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7264U - 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67264U
CN211467264U CN201921816639.1U CN201921816639U CN211467264U CN 211467264 U CN211467264 U CN 211467264U CN 201921816639 U CN201921816639 U CN 201921816639U CN 211467264 U CN211467264 U CN 211467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mble
bottom plate
rigid coupling
movable mould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66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ast As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ast As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ast As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ast As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66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67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67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67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色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内设有动模仁,所述动模的底部设有用于带动动模与定模合模或分模的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驱动器、顶针、用于将驱动器产生的动力传递到顶针上的顶棍柱、用于连接顶针和顶棍柱的顶针板以及底板,所述顶针的一端与顶针板固接,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动模连接,所述顶棍柱的一端伸出于底板一段距离后与驱动器连接,所述顶棍柱的另一端与顶针板固接,所述底板与驱动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稳定性高,一方面增设轴承套和定位柱可以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另外一方面通过把顶棍柱伸出于底板,从而缩短了注塑机顶出的距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色注塑的产品通常采用两套注塑模具,先从一套注塑模具内注塑出产品的其中一色成型,将该半成品取下后,作为嵌件放入另一套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成型,得到所需的双色产品,但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而现有的双色模具是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双色模具目前市场上日益盛行,于这种工艺可以使产品的外观更加漂亮,易于换颜色而可以不用喷涂,但造价昂贵,技术要求高。目前的双色模具工作时其效率不高,加工程序过于复杂,而且使用寿命不长,易损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双色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双色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内设有动模仁,所述定模内设有与动模仁相适配的定模仁,所述动模仁和定模仁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定模的顶部设有与模腔相连通的浇注口;所述动模的底部设有用于带动动模与定模合模或分模的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驱动器、顶针、用于将驱动器产生的动力传递到顶针上的顶棍柱、用于连接顶针和顶棍柱的顶针板以及底板,所述顶针的一端与顶针板固接,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动模连接,所述顶棍柱的一端伸出于底板一段距离后与驱动器连接,所述顶棍柱的另一端与顶针板固接,所述底板与驱动器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距离为80毫米。
作为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条用于定位并支撑动模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底板固接,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与动模活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顶针板上设有适配定位柱通过的第一通孔。
作为改进,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上板和顶针底板,所述顶针上板贴合安装在顶针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通孔均设于顶针上板和顶针底板上,所述顶棍柱与顶针底板固接。
作为改进,所述顶针固接在顶针板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加强顶针强度的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与顶针固接,所述轴承套同时穿过顶针上板和顶针底板并固接在顶针上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适配容置轴承套的凹槽。
作为改进,所述轴承套的顶部设有用于与顶针上板固接的固接部,所述顶针上板上设有适配与固接部连接的装配槽。
作为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适配顶棍柱通过的第二通孔。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器为注塑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稳定性高,一方面增设轴承套和定位柱可以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另外一方面通过把顶棍柱伸出于底板,从而缩短了注塑机顶出的距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关于顶针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关于顶针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关于轴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动模1、定模2、动模仁3、定模仁4、浇注口5、推动装置6、轴承套7、顶针60、顶棍柱61、顶针板62、底板63、固接部70、第一通孔620、顶针上板621、顶针底板622、定位柱630、凹槽631、第二通孔632、装配槽6210、距离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双色模具,包括动模1和定模2,所述动模1内设有动模仁3,所述定模2内设有与动模仁3相适配的定模仁4,所述动模仁3和定模仁4合模后形成模腔(图中未示出),所述定模2的顶部设有与模腔相连通的浇注口5。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双色模具,因此动模1和定模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换言之,动模仁3、定模仁4、模腔和浇注口5也分别为两个,通过注塑机(图中未示出)对该双色模具的旋转便可达到在同一模腔内注塑成型两种不同色彩或外表软硬度不同的塑料的目的,实现双色注射。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动模1的底部设有用于带动动模1与定模2合模或分模的推动装置6,所述推动装置6包括驱动器(图中未示出)、顶针60、用于将驱动器产生的动力传递到顶针60上的顶棍柱61、用于连接顶针60和顶棍柱61的顶针板62以及底板63,所述驱动器为注塑机,利用注塑机带动动模1完成合模或分模的动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在此不再赘述注塑机的具体结构或参数。所述顶针60的一端与顶针板62固接,所述顶针60的另一端与动模1插装连接,当顶针60移动时,顶针60同步带动动模1移动。