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0177U -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0177U
CN211390177U CN201922290231.1U CN201922290231U CN211390177U CN 211390177 U CN211390177 U CN 211390177U CN 201922290231 U CN201922290231 U CN 201922290231U CN 211390177 U CN211390177 U CN 211390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tter
sliding
fixed
die
getter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02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聪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ouyan Inspiratory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ouyan Inspirator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ouyan Inspirator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ouyan Inspirator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902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0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0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0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包括底座、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分料机构、直线滑动机构和吸气组装机构;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固定在第一区域上,分料机构、直线滑动机构和吸气组装机构集成在第二区域上;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分别用以分拣吸气剂片和托模并输送,分料机构用以承接分别输送而来的吸气剂片和托模,吸气组装机构吸取分料机构上的吸气剂片并由直线滑动机构驱动移动至吸气剂片与托模对合,吸气组装机构吸取对合好的吸气材料并由直线滑动机构驱动移动至卸料区卸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力,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吸气剂的复合效率和成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吸附材料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背景技术
在真空应用中,如真空绝热板、电子封装部件等应用中,需要利用吸气材料或吸气剂吸附真空器件在机械排气后残留的气体、真空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渗漏的气体或者真空器件老化释放在内部的气体,以提高或维持真空器件内部的真空度。
为了方便在真空部件中放置吸气剂片,需要将吸气剂片复合到载体托中,托与真空部件保存同样材质,方便焊接固定。中国专利CN109676965A 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压设备,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至少包括自动铺陈编织布的第一上模、前合模成型的第二上模和后合模成型的第三上模,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自动铺陈编织布的第一下模、铺陈夹心材料的第二下模、铺陈夹心材料的第三下模、前合模成型的第四下模、后后模成型的第五下模和脱模取出产品的第六下模,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第一下模、第二下模、第三下模、第四下模、第五下模和第六下模依次排列。该技术存在的缺陷如下:采用人工进行复合或者压模,效率低,复合质量难以把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片和托的复合效率和成品率的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包括底座、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分料机构、直线滑动机构和吸气组装机构;所述底座上表面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上,且所述分料机构、直线滑动机构和吸气组装机构集成在所述第二区域上;所述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分别用以分拣吸气剂片和托模并输送至分料机构上,所述分料机构用以承接分别输送而来的吸气剂片和托模,所述吸气组装机构吸取分料机构上的吸气剂片并由直线滑动机构驱动移动至吸气剂片与托模对合,所述吸气组装机构吸取对合好的吸气材料并由直线滑动机构驱动移动至卸料区卸料;本实用新型实现吸气剂片和吸气剂模的自动筛分、分料输送、自动压合组装、卸料多个操作在同一台设备中完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筛分、人工压合的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力,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吸气剂的复合效率和成品率。
优选地,所述吸气剂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第二支撑座和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左侧,所述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表面固定;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在第二区域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部,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表面固定;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的初始端与所述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输送轨道,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的终止端与所述分料机构接触;
所述托模输送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座、托模旋转振动盘、第四支撑座和托模直线振动器;所述第三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右侧,所述托模旋转振动盘与所述第三支撑座上表面固定;所述第四支撑座固定在第二区域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部,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表面固定;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的初始端与所述托模旋转振动盘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输送轨道,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的终止端与所述分料机构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气剂片输送机构和托模输送机构的设置,实现吸气剂片与托模的自动筛分盒自动输送,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地,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内部且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截面为“凹”型的第一滑槽,在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内部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截面为“凸”型的第二滑槽。
