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0119U - 自复位开关 - Google Patents

自复位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0119U
CN211670119U CN202020299301.XU CN202020299301U CN211670119U CN 211670119 U CN211670119 U CN 211670119U CN 202020299301 U CN202020299301 U CN 202020299301U CN 211670119 U CN211670119 U CN 211670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self
spring
switch
pressur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93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钊
郑国旺
韩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ABB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ABB Schweiz AG
Priority to CN2020202993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0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0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0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复位开关,其包括开关本体、按键、拉簧和压簧。按键装配在开关本体的顶侧并能够相对于开关本体在初始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绕一枢转轴线枢转。按键能够带动压簧的第一端运动以使拉簧被拉伸;当按键枢转时压簧被压缩。拉簧和压簧能够通过其各自的弹力协作将按键从原始位置偏置回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开关能够通过拉簧和压簧的共同作用实现自复位,其结构简单、能够集成为一个较为轻薄的整体;拉簧和压簧能够分别向按键施加偏置力,其二者之间不存在摩擦或物理干涉,这样能够减少开关内部的摩擦损耗,自复位开关的使用寿命较高;并且,压簧和拉簧均贡献弹力而实现按键的自复位,提升了按键自复位能力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自复位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复位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复位开关通常为翘板型开关,翘板型开关大多借用球簧和弹片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开关的打开和关闭。翘板型开关通常包括较多的部件,内部结构复杂,这导致开关整体会具有较大厚度,其装配程序也较为繁冗。另外,在这样的翘板型开关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球簧和弹片之间的长期摩擦,也会降低开关的自复位灵敏性,使其使用寿命缩短,而如果要解决该问题则需要定期额外地施加润滑剂,但这样的操作会带来较高的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复位开关,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复位开关,该自复位开关能够通过拉簧和压簧的共同作用实现自复位。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开关结构简单、能够集成为一个较为轻薄的整体;拉簧和压簧能够分别向按键施加偏置力,其二者之间可以不存在摩擦或物理干涉,这样能够减少开关内部的摩擦损耗,自复位开关的使用寿命较高;并且,压簧和拉簧均贡献弹力而实现按键的自复位,提升了按键自复位能力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自复位开关包括:
开关本体,所述开关本体包括执行器,所述执行器设置有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地连接的微动开关,所述执行器构造为当所述微动开关每被触碰一次就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一次脉冲信号;
按键,所述按键装配在所述开关本体的顶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关本体在初始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绕一枢转轴线枢转,其中,仅当所述按键位于触发位置时所述微动开关被触碰;
拉簧,所述拉簧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簧的所述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所述按键上,所述拉簧的所述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开关本体上,且当所述按键相对于所述开关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至所述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端运动以使所述拉簧被拉伸;
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按键和开关本体之间,且当所述按键相对于所述开关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压簧被压缩,
其中,当所述按键位于所述触发位置且无外力作用于所述自复位开关时,所述拉簧和所述压簧能够通过其各自的弹力协作将所述按键偏置回所述初始位置。
根据本方案,该自复位开关能够通过拉簧和压簧的共同作用实现自复位,这样的自复位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触发位置和所述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中间位置,其中,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至所述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簧被拉伸,在所述按键从所述中间位置枢转至所述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压簧被压缩,以使得所述压簧能够将所述按键从所述触发位置偏置至所述中间位置,所述拉簧能够将所述按键从所述中间位置偏置回所述初始位置。
