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32330U -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32330U
CN211432330U CN201922464985.4U CN201922464985U CN211432330U CN 211432330 U CN211432330 U CN 211432330U CN 201922464985 U CN201922464985 U CN 201922464985U CN 211432330 U CN211432330 U CN 211432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overflow
conductive connecting
connecting piece
p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649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经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649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32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32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32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该烹饪锅具包括锅体(2)以及锅盖(1),锅盖(1)上设置有防溢结构,防溢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上的第一防溢件(3),且第一防溢件(3)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设置,锅盖(1)上设置有安装盒(10),锅盖(1)通过安装盒(10)与锅体(2)转动连接;安装盒(10)上设置有与防溢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11),锅体(2)的侧壁顶部具有第二导电连接件(21);锅盖(1)在锅体(2)上转动到位时,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从而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提高了防溢效果。

Description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背景技术
烹饪锅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蒸煮、加热食物的主要器具。
现有技术的烹饪锅具主要包括:可盛装液体的锅体以及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为了防止溢锅,锅盖上还设置有防溢结构,具体地,防溢结构为防溢针,防溢针的至少部分暴露在锅盖的朝向锅体内腔的一面。锅体内的液体在加热时会产生液泡,当锅体内的液泡上涌至防溢针时,锅体和防溢针之间以锅体内的液体为介质导通,锅体、液体、防溢针以及用于加热该烹饪锅具的加热器具内的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上有电流流过,从而使控制板降低加热器具的加热功率或者使加热器具停止加热,防止液体继续上溢,实现防溢控制。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烹饪锅具的防溢结构为防溢针,导致防溢检测范围很小,进而导致防溢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能够扩大防溢检测范围,提高防溢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可盛装液体的锅体以及盖设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盖上设置有防溢结构,所述防溢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内腔的一面上的第一防溢件,且所述第一防溢件沿所述锅盖的周向延伸设置;
所述锅盖上设置有安装盒,所述锅盖通过所述安装盒与所述锅体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盒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溢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锅体的侧壁顶部具有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锅盖在所述锅体上转动到位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接触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具,通过在锅盖的朝向锅体内腔的一面设置第一防溢件,使第一防溢件沿锅盖的周向延伸设置,与现有技术的防溢范围很小的防溢针相比,由于第一防溢件沿锅盖的周向延伸设置,因此大大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能够有效的检测到上溢的液泡,从而提高了防溢效果。同时,通过在锅盖上设置安装盒,锅盖通过安装盒与锅体转动连接,从而使得锅盖与锅体的配合效果更好,提高了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后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锅盖上的防溢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溢效果。通过在安装盒上设置与防溢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在锅体的侧壁顶部设置可与对该烹饪锅具加热的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件,当锅盖在锅体上盖设到位时,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接触导通,即,防溢结构与第二导电连接件之间电连通,这样使得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可靠。而且,通过在锅盖上设置安装盒,使得第一导电连接件的安装更加方便,且提高了锅盖外观的独特性和美感。
可选的,所述安装盒上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锅体的侧壁具有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转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匹配卡合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接触导通。
这样设置提高了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后的稳定性,且能够保证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之间的可靠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盒底部的上凹的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锅体的侧壁顶部的可伸入至所述凹槽中的凸起;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盒底部的向下凸出的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锅体侧壁顶部的可供所述凸起伸入的凹槽。
