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8604U - 冲压轴承组装机 - Google Patents

冲压轴承组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8604U
CN211778604U CN202020405110.7U CN202020405110U CN211778604U CN 211778604 U CN211778604 U CN 211778604U CN 202020405110 U CN202020405110 U CN 202020405110U CN 211778604 U CN211778604 U CN 211778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asket
sheet
sleeve
grab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51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月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himade Technology De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himade Technology De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himade Technology Dev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himade Technology De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51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8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8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8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轴承组装机,包括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转动盘,转动盘上设有多个可容纳冲压轴承的点位孔,转动盘的外侧周向设置有片状上料机构、点胶机构、垫片上料机构、盖上料机构、垫上料机构、旋转机构、折弯机构、检测机构、出料机构,所述片状上料机构、垫片上料机构、盖上料机构、垫上料机构、出料机构中均包括用以抓取和移动工件的抓取套筒,抓取套筒内设有磁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可以实现全自动的上料、移动、定位及组装,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冲压轴承组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轴承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轴承组装机。
背景技术
在冲压轴承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分别进行对片状体、垫片、压盖、耐磨垫等进行上料,通常采用振动盘上料。振动盘在其振动上料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件的方向进行特定的选择,使所有从振动盘送料通道出来的工件均按符合工艺需求的方向传送到出料端。
现有的片状体、垫片、压盖、耐磨垫的移动及定位非常繁琐,需要片状体依次经过各个工序,各个工位的工件移动不能同时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自动上料。垫片与片状体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垫片容易下沉,造成后续操作不当。现有的耐磨垫上料中如果耐磨垫持续上料则会造成多个耐磨垫在送料通道内的拥堵或重叠,不利于后续各个耐磨垫的抓取科及移动;如果耐磨垫的上料是间隔性的,那么可以避难拥堵及重叠的问题,但是操作效率又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冲压轴承组装机,以实现全自动的上料、移动、定位及组装,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效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冲压轴承组装机,包括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转动盘,转动盘上设有多个可容纳冲压轴承的点位孔,转动盘的外侧周向设置有片状上料机构、点胶机构、垫片上料机构、盖上料机构、垫上料机构、旋转机构、折弯机构、检测机构、出料机构,所述片状上料机构、垫片上料机构、盖上料机构、垫上料机构、出料机构中均包括用以抓取和移动工件的抓取套筒,抓取套筒内设有磁铁。
所述抓取套筒内顶壁固定有抓取气缸,抓取气缸的抓取伸缩杆底部固定有磁铁,抓取套筒的内底壁设有弹片。
所述弹片由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垫片上料机构包括垫片振动盘,垫片振动盘的垫片送料通道的出料端上方有抓取套筒,还包括第二支撑块,抓取套筒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一侧,第二支撑块的另一侧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旋转部底部设有抓手,抓手内有容纳垫片的空腔。
所述抓取套筒穿过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六移动块的一侧固定,第六移动块与第六丝杠配合,第六丝杠与第六电机连接,第一滑块的另一端与第五移动块固定,第五移动块与第五丝杠配合,第五丝杠与第五电机连接。
