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5319U - 接驳台 - Google Patents
接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75319U CN210175319U CN201920406590.6U CN201920406590U CN210175319U CN 210175319 U CN210175319 U CN 210175319U CN 201920406590 U CN201920406590 U CN 201920406590U CN 210175319 U CN210175319 U CN 2101753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substrate
- plate
- driver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接驳台,包括承载机构、安装在承载机构上的主移送机构、及安装在承载机构上的侧向定位组件;承载机构包括基板组件、及安装在基板组件上的第一导向组件;主移送机构与第一导向组件对应设置;侧向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基板组件的侧支板、连接基板组件的第一驱动器、及连接第一驱动器的侧推板;侧支板及侧推板与第一导向组件对应设置;侧支板与侧推板相对设置在基板组件上,第一驱动器驱动侧推板,使侧推板相对侧支板移动。通过在电路板移动到贴标工位后,电路板刚好处于侧支板与侧推板之间,第一驱动器驱动侧推板相对侧支板移动,在侧推板对电路板的推动下,令电路板的一侧边缘贴合到侧支板上,从而能调整电路板的角度,确保标签粘贴方向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传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接驳台。
背景技术
PCB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同加工设备之间进行转移,为提高自动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现有方案一般利用接驳台在不同加工设备之间传输PCB 电路板;为标识不同规格的PCB电路板,需要在PCB电路板上贴上标签,同时为减少消耗时间,需要将贴标处理安排在接驳台上进行,然而,由于PCB电路板在接驳台上传输的时候可能发生方向偏转,导致在接驳台上对PCB电路板进行贴标操作时,贴到PCB电路板上的标签存在较大角度偏差,影响贴标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对PCB电路提供角度调整的接驳台。
一种接驳台,包括:承载机构、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上的主移送机构、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上的侧向定位组件;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基板组件、及安装在所述基板组件上的第一导向组件;所述主移送机构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对应设置;所述侧向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侧支板、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第一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侧推板;所述侧支板及所述侧推板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对应设置;所述侧支板与所述侧推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基板组件上,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侧推板,使所述侧推板相对所述侧支板移动。
上述接驳台,通过主移送机构带动电路板沿第一导向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在电路板移动到贴标工位后,电路板刚好处于侧支板与侧推板之间,第一驱动器驱动侧推板相对侧支板移动,在侧推板对电路板的推动下,令电路板的一侧边缘贴合到侧支板上,从而能调整电路板的角度,确保标签粘贴方向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侧支板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所述侧向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固定块及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滑动连接的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驱动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侧推板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板、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导条、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面板及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导条;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条与所述第二导条相对设置;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压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条分别与所述第二面板、所述第二压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压板相对所述第一导条移动,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压板相对所述第二导条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移送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前向定位组件;所述前向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第四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四驱动器的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夹持组件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移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基板组件上的第一转轴、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滚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滚轮组件的第一送料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滚轮组件及连接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第二送料皮带;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组件驱动所述第一送料皮带运转,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二滚轮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送料皮带运转;所述第一送料皮带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条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