优选地,所述分料机构包括分料平台和分料滑台;所述分料平台包括上料平台支撑、上料平台滑轨、第一气缸和卸料通道;所述上料平台支撑固定在第二区域上且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端的中部;所述上料平台滑轨对称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上表面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上表面且靠近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一端,所述卸料通道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上且靠近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一端;
所述分料滑台包括上料平台滑台;所述上料平台滑台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所述上料平台滑台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上料平台滑轨相配合的滑块,所述上料平台滑台与所述上料平台滑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所述上料平台滑台前侧且与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托模直线振动器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吸气剂片安置槽和托模安置槽,且所述吸气剂片安置槽的前端部与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的终止端部接触,所述托模安置槽的前端部与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的终止端接触;所述吸气组装机构通过直线滑动机构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滑台上方并与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上料平台滑台左右移动,上料平台滑台跟随吸气组装机构的移动方向而移动,防止托模直线振动器和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将物料过多推出,进而实现吸气剂片和托模一个一个出料。
优选地,所述分料平台还包括所述左挡板、右挡板、前挡板、第一液压缓冲器和第二液压缓冲器;所述左挡板、右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上表面左右两端,所述后挡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前挡板呈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前侧中部;所述第一液压缓冲器、第二液压缓冲器分别固定在所述左挡板、右挡板上,且所述第一液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上料平台滑台左侧壁接触,所述第二液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上料平台滑台右侧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卸料通道为起始端顶部开口、内部中空、终止端部开口的箱体结构,且所述卸料通道为起始端高、终止端低的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吸气剂片安置槽的底壁中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托模安置槽顶壁以及与其顶壁相对应的底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通孔;在所述上料平台滑台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下方固定设置有多个红外漫反射传感器,所述红外漫反射传感器的射线可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红外漫反射传感器,红外漫反射传感器发射红外线,当红外线接触到吸气剂片或者托模时,红外线及时反射并传输给红外漫反射传感器,这表示吸气剂片或者托模到达指定的位置,红外漫反射传感器接受信号并输出可继续工作的信号;当红外线接没有接收到反射红外线信号时,表示吸气剂片或者托模未到达指定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直线滑动机构包括固定框架、转动电机、丝杆和丝母;所述固定框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水平框架和两个竖直框架,两个所述竖直框架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右固定;两个所述竖直框架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左右两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通过固定;
所述水平框架内部中空,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水平框架一端,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水平框架的外壳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丝杆一端与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所述丝杆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框架且远离所述转动电机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母套设在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所述吸气组装机构包括机头平台和机头滑台;所述机头平台固定在所述丝母上,所述机头滑台固定在机头平台上并所述上料平台滑台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头平台包括滑动架、顶板和第二气缸;所述滑动架前侧面与所述丝母固定,所述滑动架前侧壁内侧对称固定有沿其高度方向分布的滑轨,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滑动架顶部,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顶板顶部,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顶板顶延伸至其下端;
所述滑动底板顶端通过轴套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底板前侧面与所述滑轨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所述真空吸气装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底板上,所述真空吸气装置的吸嘴与所述吸气剂片安置槽和托模安置槽接触。
