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3021U - 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3021U
CN211333021U CN201922468505.1U CN201922468505U CN211333021U CN 211333021 U CN211333021 U CN 211333021U CN 201922468505 U CN201922468505 U CN 201922468505U CN 211333021 U CN211333021 U CN 211333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cap
cover
plu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685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辅宁
李初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king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kin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king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Trukin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685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3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3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3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Opening Bottles Or C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均布有多个盖定位块,各盖定位块竖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盘传动连有转动驱动元件,所述转盘在转动驱动元件的带动下转动,沿转盘周向的转动路径依次分布有上盖工位、加塞工位、检测工位、出盖工位和剔废工位;所述转盘的上方设有第一阻挡件,所述转盘下方设有用于将胶塞推送至盖子内的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阻挡件和顶升机构均位于加塞工位处。代替了人工组装盖子和胶塞,组装效率高,且能够保证品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制药设备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药技术领域,需要将盖子、胶塞和药瓶组装,先将盖子和胶塞组装可以便于下游工位直接组装盖子和药瓶,但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组装胶塞和盖子,这种组装的方式效率低下,品质无法保证。
申请号为CN201410457044.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瓶盖组装装置及瓶盖组装方法,瓶盖组装装置包括套和机构、焊合机构;套和机构,包括圆盘形的工作台、驱动工作台旋转的驱动电机、喷胶机、内盖导入机、压合机;工作台上均匀的设置有盖放置孔;喷胶机、内盖导入机、压合机依次分布在工作台内侧并处于盖放置孔正上方;焊合机构,包括超声波焊接机、工件放置模块、模块升降驱动机构、工件底座;工件放置模块放置在上述盖放置孔内;模块升降驱动机构处于工件放置模块上方,工作底座处于工件放置模块正下方。
上述专利文件对于在制药设备领域将盖子和胶塞自动组装没有任何技术启示。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代替了人工组装盖子和胶塞,组装效率高,且能够保证品质。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均布有多个盖定位块,各盖定位块竖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盘传动连有转动驱动元件,所述转盘在转动驱动元件的带动下转动,沿转盘周向的转动路径依次分布有上盖工位、加塞工位、检测工位、出盖工位和剔废工位;
所述转盘的上方设有第一阻挡件,所述转盘下方设有用于将胶塞推送至盖子内的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阻挡件和顶升机构均位于加塞工位处。
进一步改进的,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还包括理盖机、理塞机和控制系统,所述理盖机和上盖工位对接;所述理塞机和加塞工位对接;所述转动驱动元件、理盖机、理塞机、顶升机构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控制系统为PLC电路,通过PLC电路对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的各部件进行统一控制,理盖机用于整理盖子,理塞机用于整理胶塞。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上盖工位和加塞工位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工位。对于不同药瓶的盖子和胶塞,在组装盖子和胶塞之前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加工步骤,如检测等,不同的药瓶可能其增加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过预留工位可以用于实现其他的加工步骤。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理盖机和上盖工位的对接处设有取盖机构,所述理盖机输出端的盖子通过取盖机构转运到上盖工位;
