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459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24591U CN210124591U CN201920258447.7U CN201920258447U CN210124591U CN 210124591 U CN210124591 U CN 210124591U CN 201920258447 U CN201920258447 U CN 201920258447U CN 210124591 U CN210124591 U CN 2101245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structure
- pot
- handle
- inner pot
- condu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1 phase sepa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14357 Electric shock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copper(1+);methylsulfanylmethane;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Br[Cu].CSC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82 B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ZNSFCLAULLKQX-UHFFFAOYSA-N Bor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B PZNSFCLAULLK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45 m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18 mica group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具有烹饪腔,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其中,锅体包括:外锅;内锅,可取出地设置在外锅内;接地结构,设置在外锅和内锅之间,接地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内锅上并与内锅相连,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外锅中,在内锅设置在外锅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相接触并导通,内锅通过接地结构接地,在内锅离开外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相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拿取烹饪器具的内胆时存在触电风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等电加热烹饪器具因其加热速度快、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已经被消费者广泛使用。市面上的电压力锅大多采用在内胆底部设置电热盘的方式进行加热,加热功率低。这种电压力锅结构复杂、整体结构较重,并且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的内胆通常为金属材质却没有接地,用户在拿取内胆时存在触电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拿取烹饪器具的内胆时存在触电风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具有烹饪腔,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其中,锅体包括:外锅;内锅,可取出地设置在外锅内;接地结构,设置在外锅和内锅之间,接地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内锅上并与内锅相连,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外锅中,在内锅设置在外锅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相接触并导通,内锅通过接地结构接地,在内锅离开外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相分离。
进一步地,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把手结构,把手结构设置在内锅本体上,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把手结构中,外锅包括外壳和中板,中板设置在外壳的开口处,中板上设置有容纳把手结构的容纳槽,第二导电结构与第一导电结构相对应地设置在容纳槽上。
进一步地,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向上穿设在容纳槽的底壁上,第一导电结构的触点朝向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导电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上并向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施加朝向把手结构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和把手支架,把手本体通过把手支架连接在内锅本体上,把手支架的材质为金属,第一导电结构与把手支架导通。
进一步地,把手支架铆接在内锅上,把手本体通过紧固件设置在把手支架上。
进一步地,外锅还包括保温罩,内锅设置在保温罩中,保温罩接地,第二导电结构与保温罩连接。
进一步地,内锅还包括电热膜,电热膜附着在内锅本体上,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导电结构,第三导电结构设置在外锅和内锅之间,在内锅设置在外锅内的情况下,第三导电结构与电热膜导通,电热膜能够通电发热。
进一步地,电热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绝缘导热涂层、半导体涂层和保温涂层,绝缘导热涂层设置在内锅本体的表面。
进一步地,内锅本体具有回转体形状,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内锅本体的侧壁的曲线段,曲线段向外凸出,第三导电结构包括导电棒,导电棒沿竖直方向或沿内锅本体的法向布置。
进一步地,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把手结构,内锅本体具有回转体形状,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内锅本体的侧壁的曲线段,曲线段向外凸出,把手结构设置在内锅本体上,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和把手支架,把手支架铆接在内锅上,把手本体通过紧固件设置在把手支架上,把手支架的材质为金属,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把手结构中并与把手支架导通,外锅包括外壳和中板,中板设置在外壳的开口处,中板上设置有容纳把手结构的容纳槽,第二导电结构与第一导电结构相对应地设置在容纳槽上,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向上穿设在容纳槽的底壁上,第二导电结构的弹性件设置在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上并向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施加朝向把手结构的弹性力,第一导电结构的触点朝向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设置,外锅还包括保温罩,内锅设置在保温罩中,保温罩接地,第二导电结构与保温罩连接,内锅还包括电热膜,电热膜附着在内锅本体上,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导电结构,第三导电结构设置在外锅和内锅之间,在内锅设置在外锅内的情况下,第三导电结构与电热膜导通,电热膜能够通电发热,电热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绝缘导热涂层、半导体涂层和保温涂层,绝缘导热涂层设置在内锅本体的表面,第三导电结构包括导电棒,导电棒沿竖直方向或沿内锅本体的法向布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锅可从外锅中取出,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内锅上,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外锅中并接地。