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7623U -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7623U
CN211617623U CN202020184407.5U CN202020184407U CN211617623U CN 211617623 U CN211617623 U CN 211617623U CN 202020184407 U CN202020184407 U CN 202020184407U CN 211617623 U CN211617623 U CN 211617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pillar
safety belt
body center
wire harness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44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飞龙
冉崇琪
杨良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44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7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7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7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包括车身中柱内板、安全带卷收器及侧碰传感器,车身中柱内板设有空腔,安全带卷收器设置在空腔内,侧碰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中柱内板的中部并位于安全带卷收器的上方,且侧碰传感器在车身中柱内板中部靠后车厢一侧设置,车身中柱内板的下部设置有安全带下固定部件,安全带下固定部件位于安全带卷收器的下方并靠近汽车的前车厢一侧设置。显著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点的动刚度,防止误触发,节省成本,且同时提升了车身中柱的布置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加大,汽车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厂商为了提升整车安全性,不断增加相关安全配置。为此,驾驶员及乘员侧面安全气帘成为了众多厂家的选择,而侧碰传感器对于控制侧面气帘准确、无误的引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侧面碰撞时引爆侧面安全气帘展开,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
目前汽车的侧碰传感器安装点一般选择在车身中柱下部区域,此类布置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车身中柱相关布置空间,并且安装点的动刚度也仅仅能达到1000N/mm-1300N/mm,而侧碰传感器安装点的动刚度要达到2000N/mm及以上才能较好防止误触发的情况产生,因而该布置结构并非理想的车身结构。另外,现还有通过在车身中柱上设置侧碰传感器支架或者加强板的方式来提高安装点动刚度,该类结构设置需另外设置侧碰传感器支架或者加强板,成本较高,但要为侧碰传感器支架或加强板设置容纳空间,不利于车身中部的布置空间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其能显著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点的动刚度,防止误触发,且同时提升了车身中柱的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车身中柱内板、安全带卷收器及侧碰传感器,车身中柱内板设有空腔,安全带卷收器设置在空腔内,侧碰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中柱内板的中部并位于安全带卷收器的上方,且侧碰传感器在车身中柱内板中部靠后车厢一侧设置。
将侧碰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中柱内板中部靠后车厢一侧的位置上时,该侧碰传感器的安装点动刚度可达到3500N/mm及以上,显著提高了侧碰传感器安装点的动刚度,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加大了中柱布置空间,加大提升了车身中柱下部的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车身中柱内板的下部设置有安全带下固定部件,安全带下固定部件位于安全带卷收器的下方并靠近汽车的前车厢一侧设置。由于将侧碰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中柱内板的中部,优化加大了中柱布置空间,因而为安全带下固定部件预留了安装的空间,进而将安全带下固定点从门槛上移至车身中柱内板的下部,使其位于法规区域,分布更为合理。
进一步地,车身中柱内板的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内饰安装卡扣,安全带下固定部件位于两内饰安装卡扣之间。充分利用车身中柱下部的空间,布置更合理。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侧碰传感器连接的第一底板线束,第一底板线束在车身中柱内靠近汽车的后车厢一侧设置,线束对应侧碰传感器位置的改变而对应进行设置,合理布置。
进一步地,车身中柱内板上对应第一底板线束设有线束固定件,第一底板线束部分穿过线束固定件。线束固定件对第一底板线束的分布位置作了一定限位,合理利用空间,防止出现线束乱绕的情况。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安全带卷收器连接的第二底板线束,第二底板线束在车身中柱内靠近汽车的后车厢一侧设置,第一底板线束与第二底板线束同侧设置,更为合理利用空间。
进一步地,车身中柱内板上对应第二底板线束设有线束固定件,第二底板线束部分穿过线束固定件。线束固定件对第二底板线束的分布位置作了一定限位,合理利用空间,防止出现线束乱绕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的车身中柱内安装有前述任一项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该结构设计提高了汽车整车安全系数,且对车身局部强度有一定的优化提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通过将侧碰传感器的安装点设置在车身中柱内板的中部,且在车身中柱内板中部靠后车厢一侧设置,实验数据显示,该侧碰传感器的安装点动刚度可达到3500N/mm及以上,显著提高了侧碰传感器安装点的动刚度,防止误触发,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同时,加大提升了车身中柱下部布置空间,进而可将安全带下固定部件从门槛上移到车身中柱底板的下部,从而使安全带下固定点位于法规区域内,再者,也对车身局部强度有一定的优化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位于车身中柱内,包括车身中柱内板1,在车身中柱内板1的中部靠后车厢的一侧上安装有侧碰传感器2,该侧碰传感器2为车内侧面安全气帘的触发装置。
数据显示,侧碰传感器2的安装点动刚度可达到3500N/mm及以上,显著提高了侧碰传感器2安装点的动刚度,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加大了中柱布置空间,加大提升了车身中柱下部的布置空间。
