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5259A -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5259A
CN102635259A CN2012101267152A CN201210126715A CN102635259A CN 102635259 A CN102635259 A CN 102635259A CN 2012101267152 A CN2012101267152 A CN 2012101267152A CN 201210126715 A CN201210126715 A CN 201210126715A CN 102635259 A CN102635259 A CN 102635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vehicle
way street
stereo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67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冰
余前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OER TY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OER TY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OER TY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OER TY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267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52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5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2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为一种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商场、馆所、道路及其他场馆的停车场(包括露天及地下停车场)的立体停车装置,所述装置在合适场所的停车场、楼宇间空地及道路旁边安置,所有的立体停车装置与停车场、楼宇间空地及道路相互之间的上下行,通过因地制宜的全盘统筹规划,运用立体停车装置上下道路的单行道或倒车平台合理的衔接在一起,建立一个良性互动、循环有序的区域立体停车系统,在不改变现有停车场及道路规划的前提下,可有效甚至成数倍的扩大车辆停放量,同时具有不耗能、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停取车方便快捷、无需专人管理操作及造价低廉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商场、馆所、道路等各种场合的立体停车装置,具有不耗能、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停取车方便快捷、无需专人管理操作及造价低廉等特点。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及消费大国,尤其是我国家用汽车爆发式的增长和发展,短短的十年,几乎跨越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由此出现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局面,便是已经定型的城市规划不能适应这种呈几何级数的汽车增长,在道路交通、停车及污染等方面开始出现大量的问题,这其中,停车难的问题便成为汽车使用者息息相关的每日所要面对的关乎切身利益的一个大问题,在老城市、老小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汽车在使用中,尤其是家用汽车的使用上,停车的时间远远高于行驶的时间。这就导致大部分城市上班或节假日,工作场所、商场、公园游乐场、体育场、展场及道路两侧的停车位供不应求,而下班后及夜晚,住宅区的停车场又车满为患,挪动不易。
对于停车难,近几年以来有了众多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量立体停车库的建设,对缓解停车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特别是一些单个立体的停车库;需要升降系统,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停取车不方便,费时耗能,需专人管理操作,一旦停电停车系统将陷入瘫痪。
也有过往的专利技术提到了不耗能的立体停车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中国201120009026.4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空中停车位,即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水面上安装立体停车位而实现。但存在如下不足:根据其说明书、权利要求及附图,其停车位也只是单个的路边停车位,车辆只有一个出入口,且根据其引导斜台在附图中的比例关系,其空中停车位实际上是仅稍高出路边绿化带或水面,这就导致停车位的下方不能再利用,同时植被被严重遮挡,除失去绿色景观化的效果,其植被将因缺少光合作用且因为停车位低矮的原因而不能对植物进行正常浇灌、除虫、修剪及其他养护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枯萎及死亡。同时因停车位高度过低,如建在水面上,在遇狂风暴雨或水位上涨时,势必对停于其上的车辆带来危险和损害。如增加停车位高度,同样面临植被无法得到光合作用而致死亡的问题。同时,单个的停车位如加高所需要的引导斜台势必加长或加陡,如加长,其占用路面或路边资源势必大增;如加陡,不同动力值的车辆姑且不论是否都能上去,单其上下行的危险性已大为增加。
综上所述,就其专利的具体实施操作分析,显然不具可行性。
另一具代表性的中国201020579313.4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旋盘升的轿车停车库,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其一是上下坡道采用一条道路,且必须分道,占用大量空间;二是其设计致上下坡道陡峭,安全性降低;三是顶层设平台,所有掉头车辆必须爬上去,除增加掉头难度,且在密集取车时(如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易发生拥堵;其四是同样建造成本高昂。
