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2890U - 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 Google Patents

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42890U
CN211842890U CN202020258678.0U CN202020258678U CN211842890U CN 211842890 U CN211842890 U CN 211842890U CN 202020258678 U CN202020258678 U CN 202020258678U CN 211842890 U CN211842890 U CN 211842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old
movable mold
mould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86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钟
刘建
张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P(shanghai)precision Mold&di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P(shanghai)precision Mold&di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P(shanghai)precision Mold&di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P(shanghai)precision Mold&di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86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42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42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42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动模结构包括动模滑动滑块,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上端面上设有一凸起段,凸起段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的上端面之间通过一平滑过渡段相连,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上侧设有用于连接动模浮动柱的动模固定块,所述的动模浮动柱上端能配合连接至动模型腔内。本实用新型使动模侧形状不一致的双色产品可以通过双色模具进行注塑,而无需采用软包胶模具;通过现有模具本身的机构即可实现控制,节省油缸等辅助设备的投入成本,并减短成型周期;通过纯机械机构实现产品尺寸的精确控制,组合结构相对简单可行,易于安装与拆卸,并保证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行业中,常规双色模具通常为动模成型零件完全相同,定模成型零件不同,依靠驱动机构驱动动模旋转180°来成型双色产品。而申请人在模具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特殊的双色产品,不仅在定模侧成型形状不同,在动模侧所需要成型的零件形状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在动模侧也具有不同的胶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使得两次注塑中动模侧具有不同形状的胶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包括设置于动模板内的动模结构,所述的动模结构包括动模滑动滑块,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上端面上设有一凸起段,所述的凸起段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的上端面之间通过一平滑过渡段相连,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上侧设有用于连接动模浮动柱的动模固定块,所述的动模浮动柱上端能配合连接至动模型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平滑过渡段为一斜面段,所述的斜面段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20°。
所述的动模固定块上连接有浮动柱固定座,所述的浮动柱固定座上连接有所述的动模浮动柱。
所述的动模板内设有动模固定镶件,所述的动模固定镶件的上侧设有所述的动模型腔,且动模固定镶件内设有联通至动模型腔的通孔,所述的动模浮动柱上端能穿过所述的通孔并延伸至动模型腔内。
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下侧设有一固定的动模定位弹销,所述的动模定位弹销的顶部设有一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两侧具有平滑过渡的外沿,且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的定位凸起相适应的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沿动模滑动滑块的运动方向布置,以使动模滑动滑块前后运动时能通过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与定位凸起相卡接,从而便于限位。
在所述的动模固定块的上侧设有固定的动模回位弹簧,所述的动模回位弹簧能向动模固定块施加向下的弹性力,以确保动模固定块离开动模滑动滑块上的凸起段后的回位;在所述的动模固定块上侧设有固定的定模安全回位柱,当动模固定块离开动模滑动滑块上的凸起段后能回位至定模安全回位柱下侧。
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上还设有一配合孔,所述的双色模具的定模包括一定模错位插销,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能与所述的配合孔相配合从而能带动动模滑动滑块运动。
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与定模扳相固定,且所述的配合孔的左右两侧内壁由上至下逐渐向配合孔的轴线收缩,以使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能在定模错位插销的驱动下左右移动。
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的下端与所述的配合孔仿形设计。
所述的双色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的定模板内对称设有两套定模结构,所述的动模板内对称设有两套动模结构,所述的动模板能在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两套动模结构旋转,以使两套动模结构能分别先后与两套定模结构相配合以进行注塑。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使动模侧形状不一致的双色产品可以通过双色模具进行注塑,而无需采用软包胶模具(Over mold模具);通过现有模具本身的机构即可实现控制,节省油缸等辅助设备的投入成本,并减短成型周期;通过纯机械机构实现产品尺寸的精确控制,组合结构相对简单可行,易于安装与拆卸,并保证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模具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色位置处的动模结构;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色位置处的动模结构;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色位置处的机构动作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A;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B;
