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6419U -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6419U
CN211626419U CN201921465067.7U CN201921465067U CN211626419U CN 211626419 U CN211626419 U CN 211626419U CN 201921465067 U CN201921465067 U CN 201921465067U CN 211626419 U CN211626419 U CN 211626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ervo motor
plate
rack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650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博文
郭勇
柏翀
郭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C Dicas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C Dicas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C Dicas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C Dicas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650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6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6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641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包括角度调整系统、夹紧系统、抓取系统和测量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在使用中能够测量转向节中心孔、HUB螺栓安装孔、卡钳安装孔、减震器安装孔、下摆臂安装孔以及横向拉杆安装孔的尺寸;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强大、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在转向节的加工行业,随着大批量、在线加工生产的进行,转向节的各个参数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及时监控,以保证所生产的转向节各个部位的尺寸完全合格;由于产品结构复杂,传统的方式是通过三坐标进行测量,测量效率特别低,根本无法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测量设备,对各个参数进行快速自动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它在使用中能够测量转向节中心孔、HUB螺栓安装孔、卡钳安装孔、减震器安装孔、下摆臂安装孔以及横向拉杆安装孔的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所述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包括角度调整系统、夹紧系统、抓取系统和测量系统。
优选地,所述角度调整系统包括:机架、第一下伺服电机、第一带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带轮、下固定板、中心轴、中心轴承座、第二下伺服电机、翻转架和翻转轴;其中,下固定板固定在机架的下方;中心轴承座固定在下固定板的上方的中心位置;中心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中心轴承座内部;第一带轮固定在中心轴的下方;第一下伺服电机固定在下固定板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同步带连接;翻转架通过翻转轴安装在中心轴的顶端;第二下伺服电机固定在中心轴顶端的侧面,其输出端与翻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紧系统包括:第一底板、第三带轮、第一下导轨、第二同步带、第二底板、第三下伺服电机、第一立板、第一伺服电动缸、第四带轮、弹簧、空心轴、紧定螺钉、空心轴承座、定位销、第二立板、基准板、测头、下齿轮、下齿条、卡爪、第二下导轨、第三底板、第四下伺服电机和第四底板;其中:第一底板固定在翻转架的顶端;第二底板通过第一下导轨安装在第一底板上方的左侧;第四底板通过第一立板固定在第二底板的顶端;空心轴承座固定在第四底板上方;空心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空心轴承座内部;第三带轮固定在空心轴的下方;第三下伺服电机固定在第四底板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四带轮;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第一伺服电动缸固定在第一底板上方的左侧,其输出端与第一立板连接;定位销的上端为菱形圆锥,下方为圆柱;定位销的上方与工件的C基准孔配合;下方与空心轴的内孔配合;紧定螺钉固定在空心轴上,其顶端与空心轴上的开口槽相配合;弹簧安装在空心轴的内部,置于空心轴的下方;基准板通过第二立板固定在第一底板上方的右侧;第三底板固定在第二立板上,置于基准板下方;两个卡爪通过第二下导轨安装在第三底板上方;下齿条分别固定在两个卡爪上;第四下伺服电机固定在第三底板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下齿轮;下齿轮与两根下齿条同时啮合;测头分别固定在卡爪上。
优选地,所述抓取系统包括:气动手指、手指气缸、上旋转架、上轴、上轴承座、上升降板、第一上伺服电机、第二上伺服电机、上平移板、第一上齿条、第一上齿轮、第一上导轨、第三上伺服电机、第二上导轨、第二上齿轮、第二上齿条和第三立板;其中:气动手指安装在手指气缸的输出端;手指气缸固定在上旋转架的下端;上旋转架的上端固定在上轴的下方;上轴承座固定在上升降板的下端;上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轴承座内部;第一上伺服电机固定在上升降板顶端,其输出端与上轴的上端连接;上升降板的侧面通过第二上导轨安装在第三立板的左侧;第二上齿条也固定在第三立板的左侧;第三上伺服电机固定在上升降板侧面,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上齿轮;第二上齿轮与第二上齿条连接;第三立板固定在上平移板下方;上平移板通过第一上导轨安装在机架顶端的下方;第一上齿条也固定在机架顶端的下方;第二上伺服电机固定在上平移板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一上齿轮;第一上齿轮与第一上齿条啮合。
优选地,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第一右齿条、第一右齿轮、下测针、下浮动头、右滑板、第一右导轨、右固定板、第一右伺服电机、右轴、右轴承座、右旋转架、上浮动头、上测针、第二右伺服电机、右升降板、第二右导轨、第三右伺服电机、第二右齿轮、第二右齿条、右立板、第三右齿条、第三右齿轮、第三右导轨、右滑架、右伺服电动缸、第四右导轨和第四右伺服电机;其中:第一右齿条固定在右滑板的右侧;右滑板通过第一右导轨安装在右固定板的下方;下测针通过下浮动头固定在右滑板的下方;第一右伺服电机固定在右固定板的上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一右齿轮;第一右齿轮与第一右齿条啮合;右固定板固定在右旋转架的下方;上测针通过上浮动头固定在右旋转架的左侧;右轴承座固定在右升降板的左侧;右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右轴承座内部;右旋转架固定在右轴的左侧;第二右伺服电机固定在右升降板上方,其输出端与右轴的右侧连接;右升降板的右侧通过第二右导轨安装在右立板的左侧;第二右齿条也固定在右立板的左侧;第三右伺服电机固定在右升降板右侧的板上,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右齿轮;第二右齿轮与第二右齿条啮合;右立板的下端通过第三右导轨安装在右滑架的上方;第三右齿条固定在右立板的下端;第四右伺服电机固定在右滑架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三右齿轮;第三右齿轮与第三右齿条啮合;右滑架的下端通过第四右导轨安装在下固定板上端的右侧;右伺服电动缸固定在下固定板上端的右侧,其输出端与右滑架的右侧连接。
实际使用时,使用时手指气缸通过气动手指将转向节的中心孔撑紧;第三上伺服电机通过第二上导轨、第二上齿轮以及第二上齿条使夹紧后的工件提升到一定高度;第二上伺服电机通过第一上导轨、第一上齿轮以及第一上齿条使工件平移到基准板上方;第一上伺服电机通过上轴使工件旋转,使转向节的B基准中心孔与卡爪位置对应,使C基准卡钳孔与定位销的位置对应;第一伺服电动缸通过第一下导轨调整定位销的位置,使卡爪的中心线与定位销的中心线的距离正好为转向节的B基准中心孔和C基准卡钳孔的中心距;第三下伺服电机通过第三带轮、第四带轮以及第二同步带使定位销转动,使定位销顶端的菱形短边在转向节的B基准中心和C基准中心连线上。