而中国201020164218.8号专利“架设于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立体停车库”、中国200620024363.X号专利“多用立体停车场”及中国200510129838.1号专利“不占地的空中多功能天桥立体停车库”,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于道路的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或绿化带或道路上方,其或多或少都存在如中国201120009026.4号专利所存在的不足,同时其部分还存在采用陡道或举升机上下行,或同样需建大量的上下坡道及破坏城市景观,同样面临造价高昂甚至存在消防不便施救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多种立体停车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立体停车装置的选择。所述立体停车装置主要适用于住宅小区、办公场所、商场及其他场馆的停车场(包括露天及地下停车场)的扩容,同时也适用于道路两旁临时停车带的扩容。
本发明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非单个或数个停车位所组成的停车单元,而是因地制宜,将住宅小区、办公场所、商场及其他场馆的道路及停车场(包括露天及地下停车场)统筹规划(为便于表述,以下仅将上述场所表述为小区),建立一个良性互动、循环有序的区域立体停车系统,在不改变小区现有的停车场及道路规划的前提下,可有效甚至成数倍的扩大小区车辆停放量,同时达成车辆停放及出行顺畅,彻底解决拥堵、阻挡及挪移等小区停车的常见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即是在小区的停车场、楼宇间空地及道路旁边安置立体停车装置,所有的立体停车装置与停车场、楼宇间空地及道路相互之间的上下行,通过因地制宜的全盘统筹规划,运用立体停车装置上下道路的单行道或倒车平台合理的衔接在一起。
具体说来,其包括单列或双列或多列的斜纵列式停车平台(设为纵列式的优势在于节省了停车区域的纵向面积,尤其在一些面积较小的小区尤其是封闭性的只有一个出入口的楼宇间空地或不能与其他停车区域在第二层以上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停车区域的较小的尤其是封闭性的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停车区域更具优势,同时也方便了车辆的停入及驶出),一个上行和一个下行引导斜台(通常来说,一个停车场或一块楼宇间空地或一条道路旁边只设置一个上行和一个下行引导斜台),多个支撑停车平台及引导斜台的支撑柱。
就小区的车辆使用来看,大部分为家用小型车,其中主要为小轿车,小部分为SUV及其他车辆。小轿车车高普遍在1.5米以下,SUV及其他车辆车高普遍在2米以下,其车辆自重基本在2吨以下。因此所述立体停车装置上层停车平台与地面的高度以两米为宜,这样地面既能停车,又不致使立体停车装置高度过高从而影响小区的采光及景观。对于少数车高接近或超过2米的车辆,一是可以停于小区的非立体停车装置的场所,二是车辆自重不大的汽车,可停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第二层(此限于立体停车装置只设两层的情况)或顶层。
对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下行引导斜台,建议其角度在10-35°之间为宜(此处所称的角度为几何角度,以“°”表示,而非测量车辆爬坡度的单位“道路纵坡度”,以“%”表示)。对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只设两层的情况,引导斜台设于地面及第二层之间,对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设置多层的情况,引导斜台设于地面及第二层之间,第二层及第三层之间,第三层及第四层之间,以此类推。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停车区域,如一个小区的停车场,一块楼宇间空地或一条道路的旁边(此处建议以进入小区的所有道路,如有设置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必要应以道路右侧设置,即离开小区的道路右侧),设置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应一个区域只设置一个,独立的上行及下行引导斜台也只设置各一个。如果两个或多个相对集中的停车区域能在第二层以上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停车区域(其条件是必不影响其他车辆包括超高超宽及消防车辆在地面的通行,如是,则不必相互贯通),则所有相互贯通的停车区域只设置上行及下行引导斜台各一个。因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下各层停车通行道皆为只容许一台车辆通行的单行道,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停车区域的上行及下行斜台分布在所述单行道的两端。
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每一层停车平台(包括地面停车位)应包括停车区域及车辆通行区域。停车区域宜设置为斜纵列式停车布局,车辆通行区域应设置为只容许一台车辆通行的单行道。当车辆驶入停车平台进入所述单行道后,找到空置停车位,即以车尾倒入此空置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顺向驶出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进入所述行车单行道,顺所述单行道布局行驶进入下行引导斜台或地面停车位的出口离开所述立体停车装置。
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设置上,按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及与楼宇间距的条件下,在每一层停车平台(包括地面停车位)的停车区域的设置上,按所要停车的面积的形状和大小,划分出单列或双列或多列的斜纵列式停车位。最基本的为单列斜纵列式停车位,即以一列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与一条所述单行道所组成,双列的斜纵列式停车位,所述单行道位于两列斜纵列式停车位之间,三至四列斜纵列式停车位,应增加一条行车单行道,所述行车单行道与第三列组合或位于第三第四列斜纵列式停车位之间,所述行车单行道与前述单行道应在一合理之处相互连接在一起。如设置有四列以上的斜纵列式停车位,则以此类推。
