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3851U -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3851U
CN211643851U CN201922329378.7U CN201922329378U CN211643851U CN 211643851 U CN211643851 U CN 211643851U CN 201922329378 U CN201922329378 U CN 201922329378U CN 211643851 U CN211643851 U CN 211643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ch
rod
variable
block
suc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93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明
马海建
田松稳
王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ha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ha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ha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ha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293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3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3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3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其包括移栽机构、产品吸取机构和双变距机构,所述移栽机构与双变距机构连接,双变距机构与产品吸取机构连接;产品吸取机构包括直线导轨、中间吸取组件、第一吸取组件和第二吸取组件,直线导轨、中间吸取组件分别与移栽机构连接;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分别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并位于中间吸取组件的两侧;通过双变距机构驱动产品吸取机构中的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移动,使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与中间吸取组件之间的距离变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产品的精确定位,方便产品在不同间距的要求下进行加工,方便配合其他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载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大大缩短,这就要求产品的制造周期缩短,为满足市场需求,各种产品生产进入自动化无人作业模式,这样就要求自动化要有高效的生产作业方式;电子产品的多样性,使得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及生产效率问题,这就要求产品的生产工艺精细化、高效率生产,也就意味着产品的生产设备精细化;鉴于以上我们开发高效、精确定位、多产品同时生产动作的模块来搭配自动化生产设备,以此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
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在进行两个或以上产品不同工序的同时加工时,相邻两个产品之间的距离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需要对产品进行变距,目前一般采用人工将产品放在不同的治具或采用不同间距的夹具分别将产品进行加工,这样,增加了人工的工作量,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自动实现变距,更加方便产品的加工。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其包括移栽机构、产品吸取机构和双变距机构,所述移栽机构与双变距机构连接,所述双变距机构与产品吸取机构连接;
所述产品吸取机构包括直线导轨、中间吸取组件、第一吸取组件和第二吸取组件,所述直线导轨、中间吸取组件分别与移栽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分别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位于中间吸取组件的两侧;
所述双变距机构包括双变距气缸、支撑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分别与双变距气缸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双变距气缸与移栽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变距杆与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与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双变距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与第一吸取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与第二吸取组件连接。其中,所述的双变距气缸为现有技术的薄型气爪气缸。
采用此技术方案,移载机构可以带动产品吸取机构和双变距机构整体移动,所述双变距机构通过双变距气缸带动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与支撑杆转动,使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之间的夹角变大或变小,从而驱动产品吸取机构中的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向远离或靠近中间吸取组件的方向移动,装置结构简单,定位精准、实施方便,便于维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支架,所述移载支架上设有滑轨、移栽滑块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移栽滑块沿着滑轨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步带夹块、同步带齿形块、同步齿形带、同步惰轮、同步主动轮和伺服电机,所述移栽滑块通过同步带夹块、同步带齿形块与同步齿形带连接,所述同步齿形带的两端分别与同步惰轮、同步主动轮连接,所述同步惰轮通过张紧螺丝、惰轮安装块、惰轮轴安装在移载支架的一端上,所述同步主动轮与伺服电机的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产品吸取机构通过连接板与移栽滑块连接,所述直线导轨设于连接板上,所述中间吸取组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取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吸盘模组,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一吸盘模组连接;
所述第二吸取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吸盘模组,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吸盘模组连接;
所述中间吸取组件包括中间气缸和中间吸盘模组,所述中间气缸与中间吸盘模组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安装块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安装块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中间气缸通过中间固定气缸安装板与连接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盘模组、第二吸盘模组、中间吸盘模组均包括吸盘,所述吸盘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吸盘通过吸盘安装板与气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变距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杆与第一吸取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杆与第二吸取组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杆与第一气缸安装块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与第二气缸安装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