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6242U - 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6242U
CN211596242U CN201921872227.XU CN201921872227U CN211596242U CN 211596242 U CN211596242 U CN 211596242U CN 201921872227 U CN201921872227 U CN 201921872227U CN 211596242 U CN211596242 U CN 211596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inforced concrete
road
top end
bearing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22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漠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engl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engl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engl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engl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22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6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6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6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包括基础层,所述基础层的上端设置有沙石层,所述沙石层的上端设置有承载梁,所述承载梁的内部设置有钢筋混泥土层,所述钢筋混泥土层的底端与沙石层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路座,所述承载梁的内壁顶端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承载梁的上端设置有路面层,所述路面层的顶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挡流块,所述承载梁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焊接有梁体托板。该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通过在沙石层与路面层之间设置承载梁,并且在承载梁内设置钢筋混泥土层,配合钢筋混泥土层上下两侧的支撑柱与支撑路座,能够有效的降低钢筋混泥土层的沉降现象,提高钢筋混泥土层的整体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公路结构中,主要有沥青结构的路面、水泥结构的路面和钢筋混泥土结构的路面,钢筋混泥土结构的路面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抗磨耗能力,对于重载交通比沥青路面要好,而且稳定性好,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逐渐提高,不会存在沥青路面的“老化”现象。然而在路基、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的条件下,易形成脱空,附加应力很大,极易产生断裂破坏,对路基稳定性要求高,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包括基础层,所述基础层的上端设置有沙石层,所述沙石层的上端设置有承载梁,所述承载梁的内部设置有钢筋混泥土层,所述钢筋混泥土层的底端与沙石层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路座,所述承载梁的内壁顶端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承载梁的上端设置有路面层,所述路面层的顶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挡流块,所述承载梁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焊接有梁体托板,所述梁体托板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的端部贯穿在沙石层内,所述梁体托板的上端焊接有匚形架,所述匚形架内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三通管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
此项设置用于通过在沙石层与路面层之间设置承载梁,并且在承载梁内设置钢筋混泥土层,配合钢筋混泥土层上下两侧的支撑柱与支撑路座,能够有效的降低钢筋混泥土层的沉降现象,提高钢筋混泥土层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设置挡流块,配合导流管方便将路面层上的雨水引入到三通管内,并且再由分流管将雨水传送至基础层内,避免了路面层上堆积的雨水过多,防止路面层的沉降现象。
优选的,所述匚形架的顶端与路面层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形状为L形。
此项设置用于提高路面层与匚形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端部依次贯穿在梁体托板和沙石层的内,且延伸至基础层内,所述紧固螺栓设置在两个分流管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顶端贯穿在路面层内,所述导流管的顶端开口处设置在挡流块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支撑路座呈上下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贯穿钢筋混泥土层,且固定连接在支撑路座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承载梁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承载梁内设置有三组支撑路座和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1、通过在沙石层与路面层之间设置承载梁,并且在承载梁内设置钢筋混泥土层,配合钢筋混泥土层上下两侧的支撑柱与支撑路座,能够有效的降低钢筋混泥土层的沉降现象,提高钢筋混泥土层的整体稳定性;
2、通过设置挡流块,配合导流管方便将路面层上的雨水引入到三通管内,并且再由分流管将雨水传送至基础层内,避免了路面层上堆积的雨水过多,防止路面层的沉降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混泥土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基础层;2、沙石层;3、承载梁;4、钢筋混泥土层;5、支撑路座;6、支撑柱;7、路面层;8、挡流块;9、梁体托板;10、紧固螺栓;11、导流管;12、三通管;13、分流管;14、匚形架;15、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包括基础层1,所述基础层1的上端设置有沙石层2,所述沙石层2的上端设置有承载梁3,所述承载梁3的内部设置有钢筋混泥土层4,所述钢筋混泥土层4的底端与沙石层2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路座5,所述承载梁3的内壁顶端焊接有支撑柱6,所述承载梁3的上端设置有路面层7,所述路面层7的顶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挡流块8,所述承载梁3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焊接有梁体托板9,所述梁体托板9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0,且紧固螺栓10的端部贯穿在沙石层2内,所述梁体托板9的上端焊接有匚形架14,所述匚形架14内设置有三通管12,所述三通管12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1,所述三通管12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3。