在一些面积较小的小区尤其是封闭性的只有一个出入口的楼宇间空地或不能与其他停车区域在第二层以上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停车区域的较小的尤其是封闭性的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停车区域,即不能在所述单行道的单向另一端下行的情况下,应在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及与楼宇间距的条件下(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只能缩小所述立体停车装置与楼宇间距离或所述立体停车装置跨建在绿化带上方等办法来满足足够的消防通道设置,但面积较小的小区一般居住人口和车辆也较少,其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往往只在地面上设置一层即可,对楼宇的采光影响有限;而封闭性的只有一个出入口的楼宇间空地或不能与其他停车区域在第二层以上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停车区域的较小的尤其是封闭性的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停车区域,往往是一个大的小区的一部分,其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如前述设置,同时也只在地面上方设置一层即可,多余的车辆可分流到小区内的其他停车区域停放),在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这种环境下的斜纵列式停车位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两列)中的一列的合理位置(一般位于所述驶入单行道的尽端),设置一块不可停车及占用的空置区域(此区域一般为一个半至两车大小且为矩形或梯形设置而非斜形),此区域即为同平台上所有车辆的倒车平台。停车时,车辆如前所述正常驶入所述单行道停入所述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车辆顺向驶出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进入所述行车单行道,在抵达所述行车单行道的尽头通过所述的倒车平台调转车头驶出。此设置也适用于在一些面积较大的大型停车场修建的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在一条连接上下行的主要的单行道一侧或两侧的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所拥有的多列单行道,这样可减少因单行道之间的相互首尾连接所导致的某些连接不便、占用停车面积过多及车辆在数条单行道中绕行的不便。
如在一个较长或不规则的停车区域内,驶入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车辆与驶出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车辆相互之间不可见,为防止驶入的车辆和驶出的车辆在单行道上相遇而造成双方的不便,可在所述倒车平台上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在所述单行道入口内设置另一个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所有的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与所述单行道入口处栏杆升降装置或信号灯相连。当车辆驶入所述倒车平台上时,便触发了所述倒车平台上的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这时栏杆降下或相关的禁止驶入信号灯点亮,所述单行道外准备驶入的车辆便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之外等候;当驶出的车辆到达所述单行道入口时,又会触发所述单行道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二次触发的结果是栏杆上升或相关的允许驶入信号灯点亮或禁止驶入信号灯熄灭,车辆驶出,在外等候的车辆驶入。上述装置更简单的设置就是在所述倒车平台及所述单行道入口处各设置一个按钮(此按钮应设置于车辆驾驶员在车内触手可及的范围),在所述单行道入口处设置一个信号灯,当车辆驶入所述倒车平台上时,手动触发按钮,此时所述禁止驶入信号灯点亮;当车辆到达所述单行道入口时,手动触发此处按钮,信号灯熄灭。
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地面停车位同样包括停车区域及车辆通行区域,其布局及出行方式与上层停车平台完全相同,即与上层停车平台互为镜像。
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建造可采用钢构架结构,也适宜钢筋水泥浇筑等结构。为便于拆卸搬迁或加建及减轻自身装置的质量考虑,以采用钢构架结构为宜,除安装拆卸方便,施工也较便捷,其各种施工污染也较小。为增加钢构架结构的剪切力及应力等强度,宜用“Z”字或“凹”字或“工”字钢等型材建造钢构架结构。
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二层以上,其外缘应设置保护装置以防车辆跌落,所述保护装置为栏杆或吸能波形瓦或弹性钢索等,均为公知的目前广泛大量使用的成熟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的靠后轮区域,安装有阻轮装置以防车辆撞击所述外缘保护装置,所述阻轮装置为圆形金属杆或橡胶块或其他种类,可每一停车位单独设置也可整列停车位整体设置,均为公知的目前广泛大量使用的成熟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的停车区隔划界上,可使用地面标志划界,也可使用稍突出地面的如圆形金属杆分隔。建议使用地面标志划界,这样可灵活使用停车位,不仅能停放超宽车辆,也可纵向停放超长车辆,在没有上一层设置的情况下,还能停放超高车辆,同时便于打扫清洁停车区域,而且平整无隔断的停车区域,在用途上还可他用。
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二层以上的停车平台,可采用高强度的钢格板制成,其上铺设高强度透明聚氨酯板,聚氨酯板向上的一面制作有防滑纹。这种设置的优点在于首先保证了下一层的采光,其次阻隔雨水或清洁冲洗的污水避免对钢构架和附件造成锈蚀和破坏,其三在对停车平台进行清洁冲洗或下雨时不致污染下层车辆,包括污渍锈渍的污染等,同时还不致损坏下层的照明及其他电路电器系统。
如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二层及以上的停车平台路程较长,其上下行引导斜台相距较远,可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二层及以上的停车平台两侧,设置一个或多个可供驾驶员及乘员上下行的步行楼梯,以方便人员停取车的上下行不致绕行。
以上所述的立体停车装置,不仅仅是在停车场、楼宇间空地及道路旁边安置,在高度合适的地下停车场所也同样适用。
无论如何,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设置,总会对小区景观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外缘外挂花草筐,设置景观灯等措施,无疑会减少这种影响,甚至形成新的景观,这需要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拥有和使用者集思广益了。