根据本方案,拉簧和压簧能够分别在不同的枢转阶段向按键施力,拉簧和压簧能够彼此独立但实际上相互协作地共同实现按键的自复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到所述触发位置的整个过程中所述压簧持续地被压缩;或者
仅在所述按键从所述中间位置枢转到所述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压簧被压缩。
根据本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压簧的设置方式,使拉簧和压簧能够分别在不同的枢转阶段向按键施力或同时向按键施力,拉簧和压簧能够彼此独立但实际上相互协作地共同实现按键的自复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按键从所述中间位置枢转到所述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簧的长度缩短;或者
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到所述触发位置的整个过程中所述拉簧持续地被拉伸。
根据本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拉簧的设置方式,使拉簧和压簧能够分别在不同的枢转阶段向按键施力或同时向按键施力,拉簧和压簧能够彼此独立但实际上相互协作地共同实现按键的自复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本体还包括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执行器顶侧以用于安装所述按键的按键框架。
根据本方案,能够便于将按键安装在执行器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复位开关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挂轴,所述第一挂轴与所述按键相连且所述拉簧的所述第一端勾挂在所述第一挂轴上;所述按键框架上固定地设置有第二挂轴,所述拉簧的所述第二端勾挂在所述第二挂轴上。
根据本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件来将拉簧的一端间接地连接在按键上,从而能够实现拉簧的一端随按键一同运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挂轴设置在所述按键框架的底侧,并且,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和从所述按键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挂轴接收部,所述按键框架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缺口,所述挂轴接收部能够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缺口从而接收所述第一挂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挂轴固定在一起的安装轴和连接部分,所述安装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挂轴,所述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挂轴和安装轴相连,所述按键框架的底表面设置有安装轴容纳部,所述安装轴可枢转地容纳在所述安装轴容纳部内。
根据上述两种方案,详细给出了连接件以及拉簧的安装方式,该安装方式所需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挂轴、所述第二挂轴和所述安装轴均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
根据本方案,当按键枢转时,勾挂在第一挂轴和第二挂轴之间的拉簧能够在垂直于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充分地被拉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框架包括定位在所述微动开关和所述按键之间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构造为能够被所述按键按动从而弹性触碰所述微动开关。
根据本方案,能够避免微动开关因被刚性触碰而被损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簧设置为靠近所述弹性臂。
根据本方案,压簧和弹性臂的受力点靠近,能够实现在弹性臂快速触发微动开关的同时压簧被足够大的压力压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的底表面上的与所述压簧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压簧定位结构,所述压簧套设在所述压簧定位结构上。
根据本方案,在压簧定位结构的限定下,压簧仅能沿其轴线做伸缩运动而无法平移,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压簧发生移位或脱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簧定位结构被构造为从所述按键的底表面凸起并在平行于所述按键的底表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十字形。
根据本方案,压簧定位结构既能够有效地起到定位作用,又可以节约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本体设置有开口向上以用于容纳压簧的压簧定位槽。
根据本方案,在压簧定位槽的限定下,压簧仅能沿其轴线做伸缩运动而无法平移,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压簧发生移位或脱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本体和所述按键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沿所述枢转轴线延伸的枢轴,所述开关本体和所述按键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对应且能够将所述枢轴可枢转地容纳在内的枢轴安装部。
根据本方案,可根据需要选择枢轴和枢轴安装部的设置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形成为长方形,所述枢转轴线位于所述按键的纵向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并沿所述按键的横向方向延伸。
