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4962U - 手驱轮椅 - Google Patents
手驱轮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74962U CN211674962U CN201922049010.5U CN201922049010U CN211674962U CN 211674962 U CN211674962 U CN 211674962U CN 201922049010 U CN201922049010 U CN 201922049010U CN 211674962 U CN211674962 U CN 2116749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fferential
- wheelchair
- rack
- wheel
- ste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驱轮椅,它解决了轮椅驱动稳定性差、不易控制转向等问题,其包括具有坐凳组件的轮椅架体,轮椅架体后侧设有靠背组件,在轮椅架体两侧分别设有车轮,且在轮椅架体前侧设有万向轮组件,轮椅架体前侧下方通过水平滑动机构设有齿条,齿条连接有设置在轮椅架体前侧的摆杆,轮椅架体下方转动设有行星轮架,且齿条和行星轮架之间设有超越离合机构,在行星轮架内具有行星轮差动轮组且行星轮架两侧设有分别与行星轮差动轮组相连且互不相接的驱动轴,且驱动轴和车轮相连,两个驱动轴和轮椅架体之间设有转向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行驶稳定,转弯易控制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驱轮椅。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轮椅主要适用于身体残疾人士或身体康复者。它是装有轮子可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为电动和手动折叠轮椅。普通轮椅一般由可折叠框架、前后车轮、左右护膝和脚踏板、左右可拆卸扶手、把手刹车装置、座椅、靠背有医学影像资料袋、便盆,接尿袋挂钩、电动站立等部分组成。手摇轮椅在普通轮椅基础上,增加手摇装置。电动轮椅在普通轮椅基础上,增加电子助力系统,减轻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智能轮椅在电动轮椅的基础上,增加了定位移动、站立移动、遥控移动以及相关互联网+ 辅助生活。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常规的电动轮椅都存在驱动机构复杂,使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除此之外,轮椅转向时存在转动幅度不易控制的问题,影响了使用者的操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手驱装置的轮椅[201620125551.5],其包括轮椅本体,所述轮椅本体包括椅架,该椅架的底面后部两侧对应设置有后轮,该椅架的底面前部两侧对应设置有带万向轴的前轮,该椅架的前部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前支架,该两个前支架上设置有脚踏,该椅架的上设置有座板,该座板的后部设置有背板,该背板上设置有扶手;它还包括设置在后轮上的手驱动组件,所述手驱动组件上设置有弧形罩壳。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轮椅驱动稳定性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驱动机构过于复杂,转向操作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驱动稳定,操作方便的手驱轮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手驱轮椅,包括具有坐凳组件的轮椅架体,轮椅架体后侧设有靠背组件,在轮椅架体两侧分别设有车轮,且在轮椅架体前侧设有万向轮组件,轮椅架体前侧下方通过水平滑动机构设有齿条,齿条连接有能带动齿条水平往复滑动且活动设置在轮椅架体前侧的摆杆,轮椅架体下方转动设有行星轮架,且齿条和行星轮架之间设有当齿条水平往复滑动时能带动行星轮架单向周向转动的超越离合机构,在行星轮架内具有行星轮差动轮组且行星轮架两侧设有分别与行星轮差动轮组相连且互不相接的驱动轴,且驱动轴和车轮相连,两个驱动轴和轮椅架体之间设有能将两个驱动轴中任意一个驱动轴周向锁止的转向控制机构。通过推拉摆杆和操作转向控制机构,即可控制轮椅前进和转弯,便于使用者的控制。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超越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齿条上方且与齿条相啮合的齿条从动齿轮,齿条从动齿轮通过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和同步带轮轴相连,且行星轮架周向外侧具有若干行星齿牙,且在行星轮架周向外侧设有与行星齿牙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通过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和传动轴相连,且传动轴和同步带轮轴相互平行且二者通过同步传动组件相连。