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5174U - 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75174U CN211475174U CN201922377695.6U CN201922377695U CN211475174U CN 211475174 U CN211475174 U CN 211475174U CN 201922377695 U CN201922377695 U CN 201922377695U CN 211475174 U CN211475174 U CN 2114751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embedded
- pipe
- hose
- embedded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41000973497 Siphonognathus argyrophanes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10540 PA6 GF30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920 PA6-GF30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硬管上的内嵌管、设于软管上的外套管、沿装配方依次套设于内嵌管上的固定凸缘部、倒扣部及定位部,以及设于外套管上的定位配合槽,其中,内嵌管为硬质管,外套管为弹性软质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定位部及定位配合槽共同组成的定位结构,提高内嵌管与外套管的周向固定效果,并且由于定位部设于内嵌管后端,定位配合槽设于外套管管口处,使得定位结构外观可视,有助于提高内嵌管与外套管定位装配效率;此外,通过倒扣部、固定凸缘部与外套管之间的过盈配合连接,提高内嵌管与外套管的轴向固定连接效果,从而使得本连接结构在发动机舱严苛的工作环境下可以保持较高的结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滤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要求和逐渐复杂化汽车系统,对进气系统上增加的连接附件也越来越多,由于发动机舱的空间限制,部分时候会将一些PCV接头或者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橡胶软管上,橡胶管一般采用的材料为EPDM,管接头采用材料为PA6-GF30,这种软橡胶与硬管接头的连接方式一般有三种:1.卡箍紧固;2.涂胶紧固;3.过盈配合紧固。
卡箍的连接方式可靠但成本较高,除了卡箍的成本,还需额外增加定位及工装等成本;涂胶紧固相较于卡箍的成本有所降低但对于产品的表面质量和装配工艺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过盈配合这种连接形式成本最低,而且大部分时候PCV管接头和温度传感器对于连接处的受力要求并不高,所以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能满足一般管接头的连接要求,但不同的结构形式又会有不同的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用于提高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轴向固定效果及周向固定效果,并提高软管与硬管之间的周向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硬管上的内嵌管以及设于软管上并与内嵌管过盈配合连接的外套管,所述的内嵌管为硬质管,所述的外套管为弹性软质管,
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沿内嵌管的装配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套设于内嵌管上的固定凸缘部、倒扣部及定位部,以及设于外套管上并与定位部相适配的定位配合槽;
通过固定凸缘部、倒扣部使外套管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从而实现内嵌管与外套管过盈配合连接,进而使内嵌管与外套管的轴向固定连接,通过定位部及定位配合槽实现内嵌管与外套管的周向固定连接。
所述的外套管的内径略小于内嵌管的外径,并且由于外套管为弹性软质管,所述的内嵌管与外套管插接装配时,内嵌管上的固定凸缘部、倒扣部及定位部依次经过外套管的管口处,并使内嵌管与外套管插接装配后,外套管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通过该弹性形变实现内嵌管与内嵌管过盈配合连接,进而实现内嵌管与外套管的轴向固定连接,通过定位部及相应的凹槽结构实现内嵌管与外套管的周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凸缘部包括套设于内嵌管上的环状凸起以及沿周向设于环状凸起边缘的外缘部,所述的外缘部的截面呈半圆形。
通过截面呈半圆形的外缘部减少内嵌管与外套管插接装配时的摩擦阻力,通过环状凸起与外套管上相应的凹槽结构实现内嵌管与外套管的轴向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倒扣部包括沿轴向依次套设于内嵌管上的多个环状倒角。
进一步地,多个环状倒角沿内嵌管的轴向等间距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的环状倒角包括垂直套设于内嵌管上的阻挡部,以及设于阻挡部一侧的插接缓坡。
通过插接缓坡减少内嵌管与外套管插接装配时的摩擦阻力,通过阻挡部与外套管上相应的凹槽结构配合固定凸缘部实现内嵌管与外套管的轴向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插接缓坡与内嵌管之间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部包括套设于内嵌管上的定位环板,以及设于定位环板边缘一侧的定位平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硬管与内嵌管之间的弯管,通过该弯管使硬管与内嵌管之间呈90-120°的夹角。
通过弯管调整硬管与内嵌管之间的夹角,使硬管与内嵌管的位置分布更加合理,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动机舱的空间利用率。
工作原理:本连接结构用于提高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轴向固定及周向固定的连接效果,通过本连接结构连接软管与硬管时,将内嵌管插入外套管内,使内嵌管上的固定凸缘部、倒扣部及定位部依次经过外套管的管口处,并使外套管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通过该弹性形变使内嵌管与外套管过盈配合连接,进而提高内嵌管与外套管的轴向固定效果,通过定位部及定位配合槽提高内嵌管与外套管的周向固定效果,最终实现内嵌管与外套管的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定位精度高:由定位部及定位配合槽共同组成的定位结构,提高内嵌管与外套管的周向固定效果,并且由于定位部设于内嵌管后端,定位配合槽设于外套管管口处,使得定位结构外观可视,有助于内嵌管与外套管的定位装配;
2)连接定位可靠性高:通过倒扣部与固定凸缘部与外套管之间的过盈配合连接,提高内嵌管与外套管的轴向固定连接效果,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在发动机舱严苛的工作环境下可以保持较高的结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配前的软管与硬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装配后的软管与硬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装配后的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内嵌管、2-外套管、3-固定凸缘部、301-环状凸起、302-外缘部、4-倒扣部、401-环状倒角、5-定位部、501-定位环板、502-定位平部、6-定位配合槽、7-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硬管上的内嵌管1、沿内嵌管1的装配方向前后至由依次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固定凸缘部3、倒扣部4、定位部5、设于软管上并与内嵌管1过盈配合连接的外套管2,以及设于外套管2上并与定位部5相适配的定位配合槽6,其中,内嵌管1为硬质管,外套管2为弹性软质管;