压板之间,所述第二送料皮带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条与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螺杆、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螺杆、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的第一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的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二传动组件及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连接所述第二螺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转动;所述第二基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距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感应片、与所述第一感应片对应的第一位置感应器、与所述第一感应片对应的第二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片对应;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靠近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远离所述第一基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移送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进口侧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三导条、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四导条、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三面板及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四面板;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导条与所述第四导条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导条与所述第三面板对应设置;所述第四导条与所述第四面板对应设置;所述辅助移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基板组件上的第二转轴、驱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三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三滚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三滚轮组件的第三送料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四滚轮组件及连接所述第四滚轮组件的第四送料皮带;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第三滚轮组件驱动所述第三送料皮带运转,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第四滚轮组件驱动所述第四送料皮带运转;所述第三送料皮带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条与所述第三面板之间,所述第四送料皮带局部设置在所述第四导条与所述第四面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助移送机构还包括第二止动组件,所述第二止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止动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第五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五驱动器的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第一物料感应器、第二物料感应器、第三物料感应器及第四物料感应器;所述第一物料感应器与所述辅助移送机构的进口侧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物料感应器与所述辅助移送机构的出口侧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物料感应器与所述主移送机构上的贴标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四物料感应器与所述主移送机构的出口侧对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接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接驳台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接驳台的分解示意;
图4为图3中的侧向定位组件的分解示意;
图5A为图3中的夹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的夹持组件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接驳台的局部示意图;
图7A为图6所示的接驳台的B处放大图;
图7B为图6所示的接驳台的C处放大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接驳台的D处放大图;
图9为图6所示的接驳台的E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接驳台100,用于电路板的传输。该接驳台100包括承载机构20、安装在承载机构20上的主移送机构 30、及安装在承载机构20上的侧向定位组件40;承载机构20包括基板组件21、及安装在基板组件21上的第一导向组件22;主移送机构30与第一导向组件22 对应设置;侧向定位组件40包括连接基板组件21的侧支板41、连接基板组件21的第一驱动器42、及连接第一驱动器42的侧推板43;侧支板41及侧推板 43与第一导向组件22对应设置;侧支板41与侧推板43相对设置在基板组件 21上,第一驱动器42驱动侧推板43相对侧支板41移动。
通过主移送机构30带动电路板沿第一导向组件22的延伸方向移动,在电路板移动到贴标工位后,电路板刚好处于侧支板41与侧推板43之间,第一驱动器42驱动侧推板43相对侧支板41移动,在侧推板43对电路板的推动下,令电路板的一侧边缘贴合到侧支板41上,从而能调整电路板的角度,确保标签粘贴方向准确。
请参阅图3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实现第一驱动器42对侧推板43的驱动,基板组件21包括第一基板211及与第一基板2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12;侧支板41与第一基板211连接;侧向定位组件40还包括连接第二基板212的第一固定块45及与第一固定块45滑动连接的第一转接板46;第一固定块45与第一驱动器42对应设置,第一驱动器42的主体连接第一固定块45;侧推板43连接第一转接板46,第一驱动器42的活动端连接第一转接板46;在第一驱动器42驱动第一转接板46相对第一固定块45移动的过程中,侧推板43 跟随第一转接板46移动,从而实现第一驱动器42对侧推板43的驱动;具体地,第一固定块45之间通过横向条44连接,以加强侧向定位组件40稳定性;进一步地,侧向定位组件40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固定块45上的第一滑轨47,第一转接板46通过第一滑轨47与第一固定块45滑动连接;进一步地,为调节侧推板 43的移动行程,令电路板刚好能贴上侧支板41,同时避免对电路板过渡推挤,使电路板产生变形,侧向定位组件40还包括连接第二基板212的第一调节件48 及连接第一转接板46的第一缓冲器49;第一缓冲器49与第一调节件48对应设置;通过调整第一调节件48外露出第二基板212的长度,从而对第一缓冲器49 及侧推板43产生行程调节作用,同时第一缓冲器49使侧推板43的移动速度下降,避免电路板因受到快速撞击而受损;具体地,第一驱动器42为气缸。
