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1671U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1671U
CN211741671U CN202020778826.1U CN202020778826U CN211741671U CN 211741671 U CN211741671 U CN 211741671U CN 202020778826 U CN202020778826 U CN 202020778826U CN 211741671 U CN211741671 U CN 211741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
face
optical imaging
ribs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88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立邦
张开开
王泽光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88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1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1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1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筒具有像端面和物端面,物端面上设置有网格微结构;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中心轴间隔排布在镜筒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低反射率与低成本不能兼顾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产品向着集成化、微型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要求与其相匹配的成像镜头在保证成像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生产成本。镜头组装在整机上,镜头的天面可见,由于常规镜头的天面反射率高,影响整机的外观和镜头的消光效果。目前也有镀黑等工艺减小镜头天面反射率,但是镀黑工艺复杂,时间长,生产成本高,使得镜头成本大大增加。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低反射率与低成本不能兼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低反射率与低成本不能兼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筒具有像端面和物端面,物端面上设置有网格微结构;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中心轴间隔排布在镜筒内。
进一步地,物端面包括:天面,天面绕镜筒的内筒壁的外周设置;喇叭面,喇叭面绕天面的外周设置,喇叭面的大径端相对于天面靠近像端面,网格微结构设置在天面和/或喇叭面上。
进一步地,网格微结构绕中心轴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网格微结构由多个筋条围成,筋条包括:环形筋条,环形筋条为多个,多个环形筋条的半径不同,且均以中心轴为中心;连接筋条,连接筋条为多个,一个连接筋条与至少两个环形筋条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连接筋条与所有环形筋条连接,且多个连接筋条绕环形筋条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环形筋条的宽度D1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8毫米;和/或连接筋条的宽度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8毫米。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环形筋条之间的距离L1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3毫米;和/或相邻两个连接筋条之间的距离L2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3毫米。
进一步地,环形筋条的顶面与物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和/或连接筋条的顶面与物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
进一步地,筋条平行于物端面的截面的面积向靠近物端面的方向逐渐增大;和/或连接筋条等间距排布。
进一步地,筋条的至少一个侧边作为拔模斜面,拔模斜面与筋条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透镜,镜筒具有像端面和物端面,物端面上设置有网格微结构;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中心轴间隔排布在镜筒内。
通过在物端面上设置网格微结构,可以增加物端面对射到物端面上的光线的吸收,减少物端面对光线的反射,减少了杂散光的产生,减少杂散光射入到透镜中,以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在物端面上设置网格微结构就无需在物端面上进行镀黑工艺了,可以大大节省工艺步骤,进而节省生产成本。本申请中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在不增加制作成本的基础上减低反射率,解决了低反射率与低成本不能兼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镜筒的物端面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环形筋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物端面;20、网格微结构;21、环形筋条;22、连接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低反射率与低成本不能兼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如图1至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透镜,镜筒具有像端面和物端面10,物端面10上设置有网格微结构20;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中心轴间隔排布在镜筒内。
通过在物端面10上设置网格微结构20,可以增加物端面10对射到物端面10上的光线的吸收,减少物端面10对光线的反射,减少了杂散光的产生,减少杂散光射入到透镜中,以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在物端面10上设置网格微结构20就无需在物端面10上进行镀黑工艺了,可以大大节省工艺步骤,进而节省生产成本。本申请中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在不增加制作成本的基础上减低反射率,解决了低反射率与低成本不能兼顾的问题。