优选地,所述丝杆左右两端还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防撞堵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实现吸气剂片和吸气剂模的自动筛分、分料输送、自动压合组装、卸料多个操作在同一台设备中完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筛分、人工压合的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力,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吸气剂的复合效率和成品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上料平台滑台左右移动,上料平台滑台跟随吸气组装机构的移动方向而移动,防止托模直线振动器和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将物料过多推出,进而实现吸气剂片和托模一个一个出料。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红外漫反射传感器,红外漫反射传感器发射红外线,当红外线接触到吸气剂片或者托模时,红外线及时反射并传输给红外漫反射传感器,这表示吸气剂片或者托模到达指定的位置,红外漫反射传感器接受信号并输出可继续工作的信号;当红外线接没有接收到反射红外线信号时,表示吸气剂片或者托模未到达指定的位置。
4、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液压缓冲器,液压缓冲器可在上料平台滑台左右移动的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剂片托复合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剂片输送机构和托模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剂片托复合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滑槽和托模安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料机构、直线滑动机构和吸气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底座;2、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1、第一支撑座;22、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23、第二支撑座;24、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3、托模输送机构; 31、第三支撑座;32、托模旋转振动盘;33、第四支撑座;34、托模直线振动器;341、第二滑槽;4、分料机构;41、分料平台;411、上料平台支撑;412、上料平台滑轨;413、第一气缸;414、卸料通道;415、左挡板; 416、右挡板;417、前挡板;418、第一液压缓冲器;419、第二液压缓冲器;42、分料滑台;421、上料平台滑台;422、吸气剂片安置槽;423、托模安置槽;5、直线滑动机构;51、固定框架;52、转动电机;53、丝杆; 531、防撞堵头;54、丝母;6、吸气组装机构;61、机头平台;611、滑动架;612、顶板;613、第二气缸;62、机头滑台;621、滑动底板;622、真空吸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具体以图 1的方位为参照,包括底座1、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托模输送机构3、分料机构4、直线滑动机构5和吸气组装机构6;底座1上表面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托模输送机构3固定在第一区域上,且分料机构4、直线滑动机构5和吸气组装机构6集成在第二区域上;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托模输送机构3分别用以分拣吸气剂片和托模,并将吸气剂片和托模输送至位于分料机构4上对应的工位上,分料机构4 用以承接分别输送而来的吸气剂片和托模;吸气组装机构6吸取分料机构4 上的吸气剂片并由直线滑动机构5驱动移动至吸气剂片与托模对合,吸气组装机构6吸取对合好的吸气材料并由直线滑动机构5驱动移动至卸料区卸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和托模输送机构3,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和托模输送机构3分别将吸气剂片和托模进行分拣排列,并将吸气剂片和托膜分别输送至位于分料机构4上对应的工位上,然后启动直线滑动机构5工作,直线滑动机构5带动吸气组装机构6在水平放上上移动,直至吸气组装机构6吸嘴置于吸气剂片的工位上方,直线滑动机构5 此时停止工作,然后启动吸气组装机构6,吸气组装机构6抽真空先将吸气剂片吸上来,然后再次启动直线滑动机构5,直线滑动机构5带动吸气组装机构6向托模的工位的方向移动,直至吸气组装机构6的吸嘴到达托模的工位上方,吸气组装机构6将吸气剂片与托模对合,直线滑动机构5持续工作将吸气组装机构6移动至压卸料区上方,吸气组装机构6停止工作,对合好的吸气剂直接掉进卸料区中,以此完成一个吸气剂片托的复合工作,循环工作即可完成吸气剂片托的复合工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现吸气剂片和吸气剂模的自动筛分、分料输送、自动压合组装、卸料多个操作在同一台设备中完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筛分、人工压合的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力,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吸气剂的复合效率和成品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具体以图1的方位为参照,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 包括第一支撑座21、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22、第二支撑座23和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托模输送机构3包括第三支撑座31、托模旋转振动盘32、第四支撑座33和托模直线振动器3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托模输送机构3与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以托模输送机构3的结构为对象进行介绍,吸气剂片输送机构2的结构参照托模输送机构3的结构。
第三支撑座31通过螺母和螺栓安装在第一区域的右侧,托模直线振动器34底部焊接在第三支撑座31上表面;第四支撑座33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区域上且靠近第一区域的中部,托模直线振动器34焊接在第二支撑座23 上表面;托模直线振动器34的初始端与托模旋转振动盘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输送轨道,托模直线振动器34的终止端与分料机构4接触。同理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的起始端与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输送轨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22和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 24,吸气剂片在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22的振动工作下进行自动分拣排列,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22振动将排列好的吸气剂片振动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上,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继续振动工作,振动过程中,后面的吸气剂片挤压前面的吸气剂片,进而将前面的吸气剂片挤压到分料机构4上的吸气剂片工位上。