调整好位置后,第三上伺服电机通过第二上导轨、第二上齿轮以及第二上齿条使转向节工件下降,使转向节的A基准法兰面与基准板的上端面贴平;使B基准中心孔与卡爪位置对应,第四下伺服电机通过第二下导轨使两个卡爪将车轮中心孔撑紧,实现对转向节B基准的定位,两个测头实现对车轮中心孔孔径的测量;定位销与转向节的C基准孔的孔口配合,实现对转向节C 基准的定位,弹簧使定位销与C基准孔孔口始终保持接触。
右伺服电动缸通过第四右导轨使上测针和下测针左右移动,第四右伺服电机通过第三右齿条、第三右齿轮以及第三右导轨实现上测针和下测针前后移动;第三右伺服电机通过第二右齿条、第二右齿轮以及第二右导轨实现上测针和下测针上下移动;第一右伺服电机通过第一右齿条、第一右齿轮以及第一右导轨实现下测针的左右位置微调;下测针实现对转向节各个螺栓孔和两个卡钳孔的测量;测量完成后,第二右伺服电机通过右轴实现上测针和下测针的位置的交换,上测针实现对两个减震器安装孔的测量。
第一下伺服电机通过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第一同步带,实现转向节的转动;第二下伺服电机通过翻转轴实现转向节的翻转角度的调整,通过以上两个运动,使上测针实现对转向节下摆臂孔和横向拉杆孔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能够测量转向节中心孔、HUB螺栓安装孔、卡钳安装孔、减震器安装孔、下摆臂安装孔以及横向拉杆安装孔的尺寸;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强大、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局部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夹紧系统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测量系统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所测量工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所测量工件的俯视图。
图中,1-机架、2-第一下伺服电机、3-第一带轮、4-第一同步带、5 -第二带轮、6-下固定板、7-中心轴、8-中心轴承座、9-第二下伺服电机、10-翻转架、11-翻转轴、12-第一底板、13-第三带轮、14-第一下导轨、15-第二同步带、16-第二底板、17-第三下伺服电机、18-第一立板、19-第一伺服电动缸、20-第四带轮、21-弹簧、22-空心轴、23-紧定螺钉、24-空心轴承座、25-定位销、26-第二立板、27-基准板、28-测头、29-下齿轮、30-下齿条、31-卡爪、32-第二下导轨、33-第三底板、34-第四下伺服电机、35-第四底板、36-气动手指、37-手指气缸、 38-上旋转架、39-上轴、40-上轴承座、41-上升降板、42-第一上伺服电机、43-第二上伺服电机、44-上平移板、45-第一上齿条、46-第一上齿轮、47-第一上导轨、48-第三上伺服电机、49-第二上导轨、50-第二上齿轮、51-第二上齿条、52-第三立板、53-第一右齿条、54-第一右齿轮、55-下测针、56-下浮动头、57-右滑板、58-第一右导轨、59-右固定板、60-第一右伺服电机、61-右轴、62-右轴承座、63-右旋转架、64 -上浮动头、65-上测针、66-第二右伺服电机、67-右升降板、68-第二右导轨、69-第三右伺服电机、70-第二右齿轮、71-第二右齿条、72-右立板、73-第三右齿条、74-第三右齿轮、75-第三右导轨、76-右滑架、 77-右伺服电动缸、78-第四右导轨、79-第四右伺服电机、81-转向节的B 基准中心孔、82-下摆臂安装孔、83-横向拉杆安装孔、84-减震器安装孔、 85-HUB螺栓安装孔、86-卡钳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图3具体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夹紧系统的主视图,图4具体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的主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由机架1、第一下伺服电机2、第一带轮3、第一同步带4、第二带轮5、下固定板6、中心轴7、中心轴承座8、第二下伺服电机9、翻转架10、翻转轴11、第一底板12、第三带轮13、第一下导轨14、第二同步带15、第二底板16、第三下伺服电机17、第一立板18、第一伺服电动缸19、第四带轮20、弹簧21、空心轴22、紧定螺钉23、空心轴承座24、定位销25、第二立板26、基准板27、测头28、下齿轮29、下齿条30、卡爪31、第二下导轨32、第三底板33、第四下伺服电机34、第四底板35、气动手指36、手指气缸37、上旋转架38、上轴39、上轴承座40、上升降板41、第一上伺服电机42、第二上伺服电机43、上平移板44、第一上齿条45、第一上齿轮46、第一上导轨47、第三上伺服电机48、第二上导轨49、第二上齿轮50、第二上齿条51、第三立板52、第一右齿条53、第一右齿轮54、下测针55、下浮动头56、右滑板57、第一右导轨58、右固定板59、第一右伺服电机60、右轴61、右轴承座62、右旋转架63、上浮动头64、上测针65、第二右伺服电机66、右升降板67、第二右导轨68、第三右伺服电机69、第二右齿轮70、第二右齿条71、右立板72、第三右齿条73、第三右齿轮74、第三右导轨75、右滑架76、右伺服电动缸77、第四右导轨78以及第四右伺服电机79等所组成。
