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2791U - 气泵支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泵支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2791U
CN211422791U CN201922242607.1U CN201922242607U CN211422791U CN 211422791 U CN211422791 U CN 211422791U CN 201922242607 U CN201922242607 U CN 201922242607U CN 211422791 U CN211422791 U CN 211422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ump
receiving
damping
damping plu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26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向东
唐润秋
时辰
孙广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Automotive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Automotive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Automotive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esco Automotive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26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2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2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2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泵支架系统,其包括连接至气泵的固定支架和布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气泵之间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水平的基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基部向上突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经由紧固装置固定地连接至所述气泵的第一接纳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轴向地插入至所述气泵的第二接纳部。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泵支架系统,使得一方面能够尽可能地减轻整个气泵支架系统的重量且简化气泵支架系统的安装结构,且另一方面能够易化其加工和装配过程,同时还能确保良好的减振性。

Description

气泵支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辆中的主动净化气泵的气泵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的燃料箱中储存的燃料随着时间流逝会转变成燃料蒸汽。如果燃料蒸汽排入空气,会导致燃料浪费,并且释放的未燃烧燃料会导致空气污染。为了克服这些缺陷,车辆中通常包括碳罐净化系统,所述碳罐净化系统使得碳罐中捕获的燃油蒸汽脱附后通过管路泵送到进气歧管并将其最终引到燃烧室内进行燃烧。
然而,一些发动机可能具有相对不足的负压,仅使用发动机的负压不足以将碳罐中捕获的燃料蒸汽传递至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因此,在具有负压不足的小排量发动机的车辆以及混动车中常使用设置有主动净化泵(Active Purge Pump/APP)的主动式碳罐净化系统,所述净化泵在发动机具有低的歧管真空度的情况下可以强制性地将碳罐中捕获的燃料蒸汽脱附至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应知晓的是,这种主动净化气泵在高速运转时常常需要对支架系统进行特殊考虑以达到减振的目的。然而,目前已知设计中为达到减振的效果需要在泵体外侧安装整圈的阻尼橡胶垫再用金属支架固定,此种设计的橡胶用量大,造成严重浪费,且结构较为冗杂,不利于支架系统的轻量化设计。此外,目前的用于净化气泵的支架本体多采用注射成型,模具复杂,因而制造成本较高。
因而,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气泵支架系统,使得能够克服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提出的,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气泵支架系统,使得一方面能够尽可能地减轻整个气泵支架系统的重量且简化气泵支架系统的安装结构,且另一方面能够易化其加工和装配过程,同时还能确保良好的减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泵支架系统,其包括连接至气泵的固定支架和布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气泵之间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水平的基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基部向上突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经由紧固装置固定地连接至所述气泵的第一接纳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轴向地插入至所述气泵的第二接纳部。
有利地,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接纳部之间的第一阻尼塞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纳部之间的第二阻尼塞。
有利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两个相对的安装臂,在各安装臂上设置有开口,在每个所述开口内接纳有所述第一阻尼塞,该第一阻尼塞具有两个端部止挡凸缘以限制第一阻尼塞在所述开口内的轴向位移。
有利地,每个所述安装臂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至所述气泵,其中,一金属衬套接纳在所述第一阻尼塞内,使得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金属衬套且螺纹地接合在所述气泵的所述第一接纳部内。
