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80320U -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80320U
CN211480320U CN202020087987.6U CN202020087987U CN211480320U CN 211480320 U CN211480320 U CN 211480320U CN 202020087987 U CN202020087987 U CN 202020087987U CN 211480320 U CN211480320 U CN 211480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core group
insulating layer
wire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79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79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80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80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80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中间接头结构包括第一线束,第一线束包括用于与车载部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线芯组、及套设于第一线芯组上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线束,第二线束包括用于与外界电性连接的第二线芯组,且第二线芯组能够与第一线芯组电性连接形成连接接头;及中间连接组件,中间连接组件包括套设于第一绝缘层及连接接头的第一密封件,且第一密封件能够与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用于对第一线束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中间接头结构能够避免水经线芯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车载部件内,保证车载部件不会因进水而失效。

Description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车载部件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做好严密的防水措施,例如,传感器类部件通常利用环氧树脂或涂胶等方式进行密封防水。由于车载部件通常需要利用线束与外部器件进行电气连接,多芯线束因其良好的柔软性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多芯线束之间进行连接时存在中间接头,外界的水易从中间接头进入多芯线束的线芯之间的间隙内,进而使得水进入车载部件内,易引起车载部件失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所述中间接头结构能够避免水经线芯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车载部件内,保证车载部件不会因进水而失效;如此,采用所述中间接头结构的多芯线束不会进水;如此,采用所述多芯线束的车辆的车载部件的防水性能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接头结构,包括:第一线束,所述第一线束包括用于与车载部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线芯组、及套设于所述第一线芯组上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线束,所述第二线束包括用于与外界电性连接的第二线芯组,且所述第二线芯组能够与所述第一线芯组电性连接形成连接接头;及中间连接组件,所述中间连接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连接接头的第一密封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与所述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用于对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
上述实施例的中间接头结构,将第一线束的第一线芯组的一端与车载部件进行电性连接,将第二线束的第二线芯组的一端与外界进行电性连接,将第一线芯组的另一端与第二线芯组的另一端进行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车载部件与外界的电性连接。同时,利用第一密封件与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的第一密封部对第一线束的一端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对第一线芯组内的间隙以及第一线芯组与第一绝缘层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能够避免水进入第一线芯组的间隙内,从而能够避免水经第一线芯组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车载部件内,保证车载部件不会因进水而失效。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束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线芯组上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连接接头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与所述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用于对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线束的一端进行密封的所述第一密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绝缘层进入的第一导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第一封堵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连接接头通过热熔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连接接头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摩擦焊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绝缘层进入的第二导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的第二封堵件。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芯线束,包括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
上述实施例的多芯线束,将第一线束的第一线芯组的一端与车载部件进行电性连接,将第二线束的第二线芯组的一端与外界进行电性连接,将第一线芯组的另一端与第二线芯组的另一端进行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车载部件与外界的电性连接。同时,利用第一密封件与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的第一密封部对第一线束的一端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对第一线芯组内的间隙以及第一线芯组与第一绝缘层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能够避免水进入第一线芯组的间隙内,从而能够避免水进入多芯线束内部,从而能够避免水经多芯线束而进入车载部件内,保证车载部件不会因进水而失效。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多芯线束。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利用多芯线束将车载部件与外界进行电性连接时,能够防止水进入第一线芯组的间隙内,从而能够避免水进入多芯线束内部,进而能够避免水进入车载部件内,保证车载部件不会因进水而失效,防水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中间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线束,110、第一线芯组,111、第一线芯,120、第一绝缘层,200、第二线束,210、第二线芯组,211、第二线芯,220、第二绝缘层,300、连接接头,400、中间连接组件,410、第一密封件,420、第一密封部,430、第一封堵件,440、第二封堵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中间接头结构,包括第一线束100、第二线束200及中间连接组件400。其中,第一线束100包括用于与车载部件(未图示)电性连接的第一线芯组110、及套设于第一线芯组110上的第一绝缘层120;第二线束200包括用于与外界电性连接的第二线芯组210,且第二线芯组210能够与第一线芯组110电性连接形成连接接头300;中间连接组件400包括套设于第一绝缘层120及连接接头300的第一密封件410,且第一密封件410能够与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用于对第一线束100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420。
