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7085U - 减震滑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震滑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7085U
CN211667085U CN202020173942.0U CN202020173942U CN211667085U CN 211667085 U CN211667085 U CN 211667085U CN 202020173942 U CN202020173942 U CN 202020173942U CN 211667085 U CN211667085 U CN 211667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rail
damping
shock absorbing
track face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39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39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7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7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7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滑轨装置,包括上滑轨及下滑轨,下滑轨具有第一轨道面,上滑轨可沿第一轨道面移动,减震滑轨装置还包括减震机构,减震机构与上滑轨相连接,下滑轨还具有第二轨道面,第二轨道面与第一轨道面相对设置,减震机构抵接于第二轨道面,减震机构施加于第二轨道面的压力能够调节,以使上滑轨平稳地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滑轨设置在下滑轨的第一轨道面上,并将减震机构抵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二轨道面上,当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减震机构与第二轨道面之间的压力能够相应地调节,从而有利于降低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振动,有利于提高上滑轨滑动时的平稳性。

Description

减震滑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滑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驾驶技术以及MPV等长轴距的车型增加,车内有更大的运动空间,乘客对车内工具,储物空间,功能性零件的使用频率增加。为了便于拿到相应物品,通常利用滑轨装置实现载有该物品的平台移动。滑轨装置通常包括上滑轨及下滑轨。下滑轨固定在车辆内部,载物平台通过上滑轨与下滑轨相连接,并通过上滑轨相对下滑轨的滑动,进而实现载物平台的移动。由于制造精度的不足或者长期使用造成的磨损,上滑轨及下滑轨之间通常有间隙,该间隙常常造成滑轨装置的异常振动,从而产生噪音,不利于提高汽车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滑轨装置异常振动,影响汽车使用体验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减震滑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减震滑轨装置,包括上滑轨及下滑轨,所述下滑轨具有第一轨道面,所述上滑轨可沿所述第一轨道面移动,其特点在于,所述减震滑轨装置还包括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与所述上滑轨相连接,所述下滑轨还具有第二轨道面,所述第二轨道面与所述第一轨道面相对设置,所述减震机构抵接于所述第二轨道面,所述减震机构施加于所述第二轨道面的压力能够调节,以使所述上滑轨平稳地移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上滑轨设置在下滑轨的第一轨道面上,并将减震机构抵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二轨道面上,当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减震机构与第二轨道面之间的压力能够相应地调节,从而有利于降低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振动,有利于降低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的制造、装配的精度要求,有利于提高上滑轨滑动时的平稳性,降低异响。本方案的减震滑轨装置结构简单、减震效果明显。
较佳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滚轮及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滑轨,所述减震滚轮抵接于所述第二轨道面,所述减震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减震滚轮,以调节所述减震滚轮施加于所述第二轨道面的压力。
在本方案中,通过减震弹性件调节减震滚轮施加于所述第二轨道面的压力,从而简单、直接、高效地实现了压力的调节,有利于在减震机构与第二轨道面之间产生预紧力,从而更好的适应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变化,有利于提高上滑轨滑动时的平稳性。