图 7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C;
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色位置处机构动作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D;
图10是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E;
图11是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F;
图12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动模结构的一个侧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动模结构的另一个侧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模错位插销 2.动模滑动滑块 3.动模定位弹销 4.动模固定块 5.动模浮动柱固定座 6.动模固定镶件 7.动模浮动柱 8. 定位凸起 9.动模回位弹簧10.定模安全回位柱 11.顶板 12.热流道板 13.定模脱料板 14.定模扳 15.动模板16.动模后板 17.支撑块 18.底板 19.顶出底板 20.顶出板 21.平滑过渡段 22.凸起段 23. 第二定位凹槽 24.第一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如常规双色模具,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板11、热流道板12、定模脱料板13、定模板14、动模板15、动模后板16和底板18等结构,动模后板16和底板18之间通过支撑块17相连,且中部位置对应于模具的型腔的位置设有顶出底板19和顶出板20,定模板14中对称布置有两套动模结构,动模板15中也相对应地对称布置两套动模结构,本实施方式主要对于动模板15中的动模结构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得动模部分的动模结构在第一色位置和第二色位置可以具有不同胶位,从而在前后两次注塑成型过程中可具有不同胶位,以分别塑造不同的形状,以下对其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中两套动模结构的具体构造是相同的,其对称设置于动模板15内,以第一色位置处的动模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动模滑动滑块2、动模定位弹销3,动模固定块4、动模浮动柱固定座5、动模固定镶件6和动模浮动柱7,在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上端面上设有一凸起段22,所述的凸起段22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的上端面之间通过一平滑过渡段21相连,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平滑过渡段21为一斜面段,所述的斜面段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20°,而在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上侧设有用于连接动模浮动柱7的动模固定块4,所述的动模固定块4被限位于动模板15中但能在动模滑动滑块2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产生微小的位移,因此对于动模板15中为设置动模固定块4而设置的空腔,可在竖直方向上根据需要设有相应位移量的空间,所述的动模固定块4上连接有浮动柱固定座,所述的浮动柱固定座上连接有所述的动模浮动柱7,而所述动模型腔设置于所述的动模固定镶件6的上侧,所述的动模固定镶件6被固定于动模板15内,且动模固定镶件6内设有联通至动模型腔的通道,所述的动模浮动柱7上端能穿过所述的通道并延伸至动模型腔内。
以图4、图5和图6为例,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能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向左移动,从而使得动模固定块4及其上的动模浮动柱7被顶起,使得动模浮动柱7上端进入动模型腔内部分所占据的区域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动模型腔内胶位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上还设有一配合孔,所述的双色模具的定模包括一定模错位插销1,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1能与所述的配合孔相配合,从而通过定模错位插销1的运动能带动动模滑动滑块2运动,例如定模错位插销1受外力下压后与所述的配合孔相配合,而后带动动模滑动滑块2向左运动至合模位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1与定模扳相固定,即每个定模扳下侧均连接有一定模错位插销1,且所述的配合孔的左右两侧内壁由上至下逐渐向配合孔的轴线收缩,并优选地将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1的下端与所述的配合孔仿形设计,以使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能在定模错位插销1的驱动下左右移动,即定模扳在下压与动模板15进行合模时,会带动定模错位插销1同步下移,从而通过配合孔一侧的倾斜设置的内壁,使得动模滑动滑块2发生位移,以通过凸起段22顶起动模浮动柱7,图8-图11所示,是位于第二色位置处的动模滑动滑块2向左运动时,动模浮动柱7回落的示意图。
此外,结合图7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下侧设有一固定的动模定位弹销3,本实施方式中动模定位弹销3固定于动模后板16内,所述的动模定位弹销3的顶部设有一定位凸起8,所述的定位凸起8两侧具有平滑过渡的外沿,两侧是指动模滑动滑块2的运动方向的前后两侧,例如所述的凸起呈三角形,或者呈弧形,且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2的下端面沿动模滑动滑块2的运动方向布置有第一定位凹槽24和第二定位凹槽23,所述的第一定位凹槽24和第二定位凹槽23与定位凸起8的形状相适应,以使动模滑动滑块2前后运动时能通过第一定位凹槽24和第二定位凹槽23与定位凸起8相卡接,从而便于限位。
并且,结合图1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的动模固定块4的上侧设有固定于动模板15内的动模回位弹簧9,所述的动模回位弹簧9能向动模固定块4施加向下的弹性力,从而确保动模固定块4离开动模滑动滑块2上的凸起段22后,能准确回位。此外,结合图13所示,在第二色位置处,还能在所述的动模固定块4上侧设有一固定于动模板15内的定模安全回位柱10,当动模固定块4离开动模滑动滑块2上的凸起段22后正好能回位至定模安全回位柱10下侧,并且定模安全回位柱10作为安全保护机构可以受外部力作用而将动模固定块4顶到回位处,以避免动模回位弹簧9失效时动模固定块4无法回位的情况。
实施例
结合图4-图7所示,首先进行第一色的模具合模,第一色位置处的定模模板与定模错位插销1下移与动模滑动滑块2的配合孔相配合,并驱动动模滑动滑块2向左移动8mm,而后下侧的定位弹销钉顶出与第一定位凹槽24相配合,实现限位,从而完成合模。在此过程中,由于动模固定块4在动模滑动滑块2的凸起段22挤压下,上移0.26mm,而相连接的动模浮动柱固定座5和动模浮动柱7依次上移0.26mm,动模浮动柱7顶升入型腔内的部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型腔内的胶位,且动模浮动柱7依靠动模固定镶件6中通孔的导向能保证其运动方向,而后进行第一色注塑即可。
