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8194U - 带开关的插座 - Google Patents

带开关的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8194U
CN218958194U CN202223428142.7U CN202223428142U CN218958194U CN 218958194 U CN218958194 U CN 218958194U CN 202223428142 U CN202223428142 U CN 202223428142U CN 218958194 U CN218958194 U CN 218958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actuating member
face cover
actuator
actu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81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22234281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8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8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8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开关的插座。插座包括:面盖(10);用于操作所述开关的操作面板(20),与所述面盖(10)并排布置;以及致动件(30),所述操作面板(2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致动件(30),所述致动件(3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面盖(10)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操作面板(20)被按压而向下运动时,相对于所述面盖(10)枢转,以触发所述开关动作。根据本公开的带开关的插座,确保操作面板和面盖之间的间隙均匀,提高了设备的整体美观性。

Description

带开关的插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用于插座,特别涉及带开关的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被广泛地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以用于从电源汲取电力。插座可包括二孔、三孔或五孔插座。插座还可附加地提供独立操作的开关。开关包括按键。用户可通过按压按键来接通和断开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这种带开关的插座由于集成了开关和插座的功能节省空间并且广受欢迎。
传统的带开关的插座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一些插座中,按键通常是翘板式的,按键与插座面板的表面无法齐平;在一些插座中,尽管按键能够与插座面板的表面齐平,但是按键长期使用之后开关边缘和面盖之间的间隙容易积累灰尘或污渍而导致按键卡滞甚至无法被按下,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期望能够对传统的带开关的插座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开关的插座,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开关的插座。插座包括:面盖;用于操作所述开关的操作面板,与所述面盖并排布置;以及致动件,所述操作面板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致动件,所述致动件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面盖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操作面板被按压而向下运动时,相对于所述面盖枢转,以触发所述开关动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致动件被安装至面盖,而不是将致动件安装至功能部件(例如功能部件的安装面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功能部件的位置如何,因此总是可以确保操作面板和面盖之间的间隙均匀,提高了设备的整体美观性。此外,面盖、操作面板和致动件形成组件,方便地安装至插座的功能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件可包括在所述面盖下方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在所述操作面板的下方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彼此并排布置并且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确保操作面板按压时,由面盖、操作面板和致动件所形成的组件的结构平衡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可形成悬臂结构并且所述操作面板经由所述悬臂结构被支撑,以使得在所述操作面板的预定区域被按压时,所述致动件围绕其与所述面盖之间的枢接点旋转。由此,可通过悬臂结构放大操作面板按压的冲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可包括用于与所述面盖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一枢转部以及用于触发所述开关的致动部,所述第一枢转部被布置在所述致动件的邻近所述面盖的边缘的第一端附近,所述致动部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附近。由此,可以放大操作面板按压的杠杆效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转部可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侧缘突出的一对轴,所述面盖包括适于接纳所述一对轴的相应孔,所述轴和孔形成枢转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可包括用于与所述操作面板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二枢转部比所述第一枢转部远离所述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枢转部可包括从所述第二部分的侧缘突出的一对轴,所述操作面板包括适于接纳所述一对轴的相应孔,所述轴和孔形成枢转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件可呈片状。由此,可以使得面盖组件的厚度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可包括镜像对称布置的彼此独立地操作的一对所述致动件,所述一对致动件分别在所述面盖的相反侧缘附近经由第一枢转部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面盖并且彼此相对地延伸。