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767U - 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767U
CN211335767U CN201922118642.2U CN201922118642U CN211335767U CN 211335767 U CN211335767 U CN 211335767U CN 201922118642 U CN201922118642 U CN 201922118642U CN 211335767 U CN211335767 U CN 211335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ng part
installation
st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86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Shanwei BYD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Shanwei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Shanwei BYD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86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5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装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踏步包括安装部(1)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的翻转部(2),翻转部(2)设置为至少能够在与安装部(1)相接合的收纳状态和支撑于地面的展开状态之间转动,翻转部(2)包括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第一连接部(3)具有与安装部(1)相连接的连接边以及位于连接边两侧的侧边,第二连接部(4)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3)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的至少一个侧边上,以能够调节翻转部(2)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踏步能够通过改变翻转部的宽度,以使踏步适应不同的门洞宽度的车辆,进而提升踏步使用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装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部分的低地板客车来说,为方便轮椅上下车辆,车辆上通常设置有手动翻转踏步或折叠导板。其中,手动翻转踏步安装方式是将一部分直接固定在车架上,在使用时通过牵引扣手,使另一部分作为翻转面绕转轴翻转并支撑于地面上;而折叠导板则是在使用时临时搭接在车辆门洞边缘,在使用完成后撤掉即可。
但是,由于手动翻转踏步在宽度一定的情况下,翻转过程中将受到门洞宽度以及门开启后转轴侵占空间的限制,当门洞宽度小于踏步宽度时将导致出现踏步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即无法实现踏步的翻转。另外,折叠导板由于自身体积大、质量重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并且在不使用的安放状态下也将占用较多车内空间,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踏步,所述踏步包括安装部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翻转部,所述翻转部设置为至少能够在与所述安装部相接合的收纳状态和支撑于地面的展开状态之间转动,所述翻转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的连接边以及位于所述连接边两侧的侧边,所述侧边与所述连接边相交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个所述侧边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移动地设置以能够调节所述翻转部的宽度。
可选地,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翻转部彼此扣合,所述安装部限定有用于收纳所述翻转部的收纳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翻转部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且支撑于地面;和/或
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垂直于所述第一铰链的第二铰链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臂节式伸缩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任一者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能够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磁铁相互吸合的第二磁铁。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板材单元和沿所述板材单元边缘包设的型材单元,所述型材单元的侧壁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板材单元边缘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板材单元采用四边形结构,位于所述板材单元相邻两边的所述型材单元的对接处设置为形状相适配,以使所述型材单元表面形成光滑平面。
可选地,所述翻转部的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面设有把手;和/或
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翻转部是否展开的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踏步安装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底部的支撑件以及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踏步,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表面,所述支撑件设置为能够在转动至超出所述安装部边缘状态下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上述方案所述的踏步安装结构,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踏步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踏步中用于支撑于地面的翻转部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成,由此踏步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移动第二连接部来改变翻转部的宽度,进而便于翻转部翻转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门洞铺设在地面上,以使踏步适应不同的门洞宽度的车辆,提升踏步使用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踏步展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踏步收纳状态下安装部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踏步收纳状态下翻转部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踏步的第二连接部的剖面图;