超越离合机构保证轮椅上坡时不会后溜,提高了轮椅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同步带轮轴上且位于齿条从动齿轮周向内侧的第一棘轮,且齿条从动齿轮和第一棘轮同心设置且在齿条从动齿轮周向内侧活动设有第一棘爪,且第一棘爪和齿条从动齿轮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顶压组件;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传动轴上且位于主动齿轮周向内侧的第二棘轮,且主动齿轮和第二棘轮同心设置且在主动齿轮周向内侧活动设有第二棘爪,且第二棘爪和主动齿轮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顶压组件。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使得摆杆回位时省力,而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保证行星轮架单向转动。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同步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同步带轮轴远离具有齿条从动齿轮的一端的第一同步带轮,传动轴远离具有主动齿轮的一端具有和第一同步带轮相对应的第二同步带轮,且第一同步带轮通过传动带体和第二同步带轮相连。通过同步传动组件,从而将齿条从动齿轮的转矩传动至传动轴上。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水平滑动机构包括通过若干固定杆悬设在轮椅架体下方一侧的齿条滑轨,齿条滑动设置在齿条滑轨内;摆杆中部铰接设置在轮椅架体前侧,且摆杆下端通过连接杆和齿条一端相连,且连接杆两端分别和齿条与摆杆铰接相连。水平滑动机构中的齿条滑槽将齿条运动限制在直线上,从而将摆杆的推动力转化为从动齿轮的转矩。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转向控制机构包括呈分叉状的差速器支架,行星轮架转动安装在差速器支架内,且驱动轴分别穿设于差速器支架,且差速器支架两侧分别具有供驱动轴穿过且与驱动轴联动的阻尼刹车组件,且阻尼刹车组件连接有转向控制组件。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阻尼刹车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差速器支架外侧且与驱动轴联动的内刹车片,内刹车片远离差速器支架的一侧设有外刹车片,内刹车片和外刹车片之间形成间隙,且驱动轴分别依次穿设于外刹车片和内刹车片。内刹车片与外刹车片在转向控制组件的作用贴合时,一侧驱动轴停止转动,从而使轮椅两侧的车轮产生速度差而转弯。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转向控制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差速器支架外侧的拨叉杆,拨叉杆中部铰接设置在差速器支架上,且拨叉杆一端和外刹车片铰接相连,另一端均与一个转向滑块端部铰接相连,转向滑块端部滑动设置在差速器支架端部的滑动槽内,且在差速器支架端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差速器转向轴,差速器转向轴上端铰接设置在差速器支架上,在转向滑块中部具有转向凹槽,且差速器转向轴上设有位于转向凹槽内且与转向凹槽周向内侧相抵靠的转向凸轮,且差速器转向轴下端连接有转向架,且转向架两端分别与呈V形的位移架体相连,且位移架体和转向架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位移架体铰接连接在倾斜设置的转向推杆一端,且转向推杆另一端和竖直转动设置在轮椅架体远离具有推杆的一侧的转向握杆下端铰接相连。转向控制组件中的拨叉杆在转动滑块的滑动下摆动,从而快速驱动阻尼刹车组件工作。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行星轮差动轮组包括间隔对应设置且分别和驱动轴相连的第一差速器太阳轮和第二差速器太阳轮,且第一差速器太阳轮周向外侧设有若干分别和第一差速器太阳轮相啮合的第一行星轮,且行星轮架周向内侧固定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行星轮固定轴和第二行星轮固定轴,且第一行星轮转动设置在第一行星轮固定轴上,第二行星轮固定轴转动设有位于第二差速器太阳轮周向外侧且与第二差速器太阳轮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且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相互啮合设置。行星轮差动轮组中的第一差速器太阳轮和第二差速器太阳轮可同步转动也可各自独立转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动或转弯。
