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866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48669U CN210748669U CN201920613117.5U CN201920613117U CN210748669U CN 210748669 U CN210748669 U CN 210748669U CN 201920613117 U CN201920613117 U CN 201920613117U CN 210748669 U CN210748669 U CN 2107486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handle
- pot body
- conductive structure
- inner p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copper(1+);methylsulfanylmethane;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Br[Cu].CSC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82 B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ZNSFCLAULLKQX-UHFFFAOYSA-N Bor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B PZNSFCLAULLK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45 m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18 mica group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内锅,煲体上设置有两个容纳槽,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及设置在内锅本体上的电加热层和两个把手结构,两个把手结构设置在内锅本体的两侧,在内锅置入煲体内的情况下,两个把手结构分别对应地置入两个容纳槽中,内锅相对于煲体具有两种放置位置。把手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电加热层连接;容纳槽中设置有第二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加热电路中。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上的触点均能够与第二导电结构上的触点对应导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锅必须在特定位置才能使导电结构连通,不便于用户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电饭煲等电加热烹饪器具因其加热速度快、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已经被消费者广泛使用。市面上的电压力锅大多采用在内胆底部设置电热盘的方式进行加热,加热功率低。这种电压力锅结构复杂、整体结构较重,现有一种将加热结构设置在内锅表面的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将导电结构设置在内锅把手和煲体中板上,当内锅设置在煲体中时加热结构能够导通,但其内锅必须在特定位置才能使导电结构连通,不便于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锅必须在特定位置才能使导电结构连通,不便于用户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具有烹饪腔,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其中,锅体包括:煲体,煲体上设置有两个容纳槽;内锅,可取出地设置在煲体内,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及设置在内锅本体上的电加热层和两个把手结构,两个把手结构设置在内锅本体的两侧,在内锅置入煲体内的情况下,两个把手结构分别对应地置入两个容纳槽中,内锅相对于煲体具有两种放置位置;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电加热层连接,第二导电结构设置在烹饪器具的加热电路中,至少一个把手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两个容纳槽中均设置有第二导电结构,或者,两个把手结构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至少一个容纳槽中设置有第二导电结构,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上的触点均能够与第二导电结构上的触点对应导通。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每个第二导电结构均包括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并且,两个第二导电结构在中板上呈中心对称地设置,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能够与第一触点对应导通,的第四触点能够与第二触点对应导通。
进一步地,两个把手结构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触点和一个第二触点,两个第一导电结构在内锅本体上呈中心对称地设置,第二导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三触点和一个第四触点,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对应地导通。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把手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包括一个第一触点和一个第二触点,另一个把手结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触点,第二导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三触点和一个第四触点,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四触点和两个第三触点,至少一个把手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触点和两个第一触点,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和把手支架,把手本体通过把手支架连接在内锅本体上,把手支架的材质为金属,第二触点与内锅本体连接,第一触点与电加热层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触点与内锅本体的连接点、第一触点与电加热层的连接点位于把手支架的下方。
进一步地,把手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内锅本体和把手本体之间的遮挡盖,遮挡盖包括盖设在把手本体下方的第一盖板和遮挡盖第四触点与内锅本体的连接点以及第三触点与电加热层的连接点的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煲体还包括保温罩,内锅设置在保温罩中,保温罩接地,第二导电结构与保温罩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把手结构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包括一个第一触点和一个第二触点,两个第一导电结构在内锅本体上呈中心对称地设置,第二导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三触点和一个第四触点,两个第二导电结构在中板上呈中心对称地设置,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对应地导通;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和把手支架,把手本体通过把手支架连接在内锅本体上,把手支架的材质为金属,第二触点与内锅本体连接,第一触点