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6201U - 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6201U
CN210776201U CN201921946590.1U CN201921946590U CN210776201U CN 210776201 U CN210776201 U CN 210776201U CN 201921946590 U CN201921946590 U CN 201921946590U CN 210776201 U CN210776201 U CN 210776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receiving
receiving portion
process cartridge
cartridge according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65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曙春
丁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9/10382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57354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6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6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处理盒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其中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第二力接收部分与第二推动部抵接,以实现处理盒的辊鼓分离,如此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存在力接收装置不能弹出的风险,从而影响辊鼓分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电子成像装置是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件、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电子成像装置通常包括单色电子成像装置和彩色电子成像装置。
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到主体内的处理盒。处理盒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侧壁。处理盒内部通常包括有旋转部件,所述的旋转部件为感光元件,显影元件,充电元件,送粉元件,齿轮部件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旋转元件可与动力接收部件相连接,并从动力接收部件接收驱动力。所述动力接收部件通常设置在处理盒的一侧侧壁上,并从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接收驱动力。
当处理盒不进行电子成像工作时,为了保护显影元件和感光元件,通常将两者分离,即显影元件和感光元件在不进行电子成像时不相接触。
现有技术中,设有一种沿平行于旋转部件的轴转动的力接收装置,该力接收装置从电子成像装置接收动力进行辊鼓分离。但是一旦处理盒装盒位置不稳,或是现有技术中的力接收装置被打印机内的部件所干涉,就存在力接收装置不能弹出的风险,从而影响辊鼓分离,污染电子成像内容,降低打印品质且造成感光鼓表面不可逆的磨损。
因此,目前亟待需要一种新型处理盒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存在力接收装置不能弹出的风险,从而影响辊鼓分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二推动部,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
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可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平动。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设置有呈三角形设置的推动块,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呈三角形设置的接收块,所述推动块可以与所述接收块抵接,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支撑轴,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套设于所述支撑轴的外部,并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相对所述支撑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转动的限位块,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还设置有第二受力部;
当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受力部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
当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受力部可以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在所述支撑架上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包括缓冲部。
可选地,所述缓冲部为U型结构或S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设置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位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上方,且所述防脱部在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用于电子成像装置,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处理盒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显影辊;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感光鼓;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
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突出所述处理盒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一壳体。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维持在第一位置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运动的限位块,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出的防脱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其中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第二力接收部分与第二推动部抵接,以实现处理盒的辊鼓分离,如此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存在力接收装置不能弹出的风险,从而影响辊鼓分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实施例一中容纳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和电子成像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处理盒的立体视图;
图4为图3右侧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图6为实施例一中第二力接收部分和支撑架的位置关系的爆炸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第一力接收部分和支撑架的位置关系的爆炸图;
图8、图9为实施例一中处理盒力接收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10、图11为实施例一中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沿平行于处理盒安装方向的面观察处理盒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第一力接收部分和支撑架的位置关系的爆炸视图;
图14为实施例二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一种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二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另一种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二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再一种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二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再一种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二中第三限位块和第一受力部的位置关系图;
图19为实施例四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四中第一力接收部分和第二力接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容纳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和电子成像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在该成像装置中。一组不同颜色的四个处理盒安装在处理盒架910中,并随着处理盒架910向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推动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中。在电子成像装置内部,还包括第一推动部920和第二推动部930。当处理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安装到位时,关闭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第一推动部920即转动并沿处理盒安装方向推动处理盒上的零件;而当处理盒需要进行辊鼓分离动作时,第二推动部930即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的相反方向推动处理盒上的零件。
图3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立体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4为图3中右侧端部的部分。如图3所示,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1101和第二壳体1102,其中,第一壳体1101内设置有显影辊(图中未示出),第一壳体1101用于支撑显影辊;第二壳体1102内设置有感光鼓(图中未示出),第二壳体1102用于支撑感光鼓。
