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5868U -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 Google Patents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5868U
CN211765868U CN201921297636.1U CN201921297636U CN211765868U CN 211765868 U CN211765868 U CN 211765868U CN 201921297636 U CN201921297636 U CN 201921297636U CN 211765868 U CN211765868 U CN 211765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vehicle chassis
chassis assembly
wheels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76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哲
王悦翔
曹抒阳
尹慧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ineng Robo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ineng Robo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ineng Robo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976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5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5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5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车辆底盘组件包括底板和至少四个车轮,其中车轮连接于底板,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通过一转轴可转动连接,以及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各连接有至少两个车轮。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本申请的车辆底盘组件能够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Description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仓储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Vehicle,又称AGV小车),其广泛应用于货物搬运。AGV小车在设计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其运行的平稳性,尤其是在崎岖不平道路上运行的平稳性。现有的AGV小车一般采用在各轮与底板之间安装弹簧来实现减震功能,从而使得小车的运行平稳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发现,这种结构的问题有:
1、需安装的弹簧数量较多,安装程序复杂,安装部件数量多,且难以控制各弹簧压缩量一致,使各轮受力不均,无法很好地避免打滑;
2、弹簧结构在机器人加速减速时,会重复压缩反弹的过程,造成机器人的来回摇摆,即"点头"现象,严重时甚至会使搬运货物掉落。
因此,需要一种有助于提高AGV小车运行平稳性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平整路面、降低打滑概率的车辆底盘组件及自动导引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组件,包括底板和至少四个车轮,其中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通过一转轴可转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各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车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各相对设置一基座,两个基座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底板的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上,所述第二底板的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一个上的支承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座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另一个之间的弹性件。
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一个上的支承座,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另一个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沿竖直方向布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置成预压缩。
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座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一个,所述支承座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另一个的上方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座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一个的立柱和从所述立柱的顶端一体垂直延伸至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另一个的上方的连接板。
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相邻于所述转轴布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两侧各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减震装置。
一实施例中,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车轮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横向于第一侧的相对的两侧上,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的车轮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横向于第二侧的相对的两侧上。
一实施例中,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车轮位于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底板的车轮位于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侧相对的一侧上。
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车轮通过轮架与所述底板连接,其中所述轮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并且所述轮架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缓冲垫。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底板的面积。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自动导引车,所述自动导引车设有上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相应驱动轴,其中所述车轮连接于相应的驱动轴。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各设有两个车轮,所述第一底板上的车轮和所述转轴形成三角结构,且所述第二底板上的车轮和所述转轴形成三角结构。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多个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设置托盘。
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车轮为全向轮或麦克纳姆轮。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置由支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组成的拍摄机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设置于支架两端,第一摄像头用以拍摄货架底部标识,并根据拍摄结果进行自动寻找货架及搬运货物,第二摄像头用以扫描识别地面标识或者纹路进行所述全向移动小车空间定位校准。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连接垂直第一底板的连杆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底板上对应第二摄像头的位置设置摄像孔,以使所述第二摄像头通过所述摄像孔扫描识别地面标识或者纹路进行所述全向移动小车空间定位校准。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边缘设置多个避障模块,通过避障模块感应所述全向移动小车与障碍的距离,以控制所述全向移动小车进行制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背向所述支柱一侧设置一充电模块,连接小车的供电电源以对供电电源进行充电,所述充电模块在所述全向移动小车运行至充电桩时自动进行充电。
