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3069U - 吊钩 - Google Patents

吊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3069U
CN211813069U CN202020375204.4U CN202020375204U CN211813069U CN 211813069 U CN211813069 U CN 211813069U CN 202020375204 U CN202020375204 U CN 202020375204U CN 211813069 U CN211813069 U CN 211813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hook
lifting
suppor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52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Daqo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Daqo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Daqo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Daqo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52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3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3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3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钩,涉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挂具的挂点的吊钩。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吊钩,包括:移动部,移动部件包括轨道、移动件、驱动部件和升降部件,移动件的一端连接于轨道,另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驱动部件设置在移动件上;挂具,挂具包括支撑部件、连接绳、滚动部件和悬挂部件,滚动部件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部件,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的一端,另一端依次贴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外表面并连接于升降部件的另一端,悬挂部件设置在支撑部件的顶部,并且位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吊起货物。

Description

吊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钩。
背景技术
吊钩是指起重机械中吊取重物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起重吊装行业中。现有的吊钩通常包括挂具、动力设备和支撑梁,支撑梁的高度是固定的,动力设备设置在支撑梁上,挂具挂在动力设备上,并且能够跟随动力设备移动,但是,由于支撑梁的高度是固定的,当需要装载的车辆或者需要装载的货物的高度较高时,使得挂点过低,会导致支撑梁和车辆或者货物之间的间距不足以进行吊装操作,现场的厂房、楼层高度等空间原因无法在现有基础改造,造成设备无法利用,或者是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进行改造,从而造成成本的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钩,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挂具的挂点的吊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钩,包括: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件包括轨道、移动件、驱动部件和升降部件,所述移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轨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
挂具,所述挂具包括支撑部件、连接绳、滚动部件和悬挂部件,所述滚动部件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的一端,另一端依次贴附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的外表面并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的另一端,所述悬挂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顶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部件包括连接体、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连接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的顶部,所述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一侧,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挂钩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另一端,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体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部件为多个,每个所述悬挂部件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部件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螺纹轴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围成第一凹槽,所述支撑部件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件为轴对称结构,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轴线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部件的截面形状为“几”字形。
进一步的,吊钩,所述吊钩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底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包括连接支架、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滚轮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顶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位于所述轨道的两侧,并且与所述轨道相互贴合,所述升降部件连接于所连接支架的下部,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部件为电动葫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移动部的作用是带动挂具移动,移动部件包括轨道、移动件、驱动部件和升降部件,移动件的一端连接于轨道,另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驱动部件设置在移动件上;挂具的作用是悬挂货物,挂具包括支撑部件、连接绳、滚动部件和悬挂部件,滚动部件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部件,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的一端,另一端依次贴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外表面并连接于升降部件的另一端,悬挂部件设置在支撑部件的顶部,并且位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支撑梁的高度是固定的,动力设备设置在支撑梁上,挂具挂在动力设备上,并且能够跟随动力设备移动,但是,由于支撑梁的高度是固定的,当需要装载的车辆或者需要装载的货物的高度较高时,使得挂点过低,会导致支撑梁和车辆或者货物之间的间距不足以进行吊装操作,现场的厂房、楼层高度等空间原因无法在现有基础改造,造成设备无法利用,或者是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进行改造,从而造成成本的上升,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部件上设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使得支撑部件的两端能够平衡,再将悬挂部件设置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并且位于支撑部件的顶部,使得悬挂部件能够对货物进行悬挂,从而提高了货物的挂点,并且,悬挂部件设置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使得货物在悬挂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使支撑部件保持平衡,从而达到防止支撑部件翻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挂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钩,包括:
移动部1,移动部1件包括轨道11、移动件12、驱动部件13和升降部件14,移动件12的一端连接于轨道11,另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14,驱动部件13设置在移动件12上;
挂具,挂具包括支撑部件21、连接绳22、滚动部件23和悬挂部件24,滚动部件23包括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部件21,连接绳22的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14的一端,另一端依次贴附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的外表面并连接于升降部件14的另一端,悬挂部件24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顶部,并且位于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移动部1的作用是带动挂具移动,移动部1件包括轨道11、移动件12、驱动部件13和升降部件14,移动件12的一端连接于轨道11,另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14,驱动部件13设置在移动件12上;挂具的作用是悬挂货物,挂具包括支撑部件21、连接绳22、滚动部件23和悬挂部件24,滚动部件23包括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部件21,连接绳22的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14的一端,另一端依次贴附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的外表面并连接于升降部件14的另一端,悬挂部件24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顶部,并且位于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支撑梁的高度是固定的,动力设备设置在支撑梁上,挂具挂在动力设备上,并且能够跟随动力设备移动,但是,由于支撑梁的高度是固定的,当需要装载的车辆或者需要装载的货物的高度较高时,使得挂点过低,会导致支撑梁和车辆或者货物之间的间距不足以进行吊装操作,现场的厂房、楼层高度等空间原因无法在现有基础改造,造成设备无法利用,或者是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进行改造,从而造成成本的上升,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部件21上设置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使得支撑部件21的两端能够平衡,再将悬挂部件24设置在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并且位于支撑部件21的顶部,使得悬挂部件24能够对货物进行悬挂,从而提高了货物的挂点,并且,悬挂部件24设置在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使得货物在悬挂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使支撑部件21保持平衡,从而达到防止支撑部件21翻转的技术效果。
上述移动部1的作用是带动挂具移动,移动部1件包括轨道11、移动件12、驱动部件13和升降部件14,移动件12的一端连接于轨道11,另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14,驱动部件13设置在移动件12上,轨道11设置在支撑梁的顶部,移动件12通常采用移动车或者是滚轮,通过滚轮在轨道11上移动带动挂具移动,驱动部件13的作用是驱动移动件12进行移动,驱动部件13通常采用电动机,升降部件14的作用是控制挂具的升降,升降部件14通常采用电动葫芦对挂具进行升降控制;挂具的作用是悬挂货物,挂具包括支撑部件21、连接绳22、滚动部件23和悬挂部件24,滚动部件23包括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部件21,连接绳22的一端连接于升降部件14的一端,另一端依次贴附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的外表面并连接于升降部件14的另一端,悬挂部件24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顶部,并且位于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连接绳22的一端与升降部件14进行连接,另一端绕过支撑部件21上的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支撑部件21为轴对称结构,连接体241位于支撑部件21的轴线位置,支撑部件21通常是由两个壳体拼接在一起的,两个壳体之间具有空腔,两个壳体的两端具有通孔211,连接绳22穿过通孔211并且分别与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的外表面进行接触,然后再从两个壳体的另一端的通孔211穿过,使得支撑部件21与连接绳22之间进行连接,悬挂部件24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顶部,并且位于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的位置,当货物悬挂在悬挂部件24上时,支撑部件21处于平衡状态,从而能够防止支撑部件21倾斜或者翻倒,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部件21上设置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使得支撑部件21的两端能够平衡,再将悬挂部件24设置在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并且位于支撑部件21的顶部,使得悬挂部件24能够对货物进行悬挂,从而提高了货物的挂点,并且,悬挂部件24设置在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使得货物在悬挂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使支撑部件21保持平衡,从而达到防止支撑部件21翻转的技术效果;可选的,悬挂部件24设置两个,两个悬挂部件分别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两侧,并且位于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使得货物在悬挂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使支撑部件21保持平衡,从而达到防止支撑部件21翻转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悬挂部件24包括连接体241、第一挂钩242和第二挂钩243,连接体241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件21的顶部,第一挂钩242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一侧,并且固定连接于连接体241的一端,第二挂钩243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另一端,并且固定连接于连接体241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悬挂部件24,悬挂部件24包括连接体241、第一挂钩242和第二挂钩243目的是使支撑部件21保持平衡,两个壳体拼接在一起后,使得支撑部件21具有一定的厚度,连接体241的长度与支撑部件21的厚度相同,第一挂钩242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一侧,并且固定连接于连接体241,第二挂钩243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另一侧,并且固定连接于连接体241,需要悬挂货物时,将货物上的挂绳分别悬挂在第一挂钩242和第二挂钩243上,使得支撑部件21的两侧达到平衡;可选的,连接体241、第一挂钩242和第二挂钩243为一体成型结构,目的是提高悬挂部件24的连接强度,悬挂部件24可以采用锻造的方式形成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提高悬挂部件24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悬挂部件24为多个,每个悬挂部件24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支撑部件21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通过螺纹轴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悬挂部件24,悬挂部件24设置多个,多个悬挂部件24均匀设置在支撑部件21的顶部,需要说明的是,悬挂部件24必须以支撑部件21的轴线对称分布,才能够使支撑部件21达到平衡,在每个悬挂部件24的连接体241的中部设置第一连接孔,支撑部件21的顶部设置多个第二连接孔,支撑部件21和悬挂部件24之间通过螺纹轴进行连接,从而达到固定悬挂部件24的技术效果;可选的,连接体241、第一挂钩242和第二挂钩243围成第一凹槽,支撑部件21卡入第一凹