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0101U -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0101U
CN211330101U CN201922010225.6U CN201922010225U CN211330101U CN 211330101 U CN211330101 U CN 211330101U CN 201922010225 U CN201922010225 U CN 201922010225U CN 211330101 U CN211330101 U CN 211330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upporting seat
plate
ball screw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02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文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jess Smart System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jess Smart System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jess Smart System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jess Smart System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102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0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0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0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用于传送电路板上料点胶,该双轨道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该第一输送轨道包括:第一输送组件;与第一输送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二输送组件;第一到位传感器,以及相对设于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上且用于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点胶位置的一对第一顶升定位组件;该第二输送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并排设置,该第二输送轨道包括:第三输送组件;与第一输送组件相对设置的第四输送组件;第二到位传感器,以及相对设于第三输送组件和第四输送组件上且用于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点胶位置的一对第二顶升定位组件。通过连续交替在第一输送轨道与第二输送轨道之间进行点胶,无需等待,提高点胶效率和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电路板进行点胶操作的双轨道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SMT(英文全称为SurfaceMountedTechnology,中文含义为表面组装技术或者表面贴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再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其中现有的SMT工艺中用于输送电路板的输送机构,其只能输送一个电路板,且需要等待上一个电路板点胶完成后,再运输下一个电路板到预定停板位并固定,才进行下一个电路板的点胶,期间需耗费大量时间等待,点胶效率低,产能较为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点胶效率和产能的双轨道进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进一步地,用于传送电路板上料点胶,该双轨道进料机构包括:
第一输送轨道;该第一输送轨道包括:
第一输送组件;
与前述第一输送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二输送组件;
第一到位传感器,该第一到位传感器用于引导电路板在预定的位置停止并等待点胶;以及
相对设于前述第一输送组件和前述第二输送组件上且用于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点胶位置的一对第一顶升定位组件,
第二输送轨道,该第二输送轨道与前述第一输送轨道并排设置,该第二输送轨道包括:
第三输送组件;
与前述第一输送组件相对设置的第四输送组件;
第二到位传感器,该第二到位传感器用于引导电路板在预定的位置停止并等待点胶;以及
相对设于前述第三输送组件和前述第四输送组件上且用于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点胶位置的一对第二顶升定位组件。
前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进一步地,前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前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板,多个第一输送轮、第一传动轮、第一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循环运动的第一输送电机,前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一输送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前述第一输送带套设在第一输送轮和第一传动轮上,前述,前述多个第一输送轮和第一传动轮设于前述第一输送板的同侧;
前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前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输送板,多个第二输送轮、第二传动轮、第二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带循环运动的第二输送电机,前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二输送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前述第二输送带套设在第一输送轮和第一传动轮上,前述多个第一输送轮和第一传动轮设于前述第一输送板的同侧;
前述第一到位传感器设于前述第一输送板的下游侧。
前述第三输送组件包括:前述第三输送组件包括第三输送板,多个第三输送轮、第三传动轮、第三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三输送带循环运动的第三输送电机,前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一输送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前述第三输送带套设在第三输送轮和第三传动轮上,前述,前述多个第三输送轮和第一传动轮设于前述第三输送板的同侧;
前述第四输送组件包括:前述第四输送组件包括第四输送板,多个第四输送轮、第四传动轮、第四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第四输送带循环运动的第四输送电机,前述第四传动轮与第四输送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前述第四输送带套设在第四输送轮和第四传动轮上,前述多个第四输送轮和第四传动轮设于前述第四输送板的同侧;
前述第二到位传感器设于前述第四输送板的下游侧。
前述第一顶升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气缸,与第一升降气缸的竖直方向上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升降块,与前述第一升降块内侧连接的第一顶升板,以及水平设于前述第一输送板的顶部且与前述第一顶升板的顶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部;