所述片状上料机构包括片状振动盘、滑动侧板,滑动侧板的一侧与线轨滑动连接,滑动侧板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三个横板,横板的底部均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抓瓣,两个抓瓣之间有夹口,抓取套筒的下端穿过所述横板后伸入所述夹口内,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侧板竖直移动。
所述滑动侧板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第一横板靠近所述片状振动盘的片状送料通道的出料端,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之间设有片状凹模,片状凹模顶部向下开有与片状体配合的整形凹槽。
所述第二横板、第三横板之间设有所述点胶机构,点胶机构包括底板、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均与底板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三横板位于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方有点胶管,点胶管与竖块的一侧滑动连接,竖块的另一侧固定有中间板,中间板位于两个第三侧板之间,中间板与第三侧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三侧板与第三移动块固定。
所述第三移动块与第三丝杠配合,第三丝杠的一端与第三电机连接,第三丝杠的另一端与第四移动块抵接,第四移动块与第四丝杠配合,第四丝杠的一端与第四电机连接,第四丝杠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点胶管。
所述滑动侧板的一侧外壁设有侧块,侧块底部向上开有侧凹槽,侧凹槽内壁与所述线轨抵接,滑动侧板通过侧块与线轨滑动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一丝杠连接,第一丝杠位于所述线轨内,所述侧块的一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块内开有容第一丝杠穿过的通孔。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第二丝杠的一端连接,第二丝杠与第二移动块配合,第二移动块的侧壁与线轨固定,两个第二丝杠的另一端均与顶板固定。
所述垫上料机构包括传送耐磨垫的垫送料通道,垫送料通道的垫出料端下方有顶紧气缸,顶紧气缸的顶紧伸缩杆依次穿过所述垫送料通道、耐磨垫,垫出料端上方有抓取套筒,还包括盖上料机构,盖上料机构包括侧滑板,侧滑板的一侧与线轨滑动连接,侧滑板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抓取套筒穿过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侧滑板竖直移动。
所述垫出料端上方的抓取套筒穿过第五滑块,第五滑块与第十移动块的一侧固定,第十移动块与第十丝杠配合,第十丝杠与第十电机连接。
所述第十移动块的另一侧与第九移动块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九移动块与第九丝杠配合,第九丝杠与第九电机连接,第九电机靠近所述第九移动块的另一端。
所述盖上料机构还包括盖振动盘、传送压盖的盖送料通道,所述侧滑板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盖送料通道。
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盖凹模,盖凹模的顶部向下开有与压盖配合的校正槽。
所述侧滑板的一侧外壁设有侧滑块,侧滑块底部向上开有侧滑块凹槽,侧滑块凹槽内壁与所述线轨抵接,侧滑板通过侧滑块与线轨滑动连接。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转动盘下方的检测头、位于转动盘上方的检测顶块,出料机构包括一侧与出料底座滑动连接的横移块,横移块的另一侧与纵移侧板的一端滑动连接,纵移侧板的另一端间隔固定有两个出料滑块,抓取套筒穿过出料滑块,抓取套筒的下方分别设有出料传送带。
还包括第十二电机,第十二电机与第十二丝杠的一端连接,第十二丝杠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横移块,横移块靠近所述纵移侧板的一端设有滑轨,纵移侧板与横移板通过滑轨滑动连接,纵移侧板与第十二丝杠的另一端外壁连接。
所述折弯机构包括与折弯座滑动连接的折弯部,折弯部的底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块。
所述折弯机构还包括第十一电机,第十一电机与第十一丝杠的一端连接,第十一丝杠的另一端穿过折弯滑块,折弯滑块的侧壁与所述折弯座的侧壁滑动连接,折弯滑块的底部固定有所述折弯部。
所述检测头位于检测座的顶部,检测座位于所述转动盘的下方,检测座的一端与检测气缸连接,检测座与检测底座滑动连接。
所述检测顶块的中心开有信号接收通孔,所述信号接收通孔、检测头、位于点位孔内的冲压轴承同轴设置。
所述纵移侧板的另一端间隔固定有第一出料滑块、第二出料滑块,抓取套筒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出料滑块、第二出料滑块。
所述第一出料滑块的下方设有下出料传送带,所述第二出料滑块的下方设有上出料传送带,上出料传送带位于下出料传送带的上方,下出料传送带、上出料传送带均由驱动设备驱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壳以实现全自动的上料、移动、定位及组装,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通过旋转气缸带动组装后的垫片及片状体进行翻转,提高垫片与片状体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垫片脱落。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利用抓取套筒中的气动磁铁来吸附其下方的片状体或垫片,既实现垫片或片状体位置的移动,又能使其轻松掉落,操作方便快捷。