在内锅设置在外锅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相接触导通并使内锅接地。这样在用户取放内锅时,都能够保证内锅处于不带电的状态,避免用户触电,保证用户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烹饪器具的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内锅的把手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的内锅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9的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20、内锅;21、内锅本体;22、电热膜;23、把手结构;231、把手本体;232、把手支架;233、避让槽;234、螺钉;30、第三导电结构;31、导电棒;32、弹性件;33、盖帽;40、底盘;50、第一导电结构;51、触点;60、第二导电结构;61、触点;62、弹性件;70、中板;71、容纳槽;80、保温罩。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图6至图8所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具有烹饪腔,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其中,锅体包括外锅、内锅20和接地结构。内锅20可取出地设置在外锅内,接地结构设置在外锅和内锅20之间,接地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第一导电结构50设置在内锅20上并与内锅20相连,第二导电结构60设置在外锅中并接地,在内锅20设置在外锅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50与第二导电结构60相接触并导通,进而实现内锅20接地;在内锅20离开外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50与第二导电结构60分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内锅20可从外锅中取出,第一导电结构50设置在内锅20上,第二导电结构60设置在外锅中并接地。在内锅20设置在外锅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50与第二导电结构60相接触导通并使内锅20接地。这样在用户取放内锅20时,都能够保证内锅20处于不带电的状态,避免用户触电,保证用户使用安全。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导电结构30,内锅20包括内锅本体21和电热膜22,电热膜22附着在内锅本体21上,第三导电结构30设置在外锅和内锅20之间,第三导电结构30与电热膜22导通,使电热膜22能够通电发热。相比于电热盘的加热方式,电热膜与内锅本体的贴合更紧密,加热功率更高、加热速度更快。相比于其他加热方式,例如电磁加热(或称IH加热),电热膜加热方式对内锅的结构要求更低,只需要设置导电结构使电热膜通电发热。接地结构使内锅20接地,防止用户在放取内锅20时触电,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在加热盘加热或者电磁加热的电加热烹饪器具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锅本体21具有回转体形状,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由于行程内锅本体21的侧壁的曲线段,曲线段向外凸出。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内锅本体21的侧壁的曲线段可以是一段圆弧段,也可以包括圆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圆弧段。曲线段的圆心与回转体的回转中心之间具有间隔。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为可以为平底或者弧形底。内锅本体的具体实施例也可以参考已公开的专利文献,比如公开号为CN103070616A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为CN203074340U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203074275U的实用新型专利等。
第三导电结构30包括导电棒31,导电棒31沿竖直方向穿设在底盘40中。在内锅20设置在外壳10内的情况下,导电棒31与电热膜22上的触点接触导通,使电热膜22能够通电发热。
优选地,导电棒31的顶部镀银,导通时银软化实现与触点更好的接触。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导电结构30还包括弹性件32和盖帽33,盖帽33设置在底盘40远离内锅20的一侧,导电棒31穿过盖帽33,弹性件32设置在导电棒31和盖帽33之间并向导电棒31施加朝向内锅20的弹性力。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2为弹簧,导电棒31上设置有与弹簧配合的抵接部,导电棒31能够在盖帽33中移动。在内锅20设置在底盘40上的情况下,导电棒31在内锅20的重力作用下缩入盖帽33中,并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保持与电热膜22接触,保证通电状态。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内锅20和锅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密封内锅20和锅盖之间的间隙,保证密封。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外锅包括保温罩80和底盘40,底盘40位于内锅20的下方,内锅20设置在保温罩80中并位于底盘40上,保温罩80接地,第二导电结构60与保温罩80连接。这样将内锅20与保温罩80串联,使内锅20与保温罩80同时接地,保证用户安全。第三导电结构30穿设在底盘40上并能够与电热膜22导通。底盘40将烹饪器具的电路板等结构与内锅20分隔在两侧,并对内锅20起到支撑的作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内锅20还包括把手结构23,把手结构23设置在内锅本体21上。外锅包括外壳10和中板70,中板70设置在外壳10的开口处,中板70上设置有容纳把手结构23的容纳槽71。中板70可以起到遮挡外壳10和内锅20之间的缝隙的作用,使烹饪器具美观;其容纳槽71还可以起到支撑把手结构23的作用,将内锅20固定在保温罩80中。用户可以通过把手结构23取放内锅20,操作简便并且便于固定内锅20的位置,有利于第三导电结构的接通。
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结构60设置在容纳槽71上,其触点61向上穿设在容纳槽71的底壁上,相应地,第一导电结构50设置在把手结构23中,其触点51朝向触点61设置。上述结构使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的连接方向与内锅20朝向外壳10的放置方向一致,使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连接准确,保证接地效果。