有利地,所述金属衬套具有法兰部,该法兰部的其中一面抵靠在所述第一阻尼塞的端部止挡凸缘上且相对的另一面抵靠在所述第一接纳部上。
有利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为插销的形式,所述第二接纳部形成为带有接纳通孔的插座的形式,所述第二阻尼塞接纳在所述接纳通孔内,所述插销接纳在所述第二阻尼塞的中央通孔内。
有利地,所述第二阻尼塞在其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延伸超出所述接纳通孔的边缘以限制所述第二阻尼塞在所述接纳通孔内的轴向位移;所述插销在其自由端处设置有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延伸超出所述中央通孔的边缘,从而借助于所述第二凸缘和位于所述插销的另一端处的止挡肩部限制所述插销在所述中央通孔内的轴向位移。
有利地,所述固定支架采用冲压成型。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减重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泵支架系统取消了现有设计中的整圈阻尼橡胶结构,而仅在气泵与固定支架的连接区域处设置减振装置,同时通过采用两侧安装臂的结构形式,极大地简化了结构且减轻了产品的整体重量,符合轻量化的设计方向。另外,两侧安装臂与泵体采用螺纹连接,使得安装可靠稳定,且由于固定支架通过冲压成型,所涉及的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泵支架系统与气泵在组装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气泵-支架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泵支架系统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4是包括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泵支架系统中的固定支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可能使用的关于方位的说明,比如“内”、“外”、“上”、“下”、“周向”、“轴向”等,除非具有明确说明,仅为了方便描述,而无欲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形成任何限定。此外,在下文中使用了例如“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各个元件,而无欲限制这些元件的本质、序列、顺序或数目。
参见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气泵支架系统1与气泵2在组装状态下的透视图。该气泵支架系统1包括连接至气泵2的固定支架3和布置在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气泵2之间的、特别是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的减振装置。
参见图4,该固定支架3包括一体形成的水平的基部4以及相对于所述基部4沿泵的轴线方向朝上方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经由紧固装置(如螺栓或螺钉等螺纹紧固件)固定地连接至位于气泵壳体的周向外表面处的第一接纳部5,所述第二连接部轴向地插入至所述气泵2上的第二接纳部。特别地,该固定支架3采用冲压技术一体成型,所涉及的整个工艺过程简单、方便。
优选地,仅在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气泵2之间的连接区域处设置减振结构,从而取消已有支架系统中所采用的整圈阻尼橡胶结构,以尽可能地使产品轻量化,同时还能确保良好的隔振、减振效果。根据如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仅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接纳部之间以及在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接纳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减振的阻尼塞。
尤其参见图2和3,固定支架3的第一连接部采用两个相对的安装臂6的结构形式。各安装臂6优选地通过螺钉7螺纹接合到气泵2的第一接纳部5中。该螺钉7优选为自攻螺钉,以在塑料的气泵壳体上的第一接纳部5的接纳孔内自攻出螺纹,因而同时使该螺钉7螺纹地接合在该接纳孔内。参见图3和4,各安装臂6上设置有开口8,在每个所述开口8内旨在接纳第一阻尼塞9。
如图2可见,该开口8采用C形开口的形式,以便经由“C”的开口侧装载第一阻尼塞9。当然,其它形状的开口也是可能的,只能能够实现上述旨在实现的功能。
具体地,参见图3,该第一阻尼塞9具有两个端部止挡凸缘10,以使得通过所述端部止挡凸缘10限制第一阻尼塞9在开口8内的轴向位移。安装好后的第一阻尼塞9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以更好地起到隔振的作用。该第一阻尼塞9的中央通孔内旨在接纳一金属衬套11,使得螺钉7可穿过所述金属衬套11且螺纹地接合到气泵2的第一接纳部5内。有利地,该金属衬套11具有法兰部12,该法兰部12的其中一面抵靠在所述第一阻尼塞9的一端部止挡凸缘上且相对的另一面抵靠在与安装臂6相连接的相应的第一接纳部5上,如此使得一方面能够避免在气泵2的第一接纳部5处产生剪切应力,且另一方面通过金属衬套11支承该第一阻尼塞9防止该第一阻尼塞9的任何不期望的变形。
再次参见图2和3,固定支架3的第二连接部采用插销13的形式,而气泵2上的第二接纳部则形成为带有接纳通孔的插座14的形式,在该插座14的接纳通孔内接纳有具有中央通孔15的第二阻尼塞16,所述插销13接纳在该中央通孔15内。
尤其参见图3,第二阻尼塞16在其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17,该第一凸缘17延伸超出插座14的接纳通孔的边缘以限制所述第二阻尼塞16在所述接纳通孔内的轴向位移。所述插销13在其自由端处设置有第二凸缘18,该第二凸缘18延伸超出所述第二阻尼塞16的中央通孔15的边缘,从而借助于所述第二凸缘18和位于所述插销13的另一端处的止挡肩部19限制所述插销13在所述中央通孔15内的轴向位移或防止所述插销从中央通孔15内脱出。然而,应理解的是,本领域内已知的能够实现上述轴向锁止或防松脱功能的任何其它可能的结构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有利地,在固定支架3的结构薄弱处,如图4中所示,在基部4与向上弯折的插销13的连接区域处设置有加强筋20,以进一步加强整个支架的结构强度。
此外,如图4所示,在右侧的安装臂6上贯穿有腰型孔21,以尽可能地减轻产品的重量,使得极大地保持产品轻量化的特点。当然,其它形状的贯穿孔也是可能的,只能能够实现上述旨在实现的功能。