较佳地,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转轴及减震支架,所述减震转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滑轨,所述减震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支架相连接,所述减震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减震转轴转动,所述减震滚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减震支架的一端,所述减震支架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减震弹性件,且所述减震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减震支架与所述上滑轨之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减震滚轮、减震弹性件、减震支架及减震转轴组成杠杆式的减震机构,从而使得减震弹性件的预紧力能够相应的成比例变化,进而更加有效地调节减震滚轮与第二轨道面之间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上滑轨滑动时的平稳性。
较佳地,所述减震转轴与所述减震滚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减震转轴与所述减震弹性件之间的距离。
在本方案中,杠杆式的减震机构中的减震支架形成了加力杠杆,更加有效地将减震弹性件的预紧力传递至减震滚轮,从而加大减震滚轮对第二轨道面的压力,进而有利于降低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的制造、装配的精度要求,有利于提高上滑轨滑动时的平稳性。
较佳地,所述减震滑轨装置还包括侧向限位机构,所述侧向限位机构与所述上滑轨相连接,所述侧向限位机构作用于所述下滑轨,以限制所述上滑轨沿垂直于所述下滑轨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侧向限位机构,当上滑轨受到侧向力时,有利于提高上滑轨适应性,有利于增加上滑轨被侧向力推翻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减震滑轨装置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侧向限位机构包括沿所述下滑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上滑轨相连接,所述限位筋的外侧面设有抵接斜面,所述下滑轨设有相应的接触斜面,所述抵接斜面抵接于所述接触斜面。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限位筋的抵接斜面与下滑轨的接触斜面相抵接,使得上滑轨与下滑轨在侧面紧密接触,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基本无间隙,有利于避免上滑轨在侧向发生振动,有利于提高减震滑轨装置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较佳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弹簧及固定轴,所述限位筋为倒“U”形,所述固定轴设置在限位筋的内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外侧,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限位筋的内侧面,以使所述抵接斜面抵接于所述接触斜面。
在本方案中,当限位筋的抵接斜面与下滑轨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造成间隙加大时,利用限位筋内部的弹簧推动限位筋,从而使得限位筋的抵接斜面与下滑轨的接触斜面相抵接。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基本无间隙,有利于避免上滑轨在侧向发生振动,有利于提高减震滑轨装置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下滑轨具有容置槽,所述上滑轨具有下伸板,所述减震机构与所述下伸板相连接,所述上滑轨通过所述下伸板插入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为第一轨道面,所述容置槽的顶面为第二轨道面。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容置槽,并将容置槽的底面设计为第一轨道面,容置槽的顶面设计为第二轨道面,有利于简化下滑轨的设计形式,有利于提高下滑轨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口的外侧设有遮档件,所述遮档件可打开或遮挡所述槽口。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槽口设置遮档件,有利于避免异物自槽口进入容置槽,进而避免异物阻挡上滑轨移动,避免造成异常振动。有利于提高减震滑轨装置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减震滑轨装置还包括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与所述上滑轨相连接,所述滚轮机构的滚动轮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面可滚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滚轮机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滑轨滑道的稳定性及平顺性,有利于降低减震滑轨装置的振动。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滑轨设置在下滑轨的第一轨道面上,并将减震机构抵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二轨道面上,当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减震机构与第二轨道面之间的压力能够相应地调节,从而有利于降低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振动,有利于降低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的制造、装配的精度要求,有利于提高上滑轨滑动时的平稳性,降低异响。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滑轨装置结构简单、减震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减震滑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减震滑轨装置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减震滑轨装置另一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减震滑轨的上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减震滑轨的下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减震滑轨的橡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减震滑轨装置 100