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也可以设置在容纳槽的侧壁或其他位置,第一导电结构的触点也可以设置在把手结构的侧面或其他相对应的地方以实现导通。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结构60还包括弹性件62,弹性件62设置在触点61上并向触点61施加朝向把手结构23的弹性力。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弹性件62为弹簧,触点61上设置有与弹簧配合的抵接部,触点61能够在中板70中移动。在内锅20设置在保温罩80中的情况下,触点61能够在内锅20的重力作用下缩入中板70中,并在弹性件62的作用下保持与触点51接触,保证通电状态。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把手结构23包括把手本体231和把手支架232,把手本体231通过把手支架232连接在内锅本体21上,把手支架232的材质为金属,第一导电结构50与把手支架232导通。为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结构强度,本实施例的把手支架232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钢,同时利用金属材质的导电性,将把手支架232与触点51连接,使电荷沿触点51、触点61及保温罩80连接到地线,保证用户安全。
优选的,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把手支架232铆接在内锅20上,把手本体231通过螺钉234设置在把手支架232上,这样有利于把手支架232和内锅20的电连接。
优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把手本体231朝向第二导电结构60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233,第一导电结构的触点51位于避让槽233内。避让槽233增大了触点51和触点61能够实现对接的范围,在将内锅20置入保温罩80内时将触点61引导进避让槽233使之与触点51接触导通,并且避免把手本体231其他绝缘的部分将触点61压入中板70,阻碍触点51和触点61的导通影响接地效果,进而影响用户使用安全。
电热膜22包括依次设置的绝缘导热涂层、半导体涂层和保温涂层,绝缘导热涂层设置在内锅本体21的表面。
优选地,绝缘导热涂层的材质例如可以为氮化硼、氮化铝、氮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半导体涂层例如可以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银等半导体材料夹杂氧化铝、氮化铝等陶瓷材料形成的耐温半导体陶瓷材料。
优选地,保温涂层例如可以为以云母粉、空心微珠等为主要材料的耐温绝缘保温涂料。当然其它具有保温属性的其它材料涂层也可以使用。
在内锅20制作成型时可以在内锅本体21的外表面粗糙处理后,先喷涂耐高温绝缘导热涂层,然后丝印耐高温半导体陶瓷材料,再喷涂耐高温绝缘保温涂料。电极设在半导体陶瓷材料和耐高温绝缘保温涂料之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相比与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改变了导电棒31的位置。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电棒31沿内锅本体21的法向布置。该法向指的是垂直于内锅20上任意一点的切平面的方向。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大导电棒31与内锅上的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通电状态。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内锅可从外锅中取出,第一导电结构设置在内锅上,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外锅中并接地。在内锅设置在外锅内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相接触导通并使内锅接地。这样在用户取放内锅时,都能够保证内锅处于不带电的状态,避免用户触电,保证用户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具有烹饪腔,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锅体上,其中,所述锅体包括:
外锅;
内锅(20),可取出地设置在所述外锅内;
接地结构,设置在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20)之间,所述接地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设置在所述内锅(20)上并与所述内锅(20)相连,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设置在所述外锅中,在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外锅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相接触并导通,所述内锅(20)通过所述接地结构接地,在所述内锅(20)离开所述外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20)包括内锅本体(21)和把手结构(23),所述把手结构(23)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设置在所述把手结构(23)中,所述外锅包括外壳(10)和中板(70),所述中板(70)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开口处,所述中板(70)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把手结构(23)的容纳槽(71),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向上穿设在所述容纳槽(71)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触点朝向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还包括弹性件(62),所述弹性件(62)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上并向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施加朝向所述把手结构(23)的弹性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结构(23)包括把手本体(231)和把手支架(232),所述把手本体(231)通过所述把手支架(232)连接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把手支架(232)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与所述把手支架(232)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架(232)铆接在所述内锅(20)上,所述把手本体(231)通过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把手支架(2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还包括保温罩(80),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保温罩(80)中,所述保温罩(80)接地,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与所述保温罩(8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20)还包括电热膜(22),所述电热膜(22)附着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