在上述的手驱轮椅中,坐凳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轮椅架体上的坐凳底板,坐凳底板上固定设有气弹簧支架,且气弹簧支架通过支撑架销轴和倾斜设置的坐垫气弹簧一端相连,且坐垫气弹簧另一端和设置在坐凳底板上方的坐垫板相铰接;靠背组件包括铰接设置在轮椅架体后侧的靠背体,坐凳底板两侧分别设有扶手,且扶手和靠背体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靠背气弹簧。在坐凳底板上设置气弹簧支架,方便身体行动不便的使用者起身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推拉摆杆即可驱动轮椅前进,工作方式稳定;转向控制机构驱使阻尼刹车组件中的刹车片贴合,方便使用者控制转弯角度;行星轮差动轮组内的太阳轮可各自独立转动,方便灵活调整工作状态;坐凳底板设有固定设有气弹簧支架,在使用者起身时提供支撑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坐垫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滑动机构、同步传动组件和转向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行星轮差动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轮椅架体1、车轮11、万向轮组件12、水平滑动机构 2、齿条21、摆杆22、固定杆23、齿条滑轨24、连接杆25、靠背组件3、靠背体31、扶手32、靠背气弹簧33、行星轮架4、行星轮差动轮组41、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第一行星轮413、第二行星轮414、驱动轴42、行星齿牙43、主动齿轮44、第一行星轮固定轴45、第二行星轮固定轴46、超越离合机构5、齿条从动齿轮51、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2、第一棘轮521、第一棘爪522、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3、同步带轮轴53、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4、第二棘轮541、第二棘爪542、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43、传动轴55、转向控制机构6、差速器支架61、阻尼刹车组件62、内刹车片621、外刹车片622、转向控制组件63、拨叉杆631、转向滑块632、滑动槽633、差速器转向轴634、转向凹槽635、转向凸轮636、转向架637、位移架体638、转向推杆639、转向握杆64、推杆65、同步传动组件7、第一同步带轮71、第二同步带轮72、传动带体73、坐凳组件8、坐凳底板 81、气弹簧支架82、支撑架销轴83、坐垫气弹簧84、坐垫板8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手驱轮椅,包括具有坐凳组件8的轮椅架体1,轮椅架体1后侧设有靠背组件3,在轮椅架体1两侧分别设有车轮11,且在轮椅架体1前侧设有万向轮组件12,轮椅架体1 前侧下方通过水平滑动机构2设有齿条21,齿条21连接有能带动齿条21水平往复滑动且活动设置在轮椅架体1前侧的摆杆22,轮椅架体1下方转动设有行星轮架4,且齿条21和行星轮架4之间设有当齿条21水平往复滑动时能带动行星轮架4单向周向转动的超越离合机构5,在行星轮架4内具有行星轮差动轮组41且行星轮架4两侧设有分别与行星轮差动轮组41相连且互不相接的驱动轴42,且驱动轴42和车轮11相连,两个驱动轴42和轮椅架体1之间设有能将两个驱动轴42中任意一个驱动轴42周向锁止的转向控制机构6。当使用者推拉摆杆22时,行星轮架4在超越离合机构5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行星轮架4内的驱动轴42所连接的车轮11转动,同时转向控制系统6可使两侧车轮11产生转动速度差,从而完成转向。
具体地,超越离合机构5包括设置在齿条21上方且与齿条 21相啮合的齿条从动齿轮51,齿条从动齿轮51通过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2和同步带轮轴53相连,且行星轮架4周向外侧具有若干行星齿牙43,且在行星轮架4周向外侧设有与行星齿牙43 相啮合的主动齿轮44,且主动齿轮44通过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4和传动轴55相连,且传动轴55和同步带轮轴53相互平行且二者通过同步传动组件7相连。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2和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4共同工作,分别保证同步带轮轴53和行星轮架4的单向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2包括固定套设于同步带轮轴53上且位于齿条从动齿轮51周向内侧的第一棘轮521,且齿条从动齿轮51和第一棘轮521同心设置且在齿条从动齿轮51 周向内侧活动设有第一棘爪522,且第一棘爪522和齿条从动齿轮5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3;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4 包括固定套设于传动轴55上且位于主动齿轮44周向内侧的第二棘轮541,且主动齿轮44和第二棘轮541同心设置且在主动齿轮 44周向内侧活动设有第二棘爪542,且第二棘爪542和主动齿轮 44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43。第一棘轮521和第一棘爪522 互相啮合,同步带轮轴53带动齿条从动齿轮51单向转动,齿条 21恢复时,齿条从动齿轮51保持不动;第二棘轮541和第二棘爪542互相啮合,使得主动齿轮44只能单向转动带动行星轮架4。