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角度调整系统包括:下固定板6固定在机架1的下方;中心轴承座8固定在下固定板6的上方的中心位置;中心轴7通过轴承安装在中心轴承座8内部;第一带轮3固定在中心轴7的下方;第一下伺服电机2固定在下固定板6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带轮5;第一带轮3 和第二带轮5通过第一同步带4连接;翻转架10通过翻转轴11安装在中心轴7的顶端;第二下伺服电机9固定在中心轴7顶端的侧面,其输出端与翻转轴11连接。
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夹紧系统包括:第一底板12固定在翻转架10的顶端;第二底板16通过第一下导轨14安装在第一底板12上方的左侧;第四底板35通过第一立板18固定在第二底板16的顶端;空心轴承座24固定在第四底板35的上方;空心轴22通过轴承安装在空心轴承座24内部;第三带轮13固定在空心轴22的下方;第三下伺服电机17固定在第四底板35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四带轮20;第三带轮13和第四带轮20通过第二同步带15连接;第一伺服电动缸19固定在第一底板12上方的左侧,其输出端与第一立板18连接;定位销25的上端为菱形圆锥,下方为圆柱;定位销25的上方与工件的C基准孔配合;下方与空心轴22的内孔配合;紧定螺钉23固定在空心轴22上,其顶端与空心轴22上的开口槽相配合;弹簧21安装在空心轴22的内部,置于空心轴22的下方;基准板27通过第二立板26固定在第一底板12上方的右侧;第三底板33固定在第二立板26上,置于基准板27 下方;两个卡爪31通过第二下导轨32安装在第三底板33上方;下齿条30 分别固定在两个卡爪31上;第四下伺服电机34固定在第三底板33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下齿轮29;下齿轮29与两根下齿条30同时啮合;测头28分别固定在卡爪31上。
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抓取系统包括:气动手指36安装在手指气缸37 的输出端;手指气缸37固定在上旋转架38的下端;上旋转架38的上端固定在上轴39的下方;上轴承座40固定在上升降板41的下端;上轴39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轴承座40内部;第一上伺服电机42固定在上升降板41顶端,其输出端与上轴39的上端连接;上升降板41的侧面通过第二上导轨49安装在第三立板52的左侧;第二上齿条51也固定在第三立板52的左侧;第三上伺服电机固定在上升降板41侧面,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上齿轮50;第二上齿轮 50与第二上齿条51连接;第三立板52固定在上平移板44下方;上平移板 44通过第一上导轨安装在机架1顶端的下方;第一上齿条45也固定在机架1 顶端的下方;第二上伺服电机43固定在上平移板44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一上齿轮46;第一上齿轮46与第一上齿条45啮合。
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包括:第一右齿条53固定在右滑板57 的右侧;右滑板57通过第一右导轨58安装在右固定板59的下方;下测针55 通过下浮动头56固定在右滑板57的下方;第一右伺服电机60固定在右固定板59的上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一右齿轮54;第一右齿轮54与第一右齿条 53啮合;右固定板59固定在右旋转架63的下方;上测针65通过上浮动头 64固定在右旋转架63的左侧;右轴承座62固定在右升降板67的左侧;右轴61通过轴承安装在右轴承座62内部;右旋转架63固定在右轴61的左侧;第二右伺服电机66固定在右升降板67上方,其输出端与右轴61的右侧连接;右升降板67的右侧通过第二右导轨68安装在右立板72的左侧;第二右齿条 71也固定在右立板72的左侧;第三右伺服电机69固定在右升降板67右侧的板上,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右齿轮70;第二右齿轮70与第二右齿条71啮合;右立板72的下端通过第三右导轨75安装在右滑架76的上方;第三右齿条73 固定在右立板72的下端;第四右伺服电机79固定在右滑架76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三右齿轮74;第三右齿轮74与第三右齿条73啮合;右滑架76 的下端通过第四右导轨78安装在下固定板6上端的右侧;右伺服电动缸77 固定在下固定板6上端的右侧,其输出端与右滑架76的右侧连接。
