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3360U - 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3360U
CN211493360U CN201922417913.4U CN201922417913U CN211493360U CN 211493360 U CN211493360 U CN 211493360U CN 201922417913 U CN201922417913 U CN 201922417913U CN 211493360 U CN211493360 U CN 211493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rinter
longitudinal
transverse botto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79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祥华
覃勇
何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179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3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3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3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28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downwardly on flat surfaces, e.g. of books, drawings, boxes, envelopes, e.g. flat-bed ink-jet printer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墨打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打印机机架不易加工和运输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打印机拼接机架包括至少两个机架单体,机架单体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在两个横向底梁下方布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的纵向连接架,纵向连接架为中空矩形体,在纵向连接架上布置多个分别与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具有打印机机架制作方便、加工费用低且运输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对于例如平板打印机等大型打印机,其打印机机架一般体积较大,目前对打印机机架一般采取整体加工方式,但由于普通加工装备难以胜任,因而需要采用特种加工装备,从而导致加工费用很高,并且,由于打印机机架的体积较大,也不容易运输。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先分体加工再拼接、加工费用低、运输方便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打印机拼接机架,其包括:至少两个机架单体,机架单体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在两个横向底梁下方布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的纵向连接架,纵向连接架为中空矩形体,在纵向连接架上布置多个分别与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座。
进一步的,纵向连接架为两层结构,其中,第一层包括一对平行直管,各直杆的自由端处固定一第一支座,第二层包括一第一矩形管,直管与第一矩形管的长边管之间通过多个连接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两两相邻纵向连接架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纵向支撑板,在纵向支撑板上布置两个分别与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固定连接的第二支座,纵向支撑板包括第二矩形管,第二矩形管的长边管自由端处固定一第二支座,纵向连接架为水平放置,纵向支撑板为竖直放置。
进一步的,单个机架单体的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长度不相等,且两相邻机架单体的第一横向底梁总长和第二横向底梁总长相等。
进一步的,在两相邻机架单体的两个第一横向底梁第一相接处和两个第二横向底梁第二相接处均设有凹槽,各个凹槽中固定一卡接块。
进一步的,第一相接处和第二相接处分别与一纵向连接架的两对角处设置的第一支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纵向连接架上设有一对分别与第一相接处和第二相接处的两缝隙固定连接的加强块。
进一步的,在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位于相邻的纵向连接架和纵向支撑板之间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对支撑柱。
