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3514U - 运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3514U
CN211393514U CN201922334574.3U CN201922334574U CN211393514U CN 211393514 U CN211393514 U CN 211393514U CN 201922334574 U CN201922334574 U CN 201922334574U CN 211393514 U CN211393514 U CN 211393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wheel
units
sets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45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大将
高慧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45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3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3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3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载装置,包括并排布置的两套运载单元,各运载单元分别为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各运载单元内均带有用于驱动梯级运行的梯级驱动轮,所述运载装置配置有一套驱动主机并同时驱动两套运载单元反向运动,所述驱动主机处在两套运载单元之间、且包括依次联动的电机、减速机和两个输出轮,其中各输出轮与相应的一套运载单元中的梯级驱动轮联动,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驱动主机位于两个运载单元之间,可以合理的利用两个运载单元之间的安装空间。同时,使用同一个套驱动主机即可驱动两套运载单元,从而能够减少运载装置的制造成本,运行的成本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运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代步工作的自动扶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公共场所自动扶梯更是随处可见。自动扶梯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建筑、商场、轨道交通、高铁、机场等人群密集区域,是一种现代立体交通的工具。自动扶梯是一种带有循环运行梯级,用于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它具有连续工作,运输量大的特点。
目前,自动扶梯或人行道领域所采用的主机驱动结构,通常为单个主机驱动单台扶梯,或者两台主机同时驱动一台扶梯。自动扶梯或者人行道的布置一般是两台并列,一台上行,一台下行,均为独立驱动,每台自动扶梯均配备单独的驱动主机和控制系统,这种结构的自动扶梯或人行道一方面制造成本较高,另外一方面后期的运行成本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运载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自动扶梯或人行道制造成本较高,运行成本也比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载装置,包括并排布置的两套运载单元,各运载单元分别为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各运载单元内均带有用于驱动梯级运行的梯级驱动轮,所述运载装置配置有一套驱动主机并同时驱动两套运载单元反向运动,所述驱动主机处在两套运载单元之间、且包括依次联动的电机、减速机和两个输出轮,其中各输出轮与相应的一套运载单元中的梯级驱动轮联动。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为一根,该输出轴的两端分别朝相应侧的运载单元延伸,各输出轮固定在该输出轴的相应端。
可选的,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为两根,且两根输出轴的轴线错位布置,各输出轴的一端分别朝相应侧的运载单元延伸,各输出轮固定在相应的输出轴上。
可选的,所述两根输出轴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两套运载单元中,其中一套中的梯级驱动轮与所述输出轮通过链条传动,另一套中的梯级驱动轮与所述输出轮啮合传动。
可选的,所述两根输出轴的转向相反,各梯级驱动轮与相应的输出轮通过链条传动。
可选的,所述梯级驱动轮位于所述自动扶梯的上头部。
可选的,各输出轮与相对应的梯级驱动轮共面。
可选的,所述电机直接或间接的固定于所述减速机的壳体顶部。
可选的,所述电机立置安装于所述减速机的上方。
本申请的一种运载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驱动主机位于两个运载单元之间,可以合理的利用两个运载单元之间的安装空间。同时,使用同一个套驱动主机即可驱动两套运载单元,从而能够减少运载装置的制造成本,运行的成本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运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运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运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运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运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的运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的运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运载装置;10、运载单元;11、第一运载单元;12、第二运载单元;20、电机;30、梯级驱动轮;31、第一梯级驱动轮;32、第二梯级驱动轮;40、输出轮;41、第一输出轮;42、第二输出轮;50、输出轴;51、第一输出轴;52、第二输出轴;60、链条;70、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载装置100,包括并排布置的两套运载单元10,各运载单元10内均带有用于驱动梯级运行的梯级驱动轮30,运载装置100配置有一套驱动主机并同时驱动两套运载单元10反向运动,驱动主机处在两套运载单元10之间、且包括依次联动的电机20、减速机70和两个输出轮40,其中各输出轮40与相应的一套运载单元10中的梯级驱动轮30联动。