通过阅读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通过不同的设计和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特征相结合形成更多发明的基础,从而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深圳茂业城花园大厦原周边停车场车辆正常停放时的俯瞰示意图。
图2是深圳茂业城花园大厦原周边停车场车辆拥堵停放时的俯瞰示意图。
图3是深圳茂业城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俯瞰示意图。
图4是深圳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车辆正常停放时的俯瞰示意图。
图5是深圳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车辆拥堵停放时的俯瞰示意图。
图6是深圳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俯瞰示意图。
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同一部分或者类似部分,其中:
1.住宅楼;
2.花园大厦消防通道、人员出入及活动区域;
3.花园大厦连体楼1栋大门;
4.花园大厦连体楼2栋大门;
5.花园大厦连体楼2栋;
6.花园大厦原周边停车场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7.花园大厦原周边停车场划定停车区域;
8.住宅楼;
9.车辆进出停车场方向;
10.车辆进出停车场方向;
11.茂业城小区原单行主干道道路右侧边界;
12.花园大厦连体楼1栋;
13.茂业城小区原单行主干道道路两侧划定停车区域;
14.茂业城小区原单行主干道车辆行驶方向;
15.茂业城小区原单行主干道道路两侧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16.花园大厦原周边停车场非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17.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划定停车区域;
18.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
19.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20.改造后的消防通道及公共活动区域;
21.车辆驶入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
22.车辆驶出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
23.车辆驶入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
24.车辆驶出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
25.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上行引导斜台;
26.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下行引导斜台;
27.茂业城小区改造后单行主干道车辆行驶方向;
28.茂业城小区改造后单行主干道右侧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
29.茂业城小区改造后单行主干道右侧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划定停车区域;
30.茂业城小区改造后单行主干道右侧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31.泓瀚苑小区A24栋;
32.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划定停车区域;
33.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出入口;
34.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停车场封闭式边界;
35.泓瀚苑小区A23栋;
36.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行车道及行驶方向;
37.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38.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非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39.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改造后的消防通道及公共活动区域;
40.车辆进出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
41.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尽端的倒车平台及其出入方向;
42.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
43.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
44.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划定停车区域;
45.车辆出入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
46.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上下行引导斜台。
具体实施方式
2012年1月底,深圳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大关之后,同年2月27日,深圳汽车保有量也突破200万辆,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据《深圳特区报》2012年2月27日)。发明人在深圳的小区居住深切的感受到停车与出行的艰难。在小区的管理公司,每位车主必须留下住址及联系电话同时在车窗张贴联系方式,以便早起移车时通知。如有哪位车主有急必需半夜或很早出车同时车辆在划定或非划定停车区域被堵,那么半夜或凌晨壮观的移车大军的汽车轰鸣便回荡在小区。如遇外来访车堵车不能通知移车,严重时甚至整个停车场的车主都需弃车上班,这对那些路途遥远的车主来说尤其苦不堪言。很多人因休息时间频繁移车导致睡眠不足而致神经衰弱,同时管理公司不得不增派大量人手实行24小时三班倒疏导交通从而导致管理成本高昂。紧张而窘迫的停车除导致大量的剐蹭等小事故频发,同时因大量的车辆挤占消防通道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一个中国最年轻的规划最新的现代化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历史悠久的大中城市可想而知。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一个循环型和一个封闭型实施例,使本发明的上述阐述及实施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
