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7483U -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7483U
CN211807483U CN201921336278.0U CN201921336278U CN211807483U CN 211807483 U CN211807483 U CN 211807483U CN 201921336278 U CN201921336278 U CN 201921336278U CN 211807483 U CN211807483 U CN 211807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die
injection mold
sealed
clam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62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Gubai Hardware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362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07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7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7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模具,底座的上端面左右两端固定垂直焊接有相互对称的一对定位柱,定位柱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栓,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型面上开设卡槽,并在卡槽内设置有密封框,利用密封框内层的密封内圈,实现对分型面的密封,当分型面上下分离出现间隙时,密封内圈实现对间隙的密封,从而防止溢料的产生;通过在密封框上设置阶梯卡条,利用阶梯卡条与上下模具的位置卡接,防止上下模具由于温度应力造成偏移,进一步提高注塑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注塑工艺时,由于注塑的液体为高温液体,在注塑过程中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进而导致上下模具之间的分型面分离,使得注塑原料溢出,使得注塑质量下降。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上下模具的分型面固定时,通常加入密封圈等装置,但密封圈在高温下也容易造成热胀冷缩,使得密封效果下降。
为此提供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用以解决注塑模具中分型面的溢料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模具,底座的上端面左右两端固定垂直焊接有相互对称的一对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下模具 的上端面中间设置有下模腔,下模具的上端面外缘设置有下卡槽,下模具的左右端面设置有下耳座,下模具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与下模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模腔,上模具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上耳座,上模具的下端面外缘设置有上卡槽,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设置有密封框,所述密封框密封卡接在上卡槽和下卡槽之间,密封框的内腔设置有密封内圈,所述密封内圈沿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分型面上下对称分布,密封内圈的外端设置有线性分布的若干阶梯卡条。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上端面中间垂直开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的下端延伸并连通上模腔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密封框的左右端面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一对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套接在定位柱的中间段外壁,连接块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密封框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中间段外壁从下向上依次贯穿下耳座、连接块和上耳座,定位柱的上端面设置有螺栓孔,且定位柱的上端通过螺栓孔连接锁紧螺栓。
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栓与定位柱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锁紧螺栓的中间段外壁,弹簧的下端抵在上耳座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密封内圈的高度大于阶梯卡条的高度,且密封内圈与上模腔、下模腔形成的模腔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阶梯卡条的外壁密封安装在上卡槽和下卡槽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型面上开设卡槽,并在卡槽内设置有密封框,利用密封框内层的密封内圈,实现对分型面的密封,当分型面上下分离出现间隙时,密封内圈实现对间隙的密封,从而防止溢料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框上设置阶梯卡条,利用阶梯卡条与上下模具的位置卡接,防止上下模具由于温度应力造成偏移,进一步提高注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爆炸图。
图中:1底座、2下模具、3上模具、4下模腔、5下耳座、6上模腔、7上耳座、8注塑口、9定位柱、10密封框、11连接块、12阶梯卡条、13密封内圈、14锁紧螺栓、15弹簧、16螺栓孔、17上卡槽、18下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模具2,下模具2 的上端面中间设置有下模腔4,下模具2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具3,上模具3的下端面与下模腔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模腔6,利用上模腔6和下模腔4形成完整的模腔。
上模具3的上端面中间垂直开设有注塑口8,注塑口8的下端延伸并连通上模腔6的上端,利用注塑口8实现对模腔进行注塑的目的。
底座1的上端面左右两端固定垂直焊接有相互对称的一对定位柱9,下模具2的左右端面设置有下耳座5,上模具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上耳座7,定位柱9的中间段外壁从下向上依次贯穿下耳座5、连接块11和上耳座7,利用定位柱9与上下耳座之间的配合插接,实现上模具3和下模具2之间的精确位置安装,防止上模具3和下模具2之间发生偏移。
定位柱9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栓14,定位柱9的上端面设置有螺栓孔16,且定位柱9的上端通过螺栓孔16连接锁紧螺栓14,锁紧螺栓14与定位柱9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套接在锁紧螺栓14的中间段外壁,弹簧15的下端抵在上耳座7的上端面,利用锁紧螺栓14实现对定位柱9上端的位置限定,通过压缩弹簧15提供向下的持续挤压力,进而使得上模具3与下模具2之间相互挤压密封。
下模具2的上端面外缘设置有下卡槽18,上模具3的下端面外缘设置有上卡槽17,上模具3与下模具2之间设置有密封框10,密封框10密封卡接在上卡槽17和下卡槽18之间,利用上卡槽17和下卡槽18实现对密封框10的密封安装。
密封框10的左右端面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一对连接块11,连接块11套接在定位柱9的中间段外壁,连接块11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密封框10的外壁,利用连接块11实现密封框10的精确位置安装。