结合图8至图11所示,第一色注塑完成后,第一色模具开模,此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动模模板其动模各部件旋转180度,使得动模模板其动模各部件运动至第二色定模下侧位置,而后进行第二色的模具合模,第二色的定模模板定模错位插销1下移与动模滑动滑块2的配合孔相配合,并驱动动模滑动滑块2向左移动8mm,而后下侧的定位弹销钉顶出与第二定位凹槽23相配合,实现限位。同时动模固定块4在动模回位弹簧9的向下的弹性力确保下,下移0.26mm,而相连接的动模浮动柱固定座5和动模浮动柱7依次下移0.26mm,动模浮动柱7顶升入型腔内的部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型腔内的胶位,并且在第二色合模到位的同时,定模安全回位柱10顶到动模固定块4上侧,避免动模回位弹簧9失效时动模固定块4无法回位的情况。
在第二色注塑完成后再旋转动模各部件180度,即能回复至原位,重复前述机构动作,即能量产产品。当具有两套动模结构时,两套动模结构在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交替被换位至第一色位置和第二色位置,并按上述机构动作进行注塑操作,从而实现产品的量产。
以上所述,仅为此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新型的构思加于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包括设置于动模板内的动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结构包括动模滑动滑块,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上端面上设有一凸起段,所述的凸起段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的上端面之间通过一平滑过渡段相连,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上侧设有用于连接动模浮动柱的动模固定块,所述的动模浮动柱上端能配合连接至动模型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滑过渡段为一斜面段,所述的斜面段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固定块上连接有浮动柱固定座,所述的浮动柱固定座上连接有所述的动模浮动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板内设有动模固定镶件,所述的动模固定镶件的上侧设有所述的动模型腔,且动模固定镶件内设有联通至动模型腔的通孔,所述的动模浮动柱上端能穿过所述的通孔并延伸至动模型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下侧设有一固定的动模定位弹销,所述的动模定位弹销的顶部设有一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两侧具有平滑过渡的外沿,且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的定位凸起相适应的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沿动模滑动滑块的运动方向布置,以使动模滑动滑块前后运动时能通过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与定位凸起相卡接,从而便于限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动模固定块的上侧设有固定的动模回位弹簧,所述的动模回位弹簧能向动模固定块施加向下的弹性力,以确保动模固定块离开动模滑动滑块上的凸起段后的回位;在所述的动模固定块上侧设有固定的定模安全回位柱,当动模固定块离开动模滑动滑块上的凸起段后能回位至定模安全回位柱下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上还设有一配合孔,所述的双色模具的定模包括一定模错位插销,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能与所述的配合孔相配合从而能带动动模滑动滑块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与定模扳相固定,且所述的配合孔的左右两侧内壁由上至下逐渐向配合孔的轴线收缩,以使所述的动模滑动滑块能在定模错位插销的驱动下左右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错位插销的下端与所述的配合孔仿形设计。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色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的定模板内对称设有两套定模结构,所述的动模板内对称设有两套动模结构,所述的动模板能在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两套动模结构旋转,以使两套动模结构能分别先后与两套定模结构相配合以进行注塑。
CN202020258678.0U 2020-03-05 2020-03-05 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Active CN211842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8678.0U CN211842890U (zh) 2020-03-05 2020-03-05 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8678.0U CN211842890U (zh) 2020-03-05 2020-03-05 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42890U true CN211842890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3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8678.0U Active CN211842890U (zh) 2020-03-05 2020-03-05 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42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1442B (zh) 双色模具结构
CN104526980B (zh) 三色注塑模具
CN211842890U (zh) 动模侧具有不同胶位的双色模具
CN209999625U (zh) 一种弧形抽芯模具
CN204955308U (zh) 一种边顶出边抽芯的镶嵌类立式注塑模具结构
CN212045736U (zh) 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
CN115139453A (zh) 一种镶件转动机构及模具
CN101642950B (zh) 一种塑胶物件双色成型的模具装置
CN210148638U (zh) 一种具有复合滑块二次异向抽芯结构的模具
CN214773723U (zh) 一种出风口上盖注塑模具
CN211194802U (zh) 一种二次顶出模具结构
CN111231230A (zh) 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
CN204451074U (zh) 双色模具结构
CN211251137U (zh) 二级封胶式双色注塑模具
CN209775442U (zh) 一种可同步可靠脱模的模具
CN211389852U (zh) 一种游戏摇杆双色模具
CN210415381U (zh) 一种长滑块抽芯模脱模结构
CN111906997A (zh) 一种型腔随动模旋转移动的双色模
CN110126214A (zh) 一种具有复合滑块二次异向抽芯结构的模具及其运行方法
CN211917512U (zh) 一种后模移动的双色注塑模具
CN218429579U (zh) 双色模抽芯结构及双色模
CN206254439U (zh) 油缸带动转向滑块抽芯动作机构
CN217993389U (zh)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CN110948785A (zh) 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
CN219686440U (zh) 一种装饰面板的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