图1是深圳茂业城花园大厦原周边停车场车辆正常停放时的俯瞰示意图,其显示了道路、楼宇及停车区域的基本布局。花园大厦连体楼1栋(12)和花园大厦连体楼2栋(5)位于住宅楼(1)和住宅楼(8)之间,在花园大厦连体楼(5)(12)和住宅楼(1)(8)之间,是小区的规划停车场(7),其车辆出入经过各自的车辆出入口(9)(10)进入小区原单行主干道(14)行驶并离开小区。本示意图提示的是车辆停放较少时的停车状况(主要是日间的停车状况)。车辆在花园大厦原周边停车场划定停车区域正常停放车辆(6)的情况下,从花园大厦1、2栋大门(3)(4)进出的人员经过花园大厦消防通道、人员出入及活动区域(2)通行。茂业城小区原单行主干道(14)两侧,也设置了划定的路边停车区域(13)停放车辆(15)。在所有的划定停车区域(7)(13)能够满足停车(6)(15)的情况下,小区停车宽松,行车通畅,没有挤迫及拥堵发生。
图2是深圳茂业城花园大厦原周边停车场车辆拥堵停放时的俯瞰示意图,其显示了道路、楼宇及停车区域的基本布局和车辆在拥堵停放时的基本状况(主要是夜间的停车状况)。从示意图可以看到,在所有的划定停车区域(7)(13)全部停满车辆(6)(15)的情况下,后续车辆无划定区域可停,只能在行车通道、花园大厦消防通道、人员出入及活动区域(2)及其他人行通道甚至车辆出入(9)(10)等非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16)。
图3是深圳茂业城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俯瞰示意图,其显示了道路、楼宇及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基本布局。从示意图可以看到,要达到停车无拥堵及出行顺畅的目标,其必须对现有的楼宇间停车区域(7)及道路两旁停车区域(13)进行改造。首先,在花园大厦连体楼(5)(12)的前后及左侧区域,设置有可相互贯通的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该装置在离地面2米的高度,设置一层相互贯通的停车平台,该平台的支撑结构采用“工”字钢构架结构。在原停车场的车辆出入口(9)(10)的入口侧,各设置有一个通往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上层单行道的上行(25)及下行引导斜台(26),车辆沿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驶入方向(21)驶入上行引导斜台(25)进入上层单行道沿上层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18)行驶,上层单行道的两侧为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划定停车区域(17),在此停车区域(17)内停放车辆(19)。车辆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行驶中,发现所述单行道两侧的划定停车区域(17)中有空置停车位,即以车尾倒入此空置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车辆顺向驶出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沿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驶出方向(22)进入下行引导斜台(26)离开所述立体停车装置进入地面道路,并驶入小区改造后的单行主干道地面道路沿所述单行主干道车辆行驶方向(27)离开小区。
上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地面停车位同样包括停车区域及车辆通行区域,其布局及出行方式与上层停车平台完全相同,即与上层停车平台互为镜像。地面停车位层高2米,其高度足以满足大多数的小区车辆停放。在原停车场的车辆出入口(9)(10)的出口侧,各设置有一个通往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下层地面单行道的入口及出口,车辆沿花园大厦周边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单行道车辆驶入方向(23,以虚线箭头表示)进入下层地面单行道沿下层地面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行驶(与上层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相同),下层地面单行道的两侧为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划定停车区域(与上层划定停车区域相同),在此停车区域内停放车辆。车辆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单行道行驶中,发现所述单行道两侧的划定停车区域中有空置停车位,即以车尾倒入此空置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下层地面单行道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车辆顺向驶出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沿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单行道车辆驶出方向(24,以虚线箭头表示)进入下层地面单行道的出口并离开所述立体停车装置驶入小区改造后的单行主干道地面道路沿所述单行主干道车辆行驶方向(27)离开小区。
改造后的花园大厦后侧停车区域同样拥有了消防通道及公共活动区域(20)。
在小区原单行主干道的改造上,重新划定了车辆的停车及行驶区域。将小区原单行主干道左侧的停车区域去掉,加宽改造为小区现有的单行主干道(27),将小区原单行主干道右侧的停车区域也去掉,改造为靠右侧原单行主干道道路右侧边界(11)布局的单列斜纵列式停车布局,其上方加建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双列斜纵列式停车布局,因其原单行主干道的路面宽度有限,所述上层双列斜纵列式停车装置的一部分跨建于与原单行主干道道路右侧边界(11)相邻的人行道之上,所述上层双列斜纵列式停车装置的右侧支撑停车平台的“工”字钢支撑柱位于人行道右边界同时不影响行人通行。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停车区域内,同样设置有上层车辆行驶单行道(28),其行驶方向(28)与小区现有的单行主干道行驶方向(27)相同,所述上层单行道(28)的两侧设置有划定的停车区域(29),车辆于上层划定停车区域内停放(30)。在使用中,车辆驶入小区现有的单行主干道(27)右侧的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行引导斜台(说明书附图未表示此结构),沿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28)行驶,发现所述单行道两侧的划定停车区域(29)中有空置停车位,即以车尾倒入此空置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车辆顺向驶出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沿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车辆驶出方向(28)进入下行引导斜台(说明书附图未表示此结构)离开所述立体停车装置进入地面道路。