由此,可以实现操作面板的全区域的任何区域的按压均能致动开关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还可包括功能模块,所述致动件包括枢转端和相反的致动端,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布置在所述致动件的所述致动端的下方的按钮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件可包括位于所述枢转端和所述致动端之间的第二枢转部,所述操作面板经由所述第二枢转部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致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还可包括被布置所述致动件下方的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致动件触发所述开关之后使所述致动件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盖、所述致动件和所述操作面板的尺寸可被形成为:在所述开关未被触发的初始状态下,所述面盖和所述操作面板的顶表面齐平。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带开关的插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开关的插座的功能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的仰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中的操作面板的仰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中的面盖的仰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中的致动件从俯视视角的的立体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中的致动件从仰视视角的的立体图。
图9示出图1所示的带开关的插座的从侧视角度的立体图,示出了操作面板在下侧部分被按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沿着图1的线A-A的剖视图。
图11示出图1所示的带开关的插座的从侧视角度的立体图,示出了操作面板在中央部分被按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沿着图1的线A-A的剖视图。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放置或者位置关系的词汇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开关的插座的结构细节。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带开关的插座100的俯视示意图和带开关的插座的功能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带开关的插座100包括面盖组件,面盖组件包括面盖10、用于开关的操作面板20以及将面盖和操作面板彼此联接的致动件30(参见图4、图7和图8,稍后将详细对其说明)。面盖10和操作面板20并排布置并且在上下端部处对齐。操作面板2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致动件30,致动件3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面盖10。在操作面板20被按压而向下运动时,致动件30相对于面盖10枢转,以触发开关动作。
如图2所示,带开关的插座100还包括位于面盖组件下方的功能模块40。功能模块40可包括安装面板43以及布置在安装面板43内的插座模组44和开关模组。插座模组44被布置在面盖10下方并且包括适于与插入插孔的插头进行电连接的接线端子。
开关模组邻近插座模组44设置,并且能够被操作面板20间接地致动。操作面板20可与致动件30耦合。开关模组被实现为按钮开关42的形式。用户可通过按压操作面板20来移动致动件30,进而通过致动件30致动按钮开关42。当按钮开关42被按压时,按钮开关切换开关状态;当按压力解除后,按钮开关42复位(即返回至其按压前的状态)。作为示例,按钮开关42初始地处于ON状态。当按钮开关42被用户致动之后(通过按压操作面板20),按钮开关42将切换至OFF状态,并且在按压力解除之后,按钮开关42复位;当按钮开关42被用户再次致动之后,按钮开关42将重新切换回ON状态,并且在按压力解除之后,按钮开关42复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开关的插座,致动件被安装至面盖,而不是将致动件安装至功能部件(例如功能部件的安装面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功能部件的位置如何,因此总是可以确保操作面板和面盖之间的间隙均匀。这是因为,在致动件被安装至功能模块的相关部件的情况下,功能模块的相关部件的位置在安装过程中会下沉而无法确保操作面板和面盖之间的尺寸精度。此外,致动件、面盖和操作面板可以彼此装配成一个组件,可以方便整个设备的安装。
下面结合图3-图8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的结构细节。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从上方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的仰视图。操作面板20呈长条形状并且与面盖10并排布置。面盖10和操作面板20共同地形成带开关的插座100的外观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面盖组件通过面盖10、操作面板20和致动件30通过独特的结构和安装方式,能够确保面盖10和操作面板20的外观面在用户未按压操作面板20的状态下,面盖10和操作面板20彼此齐平并且两者之间的间隙均匀。下面结合图4-图8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的实现原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操作面板2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致动件30,致动件3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面盖10。当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的预定区域时,作用在致动件30的预定区域上的力,将导致致动件30整体围绕面板10枢转,通过致动件30的枢转而形成了用于致动键开关42的冲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致动件30包括在面盖10下方延伸的第一部分35和在操作面板20的下方延伸的第二部分33。致动件30的第一部分35和第二部分33彼此并排布置并且一体成型。当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时,致动件30的第二部分33将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致动件30的第二部分33枢转。这样的结构可以确保致动件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件30被实现为大致片状的形状。