上滑轨 20
下伸板 21
下滑轨 30
第一轨道面 31
第二轨道面 32
接触斜面 33
容置槽 34
底面 341
顶面 342
遮档件 35
安装槽 36
橡胶条 37
安装头 371
减震机构 40
减震滚轮 41
减震弹性件 42
减震转轴 43
减震支架 44
侧向限位机构 50
限位组件 51
限位筋 52
抵接斜面 521
弹簧 53
固定轴 54
滚轮机构 60
滚轮 61
驱动机构 70
链条 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减震滑轨装置100,包括上滑轨20及下滑轨30,下滑轨30具有第一轨道面31,上滑轨20可沿第一轨道面31移动,减震滑轨装置100还包括减震机构40,减震机构40与上滑轨20相连接,下滑轨30还具有第二轨道面32,第二轨道面32与第一轨道面31相对设置,减震机构40抵接于第二轨道面32,减震机构40施加于第二轨道面 32的压力能够调节,以使上滑轨20平稳地移动。本实施例通过将上滑轨20 设置在下滑轨30的第一轨道面31上,并将减震机构40抵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二轨道面32上,当上滑轨20与第一轨道面31之间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减震机构40与第二轨道面32之间的压力能够相应地调节,从而有利于降低上滑轨20与第一轨道面31之间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振动,有利于降低上滑轨20与下滑轨30之间的制造、装配的精度要求,有利于提高上滑轨20滑动时的平稳性,降低异响。本实施例的减震滑轨装置100结构简单、减震效果明显。
为了提高减震滑轨装置100的平稳性,减震机构40可以包括减震滚轮 41及减震弹性件42,减震滚轮41可转动地连接于上滑轨20,减震滚轮41 抵接于第二轨道面32,减震弹性件42作用于减震滚轮41,以调节减震滚轮 41施加于第二轨道面32的压力。本实施例通过减震弹性件42调节减震滚轮41施加于第二轨道面32的压力,从而简单、直接、高效地实现了压力的调节,有利于在减震机构40与第二轨道面32之间产生预紧力,从而更好的适应上滑轨20与第一轨道面31之间的压力变化,有利于提高上滑轨20滑动时的平稳性。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弹性件42的预紧力使减震机构40的减震滚轮41紧紧的抵住第二轨道面32,减震滚轮41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进而吸收震动,降低异响。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减震弹性件42可以为弹簧,弹簧具体可以为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气体弹簧、橡胶弹簧等等。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减震机构40还可以包括减震转轴43及减震支架44,减震转轴43的一端连接于上滑轨20,减震转轴43 的另一端与减震支架44相连接,减震支架44能够相对于减震转轴43转动,减震滚轮41可转动的连接于减震支架44的一端,减震支架44的另一端设有减震弹性件42,且减震弹性件42设置在减震支架44与上滑轨20之间。本实施例通过将减震滚轮41、减震弹性件42、减震支架44及减震转轴43 组成杠杆式的减震机构40,从而使得减震弹性件42的预紧力能够相应的成比例变化,进而更加有效地调节减震滚轮41与第二轨道面32之间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上滑轨20滑动时的平稳性。减震滚轮41在第二轨道面32上滚动,以吸收上滑轨20和下滑轨30之间因为制造公差导致的间隙,防止上滑轨20和下滑轨30在车辆颠簸情况下产生的震动异响噪音。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减震转轴43与减震滚轮41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小于减震转轴43与减震弹性件42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杠杆式的减震机构40中的减震支架44形成了加力杠杆,更加有效地将减震弹性件42的预紧力传递至减震滚轮41,从而加大减震滚轮41对第二轨道面32的压力,进而有利于降低上滑轨20与下滑轨30之间的制造、装配的精度要求,有利于提高上滑轨20滑动时的平稳性。
为了提高上滑轨20的稳定性,减震滑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侧向限位机构50,侧向限位机构50与上滑轨20相连接,侧向限位机构50作用于下滑轨30,以限制上滑轨20沿垂直于下滑轨30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也就是避免上滑轨20在侧向移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侧向限位机构50,当上滑轨 20受到侧向力时,有利于提高上滑轨20适应性,有利于增加上滑轨20被侧向力推翻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减震滑轨装置100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3及图4所示,侧向限位机构50还可以包括沿下滑轨30 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51,限位组件51包括限位筋52,限位筋52 与上滑轨20相连接,限位筋52的外侧面设有抵接斜面521,下滑轨30设有相应的接触斜面33,抵接斜面521抵接于接触斜面33。本实施例通过将限位筋52的抵接斜面521与下滑轨30的接触斜面33相抵接,使得上滑轨20 与下滑轨30在侧面紧密接触,上滑轨20与下滑轨30之间基本无间隙,有利于避免上滑轨20在侧向发生振动,有利于提高减震滑轨装置100的适应性及可靠性。优选的,如图3所示,限位组件51还可以包括弹簧53及固定轴54,限位筋52为倒“U”形,固定轴54设置在限位筋52的内部,弹簧53 套设于固定轴54的外侧,弹簧53抵接于限位筋52的内侧面,以使抵接斜面521抵接于接触斜面33。本实施例当限位筋52的抵接斜面521与下滑轨 30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造成间隙加大时,利用限位筋52内部的弹簧53推动限位筋52,从而使得限位筋52的抵接斜面521与下滑轨30的接触斜面 33相抵接。上滑轨20与下滑轨30之间基本无间隙,有利于避免上滑轨20 在侧向发生振动,有利于提高减震滑轨装置100的适应性及可靠性。