前述第一顶升板与电路板输送的方向平行设置,前述第一压板部的边缘朝向电路板的一侧突出设置。
前述第一输送板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未点胶电路板继续输送干扰正在点胶的电路板的第一等待传感器,且前述第一等待传感器相对前述第一到位传感器设于前述第一输送板的上游。
前述第二顶升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升降气缸,与第二升降气缸的竖直方向上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升降块,与前述第二升降块内侧连接的第二顶升板,以及水平设于前述第二输送板的顶部且与前述第二顶升板的顶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压板部;
前述第二顶升板与电路板输送的方向平行设置,前述第二压板部的边缘朝向电路板的一侧突出设置。
前述第二输送板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未点胶电路板继续输送干扰正在点胶的电路板的第二等待传感器,且前述第二等待传感器相对前述第二到位传感器设于前述第四输送板的上游。
前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进一步地,还包括手动调宽机构,前述调宽机构包括用于调节前述第一输送轨道宽度的第一调宽组件,用于调节前述第二输送轨道宽度的第二调宽组件,以及用于调节前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间距的第三调宽组件;
该第一调宽组件包括分别设于前述第一输送板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分别设于前述第二输送板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沿左右方向穿设过前述第四支撑座且与前述第四支撑座相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杆,与前述第一滚珠丝杆一端连接的第一摇杆,与前述第一摇杆扣合连接的第一摇柄,沿左右方向穿设过前述第三支撑座且与前述第三支撑座相连接的第二滚珠丝杆,前述第一滚珠丝杆与前述第二滚珠丝杆传动连接;
该第二调宽组件包括分别设于前述第三输送板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五支撑座和第六支撑座,分别设于前述第四输送板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七支撑座和第八支撑座,沿左右方向依次穿设过前述第四支撑座、前述第六支撑座和前述第八支撑座,且与前述第八支撑座连接的第三滚珠丝杆,与前述第三滚珠丝杆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摇杆,沿左右方向穿设过前述第七支撑座且与前述第七支撑座相连接的第四滚珠丝杆,前述第三滚珠丝杆与前述第四滚珠丝杆传动连接;
该第三调宽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穿设过前述第四支撑座、前述第六支撑座和前述第八支撑座,且与前述第六支撑座连接的第五滚珠丝杆,与前述第五丝杆3511的一端连接的第三摇杆,沿左右方向穿设过前述第五支撑座且与前述第五支撑座的第六滚珠丝杆,前述第五滚珠丝杆与前述第六滚珠丝杆传动连接。
前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前述第一输送轨道宽度的第一步进电机,用于调节前述第二输送轨道宽度的第二步进电机,以及用于调节前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间距的第三步进电机;
前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前述第二滚珠丝杆动力连接,前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前述第四滚珠丝杆动力连接,前述第三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前述第六滚珠丝杆动力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输送轨道的电路板进行点胶时,通过第二到位传感器对将第二输送轨道的电路板进行到位检测,通过第二顶升定位组件对第二输送轨道的电路板进行顶升定位,等待点胶;而在第二输送轨道的电路板进行点胶时,通过第一到位传感器对将第一输送轨道的电路板进行到位检测,通过第一顶升定位组件对第一输送轨道的电路板进行顶升定位,等待点胶;如此连续交替在第一输送轨道与第二输送轨道之间进行点胶,无需等待,提高点胶效率和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输送轨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输送轨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顶升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顶升定位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顶升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顶升定位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调宽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调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双轨道进料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三调宽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双轨道进料机构-100;
第一输送轨道-10;
第一输送组件-11;输送板-111;第一输送轮-112;第一传动轮-113;第一输送带-114;第一输送电机-115;
第二输送组件-12;第一第二输送板-121;第二输送轮-122;第二传动轮-123;第二输送带-124;第二输送电机-125;
第一到位传感器-13;
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第一升降气缸-141;第一升降块-142;第一顶升板-143;第一压板部-144;第一导向轴-145;第一直线轴承-146;
第一等待传感器-15;
第二输送轨道-20;
第三输送组件-21;第三输送板-211;第三输送轮-212;第三传动轮-213;第三输送带-214;第三输送电机-215;
第四输送组件-22;第四输送板-221;第四输送轮-222;第四传动轮-223;第四输送带-224;第四输送电机-225;
第二到位传感器-23;
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第二升降气缸-241;第二升降块-242;第二顶升板-243;第二压板部-244;第二导向轴-245;第二直线轴承-246;
第二等待传感器-25;
第一调宽组件-31;第一支撑座-311;第二支撑座-312;第三支撑座-313;第四支撑座-314;第一滚珠丝杆-315;第一丝杆-315;第一螺母-3152;第一摇杆-316;第一摇柄-317;第二滚珠丝杆-318;第二丝杆-3181;第二螺母-3182;
第二调宽组件-33;第五支撑座-331;第六支撑座-332;第七支撑座-333;第八支撑座-334;第三滚珠丝杆-335;第三丝杆-3351;第三螺母-3352;第二摇杆-336;第四滚珠丝杆-337;第四丝杆-3371;第四螺母-3372;
第三调宽组件-35;第五滚珠丝杆-351;第五丝杆-3511;第五螺母-3512;第三摇杆-352;第六滚珠丝杆-353;第六螺母-3532;第六丝杆-3531;第一步进电机-361;第二步进电机-362;第三步进电机-36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电路板”可以是PCB(英文全称为Printed Circuit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或者FPC(英文全称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又称软性线路板、柔性印刷电路),当“电路板”为FPC时,“电路板”包括载具以及放置于载具顶部的FPC。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中用于传送电路板上料点胶,该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包括:
第一输送轨道10,该第一输送轨道10包括:第一输送组件11;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相对设置的第二输送组件12;第一到位传感器13,该第一到位传感器13用于引导电路板在预定的位置停止并等待点胶;以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12上且用于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点胶位置的一对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
第二输送轨道20,该第二输送轨道20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并排设置,该第二输送轨道20包括:第三输送组件21;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相对设置的第四输送组件22;第二到位传感器23,该第二到位传感器23用于引导电路板在预定的位置停止并等待点胶;以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三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四输送组件22上且用于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点胶位置的一对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
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包括: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包括第一输送板111,多个第一输送轮112、第一传动轮113、第一输送带114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114循环运动的第一输送电机115,所述第一传动轮113与第一输送电机115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114套设在第一输送轮112和第一传动轮113上,所述多个第一输送轮112和第一传动轮11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同侧。
所述第二输送组件12包括:所述第二输送组件12包括第二输送板121,多个第二输送轮122、第二传动轮123、第二输送带124以及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带124循环运动的第二输送电机125,所述第二传动轮123与第二输送电机125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124套设在第一输送轮112和第一传动轮113上,所述多个第一输送轮112和第一传动轮11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同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输送电机115带动第一输送带114转动从而对电路板进行输送,通过第二输送电机125带动第二输送带124转动从而对电路板进行输送,通过将电路板放置在第一输送带114,以及所述第二输送带124上。通过第一输送组件11和第二输送组件12协同实现对电路板的输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下游侧。当所述电路板的前端运输到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位置时,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检测到电路板到位,第一输送组件11和第二输送组件12停止运输电路板,电路板等待点胶。
请参照图7和图8,所述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包括固设于第一输送板111上的第一升降气缸141,与第一升降气缸141的竖直方向上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升降块142,与所述第一升降块142内侧连接的第一顶升板143,以及水平固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顶升板143的顶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部144;
所述第一顶升板143与电路板输送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板部144的边缘朝向电路板的一侧突出设置。
当第一到位传感器13检测电路板到位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41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块142顶升,从而第一顶升板143顶升。此时,位于电路板左右两侧的第一顶升板143同时顶升电路板底部的左侧边缘以及右侧边缘,直至电路板顶部的左侧边缘以及右侧边缘与第一输送板111和第二输送板121的第一压板部144相抵。此时电路板被夹持于第一顶升板143与第一压板部144之间,等待点胶设备进行点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部144所在平面为点胶设备进行点胶的基准面,通过将顶升电路板并使得电路板的顶部与第一压板部144的底部相抵,从而实现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位置进行点胶操作。
所述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41前后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升降块142螺纹连接的第一导向轴145,以及与固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上且与所述第一导向轴145配合连接的第一直线轴承146。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轴145以及第一直线轴承146,使得所述第一顶升板143受力均匀,且在顶升过程更加顺滑。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板111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未点胶电路板继续输送干扰正在点胶的电路板的第一等待传感器15,且所述第一等待传感器15相对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上游。当前一个电路板在点胶时,该第一等待传感器15截停后一个输送电路板,等待前一个电路板点胶完毕后,后一个电路板再向前输送。设置该第一等待传感器15有利于电路板的在输送过程有条不紊,增强秩序性,减轻正点胶电路板与未点胶电路板相碰的风险。
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第三输送组件21包括:所述第三输送组件21包括第三输送板211,多个第三输送轮212、第三传动轮213、第三输送带214以及用于驱动第三输送带214循环运动的第三输送电机215,所述第三传动轮213与第一输送电机115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三输送带214套设在第三输送轮212和第三传动轮213上,所述多个第三输送轮212和第一传动轮113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板211的同侧。
