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9374U -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9374U
CN211789374U CN202020536587.9U CN202020536587U CN211789374U CN 211789374 U CN211789374 U CN 211789374U CN 202020536587 U CN202020536587 U CN 202020536587U CN 211789374 U CN211789374 U CN 211789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battery pack
energy
assembly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65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亮
郑保仲
孙凤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65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9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9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9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包括集成为一体的液冷部和吸能部,所述液冷部位于所述吸能部的上方,所述液冷部中开设有多条液冷通道,所述吸能部中形成有多个空心的吸能单元。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电池包,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壳体、电池模组和导热垫,还包括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下壳体骨架,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位于所述导热垫的下方,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与所述下壳体骨架焊接形成下壳体总成。本实用新型中,将液冷部和吸能部集成为一体,既满足了冷却和吸能的作用,又简化了结构和装配工艺,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包都需要进行电池的冷却,以满足电动车在不同使用温度下的驾驶需求,电池冷区一般常见的有液冷、风冷和自然冷却等不同形式;电池的冷却系统需要在电池包内部考虑气密性、重量、强度、空间布置、装配要求、定位等诸多方面因素。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常采用的液冷板。主要的装配方式中,液冷板通过液冷支撑板支撑,且液冷板和液冷支撑板需要做等电位连接、定位和固定,液冷支撑板固定在电池包底板上部,也需要做等电位连接、定位和固定,这种装配方式成本较高,由于装配和等电位连接需要用到的零部件较多,从而导致装配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较差,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度集成化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装配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较好,成本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化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装配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较好,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包括集成为一体的液冷部和吸能部,所述液冷部位于所述吸能部的上方,所述液冷部中开设有多条液冷通道,所述吸能部中形成有多个空心的吸能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部为长条形,多条所述液冷部间隔布置在所述吸能部的上方,相邻所述液冷部之间形成间隔槽。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通道沿所述液冷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液冷通道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部呈矩形板状,多条长条形的所述液冷部覆盖在至少部分所述吸能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吸能单元沿与所述液冷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均匀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单元的横截面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壳体、电池模组和导热垫,还包括下壳体骨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位于所述导热垫的下方,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与所述下壳体骨架焊接形成下壳体总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与所述下壳体骨架通过搅拌摩擦焊接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骨架包括纵向侧板和底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与所述纵向侧板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与所述底部连接板焊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将液冷部和吸能部集成为一体,液冷部的液冷通道中能够通入冷却液,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吸能部起到吸能缓冲的作用,用于保护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中,将液冷部和吸能部集成为一体,既满足了冷却和吸能的作用,又简化了结构和装配工艺,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下壳体总成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电池包的截面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电池模组20、导热垫30;
下壳体骨架40:纵向侧板41、底部连接板42、分割板43;
液冷部1:液冷通道11;
吸能部2:吸能单元21;
间隔槽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为实施例一中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的示意图。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包括集成为一体的液冷部1和吸能部2,液冷部1位于吸能部2的上方,液冷部1中开设有多条液冷通道11,吸能部2中形成有多个空心的吸能单元21。