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片状体上料、点胶、垫片上料各个部件同时作用时,通过滑动侧板的横向及纵向的移动来实现各个位置片状体的同时移动,提高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垫片上料机构与旋转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片状上料机构与点胶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动侧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点胶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抓取套筒内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片状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垫上料机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9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盖上料机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耐磨垫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压盖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折弯机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出料机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15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检测机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17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冲压轴承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传动机构;21-第一电机;22-第一丝杠;23-第二移动块;24-第二电机;25-第二丝杠;26-线轨;3-垫片上料机构;31-垫片振动盘;311-垫片送料通道;33-第五电机;34-第五移动块;35-第六移动块;36-第六电机; 38-第一滑块;4-转动盘;41-点位孔;5-旋转机构;51-旋转气缸;53-第三旋转部;55-第二滑块;56-第二旋转部;57-第七移动块;58-第七电机;6- 点胶机构;61-底板;62-第二支撑块;63-第一支撑块;64-点胶管;65-竖块;651-中间板;66-第三电机;67-第三移动块;671-转轴;672-第三侧板; 68-第三丝杠;69-第四电机;691-第四移动块;7-片状上料机构;71-片状振动盘;711-片状送料通道;72-滑动侧板;721-第一横板;722-第二横板; 7221-抓瓣;723-第三横板;724-侧块;725-连接块;73-片状凹模;8-抓取套筒;81-抓取气缸;82-抓取伸缩杆;83-磁铁;84-弹片;9-片状体;91- 侧孔;92-中孔;93-方孔;11-盖上料机构;111-盖振动盘;1111-盖送料通道;112-侧滑板;1121-第一支撑板;1122-第二支撑板;113-盖凹模;12- 垫上料机构;121-第九电机;122-第九移动块;123-第十移动块;124-第十电机;125-第五滑块;126-顶紧伸缩杆;127-顶紧气缸;128-垫振动盘;1281- 垫送料通道;1282-垫出料端;13-耐磨垫;14-压盖;141-侧耳;15-折弯机构;151-折弯座;152-折弯滑块;153-第十一丝杠;154-第十一电机;155- 折弯部;1551-折弯块;16-检测机构;161-检测顶块;162-检测座;163-检测头;164-检测气缸;166-检测底座;17-出料机构;171-上出料传送带; 172-出料底座;173-第十二电机;174-横移块;175-纵移侧板;176-第一出料滑块;177-第二出料滑块;178-下出料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19所示,冲压轴承组装机包括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转动盘4,转动盘4上设有多个可容纳冲压轴承的点位孔41,转动盘4的外侧周向设置有片状上料机构7、点胶机构6、垫片上料机构3、盖上料机构11、垫上料机构12、旋转机构5、折弯机构15、检测机构16、出料机构17。
垫片上料机构3包括垫片振动盘31,垫片振动盘31的垫片送料通道311 的出料端上方有抓取套筒8,抓取套筒8内顶壁固定有抓取气缸81,抓取气缸81的抓取伸缩杆82底部固定有磁铁83,抓取套筒8的内底壁设有弹片 84,还包括第二支撑块62,抓取套筒8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62的一侧,第二支撑块62的另一侧设有旋转机构5,旋转机构5包括旋转气缸51,旋转气缸51的旋转部底部设有抓手,抓手内有容纳垫片的空腔。
旋转气缸51的抓手将位于第二支撑块62顶部的已经胶连在一起的垫片与片状体9抓住,然后旋转气缸51带动其经由第二旋转部56后达到第三旋转部53,实现垫片与片状体9的翻转,完成垫片与片状体9的组装。
未翻转之前,片状体9在下方,垫片在上方。翻转后,片状体9在上方,垫片在下方,翻转有利于垫片与片状体9的压紧,防止垫片掉落。
使用时,启动抓取套筒8内的抓取气缸81,抓取气缸81带动抓取伸缩杆82及其底部的磁铁83向下移动。磁铁83用过磁力吸引其下方的垫片。然后第六电机36带动第六移动块35向上移动,使得抓取套筒8的底部远离出料端。
所述弹片84由橡胶材料制成。
弹片84阻挡了垫片或片状体9随着磁铁83继续向上移动,因此垫片或片状体9掉落。
利用抓取套筒8中的抓取气缸81及磁铁82的配合作用,既实现垫片或片状体9的位置移动,又能使其轻松掉落,操作方便快捷,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磁力吸附的抓取方式不会损坏垫片或者片状体,节省后续的校正步骤,节约时间及成本。
所述抓取套筒8穿过第一滑块38,第一滑块38与第六移动块35的一侧固定,第六移动块35与第六丝杠配合,第六丝杠与第六电机36连接,第一滑块38的另一端与第五移动块34固定,第五移动块34与第五丝杠配合,第五丝杠与第五电机33连接。
