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7785U - 一种高压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7785U
CN211837785U CN202020297989.8U CN202020297989U CN211837785U CN 211837785 U CN211837785 U CN 211837785U CN 202020297989 U CN202020297989 U CN 202020297989U CN 211837785 U CN211837785 U CN 211837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avity
valve plate
pump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79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长权
张其钟
舒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jian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jian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jian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jian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79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7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7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7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压釜,包括控制系统、釜体、第一机械泵、第二机械泵、第一抽气泵、第二抽气泵、和阀门结构。釜体的内部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机械泵的进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机械泵的进口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一抽气泵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抽气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二抽气泵的进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二抽气泵的出口通过四管道出口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均安装有阀门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釜,使进行到排气阶段时高压釜内的热空气不会白白流失,减少热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釜。
背景技术
高压釜作为生产夹胶玻璃的终压成型设备,具有产量大、成品率高、产品品质好等优点,已成为该领域必不可少的生产设备。高压釜由釜体、釜盖、加热板、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该设备通过对温度、压力两个参数的控制系统,可以形成预热、升温升压、保温保压、降温降压、排气五个阶段。
现有的高压釜在进行到排气阶段时,会打开釜体上的阀门排气,当釜内气体排完后再打开釜盖取出夹胶玻璃。然而阀门的打开会使得高压釜内的热空气白白流失,造成热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釜,使其进行到排气阶段时高压釜内的热空气不会白白流失,减少热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压釜,包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釜体、第一机械泵、第二机械泵、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
所述釜体沿横向设置,所述釜体的内部具有规格相同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在所述釜体的一端形成第一敞口,所述釜体的所述一端安装有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第一敞口的第一釜盖,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釜体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敞口,所述釜体的所述另一端安装有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第二敞口的第二釜盖,
所述第一机械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机械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抽气泵安装在所述釜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抽气泵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抽气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抽气泵的进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出口通过四管道出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上均安装有阀门结构,所述第一管道上的所述阀门结构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的所述阀门结构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第三管道,
所述第一机械泵、所述第二机械泵、所述第一抽气泵、所述第二抽气泵、所述阀门结构、所述第一釜盖和所述第二釜盖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结构包括阀板和导向杆,所述阀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的上方,所述阀板可沿纵向插入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内、以关闭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所述阀板始终与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保持密封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杆均沿纵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阀板的两端,所述导向杆对所述阀板的运动起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上的上端均开有环形凹槽,所述阀板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所述阀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环形凹槽相适应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内开有与所述阀板相适应的第一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道内开有与所述阀板相适应的第二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结构还包括沿纵向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阀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釜,当第一腔体内的夹胶玻璃进行到排气阶段时,通过第二机械泵对第二腔体进行真空处理,然后打开第一管道上的阀门结构,第一抽气泵将第一腔体内的热空气全部抽取到第二腔体内,以对第二腔体内的夹胶玻璃进行预热。