本实施例中,将液冷部1和吸能部2集成为一体,液冷部1的液冷通道11中能够通入冷却液,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吸能部2起到吸能缓冲的作用,用于保护电池模组。将液冷部1和吸能部2集成为一体,不需要做等电位连接、定位和固定,既满足了冷却和吸能的作用,又简化了结构和装配工艺,降低了成本。
其中,吸能部2增加了底部防护能力,能够抵御车体底部的球击和碎石冲击,增加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寿命。
液冷部1和吸能部2集成为一体,增加了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的整体结构强度,省去了液冷支撑板,既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又节省了装配工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液冷部1为长条形,多条液冷部1间隔布置在吸能部2的上方,相邻液冷部1之间形成间隔槽3。
具体为,一条液冷部1为扁平的长条形结构,每块吸能部2上设有三条液冷部1,间隔排布。液冷部1的上表面为平面,方便支撑上方的电池模组20(参见图6)。
如图2所示,相邻液冷部1之间形成有间隔槽3,间隔槽3由吸能部 2的上表面和两个液冷部1的侧面围成。间隔槽3起到便于电池包内的气体流通,也便于液冷部1的成型。
可选地,每块吸能部2上也可以形成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液冷部1。
进一步地,液冷通道11沿液冷部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条液冷通道 11间隔排列。
如图3所示,液冷通道11沿液冷部1的长度方向延伸,贯通液冷部 1的长度方向,便于冷却液从液冷部1的一端通入到另一端,对上方的电池模组20进行冷却。多条液冷通道11等间距布置,沿液冷部1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一排。
实施例一中,液冷通道11只有一排,有利于减小占用空间,缩小电池包的体积。可选地,液冷通道11还可以设置两排及以上,相邻排之间的液冷通道11可以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液冷通道11的横截面呈矩形,方便加工,降低成本。
可选地,液冷通道1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或六边形等。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吸能部2呈矩形板状,多条长条形的液冷部1覆盖在至少部分吸能部2的上表面。
具体为,吸能部2为矩形扁平结构,液冷部1覆盖在吸能部2的上表面,并且一体成型。吸能部2的面积大于三条液冷部2的面积。
吸能部2用于保护和支撑上方的电池模组20及内部其他电子元件,液冷部1只对电池模组20起到冷却的作用,没有被液冷部1覆盖的部分,用于安装电池包的其他电子元件。
进一步地,多个吸能单元21在吸能部2中与沿液冷部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均匀间隔排列。吸能单元21为空心结构,用于保护上方的电池模组20,起到吸能减震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吸能单元21的横截面呈扁平的矩形。多个吸能单元21沿与液冷通道11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贯通吸能部2。
实施例一中,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由铝合金一体冲压制成,吸能单元21和液冷通道11沿同一方向的贯通结构,方便加工成型。
可选地,多个吸能单元2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或圆形,或六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可以是均匀、有规律的排列,也还可以不规则的排列。
实施例二:
如图4-7所示,为实施例二中电池包的示意图。
电池包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壳体(图未示)、电池模组20和导热垫 30,还包括实施例一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和下壳体骨架40,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位于导热垫30的下方,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与下壳体骨架40焊接形成下壳体总成。
具体为,如图4-5所示,下壳体总成包括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和下壳体骨架40,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焊接在下壳体骨架40的底部。下壳体总成用于承载电池模组20,并且与上壳体的边缘连接,将电池模组20密封在上壳体与下壳体总成之间。
如图7所示,电池模组20与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之间设有导热垫30,导热垫30为一整片,与电池模组20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将电池模组20的热量传导导液冷部1的上表面,起到了快速导热的作用。
优选地,导热垫30由硅胶制成。可选地,导热垫30还可以由其他的导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与下壳体骨架40通过搅拌摩擦焊接进行连接。
具体为,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的吸能部2的左右侧边与下壳体骨架40的底部通过搅拌摩擦焊接来连接。
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简称FSW),FSW焊接是指利用高速旋转的焊具与工件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被焊材料局部塑性化,当焊具沿着焊接界面向前移动时;塑性化的材料在焊具的转动摩擦力作用下由焊具的前部流向后部,并在焊具的挤压下形成致密的固相焊缝。搅拌摩擦焊方法与常规摩擦焊一样。搅拌摩擦焊也是利用摩擦热与塑性变形热作为焊接热源。不同之处在于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是由一个圆柱体或其他形状(如带螺纹圆柱体)的搅拌针(welding pin)伸入工件的接缝处;通过焊头的高速旋转,使其与焊接工件材料摩擦,从而使连接部位的材料温度升高软化,同时对材料进行搅拌摩擦来完成焊接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下壳体骨架40包括纵向侧板41和底部连接板42,底部连接板42与纵向侧板41之间相互垂直,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与底部连接板42焊接。
具体为,下壳体骨架40为矩形框架结构,四条纵向侧板41围成一个大矩形框架,中间一条纵向侧板41将大矩形框架分割成两个小矩形框架。纵向侧板41的底部垂直连接有底部连接板42,吸能部2的侧边与底部连接板42侧边焊接,焊接后每个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嵌入到一个小矩形框架中。
实施例二中,如图5所示,两个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分部嵌入到一个小矩形框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下壳体总成。
实施例二中,如图5所示,下壳体骨架40还包括六块分割板43,分割板43沿纵向布置,并且与中间的一条纵向侧板1垂直布置。三块分割板43将一个小矩形框架又分割成四个方格,其中三个方格中各安装一个电池模组20,一个方格中安装其他电子元件。
