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1455U -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1455U
CN211391455U CN201921099159.8U CN201921099159U CN211391455U CN 211391455 U CN211391455 U CN 211391455U CN 201921099159 U CN201921099159 U CN 201921099159U CN 211391455 U CN211391455 U CN 211391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inner panel
top cover
assembly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91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俊威
周文煜
何家励
王大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91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1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1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1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侧围内板总成、包括其的侧围结构及包括该侧围结构的汽车框架结构,侧围内板总成包括上边梁内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包括上边梁内板本体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上的连接支架,侧围结构包括侧围外板总成及设于所述侧围外板总成内侧的侧围内板总成,汽车框架结构包括顶盖中横梁及两分别设于所述顶盖中横梁的左、右两侧的侧围结构,所述顶盖中横梁的两端部分别与两所述侧围结构的连接支架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减少应力集中,简化装配,利于车身轻量化,且可顺利将侧碰力传递至顶盖,提高车身侧碰性能。

Description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围内板总成、包括其的侧围结构及包括该侧围结构的汽车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个车企对汽车车身的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车身的碰撞性能把关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在满足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提高车身结构的碰撞性能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问题。
汽车框架结构在车身侧碰性能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车辆发生侧碰时,只有将侧碰力分散吸收,才能有效的减小侵入从而减少对车门乘员的伤害。
现有的汽车框架结构,主要通过将侧碰碰撞力传向车身的前、后两端,其结构较简单;具体结构与装配过程为:顶盖中横梁的端部通过一连接支架与车身侧围结构的侧围内板总成焊接,再将焊接后的结构与侧围外板总成进行总拼焊,最后再将顶盖中横梁与连接支架焊接。现有的汽车框架结构,焊接层级复杂,零件管理复杂,很难对车身进行减重;另外,侧围结构未能与顶盖中横梁形成良好的传力通道,导致车身侧碰性能很难满足设计要求,顶盖的抗凹性能较差,在B柱处刚度较弱,车身侧碰容易导致B柱折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能够简化车身装配,便于实现车身轻量化,且可提升车身侧碰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侧围内板总成,其包括上边梁内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包括上边梁内板本体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上且用于安装顶盖中横梁的连接支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围内板总成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上边梁内板中部的B柱内板,所述连接支架对应设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相连的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之间平滑过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之间呈大于90°小于180°的夹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顶盖中横梁的端部的容纳槽。
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侧围结构,其包括侧围外板总成及设于所述侧围外板总成内侧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内板总成。
同样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其包括顶盖中横梁及两分别设于所述顶盖中横梁的左、右两侧的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侧围结构,所述顶盖中横梁的两端部分别与两所述侧围结构的连接支架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盖中横梁与所述连接支架平滑过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围内板总成与所述侧围外板总成、所述顶盖中横梁与所述连接支架均通过焊接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盖中横梁上间隔开设有朝底部凸起的两凸部,所述两凸部沿所述顶盖中横梁的长度方向并列延伸,所述两凸部之间限定有开口朝下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框架结构,将连接支架集成于上边梁内板上,而非将连接支架与上边梁采用分体设计,能够减少应力集中,顶盖中横梁通过与连接支架相连从而与侧框结构之间形成良好的传力通道,在车辆发生侧碰时,不仅能够把侧碰碰撞力传递至车身的前后端,且能够形成碰撞力对顶盖中横梁的传递,将侧碰力分散吸收,提高车身侧碰性能,可有效减小侵入从而减少对车门处乘员的伤害;另外,由于连接支架与上边梁内板采用一体成型,能够简化装配,更利于车身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侧围内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侧围内板总成关于连接支架与上边梁内板本体的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框架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框架结构的顶盖中横梁与连接支架装配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框架结构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框架结构的顶盖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侧围内板总成;11、上边梁内板;111、上边梁内板本体;112、连接支架;112a、容纳槽;12、B柱内板;20、侧围外板总成;30、顶盖中横梁;31、凸部;3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将汽车框架结构装配于汽车车身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侧围内板总成10,其包括上边梁内板11,上边梁内板11沿汽车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上边梁内板11包括上边梁内板本体111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111上且用于安装顶盖中横梁的连接支架112。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侧围内板总成10,由于在其上一体成型有连接支架112,顶盖中横梁通过该连接支架112与侧围内板总成10连接在一起,能够避免由于连接支架与侧围内板总成分体设计所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且简化装配,便于实现车身轻量化设计;另外,能够形成良好的传力路径,侧碰力能够顺利地传递至顶盖中横梁上,能够提高车身的侧碰性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侧围内板总成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上边梁内板11中部的B柱内板12,B柱内板12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支架112对应设于所述B柱内板12与所述上边梁内板11相连的位置,从而能够更顺利地将B柱上受到的侧碰力向上传递至顶盖中横梁上。