图4是深圳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车辆正常停放时的俯瞰示意图,其显示了楼宇及停车区域的基本布局。在泓瀚苑小区A23栋(35)和泓瀚苑小区A24栋(31)之间,是小区的原规划停车场(32),因停车场具有一端封闭式边界(34),所以其车辆出入只能经过停车场的原车辆出入口(33)进出小区。本示意图提示的是车辆停放较少时的停车状况(主要是日间的停车状况)。车辆在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划定停车区域正常停放车辆(37)的情况下,车辆沿原车辆出入口(33)经停车场行车道及行驶方向(36)停车及出入。在所有的划定停车区域(32)能够满足停车(37)的情况下,小区停车宽松,行车通畅,没有挤迫及拥堵发生。
图5是深圳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原停车场车辆拥堵停放时的俯瞰示意图,其显示了楼宇及停车区域的基本布局和车辆在拥堵停放时的基本状况(主要是夜间的停车状况)。从示意图可以看到,在所有的划定停车区域(32)全部停满车辆(37)的情况下,后续车辆无划定区域可停,只能在停车场行车通道(36)甚至车辆出入口(33)等非划定停车区域停放车辆(38)。
图6是深圳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俯瞰示意图,其显示了楼宇及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基本布局。从示意图可以看到,要达到停车无拥堵及出行顺畅的目标,其必须对现有的楼宇间停车区域(32)及停车场行车通道(36)进行改造。将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场地的左侧,改造为可容纳消防车辆通行的消防通道及公共活动区域(39),在所述场地的右侧,设置为两层的无耗能立体停车装置。该装置在离地面2米的高度,设置一层停车平台,该平台的支撑结构采用“工”字钢构架结构。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43)上下行引导斜台(46),车辆沿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43)车辆驶入方向(45)驶入上下行引导斜台(46)进入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43)沿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43)车辆行驶方向(45)行驶,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43)的两侧为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划定停车区域(44),在此停车区域(44)内停放车辆(42)。车辆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43)行驶中,发现所述车辆进出单行道(43)两侧的划定停车区域(44)中有空置停车位,即以车尾倒入此空置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车辆顺向驶出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沿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43)车辆行驶方向(45)行驶,在抵达所述行车进出单行道(43)的尽头通过设置的倒车平台(41)调转车头驶出,沿所述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43)车辆驶出方向(45)进入上下行引导斜台(46)离开所述立体停车装置进入地面道路。
上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地面停车位同样包括停车区域及车辆通行区域,其布局及出行方式与上层停车平台完全相同,即与上层停车平台互为镜像。地面停车位层高2米,其高度足以满足大多数的小区车辆停放。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层单行道上下行引导斜台(46)的任一侧,设置有一个通往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下层地面车辆进出单行道的入口及出口,车辆沿泓瀚苑小区A23栋及A24栋之间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车辆进出单行道车辆驶入方向(40,以虚线箭头表示)进入下层地面单行道沿下层地面车辆进出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行驶(与上层车辆进出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相同),下层地面车辆进出单行道的两侧为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划定停车区域(与上层划定停车区域相同),在此停车区域内停放车辆。车辆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车辆进出地面单行道行驶中,发现所述车辆进出单行道两侧的划定停车区域中有空置停车位,即以车尾倒入此空置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下层地面车辆进出单行道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车辆顺向驶出所述下层地面斜纵列式停车位沿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下层地面车辆进出单行道车辆行驶方向行驶,在抵达所述下层地面行车进出单行道的尽头通过设置的下层地面倒车平台调转车头驶出,沿所述下层地面车辆进出单行道车辆驶出方向(40,以虚线箭头表示)离开所述立体停车装置。

Claims (12)