一实施例中,自动导引车还包括一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一中央系统,接收中央系统的调度指令,向中央系统反馈设备状态,同时接收所述避障模块的感应信号、供电电源的电量信息及拍摄机构的拍摄信息,分析处理后,发送运行指令到每一驱动电机以控制对应转向轮的行止及转动、发送充电指令控制所述全向移动小车到达充电桩是进行充电及发送装卸指令控制电动推杆托举货物进行装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底盘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搬运车辆尤其是自动导引车。采用本申请的车辆底盘结构简单,采用本申请的车辆底盘的车辆可有效降低打滑的概率,使得小车运行更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的变型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的又一变型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又一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图1和图2-5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在崎岖道路运行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图1-5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的两种车轮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采用本申请的车辆底盘组件的AGV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AGV小车移除外壳及一些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100的结构。车辆底盘组件100包括两块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板101和第二底板102以及车轮103。第一底板101的第一侧和第二底板102的第二侧分别设置有凸出底板的基座105和基座106。基座105和基座106通过转轴107转动连接。基座105和基座106可通过焊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铆接等方式分别固定于第一底板101和第二底板102上,或者与底板一体成型。基座105和基座106可设置为多边柱体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较佳地,基座105和基座106设置于车辆底盘组件100的中心轴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105和基座106也可以稍许偏离车辆底盘组件100的中心轴线上,只要能够使得第一底板101相对第二底板102可以相对转动即可。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基座,而是直接将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形状是矩形。应理解的是,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半椭圆形、不规则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一底板的形状和第二底板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中的一个为相对较大的大板,另一块为相对较小的小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面积也可以相同,可以根据小车的具体构造进行设置。
如图1所示,在第一底板101和第二底板102之间,即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布置于基座的两侧。在工作时,每块底板以相互转动点为支点形成杠杠结构,基座两侧的减震装置在支点两侧互为施力点和受力点,保持杠杆结构平衡,以缓冲震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仅设置减震装置于第一底板101和第二底板102的相互转动轴线的一侧,还可设置多个减震装置于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的支承座108,以及设置于支承座108和另一块底板之间的弹性件109。具体地,支承座108与基座105都设置在第一底板上且同侧,即都设置在第一底板101的第一侧。弹性件109沿竖向布置。在该情况下,弹性形变量可以相对较大。弹性件109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的预压缩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109也可以不设置成具有一定的预压缩量。当第一底板101和第二底板102在崎岖路面上运行,发生相对转动时,支承座会挤压或拉动弹性件109,以缓冲震动。应理解的是,支承座108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底板上,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支承座108,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底板。或者,其中一个减震装置中,支承座设置在第一底板上,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底板上,而另一个减震装置中,支承座设置在第二底板上,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底板上。减震装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个。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座具有固定连接于第一底板101的立柱108a和从所述立柱108a的顶端一体垂直延伸至第二底板上方的连接板108b,形成为大致L形。立柱108a的底端固定于第一底板101,连接板的末端连接于弹性件109的顶端。弹性件109的底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第二底板102。在该实施例中,支承座在连接弹性件109的同时还可以具有限位作用。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额外设置限位结构。
支承座108也可以设置为杆状体,带钩的细条形等其它合适的形状。支承座108的数目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弹性件109或者说弹性件109的往复运动的行程可垂直于第二底板102设置,或者与第二底板102呈一定倾斜角度设置,例如呈30°-85°的倾斜角,较佳地,呈45°、60°或70°的角度设置。
支承座108还可不设置延伸至第二底板102上的连接板,弹性件109相应地设置为与第二底板102呈一定角度,并倾斜设置于支承座108与第二底板102之间,或者倾斜设置于支承座108的横臂与第二底板102之间。
多个减震装置的支承座108可以均设置于第一底板101上,相应地,弹性件109均设置于第二底板102上;也可以均设置于第二底板102上,相应地,弹性件109均设置于第一底板101上;也可以部分设置于第一底板101上,部分设置于第二底板102上,相应地,弹性件109部分设置于第一底板101上,部分设置于第一底板101上。还可以理解的是,支承座108可设置为刚性件,或者设置为弹性件,或者至少包含部分弹性部分,以进一步缓冲震动。
支承座108和弹性件109还可以采用其它设置方式,只要满足弹性件109往复行程方向与第一底板101及第二底板102的相互转动方向成一定相交角度布置,并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挡并缓冲其相对转动即可。
弹性件109为弹簧,可以是卷簧、钢板弹簧、气体弹簧或者橡胶弹簧等。较佳地,当第一底板101和第二底板102处于预设状态时,在某些情况下为保持平衡,不发生相对转动时,弹性件109处于部分压缩状态,压缩弹性件109的力可来自支承座109自身的重力或者由其它部件例如第一底板101所传达的重力。该设置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获得较佳的减震效果。