密封框10的内腔设置有密封内圈13,密封内圈13沿上模具3与下模具2之间的分型面上下对称分布,密封内圈13的外端设置有线性分布的若干阶梯卡条12,密封内圈13的高度大于阶梯卡条12的高度,且密封内圈13与上模腔6、下模腔4形成的模腔之间留有间隔,阶梯卡条12的外壁密封安装在上卡槽17和下卡槽18之间,利用密封内圈13实现对分型面的密封,当分型面上下分离出现间隙时,密封内圈13实现对间隙的密封,从而防止溢料的产生,利用阶梯卡条12与上下模具的位置卡接,防止上下模具由于温度应力造成偏移,进一步提高注塑质量。
工作原理:首先定位柱9的中间段外壁从下向上依次贯穿下耳座5、连接块11和上耳座7,利用定位柱9与上下耳座之间的配合插接,实现上模具3和下模具2之间的精确位置安装,防止上模具3和下模具2之间发生偏移,利用连接块11实现密封框10的精确位置安装。
利用上模腔6和下模腔4形成完整的模腔,利用注塑口8实现对模腔进行注塑的目的,在注塑的过程中,通过压缩弹簧15提供向下的持续挤压力,进而使得上模具3与下模具2之间相互挤压密封,利用密封内圈13实现对分型面的密封,当分型面上下分离出现间隙时,密封内圈13实现对间隙的密封,从而防止溢料的产生,利用阶梯卡条12与上下模具的位置卡接,防止上下模具由于温度应力造成偏移,进一步提高注塑质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模具(2),底座(1)的上端面左右两端固定垂直焊接有相互对称的一对定位柱(9),所述定位柱(9)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栓(14),所述下模具(2)的上端面中间设置有下模腔(4),下模具(2)的上端面外缘设置有下卡槽(18),下模具(2)的左右端面设置有下耳座(5),下模具(2)的上端设置有上模具(3),所述上模具(3)的下端面与下模腔(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模腔(6),上模具(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上耳座(7),上模具(3)的下端面外缘设置有上卡槽(17),上模具(3)与下模具(2)之间设置有密封框(10),所述密封框(10)密封卡接在上卡槽(17)和下卡槽(18)之间,密封框(10)的内腔设置有密封内圈(13),所述密封内圈(13)沿上模具(3)与下模具(2)之间的分型面上下对称分布,密封内圈(13)的外端设置有线性分布的若干阶梯卡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3)的上端面中间垂直开设有注塑口(8),所述注塑口(8)的下端延伸并连通上模腔(6)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10)的左右端面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一对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套接在定位柱(9)的中间段外壁,连接块(11)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密封框(10)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9)的中间段外壁从下向上依次贯穿下耳座(5)、连接块(11)和上耳座(7),定位柱(9)的上端面设置有螺栓孔(16),且定位柱(9)的上端通过螺栓孔(16)连接锁紧螺栓(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栓(14)与定位柱(9)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套接在锁紧螺栓(14)的中间段外壁,弹簧(15)的下端抵在上耳座(7)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内圈(13)的高度大于阶梯卡条(12)的高度,且密封内圈(13)与上模腔(6)、下模腔(4)形成的模腔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阶梯卡条(12)的外壁密封安装在上卡槽(17)和下卡槽(18)之间。
CN201921336278.0U 2019-08-18 2019-08-18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Active CN211807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6278.0U CN211807483U (zh) 2019-08-18 2019-08-18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6278.0U CN211807483U (zh) 2019-08-18 2019-08-18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7483U true CN211807483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6278.0U Active CN211807483U (zh) 2019-08-18 2019-08-18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074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0786A (zh) * 2021-02-23 2021-06-22 严盈利 一种不易与型腔粘连的金属铸造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0786A (zh) * 2021-02-23 2021-06-22 严盈利 一种不易与型腔粘连的金属铸造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07483U (zh) 一种带有密封加强结构设计的不溢式注塑模具
CN208680197U (zh) 一种便于止口固定的工业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01140495Y (zh) 一种模压成型用的真空辅助成型模具
CN208020455U (zh) 一种预制护坡混凝土构件生产模具
CN110561695A (zh) 一种防飞边型的注塑模具
CN214562312U (zh) 一种橡胶复合制品硫化成型模具
CN210283065U (zh) 一种多层复合式硅胶制品生产模具
CN214000354U (zh) 一种组合式多注塑口花盆生产模具
CN213035110U (zh) 一种方便脱料的玻璃钢格栅生产用离心浇注装置
CN210651844U (zh) 一种异型吸塑成型模具
CN220973239U (zh) 一种bmc天花板快速冷却定型装置
CN210632900U (zh) 一种滚轴模具流道结构
CN218019850U (zh) 一种多段式模具
CN218838318U (zh) 一种气密性好的模具
CN214562558U (zh) 一种方便实用的电池盖凹模
CN212979074U (zh) 一种水平注塑鞋机用的包头鞋侧注鞋模
CN210477662U (zh) 一种用于饮料盖加工的多腔体注塑模具
CN210389961U (zh) 一种注塑机的模具密封胶条
CN216182324U (zh) 一种电池盒模具
CN217704473U (zh) 一种安全防泄漏的注塑模具
CN212760925U (zh) 一种斗齿模具热挤锻造模具
CN211868474U (zh) 一种拼接式组合注塑模具
CN213107705U (zh)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功能的模具
CN217346371U (zh) 一种pdcpd模具
CN214601776U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铸造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8

Address after: The third floor, No. 6, Erheng Road, Fachang Road, Neighborhood Committee, Ronggui South Distric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000

Patentee after: Foshan Shunde Gubai Hardware Plastic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ateng, Qifang village, Pingchuan Town, Wup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4399

Patentee before: Liu We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