还包括片状上料机构7,片状上料机构7包括片状振动盘71、滑动侧板72,滑动侧板72的一侧与线轨26滑动连接,滑动侧板7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三个横板,横板的底部均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抓瓣7221,两个抓瓣 7221之间有夹口,所述抓取套筒8的下端穿过所述横板后伸入所述夹口内,还包括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驱动所述滑动侧板72竖直移动。
所述滑动侧板7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第一横板721、第二横板722、第三横板723,第一横板721靠近所述片状振动盘71的片状送料通道711的出料端,所述第一横板721、第二横板722之间设有片状凹模73,片状凹模73 顶部向下开有与片状体9配合的整形凹槽。
片状体9上料、点胶、垫片上料各个部件同时作用时,通过滑动侧板72 的横向及纵向的移动来实现各个位置片状体9的同时移动。
原来位于出料端的片状体9移动后位于片状凹槽内,原来位于片状凹槽内的片状体9移动后位于第一支撑块63内,原来位于第一支撑块63内的片状体9移动后位于第二支撑块62内。实现处于三个位置的片状体9同时移动,方便高效,节省操作时间。
所述第二横板722、第三横板723之间设有点胶机构6,点胶机构6包括底板61、第一支撑块63、第二支撑块62,第一支撑块63、第二支撑块62 均与底板61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三横板723位于第一支撑块63、第二支撑块62之间。
在上垫片之前首先通过点胶机构6在片状体9的中心处进行点胶,然后在上垫片,通过胶将垫片和片状体9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旋转气缸51带动其翻转,进一步提高垫片与片状体9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溢胶,同时防止垫片因连接不稳固而脱落。
所述第一支撑块63的上方有点胶管64,点胶管64与竖块65的一侧滑动连接,竖块65的另一侧固定有中间板651,中间板651位于两个第三侧板 672之间,中间板651与第三侧板672通过转轴671转动连接,第三侧板672 与第三移动块67固定。
所述第三移动块67与第三丝杠68配合,第三丝杠68的一端与第三电机66连接,第三丝杠68的另一端与第四移动块691抵接,第四移动块691 与第四丝杠配合,第四丝杠的一端与第四电机69连接,第四丝杠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点胶管64。
点胶机构6用以对位于第一支撑块63顶部的片状体9进行点胶。当片状体9位于第一支撑块63顶部时,启动第三电机66,第三电机66驱动第三丝杠68转动,第三丝杠68带动与其配合的第三移动块6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点胶管64向下移动直至点胶管64接触位于第一支撑块63顶部的片状体9,点胶管64对片状体9的中孔92进行点胶。点胶完成后,第三电机66驱动丝杠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6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点胶管64 远离上述片状体9。
所述滑动侧板72的一侧外壁设有侧块724,侧块724底部向上开有侧凹槽,侧凹槽内壁与所述线轨26抵接,滑动侧板72通过侧块724与线轨26 滑动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与第一丝杠22连接,第一丝杠22位于所述线轨26内,所述侧块724的一侧与连接块725固定,连接块725内开有容第一丝杠22穿过的通孔。
所述传动机构2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与第二丝杠 25的一端连接,第二丝杠25与第二移动块23配合,第二移动块23的侧壁与线轨26固定,两个第二丝杠25的另一端均与顶板固定。
顶板可以对第二移动块23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对滑动侧板7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动侧板72位置过高引起后续操作不当。
垫上料机构12包括传送耐磨垫13的垫送料通道1281,垫送料通道1281 的垫出料端1282下方有顶紧气缸127,顶紧气缸127的顶紧伸缩杆126依次穿过所述垫送料通道1281、耐磨垫13,垫出料端1282上方有抓取套筒8,还包括盖上料机构11,盖上料机构11包括侧滑板112,侧滑板112的一侧与线轨26滑动连接,侧滑板11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抓取套筒8穿过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驱动所述侧滑板112 竖直移动。
可以实现耐磨垫13及压盖14的全自动上料及紧密压合,顶紧气缸127 的顶紧伸缩杆126向上依次穿过垫出料端1282及耐磨垫13,起到了固定及限位的作用,使得耐磨垫13上料过程中不拥堵、不重叠,防止后续继续进料的耐磨垫13对前边的耐磨垫13造成影响,操作效率高。
所述垫出料端1282上方的抓取套筒8穿过第五滑块125,第五滑块125 与第十移动块123的一侧固定,第十移动块123与第十丝杠配合,第十丝杠与第十电机124连接。
所述第十移动块123的另一侧与第九移动块122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九移动块122与第九丝杠配合,第九丝杠与第九电机121连接,第九电机121 靠近所述第九移动块122的另一端。
所述盖上料机构11包括盖振动盘111、传送压盖14的盖送料通道1111,所述侧滑板11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第一支撑板1121、第二支撑板1122,第一支撑板1121靠近所述盖送料通道1111。