所述第四输送组件22包括:所述第四输送组件22包括第四输送板221,多个第四输送轮222、第四传动轮223、第四输送带224以及用于驱动第四输送带224循环运动的第四输送电机225,所述第四传动轮223与第四输送电机225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四输送带224套设在第四输送轮222和第四传动轮223上,所述多个第四输送轮222和第四传动轮223设于所述第四输送板221的同侧。
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23设于所述第四输送板221的下游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送组件21的输送设置方式以及连接方式与第一输送组件11相同,所述第四输送组件22的输送设置方式以及连接方式与第二输送组件1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到位传感器23与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23在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的作用与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在第一输送组件11中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到位传感器13和第二到位传感器23均采用的是欧姆龙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3Z-LS61的漫反射激光开关,该漫反射激光开关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实现,并非本申请的重点,在此不作细述。
请参照图9和图10,所述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包括第二升降气缸241,与第二升降气缸241的竖直方向上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升降块242,与所述第二升降块242内侧连接的第二顶升板243,以及水平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板121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二顶升板243的顶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压板部244;
所述第二顶升板243与电路板输送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压板部244的边缘朝向电路板的一侧突出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在第二输送轨道20中的工作原理与所述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在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241前后两侧,且与所述第二升降块242螺纹连接的第二导向轴245,以及与固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板111上且与所述第二导向轴245配合连接的第二直线轴承246。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轴245以及第二直线轴承246,使得所述第二顶升板243受力均匀,且在顶升过程更加顺滑。
所述第二输送板121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未点胶电路板继续输送干扰正在点胶的电路板的第二等待传感器25,且所述第二等待传感器25相对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23设于所述第四输送板221的上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等待传感器25与所述第一等待传感器15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过多赘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和第二到位传感器23均采用的是欧姆龙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3Z-LS61的漫反射激光开关,该漫反射激光开关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实现,并非本申请的重点,在此不作细述。
本实施例还包括手动调宽机构,所述调宽机构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宽度的第一调宽组件31,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宽度的第二调宽组件33,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20间距的第三调宽组件35。
请参照图11,该第一调宽组件31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一支撑座311和第二支撑座312,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板121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三支撑座313和第四支撑座314,第一滚珠丝杆315,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15左端连接的第一摇杆316,与所述第一摇杆316扣合连接的第一摇柄317,以及第二滚珠丝杆3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15的第一丝杆3151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二支撑座312和第四支撑座314,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15的第一螺母315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座314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18的第二丝杆3181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一支撑座311和第三支撑座313,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18的第二螺母318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座313上。并且第一滚珠丝杆315的左端与第二滚珠丝杆318的左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311和第三支撑座313固定不动,即所述第一输送板111固定不动。通过手摇第一摇柄317,第一摇杆316转动带动第一丝杆3151转动,从而第四支撑座314沿着第一丝杆3151向左或向右移动;又由于第一滚珠丝杆315与第二滚珠丝杆318通过皮带传动,第二丝杆3181转动,从而第三支撑座313与第四支撑座314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由此第二输送板121相对第一输送板111向左或向右运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的宽度。
