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4059U - 笔具 - Google Patents

笔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4059U
CN211364059U CN201922053025.9U CN201922053025U CN211364059U CN 211364059 U CN211364059 U CN 211364059U CN 201922053025 U CN201922053025 U CN 201922053025U CN 211364059 U CN211364059 U CN 211364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ward
outward
friction
protrusion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30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猛
山口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lo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lo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lot Corp filed Critical Pilot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4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4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具,该笔具能够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的施加方式,摩擦体被牢固地固定并被抑制旋转。在筒体的后端部设置有向轴向后方开口的安装孔,在安装孔中插装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摩擦体,摩擦体具备:摩擦部,从筒体的后端向轴向后方凸出;以及插装部,从摩擦部向前方一体连接设置并且插装于安装孔内,摩擦体在插装部的外周面具备朝外凸起以及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外配合部。筒体在安装孔的内周面具备朝内凸起以及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内配合部。朝外凸起与朝内凸起在前后方向上卡止,朝内配合部与朝外配合部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

Description

笔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具。详细而言,涉及在轴筒或笔套等的筒体的后端部设置有向轴向后方开口的安装孔并在所述安装孔中插装有摩擦体的笔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软质构件的安装构造,是在笔具的轴筒或笔套等的筒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向轴向上方开口的安装孔并在所述安装孔中插装软质构件而成的软质构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孔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内凸起,在软质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外凸起,所述朝外凸起从上方向下方越过所述朝内凸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499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是以下构造:在软质构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摩擦体)的小径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插装部)后端部的外周面(即软质构件的小径部与大径部(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摩擦部)的肩部之间的连设部分的外周面)形成随着接近上方而外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状(即圆锥面状)的基部,当将软质构件插装在安装孔内时,倾斜面状的基部与安装孔的开口缘压接,但是根据力对软质构件的施加方式,可能会在摩擦时违背使用者的意愿而旋转。尤其,当摩擦部为横截面非圆形状时,容易发生旋转。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的施加方式,摩擦体被牢固地固定并在摩擦时被抑制旋转的笔具。
在本实用新型中,“后”意指笔具整体中摩擦体侧,“前”意指摩擦体侧的相反侧。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笔尖进入状态”意指笔尖进入轴筒内的状态,“笔尖凸出状态”意指笔尖从轴筒的前端孔凸出到外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具,具备轴筒或笔套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后端部设置有向轴向后方开口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中插装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摩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体具备:摩擦部,从所述筒体的后端向轴向后方凸出;以及插装部,从所述摩擦部向前方一体连接设置并且插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摩擦体在所述插装部的外周面具备朝外凸起以及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外配合部,所述筒体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具备朝内凸起以及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内配合部,所述朝外凸起与所述朝内凸起在前后方向上卡止,所述朝内配合部与所述朝外配合部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朝外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朝外凸起的后方,所述朝内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朝内凸起的后