进一步的,在各个纵向连接架和纵向支撑板面向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的侧面上均设有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支撑连接块。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打印机,其包括台板和以上任一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台板固定于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之间并由多个纵向连接架和多个纵向支撑板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个纵向连接架的多个第一支座根据需要将两对及以上的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支撑和连接来拼接成体积较大的打印机机架,并且,加工费用低,各拼接部件可在拼接之前先被方便地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的主视图(隐藏了部分打印平台);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显示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横梁省略部分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C向剖视图;
图5为显示打印机横梁内部部分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主视图;
图6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啮合防松机构的驱动装置的抵压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拼接机架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拼接机架的纵向连接架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拼接机架的纵向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拼接打印平台的仰视图;
图13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打印机横梁;11、横梁本体;11A、空心部;11B、第一加强筋;11C、第二加强筋;12、驱动支架;12A、固定台;12B、支脚;12B1、凸起;12C、第一支板;12D、固定板;12D1、突台;12E、底台;12E、轴套;12F、第二支板;20、机架;21A、第一横向底梁;21B、第二横向底梁;22、纵向连接架;22A、第一支座;22B、直管;22C、第一矩形管;22D、连接块;23、纵向支撑板;23A、第二支座;23B、第二矩形管;24、卡接块;25、加强块;26、支撑柱;27、支撑连接块;28、齿条;29、凸轨;29A、导接槽;30、台板;31、开孔;32、连接扣;33、支架主体;33A、支架脚;34、连接板;34A、连接孔;35、加强杆;36、连接片;37、吸风孔;40、驱动电机;50、齿轮;60、抵压件;61、螺头;62、螺纹杆;63、螺母;70、墨盒容纳架;71、容纳槽;72、显示部件;80、打印小车;90、墨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图1至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印机,总的来说,该打印机利用横梁驱动装置对位于机架上的横梁进行驱动以使得布置于横梁上的导轨的打印小车相对于打印平台运动,从而打印小车接收设置于横梁上的墨盒的供墨来对打印平台上的打印介质进行喷墨,以下分别对该打印机所包括的:打印机横梁及其横梁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啮合防松机构、拼接机架、拼接打印平台及打印机供墨装置作出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重点在于对打印机拼接机架及具有打印机拼接机架的打印机的保护。
打印机横梁
参考图1、3至5,打印机横梁10包括具有空心部11A的横梁本体11,在空心部11A中设有均与横梁本体11内壁相固定的第一加强筋11B和第二加强筋11C,第一加强筋11B为两对且均沿平行于空心部11A的中心轴线的第一方向延伸并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该中心轴线与打印机横梁1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第二加强筋11C为多个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各个第一加强筋11B相固定,多个第二加强筋11C沿第一方向等间距设置,这样的话,通过将四个第一加强筋11B分别布置于横梁本体11的四个内壁沿第一方向的中心位置上,能够提高打印机横梁10在轴向方向上的刚性和抗弯性,并且,通过沿第一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各个第一加强筋11B相固定的第二加强筋11C,能够提高打印机横梁10在纵向方向上的刚性和抗弯性,因此,提高了打印机横梁10整体的刚性和抗弯性,从而保证了打印机的正常工作和打印机具有很好打印效果。
参考图4,具体的,空心部11A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四个第一加强筋11B分别经过正方形的四个中心点,由于空心部11A的横截面为对称的正方形,因此,四个第一加强筋11B能对整个横梁本体11提供能提高刚性和抗弯性的对称加强力。
作为第二加强筋11C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加强筋11C包括四个L形加强筋,各个L形加强筋固定于两相邻的第一加强筋11B之间,四个L形加强筋围绕成中空正方形,也就是说,各L形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11B均与横梁本体11内壁相固定而对横梁本体11内壁起到支撑作用,因此,采用四个L形加强筋的第二加强筋11C的结构简单且便于与第一加强筋11B的固定,并且,L形加强筋的制造和加工简易,降低了第二加强筋11C的成本。
进一步来说,L形加强筋的宽度与第一加强筋11B的宽度相等,这样的话,使得第一加强筋11B和第二加强筋11C相互接触得尽可能面积大且紧密,提升了各个第一加强筋11B和第二加强筋11C作为整体对横梁本体11内壁的支撑力。
具体的,第二加强筋11C的各个L形加强筋与各个第一加强筋11B均为焊接固定,通过焊接固定保证了第二加强筋11C和第一加强筋11B的固定牢固性。