可选的,所述锅体的侧壁具有安装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通过设置安装部,使得第二限位部的设置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
这样可有效利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空间,避免该些部件占用锅具较多的空间,且使得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的接触更加可靠。
可选的,所述锅体的侧壁具有手柄,所述安装部的至少部分形成为所述手柄。
可选的,所述安装盒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盒间隔排布在所述锅盖上,至少一个所述安装盒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
通过将安装盒设置为两个,可提高锅具的外观美感和整体平稳性,且可以在其中一个安装盒上设置第一导电连接件,另一个安装盒可以空置,也可以在其上设置第一导电连接件,或者,在其内部设置其他功能部件,有效利用安装盒的内部空间,使用非常灵活。
可选的,两个所述安装盒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相应地,所述锅体上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一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
也就是说,两个安装盒上的第一导电连接件均与防溢结构电连接,使得防溢信号可分别通过两个安装盒上的第一导电连接件向对应的第二导电连接件传输,进而传输至加热器具的控制板,从而使得防溢信号的传输更加及时、可靠。而且,通过在两个安装盒上均设置第一导电连接件,当将锅盖放置在锅体上时,由于第一导电连接件为两个,第二导电连接件为两个,因此无需考虑锅盖的放置方向,均可使其中一个第一导电连接件与其中一个第二导电连接件接触导通,使得锅盖的放置更加灵活,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可选的,两个所述安装盒对称设置在所述锅盖的两侧。
这样进一步提高了锅盖的平稳性和外观美感。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溢件为沿所述锅盖的周向延伸的环状防溢件。
通过将第一防溢件设置为环状,这样从整个周向上均能够检测到上溢的液泡,进一步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使得防溢更加及时,防溢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溢件为沿所述锅盖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防溢件。
这样使得第一防溢件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与上溢的液泡接触,进一步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提高了防溢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溢件包括朝向所述锅体的内腔方向延伸的防溢壁。
这样使得在锅盖下形成一个防溢墙,当上溢的液泡接触到防溢壁的底端时,加热器具即可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防止液泡溢出至锅体外,使得防溢控制更加及时有效。
可选的,所述防溢壁的顶部具有翻边;
所述翻边与所述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的内腔的一面贴合。
通过设置翻边,使得第一防溢件的安装更加方便;通过使翻边与锅盖贴合,提高了第一防溢件的稳定性,为有效的防溢检测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防溢壁的高度范围为18mm~25mm。
通过将防溢壁的高度设置在该范围内,不仅可以防止液泡溢出至锅体外,使得防溢控制更加及时有效,且可避免防溢壁的高度做的过高而导致耗材的浪费以及加热效率低的问题出现。
可选的,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锅体上时,所述防溢壁与所述锅体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
这样可防止上溢的液泡粘接在防溢壁和锅体的边缘之间,而导致第一防溢件和锅体之间一直保持导通状态,导致加热器具检测到锅体中的食物一直处于溢出的状态,容易造成误判而煮不熟食物,如上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误判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间距的范围为15mm~25mm。
通过将防溢壁与锅体的边缘之间的间距设置在该范围内,即可以有效防止上溢的液泡粘接在防溢壁和锅体的边缘之间的情况发生,而且可保证第一防溢件的检测范围,保证防溢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溢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锅盖上。
通过紧固件将第一防溢件固定在锅盖上,使得第一防溢件的固定更加可靠,为有效防溢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紧固件为导电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防溢件接触,所述紧固件的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内腔的一面,
所述防溢结构包括第二防溢件,所述紧固件形成为所述第二防溢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这样使得紧固件不仅起到了固定第一防溢件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防溢的作用,即,通过第一防溢件和紧固件同时进行防溢检测,进一步扩大了与液泡的接触范围,即,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防溢效果。
可选的,所述锅盖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防溢件的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紧固件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金属螺钉以及螺接在所述金属螺钉底端的金属螺母,所述金属螺母位于所述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内腔的一面。
这样使得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固定更加牢靠。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溢件为不锈钢件;
和/或,所述锅盖为玻璃锅盖;
和/或,所述锅体为金属锅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调器,包括电磁炉以及如上所述的烹饪锅具;
