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5848U - 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 - Google Patents

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5848U
CN211815848U CN201922488432.2U CN201922488432U CN211815848U CN 211815848 U CN211815848 U CN 211815848U CN 201922488432 U CN201922488432 U CN 201922488432U CN 211815848 U CN211815848 U CN 211815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right post
lane
shaped
guardrail
stand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84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硕
赵之仲
宋雷
陈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4884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5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5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58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包括第一、第二立柱和置于该两立柱之间的中间立柱,第一、第二立柱与中间立柱之间均设有连接二者的横杆。横杆为卷尺型杆,以保证随着第一立柱相对中间立柱作往复移动或随着第二立柱相对中间立柱作往复移动,横杆能在卷绕收敛和拉伸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变化。第一、第二立柱的下部均设有座体,座体与路面上的U型轨道匹配,内部安装有蓄电池和驱使第一、第二立柱相对中间立柱复移动的行走驱动单元。中间立柱下部设有与U型轨道匹配的座使其能够与第一、第二立柱一起沿轨道移动。该护栏能自动、快速地改变其相对潮汐车道的方位位置,调整潮汐车道的行车方向,达到缓解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的目的。

Description

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护栏,具体而言是一种能够调节潮汐车道行车方向的护栏。
背景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多数城市汽车饱有度激增,而城市内部的道路预测年限受到对发展预测的局限影响以及城市用地的正常影响,使得道路红线已不能够很好的搭配道路通行能力。多数城市内部道路很大程度上都受到道路拥堵的影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的现象—“经济影响着道路,道路制约着经济”。通过对造成拥堵的原因进行调研发现,严重拥堵现象多出现在早晨由边郊地区的住宅区到城市的中心区方向车辆较多,和晚上由城市的中心区到边郊地区的住宅区车辆较多。这种类似潮汐的车流现象,我们称之为潮汐现象。为了缓解早晚峰期的拥堵现象,目前已经实施了很多城市规划和车辆限行措施。
所谓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根据早晚交通流高峰,对较宽的城市道路设置一个或多个行车道,其行驶方向随交通流高峰时段车辆方向改变。通过设计潮汐车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潮汐现象给城市道路造成的拥堵。
设置潮汐车道能够很好地缓解城市内部道路的早晚车流高峰导致的拥堵问题。在道路上设置隔离护栏用于防止对向车流逆行混入,防止行人和非机动车横穿造成的安全事故。处于安全考虑,潮汐车道也应该设置隔离护栏。但是,如果两侧都设有固定的隔离护栏,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并且隔断了同向车辆车道的变更,无法利用车道资源均匀分配车道。因此,亟待设计一种能够随着潮汐车道行车方向变化,相应调节其相对道路通行方向的方位位置的护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该护栏能够随着潮汐车道行车方向的变化,改变其相对潮汐车道的方位位置,能够方便地根据早晚高峰的车流量变化,调整潮汐车道的行车方向,达到缓解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的目的。此外,设置为移动的护栏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设置护栏而对潮汐车道的行车方向可能造成的某些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置于该两立柱之间的中间立柱,第一立柱与中间立柱之间以及第二立柱与中间立柱之间均设有连接二者的至少一对横杆,该多个横杆上下相间布置。所述横杆为卷尺型杆,以保证随着第一立柱相对中间立柱作往复移动或随着所述第二立柱相对中间立柱作往复移动,所述横杆能在卷绕收敛和拉伸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变化。
所述第一立柱的下部以及所述第二立柱的下部均设有座体。所述座体与设在路面上的U型轨道匹配,内部安装有蓄电池和驱使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相对所述中间立柱沿轨道往复移动的行走驱动单元。所述中间立柱的下部设有与所述U型轨道匹配的座,使得所述中间立柱能够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一起沿轨道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中间立柱之间设有上下相间布置的一对所述横杆,该两个横杆之间设有相间布置的多个条状体。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中间立柱之间亦设有上下相间布置的一对所述横杆,该两个横杆之间亦设有相间布置的多个条状体。所述的多个条状体能够在所述横杆作卷绕收敛或拉伸展开的变化过程中逐次包裹在所述横杆内或由所述横杆内逐次露出。所述条状体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其相对横杆展开后构成屏风状结构,能够有效克服夜晚行车灯光或者高楼玻璃幕墙反光造成的炫目问题。