块和第二气缸安装块设有卡槽,所述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气缸安装块、第二气缸安装块的卡槽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与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内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内的滑槽连接,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双变距气缸的行程方向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边距气缸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载支架上设有安装板,方便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产品的精确定位,方便产品在不同间距的要求下进行加工,方便配合其他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的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的产品吸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的双变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移栽机构,200-产品吸取机构,300-双变距机构;
101-移载支架,102-滑轨,103-移栽滑块,104-伺服电机,105-同步带夹块,106-同步带齿形块,107-同步齿形带,108-同步惰轮,109-同步主动轮,110-惰轮安装块,111-惰轮轴,112-张紧螺丝;
201-直线导轨,202-连接板,203-吸盘,204-吸盘安装板;211-第一气缸,212-第一吸盘模组,213-第一气缸安装块;221-第二气缸,222-第二吸盘模组,223-第二气缸安装块;231-中间气缸,232-中间吸盘模组,233-中间固定气缸安装板;
301-双变距气缸,302-支撑杆,303-支撑杆安装块,304-第一连接块,305-第二连接块,306-第一变距杆,307-第二变距杆,308-第一连接杆,309-第二连接杆,310-第三连接杆,311-第四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其包括移栽机构100、产品吸取机构200和双变距机构300,所述移栽机构100与双变距机构300连接,所述双变距机构300与产品吸取机构200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支架101,所述移载支架101上设有滑轨102、移栽滑块103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移栽滑块103沿着滑轨102移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步带夹块105、同步带齿形块106、同步齿形带107、同步惰轮108、同步主动轮109和伺服电机104,所述移栽滑块103通过同步带夹块105、同步带齿形块106与同步齿形带107连接,所述同步齿形带107的两端分别与同步惰轮108、同步主动轮109连接,所述同步惰轮108通过张紧螺丝112、惰轮安装块110、惰轮轴111安装在移载支架101的一端上,所述同步主动轮109与伺服电机104的轴连接。
移载机构的动作原理:移栽滑块103安装在直线导轨201上,并且移栽滑块103通过同步带夹块105和同步带齿形块106与同步齿形带107连接,同步齿形带107两端分别与同步惰轮108和同步主动轮109连接,同步惰轮108通过张紧螺丝、惰轮安装块110、惰轮轴111安装在移载支架101上,另一端同步主动轮109与伺服电机104轴连接,通过伺服电机104的转动转换为移栽滑块103的直线运动。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产品吸取机构200包括直线导轨201、中间吸取组件、第一吸取组件和第二吸取组件,所述直线导轨201、中间吸取组件分别与移栽机构100连接;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分别与直线导轨20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位于中间吸取组件的两侧。所述产品吸取机构200通过连接板202与移栽滑块103连接,所述直线导轨201设于连接板202上,所述中间吸取组件与连接板20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吸取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11和第一吸盘模组212,所述第一气缸211与第一吸盘模组212连接;所述第二吸取组件包括第二气缸221和第二吸盘模组223,所述第二气缸221与第二吸盘模组223连接;所述中间吸取组件包括中间气缸231和中间吸盘模组232,所述中间气缸231与中间吸盘模组232连接;所述第一吸盘模组212、第二吸盘模组223、中间吸盘模组232均包括吸盘203,所述吸盘203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吸盘203通过吸盘安装板204与气缸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211通过第一气缸安装块213与直线导轨20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21通过第二气缸安装块223与直线导轨201滑动连接,所述中间气缸231通过中间固定气缸安装板233与连接板202连接。第一气缸211、第二气缸221和中间气缸231为上下导杆气缸。
产品吸取机构200的动作原理:产品吸取机构200通过连接板202与移载机构的移栽滑块103连接,达到移载功能;产品吸取机构200的直线导轨201锁在连接板202上,两端的第一气缸211、第二气缸221通过气缸安装块与直线导轨201连接,中间气缸231通过固定气缸安装板与连接板202连接,吸盘203通过吸盘安装板与各自的气缸连接在一起,达到通过吸盘203吸取产品的功能。
如图1和图4所示, 所述双变距机构300包括双变距气缸301、支撑杆302、第一连接块304、第二连接块305、第一变距杆306、第二变距杆307,所述第一连接块304、第二连接块305分别与双变距气缸301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双变距气缸301与连接板20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的双变距气缸为现有技术的薄型气爪气缸。
所述第一变距杆306与第一连接块30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307与第二连接块30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306、第二变距杆307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变距杆306、第二变距杆307与支撑杆30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02通过支撑杆安装块303与双变距气缸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306与第一吸取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307与第二吸取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变距杆306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308与第一连接块30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306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杆310与第一吸取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307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309与第二连接块30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307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杆311与第二吸取组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310与第一气缸安装块213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311与第二气缸安装块223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块213和第二气缸安装块223设有卡槽,所述第三连接杆310、第四连接杆311分别与第一气缸安装块213、第二安装块的卡槽连接。
所述支撑杆302与第一变距杆306、第二变距杆307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310、第四连接杆3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变距杆306、第二变距杆307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连接块304、第二连接块305内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杆308、第二连接杆309分别与第一连接块304、第二连接块305内的滑槽连接,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双变距气缸301的行程方向垂直。