所述电磁炉包括控制板,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通过在其锅盖的朝向锅体内腔的一面设置第一防溢件,使第一防溢件沿锅盖的周向延伸设置,与现有技术的防溢范围很小的防溢针相比,由于第一防溢件沿锅盖的周向延伸设置,因此大大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能够有效的检测到上溢的液泡,进而提高了防溢效果。同时,通过在锅盖上设置安装盒,锅盖通过安装盒与锅体转动连接,从而使得锅盖与锅体的配合效果更好,提高了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后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锅盖上的防溢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溢效果。通过在安装盒上设置与防溢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在锅体的侧壁顶部设置可与对该烹饪锅具加热的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件,当锅盖在锅体上盖设到位时,第一导电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连接件接触导通,即,防溢结构与第二导电连接件之间电连通,这样使得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可靠。而且,通过在锅盖上设置安装盒,使得第一导电连接件的安装更加方便,且提高了锅盖外观的独特性和美感。
可选的,所述防溢结构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溢结构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控制板用于当两个所述防溢结构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或者,所述锅体为金属锅体,所述锅体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当所述防溢结构与所述锅体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或者,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当所述防溢结构与所述导电件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这样使得防溢控制更加灵活。
可选的,所述安装盒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盒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锅体上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一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时;
所述电磁炉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配合部,一个所述配合部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烹饪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磁炉上时,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配合部电连通。
这样使得第二导电连接件与控制板之间的电连接更加方便、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对应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盖;
2-锅体;
3-第一防溢件;
31-防溢壁;
32-翻边;
4-紧固件;
41-金属螺钉;
42-金属螺母;
10-安装盒;
100-第一限位部;
11-第一导电连接件;
12-把手;
200-第二限位部;
201-安装部;
20-手柄;
21-第二导电连接件;
22-锅具耦合器;
23-接地螺钉;
5-电磁炉;
51-控制板;
50-炉体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对应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
该烹饪锅具包括:可盛装液体的锅体2以及盖设在锅体2上的锅盖1。锅盖1可以从锅体2上取下,在烹饪时,将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锅盖1上设置有把手12,以方便用户提起锅盖1。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具体为玻璃锅盖,在烹饪时用户可以透过锅盖1看到锅体2内食材的状态,提高烹饪体验感。
为了防止溢锅,锅盖1上设置有防溢结构,防溢结构与用于对该烹饪锅具加热的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防溢结构为防溢针,即,防溢检测范围很小,导致防溢效果较差。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防溢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上的第一防溢件3,且第一防溢件3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设置。
也就是说,通过在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设置第一防溢件3,使第一防溢件3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设置,与现有技术的防溢范围很小的防溢针相比,由于第一防溢件3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设置,因此大大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能够有效的检测到上溢的液泡,从而提高了防溢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溢件3的底端所在的高度低于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从而能够有效检测到上涌的液泡,在液泡溢出之前进行防溢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上设置有安装盒10,锅盖1通过安装盒10与锅体2转动连接。安装盒10上设置有与防溢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11,锅体2的侧壁顶部具有第二导电连接件21,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用于对该烹饪锅具加热的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当锅盖1在锅体2上转动到位时,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也就是说,当锅盖1在锅体2上转动到位时,防溢结构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之间处于电连通的状态,当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后,防溢结构、第一导电连接件11、第二导电连接件21和控制板之间电连通。
