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6654U - 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6654U
CN211336654U CN201922219890.6U CN201922219890U CN211336654U CN 211336654 U CN211336654 U CN 211336654U CN 201922219890 U CN201922219890 U CN 201922219890U CN 211336654 U CN211336654 U CN 211336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assembly
packing box
station
p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198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魁
孙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kun Intelligent Equipment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kun Intelligent Equipmen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kun Intelligent Equipment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kun Intelligent Equipmen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198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6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6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66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 Filling Or Packaging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该包装箱输送装置包括能够在等待工位与装箱工位之间移动的传送组件以及设置于传送组件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抵接包装箱的朝向等待工位的侧壁。该自动装箱生产线包括该包装箱输送装置。该自动装箱生产线和该包装箱输送装置由于限位组件能够抵接并推动包装箱的朝向等待工位的侧壁,限位组件不仅能够阻止包装箱相对于传送组件向后滑动,而且即使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提高,限位组件也能够携带包装箱随传送组件同步移动,从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由于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过快而使包装箱落后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背景技术
对于装箱速度较快的生产线来说,包装箱输送装置能否将空纸箱及时输送到装箱工位对于装箱生产线来讲是影响装箱进度的关键因素。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采用滚筒运输空纸箱,其原理是通过滚筒的旋转与空纸箱的底部之间形成摩擦从而带动纸箱向前输送。但是,为了避免纸箱相对于滚筒滑动、滚筒运转噪音大及降低滚筒的寿命,所以滚筒的输送速度一般不能过大,例如不能超过35m/min。
因而,如果生产线要求的实际运转速度为60min/min,那么滚筒运输空纸箱的方案显然无法达到,如果滚筒的输送速度低于60m/min,则不能将空纸箱及时运送到位,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装箱进度。
同理,产品装完箱后,也要求纸箱能快速的输送出去,但是受限于滚筒输送速度的特点,装好产品的纸箱也不能及时地输送出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箱输送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滚筒输送速度无法提高进而影响产品装箱和完成装箱的纸箱的输出进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装箱生产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滚筒输送速度无法提高进而影响产品装箱和完成装箱的纸箱的输出进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包括能够在等待工位与装箱工位之间移动的传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抵接包装箱的朝向所述等待工位的侧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的第一传动链条组件和第二传动链条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链条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中的一种限位部用于抵接位于所述等待工位的第一包装箱,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中的另一种限位部用于抵接位于所述装箱工位的第二包装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包装箱输送装置还包括均从所述等待工位延伸至所述装箱工位的第一支撑轨和第二支撑轨;
所述第一支撑轨覆盖于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组件,所述第二支撑轨覆盖于所述第二传动链条组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轨,所述第一推动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包装箱;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链条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轨,所述第二推动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二包装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包装箱输送装置还包括上料传送带,所述上料传送带对应于所述等待工位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的侧部;
所述传送组件的上料端位于所述上料传送带的上料端和所述上料传送带的下料端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上料传送带的输送速度为第一速度,所述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为第二速度,所述第二速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包装箱输送装置还包括滚筒组件,所述滚筒组件对应于所述装箱工位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的侧部;
所述滚筒组件的轴线与所述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互相垂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包装箱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滚筒组件与所述上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之间的过渡支撑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包装箱输送装置还包括手摇丝杆、支撑所述传送组件的机架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两侧的第一护栏及第二护栏;
所述手摇丝杆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护栏与所述第二护栏连接,通过转动所述手摇丝杆能够使所述第一护栏与所述第二护栏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上料传送带的材质为塑料链板。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装箱生产线,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包括传送组件和设置于传送组件的限位组件。通过传送组件能够将包装箱从等待工位输送至装箱工位,并将装满后的包装箱继续向前输出。由于限位组件能够抵接并推动包装箱的朝向等待工位的侧壁,限位组件不仅能够阻止包装箱相对于传送组件向后滑动,而且即使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提高,限位组件也能够携带包装箱随传送组件同步移动,从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由于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过快而使包装箱落后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装箱生产线,包括上述包装箱输送装置,因而能够实现该包装箱输送装置实现的所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标:1-包装箱输送装置;10-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0-第一传动链条组件的上料端;101-第一传动链条组件的下料端;11-第二传动链条组件; 12-第一限位件;120-第一连接部;121-第一支撑部;122-第一推动部;13- 第二限位件;14-第一支撑轨;15-第二支撑轨;16-上料传送带;160-上料传送带的上料端;161-上料传送带的下料端;17-滚筒组件;18-过渡支撑板;19-手摇丝杆;20-等待工位;21-装箱工位;22-包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箱输送装置;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清楚地示出了第一传动链条组件和第二传动链条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3为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清楚地示出了第一限位件的结构;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清楚地示出了包装箱与包装箱输送装置之间的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用于自动装箱生产线。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1包括传送组件和限位组件。