接着取出第一腔体内的夹胶玻璃,将另一批新的夹胶玻璃放进第一腔体内。然后第一机械泵对第一腔体进行真空处理,打开第三管道上的阀门结构和第二抽气泵,将进行到排气阶段的第二腔体内的热空气又抽入到第一腔体内,从而对另一批新的夹胶玻璃进行预热。第一抽气泵、第二抽气泵和阀门结构的反复配合工作,能将进入到排气阶段的热空气反复循环抽入到另一腔体内,对另一腔体内的夹胶玻璃进行预热,使进行到排气阶段时高压釜内的热空气不会白白流失,减少了热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釜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阀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管道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三管道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釜体、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隔板、14-第一敞口、15-第二敞口、16-第一釜盖、17-第二釜盖、20-第一机械泵、30-第二机械泵、40-第一抽气泵、41-第一管道、411-第一插槽、412-环形凹槽、413-缺口、42-第二管道、50-第二抽气泵、51-第三管道、511-第二插槽、52-第四管道、60-阀门结构、61-阀板、62-导向杆、70-气缸、8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水平”、“顶”、“底”、“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釜,包括控制系统、釜体10、第一机械泵20、第二机械泵30、第一抽气泵40、第二抽气泵50和阀门结构60。
釜体10沿横向设置在地面上,釜体10的内部具有规格相同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通过隔板13分隔开。其中,第一腔体11在釜体10的一端形成第一敞口14,釜体10的上述一端处安装有用于打开和/或关闭第一敞口14的第一釜盖16。第二腔体12在釜体10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敞口15,釜体10的上述另一端安装有用于打开和/或关闭第二敞口15的第二釜盖17。具体地,第一釜盖16和第二釜盖17上装有压力表、气液相阀和温度传感器等,便于随时了解釜内情况,确保高压釜的安全运行,釜盖上的结构均属于现有技术。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的其它结构均与现有的高压釜相同,如加热板、冷却系统和通气阀门等。
第一机械泵20的进口与第一腔体11连通、出口与外界连通,第二机械泵30的进口与第二腔体12连通、出口与外界连通,第一机械泵20和第二机械泵30工作时分别用于将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抽真空。第一抽气泵40安装在釜体10的一侧,第一抽气泵40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41与第一腔体11连通,第一抽气泵40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42与第二腔体12连通,第一抽气泵40工作时能将第一腔体11内的气体全部抽入到第二腔体12内。第二抽气泵50的进口通过第三管道51与第二腔体12连通,第二抽气泵50的出口通过四管道出口与第二腔体12连通,第二抽气泵50工作时能将第二腔体12内的气体全部抽入到第一腔体11内。
第一管道41和第三管道51上均安装有阀门结构60。第一管道上41的阀门结构60用于打开和/或关闭第一管道41,第三管道51上的阀门结构60用于打开和/或关闭第三管道51。
第一机械泵20、第二机械泵30、第一抽气泵40、第二抽气泵50、阀门结构60、第一釜盖16和第二釜盖17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工人先将两批夹胶玻璃通过玻璃车分别运送到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关闭第一釜盖16和第二釜盖17。第一腔体11内的加热板对其内的夹胶玻璃进行加工处理,经过预热、升温升压、保温保压、降温降压、排气五个阶段。当进行到排气阶段时,第二机械泵30开始工作,对第二腔体12进行真空处理,然后打开第一管道41上的阀门结构60,第一抽气泵40将第一腔体11内的热空气全部抽取到第二腔体12内,对第二腔体12内的夹胶玻璃进行预热。最后关闭第一管道41上的阀门结构60,防止热空气倒流。这种设计将本应排入外界的热空气引入到了第二腔体12内,使得第二腔体12内的换热板不需要加热到预热温度,从第一腔体11引入的热空气足以对第二腔体12内的夹胶玻璃进行预热。
第一管道41上的阀门结构60关闭后,打开釜体10上第一腔体11的通气阀门,使第一腔体11与外界连通,打开第一釜盖16,取出加工好的夹胶玻璃,在第一腔体11内放入新的一批夹胶玻璃,再关闭第一釜盖16。第一机械泵20开始工作,对第一腔体11进行真空处理,然后打开第三管道51上的阀门结构60和第二抽气泵50,将进行到排气阶段的第二腔体12内的热空气又抽入到第一腔体11内,从而对另一批新的夹胶玻璃进行预热。最后关闭第三管道51上的阀门结构60,防止热空气倒流。这样使得第二腔体12内的换热板也不需要加热到预热温度,从第二腔体12引入的热空气足以对第一腔体11内的新一批的夹胶玻璃进行预热。最后打开釜体10上第二腔体12的通气阀门,使第二腔体12与外界连通,打开第二釜盖17,取出加工好的夹胶玻璃,在第二腔体12内再放入新的一批夹胶玻璃,如此循环工作。
第一抽气泵40、第二抽气泵50和阀门结构60的反复配合工作,能将进入到排气阶段的热空气反复循环抽入到另一腔体内,从而对另一腔体内的夹胶玻璃进行预热,使进行到排气阶段时高压釜内的热空气不会白白流失,减少了热源的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腔体11进行到排气阶段时,第一腔体11会存在较高的气压。而此时第二腔体12在第二机械泵30的作用下处于真空状态。由于第一管道41和第二管道42的连通作用,第一管道41上的阀门结构60的两侧之间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压强差。压强差的存在一方面会使得阀板61在打开时与第一管道41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摩擦力,不方便阀板61的打开,另一方面会使得阀板61的位置沿横向发生部分移动,存在漏气的可能,不利于阀门结构60的密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阀门结构60包括阀板61和导向杆62,阀板61设置在第一管道41或第三管道51的上方。阀板61可沿纵向穿过第一管道41或第三管道51的缺口413、从而插入第一管道41或第三管道51内,以关闭第一管道41或第三管道51。在阀板61的纵向移动过程中,阀板61始终与第一管道41或第三管道51保持密封连接。
两个导向杆62均沿纵向固定设置在阀板61的两端,导向杆62对阀板61的运动起导向作用。以第一管道41上的阀门结构60为例,当第一腔体11处于排气阶段,第二腔体12在第二机械泵30的工作下处于真空状态时。第一管道41上的阀板61的左侧和右侧之间会存在较大的气压差,阀板61会受到向右的作用力,产生向右移动的趋势。由于导向杆的限制作用,导向杆会对阀板产生向左的反作用力,从而将阀板61两侧的气压差抵消掉。避免了阀板61在纵向移动时与第一管道41之间产生摩擦力,减轻了阀板61和第一管道41的之间磨损情况。阀板61的位置也不会发生横向移动,有利于阀门结构60的密封。