应当指出,上面说明的实施例仅应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通过考虑本说明书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做出多种改变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真实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以及等同方案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气泵支架系统,其包括连接至气泵的固定支架和布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气泵之间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水平的基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基部向上突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经由紧固装置固定地连接至所述气泵的第一接纳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轴向地插入至所述气泵的第二接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接纳部之间的第一阻尼塞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纳部之间的第二阻尼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两个相对的安装臂,在各安装臂上设置有开口,在每个所述开口内接纳有所述第一阻尼塞,该第一阻尼塞具有两个端部止挡凸缘以限制第一阻尼塞在所述开口内的轴向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臂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至所述气泵,其中,一金属衬套接纳在所述第一阻尼塞内,使得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金属衬套且螺纹地接合在所述气泵的所述第一接纳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衬套具有法兰部,该法兰部的其中一面抵靠在所述第一阻尼塞的端部止挡凸缘上且相对的另一面抵靠在所述第一接纳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为插销的形式,所述第二接纳部形成为带有接纳通孔的插座的形式,所述第二阻尼塞接纳在所述接纳通孔内,所述插销接纳在所述第二阻尼塞的中央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塞在其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延伸超出所述接纳通孔的边缘以限制所述第二阻尼塞在所述接纳通孔内的轴向位移;所述插销在其自由端处设置有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延伸超出所述中央通孔的边缘,从而借助于所述第二凸缘和位于所述插销的另一端处的止挡肩部限制所述插销在所述中央通孔内的轴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采用冲压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泵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减重开口。
CN201922242607.1U 2019-12-12 2019-12-12 气泵支架系统 Active CN211422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2607.1U CN211422791U (zh) 2019-12-12 2019-12-12 气泵支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2607.1U CN211422791U (zh) 2019-12-12 2019-12-12 气泵支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2791U true CN211422791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8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2607.1U Active CN211422791U (zh) 2019-12-12 2019-12-12 气泵支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2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31835B1 (en) In-tank fuel feed pump supporting device
CN202152050U (zh) 汽车电动真空泵安装用真空泵支架
KR20020088761A (ko) 자동차용 엔진마운트
CN211422792U (zh) 气泵支架系统
CN211422791U (zh) 气泵支架系统
CN211422790U (zh) 多功能支架系统
CN200984951Y (zh) 适应橡胶衬套的钢板弹簧限位元件
CN202900453U (zh) 一种汽车碳罐的安装支架
CN214092028U (zh) 一种水泵垫板
CN215552496U (zh) 悬置总成
CN213735205U (zh) 一种挡泥板支架及其商用车
CN100348857C (zh) 进气歧管的固定结构
CN216241022U (zh) 一种电喷燃油泵用工作平台
CN217602899U (zh) 泵系统
CN206206017U (zh) 一种管路及碳罐电磁阀固定装置
CN215971798U (zh) 一种汽车扰流板总成
CN217917614U (zh) 一种汽车滚塑油箱止脱装置
CN218640664U (zh) 燃料电池的悬置和汽车
CN214728028U (zh)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
JPH07332182A (ja) 吸気装置の支持構造
CN117072351A (zh) 一种积液腔吸附口位置可调的多方向安装炭罐及汽车
CN220726554U (zh) 用于泵的分体式支架系统以及泵系统
CN211852026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
US20100316440A1 (en) Stamped link for supporting an engine
CN203283326U (zh) 一种怠速补气阀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