1.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主要适用于住宅小区、办公场所、商场及其他场馆的停车场(包括露天及地下停车场)的扩容,同时也适用于道路两旁临时停车带的扩容,即是在合适场所的停车场、楼宇间空地及道路旁边安置立体停车装置,所有的立体停车装置与停车场、楼宇间空地及道路相互之间的上下行,通过因地制宜的全盘统筹规划,运用立体停车装置上下道路的单行道或倒车平台合理的衔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单列或双列或多列的斜纵列式停车平台,一个上行和一个下行引导斜台,多个支撑停车平台及引导斜台的支撑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对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下行引导斜台,建议其角度在10-35°之间为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对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只设两层的情况,引导斜台设于地面及第二层之间,对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设置多层的情况,引导斜台设于地面及第二层之间,第二层及第三层之间,第三层及第四层之间,以此类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停车区域,如一个小区的停车场,一块楼宇间空地或一条道路的旁边,设置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应一个区域只设置一个,独立的上行及下行引导斜台也只设置各一个;如果两个或多个相对集中的停车区域能在第二层以上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停车区域,则所有相互贯通的停车区域只设置上行及下行引导斜台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上下各层停车通行道皆为只容许一台车辆通行的单行道,一个停车区域的上行及下行斜台分布在所述单行道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每一层停车平台(包括地面停车位)应包括停车区域及车辆通行区域,停车区域宜设置为斜纵列式停车布局,车辆通行区域应设置为只容许一台车辆通行的单行道,当车辆驶入停车平台进入所述单行道后,找到空置停车位,即以车尾倒入此空置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顺向驶出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进入所述行车单行道,顺所述单行道布局行驶进入下行引导斜台或地面停车位的出口离开所述立体停车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设置上,按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及与楼宇间距的条件下,在每一层停车平台(包括地面停车位)的停车区域的设置上,按所要停车的面积的形状和大小,划分出单列或双列或多列的斜纵列式停车位,最基本的为单列斜纵列式停车位,即以一列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与一条所述单行道所组成,双列的斜纵列式停车位,所述单行道位于两列斜纵列式停车位之间,三至四列斜纵列式停车位,应增加一条行车单行道,所述行车单行道与第三列组合或位于第三第四列斜纵列式停车位之间,所述行车单行道与前述单行道应在一合理之处相互连接在一起,如设置有四列以上的斜纵列式停车位,则以此类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不能在所述单行道的单向另一端下行的情况下,应在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及与楼宇间距的条件下,在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中的一列的合理位置(一般位于所述驶入单行道的尽端),设置一块不可停车及占用的空置区域,此区域即为同平台上所有车辆的倒车平台;停车时,车辆如前所述正常驶入所述单行道停入所述的斜纵列式停车位,车头位于驶入道路的远端;出行时,车辆顺向驶出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进入所述行车单行道,在抵达所述行车单行道的尽头通过所述的倒车平台调转车头驶出;此设置也适用于在一些面积较大的大型停车场修建的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在一条连接上下行的主要的单行道侧或两侧的所述斜纵列式停车位所拥有的多列单行道,这样可减少因单行道之间的相互首尾连接所导致的某些连接不便、占用停车面积过多及车辆在数条单行道中绕行的不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体停车装置如在一个较长或不规则的停车区域内,驶入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车辆与驶出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车辆相互之间不可见,为防止驶入的车辆和驶出的车辆在单行道上相遇而造成双方的不便,可在所述倒车平台上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在所述单行道入口内设置另一个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所有的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与所述单行道人口处栏杆升降装置或信号灯相连;当车辆驶入所述倒车平台上时,便触发了所述倒车平台上的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这时栏杆降下或相关的禁止驶入信号灯点亮,所述单行道外准备驶入的车辆便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之外等候;当驶出的车辆到达所述单行道入口时,又会触发所述单行道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或相关的触发机构,二次触发的结果是栏杆上升或相关的允许驶入信号灯点亮或禁止驶入信号灯熄灭,车辆驶出,在外等候的车辆驶入;上述装置更简单的设置就是在所述倒车平台及所述单行道入口处各设置一个按钮(此按钮应设置于车辆驾驶员在车内触手可及的范围),在所述单行道入口处设置一个信号灯,当车辆驶入所述倒车平台上时,手动触发按钮,此时所述禁止驶入信号灯点亮;当车辆到达所述单行道入口时,手动触发此处按钮,信号灯熄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地面停车位同样包括停车区域及车辆通行区域,其布局及出行方式与上层停车平台完全相同,即与上层停车平台互为镜像。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如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二层及以上的停车平台路程较长,其上下行引导斜台相距较远,可在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的二层及以上的停车平台两侧,设置一个或多个可供驾驶员及乘员上下行的步行楼梯。