可选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10采用挤铝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液冷板和底板高度集成,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产品装配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增加了吸能部,能够起到电池包底部防护的作用,增加电池包可靠性和安全性;
3、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和种类,提高了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4、液冷底板总成采用挤铝成型的工艺,工艺简单,生产效率更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为一体的液冷部和吸能部,所述液冷部位于所述吸能部的上方,所述液冷部中开设有多条液冷通道,所述吸能部中形成有多个空心的吸能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部为长条形,多条所述液冷部间隔布置在所述吸能部的上方,相邻所述液冷部之间形成间隔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通道沿所述液冷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液冷通道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呈矩形板状,多条长条形的所述液冷部覆盖在至少部分所述吸能部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能单元沿与所述液冷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均匀间隔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单元的横截面呈矩形。
8.一种电池包,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壳体、电池模组和导热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壳体骨架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位于所述导热垫的下方,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与所述下壳体骨架焊接形成下壳体总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与所述下壳体骨架通过搅拌摩擦焊接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骨架包括纵向侧板和底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与所述纵向侧板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与所述底部连接板焊接。
CN202020536587.9U 2020-04-13 2020-04-13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Active CN211789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6587.9U CN211789374U (zh) 2020-04-13 2020-04-13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6587.9U CN211789374U (zh) 2020-04-13 2020-04-13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9374U true CN211789374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6587.9U Active CN211789374U (zh) 2020-04-13 2020-04-13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93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207252A1 (de) 2021-07-08 2023-01-1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Batterie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in einem Kraftfahrzeug
WO2024011881A1 (zh) * 2022-07-15 2024-01-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4021304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部件、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207252A1 (de) 2021-07-08 2023-01-1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Batterie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in einem Kraftfahrzeug
WO2024011881A1 (zh) * 2022-07-15 2024-01-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4021304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部件、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89374U (zh) 电池包液冷底板总成和电池包
CN108475832B (zh) 在电池的边缘表面上使用直接冷却法的电池组
CN100452482C (zh) 电池模块
CN21095679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箱体结构
US20140154545A1 (en) Battery retainment block and battery module
CN212461878U (zh) 一种防止热失控蔓延电池模组结构
CN209590827U (zh) 一种外接电子通讯计算机的数据传输即时备份装置
CN113629315B (zh) 一种电池包底盘及电池包
CN213708328U (zh) 一种促进脂质体细胞吸收的装置
CN215153886U (zh) 车辆
CN215680823U (zh) 电池包及车辆
KR20230095340A (ko) 열관리 가능한 배터리팩
CN220086162U (zh) 散热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1556003U (zh) 一种电池包单元和电池包装置
CN211957841U (zh) 一种方便降温散热的电池组
CN221080133U (zh) 一种电池包用铝型材结构
KR20220064064A (ko) 배터리 팩 거치구조
CN105449308A (zh) 一种应用高导热泡沫碳材料的三明治动力电池布置装置
CN218996844U (zh) 冷却板、电池包及车辆
CN218939794U (zh) 一种电池包均温散热结构
CN220441166U (zh) 一种制氧机显示屏散热装置
CN218679760U (zh) 散热系统、散热底盘及机器人
CN113437037B (zh) 功率半导体的封装冷却装置
CN214753722U (zh) 一种节能型蓝牙芯片结构
CN219321490U (zh) 一种电芯顶盖结构、电池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