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所测量工件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时手指气缸37通过气动手指36将转向节的B基准中心孔81撑紧;第三上伺服电机48通过第二上导轨49、第二上齿轮50以及第二上齿条51使夹紧后的工件提升到一定高度;第二上伺服电机43通过第一上导轨47、第一上齿轮46以及第一上齿条45使工件平移到基准板27上方;第一上伺服电机42通过上轴39使工件旋转,使转向节的B基准中心孔81与卡爪31位置对应,使C基准卡钳孔(卡钳安装孔)86与定位销25的位置对应;第一伺服电动缸19通过第一下导轨14调整定位销25的位置,使卡爪31 的中心线与定位销25的中心线的距离正好为转向节的B基准中心孔81和C 基准卡钳孔86的中心距;第三下伺服电机17通过第三带轮13、第四带轮20 以及第二同步带15使定位销25转动,使定位销25顶端的菱形短边在转向节的B基准中心和C基准中心连线上。
调整好位置后,第三上伺服电机48通过第二上导轨49、第二上齿轮50 以及第二上齿条51使转向节工件下降,使转向节的A基准法兰面与基准板27的上端面贴平;使B基准中心孔81与卡爪31位置对应,第四下伺服电机 34通过第二下导轨32使两个卡爪31将车轮中心孔撑紧,实现对转向节B基准的定位,两个测头28实现对车轮中心孔孔径的测量;定位销25与转向节的C基准卡钳孔86的孔口配合,实现对转向节C基准的定位,弹簧21使定位销25与C基准卡钳孔86孔口始终保持接触。
右伺服电动缸77通过第四右导轨78使上测针65和下测针55左右移动,第四右伺服电机79通过第三右齿条73、第三右齿轮74以及第三右导轨75实现上测针65和下测针55前后移动;第三右伺服电机69通过第二右齿条71、第二右齿轮70以及第二右导轨68实现上测针65和下测针55上下移动;第一右伺服电机60通过第一右齿条53、第一右齿轮54以及第一右导轨58实现下测针55的左右位置微调;下测针55实现对转向节各个螺栓孔(HUB螺栓安装孔)85和两个C基准卡钳孔86的测量;测量完成后,第二右伺服电机 66通过右轴61实现上测针65和下测针55的位置的交换,上测针65实现对两个减震器安装孔84的测量。
第一下伺服电机2通过第一带轮3、第二带轮5以及第一同步带4,实现转向节的转动;第二下伺服电机9通过翻转轴11实现转向节的翻转角度的调整,通过以上两个运动,使上测针65实现对转向节下摆臂孔(下摆臂安装孔) 82和横向拉杆孔(横向拉杆安装孔)83的测量。

Claims (5)

1.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包括角度调整系统、夹紧系统、抓取系统和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角度调整系统包括:机架(1)、第一下伺服电机(2)、第一带轮(3)、第一同步带(4)、第二带轮(5)、下固定板(6)、中心轴(7)、中心轴承座(8)、第二下伺服电机(9)、翻转架(10)和翻转轴(11);
所述夹紧系统包括:第一底板(12)、第三带轮(13)、第一下导轨(14)、第二同步带(15)、第二底板(16)、第三下伺服电机(17)、第一立板(18)、第一伺服电动缸(19)、第四带轮(20)、弹簧(21)、空心轴(22)、紧定螺钉(23)、空心轴承座(24)、定位销(25)、第二立板(26)、基准板(27)、测头(28)、下齿轮(29)、下齿条(30)、卡爪(31)、第二下导轨(32)、第三底板(33)、第四下伺服电机(34)和第四底板(35);
所述抓取系统包括:气动手指(36)、手指气缸(37)、上旋转架(38)、上轴(39)、上轴承座(40)、上升降板(41)、第一上伺服电机(42)、第二上伺服电机(43)、上平移板(44)、第一上齿条(45)、第一上齿轮(46)、第一上导轨(47)、第三上伺服电机(48)、第二上导轨(49)、第二上齿轮(50)、第二上齿条(51)和第三立板(52);