图5为图1的踏步展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部、2—翻转部、3—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收纳槽、6—第一铰链、7—第二铰链、8—板材单元、9—型材单元、10—凹槽、11—把手、12—传感器、13—磁铁、1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踏步,所述踏步包括安装部1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的翻转部2,所述翻转部2设置为至少能够在与所述安装部1相接合的收纳状态和支撑于地面的展开状态之间转动,所述翻转部2包括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3具有与所述安装部1相连接的连接边以及位于所述连接边两侧的侧边,所述侧边与所述连接边相交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至少一个所述侧边上,所述第二连接部4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移动地设置以能够调节所述翻转部2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踏步通常应用于客车等车辆中,其中,安装部1固定设置在车辆的车架上。当车辆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安装部1与翻转部2相接合,处于收纳状态;当车辆在停靠状态下,车门打开需要使用踏步时,可转动翻转部2让翻转部2从车辆的门洞中穿过,最终将翻转部2展开至支撑于地面的展开状态,以供使用,方便轮椅、乘客等上下车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车辆门洞宽度将有所差异,为提升踏步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中的翻转部2包括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4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上,以通过调节第二连接部4来改变翻转部2的宽度,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门洞,使得踏步的翻转部2能够从任意宽度的门洞中翻转出来,进而提升踏步的通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4可以通过任意适宜的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相连,只要保证第二连接部4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部3移动以调节翻转部2整体宽度即可。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连接部4可以采用臂节式伸缩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上。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方便收纳和调节,第一连接部3与第二连接部4之间转动连接,进而可以在翻转部2展开的过程中,转动第二连接部4使其与第一连接部3相接合,即完全支撑于第一连接部3上,随后继续转动第一连接部3使其穿过门洞后支撑于地面,再将第二连接部4放下,使其同样支撑于地面,以供踏步正常使用。
为达到改变翻转部2宽度的目的,第一连接部3的侧边与连接边将设置为能够相交,第二连接部4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的至少一个所述侧边上。为进一步增大踏步宽度的可调节范围,以进一步提升踏步的通用性,可在第一连接部3的两侧边同时设置上述第二连接部4。在翻转部2展开过程中,通过将第二连接部4转动至叠设在第一连接部3上,从而对翻转部2的宽度进行调节,保证翻转部2在翻转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门洞。可以理解地,翻转部2所能穿过的最小宽度的门洞由第一连接部3的宽度来决定,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连接部3的宽度进行适应性设计。优选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均设置为矩形。
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安装部1和所述翻转部2彼此扣合,所述安装部1限定有用于收纳所述翻转部2的收纳槽5。通过收纳槽5的设计,使得踏步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翻转部2能够完全容纳在收纳槽5中,当然,收纳槽5的尺寸设置为与翻转部2正常状态下的尺寸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正常状态即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能够位于同一平面的状态下,以保证收纳状态下的平整性,避免对车内环境造成影响。具体地,安装部1可以为实体结构,在实体结构中心处限定上述收纳槽5,或者安装部1也可以为镂空的框架结构,通过框架结构来限定形成收纳槽5,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其中,为了保证踏步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在所述翻转部2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部4能够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位于同一平面,且支撑于地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3之间通过第一铰链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之间通过垂直于所述第一铰链6的第二铰链7连接。可以理解地,实际安装过程中,第一铰链6需沿门洞宽度方向设置,而第二铰链7和第一铰链6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由此才能够实现对翻转部2宽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门洞宽度。
结合图4和图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均包括板材单元8和沿所述板材单元8边缘包设的型材单元9,所述型材单元9的侧壁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板材单元8边缘的凹槽10。具体而言,凹槽10设置在上述侧壁沿其厚度方向的中部,以起到包设的目的。通过在板材单元8外部包设型材单元9,由此能够提升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强度,同时便于型材单元9与地面直接接触,提升耐磨性。
通常来说,所述板材单元8采用四边形结构,所述四边形结构具有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一边以及分别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边端部的两条第二边,两条所述第一边中的任一者形成所述连接边或与所述连接边位于同一直线,两条所述第一边中的另一者及两条所述第二边上均设有所述型材单元9。考虑到翻转部2在收纳状态下需收纳在收纳槽5中,为了避免占用收纳空间,型材单元9未完全包覆板材单元8的四边,而是预留了与连接边位于同一直线的一边,从而保证翻转部2的正常展开及收纳。
其中,位于所述板材单元8相邻两边的所述型材单元9的对接处设置为形状相适配以使所述型材单元9表面形成光滑平面。具体来说,对接处的型材单元9均设置有能够相互对接的斜边,并在对接处形成直角结构,如图1所示。
结合图2和图3,所述翻转部2的背离所述安装部1的一面设有把手11,通过拉动把手11可实现翻转部2的翻转,增强踏步使用的便利性。此外,为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避免翻转部2在未收纳状态下,启动车辆,所述安装部1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翻转部2是否展开的传感器12,一旦翻转部2展开,无论是否到达展开状态,传感器12将发送信号至车内控制单元,提醒司机存在驾驶隐患。
为进一步对翻转部2进行固定,保证收纳状态下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中的任一者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安装部1上设有能够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磁铁相互吸合的第二磁铁13。收纳状态下,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13能够相互吸合,从而使得翻转部2稳固地收纳在安装部1的收纳槽5中,避免车辆运行过程中发生震动而产生异响。其中,磁铁可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踏步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前,翻转部2与安装部1相结合,处于收纳状态,使用时,翻转部2从收纳状态到展开状态。拉动把手11以带动第一连接部3围绕第一铰链6沿第一方向转动,由于第二连接部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因此将同步带动第二连接部4的转动,当第一连接部3转动至未穿过门洞的合适位置时,将第二连接部4沿第二铰链7转动至叠设在第一连接部3上,由此,将缩短翻转部2的宽度至第一连接部3的宽度大小,该宽度需小于门洞宽度以便穿过门洞,随后继续转动第一连接部3直至支撑于地面的展开状态,此时第二连接部4仍位于第一连接部3上,转动第二连接部4使其端部同样支撑于地面,第一连接部3与第二连接部4位于同一平面,以供轮椅或乘客上下车辆;