为了简化下滑轨30的设计形式,如图5所示,下滑轨30还可以具有容置槽34,上滑轨20具有下伸板21,减震机构40与下伸板21相连接,上滑轨20通过下伸板21插入容置槽34,容置槽34的底面341为第一轨道面 31,容置槽34的顶面342为第二轨道面32。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容置槽34,并将容置槽34的底面341设计为第一轨道面31,容置槽34的顶面342设计为第二轨道面32,有利于简化下滑轨30的设计形式,有利于提高下滑轨 30的可靠性。
为了避免异物进入容置槽34,如图5所示,容置槽34的槽口的外侧还可以设有遮档件35,遮档件35打开或遮挡槽口。本实施例通过在槽口设置遮档件35,有利于避免异物自槽口进入容置槽34,进而避免异物阻挡上滑轨20移动,避免造成异常振动。有利于提高减震滑轨装置100的可靠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6,遮档件35为橡胶条37,其侧面设有蘑菇状的安装头371,该安装头371卡入下滑轨30的安装槽36内,橡胶条37 覆盖挡在槽口上。橡胶条37用来遮盖槽口缝隙,以防止异物掉落滑槽,同时也能保证槽口不可见,以提高整体性及美观性。
为了便于滑动,如图2-图4所示,减震滑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滚轮机构60,滚轮机构60与上滑轨20相连接,滚轮机构60的滚动轮相对于第一轨道面31可滚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滚轮机构60,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滑轨20滑道的稳定性及平顺性,有利于降低减震滑轨装置100的振动。滚轮机构60具体可以利用支架将滚轮61安装在上滑轨20的下侧,滚轮61具体可以设置在上滑轨20的四个角的下侧。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2 所示,滚轮机构60与减震机构40一一相应设置,减震机构40设置在滚轮机构60的侧面。
为了提高减震滑轨装置100的灵活性,还可以设置驱动机构70,驱动机构用以带动上滑轨20在下滑轨30上滑动。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可以使用链条71带动上滑轨20滑动。
作为一种具体的应用方式,减震滑轨装置100可以应用在中控台上,中控台本体设置上滑轨20的上侧,中控台本体通过上滑轨20相对于下滑轨30 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减震滑轨装置100上还可以设置30g碰撞锁止孔,本实施例能防止中控台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锁紧在减震滑轨装置100上。
由于制造精度的不足或者长期使用造成的磨损,第一轨道面31与第二轨道面32之间的距离会变大或变小,从而引起减震滑轨装置100的异常振动,进而产生噪音。为了降低该振动及噪音,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利用滚动机构60的滚轮61抵接在第一轨道面31上滚动,并利用减震机构40 的减震滚轮41抵接在第二轨道面32上滚动,利用减震机构40吸收异常振动,从而有利于避免上滑轨20发生异常振动,进而有利于减少噪音的产生。
由减震滚轮41、减震弹性件42、减震支架44及减震转轴43组成杠杆式的减震机构40,从而使得减震弹性件42的预紧力能够相应的成比例变化,进而更加有效地调节减震滚轮41与第二轨道面32之间的压力。当第一轨道面31与第二轨道面32之间的距离变大时,减震弹性件42推动减震支架44,减震支架44绕减震转轴43旋转,从而使得减震滚轮41贴紧第二轨道面32,进而避免上滑轨20发生异常振动,进而有利于减少噪音的产生。当第一轨道面31与第二轨道面32之间的距离变小时,第二轨道面32推动减震滚轮 41向下运动,减震滚轮41带动减震支架44,减震支架44绕减震转轴43旋转,从而使得减震支架44压缩减震弹性件42,从而避免上滑轨20发生异常振动,进而有利于减少噪音的产生。本实施例利用减震弹性件42吸收异常振动,减少了噪音的产生。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滑轨装置,包括上滑轨及下滑轨,所述下滑轨具有第一轨道面,所述上滑轨可沿所述第一轨道面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滑轨装置还包括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与所述上滑轨相连接,所述下滑轨还具有第二轨道面,所述第二轨道面与所述第一轨道面相对设置,所述减震机构抵接于所述第二轨道面,所述减震机构施加于所述第二轨道面的压力能够调节,以使所述上滑轨平稳地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滚轮及减震弹性件,所述减震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滑轨,所述减震滚轮抵接于所述第二轨道面,所述减震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减震滚轮,以调节所述减震滚轮施加于所述第二轨道面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转轴及减震支架,所述减震转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滑轨,所述减震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支架相连接,所述减震