如图3所示,固定凸缘部3包括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环状凸起301以及沿周向设于环状凸起301边缘的外缘部302,外缘部302的截面呈半圆形。倒扣部4包括沿轴向依次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2个环状倒角401,该环状倒角401包括垂直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阻挡部,以及设于阻挡部一侧并与内嵌管1之间呈30-60°夹角的插接缓坡。
如图2所示,定位部5包括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定位环板501,以及设于定位环板501边缘一侧的定位平部502。
如图3所示,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硬管与内嵌管1之间的弯管7,通过该弯管7使硬管与内嵌管1之间呈90-120°的夹角。
工作原理:本连接结构用于提高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轴向固定及周向固定的连接效果,通过本连接结构连接软管与硬管时,将内嵌管1插入外套管2内,使内嵌管1上的固定凸缘部3、倒扣部4及定位部5依次经过外套管2的管口处,并使外套管2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通过该弹性形变使内嵌管1与外套管2过盈配合连接,进而提高内嵌管1与外套管2的轴向固定效果,通过定位部5及定位配合槽6提高内嵌管1与外套管2的周向固定效果,最终实现内嵌管1与外套管2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倒扣部4包括沿轴向依次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4个等间距排布的环状倒角401,其余同实施例1。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硬管上的内嵌管(1)以及设于软管上并与内嵌管(1)过盈配合连接的外套管(2),所述的内嵌管(1)为硬质管,所述的外套管(2)为弹性软质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沿内嵌管(1)的装配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固定凸缘部(3)、倒扣部(4)及定位部(5),以及设于外套管(2)上并与定位部(5)相适配的定位配合槽(6);
通过固定凸缘部(3)、倒扣部(4)使外套管(2)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从而实现内嵌管(1)与外套管(2)过盈配合连接,进而使内嵌管(1)与外套管(2)的轴向固定连接,通过定位部(5)及定位配合槽(6)实现内嵌管(1)与外套管(2)的周向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凸缘部(3)包括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环状凸起(301)以及沿周向设于环状凸起(301)边缘的外缘部(302),所述的外缘部(302)的截面呈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扣部(4)包括沿轴向依次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多个环状倒角(4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环状倒角(401)沿内嵌管(1)的轴向等间距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状倒角(401)包括垂直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阻挡部,以及设于阻挡部一侧的插接缓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缓坡与内嵌管(1)之间的夹角为3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5)包括套设于内嵌管(1)上的定位环板(501),以及设于定位环板(501)边缘一侧的定位平部(5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硬管与内嵌管(1)之间的弯管(7),通过该弯管(7)使硬管与内嵌管(1)之间呈90-120°的夹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77695.6U CN211475174U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77695.6U CN211475174U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75174U true CN211475174U (zh) | 2020-09-11 |
Family
ID=7237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77695.6U Active CN211475174U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75174U (zh) |
-
2019
- 2019-12-26 CN CN201922377695.6U patent/CN2114751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64454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消声器及其实现方法 | |
FI59158B (fi) | Roerkoppling | |
CN204851408U (zh) | 一种纵置发动机紧耦合排气歧管组件 | |
CN211475174U (zh) | 一种软管与硬管之间的连接结构 | |
US9746111B2 (en) | Hydraulic tube for vehicle | |
CN215111110U (zh) | 插接式管接头、管道连接组件及管道连接结构 | |
CN204492924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消声器 | |
CN212718496U (zh) | 正多边形波纹管及波纹管组件 | |
RU2510468C2 (ru) |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всасывающий воздуховод для двигателе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автомобиля,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ую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ую систему | |
CN206320450U (zh) | 一种汽车进气系统塑料管连接结构 | |
JP2673418B2 (ja) | 管の接続構造 | |
JP4708318B2 (ja) | 吸入レゾネータ機構 | |
JP3981224B2 (ja) | コネクタ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樹脂チューブ接続構造体 | |
CN211344365U (zh) | 一种管路连接的快插结构 | |
CN212107361U (zh) | 一种适用于多管径的接管 | |
CN212718497U (zh) | 实心波纹管及波纹管组件 | |
CN210860166U (zh) | 一种钢端带活套法兰的钢塑转换接头 | |
CN210398058U (zh) | 一种软管连接接头 | |
CN212716942U (zh) | 发动机进气硬管间的快插装配结构及车辆 | |
CN203363485U (zh) | 管子快速连接结构 | |
CN205638735U (zh) | 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的连接结构 | |
CN207278396U (zh) | 一种用于向发动机供气的供气系统 | |
CN211423668U (zh) | 涡轮增压中冷系统管路连接结构 | |
CN202832891U (zh) | 用于发动机进气管到发动机节气门体的连接装置 | |
CN215000106U (zh) | 一种管路与接头的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