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3581U - 一种新型运输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运输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3581U
CN211443581U CN201921624758.7U CN201921624758U CN211443581U CN 211443581 U CN211443581 U CN 211443581U CN 201921624758 U CN201921624758 U CN 201921624758U CN 211443581 U CN211443581 U CN 211443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mponent
transportation frame
cabin cover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47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金祥
李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al Oriental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Qingd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al Oriental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al Oriental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Qingd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versal Oriental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47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3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3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3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运输架,包括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组件一、组件二和组件三,有组件一包括两个第一横梁,两个第一横梁的两端通过第一纵梁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脚件,并通过底角件与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固定,且靠近内部的第一横梁上还设有一个或两个转换角件。组件二包括两个第二横梁,两个第二横梁的两端通过第二纵梁固定连接。该新型运输架,通过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组件一、组件二、组件三、第一横梁、第一纵梁、转换角件、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的设置,方便了集装箱的放置,且便于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实用性强,节约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运输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运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运输架。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组成工具。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现有的集装箱船舱盖为了能密排装载标准集装箱,即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所以设计的两箱角组之间的距离都很小,完全是按照标准集装箱的宽度进行设计。这样装载标准集装箱后,箱与箱之间的间隙就很小从而节省了空间。但是这种设计方案,当遇到装运非标准宽集装箱时,就会因两箱角组之间的空隙不足或者过大,从而不能实现密排装载。为了能够实现密排装载非标准宽集装箱,就需要将两箱位之间的空隙加大或者减小。为了实现上述装载方案,我们设计了一种运输架通过上面的转换角件而实现两箱位之间的空隙调节。
现在的运输架多为整体式,其制造成本较高,且每种运输架装载的集装箱类型比较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运输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架为分体式,制造成本相对比较低,并且在不更换运输架的情况下可以装载20尺标准箱、40尺标准集装箱、非标准宽集装箱或者53尺超长超宽箱。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运输架通过上面的转换角件而实现两箱位之间的空隙调节。方案中,三组框架组成一套,其中组件二通过4 个底角件固定于舱盖板中间的20尺位4个箱角,组件一通过4个底角件固定于一端的20尺位2个箱角和40尺位2个箱角,组件三通过4个底角件固定于另一端的20尺位2个箱角和40尺位2个箱角。在运输超长超宽集装箱时,通过运输架上的转换角件先固定至少两层40尺标箱后再装载超长超宽箱。在运输完超长超宽集装箱后,可以不拆除运输架而通过运输架上的顶角件而固定40尺标准集装箱或20尺标准集装箱,从而增加了运输架的使用效率。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运输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新型运输架,通过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组件一、组件二、组件三、第一横梁、第一纵梁、转换角件、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的设置,方便了集装箱的放置,且便于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实用性强,节约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船舱盖板上的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载非标准宽箱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载超长超宽箱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载20尺标准箱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载40尺标准箱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中:1、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2、组件一;3、组件二;4、组件三;5、第一横梁;6、第一纵梁;7、转换角件;8、第二横梁;9、第二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运输架,包括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所述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的表面设置有组件一2、组件二3和组件三4,所述有组件一2包括两个第一横梁5,两个第一横梁5的两端通过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横梁5的两端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脚件,并通过底角件与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固定,靠近内部的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转换角件7,所述组件二3包括两个第二横梁8,两个第二横梁8的两端通过第二纵梁9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横梁8的两端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脚件,并通过底角件与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上的箱角固定连接。靠近内部的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转换角件7,并与端部顶角件保持预订中心距。所述组件二3包括两个第二横梁8,两个第二横梁8的两端通过第二纵梁9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横梁8的两端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脚件,并通过底角件与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上的箱角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组件二3设置在集装箱运输船板1表面的中心处,所述组件一2和组件三4对称设置在组件二3的两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多组组合使用并按顺序排布于舱盖板上时,相邻运输架上的相邻转换角件之间的距离等于40英尺标准集装箱底角件之间的距离。