深入地,同步传动组件7包括设置在同步带轮轴53远离具有齿条从动齿轮51的一端的第一同步带轮71,传动轴55远离具有主动齿轮44的一端具有和第一同步带轮71相对应的第二同步带轮72,且第一同步带轮71通过传动带体73和第二同步带轮72 相连。第一同步带轮71将齿条从动齿轮51的转矩通过传动带体 73传递到第二同步带轮72所连接的传动轴55上。
更进一步地,水平滑动机构2包括通过若干固定杆23悬设在轮椅架体1下方一侧的齿条滑轨24,齿条21滑动设置在齿条滑轨24内;摆杆22中部铰接设置在轮椅架体1前侧,且摆杆22 下端通过连接杆25和齿条21一端相连,且连接杆25两端分别和齿条21与摆杆22铰接相连。摆杆22摆动使得齿条21在齿条滑轨24内滑动,从而带动齿条从动齿轮51转动。
很明显,转向控制机构6包括呈分叉状的差速器支架61,行星轮架4转动安装在差速器支架61内,且驱动轴42分别穿设于差速器支架61内,且差速器支架61两侧分别具有供驱动轴42 穿过且与驱动轴42联动的阻尼刹车组件62,且阻尼刹车组件62 连接有转向控制组件63。阻尼刹车组件62受到转向控制组件63 的控制,通过摩擦力来调整两侧车轮11的转动速度。
除此之外,阻尼刹车组件62包括分别设置在差速器支架61 外侧且与驱动轴42联动的内刹车片621,内刹车片621远离差速器支架61的一侧设有外刹车片622,内刹车片621和外刹车片622 之间形成间隙,且驱动轴42分别依次穿设于外刹车片622和内刹车片621。外刹车片622在转向控制组件63的作用下与内刹车片 621贴合,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左右车轮11产生速度差,从而驱使轮椅转向。
可见地,转向控制组件63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差速器支架61外侧的拨叉杆631,拨叉杆631中部铰接设置在差速器支架61上,且拨叉杆631一端和外刹车片622铰接相连,另一端均与一个转向滑块632端部铰接相连,转向滑块632端部滑动设置在差速器支架61端部的滑动槽633内,且在差速器支架 61端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差速器转向轴634,差速器转向轴634上端铰接设置在差速器支架61上,在转向滑块632中部具有转向凹槽635,且差速器转向轴634上设有位于转向凹槽635内且与转向凹槽635周向内侧相抵靠的转向凸轮636,且差速器转向轴634 下端连接有转向架637,且转向架637两端分别与呈V形的位移架体638相连,且位移架体638和转向架637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位移架体638铰接连接在倾斜设置的转向推杆639一端,且转向推杆639另一端和竖直转动设置在轮椅架体1远离具有推杆 65的一侧的转向握杆64下端铰接相连。握杆64转动使得推杆65 和转向推杆639推动位移架体638和转向架637所连的转向滑块 632滑动,从而使差速器支架61两侧的拨叉杆631摆动外刹车片 622贴近或远离内刹车片621。
很显然,行星轮差动轮组41包括间隔对应设置且分别和驱动轴42相连的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和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且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周向外侧设有若干分别和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相啮合的第一行星轮413,且行星轮架4周向内侧固定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行星轮固定轴45和第二行星轮固定轴46,且第一行星轮413转动设置在第一行星轮固定轴45上,第二行星轮固定轴46转动设有位于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周向外侧且与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414,且第一行星轮413和第二行星轮414相互啮合设置。轮椅直线前进时,行星轮架4与第一行星轮413和第二行星轮414保持相对固定,从而驱动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和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带动驱动轴42同步转动;当轮椅转弯时,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或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在阻尼刹车组件62作用下保持固定,另一侧的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或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正常转动。