请参阅图3、图5A及图5B,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避免电路板在贴标时发生位置移动,影响贴标位置的准确性,第一导向组件22包括连接第一基板 211的第一面板221、连接第一基板211的第一导条222、连接第二基板212的第二面板223及连接第二基板212的第二导条224;第一面板221与第二面板 223相对设置、第一导条222与第二导条224相对设置;承载机构20还包括连接基板组件21的夹持组件23;夹持组件23包括连接第一基板211的第二驱动器231、连接第二驱动器231的第一压板232、连接第二基板212的第三驱动器 233及连接第三驱动器233的第二压板234;第一压板232与第二压板234相对设置;第一导条222分别与第一面板221、第一压板232对应设置;第二导条 224分别与第二面板223、第二压板234对应设置;第二驱动器231驱动第一压板232相对第一导条222移动,第三驱动器233驱动第二压板234相对第二导条224移动;第一导条222与第一面板221、第一压板232之间的间隙,及第二导条224与第二面板223、第二压板234之间的间隙形成槽位,从而为电路板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通过令贴标工位与第一压板232、第二压板234对应,在电路板移动至贴标工位时,通过第二驱动器231、第三驱动器233的动作,令第一压板232移向第一导条222、第二压板234移向第二导条224,使电路板板的一侧被夹持在第一压板232与第一导条222之间、电路板的另一侧被夹持在第二压板234与第二导条224之间,从而避免电路板贴标时在原来的移动路径上发生前后移动,使标签粘贴到预定贴标位置以外;具体地,侧支板41设置在第一压板232与第一导条222之间,侧推板43设置在第二压板234与第二导条224 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器231、第三驱动器233为气缸;进一步地,第一压板232或第二压板234通过竖向导轨235与基板组件21滑动连接。
请参阅图1及图7A,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电路板在到达贴标工位至能及时停止前进,以避免电路板越过贴标工位,主移送机构30还包括连接基板组件21的前向定位组件31;前向定位组件31包括连接基板组件21的第四驱动器311及连接第四驱动器311的第一挡片312;第一挡片312与夹持组件23对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板232与第一面板221之间、及第二压板234 与第二面板223之间分别设置有前向定位组件31,第一挡片312分别与第一压板232、第二压板234对应设置,贴标工位与第一挡片312对应设置,从而在通过第一挡片312令电路板停止前进后,第一压板232、第二压板234能及时夹持电路,以进行贴标处理。
请参阅图6及图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通过主移送机构30带动电路板移动,主移送机构30包括转动安装在基板组件21上的第一转轴32、驱动第一转轴32的第一驱动电机33、连接第一转轴32的第一滚轮组件34、连接第一滚轮组件34的第一送料皮带35、连接第一转轴32的第二滚轮组件36及连接第二滚轮组件36的第二送料皮带37;第一驱动电机33驱动第一转轴32转动;第一转轴32通过第一滚轮组件34驱动第一送料皮带35运转,第一转轴32通过第二滚轮组件36驱动第二送料皮带37运转;第一送料皮带35局部设置在第一导条222与第一面板221、第一压板232之间,第二送料皮带37局部设置在第二导条224与第二面板223与第二压板234之间;第一转轴32带动第一送料皮带35、第二送料皮带37同步运转,电路板的两侧分别放置到第一送料皮带 35、第二送料皮带37上后,可带动电路板沿第一导条222或第二导条224的延伸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一驱动电机33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8驱动第一转轴32 转动,第一传动组件38包括主动轮、同步皮带、及从动轮。
请参阅图2、图6及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电路板,接驳台100还包括连接基板组件21的调距机构50;调距机构50包括连接第一基板211的第一螺杆51、连接第一基板211的第二螺杆52、套设在第一螺杆51上的第一螺母53、套设在第二螺杆52上的第二螺母54、连接第一螺杆51的第二传动组件55及连接第二传动组件55的第二驱动电机56;第二传动组件55还连接第二螺杆52;第二驱动电机56通过第二传动组件55驱动第一螺杆51、第二螺杆52转动;第二基板212分别连接第一螺母53、第二螺母54;第一螺杆51与第二螺杆52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螺杆51、第二螺杆52分别与第一基板211、第二基板212相垂直;当第二驱动电机56通过第二传动组件 55驱动第一螺杆51、第二螺杆52转动时,在螺纹配合下,第一螺母53沿第一螺杆51移动、第二螺母54沿第二螺杆52移动,由于第二基板212分别连接第一螺母53、第二螺母54,使第二基板212相对第一基板211移动,从而对第一导条222与第二导条22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适应不同宽度的PCB板;具体地,第二传动组件55包括主动轮、同步皮带、及若干从动轮;承载机构20还包括底板24,第一基板211连接底板24,调距机构50还包括第二滑轨57,第二基板212通过第二滑轨57与底板24滑动连接。
请参阅图1及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限制第二基板212的移动范围,避免接驳台100因第二基板212过度移动而受损,调距机构50还包括连接第二基板212的第一感应片581、与第一感应片581对应的第一位置感应器582、与第一感应片581对应的第二位置感应器583;第一位置感应器582、第二位置感应器583分别与第一感应片581对应;第一位置感应器582靠近第一基板211 设置,第二位置感应器583远离第一基板211设置;在第二基板212向靠近第一基板211方向的移动过程中,当第一位置感应器582感应到第一感应片581时,及时停止第二驱动电机56的运转,以免第二基板212对处于第一基板211 与第二基板212之间的部件产生挤压;在第二基板212向远离第一基板211方向的移动过程中,当第二位置感应器583感应到第一感应片581时,及时停止第二驱动电机56的运转,以免第二基板212脱离第二滑轨57。
请参阅图1、图6及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使接驳台100上的电路板在进行贴标的同时能接收下一电路板,以提高处理效率,接驳台100还包括辅助移送机构60;承载机构20还包括连接基板组件21的第二导向组件25,第二导向组件25与第一导向组件22的进口侧对应设置;第二导向组件25包括连接第一基板211的第三导条251、连接第二基板212的第四导条252、连接第一基板211的第三面板253及连接第二基板212的第四面板254;第三面板253 与第四面板254相对设置、第三导条251与第四导条252相对设置;第三导条 251与第三面板253对应设置;第四导条252与第四面板254对应设置;辅助移送机构60包括转动安装在基板组件21上的第二转轴61、驱动第二转轴61的第三驱动电机62、连接第二转轴61的第三滚轮组件63、连接第三滚轮组件63的第三送料皮带64、连接第二转轴61的第四滚轮组件65及连接第四滚轮组件65 的第四送料皮带66;第三驱动电机62驱动第二转轴61转动;第二转轴61通过第三滚轮组件63驱动第三送料皮带64运转,第二转轴61通过第四滚轮组件65驱动第四送料皮带66运转;第三送料皮带64局部设置在第三导条251与第三面板253之间,第四送料皮带66局部设置在第四导条252与第四面板254之间;通过在主移送机构30与电路板的出料设备之间设置辅助移送机构60,从而在主移送机构30上的电路板接受贴标处理时,能利用辅助移送机构60及时接收出料设备所供应的电路板,并将电路板移动到相对靠近贴标工位的位置,然后提供给主移送机构30,从而提高了接驳台100的灵活性及移动效率;具体地,第三导条251与第一导条222对应设置,第四导条252与第二导条224对应设置;具体地,第三驱动电机62通过第三传动组件67驱动第二转轴61转动,第三传动组件67包括主动轮、同步皮带、及从动轮。