如图5-7所示,具体以图1的方位为参照,分料机构4包括分料平台 41和分料滑台42;分料平台41包括上料平台支撑411、上料平台滑轨412、第一气缸413、和卸料通道414;分料滑台42包括上料平台滑台421;上料平台支撑411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区域上且远离第一区域端的中部;上料平台滑轨412通过螺栓对称安装在上料平台支撑411上表面前后两侧;第一气缸413通过螺栓安装在上料平台支撑411上表面且靠近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一端,卸料通道414通过螺栓安装在上料平台支撑411上且靠近托模直线振动器34一端;上料平台滑台421的左端与第一气缸413的活塞杆端部焊接,上料平台滑台421底部焊接有与上料平台滑轨412相配合的滑块图中未示出,上料平台滑台421与上料平台滑轨412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上料平台滑台421前侧且与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托模直线振动器34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吸气剂片安置槽422(图中未示出)和托模安置槽423,且吸气剂片安置槽422的前端部与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 24的终止端部接触,托模安置槽423的前端部与托模直线振动器34的终止端接触;吸气组装机构6通过直线滑动机构5固定在上料平台滑台421上方并与其活动连接。
当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剂片和托模分别经过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和托模直线振动器34的输送而来,此时分料滑台42上的吸气剂片安置槽422 与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的终止端接触,且托模安置槽423刚好与托模直线振动器34的终止端接触,吸气剂片和托模可分别被推送至吸气剂片安置槽422和托模安置槽423内,然后启动直线滑动机构5,直线滑动机构5工作带动吸气组装机构6向吸气剂片安置槽422的方向移动,直至吸气组装机构6的吸嘴到达吸气剂片安置槽422的上方,直线滑动机构5此时停止工作,然后启动吸气组装机构6,吸气组装机构6抽真空先将吸气剂片吸上来,然后再次启动直线滑动机构5,直线滑动机构5带动吸气组装机构6向托模安置槽423的方向移动,直至吸气组装机构6的吸嘴到达托模安置槽 423上方,吸气组装机构6将吸气剂片与托模对合,同时启动直线滑动机构 5和第一气缸413,直线滑动机构5工作将吸气组装机构6移动至压卸料区上方,且同时第一气缸413的活塞杆推动上料平台滑台421向右移动,使得上料平台滑台421上的吸气剂片安置槽422和托模安置槽423分别与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和托模直线振动器34发生错位,这样可将挡住后面的吸气剂片以及托模的上位,当吸气组装机构6移动到卸料通道414上方时,关闭真空吸气装置622,压合好的吸气剂片托直接掉进卸料通道414中,以此完成一个吸气剂片托的复合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剂片与托模分别与与吸气剂片安置槽422、托模安置槽423相匹配。
如图6-8所示,具体以图1的方位为参照,直线滑动机构5包括固定框架51、转动电机52、丝杆53和丝母54;吸气组装机构6包括机头平台61 和机头滑台62;固定框架5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水平框架和两个竖直框架,两个竖直框架的顶端分别与水平框架的左右焊接固定,两个竖直框架也可以与水平框架一体成型;两个竖直框架底端分别与第二区域左右两侧且靠近第一区域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水平框架内部中空,转动电机52通过螺栓安装在水平框架一端,且转动电机52的输出轴贯穿水平框架的外壳并延伸至其内部,丝杆53一端与转动电机52的输出轴的端部焊接固定,丝杆 53另一端与水平框架且远离转动电机52的内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丝杆53另一端还可以与水平框架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丝母54套设在丝杆 53上并与丝杆53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机头平台61固定在丝母54上,机头滑台62固定在机头平台61上并上料平台滑台421活动连接。
当吸气剂片和托模分别被推送至吸气剂片安置槽422和托模安置槽423 内,启动直线滑动机构5,转动电机5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53转动,带动丝母54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整个吸气组装机构6向吸气剂片安置槽422的方向移动,直至吸气组装机构6的吸嘴到达吸气剂片安置槽422的上方,转动电机52此时停止工作,然后启动吸气组装机构6,吸气组装机构6抽真空先将吸气剂片吸上来,然后再次启动转动电机52,转动电机5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53转动,带动丝母54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吸气组装机构6向托模安置槽423的方向移动,直至吸气组装机构6的吸嘴到达托模安置槽423 上方,吸气组装机构6将吸气剂片与托模对合,同时启动直线滑动机构5 和第一气缸413,直线滑动机构5工作将吸气组装机构6移动至压卸料区上方,且同时第一气缸413的活塞杆推动上料平台滑台421向右移动,使得上料平台滑台421上的吸气剂片安置槽422和托模安置槽423分别与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和托模直线振动器34发生错位,这样可将挡住后面的吸气剂片以及托模的上位,当吸气组装机构6移动到卸料通道414上方时,关闭真空吸气装置622,压合好的吸气剂片托直接掉进卸料通道414中,以此完成一个吸气剂片托的复合工作。
如图6-8所示,具体以图1的方位为参照,机头平台61包括滑动架611、顶板612和第二气缸613;机头滑台62包括滑动底板621和真空吸气装置 622;滑动架611前侧面与丝母54焊接固定,滑动架611前侧壁内侧对称焊接有沿其高度方向分布的滑轨图中未示出,顶板612通过螺栓安装在滑动架611顶部,第二气缸613通过螺栓安装在顶板612顶部,且第二气缸 613的活塞杆贯穿顶板612顶延伸至其下端;滑动底板621顶端通过轴套与第二气缸613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且滑动底板621前侧面与滑轨相对应的位置焊接有滑动块图中未示出,滑动块与滑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真空吸气装置622通过螺栓安装在滑动底板621上,真空吸气装置622 的吸嘴与吸气剂片安置槽422和托模安置槽423接触。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气装置622的吸嘴的数量具体根据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和托模直线振动器34的数量相匹配。
当吸气剂片和托模分别被推送至吸气剂片安置槽422和托模安置槽423 内,启动直线滑动机构5,转动电机5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53转动,带动丝母54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整个吸气组装机构6向吸气剂片安置槽422的方向移动,直至真空吸气装置622的吸嘴到达吸气剂片安置槽422上方,真空吸气装置622的吸嘴抽真空先将吸气剂片吸上来,然后启动直线滑动机构5,转动电机52的输出轴带动丝杆53转动,带动丝母54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整个吸气组装机构6向右移动,直至真空吸气装置622的吸嘴到达托模安置槽423的上方,然后启动第二气缸613,第二气缸613的伸缩杆伸出并带动滑动地板62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真空吸气装置622向下移动,此时真空吸气装置622的吸嘴上的吸气剂片与托模安置槽423内的托模卡接对合好;然后同时启动第一气缸413和转动电机52,转动电机52输出带动吸气组装机构6向右移动,且同时第一气缸413的活塞杆推动上料平台滑台421向右移动,使得上料平台滑台421上的吸气剂片安置槽422和托模安置槽423分别与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和托模直线振动器34发生错位,这样可将挡住后面的吸气剂片以及托模的上位,当吸气组装机构6移动到卸料通道414上方时,关闭真空吸气装置622,压合好的吸气剂片托直接掉进卸料通道414中,以此完成一个吸气剂片托的复合工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在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内部且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截面为“凹”型的第一滑槽241(图中未示出),在托模直线振动器34内部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截面为“凸”型的第二滑槽341;本实用新型的托模的形状为与第一滑槽241相配合的“凸”型片状结构,且托模中部还开设有沉孔,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剂片与托模中部的沉孔相对合。