通过在锅盖1上设置安装盒10,锅盖1通过安装盒10与锅体2转动连接,从而使得锅盖1与锅体2的配合效果更好,提高了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后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锅盖1上的防溢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溢效果。通过在安装盒10上设置与防溢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11,在锅体2的侧壁顶部设置可与对该烹饪锅具加热的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件21,当锅盖1在锅体2上盖设到位时,第一导电连接件11和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即,防溢结构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之间电连通,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可靠。而且,通过在锅盖1上设置安装盒10,使得第一导电连接件11的安装更加方便,且提高了锅盖1外观的独特性和美感。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锅体2为金属锅体,锅体2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锅体2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之间可以有线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锅体2为不锈钢锅体,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质。锅体2内的液体在加热时会产生液泡,当锅体2内的液泡上涌至防溢结构时,即与防溢结构接触时,锅体2和防溢结构之间以锅体2内的液体为介质导通。此时,锅体2、液体、防溢结构、第一导电连接件11、第二导电连接件21以及控制板51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上产生电流,控制板51接收到该电流信号后降低加热器具的加热功率或者使加热器具停止加热,防止液体继续上溢,从而实现防溢控制,避免溢锅。
在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锅体2内设置有导电件,导电件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导电件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之间可以有线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比如,导电件设置在锅体2的侧壁,或者设置在锅体2的底壁。其中,导电件可以位于锅体2内的液位之下,由于导电件一直与锅体2内的液体接触,此时,当锅体2内的液体上涌接触至防溢结构时,导电件、液体、防溢结构、第一导电连接件11、第二导电连接件21以及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使控制板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或者,导电件位于锅体2内的液位之上,此时,当上溢的液泡接触到防溢结构和导电件时,导电件、液体、防溢结构、第一导电连接件11、第二导电连接件21和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使控制板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在第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锅盖1上的防溢结构为两个,两个防溢结构之间具有间距,两个防溢结构分别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当锅体2内的液泡上涌至两个防溢结构时,即与两个防溢结构接触时,两个防溢结构之间以锅体2内的液体为介质导通。此时,液体、两个防溢结构、第一导电连接件11、第二导电连接件21以及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上产生电流,控制板接收到该电流信号后降低加热器具的加热功率或者使加热器具停止加热,防止液体继续上溢,从而实现防溢控制,避免溢锅。
具体实现时,安装盒10上具有第一限位部100,锅体2的侧壁具有可与第一限位部100转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200,第一限位部100和第二限位部200匹配卡合时,第一导电连接件11和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这样设置提高了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后的稳定性,且能够保证第一导电连接件11和第二导电连接件21之间的可靠接触。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00具体为设置在安装盒10底部的上凹的凹槽,第二限位部200具体为设置在锅体2的侧壁顶部的可伸入至凹槽中的凸起。
其中,可使凹槽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设置,使凸起沿锅体2的周向延伸设置。转动锅盖1,使凸起沿着凹槽滑动,当滑动至预设位置时,凸起与凹槽卡合,锅盖1停止转动,说明锅盖1转动到位,此时第一导电连接件11正好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限位部100具体为设置在安装盒10底部的向下凸出的凸起,第二限位部200具体为设置在锅体2的侧壁顶部的可供凸起伸入的凹槽。
第一限位部100具体可以设置为两个,相应地,第二限位部200也为两个,一个第二限位部200对应一个第一限位部100。通过两个第一限位部和两个第二限位部的配合,使得锅盖1能够更加稳定的盖设在锅体2上。
具体实现时,锅体2的侧壁具有安装部201,第二限位部200具体设置在安装部201上。通过设置安装部201,使得第二限位部200的设置更加方便。
其中,可将第一导电连接件11设置在第一限位部100上,将第二导电连接件200设置在第二限位部200上,比如,第一导电连接件11位于凹槽中,第二导电连接件21位于凸起上。这样可有效利用第一限位部100和第二限位部200的空间,避免该些部件占用锅具较多的空间,且使得第一导电连接件11和第二导电连接件21的接触更加可靠。
可以在锅体2的侧壁设置手柄20,通过手柄20能够方便将锅体2端起,具体地,可使安装部201的至少部分形成为该手柄20。
较为优选的,安装盒10具体为两个,两个安装盒10间隔排布在锅盖1上,至少一个安装盒10上设置有第一导电连接件11。通过将安装盒10设置为两个,可提高锅具的外观美感和整体平稳性。可以在其中一个安装盒上设置第一导电连接件11,其中另一个安装盒可以空置,也可以在其上设置第一导电连接件11,或者在其内部设置其他功能部件,有效利用安装盒的内部空间,使用非常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安装盒10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导电连接件11。相应地,锅体2上具有两个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一个第二导电连接件21对应一个第一导电连接件11。也就是说,两个安装盒10上的第一导电连接件11均与防溢结构电连接,使得防溢信号可分别通过两个安装盒10上的第一导电连接件11向对应的第二导电连接件21传输,进而传输至加热器具的控制板,从而使得防溢信号的传输更加及时、可靠。而且,通过在两个安装盒10上均设置第一导电连接件11,当将锅盖1放置在锅体2上时,由于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为两个,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为两个,因此无需考虑锅盖1的放置方向,均可使其中一个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与其中一个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使得锅盖1的放置更加灵活,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具体可使两个安装盒10对称设置在锅盖1的两侧,这样可进一步提高锅盖1的平稳性和外观美感。