具体的,物端面10包括天面和喇叭面,天面绕镜筒的内筒壁的外周设置;喇叭面绕天面的外周设置,喇叭面的大径端相对于天面靠近像端面,网格微结构20设置在天面和/或喇叭面上。光学成像镜头安装到成像设备上后,天面裸露在外部以便于光射入到透镜中,在天面处设置有网格微结构20可以避免在成像时光线在天面上反射,进而可以减小射入到透镜中的杂散光。而喇叭面位于天面的外侧,光线射入到喇叭面上也容易形成反射光,在喇叭面上设置网格微结构20,同样也可以减小射入到透镜中的杂散光,以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网格微结构20绕中心轴均匀分布。这样设置便于网格微结构20的制作,同时使得物端面10上的各个位置的吸收光线的能力差不多,以保证物端面10吸收光线的稳定性,降低了各个角度的杂散光,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成像更加清晰。
如图1和图2所示,网格微结构20由多个筋条围成,筋条包括环形筋条21和连接筋条22,环形筋条21为多个,多个环形筋条21的半径不同,且均以中心轴为中心;连接筋条22为多个,一个连接筋条22与至少两个环形筋条21连接。环形筋条21与连接筋条22的设置将物端面10划分为多个网格结构,以对光线进行吸收。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连接筋条22与所有环形筋条21连接,且多个连接筋条22绕环形筋条21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便于网格微结构20的制作,每个连接筋条22均与所有的环形筋条21连接,连接筋条22与环形筋条21之间的连接更紧密,使得网格微结构20的结构强度更好,有利于网格微结构20稳定工作。
具体的,环形筋条21的宽度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8毫米。如果环形筋条21的宽度小于0.005毫米,就使得环形筋条21的宽度过小,环形筋条21的强度太弱,环形筋条21被碰撞后容易断裂,不利于环形筋条21稳定工作。如果环形筋条21的宽度大于0.08毫米,就使得环形筋条21占据的物端面10上的面积过大,对光线的吸收作用较差。将环形筋条21的宽度限制在0.005毫米至0.08毫米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网格微结构2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也能减少射入到透镜的杂光。
具体的,连接筋条22的宽度D1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8毫米。如果连接筋条22的宽度D1小于0.005毫米,就使得连接筋条22的宽度过小,连接筋条22的强度太弱,连接筋条22被碰撞后容易断裂,不利于连接筋条22稳定工作。如果连接筋条22的宽度D1大于0.08毫米,就使得连接筋条22占据的物端面10上的面积过大,对光线的吸收作用较差。将连接筋条22的宽度限制在0.005毫米至0.08毫米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网格微结构2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也能减少射入到透镜的杂光。
具体的,相邻两个环形筋条21之间的距离L1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3毫米。如果相邻两个环形筋条21之间的间距小于0.01毫米,就会使得环形筋条21之间过于密集,射到环形筋条21的顶面上的光线较多,容易将光线反射到透镜中,吸收效果差。如果相邻两个环形筋条21之间的距离L1大于0.3毫米,就使得相邻两个环形筋条21之间的距离L1过大,射到环形筋条21的侧壁上的光线就较少,对光线的吸收效果较差。而将相邻两个环形筋条21之间的距离L1限制在0.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可以有效保证网格微结构20对光线的吸收效果。
具体的,相邻两个连接筋条22之间的距离L2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3毫米。如果相邻两个连接筋条22之间的间距小于0.01毫米,就会使得连接筋条22之间过于密集,射到连接筋条22的顶面上的光线较多,容易将光线反射到透镜中,吸收效果差。如果相邻两个连接筋条22之间的距离L2大于0.3毫米,就使得相邻两个连接筋条22之间的距离L2过大,射到连接筋条22的侧壁上的光线就较少,对光线的吸收效果较差。而将相邻两个连接筋条22之间的距离L2限制在0.01毫米至0.3毫米之间可以有效保证网格微结构20对光线的吸收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筋条21的顶面与物端面10的距离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如果环形筋条21的顶面与物端面10的距离小于0.01毫米,就使得环形筋条21的高度过低,环形筋条21的强度不太容易保证,且对光线的反射率较高。如果环形筋条21的顶面与物端面10的距离大于0.2毫米的话,环形筋条21的强度能够保证,且对光线的反射率也低,但是不利于镜筒的小型化。将环形筋条21的顶面与物端面10的距离限制在0.01毫米至0.2毫米的范围内,就使得网格微结构20能够有效吸收光线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镜筒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筋条22的顶面与物端面10的距离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如果连接筋条22的顶面与物端面10的距离小于0.01毫米,就使得连接筋条22的高度过低,连接筋条22的强度不太容易保证,且对光线的反射率较高。如果连接筋条22的顶面与物端面10的距离大于0.2毫米的话,连接筋条22的强度能够保证,且对光线的反射率也低,但是不利于镜筒的小型化。将连接筋条22的顶面与物端面10的距离限制在0.01毫米至0.2毫米的范围内,就使得网格微结构20能够有效吸收光线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镜筒的小型化。
如图3所示,筋条平行于物端面10的截面的面积向靠近物端面10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有利于光线射入到相邻两个筋条之间的空间,有利于对光线的吸收,减少反射到透镜处的杂散光,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连接筋条22等间距排布。这样设置有利于网格微结构20的均匀化,使得各个位置都能对光线进行良好的吸收,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更好。