可以理解的是,电机20通过减速机70分别驱动两个输出轮40同时转动,两个输出轮40分别带动不同运载单元10上的梯级驱动轮30转动,以使运载单元10反向运动运行。驱动主机位于两个运载单元10之间,可以合理的利用两个运载单元10之间的安装空间。同时,使用同一个套驱动主机即可驱动两套运载单元10,从而能够减少运载装置100的制造成本,运行的成本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运载单元10分别为自动扶梯。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各运载单元10也可以分别为自动人行道。
其中,两个运载单元10分别为第一运载单元11与第二运载单元12,第一运载单元11上的梯级驱动轮30为第一梯级驱动轮31,第二运载单元12上的梯级驱动轮30为第二梯级驱动轮32,与第一梯级驱动轮31联动的输出轮40为第一输出轮41,与第二梯级驱动轮32联动的输出轮40为第二输出轮42。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机20直接或间接的固定于减速机70的壳体顶部,电机20立置安装于减速机70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电机20立置是指电机轴的轴线沿竖直轴线设置。电机20立置可以减小两套运载单元10之间的间隙,以节省两套运载单元10占用的空间。电机20可以通过螺栓或焊接直接固定在减速机70的壳体顶部。当然,电机20也可以通过机座安装在减速机70上,电机20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在机座上,机座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在减速机70的壳体顶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及图7所示,梯级驱动轮30位于自动扶梯的上头部。
可以理解的是,自动扶梯具有上头部以及下头部,自动扶梯呈倾斜设置,下头部位于自动扶梯较低的一端,上头部位于自动扶梯较高的一端。梯级驱动轮30位于自动扶梯的上头部,电机20驱动梯级驱动轮30时,电机20需要的能量相对较小,以起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各输出轮40与相对应的梯级驱动轮30共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出轮41在忽略厚度后的形状与第一梯级驱动轮31在忽略厚度后的形状处于同一个平面内,第二输出轮42在忽略厚度后的形状与第二梯级驱动轮32在忽略厚度后的形状处于同一个平面内。
实施例1中,如图2至图4所示,减速机70的输出轴50为一根,该输出轴50的两端分别朝相应侧的运载单元10延伸,各输出轮40固定在该输出轴50的相应端。
可以理解的是,各输出轴50分别与对应的输出轮40同轴固定设置,电机20驱动输出轴50,输出轴50带动两个输出轮40转动,通过两个输出轮40能够间接或直接驱动两个梯级驱动轮30转动,从而能够驱动运载单元10反向运动。
其中,在两套运载单元10中,其中一个为上行自动扶梯,另一个为下行自动扶梯。在下行扶梯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上行扶梯的能量时,下行扶梯能够通过输出轴50带动上行扶梯运动,因此电机20无需消耗能量就可以让两台扶梯上下运行。相应的,当下行扶梯的能量小于上行扶梯的能量时,下行电梯的能量无法带动上行电梯,这时需要电机20需要驱动输出轴50,电机20输出的能量为上行扶梯的能量与下行扶梯的能量差,进一步起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优选地,两套运载单元10中,其中一套中的梯级驱动轮30与输出轮40通过链条60传动,另一套中的梯级驱动轮30与输出轮40啮合传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出轮41通过链条60与第一梯级驱动轮31联动,第二输出轮42与第二梯级驱动轮32啮合传动。输出轴50为一根时,输出轴50两端的第一输出轮41与第二输出轮42的转向相同,第一输出轮41通过链条60带动第一梯级驱动轮31转动时,第一梯级驱动轮31的转向与第一输出轮41的转向相同,第二输出轮42与第二梯级驱动轮32啮合传动时,第二梯级驱动轮32的转向与第二输出轮42的转向相反,即第一梯级驱动轮31与第二梯级驱动轮32的转向相反,以使两个运载单元10反向运动。
实施例2中,如图5至图7所示,减速机70的输出轴50为两根,且两根输出轴50的轴线错位布置,各输出轴50的一端分别朝相应侧的运载单元10延伸,各输出轮40固定在相应的输出轴50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出轴51与第一输出轮41同轴固定,第二输出轴52与第二输出轮42同轴固定。电机20驱动两根输出轴50,两根输出轴50分别带动两个输出轮40转动,通过两个输出轮40能够间接或直接驱动两个梯级驱动轮30转动,从而能够驱动运载单元10反向运动。
具体地,两根输出轴50能够相互联动。在两套运载单元10中,其中一个为上行自动扶梯,另一个为下行自动扶梯。在下行扶梯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上行扶梯的能量时,下行扶梯能够通过第一输出轴51带动第二输出轴51转动,从而能够带动上行扶梯运动,因此电机20无需消耗能量就可以让两台扶梯上下运行。相应的,当下行扶梯的能量小于上行扶梯的能量时,下行电梯的能量无法带动上行电梯,这时需要电机20需要驱动第一输出轴51与第二输出轴51,这时电机20输出的能量为上行扶梯的能量与下行扶梯的能量差,进一步起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其中,驱动第一输出轮41转动的输出轴50为第一输出轴51,驱动第二输出轴52转动的输出轴50为第二输出轴5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根输出轴50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能够使第一输出轮41的轴线与第二输出轮42轴线相互平行,从而能够减小驱动主机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两套运载单元10中,其中一套中的梯级驱动轮30与输出轮40通过链条60传动,另一套中的梯级驱动轮30与输出轮40啮合传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出轴51与第二输出轴52的转向相同时,第一输出轮41与第二输出轮42的转向相同,第一输出轮41通过链条60带动第一梯级驱动轮31转动时,第一梯级驱动轮31的转向与第一输出轮41的转向相同,第二输出轮42与第二梯级驱动轮32啮合传动时,第二梯级驱动轮32的转向与第二输出轮42的转向相反,即第一梯级驱动轮31与第二梯级驱动轮32的转向相反,以使两个运载单元10反向运动。