优选地,坐凳组件8包括水平设置在轮椅架体1上的坐凳底板81,坐凳底板81上固定设有气弹簧支架82,且气弹簧支架82 通过支撑架销轴83和倾斜设置的坐垫气弹簧84一端相连,且坐垫气弹簧84另一端和设置在坐凳底板81上方的坐垫板85相铰接;靠背组件3包括铰接设置在轮椅架体1后侧的靠背体31,坐凳底板81两侧分别设有扶手32,且扶手32和靠背体31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靠背气弹簧33。使用者起身时,坐垫气弹簧84 伸展,使得坐垫板85一端抬起施加支撑力。扶手32与靠背体31 之间的靠背气弹簧33可使靠背体31平展。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通过推拉摆杆22,齿条21 与齿条从动齿轮51相对啮合转动,然后同步传动组件7将转矩传递到主动齿轮44的传动轴55上;主动齿轮44所啮合的行星轮架 4转动后,内部的第一行星轮413和第二行星轮414分别与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和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啮合转动,驱动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和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所连接的驱动轴42 和车轮11转动;阻尼刹车组件62内的内刹车片621和外刹车片 622贴合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轮椅一侧的驱动轴42减速或停止转动而另一侧的驱动轴42正常转动,从而完成转动过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轮椅架体1、车轮11、万向轮组件12、水平滑动机构2、齿条21、摆杆22、固定杆23、齿条滑轨24、连接杆25、靠背组件3、靠背体31、扶手32、靠背气弹簧33、行星轮架4、行星轮差动轮组41、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第一行星轮413、第二行星轮414、驱动轴42、行星齿牙43、主动齿轮44、第一行星轮固定轴45、第二行星轮固定轴46、超越离合机构5、齿条从动齿轮51、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2、第一棘轮521、第一棘爪522、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3、同步带轮轴53、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4、第二棘轮541、第二棘爪542、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43、传动轴55、转向控制机构6、差速器支架61、阻尼刹车组件62、内刹车片621、外刹车片622、转向控制组件63、拨叉杆631、转向滑块632、滑动槽633、差速器转向轴634、转向凹槽635、转向凸轮636、转向架637、位移架体638、转向推杆639、转向握杆64、推杆65、同步传动组件 7、第一同步带轮71、第二同步带轮72、传动带体73、坐凳组件 8、坐凳底板81、气弹簧支架82、支撑架销轴83、坐垫气弹簧84、坐垫板8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手驱轮椅,包括具有坐凳组件(8)的轮椅架体(1),所述的轮椅架体(1)后侧设有靠背组件(3),在轮椅架体(1)两侧分别设有车轮(11),且在轮椅架体(1)前侧设有万向轮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椅架体(1)前侧下方通过水平滑动机构(2)设有齿条(21),所述的齿条(21)连接有能带动齿条(21)水平往复滑动且活动设置在轮椅架体(1)前侧的摆杆(22),所述的轮椅架体(1)下方转动设有行星轮架(4),且所述的齿条(21)和行星轮架(4)之间设有当齿条(21)水平往复滑动时能带动行星轮架(4)单向周向转动的超越离合机构(5),在行星轮架(4)内具有行星轮差动轮组(41)且行星轮架(4)两侧设有分别与行星轮差动轮组(41)相连且互不相接的驱动轴(42),且所述的驱动轴(42)和车轮(11)相连,两个驱动轴(42)和轮椅架体(1)之间设有能将两个驱动轴(42)中任意一个驱动轴(42)周向锁止的转向控制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越离合机构(5)包括设置在齿条(21)上方且与齿条(21)相啮合的齿条从动齿轮(51),所述的齿条从动齿轮(51)通过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2)和同步带轮轴(53)相连,且所述的行星轮架(4)周向外侧具有若干行星齿牙(43),且在行星轮架(4)周向外侧设有与行星齿牙(43)相啮合的主动齿轮(44),且所述的主动齿轮(44)通过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4)和传动轴(55)相连,且所述的传动轴(55)和同步带轮轴(53)相互平行且二者通过同步传动组件(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2)包括固定套设于同步带轮轴(53)上且位于齿条从动齿轮(51)周向内侧的第一棘轮(521),且所述的齿条从动齿轮(51)和第一棘轮(521)同心设置且在齿条从动齿轮