第三管道51上的阀门结构60与第一管道41上的阀门结构60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道41或第三管道51的上端均开有环形凹槽412。阀板61位于环形凹槽412内侧,阀板6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与环形凹槽412相适应的密封圈80。当阀板61插入到第一管道41或第三管道51内时,密封圈80刚好插入到凹槽412内。凹槽412的和密封圈80的设计使得阀门结构60对第一管道41和第三管道51的密封效果更好,避免气体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道41内开有与阀板61相适应的第一插槽411。阀板61和第一插槽411的配合增加了阀板61与第一管道4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管道41上的阀门结构60的密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管道51内开有与阀板61相适应的第二插槽511。阀板61和第二插槽511的配合增加了阀板61与第三管道5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第三管道51上的阀门结构60的密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沿纵向设置的气缸70。优选地,在阀板61的两侧都安装有气缸70。每个气缸70的活塞杆都与阀板61固定连接,气缸7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气缸70就能实现对阀板61升降的控制,进而控制阀门结构60的打开和关闭。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高压釜,包括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釜体、第一机械泵、第二机械泵、第一抽气泵和第二抽气泵,
所述釜体沿横向设置,所述釜体的内部具有规格相同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在所述釜体的一端形成第一敞口,所述釜体的所述一端安装有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第一敞口的第一釜盖,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釜体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敞口,所述釜体的所述另一端安装有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第二敞口的第二釜盖,
所述第一机械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机械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抽气泵安装在所述釜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抽气泵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抽气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抽气泵的进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出口通过四管道出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上均安装有阀门结构,所述第一管道上的所述阀门结构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的所述阀门结构用于打开和/或关闭所述第三管道,
所述第一机械泵、所述第二机械泵、所述第一抽气泵、所述第二抽气泵、所述阀门结构、所述第一釜盖和所述第二釜盖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结构包括阀板和导向杆,所述阀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的上方,所述阀板可沿纵向插入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内、以关闭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所述阀板始终与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保持密封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杆均沿纵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阀板的两端,所述导向杆对所述阀板的运动起导向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上的上端均开有环形凹槽,所述阀板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所述阀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环形凹槽相适应的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内开有与所述阀板相适应的第一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内开有与所述阀板相适应的第二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结构还包括沿纵向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阀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CN202020297989.8U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高压釜 Active CN211837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7989.8U CN21183778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高压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7989.8U CN21183778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高压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7785U true CN211837785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32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7989.8U Active CN211837785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高压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7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0229A (zh) 真空抽取装置、真空玻璃制作系统以及相关方法
CN111215003A (zh) 一种高压釜
CN211837785U (zh) 一种高压釜
CN211195000U (zh) 一种用于碳纤维加热固化用的新型热压罐
CN207951383U (zh) 一种真空密封反应罐
CN115215327B (zh) 一种用于碳纳米管提纯的装置及方法
CN210796555U (zh) 一种高硬度模具钢真空热处理装置
CN115433817A (zh) 一种用于钢管的热处理装置
CN210877987U (zh) 一种真空焊接炉
CN211039255U (zh) 一种冷却节能型的伺服液压站
CN210419763U (zh) 夹胶调光玻璃成型用加压釜
CN207787658U (zh) 一种五金件压铸模具
CN220409763U (zh) 电极成型模具高抽真空系统
CN110744166A (zh) 一种真空焊接炉
CN214141597U (zh) 一种氧化石墨热处理装置
CN217729938U (zh) 用于夹胶玻璃生产的胶片预压排气处理装置
CN221018600U (zh) 一种免压头热嵌件无氧化铝水高致密压铸系统
CN214998122U (zh) 一种砂浆生产用空压机
CN214571720U (zh) 甘蔗渣碳化装置
CN204739775U (zh) 一种螺旋式三氧化硫电加热器
CN114015052B (zh) 一种硅油脱低工艺方法
JP3092267U (ja) 移動式蓋付き反応器及び窒化アルミニウム製造装置
CN213203186U (zh) 一种c/c复合材料气相沉积炉
CN211659841U (zh) 一种环保型油墨反应釜结构
CN109175319A (zh) 一种铸件防氧化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