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卸料通道414为起始端顶部开口、内部中空、终止端部开口的箱体结构,且卸料通道414为起始端高、终止端低的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与托模直线振动器34均至少为一个以上的数量,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求增加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24 与托模直线振动器34的数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分料平台41还包括左挡板415、右挡板416、前挡板417、第一液压缓冲器418和第二液压缓冲器419;左挡板415、右挡板416分别焊接在上料平台支撑411上表面左右两端,后挡块417固定有多个,多个前挡板417呈等间距焊接在上料平台支撑411前侧中部;第一液压缓冲器418、第二液压缓冲器419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左挡板415、右挡板416上,且第一液压缓冲器418的活塞杆端部与上料平台滑台421左侧壁接触,第二液压缓冲器419的活塞杆端部与上料平台滑台 421右侧壁接触。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液压缓冲器,液压缓冲器可在上料平台滑台421左右移动的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第一气缸413,第一气缸413的活塞杆带动上料平台滑台421左右移动,上料平台滑台421跟随吸气组装机构6的移动方向而移动,防止托模直线振动器24和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34将物料过多推出,进而实现吸气剂片和托模一个一个出料。
优选地,丝杆53左右两端还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防撞堵头531。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剂片安置槽422的底壁中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托模安置槽423顶壁以及与其顶壁相对应的底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通孔;在上料平台滑台421上且分别位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多个红外漫反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红外漫反射传感器的射线可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漫反射传感器发射红外线,当红外线接触到吸气剂片或者托模时,红外线及时反射并传输给红外漫反射传感器,这表示吸气剂片或者托模到达指定的位置,红外漫反射传感器接受信号并输出可继续工作的信号;当红外线接没有接收到反射红外线信号时,表示吸气剂片或者托模未到达指定的位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分料机构、直线滑动机构和吸气组装机构;所述底座上表面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上,且所述分料机构、直线滑动机构和吸气组装机构集成在所述第二区域上;所述吸气剂片输送机构、托模输送机构分别用以分拣吸气剂片和托模并输送至分料机构上,所述分料机构用以承接分别输送而来的吸气剂片和托模,所述吸气组装机构吸取分料机构上的吸气剂片并由直线滑动机构驱动移动至吸气剂片与托模对合,所述吸气组装机构吸取对合好的吸气材料并由直线滑动机构驱动移动至卸料区卸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剂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第二支撑座和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左侧,所述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表面固定;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在第二区域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部,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表面固定;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的初始端与所述吸气剂片旋转振动盘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输送轨道,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的终止端与所述分料机构接触;
所述托模输送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座、托模旋转振动盘、第四支撑座和托模直线振动器;所述第三支撑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右侧,所述托模旋转振动盘与所述第三支撑座上表面固定;所述第四支撑座固定在第二区域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部,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表面固定;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的初始端与所述托模旋转振动盘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输送轨道,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的终止端与所述分料机构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内部且沿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截面为“凹”型的第一滑槽,在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内部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截面为“凸”型的第二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包括分料平台和分料滑台;所述分料平台包括上料平台支撑、上料平台滑轨、第一气缸和卸料通道;所述上料平台支撑固定在第二区域上且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端的中部;所述上料平台滑轨对称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上表面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上表面且靠近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一端,所述卸料通道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上且靠近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一端;