上述实施例的中间接头结构,将第一线束100的第一线芯组110的一端与车载部件进行电性连接,将第二线束200的第二线芯组210的一端与外界进行电性连接,将第一线芯组110的另一端与第二线芯组210的另一端进行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车载部件与外界的电性连接。同时,利用第一密封件410与连接接头300配合形成的第一密封部420对第一线束100的一端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对第一线芯组110内的间隙以及第一线芯组110与第一绝缘层1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能够避免水进入第一线芯组110的间隙内,从而能够避免水经第一线芯组110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车载部件内,保证车载部件不会因进水而失效。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线芯组110可以设置为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一线芯111,第一线芯111可以设置为铜线芯或铝线芯;第二线可以设置为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第二线芯211,第二线芯211可以设置为铜线芯或铝线芯;只需满足能够实现电流的导通即可。第一绝缘层120可以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材质,只需满足相应的绝缘要求即可。第一线芯组110与第二线芯组210的电性连接,可以是第一线芯组110的第一线芯111与第二线芯组210的第二线芯211一一对应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熔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密封件410设有安装腔,将第一绝缘层120的一端插入第一密封件410的安装腔内,再使得第一密封件410与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部420即可实现对第一线芯组110的间隙的密封。对第一线束100的一端进行密封,是指利用第一密封部420对第一线芯组110的第一线芯1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及利用第一密封部对第一绝缘层120与第一线芯1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第一密封件410与连接接头300的密封配合,优选为通过熔接等方式实现,方便、快捷且密封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10与连接接头300通过热熔形成第一密封部420。如此,将第一密封件410套设于第一绝缘层120和连接接头300上后,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摩擦焊接等方式使得第一密封件410与连接接头300能够热熔在一起,即利用第一密封件410与连接接头300(第一线芯111和第二线芯211)熔化后形成的熔融物从而实现对第一线束100的一端的密封,避免水进入第一线芯111之间的间隙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能够减少热风热熔工艺。
第一密封件410可以设置为管状或筒状,只需能够套入第一绝缘层120和连接接头300,并使得第一密封件410能够与连接接头300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部420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10设置为铜管或铝管。如此,当采用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对铜管或铝管与连接接头300的连接之处进行焊接时,接触部位或整体能够发生熔融而连为一体,密封效果好。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中间连接组件4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密封件410与第一绝缘层120之间的第二封堵件440。如此,利用第二封堵件440对第一密封件410与第一绝缘层1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能够防止水通过第一密封件410与第一绝缘层120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线芯组110的间隙内,防水效果好。
第二封堵件440对第一密封件410与第一绝缘层120进行密封,可以将第二封堵件440设置为密封圈或密封套的形式,只需满足能够实现紧密的密封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封堵件440设置为第二弹性密封套。如此,将第一密封件410套设于第一绝缘层120上时,能够对第二弹性密封套进行挤压,从而使得第二弹性密封套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提高了第二弹性密封套与第一绝缘层120和第一密封件410的接触面积,密封效果更好,防水效果更好。第二弹性密封套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材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密封件410设有用于引导第一绝缘层120进入的第二导向部(未图示)。如此,利用第二导向部能够使得第一密封件410能够顺畅、快速的套设于第一绝缘层120上,不会对第一绝缘层120的表面造成破坏,避免出现漏电或短路的问题。第二导向部可以设置为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第二导向部设置于第一密封件410一端的开口边缘位置。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线束200还包括套设于第二线芯组210上的第二绝缘层220。如此,利用第二绝缘层220能够对第二线芯组210进行防护,避免第二线芯组210裸露而出现短路或漏电的问题,第二绝缘层220可以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材质,只需满足相应的绝缘要求即可。第一密封件410套设于第一绝缘层120、连接接头300及第二绝缘层220,且第一密封件410能够与连接接头300配合形成用于对第一线束100的一端及第二线束200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420。如此,利用第一密封部420不仅能够对第一线束100的一端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对第一线芯组110的间隙进行密封,能够避免水进入第一线芯组110的间隙内,从而能够避免水经第一线芯组110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车载部件内;而且能够对第二线束200的一端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对第二线芯组210的间隙进行密封,能够避免水进入第二线芯组210的间隙内,从而能够避免水经第二线芯组210之间的间隙而进入外部车载部件内,防水效果更好。同理,对第二线束200的一端进行密封,是指利用第一密封部420对第二线芯组210的第二线芯2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及利用第一密封部对第二绝缘层220与第二线芯2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10设有用于引导第二绝缘层220进入的第一导向部(未图示)。如此,利用第一导向部能够使得第一密封件410能够顺畅、快速的套设于第二绝缘层220上,不会对第二绝缘层220的表面造成破坏,避免出现漏电或短路的问题。第一导向部可以设置为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第一导向部设置于第一密封件410另一端的开口边缘位置。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连接组件4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密封件410与第二绝缘层220之间的第一封堵件430。如此,利用第一封堵件430对第一密封件410与第二绝缘层2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能够进一步防止水通过第一密封件410与第二绝缘层220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线芯组210的间隙内,进一步避免水进入外界的电气元件内。