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第一右齿条(53)、第一右齿轮(54)、下测针(55)、下浮动头(56)、右滑板(57)、第一右导轨(58)、右固定板(59)、第一右伺服电机(60)、右轴(61)、右轴承座(62)、右旋转架(63)、上浮动头(64)、上测针(65)、第二右伺服电机(66)、右升降板(67)、第二右导轨(68)、第三右伺服电机(69)、第二右齿轮(70)、第二右齿条(71)、右立板(72)、第三右齿条(73)、第三右齿轮(74)、第三右导轨(75)、右滑架(76)、右伺服电动缸(77)、第四右导轨(78)和第四右伺服电机(7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下固定板(6)固定在机架(1)的下方;中心轴承座(8)固定在下固定板(6)的上方的中心位置;中心轴(7)通过轴承安装在中心轴承座(8)内部;第一带轮(3)固定在中心轴(7)的下方;第一下伺服电机(2)固定在下固定板(6)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带轮(5);第一带轮(3)和第二带轮(5)通过第一同步带(4)连接;翻转架(10)通过翻转轴(11)安装在中心轴(7)的顶端;第二下伺服电机(9)固定在中心轴(7)顶端的侧面,其输出端与翻转轴(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底板(12)固定在翻转架(10)的顶端;第二底板(16)通过第一下导轨(14)安装在第一底板(12)上方的左侧;第四底板(35)通过第一立板(18)固定在第二底板(16)的顶端;空心轴承座(24)固定在第四底板(35)的上方;空心轴(22)通过轴承安装在空心轴承座(24)内部;第三带轮(13)固定在空心轴(22)的下方;第三下伺服电机(17)固定在第四底板(35)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四带轮(20);第三带轮(13)和第四带轮(20)通过第二同步带(15)连接;第一伺服电动缸(19)固定在第一底板(12)上方的左侧,其输出端与第一立板(18)连接;定位销(25)的上端为菱形圆锥,下方为圆柱;定位销(25)的上方与工件的C基准孔配合;下方与空心轴(22)的内孔配合;紧定螺钉(23)固定在空心轴(22)上,其顶端与空心轴(22)上的开口槽相配合;弹簧(21)安装在空心轴(22)的内部,置于空心轴(22)的下方;基准板(27)通过第二立板(26)固定在第一底板(12)上方的右侧;第三底板(33)固定在第二立板(26)上,置于基准板(27)下方;两个卡爪(31)通过第二下导轨(32)安装在第三底板(33)上方;下齿条(30)分别固定在两个卡爪(31)上;第四下伺服电机(34) 固定在第三底板(33)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下齿轮(29);下齿轮(29)与两根下齿条(30)同时啮合;测头(28)分别固定在卡爪(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气动手指(36)安装在手指气缸(37)的输出端;手指气缸(37)固定在上旋转架(38)的下端;上旋转架(38)的上端固定在上轴(39)的下方;上轴承座(40)固定在上升降板(41)的下端;上轴(39)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轴承座(40)内部;第一上伺服电机(42)固定在上升降板(41)顶端,其输出端与上轴(39)的上端连接;上升降板(41)的侧面通过第二上导轨(49)安装在第三立板(52)的左侧;第二上齿条(51)也固定在第三立板(52)的左侧;第三上伺服电机(48)固定在上升降板(41)侧面,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上齿轮(50);第二上齿轮(50)与第二上齿条(51)连接;第三立板(52)固定在上平移板(44)下方;上平移板(44)通过第一上导轨(47)安装在机架(1)顶端的下方;第一上齿条(45)也固定在机架(1)顶端的下方;第二上伺服电机(43)固定在上平移板(44)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一上齿轮(46);第一上齿轮(46)与第一上齿条(45)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右齿条(53)固定在右滑板(57)的右侧;右滑板(57)通过第一右导轨(58)安装在右固定板(59)的下方;下测针(55)通过下浮动头(56)固定在右滑板(57)的下方;第一右伺服电机(60)固定在右固定板(59)的上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一右齿轮(54);第一右齿轮(54)与第一右齿条(53)啮合;右固定板(59)固定在右旋转架(63)的下方;上测针(65)通过上浮动头(64)固定在右旋转架(63)的左侧;右轴承座(62)固定在右升降板(67)的左侧;右轴(61)通过轴承安装在右轴承座(62)内部;右旋转架(63)固定在右轴(61)的左侧;第二右伺服电机(66)固定在右升降板(67)上方,其输出端与右轴(61)的右侧连接;右升降板(67)的右侧通过第二右导轨(68)安装在右立板(72)的左侧;第二右齿条(71)也固定在右立板(72)的左侧;第三