请参照图12,该第二调宽组件33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板211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五支撑座331和第六支撑座332,分别设于所述第四输送板221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七支撑座333和第八支撑座334,第三滚珠丝杆335,与所述第三滚珠丝杆335的左端连接的第二摇杆336,以及第四滚珠丝杆33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滚珠丝杆335的第三丝杆3351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二支撑座312,第四支撑座314,第六支撑座332和第八支撑座334。所述第三滚珠丝杆335的第三螺母335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八支撑座334上;所述第四滚珠丝杆337的第四丝杆3371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一支撑座311,第三支撑座313,第五支撑座331和第七支撑座333,所述第四滚珠丝杆337的第四螺母337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七支撑座333上。并且第三滚珠丝杆335的右端与第四滚珠丝杆337的右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摇柄317套设于第二摇杆336上,通过手摇第一摇柄317,第二摇杆336转动带动第三丝杆3351转动,从而第八支撑座334沿着第三丝杆3351向左或向右移动;又由于第三滚珠丝杆335与第四滚珠丝杆337通过皮带传动,第四丝杆3371转动,从而第八支撑座334与第七支撑座333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由此第四输送板221相对第三输送板211向左或向右运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的宽度。
请参照图13,该第三调宽组件35包括第五滚珠丝杆351,与所述第五滚珠丝杆351的左端连接的第三摇杆352,以及第六滚珠丝杆35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滚珠丝杆351的第五丝杆3511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二支撑座312,第四支撑座314,第六支撑座332和第八支撑座334。所述第五滚珠丝杆351的第五螺母351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六支撑座332上;所述第六滚珠丝杆353的第六丝杆3531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一支撑座311,第三支撑座313,第五支撑座331和第七支撑座333,所述第六滚珠丝杆353的第六螺母3532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五支撑座331上。并且第五滚珠丝杆351的右端与第六滚珠丝杆353的右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摇柄317套设于第三摇杆352上,通过手摇第一摇柄317,第三摇杆352转动带动第五丝杆3511转动,从而第六支撑座332沿着第五丝杆3511向左或向右移动;又由于第五滚珠丝杆351与第六滚珠丝杆353通过皮带传动,第六丝杆3531,从而第五支撑座331与第六支撑座332同步向左或向右移动。由此第三输送板211相对第二输送板121向左或向右运动,从而调节第一输送轨道10与第二输送轨道20之间的宽度。
综上,通过第一调宽组件31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的宽度,通过第二调宽组件33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的宽度,以及通过第三调宽组件35调节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20的间距,本实施例可根据不同宽度的电路板调节第一输送轨道10的宽度,第二输送轨道20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20的间距,适用于输送多种不宽度的电路板,使用范围广。
请参照图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宽度的第一步进电机361,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宽度的第二步进电机362,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20间距的第三步进电机36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6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18动力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6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18和第一滚珠丝杆315转动,从而第三支撑座313和第四支撑座314连接的第二输送板121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的宽度。
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62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滚珠丝杆337动力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6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所述第三滚珠丝杆335和第四滚珠丝杆337转动,从而第七支撑座333和第八支撑座334连接的第四输送板221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的宽度。
所述第三步进电机36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六滚珠丝杆353动力连接,所述第三步进电机36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五滚珠丝杆351和第六滚珠丝杆353转动,从而第五支撑座331与第六支撑座332连接的第三输送板211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的间距。
综上,通过第一步进电机361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的宽度,通过第二步进电机362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的宽度,以及通过第三步进电机363调节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20的间距。本实施例兼容手动和电动两种方式调宽,使用灵活,方便。
请参照图1至13,本实施例的一个典型的工作原理及流程为:
首先,第一输送轨道10上的电路板在第一到位传感器13处停止,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对电路板进行顶升定位,第一输送轨道10上的电路板等待点胶;第二输送轨道20上的电路板在第二到位传感器23处停止,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对电路板进行顶升定位,第二输送轨道20上的电路板等待点胶;
然后,点胶设备(未图示)对第一输送轨道10上的电路板进行点胶操作,第二输送轨道20上的电路板继续等待点胶;
随后,第一输送轨道10上的电路板点胶完成,第一输送轨道10上的新一块电路板向前输送,第一输送轨道10上的新一块电路板在第一到位传感器13处停止,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对新一块电路板进行顶升定位,第一输送轨道10上的新一块电路板等待点胶;同时,点胶设备对第二输送轨道20上的电路板进行点胶操作;
最后,第二输送轨道20上的电路板点胶完成,第二输送轨道20上的新一块电路板向前输送,第二输送轨道20上的新一块电路板在第二到位传感器23处停止,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对新一块电路板进行顶升定位,第二输送轨道20上的新一块电路板;同时,点胶设备对第一输送轨道10上的新一块电路板进行点胶操作。如此,点胶设备在第一输送轨道10和第一输送轨道20之间交替循环点胶。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在第一输送轨道的电路板进行点胶时,通过第二到位传感器23对将第二输送轨道20的电路板进行到位检测,通过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对第二输送轨道20的电路板进行顶升定位,等待点胶;而在第二输送轨道的电路板进行点胶时,通过第一到位传感器13对将第一输送轨道10的电路板进行到位检测,通过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对第一输送轨道10的电路板进行顶升定位,等待点胶;如此连续交替在第一输送轨道10与第二输送轨道20之间进行点胶,无需等待,提高点胶效率和产能。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特征在于,用于传送电路板上料点胶,该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包括:
第一输送轨道(10),该第一输送轨道(10)包括:
第一输送组件(11);
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相对设置的第二输送组件(12);
第一到位传感器(13),该第一到位传感器(13)用于引导电路板在预定的位置停止并等待点胶;以及
相对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12)上且用于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点胶位置的一对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
第二输送轨道(20),该第二输送轨道(20)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并排设置,该第二输送轨道(20)包括:
第三输送组件(21);
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相对设置的第四输送组件(22);
第二到位传感器(23),该第二到位传感器(23)用于引导电路板在预定的位置停止并等待点胶;以及
相对设于所述第三输送组件(21)和所述第四输送组件(22)上且用于将电路板顶升到预定点胶位置的一对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包括: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1)包括第一输送板(111),多个第一输送轮(112)、第一传动轮(113)、第一输送带(114)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114)循环运动的第一输送电机(115),所述第一传动轮(113)与第一输送电机(115)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114)套设在第一输送轮(112)和第一传动轮(113)上,所述多个第一输送轮(112)和第一传动轮(11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同侧;
所述第二输送组件(12)包括:所述第二输送组件(12)包括第二输送板(121),多个第二输送轮(122)、第二传动轮(123)、第二输送带(124)以及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带(124)循环运动的第二输送电机(125),所述第二传动轮(123)与第二输送电机(125)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124)套设在第二输送轮(122)和第二传动轮(123)上;
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下游侧;
所述第三输送组件(21)包括:所述第三输送组件(21)包括第三输送板(211),多个第三输送轮(212)、第三传动轮(213)、第三输送带(214)以及用于驱动第三输送带(214)循环运动的第三输送电机(215),所述第三传动轮(213)与第一输送电机(115)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三输送带(214)套设在第三输送轮(212)和第三传动轮(213)上,所述多个第三输送轮(212)和第一传动轮(113)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板(211)的同侧;
所述第四输送组件(22)包括:所述第四输送组件(22)包括第四输送板(221),多个第四输送轮(222)、第四传动轮(223)、第四输送带(224)以及用于驱动第四输送带(224)循环运动的第四输送电机(225),所述第四传动轮(223)与第四输送电机(225)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四输送带(224)套设在第四输送轮(222)和第四传动轮(223)上,所述多个第四输送轮(222)和第四传动轮(223)设于所述第四输送板(221)的同侧;
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23)设于所述第四输送板(221)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定位组件(14)包括第一升降气缸(141),与第一升降气缸(141)的竖直方向上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升降块(142),与所述第一升降块(142)内侧连接的第一顶升板(143),以及水平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顶升板(143)的顶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压板部(144);
所述第一顶升板(143)与电路板输送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板部(144)的边缘朝向电路板的一侧突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未点胶电路板继续输送干扰正在点胶的电路板的第一等待传感器(15),且所述第一等待传感器(15)相对所述第一到位传感器(1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的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升定位组件(24)包括第二升降气缸(241),与第二升降气缸(241)的竖直方向上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升降块(242),与所述第二升降块(242)内侧连接的第二顶升板(243),以及水平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板(121)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二顶升板(243)的顶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压板部(244);
所述第二顶升板(243)与电路板输送的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压板部(244)的边缘朝向电路板的一侧突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板(121)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未点胶电路板继续输送干扰正在点胶的电路板的第二等待传感器(25),且所述第二等待传感器(25)相对所述第二到位传感器(23)设于所述第四输送板(221)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调宽机构,所述调宽机构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宽度的第一调宽组件(31),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宽度的第二调宽组件(33),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20)间距的第三调宽组件(35);