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朝外配合部至少与所述朝外凸起设置于轴向同一位置,所述朝内配合部至少与所述朝内凸起设置于轴向同一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摩擦部的外表面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插装部包括:基部,形成在所述插装部后端部的外周面,在非摩擦时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缘内周面非接触;及接触部分,形成在所述基部的后端部,在摩擦时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缘内周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插装部还包括中间部,所述中间部的外径设定为小于所述安装孔的比所述朝内凸起靠后方部分的内径,以在比所述朝外凸起靠后方的所述插装部的外周面与比所述朝内凸起靠后方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朝外凸起具备:引导部,由随着接近后方而外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构成;及外径部,形成于比所述引导部靠后方处,所述朝外凸起的所述外径部的外径设定为大于所述朝内凸起的内径且小于比所述朝内凸起靠后方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摩擦体的前端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端抵接的肩部,从所述摩擦体的肩部到所述朝外凸起的后端的轴向长度设定为大于从所述筒体的后端到所述安装孔的所述朝内凸起的前端的轴向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朝内配合部及所述朝外配合部具有横截面六边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是,所述朝内配合部具有平切部,所述朝外配合部具有与所述朝内配合部的平切部配合的平切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摩擦体具备:摩擦部,从所述筒体的后端向轴向后方凸出;以及插装部,从所述摩擦部向前方一体连接设置并且插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摩擦体在所述插装部的外周面具备朝外凸起以及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外配合部,所述筒体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具备朝内凸起以及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内配合部,所述朝外凸起与所述朝内凸起在前后方向上卡止,所述朝内配合部与所述朝外配合部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由此抑制所述摩擦体旋转,能够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的施加方式,摩擦体被牢固地固定并被抑制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笔具,能够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的施加方式,摩擦体被牢固地固定并被抑制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笔具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摩擦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5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摩擦体的放大主视图。图5的(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摩擦体的放大侧视图。图5的(c)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摩擦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D-D线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笔具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8的(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摩擦体的放大主视图。图8的(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摩擦体的放大侧视图。图8的(c)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摩擦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7的E-E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笔具;2筒体;2a前轴;2b中间轴;2c后轴;21前端孔;22滑动孔;23安装孔;24朝内凸起;24a引导部;24b最小内径部;25朝内配合部;3笔体;31笔尖;32墨水容置管;4操作部;41操作基部;42球部;43轴部;44夹部;5旋转构件;6弹压体;7摩擦体;71内孔;72摩擦部;73肩部;74插装部;75朝外凸起;75a引导部;75b最大外径部;76环状空间;77基部;78朝外配合部;79接触部分;8纸面;A从摩擦部的前端到朝外凸起的后端的轴向长度;B从筒体的后端到朝内凸起的前端的轴向长度;C轴向间隙;a插装部的中间部的外径;b安装孔的朝内凸起的后方部分的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6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笔具1具备筒体2、容置于该筒体2内的笔体3和使该笔体3的笔尖31从筒体2的前端孔21进出自如的进出机构。
·笔体
笔体3包括笔尖31、在前端开口部压入固定安装有该笔尖31的墨水容置管32、填充于该墨水容置管32内的热变色性墨水和填充于该热变色性墨水的后端且随着该热变色性墨水的消耗而前进的跟随体(例如高粘度流体)。
笔尖31例如可以是仅由在前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抱持有球的金属制的圆珠笔尖构成的结构或由保持圆珠笔尖的后部外表面的合成树脂制的笔尖座构成的结构的任意结构。另外,在墨水容置管32的后端开口部安装有尾栓,该尾栓具备使墨水容置管32与外部能够通气的通气孔。在笔尖31的内部容置有向前方按压前端的球的弹簧。弹簧是在压缩螺旋弹簧的前端部具备杆部的结构,所述杆部的前端与球后表面接触。在非书写时,通过弹簧的向前方施力,球与圆珠笔尖前端的朝内的前端缘部内表面紧贴,能够防止从笔尖31的前端墨水漏出及墨水蒸发。