导电结构(30),所述第三导电结构(30)设置在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20)之间,在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外锅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导电结构(30)与所述电热膜(22)导通,所述电热膜(22)能够通电发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22)包括依次设置的绝缘导热涂层、半导体涂层和保温涂层,所述绝缘导热涂层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21)具有回转体形状,所述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内锅本体(21)的侧壁的曲线段,所述曲线段向外凸出,所述第三导电结构(30)包括导电棒(31),所述导电棒(31)沿竖直方向或沿所述内锅本体(21)的法向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20)包括内锅本体(21)和把手结构(23),所述内锅本体(21)具有回转体形状,所述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内锅本体(21)的侧壁的曲线段,所述曲线段向外凸出,所述把手结构(23)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把手结构(23)包括把手本体(231)和把手支架(232),所述把手支架(232)铆接在所述内锅(20)上,所述把手本体(231)通过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把手支架(232)上,所述把手支架(232)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设置在所述把手结构(23)中并与所述把手支架(232)导通,所述外锅包括外壳(10)和中板(70),所述中板(70)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开口处,所述中板(70)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把手结构(23)的容纳槽(71),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的触点向上穿设在所述容纳槽(71)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的弹性件(62)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的触点上并向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施加朝向所述把手结构(23)的弹性力,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的触点朝向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触点设置,所述外锅还包括保温罩(80),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保温罩(80)中,所述保温罩(80)接地,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与所述保温罩(80)连接,所述内锅(20)还包括电热膜(22),所述电热膜(22)附着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导电结构(30),所述第三导电结构(30)设置在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20)之间,在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外锅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导电结构(30)与所述电热膜(22)导通,所述电热膜(22)能够通电发热,所述电热膜(22)包括依次设置的绝缘导热涂层、半导体涂层和保温涂层,所述绝缘导热涂层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的表面,所述第三导电结构(30)包括导电棒(31),所述导电棒(31)沿竖直方向或沿所述内锅本体(21)的法向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58447.7U CN210124591U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58447.7U CN210124591U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24591U true CN210124591U (zh) | 2020-03-06 |
Family
ID=69661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58447.7U Active CN210124591U (zh) | 2019-02-28 | 2019-02-28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24591U (zh) |
-
2019
- 2019-02-28 CN CN201920258447.7U patent/CN2101245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632962A (en) | Cooking apparatus | |
CN111616579B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12459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12459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1879456U (zh) | 一种多功能分体式电饭煲 | |
CN211961814U (zh) | 一种多功能烤箱 | |
CN106073461A (zh) | 一种量子功能的无水电加热锅 | |
CN104026975B (zh) | 一种便携式烹饪器具 | |
CN21012459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404516U (zh) |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 |
CN21074866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733607U (zh) |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 |
CN203662534U (zh) | 一种锅体与发热元件可分离的多功能电热锅具 | |
CN211212598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2875072U (zh) | 一种电烤炉 | |
CN207745025U (zh) | 一种具有烧烤功能的电压力锅 | |
CN217885699U (zh) | 隔热炊具 | |
US2775684A (en) | Cooking utensil | |
CN21012459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432330U (zh) |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 |
EP2101620B1 (en) | Cooking appliance | |
CN2099661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488337U (zh) | 一种电蒸煮鸳鸯火锅 | |
CN208676987U (zh) | 烹饪器具和加热装置 | |
CN116268971A (zh) | 一种电力节能型直热式烹饪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