(51)周向内侧活动设有第一棘爪(522),且所述的第一棘爪(522)和齿条从动齿轮(5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顶压组件(523);所述的第二棘轮超越离合组件(54)包括固定套设于传动轴(55)上且位于主动齿轮(44)周向内侧的第二棘轮(541),且所述的主动齿轮(44)和第二棘轮(541)同心设置且在主动齿轮(44)周向内侧活动设有第二棘爪(542),且所述的第二棘爪(542)和主动齿轮(44)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顶压组件(5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传动组件(7)包括设置在同步带轮轴(53)远离具有齿条从动齿轮(51)的一端的第一同步带轮(71),所述的传动轴(55)远离具有主动齿轮(44)的一端具有和第一同步带轮(71)相对应的第二同步带轮(72),且所述的第一同步带轮(71)通过传动带体(73)和第二同步带轮(7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滑动机构(2)包括通过若干固定杆(23)悬设在轮椅架体(1)下方一侧的齿条滑轨(24),所述的齿条(21)滑动设置在齿条滑轨(24)内;所述的摆杆(22)中部铰接设置在轮椅架体(1)前侧,且所述的摆杆(22)下端通过连接杆(25)和齿条(21)一端相连,且所述的连接杆(25)两端分别和齿条(21)与摆杆(22)铰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控制机构(6)包括呈分叉状的差速器支架(61),所述的行星轮架(4)转动安装在差速器支架(61)内,且所述的驱动轴(42)分别穿设于差速器支架(61)内,且所述的差速器支架(61)两侧分别具有供驱动轴(42)穿过且与驱动轴(42)联动的阻尼刹车组件(62),且所述的阻尼刹车组件(62)连接有转向控制组件(6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刹车组件(62)包括分别设置在差速器支架(61)外侧且与驱动轴(42)联动的内刹车片(621),所述的内刹车片(621)远离差速器支架(61)的一侧设有外刹车片(622),所述的内刹车片(621)和外刹车片(622)之间形成间隙,且所述的驱动轴(42)分别依次穿设于外刹车片(622)和内刹车片(6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63)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差速器支架(61)外侧的拨叉杆(631),所述的拨叉杆(631)中部铰接设置在差速器支架(61)上,且所述的拨叉杆(631)一端和外刹车片(622)铰接相连,另一端均与一个转向滑块(632)端部铰接相连,所述的转向滑块(632)端部滑动设置在差速器支架(61)端部的滑动槽(633)内,且在差速器支架(61)端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差速器转向轴(634),所述的差速器转向轴(634)上端铰接设置在差速器支架(61)上,在转向滑块(632)中部具有转向凹槽(635),且所述的差速器转向轴(634)上设有位于转向凹槽(635)内且与转向凹槽(635)周向内侧相抵靠的转向凸轮(636),且所述的差速器转向轴(634)下端连接有转向架(637),且所述的转向架(637)两端分别与呈V形的位移架体(638)相连,且所述的位移架体(638)和转向架(637)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的位移架体(638)铰接连接在倾斜设置的转向推杆(639)一端,且所述的转向推杆(639)另一端和竖直转动设置在轮椅架体(1)远离具有推杆(65)的一侧的转向握杆(64)下端铰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轮差动轮组(41)包括间隔对应设置且分别和驱动轴(42)相连的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和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且所述的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周向外侧设有若干分别和第一差速器太阳轮(411)相啮合的第一行星轮(413),且所述的行星轮架(4)周向内侧固定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行星轮固定轴(45)和第二行星轮固定轴(46),且所述的第一行星轮(413) 转动设置在第一行星轮固定轴(45)上,所述的第二行星轮固定轴(46)转动设有位于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周向外侧且与第二差速器太阳轮(412)相啮合的第二行星轮(414),且所述的第一行星轮(413)和第二行星轮(414)相互啮合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驱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坐凳组件(8)包括水平设置在轮椅架体(1)上的坐凳底板(81),所述的坐凳底板(81)上固定设有气弹簧支架(82),且所述的气弹簧支架(82)通过支撑架销轴(83)和倾斜设置的坐垫气弹簧(84)一端相连,且所述的坐垫气弹簧(84)另一端和设置在坐凳底板(81)上方的坐垫板(85)相铰接;所述的靠背组件(3)包括铰接设置在轮椅架体(1)后侧的靠背体(31),所述的坐凳底板(81)两侧分别设有扶手(32),且所述的扶手(32)和靠背体(31)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靠背气弹簧(3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49010.5U