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03月2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20379083.8、申请名称为“活动部件及处理盒”的中国专利申请、2019年03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20396676.5、申请名称为“活动部件及处理盒”的中国专利申请、2019年08月1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21313025.1、申请名称为“活动部件及处理盒”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交叉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广泛的应用在电子成像装置上的可拆卸部分。
现有技术中,处理盒底部设置有固定部件,在处理盒向电子成像装置上安装的过程中,固定部件会不断的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碰撞。虽然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与弹性件连接,如此可以使凸起在竖直方向伸缩。
但是,这样的设计随着向电子成像装置上装取处理盒的次数增多,对于凸起还是凸起底部的弹性件都磨损很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部件使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不再因为处理盒的安装而在竖直方向缩进(即沿竖直方向向下方缩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处理盒,以使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不再因为处理盒的安装而在竖直方向缩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部分和废粉仓部分,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可以在竖直方向伸缩的凸起,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处理盒,在所述处理盒安装的过程中,所述活动部件可相对所述凸起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处理盒安装的过程中,所述活动部件受到来自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力,使得所述活动部件向处理盒内缩进至所述第一位置;
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完成后,所述活动部件能够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并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件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迫推力,以使所述粉仓部分与所述废粉仓部分发生相对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相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更靠近所述处理盒的下方,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完成后,所述活动部件至少依靠重力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处理盒的下方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盒设置有容纳仓,所述容纳仓设置有防脱部,所述活动部件设置有抵挡部,所述活动部件可相对所述容纳仓移动,所述抵挡部能与所述防脱部抵接,以防止所述活动部件从所述容纳仓中脱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容纳仓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活动部件依靠重力和所述弹性件的弹力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处理盒的下方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盒设置有旋转部,所述活动部件的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旋转部连接,另一端依靠重力和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抵挡部与所述防脱部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部件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凹槽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部件具有迫推面,所述迫推面能够接收来自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所述凸起的迫推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迫推面垂直于水平面;和/或所述迫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卡合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推动部件和第二推动部件,所述第一推动部件能受到所述活动部件沿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推动部件能受到所述活动部件沿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
当所述活动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推动部件受到所述活动部件沿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
当所述活动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推动部件受到所述活动部件沿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推动部件受到所述活动部件沿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盒还包括锁扣部件,当所述活动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部件通过所述锁扣部件与所述处理盒在水平方向上固定。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盒通过通过设置活动部件来代替固定部件,在处理盒安装的过程中,活动部件能相对凸起移动,从而可以使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不再因为处理盒的安装而在竖直方向向下缩进。