实现压盖14上料、校正、移动及定位时,通过侧滑板112的横向及纵向的移动来以及抓取套筒8与传动机构2的配合作用,使得原来位于出料端的压盖14移动后位于盖凹槽内,原来位于盖凹槽内的压盖14移动后位于转动盘4的其中一个点位孔41内,实现各个位置压盖14的同时移动,提高操作效率。
所述第一支撑板1121、第二支撑板1122之间设有盖凹模113,盖凹模 113的顶部向下开有与压盖14配合的校正槽。
通过设置盖凹模113来对从振动盘中出来的压盖14进行校正,校正压盖14在振动盘出料过程中出现的变形或弯折,提高片状体的标准性。
所述侧滑板112的一侧外壁设有侧滑块,侧滑块底部向上开有侧滑块凹槽,侧滑块凹槽内壁与所述线轨26抵接,侧滑板112通过侧滑块与线轨26 滑动连接。
检测机构16包括位于所述转动盘4下方的检测头163、位于转动盘4 上方的检测顶块161,出料机构17包括一侧与出料底座172滑动连接的横移块174,横移块174的另一侧与纵移侧板175的一端滑动连接,纵移侧板175 的另一端间隔固定有第一出料滑块176、第二出料滑块177,抓取套筒8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出料滑块176、第二出料滑块177,抓取套筒8的下方分别设有出料传送带。
还包括第十二电机173,第十二电机173与第十二丝杠的一端连接,第十二丝杠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横移块174,横移块174靠近所述纵移侧板175 的一端设有滑轨,纵移侧板175与横移板通过滑轨滑动连接,纵移侧板175 与第十二丝杠的另一端外壁连接。
还包括折弯机构15,所述折弯机构15包括与折弯座151滑动连接的折弯部155,折弯部155的底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块1551。
折弯机构15可对冲压轴承的侧耳141进行折弯,提高其组装的稳定性,防止冲压轴承的松动。
所述折弯机构15还包括第十一电机154,第十一电机154与第十一丝杠 153的一端连接,第十一丝杠153的另一端穿过折弯滑块152,折弯滑块152 的侧壁与所述折弯座151的侧壁滑动连接,折弯滑块152的底部固定有所述折弯部155。
所述检测头163位于检测座162的顶部,检测座162位于所述转动盘4 的下方,检测座162的一端与检测气缸164连接,检测座162与检测底座166 滑动连接。
所述检测顶块161的中心开有信号接收通孔,所述信号接收通孔、检测头163、位于点位孔41内的冲压轴承同轴设置。
检测机构16可对冲压轴承组装过程中是否上垫片进行检测,实现冲压轴承的高效率检测。
所述第一出料滑块176的下方设有下出料传送带178,所述第二出料滑块177的下方设有上出料传送带171,上出料传送带171位于下出料传送带 178的上方,下出料传送带178、上出料传送带171均由驱动设备驱动。
出料机构17可对检测后的冲压轴承进行全自动出料,快速分类收集,且不损坏冲压轴承。两个抓取套筒8可以同时移动,同时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合格及不合格的冲压轴承分类收集时,通过纵移侧板175的横向及纵向的移动来实现不同冲压轴承的分类移动,合格的冲压轴承移动到上出料传动带进行传送,不合格的冲压轴承移动到下出料传送带178进行传送。实现冲压轴承的快速、高效的收集,提高操作效率。
具体工作原理:
冲压轴承组装过程依次包括压盖14上料、耐磨垫13上料、耐磨垫13 及压盖14的压合、片状体9上料、点胶、垫片上料、翻转、片状体9、垫片与耐磨垫13、压盖14的压合、折弯、成型、检测、出料这一些列的步骤。
冲压轴承组装过程中,各部分可以单独持续操作,各部分操作完成后的工件放入点位孔41中,通过转动盘4转动进而将各个点位孔41中的工件移动到下一操作位置处。
首先进行压盖14的上料,然后在压盖14的凹槽内装入耐磨垫13,并将二者压合。
同时片状体9经过点胶后,垫片装入片状体9的凹槽内并位于中孔92 内,垫片与片状体9通过胶连接,并通过旋转机构5将已经胶连在一起的片状体9及垫片进行翻转,翻转后的片状体9位于垫片的上方。
然后将翻转后的片状体9及垫片向下装入已经压合好的压盖14中,压盖14两侧的侧耳141穿出片状体9的两个方孔93,此时完成冲压轴承的初步组装。组装好的冲压轴承从下至上依次为压盖14、耐磨垫13、垫片、片状体9。
初步组装好的冲压轴承依次经过折弯机构15、检测机构16后经过出料机构17出料,出料机构17可以将装了垫片的合格冲压轴承与没有装垫片的不合格冲压轴承进行分类收集。
经过上述一系列步骤后,冲压轴承的组装完成。
单个片状体9需要依次经过片状体9上料、点胶、垫片上料、翻转几个步骤后才能完成片状体9与垫片的组装。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部件可以同时协同作用,因此上料、点胶、垫片上料、翻转几个步骤可以同时作用,以加快操作进度。如下以各部位同时操作为例。
片状体9上料时,片状体9被片状振动盘71经过片状送料通道711送往出料端。
点胶机构6用以对位于第一支撑块63顶部的片状体9进行点胶。当片状体9位于第一支撑块63顶部时,启动第三电机66,第三电机66驱动第三丝杠68转动,第三丝杠68带动与其配合的第三移动块6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点胶管64向下移动直至点胶管64接触位于第一支撑块63顶部的片状体9,点胶管64对片状体9的中孔92进行点胶。点胶完成后,第三电机66驱动丝杠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6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点胶管64 远离上述片状体9。
垫片上料时,垫片被垫片振动盘31经过垫片送料通道311送往出料端。然后启动第六电机36,第六电机36通过第六丝杠带动第六移动块3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38及其内部的抓取套筒8向下移动,直至抓取套筒8 的底部与位于出料端的垫片抵接。此时启动抓取套筒8内的抓取气缸81,抓取气缸81带动抓取伸缩杆82及其底部的磁铁83向下移动。磁铁83用过磁力吸引其下方的垫片。然后第六电机36带动第六移动块35向上移动,使得抓取套筒8的底部远离出料端。
然后启动第五电机33,第五电机33通过第五丝杠带动第五移动块34 向靠近第二支撑块62的方向移动,直至抓取套筒8底部的垫片与位于第二支撑块62顶部的已经点胶完成的片状体9抵接。然后抓取气缸81带动抓取伸缩杆8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磁铁83向上移动。此时弹片84阻挡了垫片随着磁铁83继续向上移动,因此垫片掉落。此时垫片与已经点胶完成的片状体9通过胶连接在一起。