第一底板101和第二底板102各设有至少两个车轮103。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的车轮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底板的横向于第一侧的两相对侧上。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的车轮设置于与所述第二底板的横向于第二侧的两相对侧上。具体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各设有两个车轮,所述第一底板上的车轮和所述转轴形成三角结构,且所述第二底板上的车轮和所述转轴形成三角结构。车轮103可包括主动轮和被动轮,其中主动轮可与驱动机构连接。具体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轴。主动轮通过驱动轴与驱动电机连接。主动轮可以是全向轮,例如麦克纳姆轮。被动轮可以是万向轮等。在另一实施例中,车轮103也可以全部是全向轮或麦克纳姆轮。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车轮布置。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200的结构。如图2所示,车辆底盘组件200包括两块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第一底板201的第一侧和第二底板202的第二侧分别设置有凸出底板的基座205和基座206。基座205和基座206通过转轴207转动连接,从而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可绕一转动轴线相对旋转。基座的结构及其安装方式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2所示,在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之间,即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布置于基座的两侧。在工作时,每块底板以相互转动点为支点形成杠杠(天平)结构,基座两侧的减震装置在支点两侧互为施力点和受力点,保持杠杆(天平)结构左右两侧平衡,以缓冲震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仅设置减震装置于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的相互转动轴线的一侧,还可设置多个减震装置于同一侧。这里,减震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与图1所示的减震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为矩形板状体,并沿左右大致平行排设。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或非平行排设。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各安装有至少两个车轮203。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201的车轮位于与所述第一底板201的第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即与安装有基座205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安装于所述第二底板202的车轮位于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侧相对的一侧上,即与安装有基座206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车轮203可通过轮架204安装于底板上。车轮203可包括主动轮和被动轮,其中主动轮可与驱动机构连接。具体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轴。主动轮通过驱动轴与驱动电机连接。主动轮可以是全向轮或者麦克纳姆轮。被动轮可以是万向轮等。在另一实施例中,车轮203也可以全部是全向轮或麦克纳姆轮。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车轮布置。
图3-4分别示出图2所示实施例的两个变型例的车辆底盘组件400、500的结构示意图。图3-4所示变型例的车辆底盘组件400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200区别在于减震装置,其余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如图3所示,图3所述的变型例中,车辆底盘组件400的减震装置为一板簧401。板簧401的两端分别直接连接于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如图4所示,图4所述的变型例中,车辆底盘组件500的减震装置为一弹簧501。弹簧50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201的安装销502和第二底板202的安装销502。当然,弹簧501两端也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一底板201和第二底板202。
应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其减震装置替换成图3-4所示的减震装置的结构。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300的结构。图5所示的实施例与图2所述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图5的实施例不设置减震装置208、209,其余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图6a和图6b分别是图1和图2-5所示实施例的车辆底盘组件在崎岖道路运行的示意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崎岖道路运行时,尤其是左右两侧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运行时,车辆底盘组件100的两块转动连接的底板沿着左右方向摆动,车轮103的中心会偏离地面;而车辆底盘组件300的两块转动连接的底板沿着前后方向摆动,车轮203的中心始终对准地面,不会发生偏离。因此,相对于前后横向排设多块底板的设置方式,左右竖向排设多块底板的优点在于,遇到不平路面时,避免了车轮摆动时的斜向着地。
与前述的减震装置相配合,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车轮结构,下面以车辆底盘组件100的车轮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a和图7b所示,分别示出了车辆底盘组件100的两种车轮安装结构。如图7a所示,车轮103通过转轴110安装在轮架104上,而轮架104与第一底板101通过螺纹锁紧等刚性方式连接,刚性连接下车轮103产生的震动会直接传递到第一底板101上。如图7b所示,于轮架104与第一底板101之间设置缓冲垫111。当车轮103的震动通过轮架104传递的时候,经过缓冲垫110的缓冲之后,对第一底板101的震动会大大减小,车身运行会更稳定。实践表明,该车轮结构的设置与减震装置的配合具有出乎意料的减震效果。缓冲垫111和减震装置执行了不同的减震任务,其中缓冲垫111在消除小微震动上表现突出,减震装置在消除中型和大型震动上效果极佳。
上述车辆底盘组件100和车辆底盘组件200等可以应用于多种搬运车辆,尤其可以应用于自动导引车上,具有突出的减震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车辆打滑的概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又称为AGV小车)600设有上述车辆底盘组件100、200、300、400、500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中,AGV小车600采用车辆底盘组件100。该自动引导车进一步设有壳体601和驱动机构(图未示)。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相应驱动轴,其中对应数量的所述车轮分别连接于相应的驱动轴。进一步地,第一底板上设置多个电动推杆(linear actuator,又称直线致动器)602。电动推杆顶端设置托盘603,用以承载货物。进一步,在第一底板上设置拍摄机构(图未示),由支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组成。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设置于支架两端。拍摄机构通过第一摄像头扫描设置于货架底部的标识,如条码或二维码等,通过扫描进行自动寻找货架及货物搬运。通过第二摄像头识别设置于货仓地面标识或直接扫描地面纹路进行小车空间定位校准。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数量可为1个或多个。
进一步,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边缘设置多个避障模块(图未示),通过避障模块感应小车与行进线路上的障碍之间的距离,以对小车进行制动。同时,自动导引车还设置自动充电模块。在小车的供电电源电量低于预设电量后,当小车行进至设置于货仓内的充电桩时自动进行充电。
进一步,自动导引车还包括一处理器,处理器连接一中央系统(图未示),接收中央系统的调度指令,向中央系统反馈设备状态,接收避障模块的感应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发送运行指令到驱动电机,以对小车进行制动。示例的,当处理器接收到感应信号后,分析感应信号,判断对应的避障模块与障碍之间的距离,在小车与障碍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向驱动电机发送运行指令,以控制小车减速或停止。同时,处理器接收小车供电电源的电量信息,在电量小于等于预设的电量阈值时,向中央系统发送充电请求,在收到指定路径之后,向驱动电机发送充电指令,使小车在行进到充电桩时停车充电,充电完成后继续运行。处理器接收摄像头拍摄信息,在拍摄到指定的标识或地面纹路后,向驱动电机发送校准坐标指令或者停车指令,同时向电动推杆发送装卸指令,使电动推杆托举托盘及货物进行装卸。
同时,处理器可连接到远程计算机(图未示),将各类指令同时发送到计算机,计算机通过统计各类指令,确定小车的运行时间、搬运次数、充电次数等信息,以对小车的运行情况进行统计,进而实现对小车的监控。
处理器可设置于小车的底板上,通过导线连接避障模块、驱动电机、电动推杆及小车的供电电源进行信息接收和指令传输;或者处理器可为远程电脑,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避障模块、驱动电机、电动推杆及小车的供电电源进行信息接收和指令传输。