在本实施例中,力接收装置相对于处理盒安装方向,位于处理盒的右侧和靠近安装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力接收装置在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后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部的第一推动部920、第二推动部930位于同一侧。如图4所示,处理盒还包括力接收装置和支撑架130,其中,力接收装置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和第二力接收部分120,支撑架130用于支撑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和/或第二力接收部分120。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可以与电子成像装置的第一推动部920耦合,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可以与电子成像装置的第二推动部930耦合。
图5、图6为爆炸分解图,主要揭示了第二力接收部分120是如何固定在支撑架130上的。如图5所示,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包括一个弹性件121,优选地,弹性件121可以推动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向远离处理盒右侧端部的方向运动,因此第二力接收部分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位于远离处理盒右侧端部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将该弹性件121设置在第二力接收部分120靠近处理盒左侧端部的一侧并拉动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向左侧端部方向运动。如图6所示,在第二力接收部分120上还包括限位部分122,使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只能沿处理盒长度方向进行平动。
优选地,限位部分122为十字凸块,支撑架130包括十字凹槽131,通过限位部分122和十字凹槽131的啮合,使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只能沿处理盒长度方向进行平动。当然在也可以适当增减凹槽和凸块的数量,或使用机械领域的其他现有技术保持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只能沿处理盒长度方向进行平动,本实施例中只介绍了一种工艺较为简单的优选方案。
图7为爆炸分解图,主要揭示了第一力接收部分110是如何固定在支撑架130上的。通过图中的凹槽132和第一力接收部分110的啮合,使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只能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进行平动。
图8和图9为处理盒力接收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的示意图。优选地,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包括一个推动块112,推动块112为直角三角形,越靠近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前方越窄且斜边面向处理盒右侧端部附近;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包括一个接收块123,接收块123为直角三角形,越靠近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前方越宽且斜边面向处理盒左侧端部附近。
如图8所示,当处理盒未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中,或者处理盒在向电子成像装置中安装的过程中,推动块112并不推动接收块123;如图9所示,当处理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安装到位后关闭门盖时,电子成像装置的第一推动部920推动第一力接收部分110上的第一受力部111,使第一力接收部分110整体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平动,推动块112的斜边与接收块123的斜边耦合,从而推动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向处理盒的右侧端部运动,并最终使第二力接收部分120的第二受力部124处于可以被电子成像装置中第二推动部930推动的位置。
当完成处理盒用完后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时,打开电子成像装置门盖后第一力接收部分110不再被第一推动部920挤压,因此弹性件121可以推动第二力接收部分120向远离处理盒右侧端部的方向运动,并通过接收块123与推动块112斜面的抵接反向推动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向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以恢复到图8中的状态。
优选地,在第一力接收部分110上还设置有一个缓冲部113,防止工作过程中卡死。优选地,缓冲部113为U型结构,且在其U型口处设置有弹簧,使第一力接收部分110受力迫推平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旷量。
当然,利用斜面进行迫推只是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机械领域的现有技术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如使用液压控制或其他多种方式控制,在此不再赘述。
图10和图11是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立体图。图10对应图8中对应的状态,这样在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第二受力部124与第二推动部930之间的干涉,防止处理盒装机过程中的干涉碰撞;图11对应图9中的状态,此时处理盒已经安装到位且电子成像装置已经关闭门盖,若处理盒要进行辊鼓分离,第二推动部930推动第二受力部124向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即可根据杠杆原理辊鼓分离。
实施例二
当处理盒装入电子成像装置后,电子成像装置要先对粉盒进行检验,在此过程时,第二推动部930会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完成检验后,一旦需要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动作,第二推动部930会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并推动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其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相同。
图12是沿平行于处理盒安装方向的面观察处理盒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210,第一力接收部分210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力接收部分110类似,只能沿处理盒安装方向及其反方向平动;第二力接收部分220,在本实施例中,从图12的视角观看,第二力接收部分220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为了简便起见,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力接收部分220的顺时针和/或逆时针描述均采用图12中的视角作为标准。处理盒还包括支撑架230,支撑架230包括支撑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旋转的支撑轴231,优选地还包括限制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活动范围的第一限位块232和第二限位块233。
图13是第二力接收部分220和支撑架230的位置关系的爆炸视图。一个弹性件221推动第二力接收部分220,使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优选地,弹性件221是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第二力接收部分220连接,另一端与处理盒主体或其他设置在处理盒上的部件连接。扭簧221和第二力接收部分220均套在支撑轴231上。
图14至图17为本实施例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示意图。第一力接收部分210与实施例一中类似,均包括第一受力部211和缓冲部213。推动块212与实施例一中推动块112形状不同,但是均是为了推动第二力接收部分220。第二力接收部分220包括与推动块212接触并被推动的接收块223,套接在支撑轴231上的空心柱222以及与第二推动部930接触的第二受力部224。
图14为处理盒未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中时以及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中时各组分的状态。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210并未与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抵接,由于弹性件221的作用使得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一限位块232与接收块223抵接和/或第二限位块233与第二受力部224抵接,第二力接收部分220因此无法继续逆时针旋转。在此装机过程中,由于第二受力部224不会与第二推动部930接触,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干涉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架230上也可只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32或第二限位块233,使第一限位块232与接收块223抵接,或使第二限位块233与第二受力部224抵接,如此均能实现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无法继续逆时针旋转的效果,从而使得第二受力部224不会与第二推动部930接触,以有效避免干涉问题。
图15为关闭电子成像装置门盖后的状态。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210被推动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进行平动,并推动第二力接收部分220。但是由于第二推动部930的位置阻碍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沿顺时针转动的幅度,因此第二力接收部分220不能完全的转动。此时第一力接收部分210上的缓冲部213就发挥作用进行了形变,且其中的弹簧发生了压缩,从而使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可以顺利盖上。
图16为电子成像装置检测时的状态,此时第二推动部930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运动,从而避让开第二力接收部分220顺时针旋转的位置,使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旋转到了图16中的位置。之后如果处理盒要进行辊鼓分离动作,电子成像装置即可控制第二推动部930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以推动第二力接收部分220(接触位置为第二受力部224)从而进行辊鼓分离,可参见如图17中的状态。
优选地,为了使辊鼓分离过程中第二力接收部分220的位置尽量固定,减少因为旷量而造成的辊鼓分离不彻底,在支撑架230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三限位块234,第三限位块234设置为可以在图16和图17中的状态下(即第一力接收部分210推动第二力接收部分220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与第二受力部224抵接,如图18所示,从而使辊鼓分离过程中受力稳定。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一种变形,即令第二力接收部分220逆时针旋转,未装机时第二受力部224不像实施例二中指向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前方而是指向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后方,推动块212与接收块223都设置在空心柱222的左侧,并相应的调整弹性件221的位置,即可实现镜像翻转,使装机过程中第二力接收部分220逆时针旋转。