所述理盖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取盖机构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取盖机构为机械手,当第一感应开关感应到理盖机输出端的盖子时,控制系统控制取盖机构将盖子放在转盘上的盖定位块上。优选的,在出盖工位,也通过机械手将上了胶塞的盖子取出,在剔废工位也通过机械手将需要剔废的盖子剔废。第一感应开关为光电开关。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塞工位处设有用于胶塞定位的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位于转盘的下方,所述定位部件和理塞机的输出端对接,所述定位部件的顶端与各盖定位块的第一通孔底端活动对接,所述理塞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感应开关,所述顶升机构的伸缩端与定位部件的底端活动对接,所述顶升机构、第二感应开关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第二感应开关为光电开关,通过第二感应开关对理塞机的输出端的胶塞进行感应,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理塞机、转盘和理盖机的协调动作,定位部件对理塞机的输出端的胶塞进行定位,便于顶升机构将胶塞推入盖子内。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定位部件内竖向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顶端与各盖定位块的第一通孔底端活动对接;所述定位部件侧面设有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延伸至第二通孔处且与第二通孔对接,所述传输通道和第二通孔的对接处设有定位台阶,所述第二通孔的底端与顶升机构对接。理塞机的输出端的胶塞从传输通道进入第二通孔内,该胶塞进入第二通孔内后,触到台阶,胶塞的一端上也有一个小台阶,该小台阶即抵挂在该台阶上,通过该台阶即实现了对胶塞的定位。顶升机构从第二通孔的底端将胶塞推入盖子。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元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的伸缩端设有竖向的顶升杆,所述第二通孔的底端和顶升杆对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第一伸缩驱动元件位气缸或电缸等,通过第一伸缩驱动元件带动顶升杆上下伸缩,顶升杆从第二通孔的底端将胶塞推入盖子。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转盘的上方还设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位于检测工位处,所述检测工位处设有第三感应开关和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位于转盘的下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检测机构分别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第二阻挡件和第一阻挡件可以为同一块挡板,该挡板在加塞工位和检测工位同时挡住盖子,以便于顶升机构能够在加塞工位将胶塞推入盖子中,便于检测机构能够对上了胶塞的盖子进行检测。
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元件、检测杆和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和第二伸缩驱动元件传动相连,所述导向座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滑道,所述检测杆上设有挡部和检测部,所述挡部位于检测部的下方,所述检测杆的下部活动插设在滑道内,所述滑道底端和挡部之间抵设有弹性元件,所述检测杆的上部与各盖定位块的第一通孔活动对接,所述检测部与第三感应开关相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第二伸缩驱动元件与控制系统分别电性相连。第二伸缩驱动元件为电缸或气缸或液压缸,第三感应开关位光电开关。第二伸缩驱动装置带动导向座上下移动,导向座带动检测杆上下移动,通过检测杆上的检测部触发第三感应开关。具体地,检测部为直径大于检测杆的凸台,检测时,检测杆的上部伸入第一通孔内,检测部经过第三感应开关处触发第三感应开关,则表示盖子和胶塞的组装合格;若检测杆不能顺利顶入第一通孔内,检测部不能经过第三感应开关处,检测部不能触发第三感应开关而检测杆则由于距离第三感应开关的距离较远,无法触发第三感应开关。挡部也为凸台,该凸台是为了安装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为弹簧,通过设置弹性元件,当检测杆的上部不能顺利顶入第一通孔时,通过检测杆可以压缩弹性元件,检测杆的下部可以滑道内部方向伸入,能够防止损坏检测杆等部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工作时,在上盖工位处将盖子放在转盘上的盖定位块上,通过盖定位块对盖子将定位固定,转盘转动后,将上盖工位放入的盖子传送至加塞工位,在加塞工位处添加胶塞。通过第一阻挡件挡住盖子的上部,使顶升机构穿过第一通孔将胶塞推送至盖子内部,转盘转动后,上了胶塞的盖子倍传送至检测工位,在检测工位对该上了胶塞的盖子进行检测,若检测合格,则通过转盘的转动将该上了胶塞的盖子传送至出盖工位出盖,若检测不合格,则通过转盘的转动继续讲该上了胶塞的盖子传送至剔废工位剔废。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工作时,随着转盘的转动,上盖工位、加塞工位、检测工位、出盖工位和剔废工位均同步工作,能够实现流水线的作业。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化的作业替代手工组装胶塞和盖子,解决人工操作效率低,作业品质不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盖子和胶塞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盖子和胶塞的爆炸图;