·筒体
筒体2包括前细圆筒状的前轴2a、与该前轴2a的后端部连接的圆筒状的中间轴2b和与该中间轴2b的后端部连接的圆筒状的后轴2c。在筒体2侧壁(例如中间轴2b的侧壁及后轴2c的侧壁)形成有轴向延伸的滑动孔22。在筒体2的后端(即后轴2c的后端)轴向贯通设置有安装孔23,在安装孔23中压入嵌合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摩擦体7。摩擦体7与操作部4的轴向移动不连动,而固定于后轴2c(筒体2)的后端外表面。摩擦体7与操作部4之间独立设置。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筒体2也可以是除了由前轴2a、中间轴2b或后轴2c的至少任一个构成的轴筒之外的笔具的笔套等的筒状体。
·朝内配合部
如图6所示,筒体2在安装孔23的内周面具备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内配合部25。朝内配合部25和后述的朝外配合部78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由此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的施加方式,抑制摩擦体7以轴心为中心旋转。另外,优选的是,朝内配合部25设置于后述的朝内凸起24的后方。由此,能够将朝内配合部25形成为相比于朝内凸起24在径向上更大,摩擦体7更牢固地固定,能够进一步抑制旋转。本实施方式的朝内配合部25具有横截面六边形状。此外,理所当然地,朝内配合部25的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椭圆形状、半圆形状、四边形状、其它多边形状、或者沿轴向延伸的凸条或键槽。
·朝内凸起
在安装孔23的内周面,环状的朝内凸起24与筒体2一体形成。朝内凸起24具有引导部24a,该引导部24a由随着接近前方而内径逐渐变小的倾斜面(即圆锥面)形成。另外,朝内凸起24在引导部24a的前方具有由与轴线垂直的面形成的前端面。在引导部24a与前端面之间形成有由锐角角部形成的最小内径部24b。
·进出机构
进出机构是使用旋转凸轮机构的侧滑式进出机构。进出机构包括形成于中间轴2b的内表面的凸轮部、与该凸轮部配合且与笔体3的后端抵接的旋转构件5、与该旋转构件5配合且从滑动孔22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操作部4和容置于筒体2内且向后方对笔体3施力的弹压体6(例如压缩螺旋弹簧)。本实施方式的进出机构是笔尖凸出操作及笔尖进入操作都向前方滑动操作操作部4的双击式机构。旋转构件5由合成树脂(例如聚缩醛树脂)的成形体形成。
凸轮部具备向前方凸出的锯齿状的多个凸轮齿和形成于该凸轮齿之间并轴向延伸的多个凸轮槽。旋转构件5在其外表面具备轴向延伸的多个(例如4个)突条,该突条配合于凸轮部的凸轮齿及凸轮部的凸轮槽。在操作部4的轴部43的前端,通过一体形成或另外构件的安装形成有与旋转构件5的突条的后端配合的凸轮齿。
·操作部
操作部4具备从筒体2侧壁的轴向延伸的滑动孔22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操作基部41。另外,操作部4具备:轴部43,在操作基部41连接设置,并且以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容置于筒体2内;及夹部44,在操作基部41向前方连接设置。夹部44能够夹持口袋等衣服。操作部4由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成形体获得。在夹部44的里面(内表面)凸出设置有球部42。操作基部41和轴部43、操作基部41和夹部44、夹部44和球部42分别由一个构件一体形成或者组装两个独立构件形成。
操作基部41能够沿着滑动孔22轴向移动。通过向前方按压操作操作基部41,笔体3的笔尖31从筒体2的前端孔21进出自如。
·笔尖的进出
当从笔尖进入状态克服弹压体6的向后施力而向前方滑动操作操作部4的操作基部41时,通过操作部4的轴部43的凸轮齿向前方按压旋转构件5,旋转构件5的突条沿着凸轮槽向前方移动,伴随于此,旋转构件5向前方按压笔体3的后端,笔尖31从前端孔21凸出到外部。此时,因轴部43的凸轮齿与旋转构件5的突条抵接,旋转构件5相对于凸轮部旋转一定角度。由此,旋转构件5的突条与凸轮部的凸轮齿配合,维持笔尖凸出状态。
当从笔尖凸出状态向前方滑动操作操作部4的操作基部41时,操作部4的轴部43向前方按压旋转构件5,轴部43的凸轮齿与旋转构件5的突条抵接,由此旋转构件5相对于凸轮部旋转一定角度。由此,突条与凸轮部的凸轮齿的配合状态解除,借助弹压体6的向后施力,突条沿着凸轮部的凸轮槽向后方移动。伴随着旋转构件5的向后方移动,笔体3向后方移动,成为笔尖进入状态。
·摩擦体
摩擦体7包括从筒体2的后端向轴向后方凸出的摩擦部72和从该摩擦部72向前方一体连接设置并且插装于安装孔23内的插装部74,并由弹性材料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摩擦体7采用擦拭热变色性的笔迹表面而使笔迹热变色的摩擦变色构件。摩擦部72的外表面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参照图5的(c)或图8的(c))。此外,理所当然地,横截面非圆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状、四边形状、六边形状等其它多边形。由此,通过使用摩擦体的恰当部分,能够将热变色性墨水的笔迹仅擦掉使用者所意愿的部分,从而能够防止超出必要的热变色的情况。
摩擦体7在插装部74的外周面形成朝外凸起75,朝外凸起75与朝内凸起24在前后方向上卡止。另外,摩擦体7在插装部74的外周面具备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外配合部78。朝外配合部78和朝内配合部25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由此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的施加方式,抑制摩擦体7以轴心为中心旋转。另外,在将具有前述的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摩擦部72的摩擦体7安装于筒体2时,能够正确地进行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恰当的组装。另外,优选的是,朝外配合部78设置于朝外凸起75的后方。由此,能够将朝外配合部78形成为在径向上更大,摩擦体7被更牢固地固定,能够进一步被抑制旋转。另外,朝外配合部78设置于朝外凸起75的后方是指,换言之在从筒体2向后方凸出的摩擦部72的前方设置有朝外配合部78。由此,能够防止在摩擦笔迹时摩擦体7向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扭歪,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摩擦。另外,朝外凸起75与朝内凸起24在前后方向上卡止,朝外配合部78与朝内配合部25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由此能够将摩擦体7牢固地固定于筒体2。