所述分料滑台包括上料平台滑台;所述上料平台滑台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所述上料平台滑台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上料平台滑轨相配合的滑块,所述上料平台滑台与所述上料平台滑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所述上料平台滑台前侧且与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托模直线振动器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吸气剂片安置槽和托模安置槽,且所述吸气剂片安置槽的前端部与所述吸气剂片直线振动器的终止端部接触,所述托模安置槽的前端部与所述托模直线振动器的终止端接触;所述吸气组装机构通过直线滑动机构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滑台上方并与其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平台还包括左挡板、右挡板、前挡板、第一液压缓冲器和第二液压缓冲器;所述左挡板、右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上表面左右两端,所述前挡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前挡板呈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料平台支撑前侧中部;所述第一液压缓冲器、第二液压缓冲器分别固定在所述左挡板、右挡板上,且所述第一液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上料平台滑台左侧壁接触,所述第二液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上料平台滑台右侧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通道为起始端顶部开口、内部中空、终止端部开口的箱体结构,且所述卸料通道为起始端高、终止端低的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剂片安置槽的底壁中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托模安置槽顶壁以及与其顶壁相对应的底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通孔;在所述上料平台滑台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下方固定设置有多个红外漫反射传感器,所述红外漫反射传感器的射线可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滑动机构包括固定框架、转动电机、丝杆和丝母;所述固定框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水平框架和两个竖直框架,两个所述竖直框架的顶端分别与所述水平框架的左右固定;两个所述竖直框架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左右两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固定;
所述水平框架内部中空,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水平框架一端,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水平框架的外壳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丝杆一端与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所述丝杆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框架且远离所述转动电机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母套设在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所述吸气组装机构包括机头平台和机头滑台;所述机头平台固定在所述丝母上,所述机头滑台固定在机头平台上并与所述上料平台滑台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平台包括滑动架、顶板和第二气缸;所述滑动架前侧面与所述丝母固定,所述滑动架前侧壁内侧对称固定有沿其高度方向分布的滑轨,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滑动架顶部,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顶板顶部,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顶板顶延伸至其下端;
所述机头滑台包括滑动底板和真空吸气装置,所述滑动底板顶端通过轴套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底板前侧面与所述滑轨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所述真空吸气装置固定在所述滑动底板上,所述真空吸气装置的吸嘴与所述吸气剂片安置槽和托模安置槽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左右两端还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防撞堵头。
CN201922290231.1U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Active CN211390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0231.1U CN211390177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0231.1U CN211390177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0177U true CN211390177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0231.1U Active CN211390177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01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0132B (zh) 一种适用于金刚石刀头模具的自动拆模、装模方法
CN113523069A (zh) 一种铝单板全自动连续冲压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08356517A (zh) 万向轮自动装配机
CN110977456A (zh) 调速气管接头总装机及其组装方法
CN113104245A (zh) 一种新型单列直线式灌装封口机
CN107139495B (zh) 一种灭火器胶管自动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CN211390177U (zh)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CN108683053B (zh) 一种usb连接器全自动装配设备及工艺
CN110978525A (zh) 一种吸气剂片托复合机
CN111069014B (zh) 一种金刚石模具、冷压坯的自动拆分生产线
CN211444108U (zh) 一种按压泵头组装系统
CN112518312B (zh) 一种微型轻触开关的全自动组装设备
CN112122149A (zh) 一种水管螺母的自动检测上料设备
CN109894865B (zh) 一种二代泵芯检测组装机
CN217025320U (zh) 一种灌装封膜一体机的上瓶和出瓶结构
CN110238648A (zh) 一种光电开关自动组装排出方法
CN111572067B (zh) 热固性复合材料模压模具自动开合模及清理装置
CN209999641U (zh) 一种改进型注塑机
CN210702155U (zh) 一种头枕管全自动双头旋缩口机
CN112060382A (zh) 一种砖块高效精确切割设备
CN210339816U (zh) 连体料带裁切包装设备
CN110683143B (zh) 一种双工位茶叶压块装盒机
CN207823422U (zh) 一种螺栓分选装置
CN214419048U (zh) 一种复合模自动冲载设备
CN215437010U (zh) 一种新型单列直线式灌装封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