所述顶棍柱61的一端伸出于底板63一段距离H后与驱动器连接,所述顶棍柱61的另一端与顶针板62固接,在本实施例中,距离H优选为80毫米,在经过多次测试后,该距离H一方面缩短了注塑机顶出的距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防止距离H过长导致刚性强度不足、占用空间多或距离H过短导致实际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保证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所述底板63与驱动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63上设有适配顶棍柱61通过的第二通孔632,顶棍柱61穿过第二通孔632后再与顶针板62连接,换言之,驱动器通过驱动顶棍柱61,顶棍柱61移动并带动顶针板62移动,顶针板62的移动同步带动顶针60移动,顶针60移动从而带动动模1移动,以实现动模1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63上设有若干条用于定位并支撑动模1的定位柱630,所述定位柱630的一端与底板63固接,所述定位柱630的另一端与动模1活动连接。定位柱630的存在使得动模1和底板63始终保持相隔,便于动模1移动,当动模1复位时也不至于与顶针板62或底板63相撞。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板62包括顶针上板621和顶针底板622,所述顶针上板621通过螺钉连接贴合安装在顶针底板622的上方,所述顶针上板621和顶针底板622上均设有相同的第一通孔620,该第一通孔620用于适配定位柱630通过,定位柱630通过第一通孔620后再与底板63固定连接,所述顶棍柱61与顶针底板622固接。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模具领域中其固接的方式一般采用螺钉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60固接在顶针板62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加强顶针60强度的轴承套7,所述轴承套7底部固接在顶针60的端面上,所述轴承套7同时穿过顶针上板621和顶针底板622并固接在顶针上板621上。具体地,所述轴承套7的顶部设有用于与顶针上板621固接的固接部70,所述顶针上板621上设有适配与固接部70连接的装配槽6210,使得轴承套7可以稳固在顶针板62上并跟随顶针板62移动。此外,所述底板63上设有适配容置轴承套7的凹槽631,防止动模1复位时轴承套7直接冲击底板63,有效保证底板63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稳定性高,一方面增设轴承套7和定位柱630可以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另外一方面通过把顶棍柱61伸出于底板63,从而缩短了注塑机顶出的距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1)和定模(2),所述动模(1)内设有动模仁(3),所述定模(2)内设有与动模仁(3)相适配的定模仁(4),所述动模仁(3)和定模仁(4)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定模(2)的顶部设有与模腔相连通的浇注口(5);
所述动模(1)的底部设有用于带动动模(1)与定模(2)合模或分模的推动装置(6),所述推动装置(6)包括驱动器、顶针(60)、用于将驱动器产生的动力传递到顶针(60)上的顶棍柱(61)、用于连接顶针(60)和顶棍柱(61)的顶针板(62)以及底板(63),所述顶针(60)的一端与顶针板(62)固接,所述顶针(60)的另一端与动模(1)连接,所述顶棍柱(61)的一端伸出于底板(63)一段距离(H)后与驱动器连接,所述顶棍柱(61)的另一端与顶针板(62)固接,所述底板(63)与驱动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H)为8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3)上设有若干条用于定位并支撑动模(1)的定位柱(630),所述定位柱(630)的一端与底板(63)固接,所述定位柱(630)的另一端与动模(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62)上设有适配定位柱(630)通过的第一通孔(6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62)包括顶针上板(621)和顶针底板(622),所述顶针上板(621)贴合安装在顶针底板(622)的上方,所述第一通孔(620)均设于顶针上板(621)和顶针底板(622)上,所述顶棍柱(61)与顶针底板(622)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60)固接在顶针板(62)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加强顶针(60)强度的轴承套(7),所述轴承套(7)与顶针(60)固接,所述轴承套(7)同时穿过顶针上板(621)和顶针底板(622)并固接在顶针上板(621)上,所述底板(63)上设有适配容置轴承套(7)的凹槽(6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7)的顶部设有用于与顶针上板(621)固接的固接部(70),所述顶针上板(621)上设有适配与固接部(70)连接的装配槽(62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3)上设有适配顶棍柱(61)通过的第二通孔(6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为注塑机。
CN201921816639.1U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Active CN211467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6639.1U CN211467264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6639.1U CN211467264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67264U true CN211467264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5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6639.1U Active CN211467264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67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7086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芯的注塑模具
CN106378905A (zh) 一种高效高精高质的注塑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CN206335785U (zh) 一种翘翘板双色塑胶模具
CN203344266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1467264U (zh) 一种新型双色模具
CN219294614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饮用水包装瓶注塑模具
CN115139453B (zh) 一种镶件转动机构及模具
CN111844606A (zh) 一种鞋材注塑机
CN202764141U (zh) 一种斜顶式模具结构
CN212045736U (zh) 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
CN213675208U (zh) 一种旋转双色模具
CN205439066U (zh) 二次注塑成型模内组装模具
CN211251137U (zh) 二级封胶式双色注塑模具
CN210590229U (zh) 一种旋转注塑模具
CN211074461U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成型装置
CN209666179U (zh) 一种用于内螺纹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07915984U (zh) 一种产品圆弧脱模结构
CN111231230A (zh) 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
CN208343357U (zh) 一种前模行位无顶出注塑模具
CN219076372U (zh) 一种红酒分离器导向管的模具结构
CN215943583U (zh) 用于吊顶钉成型的模具结构
CN215550525U (zh) 一种通用性好的注塑皮纹模具
CN212764565U (zh) 具有三板开档结构的大尺寸汽车贯穿式尾灯开档模
CN217434871U (zh) 一种光学镜片制造用一模多腔注塑模具
CN219466837U (zh) 一种按键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