根据本方案,这样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按压按键时压力的力臂较长,可以为使用者省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端壁,所述开关本体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端壁接收槽。
根据本方案,端壁和端壁接收槽的配合作用能够对按键的枢转运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复位开关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按键,各个所述按键能够相对于彼此独立地运动。
根据本方案,自复位开关可以为多功能开关,按动不同的按键能够向控制模块发送不同的控制指令。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复位开关能够通过拉簧和压簧的共同作用实现自复位。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开关结构简单、能够集成为一个较为轻薄的整体;拉簧和压簧能够分别向按键施加偏置力,其二者之间可以不存在摩擦或物理干涉,这样能够减少开关内部的摩擦损耗,自复位开关的使用寿命较高;并且,压簧和拉簧均贡献弹力而实现按键的自复位,提升了按键自复位能力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复位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提供了自复位开关的顶部视角;
图2为该实施方式的自复位开关的按键和按键框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A为该实施方式的自复位开关的一个按键和对应的压簧的的立体示意图,其示出了按键的底表面;
图3B为图3A中按键和压簧安装在一起的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自复位开关的按键框架和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其示出了按键框架的底表面,连接件处于待安装至按键框架的状态;
图5示出了图4中连接件安装至按键框架之后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按键安装至图5中的按键框架之后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方式的自复位开关在正立状态下的剖视图,其中按键处于初始位置;
图9为图8中的自复位开关的另一个剖视图,其中按键处于触发位置;
图10为本实施方式的自复位开关的正立状态下的另一剖视图,其中省略了执行器,在该图中示出了按键的初始位置、中间位置和触发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复位开关,图1至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到的方向性术语“顶侧”、“底侧”、“向上”、“向下”应被理解为是当自复位开关具有如图1所示的定向时的对应方向,这些方向性术语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间的相对性描述而并非绝对性描述。自复位开关的实际使用时的定向不一定如图1所示,例如,自复位开关还能够作为墙壁开关,在作为墙壁开关时,其按键的顶表面会大致与墙壁平齐。
首先参考图1和图2。自复位开关100包括开关本体3、按键4、拉簧2和压簧1。开关本体3又包括执行器31和设置在执行器31的顶侧以用于安装按键4的按键框架32,具体地,执行器31上设置有执行器安装卡扣312,按键框架32上对应地设置有框架安装卡扣329,执行器安装卡扣312和框架安装卡扣329能够卡扣在一起从而将按键框架32相对于执行器31固定。
执行器31设置有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通信地连接的微动开关 311,微动开关311每被触碰一次就向控制模块发送一次脉冲信号。按键4通过按键框架32装配在执行器31的顶侧,且按键4能够相对于开关本体3在触发位置和初始位置之间绕一枢转轴线枢转,其中,初始位置、触发位置以及将在后文描述的中间位置都是按键4相对于开关本体3的位置,而不是按键4的绝对位置。其中,仅当按键4位于触发位置时按键4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触碰微动开关311,在按键4 离开触发位置的状态下微动开关311保持不被触碰。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自复位开关100包括三个按键4,三个按键4可各自对应一个微动开关311,三个按键4能够相对于彼此独立地运动。
参考图2,拉簧2和压簧1用于将按键4从触发位置偏置回初始位置。具体地,拉簧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按键4上,另一端连接在开关本体3上,且在开关本体3从初始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按键4能够带动拉簧2的一端移动,从而将拉簧2拉伸。压簧 1设置在按键4和开关本体3之间,且当按键4相对于开关本体3从初始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压簧1被压缩。当按键4位于触发位置且无外力作用于自复位开关100时,拉簧2和压簧1能够通过其各自的弹力协作将按键4偏置回初始位置。
按键4大致形成为长方形,其长边沿纵向方向(图2中由D1示出)延伸,短边沿横向方向D2(图2中由D2示出)延伸,按键4 做枢转运动所围绕的枢轴321线位于按键4的纵向方向D1上的中间位置处并沿横向方向D2延伸。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使用者按压按键4时,压力的力臂较长,使用者能够省力地触发按键4。
为了方便描述,将按键4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分别称为按键第一端部41和按键第二端部42。当按键4位于初始位置时按键第一端部 41抵靠按键框架32而按键第二端部42相对于按键框架32翘起,在无外力作用于自复位开关100时,按键4能够保持在初始位置。若需要致动该自复位开关100,使用者可以按压按键4的靠近按键第二端部42的部分,按键4相对于按键框架32枢转并最终到达按键第二端部42抵靠按键框架32而按键第一端部41翘起的触发位置。在该过程中,拉簧2被拉伸,压簧1被压缩。当来自使用者的外力消失之后,压簧1和拉簧2能够向按键4施加偏置力,从而将其偏置至初始位置。
优选地,为了更稳定地安装压簧1,按键框架32设置有开口向上以容纳压簧1的压簧定位槽324(见图2)。同时,参考图3A、图3B 和图4,可以附加设置一个压簧定位结构45从按键4的底表面上凸起,压簧定位结构45为在平行于按键4底表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十字形,压簧1能够套设在压簧定位结构45上。这样,在压簧定位槽324和压簧定位结构45的限定下,压簧1仅能沿其轴线做伸缩运动而无法平移,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压簧1发生移位或脱落。