第一封堵件430对第一密封件410与第二绝缘层220进行密封,可以将第一封堵件430设置为密封圈或密封套的形式,只需满足能够实现紧密的密封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封堵件430设置为第一弹性密封套。如此,将第一密封件410套设于第二绝缘层220上时,能够对第一弹性密封套进行挤压,从而使得第一弹性密封套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提高了第一弹性密封套与第二绝缘层220和第一密封件410的接触面积,密封效果更好,防水效果更好。第一弹性密封套可以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多芯线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中间接头结构。
上述实施例的多芯线束,将第一线束100的第一线芯组110的一端与车载部件进行电性连接,将第二线束200的第二线芯组210的一端与外界进行电性连接,将第一线芯组110的另一端与第二线芯组210的另一端进行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车载部件与外界的电性连接。同时,利用第一密封件410与连接接头300配合形成的第一密封部420对第一线束100的一端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对第一线芯组110内的间隙以及第一线芯组110与第一绝缘层1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能够避免水进入第一线芯组110的间隙内,从而能够避免水进入多芯线束内部,从而能够避免水经多芯线束而进入车载部件内,保证车载部件不会因进水而失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多芯线束。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利用多芯线束将车载部件与外界进行电性连接时,能够防止水进入第一线芯组110的间隙内,从而能够避免水进入多芯线束内部,进而能够避免水进入车载部件内,保证车载部件不会因进水而失效,防水性能好。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多芯线束不仅可以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车辆,还可以应用至其他需要使用到多芯线束的电器设备,只需满足防水要求即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束,所述第一线束包括用于与车载部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线芯组、及套设于所述第一线芯组上的第一绝缘层;
第二线束,所述第二线束包括用于与外界电性连接的第二线芯组,且所述第二线芯组能够与所述第一线芯组电性连接形成连接接头;及
中间连接组件,所述中间连接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连接接头的第一密封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与所述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用于对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束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线芯组上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连接接头及所述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与所述连接接头配合形成用于对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线束的一端进行密封的所述第一密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绝缘层进入的第一导向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第一封堵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连接接头通过热熔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连接接头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摩擦焊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绝缘层进入的第二导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的第二封堵件。
9.一种多芯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中间接头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芯线束。
CN202020087987.6U 2020-01-15 2020-01-15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Active CN211480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987.6U CN211480320U (zh) 2020-01-15 2020-01-15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987.6U CN211480320U (zh) 2020-01-15 2020-01-15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80320U true CN211480320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7987.6U Active CN211480320U (zh) 2020-01-15 2020-01-15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80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7219B2 (ja) シール部材
CN211480320U (zh)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JP503788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JP6230013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1129795A (zh) 车辆、多芯线束及其中间接头结构
CN210245813U (zh) 一种基于密封防水的hsd连接器线束母端结构
US10819061B2 (en) Power connector
CN209982599U (zh) 一种车载摄像头模组下壳组件防水结构
CN214412483U (zh) 一种起动机的进线连接结构
CN214624512U (zh) 一种绕包带、高压连接件和动力电池
CN110611214B (zh) 电线的芯线露出部的防水结构
CN212517697U (zh) 一种弯型汽车防水摄像头连接器
CN213403554U (zh) 具有电气防水结构的电加热管
JP2016115579A (ja) 端子付電線
JP2018129924A (ja) 熱収縮チューブ及び熱収縮チューブ付き端子金具
CN214957713U (zh) 多功能车载电源线
CN210517832U (zh) 车载充电器
JP6950256B2 (ja) 充電ケーブル
CN218586364U (zh) 一种屏蔽铜导线与屏蔽铝杆转接器
CN209994085U (zh) 一种带有密封塞的多接口式热缩管
CN217882801U (zh) 一种10kv电缆冷缩户外终端
CN214280109U (zh) 电池包总成及车辆
CN214070395U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兼容多种线缆和接口的可靠防水结构
CN216016428U (zh) 一种高压电力电缆防护装置
WO2015122254A1 (ja) コネクタ付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