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减震转轴转动,所述减震滚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减震支架的一端,所述减震支架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减震弹性件,且所述减震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减震支架与所述上滑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转轴与所述减震滚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减震转轴与所述减震弹性件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滑轨装置还包括侧向限位机构,所述侧向限位机构与所述上滑轨相连接,所述侧向限位机构作用于所述下滑轨,以限制所述上滑轨沿垂直于所述下滑轨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限位机构包括沿所述下滑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上滑轨相连接,所述限位筋的外侧面设有抵接斜面,所述下滑轨设有相应的接触斜面,所述抵接斜面抵接于所述接触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弹簧及固定轴,所述限位筋为倒“U”形,所述固定轴设置在限位筋的内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外侧,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限位筋的内侧面,以使所述抵接斜面抵接于所述接触斜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轨具有容置槽,所述上滑轨具有下伸板,所述减震机构与所述下伸板相连接,所述上滑轨通过所述下伸板插入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为所述第一轨道面,所述容置槽的顶面为所述第二轨道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的外侧设有遮档件,所述遮档件能够用于打开或遮挡所述槽口。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滑轨装置还包括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与所述上滑轨相连接,所述滚轮机构的滚动轮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面可滚动。
CN202020173942.0U 2020-02-14 2020-02-14 减震滑轨装置 Active CN211667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3942.0U CN211667085U (zh) 2020-02-14 2020-02-14 减震滑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3942.0U CN211667085U (zh) 2020-02-14 2020-02-14 减震滑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7085U true CN211667085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3942.0U Active CN211667085U (zh) 2020-02-14 2020-02-14 减震滑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7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34254B2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US9050878B2 (en) Vehicle sliding door assembly
RU2201365C2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вески буксы для ходовой част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вагона
CN211667085U (zh) 减震滑轨装置
JP6004996B2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CN111267697A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及汽车座椅
JP3265153B2 (ja) 鉄道車両の軌間可変台車
CN214164708U (zh) 一种车窗可升降的商务车中门
CN214648644U (zh) 一种工程履带的减震悬挂结构
CN110053528B (zh) 乘用车减震座椅
JP2017150241A (ja) 引戸の上部ガイド装置
CN219857474U (zh)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CN219257125U (zh) 一种座椅滑轨结构及汽车地板
WO2006070952A1 (en) Tilting railroad car having low center of gravity
CN209240810U (zh) 一种路面综合养护车的底盘
CN217374474U (zh) 一种铁路机车的牵引机构
CN113932122B (zh) 一种具有增稳功能的光电跟踪设备
CN215041920U (zh) 一种汽车减震悬架固定装置
CN216618390U (zh) 一种车载dvr的防震组件
KR101402770B1 (ko) 대륙철도차량용 차체의 충격흡수 구조
CN219119005U (zh) 全地形车
CN108482044B (zh) 一种具有扭矩限制器的摆臂式悬架
CN218559055U (zh) 独轮车
JP3514933B2 (ja) 鉄道車両用の軌間可変台車
CN209938392U (zh) 适用于乘用车的减震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