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6394U -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6394U
CN211636394U CN201922191121.XU CN201922191121U CN211636394U CN 211636394 U CN211636394 U CN 211636394U CN 201922191121 U CN201922191121 U CN 201922191121U CN 211636394 U CN211636394 U CN 211636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mmunicated
drying
drying cavity
annula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11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裕兴
徐丽
陆莉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Mattelier Dry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Mattelier Dry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Mattelier Dry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Mattelier Dry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11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6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6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6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属于双螺旋锥形混合机技术领域,其包括机壳,机壳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机壳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机壳外包覆有干燥腔,干燥腔的底端连通有第一环形管,第一环形管饶设于出料口的外周,第一环形管的侧壁上还均匀连通有若干进风管,若干进风管远离环形管的一端共同连通有气体加热装置,气体加热装置连通有循环风机;干燥腔靠近进料口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出风管与循环风机连通。本实用新型便于改善含水量较高的物料在使用双螺旋锥形混合机混合时容易结块而出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
背景技术
双螺旋锥形混合机是一种新型、高效、高精度的混合设备,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的各种粉状物料的混合。
现有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结构如公开号为CN204544076U的中国专利中所披露的,包括驱动电机、锥形容器、摆线针轮减速器、容器封盖、拉杆、螺旋推进器、加料口、出料口和转臂传动装置。其主要利用双螺旋轴的自转运动使物料形成两股沿机体壁由下向上的螺旋物料流,利用双螺旋轴的公转运动则使物料沿着机体壁作圆周运动,使得物料在混合机中复合运动,从而实现物料的混合。
在实际生产中,当使用现有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对水分含量较大的物料进行混合时,常常存在物料之间容易粘结成块而不容易混合均匀的问题,使得现有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在对水分含量较大的物料进行混合时容易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其具有易于将水分含量较大的物料混合均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机壳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机壳外包覆有干燥腔,所述干燥腔的底端连通有第一环形管,所述第一环形管绕设于所述出料口的外周,所述第一环形管的侧壁上还均匀连通有若干进风管,若干所述进风管远离所述环形管的一端共同连通有气体加热装置,所述气体加热装置连通有循环风机;所述干燥腔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循环风机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循环风机送入气体加热装置的空气易于被加热,将加热后的热气流依次通过进风管和第一环形管从下往上吹入干燥腔内,并且第一环形管和均匀连通于第一环形管上的进风管易于使热气流均匀地进入干燥腔内,并通过干燥腔和机壳壁之间的热交换对机壳内的各部位的物料进行加热,使含水量较高的物料在机壳内部混合时得到干燥,易于含水量高的物料分散并混合均匀,便于提高现有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对水分含量高的物料的混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风管靠近所述干燥腔一端的端口直径小于所述进风管靠近所述气体加热装置一端的端口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风管在向环形管中送热风时,热气流由粗变细,以加快热气流的流速,从而更易于热气流向干燥腔内喷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干燥腔远离所述机壳的一面设为波纹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易于增加干燥腔对