参考图5,作为第二加强筋11C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加强筋11C为具有空心的正方形板件,在板件面向横梁本体11内壁的四面的中心均开设有凹槽,四个第一加强筋11B分别插接于各个凹槽中,这样的话,第二加强筋11C均可以整体地与第一加强筋11B相固定,相较于上述第二加强筋11C设为四个L形加强筋的分体结构,更容易实现第二加强筋11C与第一加强筋11B整体准确定位。
优选的,横梁本体11的材料为铝合金,第一加强筋11B和第二加强筋11C的材料为铸铁或合金钢,因此,既可以保证横梁本体11自身具有较大的刚性和抗弯性,又使第一加强筋11B和第二加强筋11C能够进一步对横梁本体11提供较强的支撑力,进而,提高了打印机横梁10的刚性和抗弯性。
具体的,第一加强筋11B和第二加强筋11C均与横梁本体11内壁焊接固定,通过焊接固定保证了第一加强筋11B和第二加强筋11C分别与横梁本体11内壁的固定牢固性。
由上所述,由于打印机横梁10具有刚性和抗弯性均较好的优点,从而使打印机能确保打印小车随打印机横梁10稳定且准确地移动,从而获得很好打印效果。
打印机横梁驱动装置
参考图1、3、6,打印机横梁驱动装置包括机架20、打印机横梁10和驱动机构。可以理解的是,机架20和打印机横梁10可以分别采用下文所描述的拼接机架和上文所描述的打印机横梁10。机架20上设有打印平台,可知的是,该打印平台可以采用下文所描述的拼接打印平台,在打印平台上放置打印介质,在机架20两平行侧部处各设置一导接机构,两侧部沿打印平台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打印机横梁10横跨于打印平台上并垂直于两平行侧部,打印机横梁10的导轨上可活动地支撑打印小车80以使打印小车80能够在导轨上移动的同时随打印机横梁10一起移动。驱动机构设为两个,且相对于打印平台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布置在打印机横梁10两端,每个驱动机构与机架20一侧部的导接机构驱动连接,因此,打印机横梁驱动装置通过采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与机架20两平行侧部处的两个导接机构驱动连接,实现了打印机横梁10两端被双边驱动,从而保证了打印机横梁10运动的同步性和平稳性好且精度高,并且避免了打印机横梁10因受到较大弯曲力矩而导致的使用寿命缩短。
参考图6,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具有转动轴的驱动电机40及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齿轮50(附图中仅为示意性表示),导接机构包括与齿轮50啮合的齿条28,因此,打印机横梁10的两端被运动同步性和平稳性均好的啮合的齿轮50和齿条28来驱动,有利地保证了打印机横梁10两端运动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和平稳性,并且齿轮50和齿条28的传动精度高,因而,也使印机横梁两端运动的精度高。
进一步来说,打印机横梁10两端各固定有一驱动支架12,驱动支架12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台12A和带凸起12B1的支脚12B,驱动电机40固定于固定台12A上,导接机构包括设有导接槽29A的凸轨29,凸起12B1卡接于导接槽29A中。这样的话,驱动电机40被良好地固定从而有助于齿轮50与齿条28传动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凸起12B1与导接槽29A的卡接配合,实现了齿轮50沿着齿条28运动带动驱动支架12沿凸轨29移动从而驱动打印机横梁10平稳地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打印机横梁10上设有可活动地支撑打印小车80运动的导轨,且打印机横梁10的位于导轨的两截止端和驱动支架12之间的部位上均设有例如海绵体的震动吸收部件(未图示),因此,通过在打印机横梁10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震动吸收部件,可以减少运动的打印小车80和工作的驱动电机40之间的相互影响,保障打印机横梁10两端运动的同步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各导接机构的凸轨29相较于齿条28更靠近中心轴线,这样的话,即使啮合的齿轮50与齿条28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啮合力可能产生作用于打印机横梁10的力矩,该力矩也被减小,从而减轻了对打印机横梁10使用寿命的不利影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打印机横梁10包括向打印平台延伸的底台(未图示),驱动支架12与底台固定连接,因此,驱动支架12既与打印机横梁10良好地固定又能通过底台对打印机横梁10施加均匀的驱动力。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侧部和打印平台之间设有间隙,支脚12B还包括设于间隙之中的与设有凸轨29上的另一导接槽卡接的另一凸起(未图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驱动打印机横梁10移动的平稳性。
另外,对于具有以上任一种的打印机横梁驱动装置的打印机还包括控制装置,驱动机构包括的驱动电机40为伺服电机,控制装置同时向两个伺服电机并列输出同一个脉冲信号,由于驱动电机40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本身具有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的优点,再加上打印机的控制装置对两个伺服电机并列输出同一个脉冲信号,保证了打印机横梁10的两端分别被伺服电机驱动而同时运动的同步性很好。