以将该烹饪锅具应用在电磁炉5上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具体实现时,锅体2上还可以设置锅具耦合器22,锅具耦合器22具体可以设置在安装部201内。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锅具耦合器22的其中一个接线端子电连接,锅具耦合器22的另一个接线端子与锅体2的接地螺钉23电连接。电磁炉5上具有可与锅具耦合器22匹配耦合的炉体耦合器50,当烹饪锅具放置在电磁炉5上时,锅具耦合器22与炉体耦合器50耦合,此时控制板51与锅具耦合器22处于电连接的状态,即,控制板51与防溢结构处于电连接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二导电连接件21具体通过锅具耦合器22和炉体耦合器50实现与控制板51之间的电连接。锅体2通过接地螺钉23与锅具耦合器22电连接。
其中,第一导电连接件11具体为弹性结构,比如第一导电连接件11包括导电件和可带动导电件移动的弹性件。示例性的,弹性件和导电件均位于安装盒10内,且导电件的部分显露在安装盒10的外部,以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弹性件的一端与导电件相对固定,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安装盒10的内壁相对固定。其中,第二导电连接件21具体可以为铜柱,当锅盖1在锅体2转动到位时,导电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抵顶在铜柱上,导电件与铜柱接触导通。将第一导电连接件11设置为弹性结构,不仅可保证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之间的可靠接触,保证防溢连接的可靠性,且可防止两者之间过压的情况出现。
上述所列的两个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为通过引线实现电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电连接。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锅具耦合器22和炉体耦合器50。而是直接通过引线实现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电磁炉的控制板51的电连接。比如,锅盖1或者锅体2上具有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电连接的接线端口,电磁炉上具有与控制板51电连接的接线端口,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控制板51通过插接在接线端口上的引线电连接。当然,第二导电连接件21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控制板51电连接。
具体实现时,锅具上可以设置锅具控制板,防溢结构与锅具控制板电连接。其中,锅具控制板可以位于锅体2上,比如,锅具控制板连接在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控制板51之间。锅具控制板与电磁炉的控制板51之间可以有线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当防溢结构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锅具控制板向电磁炉的控制板51发送信号,从而使电磁炉的控制板51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具体地,锅具控制板发送至电磁炉的控制板51的信号可以包括防溢信号,电磁炉的控制板51对该防溢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锅具控制板发送至电磁炉的控制板51的信号也可以包括控制信号,即,锅具控制板对信号进行处理之后传输至电磁炉的控制板51,电磁炉的控制板51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直接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当然,锅具控制板也可以位于锅盖1上,比如,锅具控制板连接在防溢结构与第一导电连接件11之间。此外,锅具上也可以不设置锅具控制板。
需要说明的是,该烹饪锅具不仅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加热器具上,加热器具包括可与防溢结构电连接的控制板即可,控制板可以设置在加热器具内,也可以设置在与加热器具配套的遥控器内。
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溢件3具体为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的环状防溢件,即,第一防溢件3为防溢环。通过将第一防溢件3设置为环状,这样从整个周向上均能够检测到上溢的液泡,进一步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使得防溢更加及时,防溢效果更好。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防溢件3也可以为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防溢件。使得第一防溢件3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与上溢的液泡接触,进一步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提高了防溢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溢件3具体为不锈钢防溢件。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防溢件3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质,比如铁,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继续参照图2至图5所示,第一防溢件3具体包括朝向锅体2的内腔方向延伸的防溢壁31。这样使得在锅盖1下形成一个防溢墙,当上溢的液泡接触到防溢壁31的底端时,加热器具即可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防止液泡溢出至锅体外,使得防溢控制更加及时有效。
其中,防溢壁31的顶部具有翻边32。通过设置翻边32,使得第一防溢件3的安装更加方便。具体可以使翻边32与锅盖1的朝向锅体2的内腔的一面贴合,从而可提高第一防溢件3的稳定性,为有效的防溢检测提供了保障。翻边32具体可以与防溢壁31一体制作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翻边32朝向环状防溢件的内侧翻折。这样使得翻边32距离锅体2边缘有一定的距离,避免挂泡而导致误判的情况出现。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翻边32也可以朝向环状防溢件的外侧翻折。
如果将防溢壁31的高度设置的较低,则导致上溢的液泡容易溢出至锅体外,导致防溢控制不够及时,但若将防溢壁31的高度做的过高,不仅导致耗材浪费,而且导致液泡距离锅盖1较远时,电磁炉已经对锅具进行了防溢控制,导致食物蒸煮时间较长,降低了加热效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防溢壁31的高度设置在18mm~25mm之间。通过将防溢壁31的高度设置在该范围内,不仅可以防止液泡溢出至锅体2外,使得防溢控制更加及时有效,且可避免防溢壁31的高度做的过高而导致耗材的浪费,同时能够保证加热效率。