双变距机构300的动作原理:双变距气缸301和支撑杆安装块303安装在吸产品机构的连接板202上,第一连接杆308、第二连接杆309通过双变距气缸301运动,在第一连接块304、第二连接块305内的滑槽内滑动,第一连接杆308、第二连接杆309移动,并结合支撑杆302的未轴点带动第一变距杆306和第二变距杆307移动;第三连接杆310、第四连接杆31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变距杆306和第二变距杆307连接;另一端卡在产品吸取机构200的第一连接块304、第二连接块305内的滑槽内,通过第三连接杆310、第四连接杆311的移动带动吸产品机构的第一气缸211和第二气缸221移动,达到改变两端气缸与中间气缸231的间距的目的,即实现变距的功能。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移栽机构、产品吸取机构和双变距机构,所述移栽机构与双变距机构连接,所述双变距机构与产品吸取机构连接;
所述产品吸取机构包括直线导轨、中间吸取组件、第一吸取组件和第二吸取组件,所述直线导轨、中间吸取组件分别与移栽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分别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吸取组件、第二吸取组件位于中间吸取组件的两侧;
所述双变距机构包括双变距气缸、支撑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分别与双变距气缸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所述双变距气缸与移栽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变距杆与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与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双变距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与第一吸取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与第二吸取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支架,所述移载支架上设有滑轨、移栽滑块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移栽滑块沿着滑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步带夹块、同步带齿形块、同步齿形带、同步惰轮、同步主动轮和伺服电机,所述移栽滑块通过同步带夹块、同步带齿形块与同步齿形带连接,所述同步齿形带的两端分别与同步惰轮、同步主动轮连接,所述同步惰轮通过张紧螺丝、惰轮安装块、惰轮轴安装在移载支架的一端上,所述同步主动轮与伺服电机的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吸取机构通过连接板与移栽滑块连接,所述直线导轨设于连接板上,所述中间吸取组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取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吸盘模组,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一吸盘模组连接;
所述第二吸取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吸盘模组,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吸盘模组连接;
所述中间吸取组件包括中间气缸和中间吸盘模组,所述中间气缸与中间吸盘模组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安装块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安装块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中间气缸通过中间固定气缸安装板与连接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盘模组、第二吸盘模组、中间吸盘模组均包括吸盘,所述吸盘与真空发生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距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变距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杆与第一吸取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变距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杆与第二吸取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与第一气缸安装块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与第二气缸安装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块和第二气缸安装块设有卡槽,所述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气缸安装块、第二气缸安装块的卡槽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变距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垂直设置;
所述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变距杆、第二变距杆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内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内的滑槽连接,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双变距气缸的行程方向垂直。
CN201922329378.7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Active CN211643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9378.7U CN211643851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9378.7U CN211643851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3851U true CN211643851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9378.7U Active CN211643851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3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1971U (zh) 电池自动取料装置
CN207830366U (zh) 一种单驱动双滑台同步带转动直线模组
CN218193643U (zh) 一种滑块刮油片自动组装机
CN103204395A (zh) Pvc塑木复合板材生产线中的板材牵引装置
CN211643851U (zh) 一种双变距移载机构
CN209582942U (zh) 一种箱体旋转移载设备
CN207906235U (zh) 一种玻璃窗柔性自动装配装置
CN104646984A (zh) 全自动背光组装机吸取缓冲机构
CN208992250U (zh) 一种变直径夹具
CN2799090Y (zh) 自动喷漆机的送料带宽可调装置
CN211163487U (zh) 一种不锈钢餐具多自由度夹具机构
CN210098078U (zh) 一种自动点胶装置
CN209531293U (zh) 多工位线盒灌胶机
CN210126918U (zh) 一种xy双方向自动变距装置
CN202846361U (zh) 转动架的转动驱动装置
CN208369962U (zh) 铜板组装装置
CN217321969U (zh) 冲压线用分条伸缩皮带机伸缩驱动装置
CN220864892U (zh) 一种贴卡机
CN216288488U (zh) 一种新型高效精准汇流条放置机
CN217094198U (zh) 一种led卡扣式透镜模组点胶压合装置
CN211005910U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模板机的同步带直线模组
CN214166581U (zh) 一种太阳能板用多串电池串整体移载机构
CN212075627U (zh) 一种移载提升装置
CN212146474U (zh) 三点式工件同步抓取装置
CN210909479U (zh) 一种3d玻璃抛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