与电加热层连接,第二触点与内锅本体的连接点、第一触点与电加热层的连接点位于把手支架的下方,把手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内锅本体和把手本体之间的遮挡盖,遮挡盖包括盖设在把手本体下方的第一盖板和遮挡盖第四触点与内锅本体的连接点以及第三触点与电加热层的连接点的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一体成型,煲体还包括保温罩,内锅设置在保温罩中,保温罩接地,第二导电结构与保温罩连接,或者,其中一个把手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包括一个第三触点和一个第四触点,另一个把手结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三触点,第二导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三触点和一个第四触点,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和把手支架,把手本体通过把手支架连接在内锅本体上,把手支架的材质为金属,第二触点与内锅本体连接,第一触点与电加热层连接,第二触点与内锅本体的连接点、第一触点与电加热层的连接点位于把手支架的下方,把手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内锅本体和把手本体之间的遮挡盖,遮挡盖包括盖设在把手本体下方的第一盖板和遮挡盖第四触点与内锅本体的连接点以及第三触点与电加热层的连接点的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一体成型,煲体还包括保温罩,内锅设置在保温罩中,保温罩接地,第二导电结构与保温罩连接,或者,至少一个把手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触点和两个第一触点,其中,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和把手支架,把手本体通过把手支架连接在内锅本体上,把手支架的材质为金属,第二触点与内锅本体连接,第一触点与电加热层连接,第二触点与内锅本体的连接点、第一触点与电加热层的连接点位于把手支架的下方,把手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内锅本体和把手本体之间的遮挡盖,遮挡盖包括盖设在把手本体下方的第一盖板和遮挡盖第四触点与内锅本体的连接点以及第三触点与电加热层的连接点的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一体成型,煲体还包括保温罩,内锅设置在保温罩中,保温罩接地,第二导电结构与保温罩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设置成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上的触点均能够与第二导电结构上的触点对应导通的形式。这样用户在使用该烹饪器具时就无需刻意对准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只需要将两个把手结构分别置入两个容纳槽中即可保证导电组件顺利连接,进而保证电加热层能够实现通电加热,便于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内锅的遮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煲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三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煲体本体;20、内锅;21、内锅本体;22、电加热层;23、把手结构;231、把手本体;232、把手支架;235、连接点;237、遮挡盖;2371、第一盖板;2372、第一板体;2373、第二板体;50、第一导电结构;51、第一插头;511、第一接地触点;512、第一触点;52、第一导线;60、第二导电结构;61、第二插头;611、第二接地触点;612、第三触点;70、中板; 71、容纳槽;80、保温罩;90、锅盖。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90,锅体具有烹饪腔,锅盖90盖设在锅体上。其中,锅体包括煲体、内锅20和导电组件,煲体包括煲体本体10和中板70,中板70设置在煲体本体10的上方,中板70上设置有两个容纳槽71。内锅20可取出地设置在煲体本体10内,内锅20包括内锅本体21、电加热层22和两个把手结构23,内锅本体21具有回转体形状,电加热层22附着在内锅本体21上,两个把手结构23设置在内锅本体21的两侧,在内锅20置入煲体本体10内的情况下,两个把手结构23分别对应地置入两个容纳槽71 中,内锅相对于煲体本体10具有两种放置位置。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第一导电结构50与电加热层22连接,第二导电结构60设置在烹饪器具的加热电路中,当加热电路供电时,电流能够通过第二导电结构60、第一导电结构50进入电加热层22 并对内锅本体21进行加热。至少一个把手结构23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50,两个容纳槽71 中均设置有第二导电结构60,其中,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50上的触点均能够与第二导电结构60上的触点对应导通。
这里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用于设置触点、导线等结构,以使内锅处于煲体中时电加热层能够进入电流回路并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对烹饪腔进行加热。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设置成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50上的触点均能够与第二导电结构60上的触点对应导通的形式。这样用户在使用该烹饪器具时就无需刻意对准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只需要将两个把手结构23分别置入两个容纳槽71中即可保证导电组件顺利连接,进而保证电加热层22能够实现通电加热,便于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为同时实现电加热层的通电加热和内锅本体的接地,烹饪器具需要将零线触点、火线触点以及地线触点分配在一个第一导电结构上或者两个第一导电结构上。同理,为了使内锅在任一种放置位置都能与煲体上的第二导电结构连通,零线触点、火线触点以及地线触点也需要适应性地分配在一个第二导电结构上或者两个第二导电结构上。以使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的零线触点、火线触点以及地线触点能够与第二导电结构的零线触点、火线触点以及地线触点分别对应导通。
具体地,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两个把手结构23上均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50,第一导电结构50为公插接头,第二导电结构60为母端插头。每个第一导电结构 50都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触点512和一个第二触点511,第一触点512与电加热层22连接,第二触点511与内锅本体21相连。两个第一触点512中的一个是火线触点,另一个是零线触点,两个第二触点511都是地线触点。相应的,每个第二导电结构60都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三触点612和一个第四触点611,两个第三触点612中的一个是火线触点,另一个是零线触点,并对应地与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中的零线及火线相连,两个第四触点611都是地线触点并与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中的地线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均相对于中板70呈中心对称地设置。由于电加热层22是交流电加热,因此可以理解地,这样布置的内锅20处于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612与第一触点512对应地导通,第四触点611与第二触点511对应地导通。