附图说明
图1为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时的上方的结构视图;
图2为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时的下方的结构视图;
图3为处理盒沿垂直于处理盒长度方向的面剖切的剖面图;
图4和图5为活动部件位于处理盒上的两个不同的位置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a和图5a是图4和图5对应状态下活动部件的放大图;
图6为活动部件的一种优化结构沿垂直于处理盒长度方向的面剖切剖面图;
图7至图10为本实施例中不同状态下处理盒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的活动部件的结构视图;
图12为实施例三中的处理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的处理盒的剖面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中的活动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和图16为实施例三中的活动部件位于处理盒上的两个不同的位置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15a和图16a分别是图15和图16对应状态下活动部件的放大图;
图17为实施例四中的处理盒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四中的处理盒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四中的处理盒的端盖沿垂直于处理盒长度方向的面剖切的剖面图;
图20为实施例五中的处理盒沿垂直于处理盒长度方向的面剖切的剖面图;
图21为实施例五中的活动部件的一种优化结构沿垂直于处理盒长度方向的面剖切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在安装过程中,活动部件不会挤压电子成像装置凸起并且不会使凸起下陷的处理盒。本申请中处理盒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均为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时的方位,前方、后方指处理盒向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安装过程中安装方向的前方和后方。在处理盒安装过程中,例如可以规定粉仓部分在前,废粉仓部分在后。
图1为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时的上方的结构视图。如图1所示,处理盒包括废粉仓部分100和粉仓部分200。废粉仓部分100在处理盒的上方包括一个废粉仓上面110;同样的,粉仓部分200的上方包括一个粉仓上面210。
图2为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时的下方的结构视图。如图2所示,废粉仓部分100的下方包括感光鼓120;粉仓部分200的下方包括一个粉仓下面220。处理盒还包括一个活动部件230,可活动的安装在粉仓下面220上。
图3为处理盒沿垂直于处理盒长度方向的面剖切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活动部件230可活动的与粉仓部分200连接。在一些实现方案中,活动部件230在处理盒上的位置比底面220更加靠近下方,即活动部件230至少有一部分相对于底面220凸出,如此可使当处理盒沿箭头E方向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时,活动部件230会先与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碰触或抵接。通过设置活动部件230来代替背景技术中的固定部件,在处理盒安装的过程中,活动部件230能相对凸起移动,从而可以使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不再因为处理盒的安装而在竖直方向向下缩进。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部件230会受到凸起的作用力而发生移动。当然,活动部件230也可以受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其它部位的作用力而发生移动。
图4和图5为活动部件位于处理盒上的两个不同的位置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4a和图5a是图4和图5对应状态下活动部件230的放大图。粉仓部分200与活动部件230之间的配合关系为间隙配合,因此活动部件230可以相对自由的相对于粉仓部分200运动。为防止活动部件230脱离粉仓部分200,如图4和图4a所示,粉仓部分200内部还包括一个容纳仓240,活动部件2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仓240中。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部件230包括一个抵挡部233,容纳仓240包括一个防脱部241,通过抵挡部233和防脱部241之间的干涉,活动部件230不会从粉仓部分200之中脱离。
活动部件230具有能与电子成像装置抵接的抵接面231。当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中,在电子成像装置中一些机构(例如电子成像装置门盖关闭或开启时触发一连杆机构,上述机构图中未示出)的带动下,会使处理盒沿箭头F方向下降,从而使抵接面231与电子成像装置的凸起抵接,此时活动部件230会沿箭头P缩进于处理盒内部,即图4和图4a中所述的状态,此时称为第一位置。另外,由于活动部件230与粉仓部分200之间为间隙配合,相对活动产生的阻力较小,因此此时活动部件230不会向下挤压凸起。当处理盒安装到位后,电子成像装置的内部活动使凸起反向处理盒安装方向运动,凸起从与抵接面231抵接的位置离开并运动到靠近迫推面232的一侧。此时由于活动部件230与粉仓部分200之间为间隙配合且凸起不再抵接抵接面231,因此活动部件230受到重力的作用相对于处理盒沿箭头Q向下伸出。此时(活动部件230伸出后)迫推面232可以与凸起接触,此时(图5和图5a)中的状态称为第二位置。当然位于第二位置时,可能由于电子成像装置中其他部件抵接活动部件230,或处理盒内部其他部件施加作用于活动部件230,活动部件230上的抵挡部233并不与防脱部241接触,但是只要相比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更靠近处理盒下方,且至少有一部分迫推面232在前方或后方的投影与凸起在前方或后方的投影重合(前方或后方之一存在重合即可视为投影重合),即可视为第二位置。
当活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且电子成像装置带动凸起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运动(箭头E方向)时,凸起可以将作用力施加在迫推面232上并推动粉仓部分200相对于废粉仓部分100发生相对运动并辊鼓分离。