槽内,由于支撑部件21的顶部是突出形状的,悬挂部件24需要稳定的固定在支撑部件21上,因此,连接体241、第一挂钩242和第二挂钩243能够围成一个第一凹槽,支撑部件21的厚度等于凹槽的宽度,使得支撑部件21能够卡在凹槽内,不仅提高了支撑部件21和悬挂部件24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加固了支撑部件21;可选的,悬挂部件24的截面形状为“几”字形,使得悬挂部件24能够更好的悬挂和固定在支撑部件21的顶部,进一步提高了支撑部件21和悬挂部件24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增加了吊钩25,吊钩25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件21的底部,并且位于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增加了吊钩25,吊钩25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件21的底部,并且位于第一滑轮231和第二滑轮232之间,可以保持支撑部件21的平衡性,吊钩25的作用是悬挂重物,在高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吊钩25进行运输重物,达到方便悬挂重物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件12包括连接支架121、第一滚轮122和第二滚轮123,第一滚轮12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连接支架121的顶部,第二滚轮123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连接支架121顶部,第一滚轮122和第二滚轮123分别位于轨道11的两侧,并且与轨道11相互贴合,升降部件14连接于所连接支架121的下部,驱动部件13设置在连接支架121上,并且连接于第一滚轮122,用于驱动第一滚轮122转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移动件12,连接支架121的作用是将轨道11和升降部件14之间进行连接,第一滚轮122和第二滚轮123设置在连接支架121的顶部,并且,轨道11位于第一滚轮122和第二滚轮123之间,使得第一滚轮122和第二滚轮123能够将轨道11夹持,并且,第一滚轮122和第二滚轮123能够在轨道11上进行滚动,驱动部件13设置在连接支架121上,并且,驱动部件13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滚轮122和/或第二滚轮123,能够是第一滚轮122和/或第二滚轮123绕其轴线转动,从而达到使移动件12在轨道11上移动的技术效果,升降部件14设置在连接支架121的下部,用于驱动挂具上下移动,从而达到方便悬挂和移动货物的技术效果;升降部件14通常电动葫芦,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升降设备,只要能够使缆绳伸长或者缩短,并且使挂具竖直运动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包括轨道、移动件、驱动部件和升降部件,所述移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轨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
挂具,所述挂具包括支撑部件、连接绳、滚动部件和悬挂部件,所述滚动部件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的一端,另一端依次贴附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的外表面并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的另一端,所述悬挂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顶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挂部件包括连接体、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连接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的顶部,所述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一侧,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挂钩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另一端,并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体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挂部件为多个,每个所述悬挂部件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撑部件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螺纹轴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围成第一凹槽,所述支撑部件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为轴对称结构,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轴线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挂部件的截面形状为“几”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吊钩,所述吊钩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底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件包括连接支架、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滚轮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顶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位于所述轨道的两侧,并且与所述轨道相互贴合,所述升降部件连接于所连接支架的下部,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上,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为电动葫芦。
CN202020375204.4U 2020-03-23 2020-03-23 吊钩 Active CN211813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5204.4U CN211813069U (zh) 2020-03-23 2020-03-23 吊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5204.4U CN211813069U (zh) 2020-03-23 2020-03-23 吊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3069U true CN211813069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0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5204.4U Active CN211813069U (zh) 2020-03-23 2020-03-23 吊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3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9537B (en) Electric hoist
US3433459A (en) Load handling apparatus
CN105565146B (zh) 吊钩保持结构、起重机及吊钩固定方法
CN211813069U (zh) 吊钩
TWI311979B (zh)
CN113942927A (zh) 一种吊装装置
CN114945531A (zh) 用于将装配框架引入竖井中的移动式传送设备及方法
CN211110657U (zh) 一种大跨度吊具
CN109279499B (zh) 一种用于长物体起吊的专用自找平衡吊梁及起重机
CN109110639B (zh) 一种门式起重设备的加固起重臂
CN216004895U (zh) 一种大型构件翻转用连接装置及系统
CN210505238U (zh) 一种配电柜的起吊辅助工具
JP2000344445A (ja) エレベータつり合いおもりの積み込み方法および積み込み装置
CN103508319B (zh) 翻转大型工件时使用的支撑装置和抬起大型工件的一端的方法
CN108609483B (zh) 一种工字钢吊具
CN216764133U (zh) 一种井口悬臂起重机
CN212198193U (zh) 一种模块化的悬挂小车
CN213771024U (zh) 一种双轮双钩吊钩
JP2007331866A (ja) 吊り具
CN211078256U (zh) 一种带有吊装设备的小型货仓车
CN219314434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板装卸装置
KR101752551B1 (ko) 중량물 이동 크레인 유닛
CN210084806U (zh) 一种双吊钩电动葫芦结构
CN215798014U (zh) 一种起重机用防摇晃装置
CN117602516B (zh) 一种用于gis设备的吊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