如图10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锅上同侧的第一触点512和第二触点511的位置可以调整,此时煲体上的第三触点612和第四触点611也需要做相应地调整。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公插接头和母插接头也可以对调设置,也能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把手结构23包括把手本体231和把手支架232,把手本体231通过把手支架232连接在内锅本体21上,把手支架232的材质为金属,第二触点511与内锅本体21连接,第一触点512与电加热层22连接。这样当用户将内锅20置入煲体时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自然导通,便于将内锅20上的电荷通过地线导出,保证用户安全,同时使烹饪器具处于待通电加热的状态,便于使用。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煲体还包括保温罩80,内锅20设置在保温罩80中,保温罩80接地,第二导电结构60的第四触点612 与保温罩80连接。
把手结构23还包括设置在内锅本体21和把手本体231之间的遮挡盖237,第二触点511 与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第一触点512与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235位于把手支架232的下方。遮挡盖237盖设在把手本体231上并遮住第一导电结构50和内锅本体21上的连接点235。遮挡盖237、把手本体231以及内锅本体21包围并遮住第一导电结构50和内锅本体21上的连接点235,避免用户在取放内锅20时接触到连接点235,进一步保证用户安全。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内锅本体21具有回转体形状,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由于行程内锅本体21的侧壁的曲线段,曲线段向外凸出。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内锅本体21的侧壁的曲线段可以是一段圆弧段,也可以包括圆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圆弧段。曲线段的圆心与回转体的回转中心之间具有间隔。内锅本体21的底壁为可以为平底或者弧形底。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遮挡盖237包括第一盖板2371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2371和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第一盖板2371设置在把手本体231下方,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第二盖板设置在内锅本体21上以遮挡第一导电结构50和内锅本体21上的连接点235。本实施例的第二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板体2372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板体2372之间的第二板体2373,第一板体2372与第二板体2373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以使第二板体2373的边缘能够与内锅本体21的外表面贴合并在第一板体2372、第二板体2373以及内锅本体21之间形成容纳第一导电结构50和内锅本体21上的连接点235的容纳空间。
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盖板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弧形以使第二盖板的边缘能够与内锅本体的外表面贴合并在第二盖板和内锅本体之间形成容纳第一导电结构和内锅本体上的连接点的容纳空间。
内锅本体21的材质可选用钢、陶、玻璃等可用于加热烹饪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电加热层22包括依次设置的绝缘导热涂层、半导体涂层和保温涂层,绝缘导热涂层设置在内锅本体 21的表面。
优选地,绝缘导热涂层的材质例如可以为氮化硼、氮化铝、氮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半导体涂层例如可以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银等半导体材料夹杂氧化铝、氮化铝等陶瓷材料形成的耐温半导体陶瓷材料。
优选地,保温涂层例如可以为以云母粉、空心微珠等为主要材料的耐温绝缘保温涂料。当然其它具有保温属性的其它材料涂层也可以使用。
在内锅20制作成型时可以在内锅本体21的外表面粗糙处理后,先喷涂耐高温绝缘导热涂层,然后丝印耐高温半导体陶瓷材料,再喷涂耐高温绝缘保温涂料。电极设在半导体陶瓷材料和耐高温绝缘保温涂料之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改变了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在两个把手的第一导电结构中的分布方式。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一导电结构仍旧是公插接头,第二导电结构仍旧是母插接头,其中一个把手结构上的第一导电结构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一触点512和一个第二触点511,另一个把手结构上的第一导电结构仅设置有一个第一触点512。两个第一触点512中的一个是火线触点,另一个是零线触点,第二触点511是地线触点。第二导电结构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三触点和一个第四触点,两个第三触点612中的一个是火线触点,另一个是零线触点,并对应地与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中的零线及火线相连,第四触点611是地线触点,并与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中的地线直接或间接连接。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两个第四触点中的一个与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另一个空闲但也能实现正常的通电加热和接地功能。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改变了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在两个把手的第一导电结构中的分布方式,并适应性地调整了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在两个容纳槽的第二导电结构中的分布方式。具体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结构包括以预定顺序间隔设置的第四触点611和两个第三触点612,两个第二导电结构呈中心对称地布置。两个第三触点612中的一个是火线触点,另一个是零线触点,并对应地与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中的零线及火线相连,第四触点611 是地线触点,并与烹饪器具的控制器中的地线直接或间接连接。对应地,至少一个把手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包括以相同预定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二触点511和两个第一触点512。各触点的具体排列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可以理解地,在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的烹饪器具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调换了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结构形式。