优选地,为了设置功能与实施例二中第三限位块234的限位部件帮助辊鼓分离过程中的位置稳定,可以结合实施例一中的沿处理盒长度方向平动的块以在安装方向的后方抵接第二受力部224,或者设置相对于处理盒主体伸缩的第三限位块234。无论是平动的还是伸缩的块均由第一力接收部分210运动过程中推动进行伸缩或平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根据试产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图19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只截取了用于辊鼓分离结构的右侧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310、与第二推动部930作用的第二力接收部分32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防脱部340,防脱部340在处理盒长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与第二力接收部分320重合。防脱部340用于防止第二力接收部分320在推进的过程中从处理盒脱出。优选地,防脱部340位于第一壳体1101上并从第一壳体1101向远离处理盒的方向凸起伸出。
图20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力接收部分310和第二力接收部分3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缓冲部313,其作用于缓冲部213相类似,只不过形状略有变化,由原先的“U”型变为“S”型。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缓冲部313能够承受更大的形变量,使部件工作时更加稳定。如图4和图19所示,以上各实施例中第二力接收部分均设置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内后的上部,且优选地,第二力接收部件在上部的凸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均高于第一壳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二推动部,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
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可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平动。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设置有呈三角形设置的推动块,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呈三角形设置的接收块,所述推动块可以与所述接收块抵接,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支撑轴,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套设于所述支撑轴的外部,并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相对所述支撑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转动的限位块,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还设置有第二受力部;
当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受力部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
当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受力部可以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在所述支撑架上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10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包括缓冲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为U型结构或S型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10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设置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位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上方,且所述防脱部在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重合。
14.一种处理盒,用于电子成像装置,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处理盒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显影辊;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感光鼓;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
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突出所述处理盒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一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维持在第一位置的趋势。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至所述第二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运动的限位块,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出的防脱部。
CN201921946590.1U 2019-05-29 2019-11-12 处理盒 Active CN21077620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1621 2019-05-29
CN2019207916214 2019-05-29
CN2019208116042 2019-05-31
CN201920811604 2019-05-31
CNPCT/CN2019/103820 2019-08-30
PCT/CN2019/103820 WO2020057354A1 (zh) 2018-09-21 2019-08-30 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6201U true CN210776201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41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6590.1U Active CN210776201U (zh) 2019-05-29 2019-11-12 处理盒
CN201911101421.2A Pending CN112015076A (zh) 2019-05-29 2019-11-12 处理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1421.2A Pending CN112015076A (zh) 2019-05-29 2019-11-12 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077620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5076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34733A1 (en) 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
US20240111245A1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210776201U (zh) 处理盒
JP58941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96008B2 (ja) 給紙カセ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266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211698602U (zh) 处理盒
CN110632836A (zh)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处理盒
US11720053B2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for an imaging device
JP75630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2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19718B2 (en) Medium supply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61346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3266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14114B2 (ja) 開閉カバー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86933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933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0109558U (zh) 处理盒
JP20102666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21326938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8974785U (zh) 一种处理盒
EP3825775B1 (en) Process cartridge
JP6545313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472648B2 (en) Sheet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187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6

Address after: 519060 area C, 3 / F, central, building 01, 3883 Zhuhai Avenue,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a B, 3 / F, 4 / F, 5 / F, 6 / F, 1 / F, building 02; area a, 4 / F, 3 / F, building 06

Patentee after: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883 Zhuhai Avenue,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60: 2nd floor, 7th floor, block B, 1st floor, Zone A and 2nd floor, 1st floor, 2nd floor, 3rd floor, 4th floor, 5th floor and 5th floor, building 03 and 04, no.3883 Zhuhai Avenue,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ESTAR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