热气流的容纳体积,有利于提高干燥腔对机壳内的物料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波纹状的干燥腔壁易于增强热气流在干燥腔内的湍流度,易于提升干燥腔和机壳的热交换效率,同样便于干燥腔对机壳内的物料起到更好的干燥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干燥腔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环形管;所述干燥腔内沿所述干燥腔的周向螺旋绕设有若干分隔片,所述分隔片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管的管壁密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管的管壁密合,且所述分隔片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机壳密合,另一端与所述干燥腔远离所述机壳的内壁密合,若干所述分隔片将所述干燥腔分割为若干热风通道,所述热风通道与所述第二环形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绕设于干燥腔内的热风通道易于增加热气流在干燥腔内的流通路径,进而增加热气流和机壳的接触时间,易于热气流对机壳内的物料起到更加有效的干燥作用;同时,热风通道易于热气流在干燥腔内沿热风通道运动,减小热交换后温度降低的热气流依旧滞留于干燥腔内的情况,有利于提升干燥腔的干燥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环形管上均匀连通有若干所述出风管,所有所述出风管远离所述第二环形管的一端汇总为一根出风总管与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易于不同热风通道中的热气流更加均匀的流出干燥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仓、固定于所述加热仓内部的电加热管和绕设于所述电加热管外周的气管,所述电加热管与位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外的电源电连接,所述气管一端为进气端,一端为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循环风机连通,所述出气端与所述进风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加热仓内形成一个较为简单的气体加热结构,易于循环风机送入加热仓内的气体实现更加均匀有效的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管采用耐高温的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便于气管在电加热管外周实现缠绕。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干燥腔和所述加热仓的外周均包覆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起到减小干燥腔和加热仓的热量流失,提升热气流利用率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循环风机、气体加热装置、干燥腔、第一环形管和第一环形管上均匀连通的若干进风管的设置,易于对机壳内的物料起到均匀的加热效果,便于改善含水量较高的物料在使用双螺旋锥形混合机混合时容易结块而出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2.通过干燥腔远离机壳的一面为波纹状以及干燥腔内的热风通道的设置,有利于干燥腔对机壳内的物料起到更好的干燥效果;
3.通过干燥腔外周的保温层以及加热仓外周的保温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小干燥腔和加热仓的热量流失,提升热气流利用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本实施例中机壳、干燥室和保温层连接关系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干燥腔内部分隔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气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干燥腔波纹状的腔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壳;11、进料口;12、出料口;2、干燥腔;3、第一环形管;31、进风管;4、第二环形管;41、出风管;42、出风总管;5、气体加热装置;51、加热仓;52、电加热管;53、气管;54、进气总管;55、出气总管;6、循环风机;7、分隔片;71、热风通道;8、保温层;9、出料阀;91、固定圈;92、转动圈;93、排料口;94、转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包括锥形的机壳1,机壳1的外周包覆有一层干燥腔2,机壳1上端连通有进料口11,下端连通有出料口12,通过进料口11送入机壳1内的不同物料在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搅拌作用下混合均匀后通过出料口12流出。物料在机壳1内搅拌混合的过程中,干燥腔2易于在物料混合的同时对物料起到干燥作用,有利于改善水分含量较高的物料在混合时容易结块的问题,使设置有本实施例中的干燥腔2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能够对水分含量较大的物料起到均匀混合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2,干燥腔2靠近出料口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管3(见图3),第一环形管3通过其周向开设的出风环缝与干燥腔2形成连通。第一环形管3呈环形绕设于出料口12的外周,且第一环形管3的外周壁同时与机壳1和干燥腔2的腔壁焊接,使第一环形管3对干燥腔2形成封堵。第一环形管3位于干燥腔2外的侧壁上均匀连通有三根进风管31,所有进风管31远离环形管的一端共同连通有气体加热装置5,气体加热装置5连通有循环风机6。循环风机6易于将常温空气送入气体加热装置5内进行加热,进风管31和第一环形管3易于将热气流均匀地送入干燥腔2内,使热风对干燥腔2产生均匀的风热效果,进而通过机壳1和干燥腔2之间的热交换对机壳1内的物料起到均匀加热的效果。干燥腔2靠近进料口11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41,出风管41和循环风机6的进风口连通,便于干燥腔2内形成热风循环。循环风机6使用者可选用上海全风实业有限公司YX-73D-4的鼓风机。