然后启动旋转气缸51,旋转气缸51的抓手将位于第二支撑块62顶部的已经胶连在一起的垫片与片状体9抓住,然后旋转气缸51带动其经由第二旋转部56后达到第三旋转部53,实现垫片与片状体9的翻转,完成垫片与片状体9的组装,垫片位于片状体9的中孔92处,用以堵住中孔92。
翻转完成后,由第三旋转部53上方的抓取套筒8及与其配合的电机、丝杠,将翻转完成的垫片与片状体9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下一步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旋转部56、第三旋转部53是旋转过程中的各个不同位置,并不是同时存在的实体。
未翻转之前,片状体9在下方,垫片在上方。翻转后,片状体9在上方,垫片在下方,翻转有利于垫片与片状体9的压紧,防止垫片掉落。
片状体9上料、点胶、垫片上料各个部件同时作用时,通过滑动侧板72 的横向及纵向的移动来实现各个位置片状体9的同时移动。
启动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驱动第一丝杠22转动,第一丝杠22带动滑动侧板72及第一横板721、第二横板722、第三横板723均向片状送料通道711的出料端移动,直至第一横板721位于出料端的上方,第二横板722 位于片状凹模73的上方,第三横板723位于第一支撑块63的上方。
然后启动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带动线轨26及滑动侧板72向下移动,直至第一横板721、第二横板722、第三横板723的抓取套筒8的底部与其下方的片状体9靠近。
然后此时启动穿过第一横板721、第二横板722、第三横板723的抓取套筒8内的抓取气缸81。抓取气缸81的抓取伸缩杆82向下移动,同时带动其底部的磁铁83向下移动,进而磁铁83磁力吸引其下方的片状体9。此时第一横板721下方的磁铁83磁力吸引从片状振动盘71出来的片状体9,第二横板722下方的磁铁83磁力吸引位于片状凹模73内的片状体9,第三横板723下方的磁铁83磁力吸引位于第一支撑块63顶部的已经完成点胶的片状体9。
三个位置的磁力吸引完成后,启动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带动线轨 26及滑动侧板72向上移动。然后第一电机21驱动第一丝杠22反向转动,第一丝杠22带动滑动侧板72及第一横板721、第二横板722、第三横板723 均向远离片状送料通道711的出料端移动,直至第一横板721位于片状凹模 73的上方,第二横板722位于第一支撑块63的上方,第三横板723位于第二支撑块62的上方。
然后抓取气缸81带动抓取伸缩杆82向上移动,使得片状体9掉落于其底部位置。此时,原来位于出料端的片状体9现在位于片状凹槽内,原来位于片状凹槽内的片状体9现在位于第一支撑块63内,原来位于第一支撑块63内的片状体9现在位于第二支撑块62内。实现处于三个位置的片状体9 同时移动,方便高效,节省操作时间。
冲压轴承组装过程中,需要将耐磨垫13、压盖14分别上料后压合在一起,然后将压合后的耐磨垫13、压盖14一起传动到下一点位。耐磨垫13、压盖14分别由各自的上料机构上料,然后在转动盘4的同一个点位孔41中被压合。
首先通过盖上料机构11来进行压盖14的上料。上料时由盖振动盘111 将压盖14输送到盖送料通道1111的出料端,此时压盖14的两个侧耳141 朝上。
启动第一电机2121,第一电机2121驱动第一丝杠2222转动,第一丝杠 2222带动侧滑板112及第一支撑板1121、第二支撑板1122均向盖送料通道 1111的出料端移动,直至第一支撑板1121位于出料端的上方,第二支撑板 1122位于盖凹模113的上方。
然后启动第二电机2424,第二电机2424带动线轨2626及侧滑板112 向下移动,直至第一支撑板1121、第二支撑板1122的抓取套筒88的底部与其下方的压盖14靠近。
然后此时启动穿过第一支撑板1121、第二支撑板1122的抓取套筒88 内的抓取气缸8181。抓取气缸8181的抓取伸缩杆8282向下移动,同时带动其底部的磁铁8383向下移动,进而磁铁8383磁力吸引其下方的压盖14。此时第一支撑板1121下方的磁铁8383磁力吸引从盖振动盘111出来的压盖14,第二支撑板1122下方的磁铁8383磁力吸引位于盖凹模113内的压盖14。
两个位置的磁力吸引完成后,启动第二电机2424,第二电机2424带动线轨2626及侧滑板112向上移动。然后第一电机2121驱动第一丝杠2222 反向转动,第一丝杠2222带动侧滑板112及第一支撑板1121、第二支撑板 1122均向远离盖送料通道1111的出料端移动,直至第一支撑板1121位于盖凹模113的上方,第二支撑板1122位于转动盘4的其中一个点位孔41的上方。
然后抓取气缸8181带动抓取伸缩杆8282向上移动,使得压盖14掉落于其底部位置。此时,原来位于出料端的压盖14移动后位于盖凹槽内,原来位于盖凹槽内的压盖14移动后位于转动盘4的其中一个点位孔41内。然后驱动转动盘4,使该点位孔41位于垫上料机构12的下方。
通过侧滑板112的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移动实现处于两个位置的压盖14 同时移动,方便高效,节省操作时间。
在压盖14上料的过程中,耐磨垫13由垫上料机构12来上料。垫振动盘128将耐磨垫13经由垫送料通道1281传送到垫出料端1282。当出料端的耐磨垫13已经从出料口顺序排列到顶紧气缸127的上方时,为了防止更多的耐磨垫13继续送料而造成多个耐磨垫13的拥堵或者重叠,此时启动顶紧气缸127。顶紧气缸127的顶紧伸缩杆126向上移动,直至依次穿过垫出料端1282及耐磨垫13。此时穿过耐磨垫13的顶紧伸缩杆126起到了固定及限位的作用,防止后续继续进料的耐磨垫13对前边的耐磨垫13造成影响。
然后启动位于垫出料上方的抓取套筒8内的抓取气缸81,抓取气缸81 向下移动直至磁铁83吸附其下方的耐磨垫13。吸附完成后,启动第九电机 121,第九电机121通过第九丝杠带动第九移动块122、第十移动块123、第五滑块125及抓取套筒8向靠近转动盘4的方向移动,直至抓取套筒8位于上述已经放置有压盖14的点位孔41的上方。
此时启动第十电机124,第十电机124通过第十丝杠带动第十移动块123 及第五滑块125向下移动,直至抓取套筒8底部的耐磨垫13与点位孔41内的压盖14抵接。然后抓取套筒8内的抓取气缸81带动磁铁83向上移动,直至耐磨垫13脱落,不再与磁铁83吸引。