如图3所示,多组本实用新型在装载非标准宽集装箱时(此时的非标准宽集装箱的底角件底孔间距与标准40尺集装箱的底角件底孔间距相同),通过转换角件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多组本实用新型在装载超长超宽集装箱时,40尺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与所述的转换角件连接,并排的40尺标准集装箱组成标准集装箱层,至少两层40尺标准集装箱的顶部(至少两层40尺标准集装箱的顶部高度超过绑扎桥高度以后)堆垛有超宽超长集装箱。
如图5所示,多组本实用新型在装载20尺标准集装箱时,通过组件一外部横梁两端的2个顶角件以及组件二上的2个顶角件进行固定20尺标准集装箱。
如图6所示,多组本实用新型在装载40尺标准集装箱时,通过组件一内部横梁两端的2个顶角件以及组件三内部横梁两端的2个顶角件进行固定40 尺标准集装箱。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新型运输架,通过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组件一2、组件二3、组件三4、第一横梁5、第一纵梁6、转换角件7、第二横梁8和第二纵梁9的设置,方便了集装箱的放置,且便于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实用性强,节约了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新型运输架,包括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的表面设置有组件一(2)、组件二(3)和组件三(4),所述有组件一(2)包括两个第一横梁(5),两个第一横梁(5)的两端通过第一纵梁(6)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横梁(5)的两端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脚件,并通过底角件与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上的箱角固定,靠近内部的第一横梁上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转换角件(7),所述组件二(3)包括两个第二横梁(8),两个第二横梁(8)的两端通过第二纵梁(9)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横梁(8)的两端均设置有顶角件和底脚件,并通过底角件与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上的箱角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一(2)和组件三(4)的结构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二(3)设置在集装箱运输船舱盖板(1)的表面,其4个底角件与舱盖板中间的20尺位4个箱角相适应,所述组件一(2)和组件三(4)对称设置在组件二(3)的两侧,组件一(2)的4个底角与一端的20尺位2个箱角和40尺位2个箱角相适应,组件三(4)的4个底角与另一端的20尺位2个箱角和40尺位2个箱角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新型运输架按顺序排布于舱盖板上时,相邻运输架上的相邻转换角件(7)之间的距离等于40英尺标准集装箱底角件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新型运输架按顺序排布于舱盖板上运输超长超宽集装箱时,40尺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与所述的转换角件(7)连接,并排的40尺标准集装箱组成标准集装箱层,至少两层40尺标准集装箱的顶部(至少两层40尺标准集装箱的顶部高度超过绑扎桥高度以后)堆垛有超宽超长集装箱。
CN201921624758.7U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新型运输架 Active CN211443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4758.7U CN211443581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新型运输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4758.7U CN211443581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新型运输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3581U true CN211443581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19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4758.7U Active CN211443581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新型运输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3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2306B2 (en) Wind turbine nacelle
US7674087B2 (en) Method for loading of container used to ship semi-trailer chassis
US9308922B2 (en) Cambered frame system for intermodal rail cars
EP3194302A1 (en) Stacked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1559824B (zh) 运输平台、运输单元及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
US20080187422A1 (en) Transporting platform and transporting module
US20070295724A1 (en) Container-transporting fram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 container in a frame
CN211443581U (zh) 一种新型运输架
CN201901368U (zh) 一种用于运输短型集装箱的运输平台组件
CN201309575Y (zh) 一种用于超宽集装箱的运输架及组件
WO2016192591A1 (zh) 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运输框架以及具有其的运输单元
US7445418B2 (en) Van semi-trailer and method for shipping the same
CN201211921Y (zh) 大型货物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CN201224484Y (zh) 用于运输超宽集装箱的运输架
CN203497379U (zh) 一种集装箱运输架
CN201224482Y (zh) 用于运输超宽集装箱的组合架
AU2008219350B2 (en) Combined Transportation Method for Non-Iso-Standard Containers
CN201484824U (zh) 用于超大货物的运输装置
CN201224483Y (zh) 集装箱运输架
US8747051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ocean freight transportation
CN201102577Y (zh) 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堆码装置
CN201538421U (zh) 一种用于运输超宽集装箱的复合运输架
CN207001375U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转运装置的固定底座
CN216510439U (zh) 一种用于桁架式臂杆运输的工装
CN202492025U (zh) 一种平台运输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