CN211674962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手驱轮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49010.5U CN211674962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手驱轮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74962U true CN211674962U (zh) | 2020-10-16 |
Family
ID=7278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490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74962U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手驱轮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7496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01351A (zh) * | 2019-11-25 | 2020-02-18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 手驱轮椅 |
US20220233372A1 (en) * | 2021-01-27 | 2022-07-28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Wheelchair |
-
2019
- 2019-11-25 CN CN201922049010.5U patent/CN21167496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01351A (zh) * | 2019-11-25 | 2020-02-18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 手驱轮椅 |
CN110801351B (zh) * | 2019-11-25 | 2024-05-28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 手驱轮椅 |
US20220233372A1 (en) * | 2021-01-27 | 2022-07-28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Wheelchai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01351B (zh) | 手驱轮椅 | |
CN211674962U (zh) | 手驱轮椅 | |
CN104856811B (zh) | 运动康复椅 | |
CN212816829U (zh) | 一种轻型便捷的电动折叠轮椅 | |
CN212816827U (zh) | 一种新型电动折叠轮椅 | |
CN203598133U (zh) | 一种手摇式轮椅车 | |
CN202896772U (zh) | 一种低位助力车 | |
CN204839987U (zh) | 运动康复椅 | |
CN212038767U (zh) | 一种肢体训练康复设备 | |
CN108969215A (zh) | 可变结构多功能截瘫助行器 | |
CN211055308U (zh) | 一种腰摆驱动三轮车 | |
CN203647604U (zh) | 护理型三姿态手动轮椅车 | |
CN202821882U (zh) | 一种拉杆驱动轮椅 | |
GB2307453A (en) | "Hands free" collapsible wheelchair with motor assistance, skid steer, and seat raising ram | |
CN115416788A (zh) | 一种代步车 | |
CN210472429U (zh) | 一种轮椅 | |
CN104873343A (zh) | 一种单手前操控手摇轮椅 | |
WO1997028775A1 (en) | Hands-free leg/motor powered vehicle | |
CN213607554U (zh) | 一种手摇式轮椅 | |
CN201333139Y (zh) | 手摇轮椅 | |
CN115024907B (zh) | 人力收缩式眼科就医障碍无障化移动就医系统 | |
CN104887413B (zh) | 一种单手操控手摇轮椅 | |
CN2785955Y (zh) | 多功能保健三轮车 | |
CN203497093U (zh) | 一种手摇三轮车 | |
CN108852664A (zh) | 一种电动轮椅的扶手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