继续通过第十电机124通带动第十移动块123及第五滑块125向下移动,直至抓取套筒8底部向下压紧耐磨垫13及压盖14,使其压紧。此时完成耐磨垫13、压盖14的压合组装。
然后将翻转后的片状体9及垫片向下装入已经压合好的压盖14中,压盖14两侧的侧耳141穿出片状体9的两个方孔93,此时完成冲压轴承的初步组装。组装好的冲压轴承从下至上依次为压盖14、耐磨垫13、垫片、片状体9。
然后对前期组装好的冲压轴承进行折弯,将压盖14两侧伸出片状体9 方孔93的侧耳141进行折弯,将其压平,使侧耳141与耐磨垫13平行。
准备折弯时,冲压轴承位于点位孔41内,冲压轴承由下至上依次为压盖14、耐磨垫13、垫片、片状体9,压盖14两侧的侧耳141伸出片状体9 的方孔93。开始折弯时,将位于点位孔41内的冲压轴承转动至折弯机构15 下方。此时启动第十一电机154,第十一电机154带动第十一丝杠153转动,第十一丝杠153带动折弯滑块152向下滑动,折弯滑块152带动折弯部155 及折弯块1551向下移动,直至两个折弯块1551分别与压盖14的侧耳141 顶部抵接。继续向下移动折弯块1551,使折弯块1551向下移动的力压迫侧耳141向两侧折弯,直至侧耳141顶部与片状体9抵接,此时完成冲压轴承的折弯。
折弯完成后,转动转动盘4,带动已经折弯好的冲压轴承转动到检测机构16的检测顶块161与检测头163之间,确保检测顶块161中心的信号接收通孔,检测头163、位于点位孔41内的冲压轴承同轴设置。此时启动检测头163发出检测信号,检测信号穿过冲压轴承后由信号接收通孔接收信号。
如果冲压轴承已经安装了垫片,那么检测信号穿过冲压轴承时会检测到垫片,那么该冲压轴承即为检测合格;如果冲压轴承没有安装垫片,那么检测信号穿过冲压轴承时检测不到垫片,那么该冲压轴承即为检测不合格。检测机构16的目的是检测冲压轴承中是否安装了垫片。
检测完成后,转动盘4带动已经检测完成的冲压轴承转动到出料机构17 的下方。此时电机(图中未示)驱动横移块174沿着出料底座172横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抓取套筒8横向移动,直至抓取套筒8位于待出料的冲压轴承上方。
然后启动第十二电机173,第十二电机173带动纵移侧板175向下移动,直至抓取套筒8的底部与待出料的冲压轴承抵接。然后启动抓取套筒8内的抓取气缸81,抓取气缸81带动磁铁83向下移动,直至磁铁83将待出料的冲压轴承磁力吸附。然后第十二电机173带动纵移侧板175向上移动,电机 (图中未示)带动抓取套筒8横向移动,直至抓取套筒8位于指定的出料传送带上方。然后抓取气缸81带动磁铁83向上移动,弹片84挡住被磁铁83 磁力吸引的待出料冲压轴承,直至冲压轴承脱落,掉入下方的出料传送带上,出料传送带将冲压轴承传送出料。此时冲压轴承完成出料。
若待出料的冲压轴承上一步检测合格,那么在出料过程中位于第二出料滑块177内的抓取套筒8来抓取合格的冲压轴承,抓取后将该冲压轴承送入上出料传送带171上,所有合格的冲压轴承均由上出料传送带171传送;若带出料的冲压轴承上一步检测不合格,那么在出料过程中位于第一出料滑块176内的抓取套筒8来抓取不合格的冲压轴承,抓取后将该冲压轴承送入下出料传送带178上,所有不合格的冲压轴承均由下出料传送带178传送。如此就可分别收集合格、不合格的冲压轴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转动盘(4),转动盘(4)上设有多个可容纳冲压轴承的点位孔(41),转动盘(4)的外侧周向设置有片状上料机构(7)、点胶机构(6)、垫片上料机构(3)、盖上料机构(11)、垫上料机构(12)、旋转机构(5)、折弯机构(15)、检测机构(16)、出料机构(17),所述片状上料机构(7)、垫片上料机构(3)、盖上料机构(11)、垫上料机构(12)、出料机构(17)中均包括用以抓取和移动工件的抓取套筒(8),抓取套筒(8)内设有磁铁(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套筒(8)内顶壁固定有抓取气缸(81),抓取气缸(81)的抓取伸缩杆(82)底部固定有磁铁(83),抓取套筒(8)的内底壁设有弹片(8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上料机构(3)包括垫片振动盘(31),垫片振动盘(31)的垫片送料通道(311)的出料端上方有抓取套筒(8),还包括第二支撑块(62),抓取套筒(8)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62)的一侧,第二支撑块(62)的另一侧设有旋转机构(5),旋转机构(5)包括旋转气缸(51),旋转气缸(51)的旋转部底部设有抓手,抓手内有容纳垫片的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上料机构(7)包括片状振动盘(71)、滑动侧板(72),滑动侧板(72)的一侧与线轨(26)滑动连接,滑动侧板(7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三个横板,横板的底部均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抓瓣(7221),两个抓瓣(7221)之间有夹口,抓取套筒(8)的下端穿过所述横板后伸入所述夹口内,还包括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驱动所述滑动侧板(72)竖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侧板(7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第一横板(721)、第二横板(722)、第三横板(723),第一横板(721)靠近所述片状振动盘(71)的片状送料通道(711)的出料端,所述第一横板(721)、第二横板(722)之间设有片状凹模(73),片状凹模(73)顶部向下开有与片状体(9)配合的整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上料机构(12)包括传送耐磨垫(13)的垫送料通道(1281),垫送料通道(1281)的垫出料端(1282)下方有顶紧气缸(127),顶紧气缸(127)的顶紧伸缩杆(126)依次穿过所述垫送料通道(1281)、耐磨垫(13),垫出料端(1282)上方有抓取套筒(8),还包括盖上料机构(11),