该第一调宽组件(31)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板(111)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一支撑座(311)和第二支撑座(312),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板(121)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三支撑座(313)和第四支撑座(314),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四支撑座(314)且与所述第四支撑座(314)相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杆(315),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15)一端连接的第一摇杆(316),与所述第一摇杆(316)扣合连接的第一摇柄(317),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三支撑座(313)且与所述第三支撑座(313)相连接的第二滚珠丝杆(318),所述第一滚珠丝杆(315)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18)传动连接;
该第二调宽组件(33)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三输送板(211)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五支撑座(331)和第六支撑座(332),分别设于所述第四输送板(221)前侧以及后侧的第七支撑座(333)和第八支撑座(334),沿左右方向依次穿设过所述第四支撑座(314)、所述第六支撑座(332)和所述第八支撑座(334),且与所述第八支撑座(334)连接的第三滚珠丝杆(335),与所述第三滚珠丝杆(335)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摇杆(336),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七支撑座(333)且与所述第七支撑座(333)相连接的第四滚珠丝杆(337),所述第三滚珠丝杆(335)与所述第四滚珠丝杆(337)传动连接;
该第三调宽组件(35)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穿设过所述第四支撑座(314)、所述第六支撑座(332)和所述第八支撑座(334),且与所述第六支撑座(332)连接的第五滚珠丝杆(351),与所述第五滚珠丝杆(351)的一端连接的第三摇杆(352),沿左右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五支撑座(331)且与所述第五支撑座(331)的第六滚珠丝杆(353),所述第五滚珠丝杆(351)与所述第六滚珠丝杆(353)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轨道进料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0)宽度的第一步进电机(361),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0)宽度的第二步进电机(362),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20)间距的第三步进电机(363);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36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318)动力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362)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滚珠丝杆(337)动力连接,所述第三步进电机(36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六滚珠丝杆(353)动力连接。
CN201922010225.6U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Active CN211330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0225.6U CN211330101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0225.6U CN211330101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0101U true CN21133010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4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0225.6U Active CN211330101U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01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6998A (zh) * 2020-09-28 2021-01-12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胶系统
CN112221876A (zh) * 2020-09-28 2021-01-15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设备及点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6998A (zh) * 2020-09-28 2021-01-12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胶系统
CN112221876A (zh) * 2020-09-28 2021-01-15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设备及点胶系统
CN112206998B (zh) * 2020-09-28 2022-04-22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30101U (zh)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JP2001163428A (ja) 基板搬送装置および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KR20080061788A (ko) 부품실장기용 인쇄회로기판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인쇄회로기판 이송방법
CN210432339U (zh) 一种多头贴片机
CN105792539A (zh) 一种高速贴片机
CN201183351Y (zh) 全自动视觉印刷机的自动调宽窄机构
CN207427588U (zh) 贴片机送板机构及贴片机
CN210175319U (zh) 接驳台
CN202488895U (zh) Led贴片机送板装置
KR101084377B1 (ko) 스크린프린터의 셔틀 사이드 컨베이어
CN215453804U (zh) 一种smt印刷及贴片治具
CN107889372B (zh) 贴片机送板机构及贴片机
CN213801466U (zh) 一种运输宽度可调节的贴片机传送装置
JP3312004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GB2376935A (en) Conveyor and fixing unit for substrates
KR20020091125A (ko) 인쇄 기판 수송 장치
CN219839129U (zh) Pcb板运料机构
CN216004093U (zh) 一种用于pcb板加工的送板装置
CN220578315U (zh) 一种电路板转角输送机构
CN214691584U (zh) 一种用于pcb板加工的传送装置
KR20020040418A (ko) 표면실장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2064766U (zh) 摆动机构及同步传送驱动装置
CN117528942B (zh) 一种贴装平台、设备及生产线
CN116891112B (zh) 一种高精度定位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0363899B1 (ko) 표면실장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