进一步,所述条状体呈叶片状,且叶面呈弧形。安装时,条状体的弧形叶面的凸面朝向常年风向,以使得条状体承受到尽可能小的风力,增加其承受恶劣天气的能力。将条状体做成弧形的叶片状结构,能够增强其服夜晚行车灯光或者高楼玻璃幕墙反光造成的炫目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柱、中间立柱及第二立柱的顶部均设有双面灯,该双面灯的两面灯光颜色不同且分别朝向两个方向的行车道。通过在立柱上设置双面灯能够帮助驾驶人员特别是停在大车后方的私家车及时了解到道路的通行情况,了解信号灯的状态,预先做准备,有助于保证道路通畅性,增加通行能力和通行率,避免出现拥堵。
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柱、中间立柱及第二立柱内分别设有转轴,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下部的座体包括连接座和底座,且底座与所述U型轨道匹配,连接座置于立柱与底座之间。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和所述中间立柱下部所设座的内部分别设有与所述转轴匹配的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能够驱使所述的各个立柱旋转,使得所述横杆在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相对中间立柱作往复移动时同步出现所述横杆卷绕在立柱侧壁上或由立柱外壁上向外展开的变化以及调整所述双面灯朝向行车方向的偏角。
上述实施方式下,所述底座内安装有蓄电池和驱使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相对所述中间立柱沿轨道往复移动的行走驱动单元。
进一步,所述连接座及所述座均包括外壳一和置于该外壳一内的装配室一。所述装配室一内安装有所述电机一以及与所述电机一连接的紧急制动控制器。所述外壳一为防尘壳,其壁面上设有紧急制动按钮。
进一步,所述行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二、主动滚轮、控制器及同步传感器。所述底座包括外壳二和置于该外壳二内的装配室二。所述装配室二内安装有所述电机二、控制器和同步传感器,所述同步传感器能够将根据所述第一立柱的移动情况及所述第二立柱的移动情况反馈形成的传感信号传至相应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具体传感信号对与其关联的第一立柱匹配的电机二和与第二立柱匹配的电机二的运行状况实施控制,保证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能够同向、同速移动。所述主动滚轮与所述电机二匹配并延伸至所述外壳二外部与所述U型轨道匹配。所述座上设有与所述U型轨道匹配的滚轮。所述外壳二为防尘壳。
进一步,所述U型轨道的转折处形成有圆角段,以保证成组的所述第一立柱、中间立柱及第二立柱能够顺利地有所述U型轨道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U型轨道设置在路基的防沉降设施内,包括呈U形的轨板、U型筋及对应在U型筋两侧的两对固定板和垫块,所述轨板固定在所述U型筋内。所述垫块安置在所述路基上,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压在所述垫块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沉降设施上方,与所述U型筋的两端通过防震螺栓连接。该方案下,所述U型轨道嵌装在路面内,形成的轨道槽口较窄,不会对路面的平整性造成显著影响。
进一步,所述轨板的两端形成向内延伸的L状勾,所述主动滚轮和滚轮卡在轨板的底壁与L状勾结构之间。该结构下能够保证立柱稳定保持竖直站立状态,增强了其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护栏被设成能够在电机驱动下相对路面移动的形式,能够自动控制其所处道路标线位置的结构,使得本专利能够方便地根据早晚高峰的车流量变化,调整潮汐车道的行车方向,而有效缓解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设成能相对路面移动的护栏,能够根据具体需要方便控制护栏在道路上是展开状态还是收敛状态,调整各组护栏单元之间的位置,实现灵活地调整车道行车路线的目的。相对固定的护栏形式,能克服因护栏的设置造成的行车路线调整方案的局限性。构成护栏的立柱与路面上的U型轨道为卡装连接结构,保证了护栏整体能够可靠地站立在路面上,能有效防止护栏被大风刮倒。
设置在横杆之间的条状体构成的屏风结构,能够防止夜晚行车灯光或楼体玻璃幕墙反光造成的炫目。
在立柱上设置LED双色灯,灯的绿光一面朝向潮汐车道的行车方向,红光一面朝向相对车道的行车方向,能够及时地提醒到司机注意行车方向的变化,预先作出处理,有助于保证通行安全和道路的通畅,有助于提高行车效率。
通过控制立柱移动,能在清空潮汐车道内的车辆后存有的短暂间隙,迅速地实现护栏的移动,尽可能地减小了因护栏移动对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构思下的某种实施方式的护栏安装在潮汐车道路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构思下的某种实施方式的护栏的主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护栏中配置的立柱的主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护栏中配置的某种立柱与立柱下部座体配合的俯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置于护栏中配置的某种立柱下部的连接座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置于护栏中配置的某种立柱下部连接座下方的底座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潮汐车道路面上设置的与护栏匹配的某种轨道的俯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与护栏相匹配的轨道的安装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中间立柱,31滚轮,4横杆,5条状体,6连接座,61外壳一,62转配室一,6'座,7底座,71外壳二,72转配室二,8 LED双色灯,81转轴,9 U型轨道,91圆角段,92轨板,93 U型筋,94固定板,95垫块,96防震螺栓。