由上所述,由于打印机横梁10两端被分别且同步地驱动,能够确保打印机的打印机横梁10两端运动的同步性和平稳性好且精度高,因此,可以避免传统采用单驱动装置来驱动打印机横梁容易导致运动不平稳的缺陷,并且,由于打印机横梁10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抗弯性,则保证了打印机横梁10的两端在分别受到一个驱动装置作用下具有很好的同步移动性,延长了打印机横梁10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打印机持续获得良好打印效果。
驱动装置的啮合防松机构
参考图1、6和7,具有啮合防松机构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40、齿轮50、齿条28、驱动支架12和抵压件60,其中,对于驱动装置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上文中对打印机横梁驱动装置的描述,驱动电机40具有转动轴,齿轮50与转动轴固定连接,齿条28与齿轮50相啮合,驱动支架12包括具有第一支板12C的固定台12A,固定台12A固定有一用于与驱动电机40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D,固定台12A和固定板12D设有供转动轴穿过的通孔,通过将驱动电机40固定于驱动支架12的固定台12A上,则在齿轮50与齿条28啮合传动下,驱动支架12沿齿条28移动,从而驱动支架12可以驱动与其相固定的打印机横梁10运动。抵压件60与第一支板12C固定连接且自由端对固定板12D施加的抵压力与齿条28向着固定板12D所在平面的投影相垂直,也就是说,在驱动电机40长时间工作情况下,作为固定该驱动电机40或/和驱动电机40的转动轴的固定部件的固定板12D会被引起相对于固定台12A的轻微震动甚至松动,进而引起齿轮50和齿条28啮合的松动,然而在上述轻微振动或者松动的情况下,抵压力始终通过作用于固定板12D而能够间接对齿轮50施加向着齿条28的作用力,从而使齿轮50和齿条28始终保持良好啮合状态,防止了齿轮50和齿条28啮合的松动,保证了啮合传动的高可靠性。
作为固定板12D与固定台12A固定连接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板12D和固定台12A的固定台板上设有多对螺纹连接孔,多个螺纹件分别与多对螺纹连接孔固定连接,螺纹件可以是螺钉、螺栓、螺柱等,通过采用多个螺纹件和多对螺纹连接孔的螺纹连接可以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的实现固定连接,并且即使在驱动电机40长时间工作造成螺纹连接的失效而引起固定板12D相对于固定台12A的轻微震动直至松动,但由于设置的抵压件60通过抵压力抵压固定板12D,能够阻止固定板12D相对于固定台12A的松动进而防止齿轮50与齿条28啮合的松动。
进一步来说,固定板12D靠近第一支板12C的一端设有一突台12D1,抵压件60的自由端对突台12D1施加抵压力,这样的话,固定板12D通过突台12D1可以以更大的面积始终稳定地接受抵压力。
参考图7,作为抵压件6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抵压件60包括螺头61、螺纹杆62和螺母63,第一支板12C设有螺纹孔,螺接于螺纹杆62上的螺母63与第一支板12C的表面相抵接,螺母63能阻止螺纹杆62远离固定板12D方向的移动,从而保持螺纹杆62的自由端对固定板12D的抵压,因而防止了固定板12D相对于固定台12A的松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抵压件60设为多个,且等间距沿平行于齿条28的延伸方向布置,这样的话,抵压件60对固定板12D施加的抵压力不仅足够且均匀,对于固定板12D的防松效果更好。
作为驱动电机40与固定台12A固定连接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轴外周套接有轴套12E,轴套12E和固定板12D上设有多对固定孔,多个固定件与多对固定孔固定连接,固定孔和固定件可以分别是螺纹孔和上述的螺纹件,因此,由于抵压件60施加抵压力于固定板12D,即使轴套12E与固定板12D的固定连接产生松动,抵压件60也能阻止轴套12E相对于固定板12D的松动进而防止齿轮50与齿条28啮合的松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驱动支架12包括与固定台12A相连的带凸起12B1的支脚12B,齿条28设置于机架20上,机架20上设有具有导接槽29A的凸轨29,需要说明的是,机架20例如可以是下文所描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凸轨29与齿条28相平行,凸起12B1卡接于导接槽29A中,因此,驱动支架12通过支脚12B与凸轨29驱动连接,从而驱动支架12可以在齿轮50驱动下沿导轨相对于啮合的齿条28移动,使得驱动支架12的移动平稳和精准。
进一步来说,驱动支架12还包括与第一支板12C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板12F,固定板12D位于第一支板12C和第二支板12F之间,也就是说,第一支板12C和第二支板12F能很大程度上防止意外外力作用于被布置于两者之间的驱动电机40上,第二支板12F向着机架20上的投影位于凸轨29上,因此,第二支板12F加强了驱动支架12与导轨的连接强度,增强了驱动支架12沿导轨移动的平稳性。
由上所述,打印机横梁10在被驱动装置所啮合的齿轮50和齿条28驱动时,齿轮50和齿条28啮合的松动被有效地防止,保证了打印机横梁10接受到高可靠性的啮合传动以进行平稳且精准的移动。
打印机拼接机架
参考图8至11,打印机拼接机架20包括至少两个机架单体,机架单体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上可以分别固定上述的凸轨29,在两个横向底梁下方布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的纵向连接架22,纵向连接架22为中空矩形体,也就是说,纵向连接架22由以下将描述的直管22B、第一矩形管22C和连接块22D围成大致中空矩形体框架,在纵向连接架22上布置多个分别与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固定连接的第一支座22A,因此,通过多个纵向连接架22的多个第一支座22A根据需要将两对及以上的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支撑和连接,从而整体拼接成所需要的体积较大的尤其适用于平板打印机等大型打印机的打印机机架,并且,加工费用低,各拼接部件可在拼接之前先被方便运输。