使用完成后,翻转部2从展开状态到收纳状态。先将第二连接部4转动至叠设在第一连接部3上,将第一连接部3抬起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一连接部3带动第二连接部4穿过门洞,将第二连接部4沿第二铰链7展开,随后继续转动第一连接部3,使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收纳在安装部1的收纳槽5中,此时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同样位于同一平面,以防止对车内环境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踏步安装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底部的支撑件14以及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踏步,所述安装部1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表面,所述支撑件14设置为能够在转动至超出所述安装部1边缘状态下对所述第二连接部4进行支撑。
正如上文所述,为实现翻转部2宽度的调整,第一连接部3与安装部1相连,而第二连接部4未直接与安装部1相连接,由此,当第二连接部4支撑于地面的状态下,存在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而支撑件14的设置完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将支撑件14转动至超出安装部1边缘状态,从而使得该超出部分能够恰好与第二连接部4的背部相抵接,从而对第二连接部4进行支撑。当然,若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4,可对应不同位置两个第二连接部4设置上述支撑件14,以保证踏步使用过程中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上述方案所述的踏步安装结构,所述支撑件14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为提升整体美观性,避免对车内环境造成影响,可在车架内设置容纳安装部1的凹槽,安装部1可嵌设在上述凹槽中,由此当翻转部2处于收纳状态,能够保证车架表面的平整度。另外,安装部1周边可设置为向外延伸,以便于搭设在车架上,提升安装过程中的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包括安装部(1)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的翻转部(2),所述翻转部(2)设置为至少能够在与所述安装部(1)相接合的收纳状态和支撑于地面的展开状态之间转动,所述翻转部(2)包括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3)具有与所述安装部(1)相连接的连接边以及位于所述连接边两侧的侧边,所述侧边与所述连接边相交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至少一个所述侧边上,所述第二连接部(4)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移动地设置以能够调节所述翻转部(2)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安装部(1)和所述翻转部(2)彼此扣合,所述安装部(1)限定有用于收纳所述翻转部(2)的收纳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部(2)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部(4)能够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位于同一平面,且支撑于地面;和/或
所述安装部(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3)之间通过第一铰链(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之间通过垂直于所述第一铰链(6)的第二铰链(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采用臂节式伸缩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上;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中的任一者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安装部(1)上设有能够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磁铁相互吸合的第二磁铁(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均包括板材单元(8)和沿所述板材单元(8)边缘包设的型材单元(9),所述型材单元(9)的侧壁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板材单元(8)边缘的凹槽(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单元(8)采用四边形结构,位于所述板材单元(8)相邻两边的所述型材单元(9)的对接处设置为形状相适配,以使所述型材单元(9)表面形成光滑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步,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2)的背离所述安装部(1)的一面设有把手(11);和/或
所述安装部(1)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翻转部(2)是否展开的传感器(12)。
9.一种踏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设置在车架底部的支撑件(14)以及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踏步,所述安装部(1)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表面,所述支撑件(14)设置为能够在转动至超出所述安装部(1)边缘状态下对所述第二连接部(4)进行支撑。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踏步安装结构,所述支撑件(14)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
CN201922118642.2U 2019-11-29 2019-11-29 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1335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8642.2U CN211335767U (zh) 2019-11-29 2019-11-29 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8642.2U CN211335767U (zh) 2019-11-29 2019-11-29 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767U true CN211335767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8642.2U Active CN211335767U (zh) 2019-11-29 2019-11-29 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0861B2 (en) Convertible vehicle body
KR102105418B1 (ko) 차량용 침대 평탄 장치
JP2010501416A (ja) 特に自動車用のヒンジ構造とサイドミラーユニット
CN211335767U (zh) 踏步、踏步安装结构及车辆
US6082802A (en) Under rear seat of pickup truck storage
CN213442305U (zh) 一种汽车折叠辅助踏板
EP1857341B1 (fr) Dispositif de marchepied repliable pour véhicule ferroviaire, et véhicule ferroviaire correspondant.
JPH10278677A (ja) 二面式照明付き自動車用サイドミラー
KR100524286B1 (ko) 자동차의 사이드 미러 제어방법
JP4232611B2 (ja) 自動車のグローブボックス構造
KR100892516B1 (ko) 차량의 사이드 미러
JP4247677B2 (ja) 車両用昇降装置
CN215154158U (zh) 一种带翻转盖的副仪器表板杯托结构
JP3793331B2 (ja) 自動車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装置
CN215244616U (zh) 汽车侧踏板装置
JP6865634B2 (ja) 荷台付き車両
KR100524287B1 (ko) 자동차의 사이드 미러
CN206704079U (zh) 可增加视角的车用后视镜装置
US1449231A (en) Automobile body construction
JP2006504577A (ja) 自動車の後退可能なルーフ
KR20050098362A (ko) 승합차용 보조시트 절첩장치
JP3049149U (ja) 二枚構造の電動ドアミラー
KR20110009976U (ko) 보조미러가 구비된 사이드미러
JP2548259Y2 (ja) 自動車用折畳み式リヤバンパステップ
JP2006138121A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