传送组件能够在等待工位20与装箱工位21之间移动,将输送至传送组件的上料端的包装箱22,通过传送组件先输送至等待工位20等待上一组包装箱22装箱完毕,再通过传送组件将包装箱22输送至装箱工位21进行装箱操作,最后将完成装箱操作的包装箱22输送至自动装箱生产线的下一个工序。
值得解释的是,等待工位20和装箱工位21的位置界定均依据自动装箱生产线自身的功能特征确定,而不是根据传送组件确定,换句话说,装箱工位21和等待工位20仅用于区分包装箱22的工作状态,正在处于装箱状态的包装箱22所在工位为装箱工位21,正在处于空箱状态且等待装箱的包装箱22所在工位均为等待工位20。也就是说,使传送组件的上料端对应于等待工位20远离于装箱工位21的一端,并将传送组件的出料端对应于装箱工位21远离于等待工位20的一端。
限位组件设置于传送组件,因而限位组件能够随着传送组件同步移动。由于包装箱22的被输送方向是从等待工位20至装箱工位21,所以通过限位组件抵接包装箱22的朝向等待工位20的侧壁,能够通过限位组件的推动作用带动包装箱22随传送组件同步向前移动,不会由于传送组件与包装箱2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足而导致包装箱22相对于传送组件打滑的情况出现。
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箱输送装置1包括传送组件和设置于传送组件的限位组件。通过传送组件能够将包装箱22从等待工位20输送至装箱工位21,并将装满后的包装箱22继续向前输出。由于限位组件能够抵接并推动包装箱22的朝向等待工位20的侧壁,限位组件不仅能够阻止包装箱22相对于传送组件向后滑动,而且即使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提高,限位组件也能够携带包装箱22随传送组件同步移动,从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由于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过快而使包装箱22落后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传送组件包括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的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和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12以及设置于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13。其中,第一限位件12的数量和第二限位件13的数量相等,且第一限位件12的数量由装箱工位21能够实现的最大装箱数量决定。
第一限位件12和第二限位件13中的一种限位部用于抵接位于等待工位20的第一包装箱,第二限位件13和第二限位件13中的另一种限位部用于抵接位于装箱工位21的第二包装箱。
以某一个随机的工作状态为例,对该包装箱输送装置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第一包装箱位于装箱工位21,当第一包装箱完成装箱操作后,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的第一限位件12转动至第一传动链条组件的下料端 101,通过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将处于满箱状态的第一包装箱输送至自动装箱生产线的下一道工序。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装箱工位21闲置,需要通过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将第二包装箱输送至等待工位20的紧邻装箱工位 21的位置,以待处于满箱状态的第一包装箱离开后将处于空箱状态的第二包装箱及时输送至装箱工位21。在将处于空箱状态的第二包装箱向装箱工位21输送的过程中,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的第一限位件12转动至第一传动链条组件的上料端100,第一限位件12抵接位于第一传动链条组件的上料端100的新的处于空箱状态的第一包装箱,从而通过第一传动链条组件 10将处于空箱状态的第一包装箱及时输送至等待工位20的紧邻装箱工位 21的位置。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知道,通过使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和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独立运行,在其中一个传动链条组件的限位件工作在装箱工位21 时,另一个传动链条组件可以在等待工位20及时供应处于空箱状态的包装箱22,进而避免出现装箱工位21闲置的情况。相较于第一传动链条组件 10和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被同步驱动的技术方案,显然能够有效提高包装箱22的供应效率和装箱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包装箱输送装置1还包括均从等待工位20延伸至装箱工位21的第一支撑轨14和第二支撑轨15;第一支撑轨14覆盖于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第二支撑轨15覆盖于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
可选地,第一支撑轨14和第二支撑轨15均为环形支撑轨。
第一限位件12包括与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0及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20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一推动部122,第一支撑部121能够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轨14,第一推动部122用于抵接第一包装箱。
对于该第一限位件12,一方面通过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一支撑轨14之间的配合,使第一支撑轨14为第一限位件12的移动提供支撑和导向,使第一推动部122稳定地推动第一包装箱,另一方面能够减轻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的受力,保证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平稳地传动,进而提高包装箱输送装置1运转的可靠性。
第二限位件13包括与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分别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推动部,第二支撑部能够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轨15,第二推动部用于抵接第二包装箱。
对于该第二限位件13,由于第二限位件13与第一限位件12的结构相同,因而同理,第二限位件13也能够通过第二推动部平稳地推动第二包装箱,并提高包装箱输送装置1运转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和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均包括现有的传动链条。第一限位件12的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的其中一个销轴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13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 的其中一个销轴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121、第一推动部122、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推动部均呈板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包装箱输送装置1还包括上料传送带16,上料传送带16对应于等待工位20设置于传送组件的侧部,通过上料传送带 16将自动装箱生产线的上个工序输送来的处于空箱状态的包装箱22运输至等待工位20。传送组件的上料端位于上料传送带的上料端160和上料传送带的下料端161之间,从而可以先通过传送组件将包装箱22输送至等待工位20内,再通过第一传动链条组件10带动第一限位件12于第一传动链条组件的上料端100抵接包装箱22或通过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带动第二限位件13于第二传动链条组件11的上料端抵接包装箱22。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上料传送带16的输送速度为第一速度,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为第二速度,第二速度不小于第一速度,从而在包装箱22 正在随着上料传送带16移动的时候,传送组件能够带动限位组件追上并抵接包装箱22,进而由上料传送带16为包装箱22提供移动动力转换为由传送组件和限位组件共同带动包装箱22继续移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传送带组件的材质为塑料链板。由于塑料链板的摩擦系数显著小于橡胶材质的皮带的摩擦系数,因而当对于包装箱22 的推动动力由上料传送带16转换为传送组件后,能够有效减小上料传送带 16对于包装箱22向前移动的阻力,进而有利于提高等待工位20的包装箱 22的输送效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包装袋输送装置还包括滚筒组件17,滚筒组件17对应于装箱工位21设置于传送组件的侧部;滚筒组件17的轴线与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互相垂直。由于从装箱工位21向外输送的包装箱22处于满箱状态,因而重量较重,通过设置滚筒组件17,可以使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从而能够降低处于满箱的包装箱22的驱动阻力,进而能够提高满箱的包装箱22的输出效率。