参考图10,作为纵向连接架2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纵向连接架22为两层结构,其中,第一层包括一对平行直管22B,各直杆的自由端处固定一第一支座22A,第二层包括一第一矩形管22C,直管22B与第一矩形管22C的长边管之间通过多个连接块22D固定连接,各管及各连接块22D可采用合金钢、铸铁等材料,另外,各管之间及连接块22D与管之间可以通过螺纹孔与螺钉的配合实现螺纹连接,因此,通过采用管件和块件来制作纵向连接架22,不仅制作简单,且成本低。
参考图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两两相邻纵向连接架22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纵向支撑板23,在纵向支撑板23上布置两个分别与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固定连接的第二支座23A,纵向支撑板23包括第二矩形管23B,第二矩形管23B的长边管自由端处固定一第二支座23A,因此,通过设置多个纵向支撑板23及其上的多个第二支座23A,进一步增强了对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的支撑和连接,并且,纵向支撑板23制作简单且成本低,纵向连接架22为水平放置,纵向支撑板23为竖直放置,这样的话,各个纵向连接架22和纵向支撑板23可以为各个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连接力。
参考图8,优选的,单个机架单体的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长度不相等,且两相邻机架单体的第一横向底梁21A总长和第二横向底梁21B总长相等,这样的话,能够防止作用于相对的两个第一横向底梁21A的相接处和两个第二横向底梁21B的相接处中任一个的意外外力较容易地被传递至另一个,从而增强了打印机拼接机架20的整体抗冲击力和稳定性。
参考图9,具体的,在两相邻机架单体的两个第一横向底梁21A第一相接处和两个第二横向底梁21B第二相接处均设有凹槽(未图示),各个凹槽中固定一卡接块24,可知的是,卡接块2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方式与各个凹槽相固定,从而保证各个相接处的连接稳固性。
进一步来说,第一相接处和第二相接处分别与一纵向连接架22的两对角处设置的第一支座22A固定连接,因此,在实现了上述防止意外外力较容易地被传递的基础上,纵向连接架22能够增强各个相接处的连接稳固性并提供能防止两底梁发生相对扭转的抗弯力矩。
参考图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纵向连接架22上设有一对分别与第一相接处和第二相接处的两缝隙固定连接的加强块25。这样的话,各加强块25进一步增强了各个相接处的连接牢固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位于相邻的纵向连接架22和纵向支撑板23之间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对支撑柱26,这样的话,能够增加对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的支撑力。
参考图8和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各个纵向连接架22和纵向支撑板23面向第一横向底梁21A和第二横向底梁21B的侧面上均设有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支撑连接块27,这样的话,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支撑连接块27能对所支撑及固定连接的台板30提供足够且均匀的作用力,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纵向连接架22、纵向支撑板23和支撑柱26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均相等。
拼接打印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2,以下描述的拼接打印平台支撑固定于以上描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20上。
结合参考图12,拼接打印平台包括多个矩形台板30、多个连接扣32和多个连接件(未图示),在各个台板30的各矩形板边边缘均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设为开孔31,该开孔31优选为盲孔,以避免连接件露出于台板30而影响台板30上打印介质的放置。另外,第一连接部也可以设为焊接部。多个台板30按预设打印平台形状邻接对齐排布,也就是说,各个台板30根据所需要获得的例如长矩形、正方形等预设打印平台形状来进行邻接对象和个数的选择,但各相邻的台板30的矩形板边均相应对齐,两个相邻台板30所分别具有的多个第一连接部均相对设置。在连接扣32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设为通孔(未图示),另外,第二连接部也可以设为焊接部。各个连接扣32的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中各有一个分别与两个相邻台板30所分别具有的一个第一连接部相对应以形成两个连接部对。各个连接件对应固定连接连接部对。可知的是,当上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设为均作为连接孔的开孔31和通孔时,两者内孔壁均设有内螺纹,连接件是螺钉、螺栓或螺丝等螺纹连接件,当上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为例如焊缝等焊接部时,连接件可以是焊料。因此,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台板30进行拼接可以获得具有期望的平台面积尤其是很大平台面积的打印平台,该拼接打印平台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和通用性高的优点。