·朝外配合部
本实施方式的朝外配合部78具有横截面六边形状。换言之,摩擦体7在插装部74具备六边柱形状的凸部。前述的朝内配合部25和朝外配合部78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由此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7的施加方式,抑制摩擦体7以轴心为中心旋转。此外,理所当然地,朝外配合部78的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状、半圆形状、四边形状、其它多边形状、或者沿轴向延伸的凸条或键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朝内配合部25及朝外配合部78具有横截面六边形状,由此在将摩擦体7插装于筒体2时,能够减少旋转方向的制约。例如,在朝内配合部25及朝外配合部78具有横截面三角形状的情况下,在组装(插装)时需要进行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角度为120°的位置(角度)调整,但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仅通过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角度为60°的位置(角度)调整就能够组装(插装)。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摩擦体7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摩擦体7形成为,在安装于筒体2(后轴2c)的状态下,从筒体2露出的摩擦部72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具体地,在横截面中,长方形的顶点形成为圆的圆弧状,该圆弧的曲率半径大于摩擦体7的摩擦部72前端的曲率半径。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摩擦体7的横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状,当以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状的短边侧进行摩擦时,能够集中狭窄范围进行摩擦,当以横截面的大致长方形状的长边侧进行摩擦时,能够迅速摩擦大范围,从而能够进行使用者所意愿的摩擦操作。此外,摩擦部72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定于大致长方形,也可以是椭圆、四边形、六边形、其它多边形。
另外,优选的是,筒体2的安装孔23的内周面具有横截面圆形状,摩擦体7具备从摩擦部72向前方一体连接设置并且插装于安装孔23内的插装部74,插装部74的外表面具有横截面圆形状,在插装部74的外周面形成朝外凸起75。由此,摩擦体7稳定地安装于安装孔23内,能够更进一步牢固地使朝外配合部78与朝内配合部25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但是,即使在插装部74的外表面设有注塑成型的口等也满足上述结构,不会阻碍上述效果。
另外,优选的是,摩擦体7在插装部74后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基部77,在非摩擦时,插装部74的基部77与安装孔23的开口缘内周面非接触。由此,减小插装摩擦体7时的插入阻力,提高组装性。
另外,优选的是,具有在摩擦纸面8时插装部74的基部77与安装孔23的开口缘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分79。由此,在插装部74的基部77与安装孔23的开口缘内周面产生阻力,在摩擦时,能够更防止摩擦体7在非意愿下以轴心为中心旋转。
另外,优选的是,插装有摩擦体7的筒体2相对于笔具1装拆自如。由此,在摩擦体7磨耗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更换新的摩擦体7。另外,使用者能够选择并更换喜欢的摩擦体7形状来使用。装拆自如并插装有摩擦体7的筒体2通过装拆自如的螺纹结合或嵌合安装于笔具1。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摩擦体7的弹性材料优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橡胶),例如可列举:硅树脂、SBS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树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氟类树脂、氯丁树脂、丁腈树脂、聚酯类树脂、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构成摩擦体7的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优选由与由高磨耗性的弹性材料(例如,橡皮等)构成的材料相比在摩擦时几乎不产生磨耗屑(擦除屑)的低磨耗性的弹性材料形成。
·摩擦部
摩擦部72的后表面为凸曲面状。在摩擦部72的前端形成有能够与安装孔23的开口端(具体地为后轴2c的后端)抵接的肩部73。摩擦部72的最大外径设定为大于安装孔23的内径且小于后轴2c的后端的外径。
·插装部
在插装部74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一体形成有环状的朝外凸起75。朝外凸起75具有引导部75a,该引导部75a由随着接近后方而外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即圆锥面)构成。朝外凸起75具有由与轴线垂直的面构成的后端面。在引导部75a与后端面之间形成有锐角角部。角部成为朝外凸起75中最大外径部75b。即,朝外凸起75具备:引导部75a,由随着接近后方而外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构成;及最大外径部75b,形成于比该引导部75a靠后方处。
朝外凸起75的最大外径设定为大于朝内凸起24的最小内径且小于比朝内凸起24靠后方的安装孔23的内径b。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外凸起75的最大外径(即最大外径部75b的外径)设定为4.9mm,朝内凸起24的最小内径(即最小内径部24b的内径)设定为4.1mm。朝外凸起75的最大外径与朝内凸起24的最小内径之差优选在0.5mm~2mm(优选的是0.5mm~1mm)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摩擦体7脱落,并且能够实现朝外凸起75和朝内凸起24之间的顺畅越过。
在摩擦体7的内部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内孔71。内孔71的前端向轴向前方开口。内孔71的后端位于摩擦部72内部。通过内孔71,摩擦体7形成为后端封闭且前端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朝外凸起75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内孔71,所以容易实现朝外凸起75越过朝内凸起24时的朝外凸起75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