另一方面,为了安装拉簧2,实施方式中还设置了连接件5。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7,对连接件5、按键4以及拉簧2的安装过程和作用原理进行描述。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文的方向性术语均是以自复位开关100的正立状态为基准进行描述的,而图4-图7中的各部件均以其底部视角示出。
在安装按键4之前,首先需要将连接件5安装在按键框架32上。参考图4,自复位开关100包括连接件5,连接件5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挂轴51、连接部分53和安装轴52,其中,第一挂轴51用于与按键4接合且用于与拉簧2的一端相连,安装轴52用于与按键框架32接合。第一挂轴51上形成有一圈凹陷511,以用于将拉簧2的一端勾挂在第一挂轴51上。按键框架32的底表面设置有安装轴容纳部322,连接件5的安装轴52能够可枢转地容纳在安装轴容纳部322 内。
将连接件5的安装轴52安装进安装轴容纳部322之后的按键框架32和连接件5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接下来的步骤是安装按键4,安装按键4的步骤包括两个方面:一、将按键4与按键框架32可枢转地相连;二、将按键4与连接件5的第一挂轴51接合。
首先说安装按键4的第一方面:将按键4与按键框架32可枢转地相连。按键框架32的底侧设置有沿横向延伸且对应于按键4的纵向方向D1上的中间位置的枢轴321(见图5),且按键框架32在枢轴321旁边设置有细长缺口328,以供按键4的对应部分向下延伸穿过细长缺口328并和枢轴321接合。按键4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枢轴安装部46(见图3A和图3B),枢轴安装部46上设置有沿横向方向D2贯穿的枢轴321孔。枢轴安装部46能够向下穿过细长缺口328,枢轴321对准枢轴安装部46上的枢轴321孔并穿过枢轴321 孔,这样,按键4便可枢转地安装到了按键框架32上。枢轴321和枢轴安装部46接合之后的状态可以在图7中看到。在本实施方式中,枢轴321设置在按键框架32上而枢轴安装部46设置在按键4上,但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枢轴设置在按键上而将枢轴安装部设置在按键框架上。
下面再看安装按键4的第二方面:将按键4与第一挂轴51接合。按键4设置有从其下表面向下延伸的挂轴接收部44(见图3A和图3B),并且按键框架3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缺口326(见图4),挂轴接收部 44能够向下延伸并穿过缺口326从而接收第一挂轴5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挂轴接收部44能够带动第一挂轴51运动,但第一挂轴51 并不是完全相对于挂轴接收部44固定的,实际上,挂轴接收部44上具有用于接收第一挂轴51的槽,第一挂轴51能够在该槽内沿纵向方向D1做小幅滑动。
也就是说,当按键4做枢转运动时,第一挂轴51的实际运动轨迹为两个运动的叠加:第一个运动为被挂轴接收部44带动的向上或向下的运动;第二个运动为第一挂轴51相对于挂轴接收部44的小幅度滑动。参考图7,当第一挂轴51做上述运动时,其带动安装轴52在安装轴容纳部322内做枢转运动。那么可以理解,第一挂轴51的两个运动的叠加结果,即第一挂轴51的实际运动轨迹为绕安装轴52 的枢转运动。
在将按键4安装在按键框架32上之后,下一步便可以是安装拉簧2。继续参考图7,按键框架32的底侧固设有第二挂轴327。拉簧 2的第一端21被勾挂在第一挂轴51上,拉簧2的第二端22被勾挂在第二挂轴327上。由于第一挂轴51能够随被按键4带动,而第二挂轴327固定,所以在按键4枢转的过程中,拉簧2的第一端21能够被相对于第二端22拉长。从图4-图7中可以看到,第一挂轴51、第二挂轴327和安装轴52的各自的延伸方向平行。
下面转到图8到图10。图8到图10所示的自复位开关100处于正立状态,本文所提供的方向性术语也可以参考图8-图10来理解。
在图8中,按键4处于原始位置。此时,拉簧2还未被拉伸,长度较短。压簧1可以处于自然状态也可以处于被轻微压缩的状态。当需要致动开关时,可以向按键4第二端部42施加如图中箭头的方向所示的力,使按键4相对于按键框架32绕枢轴321(在图8中未示出) 做枢转运动,按键第二端部42逐渐下压而按键第一端部41逐渐翘起。在该过程中,拉簧2的勾挂在第二挂轴327上的一端固定,勾挂在第一挂轴51上的一端随按键4一同上抬,使拉簧2被拉伸从而蓄力;压簧1被逐渐压缩从而蓄力。枢转结束时,按键4处于如图9所示的触发位置。
参考图9,当按键4处于触发位置时,按键4下表面的施力点47 直接或间接地按压微动开关311,微动开关311向控制模块发送脉冲信号。优选地,按键框架32上设置有弹性臂323,施力点47向下按压弹性臂323,弹性臂323弹性地触碰微动开关311。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微动开关311被刚性接触,能够避免微动开关311损坏。更优选地,弹性臂323设置在靠近压簧1的位置处,这样压簧1和弹性臂 323的受力点靠近,能够实现在弹性臂快速触发微动开关的同时压簧被足够大的压力压缩,同时可以使此处布局更紧凑、按键4的受力更均衡。弹性臂323的立体结构在图4-图6中示出。同样优选地,按键 4的施力点47的结构可以类似于压簧定位结构45,也形成为凸起的大致十字形,施力点47的立体结构在图3A和图3B中示出。
在如图9所示的触发位置下,当作用在按键4顶表面上的外力消失时,压簧1会通过其偏置力将按键4朝向原始位置偏置。在按键4 朝向原始位置枢转的过程中,拉簧2也会向按键4施加偏置力使其朝向原始位置枢转。
优选地,参考图8和图9,可以看到按键4的在纵向方向D1上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端壁43,按键框架32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端壁接收槽325。端壁接收槽325和端壁43的配合能够对按键4 的枢转运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参考图10,在图8所示的初始位置和图9所示的触发位置之间,还存在一中间位置。在图10中,P1所指的是位于初始位置的按键4,P2所指的是处于中间位置的按键4的轮廓,P3所指的是处于触发位置的按键4的轮廓。在按键4从初始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拉簧2并不是被持续拉长的,事实上,在按键4从初始位置枢转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拉簧2被拉伸;在按键4从中间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拉簧2的长度减小,其偏置力被释放。由于当按键4位于触发位置时拉簧2自身已不具有偏置力,所以如果不设置压簧1,按键4能够保持在触发位置。而由于压簧1的存在,按键4能够在压簧1的偏置力作用下从触发位置枢转至中间位置,此过程中拉簧2再次被拉长而蓄力从而能够将按键4从中间位置偏置回初始位置。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键4从初始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压簧1持续地被压缩,而拉簧2在按键4从初始位置枢转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被拉伸、从中间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长度缩短,拉簧2和压簧1在空间上彼此独立、但彼此协作地将按键4从触发位置偏置回初始位置。