进一步来说,台板30的台板背面设有支架组件,支撑支架组件包括支架主体33以及多个与支架主体33相固定的支架脚33A,支架主体33与台板背面固定连接,支架脚33A向着垂直且远离背面的方向延伸,因此,支架主体33增加了台板30的强度,支架脚33A可以对各台板30进行支撑,支架脚33A的自由端设有连接板34,连接板34上相对于支架脚33A对称地设有连接孔34A,因此,通过螺纹连接件将连接孔34A与上述支撑连接块27的连接孔固定连接,能够保证上述各纵向连接架22和各纵向支撑板23对各台板30的支撑和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支架主体33为矩形框体,且矩形框体的各矩形框边与各矩形板边平行且邻接布置,这样的话,支架主体33在台板30的较大面积范围内增加了台板30的强度。
进一步来说,矩形框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相互垂直设置的加强杆35,因此,多个加强杆35进一步增加了台板30的强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加强杆35和矩形框边与台板背面之间均设有连接片36,连接片36的一端与加强杆35或矩形框边利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连接片36的另一端设有片通孔(未图示),台板背面设有与片通孔对应的台孔(未图示),且片通孔和台孔被连孔件固定连接。可知的是,片通孔和台孔中都设有内螺纹,连接件可以是上述的螺纹连接件,因此,加强杆35和矩形框边可以方便快捷且稳固地与台板背面相固定。
优选的,台板30开设有至少一个吸风孔37,各吸风口与吸风装置相连通,这样的话,台板30上的打印介质能被吸附,防止打印过程的移位。
优选的,预设打印平台形状为长矩形,因此,拼接打印平台能适应大部分打印介质为较长的长方形的情形。
打印机供墨装置
参考图1和13,打印机供墨装置包括机架20、打印机横梁10和墨盒容纳架70。关于机架20、打印机横梁10及打印机横梁驱动装置,请参考以上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以下所描述的墨盒容纳架70中的多个墨盒90通过多个墨管对打印小车80进行供墨。关于墨盒容纳架70,其设置于打印机横梁10的一端并布置多个用于向打印小车80供墨的墨盒90。由于墨盒容纳架70被设置于打印机横梁10上,避免了将墨盒容纳架70上的墨盒90安装在机架20上,并且,墨盒容纳架70可与其上布置了打印小车80一起运动,能够减少各墨盒90与打印小车80之间的墨管长度,因此,打印机供墨装置具有墨管短、墨水残留少、供墨及时的优点。
进一步来说,墨盒容纳架70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容纳槽71,因此,便于各墨盒90相对于墨盒容纳架70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来说,墨盒容纳架70还设有显示部件72用于显示各个墨盒90的使用情况,可知的是,显示部件72与上述的打印机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显示部件72可以是液晶显示屏,其可以显示各墨盒90中墨水颜色、剩余容量等使用情况,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各个墨盒90分别与打印小车80上的打印喷头相连通的多个墨管布置于在打印机横梁10上与打印小车80一起移动的拖链的内部,这样的话,各个墨管不仅得到拖链的保护并有利于在保证实现供墨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各个墨管的长度,减少墨水残留,并提高供墨及时性。
具体的,多个墨盒90所存储的墨水颜色包括:靑色墨水(Cyan,C)、品红色墨水(Magenta,M)、黄色墨水(Yellow,Y)、黑色墨水(Black,K)、白色墨水(White,W),因此,打印机供墨装置尤其能适用于采用“全彩印刷”的宽幅面打印机。
进一步来说,对于设置于打印机横梁10同一端的墨盒容纳架70和上述的驱动机构,墨盒容纳架70相较于驱动机构更远离中心轴线,因此,减轻了墨盒容纳架70中的各墨盒90中墨水所受到的打印机横梁10移动以及驱动机构震动的影响,保障了各墨盒90的良好供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机架单体,所述机架单体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在两个横向底梁下方布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的纵向连接架,所述纵向连接架为中空矩形体,在所述纵向连接架上布置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底梁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固定连接的第一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连接架为两层结构,其中,第一层包括一对平行直管,各直杆的自由端处固定一所述第一支座,第二层包括一第一矩形管,所述直管与所述第一矩形管的长边管之间通过多个连接块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
在两两相邻所述纵向连接架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纵向支撑板,在所述纵向支撑板上布置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底梁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固定连接的第二支座,所述纵向支撑板包括第二矩形管,所述第二矩形管的长边管自由端处固定一所述第二支座,所述纵向连接架为水平放置,所述纵向支撑板为竖直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