10电机一,101紧急制动控制器,102紧急制动按钮,20电机二,201主动滚轮,202控制器,203同步传感器,204蓄电池,30路基,301防沉降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和置于该两立柱1、2之间的中间立柱3,第一立柱1与中间立柱3之间以及、第二立柱2与中间立柱3之间均设有连接二者的一对横杆4,该两个横杆4上下相间布置。
特别地,所述横杆4为柔性杆体,可选为卷尺型杆(即以卷尺的尺体作为杆),以保证随着第一立柱1相对中间立柱3作往复移动或随着所述第二立柱2相对中间立柱3作往复移动,所述横杆4能在卷绕收敛和拉伸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变化。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得所述横杆缠绕相在对应的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的侧壁上。当第一立柱逐渐靠近中间立柱时,横杆借助其自身特性主动地卷绕在第一立柱的侧壁上。同理,当第二立柱逐渐靠近中间立柱时,横杆借助其自身特性主动地卷绕在第二立柱的侧壁上。反之,当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逐渐远离中间立柱时,横杆被向外拉展开而逐渐离开第一立柱的侧壁或第二立柱的侧壁,最终形成直线延伸的杆。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在所述中间立柱上设置容纳横杆的腔部,该腔部相当于卷尺的外壳,横杆能够卷绕在该腔部内。当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作靠近中间立柱的移动时,如同卷尺的尺体自动收入其壳体内一样,横杆会逐渐收敛至对应的腔部内,卷绕呈圆盘状。反之,当第一立柱或敌人立柱作远离中间立柱的移动时,如同卷尺的尺体被由其壳体内拉出一样,横杆会被逐渐从对应的腔部内拉出且伸展形成直杆状。
所述第一立柱1的下部以及所述第二立柱2的下部均设有座体。所述座体与设在路面上的U型轨道9匹配,内部安装有蓄电池204和驱使所述第一立柱1、所述第二立柱2相对所述中间立柱3沿U型轨道9往复移动的行走驱动单元。所述中间立柱3的下部设有与所述U型轨道9匹配的座6',使得所述中间立柱3能够与所述第一立柱1及所述第二立柱2一起沿U型轨道9移动。
如图7所示,将所述U型轨道9的两个直槽部分设置在双黄线上,轨道的顶面与路面平齐,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下部的座体及中间立柱3下部的座6'均设置有嵌入轨道槽内的结构,保证了各立柱能够稳定地站立在路面上。所述的行走驱动单元,一方面通过控制第一、第二立柱的行走使横杆发生卷绕或伸展的状态变化,另一方面在横杆全部卷绕在一起,即第一、第二立柱处于中间立柱两侧时,驱使三个立柱同步地沿U型轨道9行走移动,由U型轨道9的一侧直道移动到另一侧直道。如图,通过控制三个立柱相对U型轨道直道的位置,能够切换地将车道B1纳入A1、A2行车道方向中或C1、C2行车道方向中。
立柱行走的轨道采用U型轨道结构,使得其占地面积小、造价低且容易施工。如图7,所述U型轨道9的转折处形成有圆角段91,以保证成组的所述第一立,1、中间立柱3及第二立柱2能够顺利地有所述U型轨道9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立柱1与所述中间立柱3之间设有上下相间布置的一对所述横杆4,该两个横杆4之间设有相间布置的多个条状体5。所述第二立柱2与所述中间立柱3之间亦设有上下相间布置的一对所述横杆4,该两个横杆4之间亦设有相间布置的多个条状体5。
所述的多个条状体5能够在所述横杆4作卷绕收敛或拉伸展开的变化过程中逐次包裹在所述横杆4内或由所述横杆4内逐次露出。所述条状体5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其相对横杆展开后构成屏风状结构,能够有效克服夜晚行车灯光或者高楼玻璃幕墙反光造成的炫目问题。进一步,所述条状体5呈叶片状,且叶面呈弧形。安装时,条状体的弧形叶面的凸面朝向常年风向,以使得条状体承受到尽可能小的风力,增加其承受恶劣天气的能力。将条状体做成弧形的叶片状结构,能够增强其服夜晚行车灯光或者高楼玻璃幕墙反光造成的炫目问题的能力。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立柱1、中间立柱3及第二立柱2的顶部均设有双面灯,该双面灯的两面灯光颜色不同,一面为红色,另一面为绿色且分别朝向两个方向的行车道。某实施方式中该双面灯采用的是LED双色灯8。通过在立柱上设置双面灯(LED双色灯8)能够帮助驾驶人员特别是停在大车后方的私家车及时了解到道路的通行情况,了解信号灯的状态,预先做准备,有助于保证道路通畅性,增加通行能力和通行率,避免出现拥堵。
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柱1、中间立柱3及第二立柱2内分别设有转轴81,所述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下部的座体包括连接座6和底座7,且底座7与所述U型轨道9匹配,连接座6置于立柱1、2与底座7之间。所述连接座6的内部和所述座6'的内部分别设有与所述转轴81匹配的电机一10。所述电机一10能够驱使所述的各个立柱1、2、3旋转,使得所述横杆4在所述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相对中间立柱3作往复移动时同步出现所述横杆4卷绕在立柱1、2侧壁上或由立柱1、2外壁上向外展开的变化以及调整所述双面灯朝向行车方向的偏角。该实施方式下,所述底座7内安装有蓄电池204和驱使所述第一立柱1、所述第二立柱2相对所述中间立柱3沿轨道往复移动的行走驱动单元。