图6为活动部件的一种优化结构沿垂直于处理盒长度方向的面剖切剖面图。在图6中,迫推面为虚线部分的新迫推面234以代替之前的迫推面232。新迫推面234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中时与水平面保持垂直,从而适应于一种异形的凸起接触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设置,该种异形的凸起于迫推面之间的作用力也于其他的凸起相同,迫推力指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从而更加平稳的进行辊鼓分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在安装过程中,活动部件不会挤压电子成像装置凸起并且不会使凸起向下缩进的处理盒。本申请中处理盒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均为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时的方位,前方、后方指处理盒向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安装过程中安装方向的前方和后方。在处理盒安装过程中,例如可以规定粉仓部分在前,废粉仓部分在后。
图7至图10为本实施例中不同状态下处理盒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图7至图10中,废粉仓部分省略未示出。粉仓部分1200包括活动部件1230、第一推动部件和第二推动部件,第一推动部件具有向下推动活动部件1230,使活动部件1230在竖直方向向下伸出的趋势,例如第一推动部件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1210和与第一弹性件1210连接的推板1240;第二推动部件具有推动或拉动活动部件1230向远离废粉仓部分运动的趋势,例如第二推动部件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1220,第二弹性件1220与活动部件1230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推动部件能受到活动部件1230沿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第二推动部件能受到活动部件1230沿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例如,当活动部件1230处于第一位置时,可以认为只有第一推动部件受到活动部件1230沿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而当活动部件1230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认为第一推动部件受到活动部件1230沿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及第二推动部件受到活动部件1230沿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粉仓部分1200还包括锁扣部件1250,锁扣部件1250不与活动中的第一推动部件和/或第二推动部件干涉。锁扣部件1250可以在特定位置与活动部件1230作用,使活动部件1230不再相对于粉仓部分1200运动。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在这个特定位置被锁扣部件1250固定的活动部件1230可以视为活动部件1230与粉仓部分1200刚性连接。
当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并且没有关闭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时,处理盒沿箭头E方向从图中右侧向图中左侧安装到如图7所示的位置,图中显示的粉仓部分1200为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最内侧的处理盒。当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且电子成像装置未关闭门盖时,如图7所示,活动部件1230在第一推动部件和第二推动部件的作用下,既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处理盒伸出,也位于远离废粉仓部分一侧的位置。
如图8所示,当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关闭时,在门盖中连杆机构(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处理盒会沿竖直方向(箭头F方向)下降,此时活动部件1230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设有凸起71的活动杆70接触.在一些实现方案中,活动部件1230卡在活动杆70上的凹槽72处,此时活动杆70压迫活动部件1230使活动部件1230沿竖直方向上升一段距离,此时称为第一位置,即在第一位置时,活动部会向第一推动部件施加沿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本图中的凹槽72只是一种可能的位置,凹槽72也可以相对位于图中凸起71的右侧。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凸起71也是能够在竖直方向伸缩,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仅示出凸起71和具有凸起71的活动杆70。
之后电子成像装置的内部活动会带动活动杆70向相反于处理盒向电子成像装置安装的方向(箭头I方向)运动一小段距离,如图9所示。此时活动杆70会带动活动部件1230沿箭头I向废粉仓方向运动(即相反于处理盒向电子成像装置安装的方向)。当运动结束时到达锁扣部件1250和活动部件1230作用的特定位置,此时活动部件1230在锁扣部件1250的作用下相对粉仓部分1200固定并不再活动,此时称为第二位置,即在第二位置时,活动部会向第一推动部件施加沿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以及向第二推动部件施加沿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状态下的活动部件1230均处于同一高度,但仍可理解的是,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活动部件1230会向处理盒内部缩进,而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活动部件1230能够接收电子成像装置提供的迫推力。之后无论活动杆70沿处理盒向电子成像装置安装的方向运动,还是回复到这个位置,活动部件1230都不再与粉仓部分1200发生相对运动。因此,随后当活动杆70沿处理盒向电子成像装置安装的方向(箭头I’方向)运动时可以推动粉仓部分1200相对于废粉仓部分发生分离,从而完成辊鼓分离。