单个所述机架单体的第一横向底梁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长度不相等,且两相邻所述机架单体的第一横向底梁总长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总长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
在两相邻所述机架单体的两个所述第一横向底梁第一相接处和两个所述第二横向底梁第二相接处均设有凹槽,各个所述凹槽中固定一卡接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接处和所述第二相接处分别与一所述纵向连接架的两对角处设置的所述第一支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向连接架上设有一对分别与所述第一相接处和所述第二相接处的两缝隙固定连接的加强块。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横向底梁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位于相邻的所述纵向连接架和所述纵向支撑板之间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对支撑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拼接机架,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纵向连接架和所述纵向支撑板面向所述第一横向底梁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的侧面上均设有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支撑连接块。
10.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台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打印机拼接机架,所述台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横向底梁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之间并由多个所述纵向连接架和多个纵向支撑板支撑。
CN201922417913.4U 2019-12-26 2019-12-26 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Active CN211493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7913.4U CN211493360U (zh) 2019-12-26 2019-12-26 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7913.4U CN211493360U (zh) 2019-12-26 2019-12-26 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3360U true CN211493360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5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7913.4U Active CN211493360U (zh) 2019-12-26 2019-12-26 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3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9767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位置調整方法
JP5975622B2 (ja) インク式印刷機器において少なくとも1つのプリントバーを印刷位置に位置決めする位置決め装置
JP6194806B2 (ja) 印刷装置
CN104602916A (zh) 喷墨打印机以及打印方法
CN211493314U (zh) 打印机供墨装置及打印机
CN211493360U (zh) 打印机拼接机架及打印机
EP2781360A1 (en) Recording device
CN211493298U (zh) 打印机横梁驱动装置及打印机
CN211493299U (zh) 打印机横梁及打印机
CN211493370U (zh) 具有啮合防松机构的驱动装置及打印机
CN211493349U (zh) 拼接打印平台及打印机
US8215765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849868B2 (en) Connecting device
JP2008179081A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3497257U (zh) 一种拼接式交换工作台及激光切割机
US8240814B2 (en) Printing head
US20140292859A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218195114U (zh) 车辆翼子板柔性摆放式工装
CN212793851U (zh) 一种不锈钢橱柜框架的组装装置
US20200338613A1 (en) Auxiliary frame shape correcting device
JP7293957B2 (ja) フレームユニ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JP2006341396A (ja) プリンターのフレーム取付け構造
JP729159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組立方法
JP385878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CN211467817U (zh) 一种数码印花机的机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