优选地,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力的有效传导,所述连接支架112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111之间采用平滑过渡,且所述连接支架112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111之间呈大于90°小于180°的夹角;具体可参阅附图5所示,所述连接支架112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111之间的夹角用α表示,从而侧围结构上受到的侧碰碰撞力能够经连接支架112顺畅地传递至顶盖中横梁上。
优选地,为了便于将顶盖中横梁与侧围内板总成10装配,所述连接支架112上设有用于容纳顶盖中横梁的端部的容纳槽112a,该容纳槽112a能够对顶盖中横梁进行初步限位。
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侧围结构,其包括侧围外板总成20及设于所述侧围外板总成20内侧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内板总成10。
本实施例中的侧围结构,由于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内板总成10,因此具有侧围内板总成10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其包括顶盖中横梁30及两分别设于所述顶盖中横梁30的左、右两侧的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侧围结构(附图中仅示出了一侧的侧围结构),所述顶盖中横梁30的两端部分别与两所述侧围结构的连接支架112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框架结构,由于包括第二方面的侧围结构,因此具有侧围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优化传力通道,所述顶盖中横梁30与所述连接支架112平滑过渡;因此,连接支架112与上边梁内板本体111之间、顶盖中横梁30与连接支架112之间均通过平滑过渡相连,可将B柱上受到的侧碰力有效地上传至顶盖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围内板总成10与所述侧围外板总成20、所述顶盖中横梁30与所述连接支架112均通过焊接相连;具体装配过程为:侧围内板总成10与侧围外板总成20焊接形成侧围结构,之后再将顶盖中横梁30与连接支架112焊接。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中横梁30上间隔开设有朝底部凸起的两凸部31,顶盖中横梁上凸部31相对应的顶面处呈凹陷状,所述两凸部31沿所述顶盖中横梁30的长度方向并列延伸,所述两凸部之31间限定有开口朝下的凹槽32,沿顶盖中横梁30的横截面观察,顶盖中横梁30呈“W”形;设置两个朝下凸起的凸部31能够提升顶盖的抗凹抗噪性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其中,上边梁内板上一体成型有连接支架,顶盖中横梁通过该连接支架与侧围内板总成,能够避免由于连接支架与侧围内板总成分体设计所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且简化装配,便于实现车身轻量化设计;另外,能够形成良好的传力路径,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补您能够将侧碰碰撞力传递至车身前后端,且还能够顺利地传递至顶盖中横梁上,可将侧碰力分散吸收,提高车身的侧碰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侧围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梁内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包括上边梁内板本体及一体成型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上且用于安装顶盖中横梁的连接支架,
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顶盖中横梁的端部的容纳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上边梁内板中部的B柱内板,所述连接支架对应设于所述B柱内板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相连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之间平滑过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上边梁内板本体之间呈大于90°小于180°的夹角。
5.一种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总成及设于所述侧围外板总成内侧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内板总成。
6.一种汽车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中横梁及两分别设于所述顶盖中横梁的左、右两侧的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围结构,所述顶盖中横梁的两端部分别与两所述侧围结构的连接支架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横梁与所述连接支架平滑过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内板总成与所述侧围外板总成、所述顶盖中横梁与所述连接支架均通过焊接相连。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横梁上间隔开设有朝底部凸起的两凸部,所述两凸部沿所述顶盖中横梁的长度方向并列延伸,所述两凸部之间限定有开口朝下的凹槽。
CN201921099159.8U 2019-07-12 2019-07-12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Active CN211391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9159.8U CN211391455U (zh) 2019-07-12 2019-07-12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9159.8U CN211391455U (zh) 2019-07-12 2019-07-12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1455U true CN211391455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9159.8U Active CN211391455U (zh) 2019-07-12 2019-07-12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14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4023A (zh) * 2020-11-23 2022-05-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4023A (zh) * 2020-11-23 2022-05-2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4637B (zh) 一种车身后舱框架总成及车辆
CN103802642B (zh) 车门后视镜的安装结构
US7032961B2 (en)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9248863B2 (en) Vehicle body superstructure
CN10920451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391455U (zh)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CN221049786U (zh) 车身中部结构及车辆
CN221138321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391317U (zh) 加强型后侧围内板总成
CN210027632U (zh) 门槛加强结构
CN107444085B (zh) 车门构造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210310566U (zh) 用于车辆的挡板内基座及车辆
CN112109810A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10000413U (zh)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6184307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20640017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
CN221214243U (zh)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CN221367221U (zh) 车身结构与车辆
CN213008406U (zh) 一种地板横梁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0063137U (zh) 车顶框架和车辆
CN216994535U (zh) 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及汽车
CN218316349U (zh) 汽车前座椅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8258400U (zh) 汽车前地板加强结构及汽车
US20230311798A1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