包括左右对称的两减震器外壳32,两减震器外壳32左右相贴并经横向穿设的螺栓以栓接方式连接,两减震器外壳32相贴的面上分别开设有半孔321,两个半孔321在两减震器外壳32连接后对应形成一个通孔,所述转动筒体61的下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两减震器外壳32分别向后延伸设有连接部322以使整体呈U形结构形式,两连接部322分别延伸至水上壳体3的两侧,两减震器外壳32以及其两连接部322与水上壳体3相对的面之间设有减振层34。
连接部322朝向水上壳体3的面上设有凹腔33,水上壳体3朝向连接部322的对应侧面位置也设有凹腔33,两连接部322与水上壳体3的两侧面之间的减振层段分别朝向连接部322和水上壳体3的凹腔33内延伸有加厚连接层。本实施例中减振层34为了便于制造和安装,分为了三段,两侧的两段更厚因为要通过加厚连接层来分别伸入并扣住连接部322和水上壳体3的凹腔33。
实施例的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通过连接在机体底座1上操舵支架6来作为与起翘机构7转动连接的专用件,起翘机构7部分通过旋转托架73提供回转连接部322——即连接基筒732,操舵支架6的转动筒体61可转动穿设于旋转托架73的连接基筒732内,通过操舵支架6的一支臂62连接的操舵手柄65,可以方便可靠地操舵转向;同时,操舵支架6的二支臂63通过双孔减震器5与机体底座1相连;操舵支架6的下端与连接在水上壳体3外侧的减震机构31相连,使机体部分的上下部位都对应与转动筒体61的上下端有所连接并均为减震连接,可提高舷外机使用时的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舷外机在使用时传递给船体的振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包括机体底座,机体底座的上表面连接电机;其特征在于:机体底座的下表面连接水上壳体,水上壳体的下表面连接水下壳体;所述机体底座通过操舵支架连接起翘机构,所述操舵支架呈T形,包括作为回转轴的竖向的转动筒体,所述转动筒体的上端向前后分别延伸设有一支臂和二支臂,二支臂通过双孔减震器与机体底座相连,所述一支臂的自由端通过操舵托架连接操舵手柄;所述起翘机构包括左、右夹持托架和起翘转动连接在左、右夹持托架之间的旋转托架,所述旋转托架具有一连接基筒;操舵支架的转动筒体可转动穿设于旋转托架的连接基筒内,转动筒体的下端与连接在水上壳体外侧的减震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左右对称的两减震器外壳,两减震器外壳左右相贴并经横向穿设的螺栓以栓接方式连接,两减震器外壳相贴的面上分别开设有半孔,两个半孔在两减震器外壳连接后对应形成一个通孔,所述转动筒体的下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两减震器外壳分别向后延伸设有连接部以使整体呈U形结构形式,两连接部分别延伸至水上壳体的两侧,两减震器外壳以及其两连接部与水上壳体相对的面之间设有减振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部朝向水上壳体的面上设有凹腔,水上壳体朝向连接部的对应侧面位置也设有凹腔,两连接部与水上壳体的两侧面之间的减振层段分别朝向连接部和水上壳体的凹腔内延伸有加厚连接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底座的上表面凹入设有连接腔室,机体底座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连接腔室的连接开孔,所述二支臂由对称连接在转动筒体的两侧并向后延伸的两支腿组成,两支腿向后延伸穿过所述连接开孔并与固定在连接腔室内的所述双孔减震器对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孔减震器自上而下置于连接腔室的底壁上用于限制其水平位移的型腔内,双孔减震器通过竖向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腔室内,所述两支腿分别具有贯穿的内孔,通过长螺栓穿过双孔减震器的金属接管和对应支腿的内孔并以栓接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舵托架为矩形框体,呈继续向前延伸的形式连接在一支臂的自由端,矩形框体的一长边通过螺钉与一支臂的自由端相连,矩形框体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辅助操舵把手,所述操舵手柄连接在矩形框体的一短边的外侧面上并向前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15463.XU CN211893615U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15463.XU CN211893615U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93615U true CN211893615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7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15463.XU Active CN211893615U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936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1167A (zh) * | 2021-07-15 | 2021-09-10 | 浙江沧龙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电动舷外机 |
-
2020
- 2020-04-22 CN CN202020615463.XU patent/CN2118936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1167A (zh) * | 2021-07-15 | 2021-09-10 | 浙江沧龙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电动舷外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52228B (zh) | 一种电动舷外机 | |
CN211655874U (zh) | 电动舷外机水冷结构 | |
CN211893616U (zh) | 电动舷外机装配结构 | |
US20110263165A1 (en) | Electric Marine Surface Drive | |
SE8800184L (sv) | Monteringsanordning for utombordsmotorer | |
JPS596196A (ja) | 船外機 | |
CN211139635U (zh) | 一种舷外机低耗能自稳定悬挂装置 | |
CN113895562B (zh) | 一种艇用声呐收放机构 | |
CN211893615U (zh) | 电动舷外机减震结构 | |
GB2079706A (en) | High tilt pivot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n outboard motor | |
US4395238A (en) | Outboard motor mounting means affording upward tilting without travel of the motor forwardly of the boat transom | |
US3788266A (en) | Multi-powerhead outboard motor | |
JPH05246387A (ja) | 揚上位置の水平方向枢着軸を有する船外機 | |
GB1474670A (en) | Inboard-outboard marine drive unit | |
CN212047847U (zh) | 电动舷外机变挡结构 | |
JP2789362B2 (ja) | 船舶推進機 | |
CN213735499U (zh) | 一种具有角度调整功能的双螺旋桨结构 | |
JPH03139496A (ja) | 船舶推進機 | |
CN112339971B (zh) | 一种具有角度调整功能的双螺旋桨结构 | |
CN213109745U (zh) | 一种上下可调式半浸式螺旋桨推进装置 | |
CN201587534U (zh) |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动力推进装置 | |
CN210338256U (zh) | 一种带有转向装置的舷外机 | |
CN211139636U (zh) | 一种节能带操舵助力的舷外机 | |
JP4828846B2 (ja) | 船外機 | |
US5049097A (en) | Steering shock absorber for boat propeller drive uni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