其中,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时,防溢壁31与锅体2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h。这样可防止上溢的液泡粘接在防溢壁31和锅体2的边缘之间,而导致第一防溢件3和锅体2之间一直保持导通状态,导致加热器具检测到锅体2中的食物一直处于溢出的状态,容易造成误判而煮不熟食物,如上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误判的情况发生。
较为优选的,可以将防溢壁31与锅体的边缘之间的间距h设置在15mm~25mm之间。通过将防溢壁31与锅体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h设置在该范围内,即可以有效防止上溢的液泡粘接在防溢壁31和锅体2的边缘之间的情况发生,而且可保证第一防溢件3的检测范围,保证防溢效果。
具体地,第一防溢件3通过紧固件4固定在锅盖1上。通过紧固件4将第一防溢件3固定在锅盖1上,使得第一防溢件3的固定更加可靠,为有效防溢提供了保障。
紧固件4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紧固件4沿第一防溢件3的周向间隔排布,这样从第一防溢件3周向上的不同位置分别对第一防溢件3进行固定,提高了第一防溢件3的稳定性,为有效防溢提供了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具体为导电件,紧固件4与第一防溢件3接触,紧固件4的至少部分暴露在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防溢结构包括第二防溢件,紧固件4形成为第二防溢件,紧固件4与第一导电连接件11电连接。
这样使得紧固件4不仅起到了固定第一防溢件3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防溢的作用,即,通过第一防溢件3和紧固件4同时进行防溢检测,也就是说,无论上涌的液泡接触到第一防溢件3还是紧固件4,均可触发电磁炉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与液泡的接触范围,即,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防溢效果。
示例性的,锅盖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防溢件3的对应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4包括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的金属螺钉41以及螺接在金属螺钉41底端的金属螺母42,金属螺母42位于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通过金属螺钉41和金属螺母42实现对第一防溢件3的固定,使得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固定更加牢靠。
具体地,金属螺钉41与第一导电连接件11电连接,比如,金属螺钉41通过引线与第一导电连接件11电连接。当锅体2内上涌的液泡接触到第一防溢件3或者接触到金属螺母42时,第一防溢件3或者金属螺母42、第一导电连接件11、第二导电连接件21、锅具耦合器22、炉体耦合器50、控制板51、锅体2以及液体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使控制板51控制电磁炉的加热状态,实现对锅具的防溢控制。
其中,安装盒10的对应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可供金属螺钉41的尾部穿出的第三安装孔,金属螺钉41的部分位于安装盒10内,金属螺钉41的尾部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锅盖1的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一防溢件3的第二安装孔,然后与金属螺母42螺接。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螺钉和螺母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此外,也可以不设置螺母,而是在第一防溢件3的第二安装孔中设置可与螺钉螺接的内螺纹。
第一防溢件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锅盖1上,比如,第一防溢件3通过粘结剂粘接在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上。或者,第一防溢件3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锅盖1上。
其中,安装盒10具体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的顶部具有开口,盖体盖设在盒体的顶部开口上,盒体和盖体共同围成容置腔。安装盒设置在锅盖1的边缘,安装盒10的部分伸出至锅盖1的边缘之外,安装盒10的伸出至锅盖1边缘之外的部分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00。其中,安装盒10可以粘接在锅盖1上,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在锅盖1上,或者卡接在锅盖1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盒10具体通过上述的紧固件4连接在锅盖1上。具体地,上述的第三安装孔开设在安装盒10的盒体的底部。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安装盒10的外轮廓形状具体可以是三角形,安装盒10的伸出锅盖1边缘之外的部分的尺寸大于安装盒10的其他部分的尺寸。当然,安装盒10也可以是长方形等形状。
其中,第一导电连接件11具体可设置在安装盒10的伸出锅体1边缘之外的部分上,且第一导电连接件11的部分显露在安装盒10的该部分的底部。
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该烹调器包括烹饪锅具以及可对该烹饪锅具进行加热的电磁炉。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锅具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电磁炉5具体可包括:壳体、线圈盘、控制板51以及面板。其中,面板位于壳体的顶部,壳体和面板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控制板51等的容置腔。在使用时,将烹饪锅具放置在面板上,为电磁炉通电,线圈盘上的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切割烹饪锅具,在锅体2的底部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将锅体2加热。