具体的,筋条的至少一个侧边作为拔模斜面,拔模斜面与筋条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这样设置便于筋条从模具上脱离出来,使得网格微结构20更加地完整化,有利于提高网格微结构20对光线的吸收。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所述镜筒具有像端面和物端面(10),所述物端面(10)上设置有网格微结构(20);
透镜,所述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所述镜筒的中心轴间隔排布在所述镜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端面(10)包括:
天面,所述天面绕所述镜筒的内筒壁的外周设置;
喇叭面,所述喇叭面绕所述天面的外周设置,所述喇叭面的大径端相对于所述天面靠近所述像端面,所述网格微结构(20)设置在所述天面和/或所述喇叭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微结构(20)绕所述中心轴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微结构(20)由多个筋条围成,所述筋条包括:
环形筋条(21),所述环形筋条(21)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筋条(21)的半径不同,且均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
连接筋条(22),所述连接筋条(22)为多个,一个所述连接筋条(22)与至少两个所述环形筋条(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筋条(22)与所有所述环形筋条(21)连接,且多个所述连接筋条(22)绕所述环形筋条(21)的周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筋条(21)的宽度D1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8毫米;和/或
所述连接筋条(22)的宽度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环形筋条(21)之间的距离L1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3毫米;和/或
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条(22)之间的距离L2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3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筋条(21)的顶面与所述物端面(10)的距离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和/或
所述连接筋条(22)的顶面与所述物端面(10)的距离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筋条平行于所述物端面(10)的截面的面积向靠近所述物端面(10)的方向逐渐增大;和/或
所述连接筋条(22)等间距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的至少一个侧边作为拔模斜面,所述拔模斜面与所述筋条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CN202020778826.1U 2020-05-12 2020-05-12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211741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8826.1U CN211741671U (zh) 2020-05-12 2020-05-12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8826.1U CN211741671U (zh) 2020-05-12 2020-05-12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1671U true CN211741671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1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8826.1U Active CN211741671U (zh) 2020-05-12 2020-05-12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1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9059U (zh) 环形光学元件、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EP1749221B1 (en) Light-absorbing member
US11906891B2 (en)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JP2020024392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WO2020140592A1 (zh) 玻璃镜片及镜头模组
TWI762009B (zh) 遮光片及光學鏡頭
US10739546B2 (en) Imaging lens
CN104865680A (zh) 光学镜头及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CN208636528U (zh) 镜头模组
CN210090790U (zh) 镜头模组
CN211741671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74167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803760U (zh) 塑胶透镜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09387969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102704738B (zh) 高层采光建筑
CN111999839A (zh) 镜筒、光学成像镜头和电子装置
CN208780896U (zh) 一种杂散光线消除成像镜头
CN217181299U (zh) 隔圈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12031830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293731U (zh) 光学镜片镀膜治具
CN211148963U (zh) 遮光片
CN212623164U (zh) 隔圈和成像镜头
CN211604144U (zh) 微透镜组件、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933025U (zh) 遮光元件和光学成像镜头
CN109089027B (zh) 摄像头组件、图像采集设备和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