CN2012101267152A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Pending CN1026352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67152A CN102635259A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67152A CN102635259A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259A true CN102635259A (zh) 2012-08-15

Family

ID=46619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67152A Pending CN102635259A (zh) 2012-04-16 2012-04-16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525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4759A (zh) * 2012-11-15 2013-05-22 陈仁多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停车楼轨道上通行消防车
CN109371770A (zh) * 2018-12-05 2019-02-22 武磊 一种小区内车辆停放结构
CN111376896A (zh) * 2018-12-26 2020-07-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停车支援装置、停车支援方法及记录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05017A (en) * 1924-12-18 1926-11-02 Albert H Schuett Indoor-parking service
CN201035762Y (zh) * 2007-02-09 2008-03-12 张万勤 一种汽车单通道电子控制装置
GB2446291A (en) * 2007-01-31 2008-08-06 Hill & Smith Infrastructure Pr Modular car park deck
CN201574605U (zh) * 2009-11-26 2010-09-08 郭谦 一种双层停车平台
CN202164851U (zh) * 2011-07-05 2012-03-14 李曰国 自助立体车库
CN202627596U (zh) * 2012-04-16 2012-12-26 深圳市道尔轮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05017A (en) * 1924-12-18 1926-11-02 Albert H Schuett Indoor-parking service
GB2446291A (en) * 2007-01-31 2008-08-06 Hill & Smith Infrastructure Pr Modular car park deck
CN201035762Y (zh) * 2007-02-09 2008-03-12 张万勤 一种汽车单通道电子控制装置
CN201574605U (zh) * 2009-11-26 2010-09-08 郭谦 一种双层停车平台
CN202164851U (zh) * 2011-07-05 2012-03-14 李曰国 自助立体车库
CN202627596U (zh) * 2012-04-16 2012-12-26 深圳市道尔轮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4759A (zh) * 2012-11-15 2013-05-22 陈仁多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停车楼轨道上通行消防车
CN109371770A (zh) * 2018-12-05 2019-02-22 武磊 一种小区内车辆停放结构
CN111376896A (zh) * 2018-12-26 2020-07-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停车支援装置、停车支援方法及记录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20031U (zh) 繁华区域横跨道路上空车辆直进式立体车库
CN1834354B (zh) 一种空间有序化的节地节能畅通宁静生态城市系统
CN205382741U (zh) 一种自动化六向移动立体车库
CN103485250B (zh) 一种无需红绿灯斑马线的立体城市道路
CN101886359A (zh)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CN203769375U (zh) 停车楼
CN102635259A (zh)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CN103469707B (zh) 一种多功能城市道路
CN103485251A (zh) 一种人车分离的城市道路
RU108046U1 (ru) Сеть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магистралей для крупных городов и их пригородов
CN104895396A (zh) 第一高楼摩天斜拉方正网格城市天铁
CN202627596U (zh) 一种无耗能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CN102127886A (zh) 多功能隧道、道路泊车场
CN204676382U (zh) 人走平地车走上下仅本路车互让立交路口
CN1834352B (zh) 一种人车全面分离的城市系统
CN103088734A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103215867B (zh)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WO2013037096A1 (zh) 高架多层立体钢结构交通桥
CN201574605U (zh) 一种双层停车平台
CN113789690A (zh) 城市公共空间人行区域结构和具有其天桥商业空间结构
WO2014137243A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е наддорож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CN209942309U (zh) 一种新型路线优化的商业停车综合体
CN205206425U (zh) 一种城市支线道路立体停车场
US2636424A (en) Park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s
CN201942972U (zh) 多功能隧道、泊车综合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