一般在部分所述立柱1、2、3的外壁上设有太阳能板,以便为蓄电池供电。或者在所述立柱1、2、3移动到U型轨道9的某个位置时,能够使得蓄电池的充电口与内嵌在轨道中的充电电机连接而进行充电。
如图1至图2及图4、5所示,所述连接座6及所述座6'均包括外壳一61和置于该外壳一61内的装配室一62。所述装配室一62内安装有所述电机一10以及与所述电机一10连接的紧急制动控制器101。所述外壳一61为防尘壳,其壁面上设有紧急制动按钮102。
如图6,所述行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二20、主动滚轮201、控制器202及同步传感器203。所述底座7包括外壳二71和置于该外壳二71内的装配室二72。所述装配室二72内安装有所述电机二20、控制器202和同步传感器203,所述同步传感器203能够将根据所述第一立柱1的移动情况及所述第二立柱2的移动情况反馈形成的传感信号传至相应控制器202,由控制器202根据具体传感信号对与其关联的第一立柱匹配的电机二和与第二立柱匹配的电机二的运行状况实施控制,保证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能够同向、同速移动。所述主动滚轮201与所述电机二20枢轴地匹配并延伸至所述外壳二71外部与所述U型轨道9匹配。所述座6'上设有与所述U型轨道9匹配的滚轮31。所述外壳二71为防尘壳。
如图8所示,所述U型轨道9设置在路基30的防沉降设施301内,包括呈U形的轨板92、U型筋93及对应在U型筋93两侧的两对固定板94和垫块95,所述轨板92固定在所述U型筋92内。所述垫块95安置在所述路基30上,所述固定板94的一端压在所述垫块95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沉降设施301上方,与所述U型筋93的两端通过防震螺栓96连接。该方案下,所述U型轨道9嵌装在路面内,形成的轨道槽口较窄,不会对路面的平整性造成显著影响。进一步,所述轨板92的两端形成向内延伸的L状勾,所述主动滚轮和滚轮卡在轨板的底壁与L状勾结构之间。该结构下能够保证立柱稳定保持竖直站立状态,增强了其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
轨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能避免恶劣潮湿环境导致的不利影响。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置于该两个立柱之间的中间立柱,第一立柱与中间立柱之间以及第二立柱与中间立柱之间均设有连接二者的至少一对横杆,该多个横杆上下相间布置;
所述横杆设为卷尺型杆,以实现随着第一立柱相对中间立柱作往复移动或随着所述第二立柱相对中间立柱作往复移动,所述横杆能在卷绕收敛和拉伸展开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变化的目的;
所述第一立柱的下部以及所述第二立柱的下部均设有座体,所述座体与设在路面上的U型轨道匹配,内部安装有蓄电池和驱使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相对所述中间立柱沿轨道往复移动的行走驱动单元;
所述中间立柱的下部设有与所述U型轨道匹配的座,使得所述中间立柱能够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一起沿轨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中间立柱之间设有上下相间布置的一对所述横杆,该两个横杆之间设有相间布置的多个条状体;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中间立柱之间亦设有上下相间布置的一对所述横杆,该两个横杆之间亦设有相间布置的多个条状体;
所述的多个条状体能够在所述横杆作卷绕收敛或拉伸展开的变化过程中逐次包裹在所述横杆内或由所述横杆内逐次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体呈叶片状,且叶面呈弧形;所述条状体的弧形叶面的凸面朝向常年风向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中间立柱及第二立柱的顶部均设有双面灯,该双面灯的两面灯光颜色不同且分别朝向两个方向的行车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中间立柱及第二立柱内分别设有转轴;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下部的座体包括连接座和底座,且底座与所述U型轨道匹配,连接座置于立柱与底座之间;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和所述中间立柱下部所设座的内部分别设有与所述转轴匹配的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能够驱使所述的各个立柱旋转,使得所述横杆在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相对中间立柱作往复移动时同步出现所述横杆卷绕在立柱侧壁上或由立柱外壁上向外展开的变化以及调整所述双面灯朝向行车方向的偏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及所述座均包括外壳一和置于外壳一内的装配室一;所述装配室一内安有所述电机一及与所述电机一连接的紧急制动控制器;所述外壳一为防尘壳,其壁面上设有紧急制动按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二、主动滚轮、控制器及同步传感器;所述底座包括外壳二和置于该外壳二内的装配室二;
所述装配室二内安装有所述电机二、控制器和同步传感器,所述同步传感器能够将根据所述第一立柱的移动情况及所述第二立柱的移动情况反馈形成的传感信号传至相应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具体传感信号对与其关联的第一立柱匹配的电机二和与第二立柱匹配的电机二的运行状况实施控制,保证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能够同向、同速移动;