盖上料机构(11)包括侧滑板(112),侧滑板(112)的一侧与线轨(26)滑动连接,侧滑板(11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抓取套筒(8)穿过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驱动所述侧滑板(112)竖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上料机构(11)还包括盖振动盘(111)、传送压盖(14)的盖送料通道(1111),所述侧滑板(112)的另一侧依次固定有第一支撑板(1121)、第二支撑板(1122),第一支撑板(1121)靠近所述盖送料通道(11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16)包括位于所述转动盘(4)下方的检测头(163)、位于转动盘(4)上方的检测顶块(161),出料机构(17)包括一侧与出料底座(172)滑动连接的横移块(174),横移块(174)的另一侧与纵移侧板(175)的一端滑动连接,纵移侧板(175)的另一端间隔固定有两个出料滑块,抓取套筒(8)穿过出料滑块,抓取套筒(8)的下方分别设有出料传送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机构(15)包括与折弯座(151)滑动连接的折弯部(155),折弯部(155)的底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块(155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压轴承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顶块(161)的中心开有信号接收通孔,所述信号接收通孔、检测头(163)、位于点位孔(41)内的冲压轴承同轴设置。
CN202020405110.7U 2020-03-26 2020-03-26 冲压轴承组装机 Active CN211778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110.7U CN211778604U (zh) 2020-03-26 2020-03-26 冲压轴承组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110.7U CN211778604U (zh) 2020-03-26 2020-03-26 冲压轴承组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8604U true CN211778604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7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5110.7U Active CN211778604U (zh) 2020-03-26 2020-03-26 冲压轴承组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86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0831A (zh) * 2022-07-11 2022-08-05 苏州德星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波形弹片组装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0831A (zh) * 2022-07-11 2022-08-05 苏州德星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波形弹片组装设备
CN114850831B (zh) * 2022-07-11 2022-09-20 苏州德星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波形弹片组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78604U (zh) 冲压轴承组装机
CN109604469B (zh) 一种汽车零件整理装置
CN112478711A (zh)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产品转运装置及方法
CN206966661U (zh) 轴承套圈的送料装置及加工车床
CN110034478B (zh) 电刷架组入碳晶贴阻尼条机
CN211839692U (zh) 冲压轴承的检测设备
CN112518312B (zh) 一种微型轻触开关的全自动组装设备
CN210000693U (zh) 血糖试纸自动裁切包装生产系统
CN211997784U (zh) 垫片组装用自动上料装置
CN209614769U (zh) 一种限位器前道装配设备
CN216832317U (zh) 一种用于生产背扣的压铆设备
CN211916000U (zh) 组装用自动上料及压合设备
CN211997785U (zh) 片状体上料定位结构
CN217114161U (zh) 一种机械键盘键帽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15026575A (zh) 一种刀头刀网全自动嵌合设备
CN114211217A (zh) 一种垫片上料装置及瓶盖组装机
CN210046273U (zh) 用于点烟器转轴的自动装配装置
CN113290139A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阀板制造成型加工机械及加工工艺
CN113560455A (zh) 一种不锈钢厨具冲压成型设备及冲压成型方法
CN211070671U (zh) 二次电容点胶机
KR100253749B1 (ko) 조미료케이스의 플랜지부 성형장치
CN111346981A (zh) 转盘式连续折弯装置
CN113830538B (zh) 一种转盘出料分离机构
CN117655222B (zh) 一种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成型装置
CN215755071U (zh) 可自动卸料的多压头高效压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