图5为转盘和检测工位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包括转盘1,所述转盘1上均布有多个盖定位块13,各盖定位块13竖向设有第一通孔131,所述转盘1传动连有转动驱动元件11,所述转盘1在转动驱动元件11的带动下转动,沿转盘1周向的转动路径依次分布有上盖工位101、加塞工位102、检测工位103、出盖工位104和剔废工位105;
所述转盘1的上方设有第一阻挡件12,所述转盘1下方设有用于将胶塞9推送至盖子8内的顶升机构5,所述第一阻挡件12和顶升机构5均位于加塞工位102处。
本实施例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工作时,在上盖工位101处将盖子8放在转盘1上的盖定位块13上,通过盖定位块13对盖子8将定位固定,转盘1转动后,将上盖工位101放入的盖子8传送至加塞工位102,在加塞工位102处添加胶塞9。通过第一阻挡件12挡住盖子8的上部,使顶升机构5穿过第一通孔131将胶塞9推送至盖子8内部,转盘1转动后,上了胶塞9的盖子8倍传送至检测工位103,在检测工位103对该上了胶塞9的盖子8进行检测,若检测合格,则通过转盘1的转动将该上了胶塞9的盖子8传送至出盖工位104出盖,若检测不合格,则通过转盘1的转动继续讲该上了胶塞9的盖子8传送至剔废工位105剔废。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工作时,随着转盘1的转动,上盖工位101、加塞工位102、检测工位103、出盖工位104和剔废工位105均同步工作,能够实现流水线的作业。本实施例通过机械化的作业替代手工组装胶塞9和盖子8,解决人工操作效率低,作业品质不一问题。
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还包括理盖机2、理塞机3和控制系统,所述理盖机2和上盖工位101对接;所述理塞机3和加塞工位102对接;所述转动驱动元件11、理盖机2、理塞机3、顶升机构5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控制系统为PLC电路,通过PLC电路对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的各部件进行统一控制,理盖机2用于整理盖子8,理塞机3用于整理胶塞9。
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工位101和加塞工位102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工位106。对于不同药瓶的盖子8和胶塞9,在组装盖子8和胶塞9之前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加工步骤,如检测等,不同的药瓶可能其增加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过预留工位106可以用于实现其他的加工步骤。
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理盖机2和上盖工位101的对接处设有取盖机构,所述理盖机2输出端的盖子8通过取盖机构转运到上盖工位101;
所述理盖机2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感应开关21,所述第一感应开关21、取盖机构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取盖机构为机械手,当第一感应开关21感应到理盖机2输出端的盖子8时,控制系统控制取盖机构将盖子8放在转盘1上的盖定位块13上。优选的,在出盖工位104,也通过机械手将上了胶塞9的盖子8取出,在剔废工位105也通过机械手将需要剔废的盖子8剔废。第一感应开关21为光电开关。
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塞工位102处设有用于胶塞9定位的定位部件4,所述定位部件4位于转盘1的下方,所述定位部件4和理塞机3的输出端对接,所述定位部件4的顶端与各盖定位块13的第一通孔131底端活动对接,所述理塞机3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感应开关31,所述顶升机构5的伸缩端与定位部件4的底端活动对接,所述顶升机构5、第二感应开关31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第二感应开关31为光电开关,通过第二感应开关31对理塞机3的输出端的胶塞9进行感应,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理塞机3、转盘1和理盖机2的协调动作,定位部件4对理塞机3的输出端的胶塞9进行定位,便于顶升机构5将胶塞9推入盖子8内。
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部件4内竖向设有第二通孔41,所述第二通孔41的顶端与各盖定位块13的第一通孔131底端活动对接;所述定位部件4侧面设有传输通道42,所述传输通道42延伸至第二通孔41处且与第二通孔41对接,所述传输通道42和第二通孔41的对接处设有定位台阶43,所述第二通孔41的底端与顶升机构5对接。理塞机3的输出端的胶塞9从传输通道42进入第二通孔41内,该胶塞9进入第二通孔41内后,触到台阶43,胶塞9的一端上也有一个小台阶,该小台阶即抵挂在该台阶43上,通过该台阶43即实现了对胶塞9的定位。顶升机构5从第二通孔41的底端将胶塞9推入盖子8。