或者,两根输出轴50的转向相反,各梯级驱动轮30与相应的输出轮40通过链条60传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出轴51与第二输出轴52的转向相反时,第一输出轮41通过链条60带动第一梯级驱动轮31转动时,第一梯级驱动轮31的转向与第一输出轮41的转向相同,第二输出轮42通过链条60带动第二梯级驱动轮32转动时,第二梯级驱动轮32的转向与第二输出轮42的转向相同,即第一梯级驱动轮31与第二梯级驱动轮32的转向相反,以使两个运载单元10反向运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运载装置,包括并排布置的两套运载单元,各运载单元分别为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各运载单元内均带有用于驱动梯级运行的梯级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装置配置有一套驱动主机并同时驱动两套运载单元反向运动,所述驱动主机处在两套运载单元之间、且包括依次联动的电机、减速机和两个输出轮,其中各输出轮与相应的一套运载单元中的梯级驱动轮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为一根,该输出轴的两端分别朝相应侧的运载单元延伸,各输出轮固定在该输出轴的相应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为两根,且两根输出轴的轴线错位布置,各输出轴的一端分别朝相应侧的运载单元延伸,各输出轮固定在相应的输出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输出轴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套运载单元中,其中一套中的梯级驱动轮与所述输出轮通过链条传动,另一套中的梯级驱动轮与所述输出轮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输出轴的转向相反,各梯级驱动轮与相应的输出轮通过链条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驱动轮位于所述自动扶梯的上头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输出轮与相对应的梯级驱动轮共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直接或间接的固定于所述减速机的壳体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立置安装于所述减速机的上方。
CN201922334574.3U 2019-12-21 2019-12-21 运载装置 Active CN211393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4574.3U CN211393514U (zh) 2019-12-21 2019-12-21 运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4574.3U CN211393514U (zh) 2019-12-21 2019-12-21 运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3514U true CN211393514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4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4574.3U Active CN211393514U (zh) 2019-12-21 2019-12-21 运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3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08976U (zh) 独立驱动单元的单向运行循环电梯装置
CN1318288C (zh) 自动扶梯驱动机构
CN106245957B (zh) 滑触线充电式立体车库单元的停车取车方法
CN1154609C (zh) 循环运行多用途电梯
CN103603527B (zh) 一种梳齿交换式立体车库
CN103130069A (zh) 一种多轿厢链式循环电梯-楼梯复合垂直交通系统
CN211393514U (zh) 运载装置
CN2913305Y (zh) 环闭式节能扶梯
CN102285575A (zh) 一种利用人体重力势能的自动扶梯传动方式和装置
CN201972527U (zh) 一种全自动机械车库多层伸缩门
CN203158978U (zh) 一种可循环式电梯
CN101920899A (zh) 正、反向载荷平衡节能自动扶梯
CN210117960U (zh) 立体车库升降传动装置
CN201485152U (zh) 电梯对重系统
CN110043084B (zh) 立体车库升降传动装置
CN113370999A (zh) 一种基于轨道交通多种车型贯通运营模式的兼容性站台门
CN205976659U (zh) 两层横移停车升降机
CN203531471U (zh) 一种梳齿交换式立体车库
CN201080404Y (zh) 直线电机分散驱动的人行道装置
CN201460340U (zh) 无机房曳引驱动汽车升降机
CN2438699Y (zh)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动力驱动装置
CN212832317U (zh) 一种双向节能电梯
CN212174206U (zh) 采用差速器进行驱动的节能型自动扶梯
CN2343138Y (zh) 整列轿厢同向运行的自行式电梯导轨
CN215107752U (zh) 一种机械停车设备用提升同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