可选地,滚筒组件17包括多个轴线平行的滚筒。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包装箱输送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滚筒组件17 与上料传送带16的出料端之间的过渡支撑板18。通过设置过渡支撑板18,能够在尽量减小上料传送带16的长度的前提下,通过过渡支撑板18为包装箱22提供支撑,以提高包装箱22输送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包装箱输送装置1还包括手摇丝杆19、支撑传送组件的机架和分别设置于机架两侧的第一护栏及第二护栏;手摇丝杆 19分别通过螺纹与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连接,通过转动手摇丝杆19能够使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以使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之间的距离与包装箱22的尺寸相适应。也就是说,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能够对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包装箱22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该包装箱输送装置1 的适用范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自动装箱生产线,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包装箱输送装置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包装箱输送装置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装箱生产线,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包装箱输送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装箱生产线具有实施例一中的包装箱输送装置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所述包装箱输送装置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在等待工位与装箱工位之间移动的传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抵接包装箱的朝向所述等待工位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的第一传动链条组件和第二传动链条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链条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中的一种限位部用于抵接位于所述等待工位的第一包装箱,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中的另一种限位部用于抵接位于所述装箱工位的第二包装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从所述等待工位延伸至所述装箱工位的第一支撑轨和第二支撑轨;
所述第一支撑轨覆盖于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组件,所述第二支撑轨覆盖于所述第二传动链条组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轨,所述第一推动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包装箱;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链条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轨,所述第二推动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二包装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传送带,所述上料传送带对应于所述等待工位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的侧部;
所述传送组件的上料端位于所述上料传送带的上料端和所述上料传送带的下料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传送带的输送速度为第一速度,所述传送组件的输送速度为第二速度,所述第二速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筒组件,所述滚筒组件对应于所述装箱工位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的侧部;
所述滚筒组件的轴线与所述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互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滚筒组件与所述上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之间的过渡支撑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摇丝杆、支撑所述传送组件的机架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两侧的第一护栏及第二护栏;
所述手摇丝杆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护栏与所述第二护栏连接,通过转动所述手摇丝杆能够使所述第一护栏与所述第二护栏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传送带的材质为塑料链板。
10.一种自动装箱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输送装置。
CN201922219890.6U 2019-12-11 2019-12-11 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6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9890.6U CN211336654U (zh) 2019-12-11 2019-12-11 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19890.6U CN211336654U (zh) 2019-12-11 2019-12-11 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6654U true CN211336654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5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1989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6654U (zh) 2019-12-11 2019-12-11 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6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44733A (ja) 運搬されている物品の流れ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コンベアアキュムレータ
KR20010101630A (ko) 제품 흐름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JP2006312552A (ja) 多目的カートン詰機械
WO2016187366A1 (en) Accumulating device
WO199401468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grouping and orientating articles
CN109178509A (zh) 全自动化装箱码垛生产线
JP5753643B2 (ja) 段ボール箱詰めシステム
JP6109509B2 (ja) 物品整列供給装置
CN112478586B (zh) 一种物料自动换驳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36654U (zh) 包装箱输送装置和自动装箱生产线
CN209739470U (zh) 一种袋装整理装箱装置
CN210366003U (zh) 一种装车机器人的停包分包总成
US8863936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packagings that are not freely stackable, in particular stickpacks, to a transport container
US20140318926A1 (en) Method for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Products and a Low Pressure Storage Device Therefor
CN212291786U (zh) 一种瓶件输送设备及其瓶件缓冲输送装置
CN212125673U (zh) 多级包装输送系统
CN209740222U (zh) 一种袋装货物自动拆垛机
CN106379599A (zh) 输送及包装机构
CN112896633A (zh) 卷烟配送订单多规格纸箱装箱方法及装箱系统
CN218753685U (zh) 一种物流码垛系统
JP4182411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CN218288413U (zh) 一种防止物品掉落的包装生产线
CN220350079U (zh) 推料装盒装置
CN214610338U (zh) 一种定位稳定的码垛机
CN213445159U (zh) 一种下料生产线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