参照图3,进风管31靠近第一环形管3的一端的端口直径小于进风管31靠近气体加热装置5一端的端口直径,使得进风管31靠近第一环形管3减缩,易于对通过进风管31送入干燥腔2的热气流起到收缩的作用,能够增加进风管31向干燥腔2内输送的热风的风速,有利于提高干燥腔2内热风的流通速度,从而加强干燥腔2的干燥性能。
参照图1,为了便于热气流均匀地流出干燥腔2,本实施例中的干燥腔2远离第一环形管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管4,第二环形管4与第一环形管3平行设置,且第二环形管4的侧壁同时与机壳1和干燥腔2的腔壁焊接固定,第二环形管4通过其周向开设的出风环缝与干燥腔2形成连通。上述出风管41包括三根,该三根出风管41均匀地分布于第二环形管4上并与第二环形管4连通,且所有出分管远离第二环形管4的一端通过四通管汇总为一根出风总管42后与循环风机6的进风口连通。使用者可在进风总管上安装气泵,更易于使用后的热风回流至循环风机6内。
参照图2,干燥腔2远离机壳1的一面设置为波纹状(见图6),当热气流在干燥腔2内流通时,波纹状的干燥腔2的腔壁相较于平滑的干燥腔2壁更易于承载更多的热气流,从而使机壳1内的物料干燥的更快;同时,气流在波纹状的干燥腔2壁上流通时,流动方向容易不断地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干燥腔2内热气流的湍流度,加快热气流和物料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提高干燥腔2的干燥性能。
参照图4,干燥腔2内沿干燥腔2的周向螺旋绕设有若干分隔片7,分隔片7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环形管3的出风环缝焊接固定形成密合,另一端与第二环形管4的出风环缝焊接固定形成密合,且分隔片7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机壳1焊接固定形成密合,另一端与干燥腔2的腔壁焊接固定形成密合。相邻分隔片7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分隔片7对第一环形管3和第二环形管4形成等分,并且将干燥腔2螺旋式等分为若干根螺旋状的热风通道71,该热风通道71的同时和第一环形管3和第二环形管4连通。通过热风通道71的设置,易于热气流沿热风通道71从上往下在干燥腔2内流通,既增加了热气流和机壳1的接触时间,又减小了热交换后温度降低的热气流依旧滞留于干燥腔2内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升干燥腔2的干燥性能。本实施例中的分隔片7采用4片,将干燥腔2螺旋式等分为4根螺旋状的热风通道71。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加热装置5包括加热仓51、电加热管52和气管53,电加热管52呈蛇形绕设于加热仓51中,电加热管52的两端与加热仓51固定且穿出加热仓51,便于电加热管52与位于加热装置外部的电源电连接。气管53绕设于电加热管52的外周,气管53的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出气端。本实施例中的电加热管52和气管53均设置为3根,所有气管53的进气端通过和固定于加热仓51一端的进气总管54连通后再和循环风机6的送风管连通,所有气管53的出气端通过和固定于加热仓51另一端的出气总管55连通后,再从出气总管55上分出三根支管分别和干燥腔2上的进风管31连通。为了便于气管53在电加热管52上的绕设,本实施例中的气管53采用耐高温的软管,使用者可采用Masterflex集团生产的96400系列硅橡胶软管。
参照图1,加热仓51和干燥腔2的外周均包覆有保温层8,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保温层8采用泡棉或玻璃纤维制成的保温层8均可。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机壳1上位于出料口12的下端设置有出料阀9,用来控制出料口12的开合。出料阀9包括和机壳1内周壁固定的固定圈91和与固定圈91转动连接的转动圈92,固定圈91和转动圈92上开设有相同形状的排料口93。当转动圈92转动至转动圈92上的排料口93和固定圈91上的排料口93连通时,出料口12处于打开状态,便于双螺旋锥形混合机下料;当转动圈92转动至转动圈92上的排料口93和固定圈91上的排料口93错位时,出料口12处于关闭状态,便于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形成封闭腔室,以便对物料进行充分混匀。为了减小出料阀9和干燥腔2之间的干扰,转动圈92的转动阀94设置于转动圈92朝向地面的一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多种不同物料从进料口11投入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内时,转动转动圈92关闭出料口12,使物料在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机壳1内搅拌混合,在此过程中,通过进风管31和第一环形管3将气体加热装置5加热后的热气流送入干燥腔2内,由于气体加热装置5的气体通过循环风机6送入,因此加热后的热气流具有一定的风速和压力,有利于由下往上对干燥腔2进行喷吹加热。加热后的干燥腔2和机壳1发生热交换,对机壳1起到加热效果,进一步地机壳1内的物料易于和机壳1发生热交换,从而对机壳1内的物料起到加热作用。