可以理解,上述自动导引车600的各结构仅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结构的自动导引车600或搬运车辆,同样可以适用于本申请的各车辆底盘组件。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各实施例可相互组合。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车辆底盘组件,包括底板和至少四个车轮,其中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通过一转轴可转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各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车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各相对设置一基座,两个基座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底板的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上,所述第二底板的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一个上的支承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承座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另一个之间的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一个上的支承座,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另一个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沿竖直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成预压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一个,所述支承座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另一个的上方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一个的立柱和从所述立柱的顶端一体垂直延伸至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另一个的上方的连接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相邻于所述转轴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侧各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减震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车轮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横向于第一侧的相对的两侧上,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的车轮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横向于第二侧的相对的两侧上;或者,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车轮位于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底板的车轮位于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侧相对的一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者板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车轮通过轮架与所述底板连接,其中所述轮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并且所述轮架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缓冲垫。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底板的面积。
17.一种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导引车设有驱动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相应驱动轴,其中所述车轮连接于相应的驱动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多个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设置托盘。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各设有两个车轮,所述第一底板上的车轮和所述转轴形成三角结构,且所述第二底板上的车轮和所述转轴形成三角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车轮为全向轮或麦克纳姆轮。
CN201921297636.1U 2019-08-12 2019-08-12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Active CN211765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7636.1U CN211765868U (zh) 2019-08-12 2019-08-12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7636.1U CN211765868U (zh) 2019-08-12 2019-08-12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5868U true CN211765868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0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7636.1U Active CN211765868U (zh) 2019-08-12 2019-08-12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58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9545A (zh) * 2019-08-12 2021-02-23 锥能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CN112660241A (zh) * 2020-12-31 2021-04-16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车底盘机构及具有其的无人驾驶小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9545A (zh) * 2019-08-12 2021-02-23 锥能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CN112660241A (zh) * 2020-12-31 2021-04-16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车底盘机构及具有其的无人驾驶小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32085U (zh) 一种搬运小车
WO2019137468A1 (zh) 一种全向移动小车
CN211765868U (zh)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CN210555251U (zh) 机器人及其底盘
CN215436656U (zh) 一种电控自平衡物流小车
CN212195646U (zh) 搬运车辆及其底盘组件
CN108583187B (zh) 一种独立悬挂式agv小车
CN210212568U (zh) 机器人底盘、机器人底盘悬挂装置、万向轮悬挂机构
CN206086257U (zh) 减震机构及减震驱动轮组件及agv小车
CN211765867U (zh)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CN112319170B (zh) 一种可保持特定轮距的独立悬挂装置
CN112389545A (zh) 自动导引车及车辆底盘组件
US11420856B2 (en) Transport vehicle for transporting payloads
CN211393743U (zh) 搬运车
CN210176388U (zh) 一种自动导引叉车
CN216070261U (zh) 通用智能小车底盘
CN212220430U (zh) 磁导航差速驱动轮式小车底盘
CN216036938U (zh) 用于智能搬运车的减震机构及具有其的智能搬运车
CN210819630U (zh) 一种用于agv载车机器人的跃障减震车架
KR102294901B1 (ko) Agv 휠 완충장치
CN211035077U (zh) 一种背负举升agv
CN211617920U (zh) 用于气体探测的移动辅助车
CN113650702A (zh) 一种通用智能小车底盘
CN211685327U (zh) 避震底盘及物流机器人
CN218489782U (zh) 一种agv转运系统的防碰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1

Address after: Room a1905, 19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 No.2, Lane 600, Yunling West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ZHUINENG ROBOTICS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