其中,烹饪锅具的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控制板51电连接,控制板51用于当防溢结构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具体地,电磁炉5上具有炉体耦合器50,控制板51与炉体耦合器50电连接,当烹饪锅具放置在面板上时,锅具耦合器22和炉体耦合器50匹配耦合,从而使防溢结构与控制板51之间处于电连接的状态,进而实现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锅体2为金属锅体,锅体2与控制板51电连接,控制板51用于当防溢结构与锅体2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防溢结构为两个,两个防溢结构之间具有间距,控制板51用于当两个防溢结构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在第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锅体2内设置有导电件,导电件与控制板51电连接,控制板51用于当防溢结构与导电件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通过在其烹饪锅具的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设置第一防溢件3,使第一防溢件3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设置,与现有技术的防溢范围很小的防溢针相比,由于第一防溢件3沿锅盖1的周向延伸设置,因此大大扩大了防溢检测范围,能够有效的检测到上溢的液泡,进而提高了防溢效果。同时,通过在锅盖1上设置安装盒10,锅盖1通过安装盒10与锅体2转动连接,从而使得锅盖1与锅体2的配合效果更好,提高了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后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锅盖1上的防溢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溢效果。通过在安装盒10上设置与防溢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11,在锅体2的侧壁顶部设置可与对该烹饪锅具加热的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件21,当锅盖1在锅体2上盖设到位时,第一导电连接件11和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即,防溢结构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之间电连通,这样使得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可靠。而且,通过在锅盖1上设置安装盒10,使得第一导电连接件11的安装更加方便,且提高了锅盖1外观的独特性和美感。
其中,当安装盒10为两个时,两个安装盒10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导电连接件11,锅体2上具有两个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一个第二导电连接件21对应一个第一导电连接件11时,电磁炉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控制板51电连接的配合部,一个配合部对应一个第二导电连接件21,配合部与控制板51之间可以有线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烹饪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各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对应的配合部电连通。这样使得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控制板51之间的电连接更加方便、可靠。
具体地,配合部可以为实施例一中提到的炉体耦合器50,炉体耦合器50具体可设置在电磁炉壳体的顶部或者设置在面板的边缘。烹饪锅具上设置有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电连接的锅具耦合器22,当烹饪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锅具耦合器22与炉体耦合器50匹配耦合,锅具耦合器22具体可以设置在安装部201内,且锅具耦合器22的耦合端子显露在安装部201的外部,以与炉体耦合器50接触,进而实现电连通。
当然,也可以是,配合部为设置在电磁炉上的第一接线端子,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上连接有第二接线端子,当烹饪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使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相连通,从而实现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控制板51之间的电连通。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烹饪锅具,包括可盛装液体的锅体(2)以及盖设在所述锅体(2)上的锅盖(1),所述锅盖(1)上设置有防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锅盖(1)的朝向所述锅体(2)内腔的一面上的第一防溢件(3),且所述第一防溢件(3)沿所述锅盖(1)的周向延伸设置;
所述锅盖(1)上设置有安装盒(10),所述锅盖(1)通过所述安装盒(10)与所述锅体(2)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盒(10)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溢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11),所述锅体(2)的侧壁顶部具有第二导电连接件(21);所述锅盖(1)在所述锅体(2)上转动到位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10)上具有第一限位部(100),所述锅体(2)的侧壁具有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00)转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200),
所述第一限位部(10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0)匹配卡合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0)为设置在所述安装盒(10)底部的上凹的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200)为设置在所述锅体(2)的侧壁顶部的可伸入至所述凹槽中的凸起;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100)为设置在所述安装盒(10)底部的向下凸出的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200)为设置在所述锅体(2)侧壁顶部的可供所述凸起伸入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侧壁具有安装部(201),
所述第二限位部(200)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100)上,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200)上;
和/或,所述锅体(2)的侧壁具有手柄(20),所述安装部(201)的至少部分形成为所述手柄(2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10)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盒(10)间隔排布在所述锅盖(1)上,至少一个所述安装盒(1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盒(10)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相应地,所述锅体(2)上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一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