请参阅图1、图6及图7B,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避免辅助移送机构 60上的电路板误入主移送机构30中,辅助移送机构60还包括第二止动组件68,第二止动组件68设置在第一导向组件22与第二导向组件25之间;第二止动组件68包括连接基板组件21的第五驱动器681及连接第五驱动器681的第二挡片682,第二挡片682与第二导向组件25对应设置;具体地,第一导条222与第三导条251之间、第二导条224与第四导条25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挡片682;通过第二挡片682对辅助移送机构60上的电路板的阻挡,从而避免电路板因惯性误入至主移送机构30中。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识别接驳台100上各个位置是否有电路板,以促进接驳台100的自动化运行,接驳台100还包括感应机构,感应机构包括第一物料感应器71、第二物料感应器72、第三物料感应器73及第四物料感应器74;第一物料感应器71与辅助移送机构60的进口侧对应设置,第二物料感应器72与辅助移送机构60的出口侧对应设置,第三物料感应器73与主移送机构30上的贴标工位对应设置;第四物料感应器74与主移送机构30的出口侧对应设置;当第一物料感应器71识别到电路板时,第三驱动电机62运转,以接收电路板;当第二物料感应器72识别到电路板时,向主移送机构30 发出就绪信号;当第三物料感应器73识别到电路板时,接驳台100向外部贴标设备发出就绪信号;当第四物料感应器74感应到电路板时,接驳台100向接收设备发出通知信号。
本实施例中,通过主移送机构带动电路板沿第一导向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在电路板移动到贴标工位后,电路板刚好处于侧支板与侧推板之间,第一驱动器驱动侧推板相对侧支板移动,在侧推板对电路板的推动下,令电路板的一侧边缘贴合到侧支板上,从而能调整电路板的角度,确保标签粘贴方向准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上的主移送机构、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机构上的侧向定位组件;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基板组件、及安装在所述基板组件上的第一导向组件;所述主移送机构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对应设置;所述侧向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侧支板、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第一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侧推板;所述侧支板及所述侧推板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对应设置;所述侧支板与所述侧推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基板组件上,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侧推板,使所述侧推板相对所述侧支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侧支板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所述侧向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固定块及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滑动连接的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驱动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侧推板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板、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导条、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面板及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导条;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条与所述第二导条相对设置;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压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条分别与所述第二面板、所述第二压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压板相对所述第一导条移动,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压板相对所述第二导条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移送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前向定位组件;所述前向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第四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四驱动器的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夹持组件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移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基板组件上的第一转轴、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滚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滚轮组件的第一送料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滚轮组件及连接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第二送料皮带;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组件驱动所述第一送料皮带运转,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二滚轮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送料皮带运转;所述第一送料皮带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条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压板之间,所述第二送料皮带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条与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螺杆、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螺杆、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的第一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的第二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二传动组件及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连接所述第二螺