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机构5包括第一伸缩驱动元件51,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51的伸缩端设有竖向的顶升杆52,所述第二通孔41的底端和顶升杆52对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51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第一伸缩驱动元件51位气缸或电缸等,通过第一伸缩驱动元件51带动顶升杆52上下伸缩,顶升杆52从第二通孔41的底端将胶塞9推入盖子8。
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1的上方还设有第二阻挡件14,所述第二阻挡件14位于检测工位103处,所述检测工位103处设有第三感应开关6和检测机构7,所述检测机构7位于转盘1的下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6、检测机构7分别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第二阻挡件14和第一阻挡件12可以为同一块挡板,该挡板在加塞工位102和检测工位103同时挡住盖子8,以便于顶升机构5能够在加塞工位102将胶塞9推入盖子8中,便于检测机构7能够对上了胶塞9的盖子8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机构7包括第二伸缩驱动元件71、检测杆72和导向座73,所述导向座73和第二伸缩驱动元件71传动相连,所述导向座73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滑道731,所述检测杆72上设有挡部721和检测部722,所述挡部721位于检测部722的下方,所述检测杆72的下部活动插设在滑道731内,所述滑道731底端和挡部721之间抵设有弹性元件74,所述检测杆72的上部与各盖定位块13的第一通孔131活动对接,所述检测部722与第三感应开关6相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6、第二伸缩驱动元件71与控制系统分别电性相连。第二伸缩驱动元件71为电缸或气缸或液压缸,第三感应开关6位光电开关。第二伸缩驱动装置71带动导向座73上下移动,导向座73带动检测杆72上下移动,通过检测杆72上的检测部722触发第三感应开关6。具体地,检测部722为直径大于检测杆72的凸台,检测时,检测杆72的上部伸入第一通孔131内,检测部722经过第三感应开关6处触发第三感应开关6,则表示盖子8和胶塞9的组装合格;若检测杆72不能顺利顶入第一通孔131内,检测部722不能经过第三感应开关6处,检测部722不能触发第三感应开关6而检测杆72则由于距离第三感应开关6的距离较远,无法触发第三感应开关6。挡部721也为凸台,该凸台是为了安装弹性元件74,弹性元件74为弹簧,通过设置弹性元件74,当检测杆72的上部不能顺利顶入第一通孔13时,通过检测杆72可以压缩弹性元件74,检测杆72的下部可以滑道731内部方向伸入,能够防止损坏检测杆72等部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1),所述转盘(1)上均布有多个盖定位块(13),各盖定位块(13)竖向设有第一通孔(131),所述转盘(1)传动连有转动驱动元件(11),所述转盘(1)在转动驱动元件(11)的带动下转动,沿转盘(1)周向的转动路径依次分布有上盖工位(101)、加塞工位(102)、检测工位(103)、出盖工位(104)和剔废工位(105);
所述转盘(1)的上方设有第一阻挡件(12),所述转盘(1)下方设有用于将胶塞(9)推送至盖子(8)内的顶升机构(5),所述第一阻挡件(12)和顶升机构(5)均位于加塞工位(10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理盖机(2)、理塞机(3)和控制系统,所述理盖机(2)和上盖工位(101)对接;所述理塞机(3)和加塞工位(102)对接;所述转动驱动元件(11)、理盖机(2)、理塞机(3)、顶升机构(5)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工位(101)和加塞工位(102)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预留工位(10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盖机(2)和上盖工位(101)的对接处设有取盖机构,所述理盖机(2)输出端的盖子(8)通过取盖机构转运到上盖工位(101);
所述理盖机(2)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感应开关(21),所述第一感应开关(21)、取盖机构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塞工位(102)处设有用于胶塞(9)定位的定位部件(4),所述定位部件(4)位于转盘(1)的下方,所述定位部件(4)和理塞机(3)的输出端对接,所述定位部件(4)的顶端与各盖定位块(13)的第一通孔(131)底端活动对接,所述理塞机(3)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感应开关(31),所述顶升机构(5)的伸缩端与定位部件(4)的底端活动对接,所述顶升机构(5)、第二感应开关(31)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4)内竖向设有第二通孔(41),所述第二通孔(41)的顶端与各盖定位块(13)的第一通孔(131)底端活动对接;所述定位部件(4)侧面设有传输通道(42),所述传输通道(42)延伸至第二通孔(41)处且与第二通孔(41)对接,所述传输通道(42)和第二通孔(41)的对接处设有定位台阶(43),所述第二通孔(41)的底端与顶升机构(5)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5)包括第一伸缩驱动元件(51),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51)的伸缩端设有竖向的顶升杆(52),所述第二通孔(41)的底端和顶升杆(52)对接,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元件(51)和控制系统电性