·环状空间
插装部74的中间部(即朝外凸起75与肩部73之间的部分)的外径a设定为小于安装孔23的比朝内凸起24靠后方部分的内径b。由此,在朝外凸起75即将越过朝内凸起24前的朝外凸起75与朝内凸起24抵接时,在比朝外凸起75靠后方的插装部74的外周面与比朝内凸起24靠后方的安装孔2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空间76。
如图2所示,即使在朝外凸起75即将越过朝内凸起24之前,当朝外凸起75与朝内凸起24强力压接时,比朝外凸起75靠后方的插装部74因弹性变形向径向外侧鼓起,由于形成有环状空间76,比朝外凸起75靠后方的插装部74的外周面不会强力压接于安装孔23的内周面,不存在成为摩擦体7插装时阻抗的可能。其结果,能够实现朝外凸起75与朝内凸起24的顺畅越过。具体地,外径a设定为4.9mm,内径b设定为5.6mm。
·轴向的间隙
如图3所示,从摩擦体7的肩部73到朝外凸起75的后端(即最大外径部75b)的轴向长度A设定为,稍大于从后轴2c的后端到安装孔23的朝内凸起24的前端(即最小内径部24b)的轴向长度B(参照图3)。由此,在朝外凸起75越过朝内凸起24时,即使朝外凸起75与朝内凸起24之间难以滑动,也能够在未涂敷润滑剂等的情况下使朝外凸起75可靠地越过朝内凸起24。
如图3所示,在摩擦体7向安装孔23的插装结束的状态下,朝外凸起75的后端(即最大外径部75b)位于比朝内凸起24的前端(即最小内径部24b)靠前方处,在朝内凸起24的前端与朝外凸起75的后端之间形成轴向间隙C。轴向间隙C具体地在0.05mm~1.0mm(优选的是0.1mm~0.5mm)的范围是有效的。通过轴向间隙C的尺寸,在使用摩擦体7时也不会产生轴向的大晃动,并且能够实现插装摩擦体7时的朝内凸起24与朝外凸起75之间的可靠越过。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地,轴向长度A设定为8mm,轴向长度B设定为7.9mm。
另外,在朝外凸起75与朝内凸起24的越过结束的状态下,朝内凸起24压接于比朝外凸起75靠后方的插装部74的外周面。由此,能够防止插装部74在轴向及径向的晃动。另外,在朝外凸起75与朝内凸起24的越过结束的状态下,后轴2c的后端压接于肩部73。由此,能够防止摩擦部72向安装孔23内进入,并且,能够防止摩擦部72在径向的晃动。
<第二实施方式>
图7至图9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这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朝内配合部25和朝外配合部78的形状。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朝内配合部
如图9所示,筒体2在安装孔23的内周面具备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内配合部25。本实施方式的朝内配合部25具有平切部。由此,朝内配合部25和后述的朝外配合部78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因此能够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7的施加方式,抑制摩擦体7以轴心为中心旋转。此外,理所当然地,朝内配合部25的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椭圆形状、半圆形状、四边形状、其它多边形状、或者沿轴向延伸的凸条或键槽。
·朝外配合部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朝外配合部78具有平切部。前述的朝内配合部25和朝外配合部78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由此不依赖于力对摩擦体7的施加方式,抑制摩擦体7以轴心为中心旋转。此外,理所当然地,朝外配合部78的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椭圆形状、半圆形状、四边形状、其它多边形状、或者沿轴向延伸的凸条或键槽。另外,如图8所示,在遍及整个插装部74设置平切部也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插装部74的外周面形成具备与朝外配合部78的横截面形状相似形状的横截面形状的朝外凸起75。由此,摩擦体7稳定地安装于安装孔23内,能够更进一步牢固地使朝外配合部78与朝内配合部25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但是,即使在插装部74的外表面设有注塑成型的口等也满足上述结构,不会阻碍上述效果。
另外,优选的是,朝外配合部78至少与朝外凸起75设置于轴向同一位置,朝内配合部25至少与朝内凸起24设置于轴向同一位置。由此,在制造具有筒体2的朝内配合部25及摩擦体7的朝外配合部78的模具上,加工变得简易,在加工性及成本方面有利。
另外,优选的是,朝内配合部25及朝外配合部78一起具有平切部。由此,在制造具有筒体2的朝内配合部25及摩擦体7的朝外配合部78的模具上,加工变得更简易,在加工性及成本方面有利。

Claims (10)

1.一种笔具,具备轴筒或笔套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后端部设置有向轴向后方开口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中插装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摩擦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体具备:摩擦部,从所述筒体的后端向轴向后方凸出;以及插装部,从所述摩擦部向前方一体连接设置并且插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摩擦体在所述插装部的外周面具备朝外凸起以及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外配合部,
所述筒体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具备朝内凸起以及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的朝内配合部,
所述朝外凸起与所述朝内凸起在前后方向上卡止,所述朝内配合部与所述朝外配合部在以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朝外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朝外凸起的后方,所述朝内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朝内凸起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朝外配合部至少与所述朝外凸起设置于轴向同一位置,所述朝内配合部至少与所述朝内凸起设置于轴向同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部的外表面具有横截面非圆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装部包括:
基部,形成在所述插装部后端部的外周面,在非摩擦时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缘内周面非接触;及
接触部分,形成在所述基部的后端部,在摩擦时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缘内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装部还包括中间部,
所述中间部的外径设定为小于所述安装孔的比所述朝内凸起靠后方部分的内径,以在比所述朝外凸起靠后方的所述插装部的外周面与比所述朝内凸起靠后方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朝外凸起具备:
引导部,由随着接近后方而外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构成;及
外径部,形成于比所述引导部靠后方处,
所述朝外凸起的所述外径部的外径设定为大于所述朝内凸起的内径且小于比所述朝内凸起靠后方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体的前端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端抵接的肩部,
从所述摩擦体的肩部到所述朝外凸起的后端的轴向长度设定为大于从所述筒体的后端到所述安装孔的所述朝内凸起的前端的轴向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朝内配合部及所述朝外配合部具有横截面六边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朝内配合部具有平切部,
所述朝外配合部具有与所述朝内配合部的平切部配合的平切部。
CN201922053025.9U 2018-12-27 2019-11-25 笔具 Active CN2113640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5865 2018-12-27
JP2018245865A JP7261009B2 (ja) 2018-12-27 2018-12-27 筆記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4059U true CN211364059U (zh) 2020-08-28

Family

ID=71447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3025.9U Active CN211364059U (zh) 2018-12-27 2019-11-25 笔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61009B2 (zh)
CN (1) CN211364059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3273A (ja) * 2007-07-21 2009-02-05 Pilot Ink Co Ltd 摩擦具
JP6392298B2 (ja) * 2011-12-09 2018-09-1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消去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
JP6352586B2 (ja) * 2012-12-27 2018-07-04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6494262B2 (ja) * 2014-11-26 2019-04-03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消去部材付筆記具
JP2018001573A (ja) * 2016-06-30 2018-01-1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摩擦体、筆記具及び筆記具セット
JP6774331B2 (ja) * 2016-12-28 2020-10-21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熱変色性筆記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61009B2 (ja) 2023-04-19
JP2020104418A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8589B2 (en) Writing instrument
US10538124B2 (en) Retractable writing instrument
JP2020192816A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2010260218A (ja) 多芯式熱変色性筆記具
CN210132909U (zh) 笔具
CN211364058U (zh) 笔具
CN211364059U (zh) 笔具
CN211710466U (zh) 多芯笔具
JP5006110B2 (ja) 筆記具の軸構造
JP5813929B2 (ja) 筆記具
JP4598737B2 (ja) 筆記具
JP2019051609A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2018108663A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2019116061A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6275409B2 (ja) クリップの軸筒への取付構造
JP2018008527A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2024000380A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2024000378A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2024000379A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2024000381A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2024000377A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2023072861A (ja) 筆記具
JP4666795B2 (ja) キャップレス筆記具
KR20230109725A (ko) 출몰식 필기구
JP2023066257A (ja) 筆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