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拉簧和压簧的设置还可以具有其他可选方式,例如,压簧可以在按键从初始位置枢转至中间位置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状态,而仅在按键从中间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被压缩;再例如,拉簧的安装方式可以改变从而使拉簧在按键从初始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全过程中被持续地拉伸。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复位开关能够通过拉簧和压簧的共同作用实现自复位。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开关结构简单、能够集成为一个较为轻薄的整体;拉簧和压簧分别向按键施加偏置力,其二者之间不存在摩擦或物理干涉,这样能够减少开关内部的摩擦损耗,自复位开关的使用寿命较高;并且,压簧和拉簧均贡献弹力而实现按键的自复位,提升了按键自复位能力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标记:
100 自复位开关
1 压簧
2 拉簧
21 拉簧的第一端
22 拉簧的第二端
31 执行器
311 微动开关
312 执行器安装卡扣
32 按键框架
321 枢轴
322 安装轴容纳部
323 弹性臂
324 压簧定位槽
325 端壁接收槽
326 缺口
327 第二挂轴
328 细长缺口
329 框架安装卡扣
4 按键
41 按键第一端部
42 按键第二端部
43 端壁
44 挂轴接收部
45 压簧定位结构
46 枢轴安装部
47 施力点
5 连接件
51 第一挂轴
511 第一挂轴上的凹陷
52 安装轴
53 连接部分
D1 纵向方向
D2 横向方向

Claims (18)

1.一种自复位开关,所述自复位开关(100)包括:
开关本体(3),所述开关本体包括执行器(31),所述执行器设置有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地连接的微动开关(311),所述执行器构造为当所述微动开关每被触碰一次就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一次脉冲信号;
按键(4),所述按键装配在所述开关本体的顶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关本体在初始位置和触发位置之间绕一枢转轴线枢转,其中,仅当所述按键位于触发位置时所述微动开关被触碰,
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开关还包括:
拉簧(2),所述拉簧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所述拉簧的所述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所述按键上,所述拉簧的所述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开关本体上,且当所述按键相对于所述开关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至所述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按键带动所述第一端运动以使所述拉簧被拉伸;
压簧(1),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按键和开关本体之间,且当所述按键相对于所述开关本体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至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压簧被压缩,
其中,当所述按键位于所述触发位置且无外力作用于所述自复位开关时,所述拉簧和所述压簧能够通过其各自的弹力协作将所述按键偏置回所述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位置(P3)和所述初始位置(P1)之间存在一中间位置(P2),其中,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至所述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簧被拉伸,在所述按键从所述中间位置枢转至所述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压簧被压缩,以使得所述压簧能够将所述按键从所述触发位置偏置至所述中间位置,所述拉簧能够将所述按键从所述中间位置偏置回所述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到所述触发位置的整个过程中所述压簧持续地被压缩;或者
仅在所述按键从所述中间位置枢转到所述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压簧被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键从所述中间位置枢转到所述触发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拉簧的长度缩短;或者
在所述按键从所述初始位置枢转到所述触发位置的整个过程中所述拉簧持续地被拉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还包括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执行器顶侧以用于安装所述按键的按键框架(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开关还包括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挂轴(51),所述第一挂轴与所述按键相连且所述拉簧的所述第一端勾挂在所述第一挂轴上;所述按键框架上固定地设置有第二挂轴(327),所述拉簧的所述第二端勾挂在所述第二挂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轴设置在所述按键框架的底侧,并且,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和从所述按键