所述主动滚轮与所述电机二匹配并延伸至所述外壳二外部与所述U型轨道匹配,所述座上设有与所述U型轨道匹配的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轨道的转折处形成有圆角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轨道设置在路基的防沉降设施内,包括呈U形的轨板、U型筋及对应在U型筋两侧的两对固定板和垫块,所述轨板固定在所述U型筋内;
所述垫块安置在所述路基上,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压在所述垫块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沉降设施上方,与所述U型筋的两端通过防震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板的两端形成向内延伸的L状勾,所述主动滚轮和滚轮卡在轨板的底壁与L状勾结构之间。
CN201922488432.2U 2019-12-31 2019-12-31 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15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8432.2U CN211815848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8432.2U CN211815848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5848U true CN21181584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4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843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15848U (zh) 2019-12-31 2019-12-31 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58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6921A (zh) * 2021-06-23 2021-09-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交互式可升降中央分隔带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38936A (zh) * 2022-03-02 2022-05-06 严军云 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可变式围栏及其转换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6921A (zh) * 2021-06-23 2021-09-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交互式可升降中央分隔带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06921B (zh) * 2021-06-23 2021-11-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交互式可升降中央分隔带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38936A (zh) * 2022-03-02 2022-05-06 严军云 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可变式围栏及其转换方法
CN114438936B (zh) * 2022-03-02 2024-02-09 河北扬启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潮汐车道的可变式围栏及其转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15848U (zh) 可调车道的潮汐车道护栏
CN108797467A (zh) 一种潮汐车道用隔离护栏装置
US20070160420A1 (en) Traffic lane separation unit, component member thereof, and mobile traffic lane separation device
CN106150152A (zh) 低架在十字路口上空由司机驾车经引导车道直接泊车的立体车库
WO2021217984A1 (zh) 一种地下充电装置、充电公路及其充电系统
CN110409343B (zh) 一种防止轨道堵塞的有轨式自行走护栏
CN205604138U (zh) 一种可调车道护栏
CN201065516Y (zh) 可调整双向车道数量的隐蔽型卧倒式路障
CN209099252U (zh) 一种潮汐车道自动隔离杆装置
CN208981237U (zh) 一种潮汐车道用隔离护栏装置
CN101492904B (zh) 一种交通路口车道
CN201065515Y (zh) 可调整双向车道数量的隐蔽型升降式路障
CN107881868B (zh) 一种设置有可移动隔离护栏的智能车道
CN206928222U (zh) 一种适合潮汐车道的智能可移动隔离护栏系统
CN215714626U (zh) 一种桥梁栏杆安装连接装置
CN214573603U (zh)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用安全护栏结构
CN103437257A (zh) 通行无障碍十字路口
CN212925899U (zh) 一种可应用于潮汐车道的可移动收缩护栏装置
CN210395068U (zh) 人车分流及观光休闲结构桥梁
CN102635259A (zh)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CN103215867A (zh)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CN113605277A (zh) 一种用于市政桥梁限高限行的智能系统
CN216108212U (zh) 一种安装于道路旁的多功能市政道路隔离带
CN215925797U (zh) 一种应用于潮汐车道的隔离护栏装置
CN207068259U (zh) 安全度更高的移动交通信号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