具体的,所述匚形架14的顶端与路面层7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的形状为L形。
具体的,所述分流管13的端部依次贯穿在梁体托板9和沙石层2的内,且延伸至基础层1内,所述紧固螺栓10设置在两个分流管13之间。
具体的,所述导流管11的顶端贯穿在路面层7内,所述导流管11的顶端开口处设置在挡流块8的一侧。
具体的,所述支撑柱6与支撑路座5呈上下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柱6的底端贯穿钢筋混泥土层4,且固定连接在支撑路座5的顶端。
具体的,所述承载梁3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承载梁3内设置有三组支撑路座5和支撑柱6。
该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在沙石层2与路面层7之间设置承载梁3,并且在承载梁3内设置钢筋混泥土层4,配合钢筋混泥土层4上下两侧的支撑柱6与支撑路座5,能够有效的降低钢筋混泥土层4的沉降现象,提高钢筋混泥土层4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设置挡流块8,配合导流管11方便将路面层7上的雨水引入到三通管12内,并且再由分流管13将雨水传送至基础层1内,避免了路面层7上堆积的雨水过多,防止路面层7的沉降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包括基础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1)的上端设置有沙石层(2),所述沙石层(2)的上端设置有承载梁(3),所述承载梁(3)的内部设置有钢筋混泥土层(4),所述钢筋混泥土层(4)的底端与沙石层(2)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路座(5),所述承载梁(3)的内壁顶端焊接有支撑柱(6),所述承载梁(3)的上端设置有路面层(7),所述路面层(7)的顶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挡流块(8),所述承载梁(3)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焊接有梁体托板(9),所述梁体托板(9)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0),且紧固螺栓(10)的端部贯穿在沙石层(2)内,所述梁体托板(9)的上端焊接有匚形架(14),所述匚形架(14)内设置有三通管(12),所述三通管(12)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1),所述三通管(12)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匚形架(14)的顶端与路面层(7)的底端之间设置有连接块(15),且连接块(15)的形状为L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13)的端部依次贯穿在梁体托板(9)和沙石层(2)的内,且延伸至基础层(1)内,所述紧固螺栓(10)设置在两个分流管(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1)的顶端贯穿在路面层(7)内,所述导流管(11)的顶端开口处设置在挡流块(8)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6)与支撑路座(5)呈上下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柱(6)的底端贯穿钢筋混泥土层(4),且固定连接在支撑路座(5)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3)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承载梁(3)内设置有三组支撑路座(5)和支撑柱(6)。
CN201921872227.XU 2019-11-02 2019-11-02 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Active CN211596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2227.XU CN211596242U (zh) 2019-11-02 2019-11-02 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2227.XU CN211596242U (zh) 2019-11-02 2019-11-02 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6242U true CN211596242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2227.XU Active CN211596242U (zh) 2019-11-02 2019-11-02 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6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9840U (zh) 基于钢板-混凝土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空心板梁加固构造
CN111910660A (zh) 一种超高边坡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293405U (zh) 一种衔接上承式便桥和填土便道的桥台
CN110374349A (zh) 一种受损钢筋混凝土柱体的托换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35438A (zh) 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浇筑施工工装及施工方法
CN106930315B (zh) 一种移动塔吊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080649U (zh) 一种悬浇桥梁0号块的支承三角托架
CN204530425U (zh) 预应力钢桁架桥
CN211596242U (zh) 一种钢筋混泥土公路结构
CN204475195U (zh) 软土地基现浇大吨位箱梁的施工系统
CN104233961A (zh) 一种悬浇桥梁0号块的支承三角托架
CN208219415U (zh) 一种采用预弯梁的钢-混结合梁桥预弯结构
CN102913007B (zh) 钢筋加工棚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29465A (zh) 一种用于盖板涵洞或通道施工的台车
CN211815447U (zh) 过路管处沥青路面破损塌陷维修结构
CN211973507U (zh) 一种框架桥施工用工作坑结构
CN211923601U (zh) 一种箱梁下跨既有道路的防护系统
CN113137243A (zh) 一种松散煤柱体抗腐蚀的立交巷道的加固方法
CN207987788U (zh) 一种石拱桥加固结构
CN214882813U (zh) 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伸缩缝的辅助施工装置
CN218504850U (zh) 一种预制梁千斤顶安装及张拉防护简易装置
CN109208481A (zh) 沙箱及盖梁组合支架安装装置
CN219240286U (zh) 受限空间长距离帽梁施工作业平台系统
CN205857842U (zh) 一种钢结构停车棚
CN105507160B (zh) 现浇箱梁移动式贝雷梁操作平台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0 meters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Xicheng Express Line and Zhanjiang Avenue Auxiliary Road, Machang District, Zhan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hengli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3, Building E (Yijing Pavilion), No. 45-2, Renmin Avenue Middle, Zhan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Shengli Engineering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