和/或,两个所述安装盒(10)对称设置在所述锅盖(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溢件(3)为沿所述锅盖(1)的周向延伸的环状防溢件;
或者,所述第一防溢件(3)为沿所述锅盖(1)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防溢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溢件(3)包括朝向所述锅体(2)的内腔方向延伸的防溢壁(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壁(31)的顶部具有翻边(32);所述翻边(32)与所述锅盖(1)的朝向所述锅体(2)内腔的一面贴合;
和/或,所述锅盖(1)盖设在所述锅体(2)上时,所述防溢壁(31)与所述锅体(2)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溢件(3)通过紧固件(4)固定在所述锅盖(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为导电件,所述紧固件(4)的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锅盖(1)的朝向所述锅体(2)内腔的一面,
所述防溢结构包括第二防溢件,所述紧固件(4)形成为所述第二防溢件,所述紧固件(4)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溢件(3)为不锈钢件;
和/或,所述锅盖(1)为玻璃锅盖;
和/或,所述锅体(2)为金属锅体。
14.一种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炉(5)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
所述电磁炉(5)包括控制板(51),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所述控制板(51)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结构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溢结构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控制板(51)用于当两个所述防溢结构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或者,所述锅体(2)为金属锅体,所述锅体(2)与所述控制板(51)电连接,所述控制板(51)用于当所述防溢结构与所述锅体(2)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或者,所述锅体(2)内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控制板(51)电连接,所述控制板(51)用于当所述防溢结构与所述导电件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10)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盒(10)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所述锅体(2)上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一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11)时;
所述电磁炉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控制板(51)电连接的配合部,一个所述配合部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所述烹饪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磁炉上时,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对应的所述配合部电连通。
CN201922464985.4U 2019-12-31 2019-12-31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Active CN211432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4985.4U CN211432330U (zh) 2019-12-31 2019-12-31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4985.4U CN211432330U (zh) 2019-12-31 2019-12-31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32330U true CN211432330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1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64985.4U Active CN211432330U (zh) 2019-12-31 2019-12-31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32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8732U (zh) 防溢锅盖、防溢锅及加热装置
CN211432330U (zh)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CN207604820U (zh) 烹调器
CN211432331U (zh)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CN211432333U (zh)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CN211432335U (zh)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CN215383118U (zh) 一种煮食用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698352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018972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090255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432332U (zh)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CN208491699U (zh) 养生壶
CN213605835U (zh) 锅具和烹煮器具
CN210018973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4595507U (zh) 一种养生壶
CN210870988U (zh) 一种双层多功能锅具
CN111616579B (zh) 烹饪器具
CN210018909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08799063U (zh) 防溢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烹调器
CN215686648U (zh) 烹饪器具
CN209966097U (zh) 烹饪器具
CN215127418U (zh) 一种连接器及烹饪器具
CN210124591U (zh) 烹饪器具
TWI792859B (zh) 多功能電磁爐裝置
CN209346717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