如图10所示,当不进行打印,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打开后,处理盒会沿竖直方向(箭头F’方向)上升,此时活动杆70不再与活动部件1230接触,第一推动部件会推动活动部件1230沿竖直方向向下伸出并使活动部件1230不再与锁扣部件1250位于特定位置,因而锁扣部件1250不能再将活动部件1230固定在粉仓部分1200上。之后第二活动部件拉动活动部件1230向远离废粉仓方向(箭头Z方向)运动,恢复到图7中未关闭电子成像装置门盖时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活动部件1230沿竖直方向向下伸出的过程中,活动部件1230的水平方向被锁扣部件1250限位;当活动部件1230完全伸出时,此时活动部件1230才会受到第二推动部件的作用力回复到第一位置。
在另一些实现方案中,如图11所示,也可以不使用活动部件1230与凹槽72配合,而是在活动部件1230的自由端设置一个勾爪。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勾爪包括爪齿1231和按压部1232,随着按压部1232和活动杆70的抵接按压,两个爪齿1231向互相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紧抓活动杆70。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的沿竖直方向伸出的活动部件1230也可以采用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锐角的方向伸出后与活动杆70固定,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活动部件的另一种结构和设置方式。在处理盒安装过程中,活动部件不会挤压电子成像装置凸起并且不会使凸起向下缩进。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均为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时的方位,前方、后方指处理盒向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安装过程中安装方向的前方和后方。在处理盒安装过程中,例如可以规定粉仓部分在前,废粉仓部分在后。
如图12-16a所示,处理盒20包括废粉仓部分300和粉仓部分400。废粉仓部分300包括感光鼓320。粉仓部分400的下方包括一个粉仓下面420。处理盒20还包括一个活动部件430,活动部件430可活动地与粉仓部分400连接。在一些实现方案中,活动部件430在处理盒上的位置比底面420更加靠近处理盒下方,活动部件430至少有一部分相对于底面420凸出。
粉仓部分400还包括容纳仓440,活动部件4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仓440中。粉仓部分400还包括一旋转部450,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450具有圆柱形外周面的弧面,活动部件430包括一可旋转部434,在本实施例中,可旋转部434具有圆柱形内周面的弧面,使可旋转部434整体地或部分地包围在旋转部450的外表面,可实现活动部件430绕旋转部450旋转,即,活动部件430在容纳仓440中可旋转地活动。此外,可旋转部434与旋转部450的结构可互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450一部分连接于粉仓部分400,另一部分为供可旋转部434环绕旋转的圆柱面,活动部件430的可旋转部434具有开口434a,用于以卡接的形式套设在旋转部450的圆柱面上以安装和定位活动部件4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部件430还包括一个抵挡部433,容纳仓440包括一个防脱部441,通过抵挡部433和防脱部441之间的干涉,使活动部件430不会从粉仓部分400之中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盒还包括一弹性件460,以约束活动部件430的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60为一扭簧,设置在粉仓部分400中,在活动部件430活动过程中对活动部件430提供迫推约束,帮助活动部件430复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粉仓部分440中设有定位凸起470,弹性件460安装在定位凸起470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60位于粉仓部分400的框架和活动部件430之间,使弹性件460一端抵接在活动部件430上,另一端抵接在处理盒的框架上,当弹性件460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件460的一端可仅搭接在活动部件430上,对活动部件430不施加力或者向活动部件430上施加一个指向处理盒外部的力。活动部件430的一端通过可旋转部434套设在旋转部450上,另一端在其本身重力或者加之弹性件460的作用下通过抵挡部433抵接在防脱部441上。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460的一端抵接在活动部件430的凹槽435中,随着活动部件430的旋转,弹性件460的一端与活动部件430可适应性地发生相对位移,且在凹槽435两内壁的限制作用下保证弹性件460不会脱离活动部件430,以在活动部件430活动过程中能提供稳定的约束。
活动部件430具有能与电子成像装置抵接的抵接面431。当处理盒沿箭头E方向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中且处理盒沿箭头F方向下降使抵接面431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抵接时,尤其是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抵接时,活动部件430会沿箭头M缩进于处理盒内部,即图15和图15a中所述的状态,由于活动部件430与粉仓部分400之间为间隙配合,相对活动产生的阻力较小,并且,活动部件430的重力足够小,或者在设置有弹性件460的情况下,加之弹性件460施加在活动部件430上的迫推力足够小,使此时活动部件430不会向下挤压凸起,以及不会使凸起向下缩进。此时(图15和图15a中状态)称为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活动部件430通过绕旋转部450旋转,向上缩进处理盒中,抵挡部433和防脱部441之间脱离干涉。此时,弹性件460受到活动部件430的作用力,处于变形状态,其施加于活动部件430上的反作用力(弹性恢复力)为使活动部件430复位的迫推力。