右伺服电机(69)固定在右升降板(67)右侧的板上,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二右齿轮(70);第二右齿轮(70)与第二右齿条(71)啮合;右立板(72)的下端通过第三右导轨(75)安装在右滑架(76)的上方;第三右齿条(73)固定在右立板(72)的下端;第四右伺服电机(79)固定在右滑架(76)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第三右齿轮(74);第三右齿轮(74)与第三右齿条(73)啮合;右滑架(76)的下端通过第四右导轨(78)安装在下固定板(6)上端的右侧;右伺服电动缸(77)固定在下固定板(6)上端的右侧,其输出端与右滑架(76)的右侧连接。
CN201921465067.7U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626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5067.7U CN211626419U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5067.7U CN211626419U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6419U true CN211626419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7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6506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626419U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64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0307A (zh) * 2019-09-04 2019-12-03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CN110530307B (zh) * 2019-09-04 2024-06-07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0307A (zh) * 2019-09-04 2019-12-03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CN110530307B (zh) * 2019-09-04 2024-06-07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05118U (zh) 水泵压力开关自动锁螺丝机的定位机构
CN205021108U (zh) 冷凝器弹性螺帽安装机
CN202607170U (zh) 一种副车架焊接夹具
CN111482623A (zh) 一种环形产品数控钻孔机
CN202028795U (zh) 大型盘类零件圆周均布孔的镗孔专机
CN211626419U (zh)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CN210305198U (zh) 一种全伺服数控拉弯系统
CN204711578U (zh) 一种汽车制动钳支架的自动化生产线
CN207188855U (zh) 三轴旋转抱轴定位万向铣床
CN209954337U (zh) 一种专用汽车零配件加工中心
CN112621317B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夹紧装置
CN110530307B (zh) 一种转向节自动测量设备
CN210209331U (zh) 一种5g通讯产品自动合盖装置
CN210587515U (zh) 一种三通接头用攻丝装置
CN113909772A (zh) 一种汽车雷达生产用生产线定位机构
CN208600757U (zh) 一种镗半圆孔轴承盖数控专用机床
CN203679963U (zh) 数控磨削机床
CN203527080U (zh)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承盖气动夹具
CN112846366A (zh) 铸件水口的自动切割机
CN217050457U (zh) 一种自动翻转设备
CN201815936U (zh) 万向节坯料磨削压紧装置
CN217776211U (zh) 一种机械设备加工用工作台
CN219094348U (zh) 一种模具行位斜面加工角度定位工装
CN214517724U (zh) 汽车后桥桥壳端面双头加工设备
CN104625815B (zh) 一种差速器壳体内端面粗精锪机床用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