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的上方还设有第二阻挡件(14),所述第二阻挡件(14)位于检测工位(103)处,所述检测工位(103)处设有第三感应开关(6)和检测机构(7),所述检测机构(7)位于转盘(1)的下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6)、检测机构(7)分别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7)包括第二伸缩驱动元件(71)、检测杆(72)和导向座(73),所述导向座(73)和第二伸缩驱动元件(71)传动相连,所述导向座(73)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滑道(731),所述检测杆(72)上设有挡部(721)和检测部(722),所述挡部(721)位于检测部(722)的下方,所述检测杆(72)的下部活动插设在滑道(731)内,所述滑道(731)底端和挡部(721)之间抵设有弹性元件(74),所述检测杆(72)的上部与各盖定位块(13)的第一通孔(131)活动对接,所述检测部(722)与第三感应开关(6)相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6)、第二伸缩驱动元件(71)与控制系统分别电性相连。
CN201922468505.1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Active CN211333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8505.1U CN211333021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8505.1U CN211333021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3021U true CN21133302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68505.1U Active CN211333021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30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5837A (zh) * 2021-04-15 2021-06-18 山东省聊城市福和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装配加工系统和装配加工方法
CN113977226A (zh) * 2021-12-29 2022-01-28 光子(深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针磁铁压装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4030860A (zh) * 2021-12-02 2022-02-11 重庆科斯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组装灌装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5837A (zh) * 2021-04-15 2021-06-18 山东省聊城市福和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瓶盖装配加工系统和装配加工方法
CN114030860A (zh) * 2021-12-02 2022-02-11 重庆科斯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组装灌装机
CN113977226A (zh) * 2021-12-29 2022-01-28 光子(深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针磁铁压装检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33021U (zh) 一种盖子与胶塞的组装设备
CN107020513B (zh) 咖啡杯自动组装热熔机
CN111933437B (zh) 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
CN105470580B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pack生产线装备及工艺
CN109436765B (zh) 一种自动卸样设备
CN107433264B (zh) 一种采血管自动扫描装置及方法、试管座
CN107985950B (zh) 一种用于分离废书的设备的上料装置
CN110654600B (zh) 电饭煲包装生产线
CN112440100A (zh) 一种门挡治具转动装置和门挡组装机
CN116810336B (zh) 一种转盘插针系统
CN212143532U (zh) 充电桩电路板连续自动检测系统
CN109273964B (zh) 插座组装设备
CN113371990B (zh) 空气质量检测用吸附碳管自动化切割提取系统
CN201907098U (zh) 一种胶塞压入自动机
CN211306122U (zh) 电池装帽装置
CN210419210U (zh) 一种提高灌装质量的三口瓶灌装封口机
CN115488811B (zh) 一种用于试剂盒的快速组装机
CN210224948U (zh) 一种电源电涌保护器及其检测装置
CN114290054B (zh) 一种机械键盘按键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07422249B (zh) 自动测试设备
CN109693040B (zh) 镭雕检测机
CN215141570U (zh) 一种硅胶导管点蓝胶、装堵头装置
CN213497937U (zh) 多功能的电芯自动检测裁切装置
CN210451743U (zh) 一种发光笔的发光零件组装机
CN113042930A (zh) 电枢片自动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