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插座的尺寸尽可能得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二部分33相对于第一部分35形成悬臂结构。悬臂结构的附接点为致动件30和面盖10之间的枢接点。操作面板20经由悬臂结构被支撑。在操作面板20的预定区域被按压时,致动件30围绕其与面盖10之间的枢接点旋转。通过这样的悬臂结构,用于按压操作面板20所需的力可以最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致动件30的第一部分35包括用于与面盖10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一枢转部32以及用于触发开关的致动部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转部32包括从第一部分35的侧缘突出的一对轴。相应地,如图6所示,面盖10在其底表面包括适于接纳一对轴的相应孔12。轴和孔形成枢转配合。在图6的实施例中,面盖10包括从其底表面突出的一对突起,孔12设置在突起上。应当理解,图示实施例中的轴和孔的形状和数目仅仅是示例性的,轴和孔可以形成为任何其他适当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转部32被布置在致动件30的邻近面盖10的边缘的第一端附近,致动部38被布置在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附近。通过这样的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结构的宽度,增大致动件的可以致动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二部分33包括用于与操作面板20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枢转部34,第二枢转部34比第一枢转部32远离第一端。通过将第二枢转部34远离第一枢转部32设置,可以将放大致动件30的杠杆效应,当用户按压在第二部分33上方的任意区域时,使得致动件30的致动端形成大的致动冲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枢转部34包括从第二部分33的侧缘突出的一对轴。相应地,如图5所示,操作面板20包括适于接纳一对轴的相应孔22,轴和孔形成枢转配合。在图5的实施例中,操作面板20包括从其底表面突出的一对突起24,孔22设置在突起24上。应当理解,图示实施例中的轴和孔的形状和数目仅仅是示例性的,轴和孔可以形成为任何其他适当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设置镜像对称布置的一对致动件30。一对致动件30彼此独立地操作并且每个致动件30包括相同的结构。一对致动件30分别在面盖10的相反侧缘附近经由第一枢转部32被可枢转地安装至面盖10并且彼此相对地延伸。通过一对致动件,能够使得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的任何区域均能够致动开关模组。如图7所示,致动件30包括枢转端37和相反的致动端39,功能模块40的按钮开关42包括布置在致动件30的致动端39的下方。致动件30的第二枢转部34包括位于枢转端37和致动端39之间。操作面板20经由第二枢转部34被可枢转地安装至致动件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开关的插座还包括被布置致动件30下方的复位装置50。复位装置例如为弹簧。弹簧在致动件30被按压时被压缩,并且在按压力去除之后释放压缩力,而使得致动件30复位。通过复位装置50,致动件30能够保持在准备被用户按压的状态。
下面结合图9-图12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开关的插座100的工作原理。在初始状态下,面盖10和操作面板20齐平。用户可以按压操作面板20的任何区域,均能够实现开关的致动。图9和图10示出了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下侧区域的原理图。图11和图12示出了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的中间区域的原理图。
由于操作面板10和致动件30安装在一起,当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的一侧区域(例如上侧或下侧),操作面板10仅能按压到一个致动件30。致动件30将围绕着与操作面板10的枢接点旋转。如图9和图10所示,当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的下侧区域时,由于操作面板10和致动件30安装在一起并且同时致动件30相对于面盖10可枢转地连接,致动件30将随着操作面板20的下压动作而向下移动,致动件30整体将围绕着致动件30和面盖10的枢接点32枢转。致动件30的致动端39也一起向下运动。由于致动件30的致动端39远离枢接点32,因此具有最大的冲程。致动端39的向下运动按压按钮开关42,按钮开关42动作以切换开关状态。在按压力解除之后,致动件30在复位装置50的作用下向上推动致动件30,以使得致动件30返回至初始状态。当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的上侧区域时,其操作过程类似,省略对其说明。
由于操作面板10和一对致动件30安装在一起,一对致动件30与操作面板10之间的两个枢接点形成力臂。在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的中间区域,垂直作用在该力臂上的按压力将使得一对致动件30同时向下运动。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用户按压操作面板20的中间区域时,一对致动件30将随着操作面板20的下压动作而同时向下移动。由于操作面板10和每个致动件30安装在一起并且同时每个致动件30相对于面盖10可枢转地连接,每个致动件30整体将围绕着致动件30和面盖10的枢接点32枢转。致动件30的致动端39也一起向下运动。致动端39的向下运动按压按钮开关42,按钮开关42动作以切换开关状态。在按压力解除之后,致动件30在复位装置50的作用下向上推动致动件30,以使得致动件30返回至初始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开关的插座,致动件被安装至面盖10,将致动件安装至功能模块的相关部件相比,无论功能部件的位置如何,因此总是可以确保操作面板和面盖之间的间隙均匀。这是因为,在致动件被安装至功能模块的相关部件的情况下,功能模块的相关部件的位置在安装过程中会下沉而无法确保操作面板和面盖之间的尺寸精度。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带开关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盖(10);
用于操作所述开关的操作面板(20),与所述面盖(10)并排布置;以及