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转动;所述第二基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感应片、与所述第一感应片对应的第一位置感应器、与所述第一感应片对应的第二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片对应;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靠近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远离所述第一基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移送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进口侧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三导条、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四导条、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三面板及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的第四面板;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导条与所述第四导条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导条与所述第三面板对应设置;所述第四导条与所述第四面板对应设置;所述辅助移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基板组件上的第二转轴、驱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三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三滚轮组件、连接所述第三滚轮组件的第三送料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四滚轮组件及连接所述第四滚轮组件的第四送料皮带;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第三滚轮组件驱动所述第三送料皮带运转,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第四滚轮组件驱动所述第四送料皮带运转;所述第三送料皮带局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条与所述第三面板之间,所述第四送料皮带局部设置在所述第四导条与所述第四面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辅助移送机构还包括第二止动组件,所述第二止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止动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基板组件的第五驱动器及连接所述第五驱动器的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第一物料感应器、第二物料感应器、第三物料感应器及第四物料感应器;所述第一物料感应器与所述辅助移送机构的进口侧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物料感应器与所述辅助移送机构的出口侧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物料感应器与所述主移送机构上的贴标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四物料感应器与所述主移送机构的出口侧对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06590.6U CN210175319U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接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06590.6U CN210175319U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接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75319U true CN210175319U (zh) | 2020-03-24 |
Family
ID=69830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0659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5319U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接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753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61695A (zh) * | 2020-10-11 | 2020-12-11 | 深圳名仕堂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pcb电路板的输送机构 |
-
2019
- 2019-03-28 CN CN201920406590.6U patent/CN2101753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61695A (zh) * | 2020-10-11 | 2020-12-11 | 深圳名仕堂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pcb电路板的输送机构 |
CN112061695B (zh) * | 2020-10-11 | 2021-05-07 | 江门市唯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cb电路板的输送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254290U (zh) | 一种具有自动翻转功能的通用型电路板运输机构 | |
CN103987200A (zh) | 剥离式补强板假贴机 | |
CN110015481A (zh) | 接驳台 | |
CN210175319U (zh) | 接驳台 | |
CN211351223U (zh) | 电子元件半自动端子片组装机 | |
CN211330101U (zh) | 一种双轨道进料机构 | |
CN212049485U (zh) | 一种用于丝印机的上下料输送装置及自动丝印机 | |
CN210546124U (zh) | 一种点胶输送装置及led灯制造设备 | |
CN219254537U (zh) | 多工位激光打标机 | |
CN210175318U (zh) | 带贴标辅助的接驳台 | |
CN108630116B (zh) | 全自动电子纸贴合机 | |
CN210794595U (zh) | 一种pcb板的输送模组及输送装置 | |
CN110015482A (zh) | 带贴标辅助的接驳台 | |
CN219822012U (zh) | 一种pcb贴标装置 | |
CN215912286U (zh) | 一种宽度可调的pcb封胶平台 | |
CN204598469U (zh) | Pcb连板装置 | |
CN213324120U (zh) | 一种平面贴标机 | |
CN214481511U (zh) | Pcb板定位台 | |
CN215390413U (zh) | 全自动可旋转pcb点胶机 | |
CN211391973U (zh) | 一种自动贴标机 | |
CN216661555U (zh) | 一种翻转板矩阵式翻转组件 | |
CN216942375U (zh) | 一种带有金属标牌厚度调节的打印系统 | |
CN215846361U (zh) | 定位机构及激光打标装置 | |
CN211732081U (zh) | 电路板自动贴标设备 | |
CN216940324U (zh) | 一种定位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