当处理盒安装到位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活动使凸起反向处理盒安装方向运动,凸起从与抵接面431抵接的位置离开并运动到靠近迫推面432的一侧。此时由于由于活动部件430与粉仓部分400之间为间隙配合且凸起不再抵接抵接面431,因此活动部件430受到重力和弹性件46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相对于处理盒沿箭头N向下伸出,以实现复位动作。此时(活动部件430伸出后)迫推面432可以与凸起接触。此时(图16和图16a)中的状态称为第二位置。当然位于第二位置时,可能由于电子成像装置中其他部件抵接活动部件430,或处理盒内部其他部件施加作用于活动部件430,活动部件430上的抵挡部433并不与防脱部441接触,于是,在第二位置处,弹性件460施加至活动部件430上的作用力减小或直至弹性件460恢复至上述自然状态。相比于第一位置,活动部件430在第二位置更靠近处理盒下方,且至少有一部分迫推面432在前方或后方的投影与凸起在前方或后方的投影重合(前方或后方之一存在重合即可视为投影重合)。
当活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且电子成像装置带动凸起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箭头E方向)运动时,凸起可以将作用力施加在迫推面432上并推动粉仓部分400相对于废粉仓部分300发生相对运动并辊鼓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迫推面432上还可增设卡合部432a,卡合部432a的位置为能够卡合凸起,其中,对卡合部432a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卡合部432a可以为凹槽结构或者凸起结构,还可以是摩擦系数较大的一粗糙表面,以尽可能地限制凸起在迫推面432上施力时出现滑移,使凸起对迫推面432施加作用力时能够以推动粉仓部分400相对于废粉仓部分300发生相对运动时不易于脱出该迫推面432。
本实施例能够确保活动部件430在每次装机后的活动动作稳定执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活动过程中,对活动部件430提供稳定复位并保持辊鼓分离。并且,相较于实施例一中活动部件在容纳仓中的活动时存在两侧摩擦从而可能出现活动部件的摇摆现象,本实施例的活动部件在容纳仓中以旋转形式的活动会更加灵活稳定。
实施例四
如图17-19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活动部件的另一种设置方式。处理盒的粉仓部分400和废粉仓部分300的端部经由护盖500连接,其中,粉仓部分400的端部上设置有端盖480,本实施例中的活动部件430以及弹性件460设置在端盖480上,护盖500设置于端盖480的外侧。
如图18和图19所示,端盖480包括朝向处理盒内侧的内壁482,端盖480上设置有容纳仓440、旋转部450、以及防脱部441,皆可自内壁482上伸出形成,活动部件4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仓440中,通过可旋转部434与旋转部450的配合,活动部件430在容纳仓440中可旋转地活动,并通过抵挡部433和防脱部441之间的干涉,使活动部件430不会从端盖480之中脱离。端盖480上还设置有定位凸起470,弹性件460安装在定位凸起470上,弹性件460的第一端460a抵接在活动部件430上,另第二端460b抵接在框架481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端盖480上还设置有第一端壁442和第二端壁443,使得活动部件430位于第一端壁442和内壁482之间,弹性件460的第二端460b位于第二端壁443和内壁482之间,以防止活动部件430和弹性件460在活动期间从端盖480中脱落。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想到的,活动部件430不仅可以设置在端盖480上,还可以设置在护盖500上或者设置在废粉仓部分300上,只要活动部件430能够将其接收的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提供的迫推力传递至处理盒的粉仓部分400,使粉仓部分400与废粉仓部分30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即可。
实施例五
如图20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活动部件的另一种设置方式。处理盒还包括弹性件260,位于粉仓部分200的框架和活动部件230之间,在活动部件230活动过程中对活动部件230提供迫推约束,帮助活动部件230复位。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60设置在容纳仓240中,弹性件260一端抵接在活动部件230上,另一端抵接在处理盒的框架上,当弹性件260处于自然状态时,其一端可仅与活动部件230碰触,对活动部件230不施加力或者向活动部件230上施加一个指向处理盒外部的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60为海绵,并分别设置抵接在活动部件230的两个抵挡部233上。
当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中时,当活动部件230的抵接面231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抵接,尤其是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凸起抵接时,活动部件230缩进于处理盒的内部,由于活动部件230与粉仓部分200之间为间隙配合,相对活动产生的阻力较小,并且活动部件230的重力足够小,在设置有弹性件260的情况下,加之弹性件260施加在活动部件230上的迫推力足够小,使此时活动部件230不会向下挤压凸起,以及不会使凸起向下缩进。此时活动部件230位于第一位置。
当处理盒安装到位后,电子成像装置的内部活动使凸起反向处理盒安装方向运动,凸起从与抵接面231抵接的位置离开并运动到靠近迫推面232的一侧。此时由于由于活动部件230与粉仓部分200之间为间隙配合且凸起不再抵接抵接面231,因此活动部件230受到重力和弹性件26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相对于处理盒向下伸出,以实现复位动作。此时活动部件230位于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处,弹性件260施加至活动部件230上的作用力减小或直至弹性件260恢复至上述自然状态。
当活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且电子成像装置带动凸起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运动时,凸起可以将作用力施加在迫推面232上并推动粉仓部分相对于废粉仓部分发生相对运动并辊鼓分离。
此外,如图21所示,提供一种弹性件260的优化结构,弹性件260可以为一整体的海绵,位于容纳仓240中,直接抵接在活动部件230的两个抵挡部233上。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能够确保活动部件230在每次装机后的活动动作稳定执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活动过程中,对活动部件230提供稳定复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