致动件(30),所述操作面板(2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致动件(30),所述致动件(30)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面盖(10)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操作面板(20)被按压而向下运动时,相对于所述面盖(10)枢转,以触发所述开关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30)包括在所述面盖(10)下方延伸的第一部分(35)和在所述操作面板(20)的下方延伸的第二部分(33),所述致动件(30)的所述第一部分(35)和所述第二部分(33)彼此并排布置并且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33)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35)形成悬臂结构并且所述操作面板(20)经由所述悬臂结构被支撑,以使得在所述操作面板(20)的预定区域被按压时,所述致动件(30)围绕其与所述面盖(10)之间的枢接点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30)的所述第一部分(35)包括用于与所述面盖(10)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一枢转部(32)以及用于触发所述开关的致动部(38),所述第一枢转部(32)被布置在所述致动件(30)的邻近所述面盖(10)的边缘的第一端附近,所述致动部(38)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部(32)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35)的侧缘突出的一对轴,所述面盖(10)包括适于接纳所述一对轴的相应孔(12),所述轴和孔形成枢转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33)包括用于与所述操作面板(20)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二枢转部(34),所述第二枢转部(34)比所述第一枢转部(32)远离所述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转部(34)包括从所述第二部分(33)的侧缘突出的一对轴,所述操作面板(20)包括适于接纳所述一对轴的相应孔,所述轴和孔形成枢转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30)呈片状。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镜像对称布置的彼此独立地操作的一对所述致动件(30),所述一对致动件(30)分别在所述面盖(10)的相反侧缘附近经由第一枢转部(32)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面盖(10)并且彼此相对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能模块(40),所述致动件(30)包括枢转端(37)和相反的致动端(39),所述功能模块(40)包括布置在所述致动件(30)的所述致动端(39)的下方的按钮开关(4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30)包括位于所述枢转端(37)和所述致动端(39)之间的第二枢转部(34),所述操作面板(20)经由所述第二枢转部(34)被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致动件(30)。
12.根据权利要求1-7、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布置所述致动件(30)下方的复位装置(50),所述复位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致动件(30)触发所述开关之后使所述致动件(30)复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10)、所述致动件(30)和所述操作面板(20)的尺寸被形成为:在所述开关未被触发的初始状态下,所述面盖(10)和所述操作面板(20)的顶表面齐平。
CN202223428142.7U 2022-12-19 2022-12-19 带开关的插座 Active CN218958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8142.7U CN218958194U (zh) 2022-12-19 2022-12-19 带开关的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8142.7U CN218958194U (zh) 2022-12-19 2022-12-19 带开关的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8194U true CN218958194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7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8142.7U Active CN218958194U (zh) 2022-12-19 2022-12-19 带开关的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8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69210A (en) Scissors-type key switch
US5207317A (en) Snap-action switch actuator
US6420669B1 (en) Toggle mechanism for toggle switches
CN101527214B (zh) 键结构及具有该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EP2031614A1 (en) Trigger switch
CA2572291A1 (en) Pull out air gap switch for wallbox-mounted dimmer
JP2002033030A (ja) キースイッチ
JPH10199362A (ja) はさみ型アーム部材を有する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EP1209710A3 (en) Contact mecahnism for electronic overload
JPS6025782Y2 (ja) 押釦スイツチ
JPH07169370A (ja) デテント付きスイッチアセンブリ
CN218958194U (zh) 带开关的插座
US8816230B2 (en) Micro-switch provided labor-saving switching
US20060180453A1 (en) Double-pole change-over switch
JP3401529B2 (ja) プッシュボタンスイッチ
US8680415B2 (en) Micro-switch employing lever principle
US5253230A (en) Alarm clock with a switch button asembly
JPH02112119A (ja) 小型開閉器
US4603242A (en) Electrical snap switch
CN211670119U (zh) 自复位开关
JP7520771B2 (ja) 配線機器用スイッチ
EP0392428A2 (en) Trigger switch
JP2589914Y2 (ja) スイッチ
CN218769231U (zh) 纯平自复位墙壁开关
CN218631742U (zh) 面板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