在车身中柱内板1上开设有空腔3,空腔3内设有安全带卷收器4,同时,车身中柱内板1的下部上还设有安全带下固定部件5,安全带下固定部件5位于安全带卷收器4的下方,且该安全带下固定部件5靠近前车厢设置。如图1所示,侧碰传感器2位于空腔3的左上方,即也位于安全带卷收器4的左上方,正由于侧碰传感器2安装在车身中柱内板1的中部,使车身中柱内板1的下部有空间供安全带下固定部件5安装,如此的空间布置,将安全带下固定点从门槛上移至车身中柱内板的下部,使其位于法规区域,分布更为合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身中柱内板1的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内饰安装卡扣6,安全带下固定部件5位于两个内饰安装卡扣6之间且更靠近右侧的内饰安装卡扣6。充分利用车身中柱下部的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碰传感器2通过螺丝安装在车身中柱内板1上,且侧碰传感器2上连接有第一底板线束7,安全带卷收器4上连接有第二底板线束,该第一底板线束7、第二底板线束8均靠左设置,即靠近汽车的后车厢一侧设置,线束对应侧碰传感器1位置的改变而对应进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车身中柱内板1上、空腔3的左侧设有线束固定件9,该线束固定件9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中柱内板1上,线束固定件9的另一端设有可供第一底板线束7、第二底板线束8通过的圆管部,通过线束固定件9对第一底板线束7、第二底板线束8的分布位置作了一定限位,合理利用空间,防止出现线束乱绕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的车身中柱内安装有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该结构设计提高了汽车整车安全系数,且对车身局部强度有一定的优化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将侧碰传感器2的安装点设置在车身中柱内板1的中部靠后车厢一侧设置,该侧碰传感器1的安装点动刚度可达到3500N/mm及以上,显著提高了侧碰传感器1安装点的动刚度,同时,优化了车身中柱下部的布置空间,进而可将安全带下固定部件5从门槛上移到车身中柱底板1的下部,更靠近安全带卷收器4设置,从而使安全带下固定点位于法规区域内,再者,也对车身局部强度有一定的优化提升。线束及内饰安装卡扣6也得以合理分布。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车身中柱内板、安全带卷收器及侧碰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中柱内板设有空腔,所述安全带卷收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车身中柱内板的中部并位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上方,且所述侧碰传感器在所述车身中柱内板中部靠近汽车的后车厢一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中柱内板的下部设置有安全带下固定部件,所述安全带下固定部件位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下方并靠近汽车的前车厢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中柱内板的下部两侧均设置有内饰安装卡扣,所述安全带下固定部件位于两所述内饰安装卡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侧碰传感器连接的第一底板线束,所述第一底板线束在车身中柱内靠近汽车的后车厢一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中柱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底板线束设有线束固定件,所述第一底板线束部分穿过所述线束固定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连接的第二底板线束,所述第二底板线束在车身中柱内靠近汽车的后车厢一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中柱内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底板线束设有线束固定件,所述第二底板线束部分穿过所述线束固定件。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车身中柱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
CN202020184407.5U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1617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4407.5U CN211617623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4407.5U CN211617623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7623U true CN211617623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8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4407.5U Active CN211617623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7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2416B2 (en) Assembly with an instrument panel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 knee airbag
US20170036629A1 (en) Vehicle side impact sensing assembly
US20210245702A1 (en)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tructure
CN106364318B (zh) 具有仪表板的机动车辆
US8573649B2 (en) Passenger automobile without B-column
CN211617623U (zh) 一种汽车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US8100433B2 (en) Knee-restraining airbag device
US20200391692A1 (en) Side support block for vehicle seat
JP5016204B2 (ja) 車両用ニープロテクター部構造
KR20050029833A (ko) 자동차의 후석용 에어백
JP2002331907A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構造
JP3900744B2 (ja) 車両の内装材による衝撃エネルギー吸収構造
CN215322023U (zh) 一种中控台后部安装支架及乘用车
US20190176895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urtain airbag device
KR102537895B1 (ko) 픽업차량의 격벽 설치구조
CN208396547U (zh) 玻璃升降器安装支架及汽车
CN111845619B (zh) 双预紧安全带系统安装结构和车辆
KR100410930B1 (ko) 차량용 트렁크실의 전방구조
KR100472670B1 (ko) 자동차의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JP3564713B2 (ja) 自動車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KR100512444B1 (ko) 충돌 에너지 흡수가 가능한 조수석측 인스트루먼트 패널설치구조
KR100279574B1 (ko) 자동차필러의내장재구조
KR0124408B1 (ko) 차량의 니볼스터 지지브라켓
KR200180016Y1 (ko) 시트에 설치된 자동차용 시트 벨트(A seat belt installing in seat)
KR20030057867A (ko) 상부가 보강된 자동차용 리어 범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