具体地,第一导电结构替换为母插接头,第二导电结构替换为公插接头,这样两个把手结构上的第一导电结构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触点和一个第二触点。其中一个容纳槽上的第二导电结构设置有一个第三触点和一个第四触点,另一个把手结构上的第二导电结构仅设置有一个第三触点。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每个第三触点都能够有相应的第一触点连接导通,第四触点与两个第二触点中的一个对应地设置,另一个第二触点空闲但也能实现正常的通电加热和接地功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设置成内锅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结构上的触点均能够与第二导电结构上的触点对应导通的形式。这样用户在使用该烹饪器具时就无需刻意对准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只需要将两个把手结构分别置入两个容纳槽中即可保证导电组件顺利连接,进而保证电加热层能够实现通电加热,便于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具有烹饪腔,所述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其中,所述锅体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上设置有两个容纳槽(71);
内锅(20),可取出地设置在所述煲体内,所述内锅(20)包括内锅本体(21)及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的电加热层(22)和两个把手结构(23),两个所述把手结构(23)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的两侧,在所述内锅(20)置入所述煲体内的情况下,两个所述把手结构(23)分别对应地置入两个所述容纳槽(71)中,所述内锅相对于所述煲体具有两种放置位置;
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50)和第二导电结构(60),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与所述电加热层(22)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设置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电路中,至少一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两个所述容纳槽(71)中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或者,两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至少一个所述容纳槽(71)中设置有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其中,所述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上的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上的触点对应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包括中板(70),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均包括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在所述中板(70)上呈中心对称地设置,其中,所述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导通,所述的第四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第一触点和一个第二触点,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呈中心对称地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三触点和一个所述第四触点,其中,所述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地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包括一个所述第一触点和一个第二触点,另一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设置有所述一个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三触点和一个所述第四触点,其中,所述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四触点和两个第三触点,至少一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触点和两个第一触点,其中,所述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结构(23)包括把手本体(231)和把手支架(232),所述把手本体(231)通过所述把手支架(232)连接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把手支架(232)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把手支架(232)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结构(2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和所述把手本体(231)之间的遮挡盖,所述遮挡盖包括盖设在所述把手本体(231)下方的第一盖板和遮挡盖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还包括保温罩(80),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保温罩(80)中,所述保温罩(80)接地,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与所述保温罩(8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包括一个第一触点和一个第二触点,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呈中心对称地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三触点和一个所述第四触点,两个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在所述中板(70)上呈中心对称地设置,其中,所述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地导通;所述把手结构(23)包括把手本体(231)和把手支架(232),所述把手本体(231)通过所述把手支架(232)连接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把手支架(232)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把手支架(232)的下方,所述把手结构(2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和所述把手本体(231)之间的遮挡盖,所述遮挡盖包括盖设在所述把手本体(231)下方的第一盖板和遮挡盖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一体成型,所述煲体还包括保温罩(80),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保温罩(80)中,所述保温罩(80)接地,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与所述保温罩(80)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包括一个所述第三触点和一个第四触点,另一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设置有所述一个所述第三触点,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 