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挂轴接收部(44),所述按键框架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缺口(326),所述挂轴接收部能够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缺口从而接收所述第一挂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挂轴固定在一起的安装轴(52)和连接部分(53),所述安装轴平行于所述第一挂轴,所述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挂轴和安装轴相连,所述按键框架的底表面设置有安装轴容纳部(322),所述安装轴可枢转地容纳在所述安装轴容纳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轴、所述第二挂轴和所述安装轴均平行于所述按键(4)的枢转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框架(32)包括定位在所述微动开关(311)和所述按键(4)之间的弹性臂(323),所述弹性臂构造为能够被所述按键按动从而弹性触碰所述微动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设置为靠近所述弹性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底表面上的与所述压簧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压簧定位结构(45),所述压簧套设在所述压簧定位结构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定位结构被构造为从所述按键的底表面凸起并在平行于所述按键的底表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十字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设置有开口向上以用于容纳压簧的压簧定位槽(324)。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和所述按键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沿所述按键(4)的枢转轴线延伸的枢轴(321),所述开关本体和所述按键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对应且能够将所述枢轴可枢转地容纳在内的枢轴安装部(46)。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形成为长方形,所述按键(4)的枢转轴线位于所述按键的纵向方向(D1)上的中间位置处并沿所述按键的横向方向(D2)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端壁(43),所述开关本体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端壁接收槽(325)。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开关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按键,各个所述按键能够相对于彼此独立地运动。
CN202020299301.XU 2020-03-11 2020-03-11 自复位开关 Active CN211670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9301.XU CN211670119U (zh) 2020-03-11 2020-03-11 自复位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9301.XU CN211670119U (zh) 2020-03-11 2020-03-11 自复位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0119U true CN211670119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9301.XU Active CN211670119U (zh) 2020-03-11 2020-03-11 自复位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0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72113B2 (ja)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CN111799119B (zh) 光开关按键
US5769210A (en) Scissors-type key switch
US6572289B2 (en) Pushbutton structure of keyboard
US5488210A (en) Push button switch
JP4292186B2 (ja) 入力装置、キー構造およびその弾性機構
US6420669B1 (en) Toggle mechanism for toggle switches
GB1572563A (en) Snap-action switching device
JP2002231090A (ja) キースイッチ
US5015811A (en) Snap-action pushbutton switch with click sound
KR101278278B1 (ko) 푸시-버튼 방식의 로커 스위치
US8553422B2 (en) Push butt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CN114005694A (zh) 按键开关
JP2009224127A (ja)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US6375372B1 (en) Pushbutton structure of keyboard that generates pulse-like reaction when depressed
CN211670119U (zh) 自复位开关
US6545238B2 (en) Key device with a scissors mechanism
TWM606963U (zh) 機械式鍵盤
CN113345745B (zh) 按键结构及键盘
CN218447642U (zh) 开关
CN218958194U (zh) 带开关的插座
JP3372937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CN220526790U (zh) 一种按键触发机构及电子设备
JP3236014U (ja) カードリーダー
US11705294B2 (en) Input device and key structur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