当本实施例中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对水分含量较高的物料进行混合时,物料在被搅动的过程中易于被干燥,有助于减水分含量较高的物料在双螺旋锥形混合机中混合过程中结块的问题,使物料得到更优的分散混匀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机壳(1)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外包覆有干燥腔(2),所述干燥腔(2)的底端连通有第一环形管(3),所述第一环形管(3)绕设于所述出料口(12)的外周,所述第一环形管(3)的侧壁上还均匀连通有若干进风管(31),若干所述进风管(31)远离所述环形管的一端共同连通有气体加热装置(5),所述气体加热装置(5)连通有循环风机(6);所述干燥腔(2)靠近所述进料口(11)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41),所述出风管(41)与所述循环风机(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1)靠近所述干燥腔(2)一端的端口直径小于所述进风管(31)靠近所述气体加热装置(5)一端的端口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腔(2)远离所述机壳(1)的一面设为波纹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腔(2)远离所述第一环形管(3)的一端连通有第二环形管(4);所述干燥腔(2)内沿所述干燥腔(2)的周向螺旋绕设有若干分隔片(7),所述分隔片(7)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管(3)的管壁密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管(4)的管壁密合,且所述分隔片(7)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机壳(1)密合,另一端与所述干燥腔(2)远离所述机壳(1)的内壁密合,若干所述分隔片(7)将所述干燥腔(2)分割为若干热风通道(71),所述热风通道(71)与所述第一环形管(3)和所述第二环形管(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管(4)上均匀连通有若干所述出风管(41),所有所述出风管(41)远离所述第二环形管(4)的一端汇总为一根出风总管(42)与所述循环风机(6)的进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5)包括加热仓(51)、固定于所述加热仓(51)内部的电加热管(52)和绕设于所述电加热管(52)外周的气管(53),所述电加热管(52)与位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5)外的电源电连接,所述气管(53)一端为进气端,一端为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循环风机(6)连通,所述出气端与所述进风管(3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53)采用耐高温的软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腔(2)和所述加热仓(51)的外周均包覆有保温层(8)。
CN201922191121.X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Active CN211636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1121.XU CN211636394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1121.XU CN211636394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6394U true CN211636394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1121.XU Active CN211636394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6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69695U (zh) 一种pps工程塑料颗粒生产加工用烘干机
CN107583476A (zh) 一种免动力气体均质混合系统
CN211636394U (zh)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干燥结构
CN211290868U (zh) 一种原料加工用干燥装置
WO2023197650A1 (zh) Pva熟化机
CN107774216A (zh) 一种具有气体净化功能的可控式化工反应釜
CN213376103U (zh) 一种快速换热搅拌装置
CN205948721U (zh) 一种金属磁粉芯粉料搅拌装置
CN210994172U (zh) 加热搅拌装置
CN211048363U (zh) 一种用于饲料生产的新型调质器
CN212014407U (zh) 一种饲料后熟化设备
CN210545148U (zh) 香精香料的高温反应釜
CN208006229U (zh) 塑料挤出机预处理装置
CN209076608U (zh) 一种自吸空气的可反应泥浆搅拌桶
CN207894178U (zh) 一种发酵干燥装置
CN219838043U (zh) 一种用于生产色母粒的搅拌装置
CN218864690U (zh) 一种饲料烘干装置
CN216683258U (zh) 一种混料机
CN215766204U (zh) Pe管原料搅拌烘干机
CN216778595U (zh) 一种带有除湿功能的高速搅拌装置
CN217636657U (zh) 一种适用于粉状纤维素的干燥器
CN213860165U (zh) 一种橡胶制品用快速烘干装置
CN216409627U (zh) 一种硫酸铜用干燥装置
CN219218026U (zh) 一种五指毛桃菇隧道式智能发酵装置
CN218821419U (zh) 一种云母粉生产粉体干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