包括间隔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三触点和一个所述第四触点,其中,所述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所述把手结构(23)包括把手本体(231)和把手支架(232),所述把手本体(231)通过所述把手支架(232)连接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把手支架(232)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把手支架(232)的下方,所述把手结构(2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和所述把手本体(231)之间的遮挡盖,所述遮挡盖包括盖设在所述把手本体(231)下方的第一盖板和遮挡盖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一体成型,所述煲体还包括保温罩(80),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保温罩(80)中,所述保温罩(80)接地,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与所述保温罩(80)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把手结构(2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所述第一导电结构(5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触点和两个第一触点,其中,所述内锅(20)处于其中任一种放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地导通,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地设置;所述把手结构(23)包括把手本体(231)和把手支架(232),所述把手本体(231)通过所述把手支架(232)连接在所述内锅本体(21)上,所述把手支架(232)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连接,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把手支架(232)的下方,所述把手结构(2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锅本体(21)和所述把手本体(231)之间的遮挡盖,所述遮挡盖包括盖设在所述把手本体(231)下方的第一盖板和遮挡盖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内锅本体(21)的连接点以及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电加热层(22)的连接点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成角度地设置并一体成型,所述煲体还包括保温罩(80),所述内锅(20)设置在所述保温罩(80)中,所述保温罩(80)接地,所述第二导电结构(60)与所述保温罩(80)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13117.5U CN210748669U (zh) | 2019-04-29 | 2019-04-29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13117.5U CN210748669U (zh) | 2019-04-29 | 2019-04-29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48669U true CN210748669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2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13117.5U Active CN210748669U (zh) | 2019-04-29 | 2019-04-29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4866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39663A1 (zh) * | 2020-01-07 | 2021-07-1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 |
-
2019
- 2019-04-29 CN CN201920613117.5U patent/CN21074866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39663A1 (zh) * | 2020-01-07 | 2021-07-15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 |
JP2023501193A (ja) * | 2020-01-07 | 2023-01-18 | 佛山市▲順▼▲徳▼区美的▲電▼▲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 調理器具 |
JP7299418B2 (ja) | 2020-01-07 | 2023-06-27 | 佛山市▲順▼▲徳▼区美的▲電▼▲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 調理器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4866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5514194U (zh) | 烹饪设备 | |
EP0967838A1 (en) | Thin film heating assemblies | |
CN211961814U (zh) | 一种多功能烤箱 | |
CN21012459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697145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1616579B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733607U (zh) |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 |
CN204970806U (zh) | 一种烤涮一体锅 | |
CN21012459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354343U (zh) | 一种全玻璃电热养生煲 | |
CN211212690U (zh)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
CN21012459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077463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3488337U (zh) | 一种电蒸煮鸳鸯火锅 | |
CN211212598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00974Y (zh) | 餐桌上食物的电热保温器 | |
CN217885699U (zh) | 隔热炊具 | |
CN210446692U (zh) | 内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US2775684A (en) | Cooking utensil | |
WO2013143432A1 (zh) | 高频电加热厨具 | |
CN217547843U (zh) | 一种电炒锅手柄及电炒锅 | |
CN21012459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628210U (zh) | 一种快热型节能蒸锅 | |
CN210124633U (zh) | 微波烤盘及微波烹调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